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师德师风演讲稿【精选3篇】

中学师德师风演讲稿(精选3篇)

中学师德师风演讲稿 篇1

大家好!我是来自蓝天小学的小米,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师德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新的起点,新的诠释》。

在没有踏入真正的教师队伍之前,我总以为,老师就是老师,老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可从来没有细细想过这“老师”、这“教书育人”其实包含了很多很多。“老师”到底是什么?仅仅只是上上课、改改作业、管管小孩子吗?“教书育人”又要教什么,育什么?

工作后,偶然听一位老师说:“老师就是变形金刚!给孩子们上课时是老师,孩子哭了是妈妈,吵架了是法官,东西丢了是侦探,要表演了又是导演……”是啊!老师是什么?貌似什么都是!真是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要需要扮演好这么多角色!

经过这几个月的工作历练,也让我体验了老师的其中几个角色。首先他必须是只勤劳的的蜜蜂。老师是辛苦的。白天忙着上课、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晚上回到家,还要继续备课,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这期间,还要青年教师的各项任务,还要组织小孩子们参加各种书画问题比赛等,对于各种业务都不熟悉的我,更是忙得团团转。

其次,老师还是一名宰相。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一名好老师必须要拥有如此气度。这一点,我很佩服同年级的吴老师。在孩子犯错后,她总是心平气和、不着痕迹地帮孩子指正。这种和风细雨的教育比起我一开始狂风暴雨式的批评更能让孩子接受并改正。用泰戈尔的话来说就是“神的巨大权威是在柔和的微风里,而不在狂风暴雨之中。”我借鉴了吴老师的这种温柔攻略,班里的孩子也在我的和风细雨中快乐改错、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柔和的微风有着巨大的力量,包容能创造教育的奇迹。

除此之外,老师还是一位企业家。班级正常有序的运营,需要老师的精心安排。我校的杨老师就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新老师培训中,她向我们介绍的无书架图书馆。他的“谁是我的天使”更是让我印象深刻。杨老师就是在不断地思考如何打造班级品牌,如何提升孩子的素养。这是我在杨老师身上发现的闪光点,也是我接下来要学习饼达到的目标。

实践出真知,几个月的工作让我对老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更有冲劲儿在这条路上奋勇向前,就像汪国真说的“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中学师德师风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在我们学校,我有自己的崇拜者—李叔同,他在学校最有权威,最受人敬仰的老师,不像别的学校,是教国文,英文、算学的老师,而是教图画和音乐的李先生。李先生虽然只教图画和音乐,但他懂的不仅是图画和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老师好,他的书法比习字老师要好,他的英文比英文老师更好。就好比一尊佛,背后有灵光,故令人景仰……李先生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品格高尚,李先生的故事指引我当上了一名美术教师。

用知识传授识,用言行影响言行,用道德感染道德,用心灵融摸心灵————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也是教育最本质的特征。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必定具备丰富的学识,完善的言行,高尚的道德和纯洁的心灵。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和尊重,我们的教育事业才有可能走向成功。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有形表观,所以我认为,塑造和发挥教师独有的人格魅力应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来源于教师的丰富学识。“学高为师”,一个知识和技能广博的教师,不但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且还能带给学生课堂之外的思考和启发。记得有一次,我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一位学生突发奇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lt;蒙娜丽莎gt;的‘莎’不是沙子的‘沙’?”教师里顿时鸦雀无声。我笑着反问学生:“为什么美国的‘美’是美丽的‘美’而不是倒霉的‘霉’?为什么英国的‘英’是英明的‘英’而不是阴暗的‘阴’?”一阵笑声后,学生开始议论纷纷。经过短暂的思考和讨论,我向学生们简单解释了语言言翻译过程中人为美化的审美现象,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美孜孜不倦的普遍追求。通过这个小小的插曲,让我认识到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需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自己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才能使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永不衰竭。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前行的道路上,心怀热爱与敬业,我思想、我行动、我坚持!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中学师德师风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现场的老师们:

大家好!

最近我看到一条特别有意思的微信,是说教师又名老师;洋名teacher;曾用名:先生;小名:师傅; 昵称:园丁;外号: 蜡烛;假名:灵魂工程师;经济学定义:低收入阶层;真名:穷人。看似调侃的一段话,却也真实的道出了广大乡村教师的被动和窘迫。由此,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名乡村教师的“突围” 》。

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了只有七个班,加上校长共才11个老师的学校任教。初为人师,尽管现实与梦想的距离是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但我还是竭尽全力的想要教育和关心我的学生们,然而收效甚微。他们很聪明,可聪明用在捣乱上。而且当时农场的经济效益并不好,工作六个月后我才领到自己的第一份工资。我一度陷入困境。我想到了离职,但父亲给我一句话:改变你所能改变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

父亲的话让我选择留下,但真正让我触动的是五年级的一个小男孩。寒冬季节里,他总是只穿着单衣单裤,抖着从开裂鞋子中伸出来的脚丫,站在教室墙角瑟瑟发抖。问其原因,才知道他的父母离异,又都各自成家,父亲不管他,母亲一个星期来看他一次并给他些为数不多的生活费。当别的孩子还赖在父母亲怀里的时候,他学会了照顾自己劈柴做饭,学会了自言自语,学会了忍痛挨饿„„遭遇这样悲惨命运和孤独的孩子,不单单只有他一个,在这个不足100人的学校里,竟有20几个孩子是属于留守和失孤的儿童。他们从小没有父母的陪伴,无法享受到关注和呵护。这些孩子大多不是孤僻自卑,就是狂妄叛逆。我不知道我能改变什么,但我想我应该留下来。

后来,我撤并到了中心校。这里的教师年龄分布普遍偏大,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没有电脑,没有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许多老师“身兼多职”,既教数学又教语文,既教音乐又教体育。每月不仅要拉长了脖子盼工资,每年还要削尖了脑袋争职称。眼睁睁地看着我的身边的同事在闭塞的农村教育环境中固封自守,墨守成规,日复一日的等待着退休的到来,我感到一丝丝的绝望!我不甘心认命,我要突围!

所幸的是,课改浪潮也在乡村学校悄悄兴起。我不再要求自己的目标“高大上”,而是放低姿态贴地而行,从一名小学教师到一名中学教师,从研讨课的磨练到优质课的展示,从少先对辅导员到政教主任的磨练,从演讲到主持的熏陶,我一路主动,一路收获。我曾被农垦总局授予“十大杰出青年”和“优秀共产党员”,近三年,连续获得县级“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回头一想,我感谢自己不认命于现实,而是选择了一次次的突围。

在中国农村,800多万乡村教师却要承担着6000多万学生的基础教育工作。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信息相对闭塞,评聘职称难,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环境和生源都落后的情况下,我们拿什么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我们何以安心坚守?其实,无论是从教育良知还是生命状态上来看,我们乡村教师都很有必要去实现突围。突围,不是等待国家政策的扶持,而是自我催生的心灵突围;突围不是逃跑,而是不断学习使理念突围。突围,不是简单的调动交流,而是挖掘教育智慧使课堂突围。突围,不是凭空的呐喊,而是守着赤子之心,乐为人师。我们的“突围”并也许不足以扭转乾坤,但至少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姿态试图做着“静悄悄的革命”。我以为,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命运让我们成长后留在了农村,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优秀,而是给我们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梦想,关于奉献,关于突围,关于坚守。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