比较个性自我介绍(精选3篇)
,19xx年1月24日上午11时15分出生于山东省无棣县小泊头镇卫生院。从小与土地亲近,与自然感情之久毋庸置疑。读书生涯以母亲的《中药学》和父亲的《储粮害虫》发端,与生物学结缘也始于此。
接受了正统的十二年中国基础教育,十二年寒窗乏善可陈。初中两次参加中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分别取得省区一等奖和特等奖。高中三年,平心而论只拼了半年,用减肥八千克换了一张总分623的高考成绩单。怀着对生物学的一腔热情,力排众议报考了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并被录取。
进入大学,发现理想中之自由开放的象牙塔仍遥不可及,但对我来说已经是“如鳅得泥”。虽然与中学相比,课程的负担不止增加了倍余,但我更喜欢这种忙碌。基础课的教学,应该不能算得上理想,我想这是国内多数大学的通病。不过,课程本身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我对教学方式的不满。虽然没有在拿到全部的优秀,但也算是顺利通过。英语轻松拿下四级六级,也似小马过河,不是一件异常恐怖的事情。
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之余,课外阅读成了我的最大爱好,三年间省下了别人喝咖啡的钱全部买了书。01年北京,02年上海,每次都把钱包里的钱换成了更加充实的书包里的书。至今,床头的`三层书架全部塞满了各种生物学读物,被同学戏称为山大图书馆生物学分馆。为了及时了解科技界特别是生物学界的动态,各种杂志成了我最大的涉猎品,《SCIENCE》《NATURE》千金难求,《SCIENTIFIC AMERICAN》的中文版三年来一期不缺。
在学校,最大的乐土莫过于实验室,即使基础实验成了理工科学生最为诟病的孱头。虽然无法完全掌控实验,但我力争求变,看到自己的思想被证实或被否定,实在是一件乐事。儿时与土地的亲近和十几年“住院”(live in THE hospital)生活让我对实验操作本身颇有体会。特别是动物实验,被同学叫去在扎满耳孔的兔子耳朵上寻找“立针之地”的往往是我。三年来,十几门实验课,门门都是优秀,每每成为实验同伴偷懒的理由,这也是大学时光里的一个美好的回忆。
闲暇之余,背上帐篷和睡袋,深入济南南部的山山水水中,虽然没有云南风光旖旎,还是能寻找到一份城市中失落已久的难得清静。带上地质锤和放大镜,张夏、山旺,都是好去处。和奥陶纪、寒武纪、第四纪的生灵们打个招呼。虽然还上升不到分子的水平,也算是对进化的小小研究了。
说到进化,X年的春天,非典疑云笼罩京城之际,我和几个朋友受邀到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与南京大学、天津大学的朋友一起参加关于恐龙灭绝的话题的讨论。我们提出的复原恐龙生殖生态模型的观点得到了著名古生物学家董枝明和甄朔南的一致肯定。从北京赶回济南后五天,非典隔离开始。同样因为非典,中央台的节目录制陷入停顿,我们的节目“有幸”被重播四次之多,希望我们的观点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不过,比之讨论恐龙灭绝,我更喜欢探讨生命的诞生。在这里,进化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课题,更是一个哲学命题。我对进化生物学及进化基因组学的认识将在下面的一篇小文中展开,在此就不加赘述了。
最后,三年大学生活行将结束,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即将展开。对我来说,中科院系统始终是我的唯一选择,我需要的是一个纯粹的研究氛围。昆明动物所正是这样一个地方。不管是我目前主攻的动物发育方向,还是我的兴趣所在——进化生物学方向,昆明所都有国内顶尖的教授和实验条件。如果能有幸成为昆明所的一员,在如此优秀的研究条件下工作,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
亲爱的同学们,对于刚刚走出初中校园的我们来说,来到一个新环境彼此间可能互不相识,下面,我向各位做一下自我介绍。 *年*月*日对于别人来说是一个不起眼的日子,但是对于我们家来说是值得一个庆祝的好日子。伴随着呱呱的哭声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那就是我。小时侯曾做过许多色彩斑斓的梦,当个长笛演奏家,舞蹈家或者当一名运动员是我最大的梦想。于是,我利用一切机会学长笛,街舞,业余时间做各种体育锻炼,让它们来丰富我的生活。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我都会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从而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流年似水,我已走出了**中学的校门,迈着坚毅的步伐进入高中。在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渐渐成长为一个开朗,阳光,富有幽默感的人。我想我的这几个优点在今后的生活会给大家带来快乐。我喜欢看动画片,我喜欢看到那些可爱的卡通人物在我面前晃来晃去。我最喜欢看的是喜羊羊与灰太狼,我喜欢的人物可能与大多数的人不一样, 我最喜欢的是灰太狼,它在那里是个反派人物,但我觉得它那种对抓羊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在未来三年,我的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我相信未来是美丽的,因为带着五彩的梦想前行,就不会害怕困难,不会惧怕失败。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换取成功,我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初中(小学)忽然成了往事,在如昨的往事中,重要的并不在于得到或失去过,重要的在于经历过。因为哭过,笑才灿烂,因为经历过,回忆才斑斓。过去的岁月总也不能忘怀,不能忘怀是因为我们自己走过来,纵使那脚步稚嫩,回首也感到亲切,因为那是真实,纵使走过的路上并没有鲜花开放,回想也感到留恋,因为那上面覆盖着自己生命的步履。
,1983年1月24日上午11时15分出生于山东省无棣县小泊头镇卫生院。从小与土地亲近,与自然感情之久毋庸置疑。读书生涯以母亲的《中药学》和父亲的《储粮害虫》发端,与生物学结缘也始于此。
接受了正统的十二年中国基础教育,十二年寒窗乏善可陈。初中两次参加中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分别取得省区一等奖和特等奖。高中三年,平心而论只拼了半年,用减肥八千克换了一张总分623的高考成绩单。怀着对生物学的一腔热情,力排众议报考了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并被录取。
进入大学,发现理想中之自由开放的象牙塔仍遥不可及,但对我来说已经是“如鳅得泥”。虽然与中学相比,课程的负担不止增加了倍余,但我更喜欢这种忙碌。基础课的教学,应该不能算得上理想,我想这是国内多数大学的通病。不过,课程本身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我对教学方式的不满。虽然没有在拿到全部的优秀,但也算是顺利通过。英语轻松拿下四级六级,也似小马过河,不是一件异常恐怖的事情。
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之余,课外阅读成了我的最大爱好,三年间省下了别人喝咖啡的钱全部买了书。20xx年北京,20xx年上海,每次都把钱包里的钱换成了更加充实的书包里的书。至今,床头的三层书架全部塞满了各种生物学读物,被同学戏称为山大图书馆生物学分馆。为了及时了解科技界特别是生物学界的动态,各种杂志成了我最大的涉猎品,《SCIENCE》《NATURE》千金难求,《SCIENTIFIC AMERICAN》的中文版三年来一期不缺。
在学校,最大的乐土莫过于实验室,即使基础实验成了理工科学生最为诟病的孱头。虽然无法完全掌控实验,但我力争求变,看到自己的思想被证实或被否定,实在是一件乐事。儿时与土地的亲近和十几年“住院”(live in THE hospital)生活让我对实验操作本身颇有体会。特别是动物实验,被同学叫去在扎满耳孔的兔子耳朵上寻找“立针之地”的往往是我。三年来,十几门实验课,门门都是优秀,每每成为实验同伴偷懒的理由,这也是大学时光里的一个美好的回忆。
闲暇之余,背上帐篷和睡袋,深入济南南部的山山水水中,虽然没有云南风光旖旎,还是能寻找到一份城市中失落已久的难得清静。带上地质锤和放大镜,张夏、山旺,都是好去处。和奥陶纪、寒武纪、第四纪的生灵们打个招呼。虽然还上升不到分子的水平,也算是对进化的小小研究了。
说到进化,X年的春天,非典疑云笼罩京城之际,我和几个朋友受邀到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与南京大学、天津大学的朋友一起参加关于恐龙灭绝的话题的讨论。我们提出的复原恐龙生殖生态模型的观点得到了著名古生物学家董枝明和甄朔南的一致肯定。从北京赶回济南后五天,非典隔离开始。同样因为非典,中央台的节目录制陷入停顿,我们的节目“有幸”被重播四次之多,希望我们的观点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不过,比之讨论恐龙灭绝,我更喜欢探讨生命的诞生。在这里,进化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课题,更是一个哲学命题。我对进化生物学及进化基因组学的认识将在下面的一篇小文中展开,在此就不加赘述了。
最后,三年大学生活行将结束,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即将展开。对我来说,中科院系统始终是我的唯一选择,我需要的是一个纯粹的研究氛围。昆明动物所正是这样一个地方。不管是我目前主攻的动物发育方向,还是我的兴趣所在--进化生物学方向,昆明所都有国内顶尖的教授和实验条件。如果能有幸成为昆明所的一员,在如此优秀的研究条件下工作,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