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台新闻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就快结束了,可以用八个字总结这段难得的实习经历:时间虽短,收获不少。
回顾走过的点点滴滴,实习即难忘又充实。短短的一个月实习,让我从一个从未接触过新闻采编的普通人到切身处地的了解到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艰辛,让我对新闻工作者有了新的认识。这不仅增长了我的社会阅历,拓宽了我的新闻实践面,在提高我的新闻采编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电视新闻的采写和制作。
“北漂”生活是艰苦的,又是充实的,这段异乡“充电”的经历成为四名学生心中难忘的回忆。这一次的实习让她们对电台这种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新闻媒体产生了新的认识,拓宽了她们的新闻实践面,在提高了大家的新闻采编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电台节目的采写和制作。
八个字——时间虽短,收获不少。
五、有选择的看报
如果你是做社会新闻、时政新闻或经济新闻的,不要一到报社就盯着娱乐版和体育版看,那是在浪费时间。看看你和老师昨天一起采访,当天见报稿子,看看编辑做了哪些修改,并请教老师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写,仔细比较一下其它报社的同题新闻,找出给你启迪的东西。
要知道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些东西早晚都会用上。
六、认真做好采访笔记
如果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你打字速度快的优点就可以发挥了,采访完了,稿子也基本敲个雏形出来了。如果没有电脑,一定要做好采访笔记,也许你老师在采访中记得很少,那是他知道了很多东西。但你不同,一定要认真的记下来,回到报社或家里后在尽快整理出来。千万别告诉我你还不会记录那!
七、先思考再下笔。
刚到报社实习的初期,如果不是老师特殊要求,在头一个月内别要求写稿子,这阶段你最重要的是学习采访技巧和老师们对新闻的理解,要向老师多提问题,并多听听他们对新闻的看法。思路理顺了,写稿子时自然会很快很流畅。“腿勤、嘴勤、耳朵长,是当记者的基本素质”。
可以说,实习是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除了考察你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以外,还考察了你的处世态度,做人原则以及处事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考察你是否懂得怎样做人。勤奋是首要的,到得最早走得最晚,通宵达旦这些都应该是家常便饭而不是邀功领赏的资本,因为你是实习生,你是来学习的;主动与老师的交流同样重要,不要窝在办公室里异想天开,要及时和记者沟通,善于和记者交流,要放得下面子,同样,因为你是实习生,你是来学习的;追求新闻理想,遵守新闻道德同样我们也不应忽视,在《经济日报》实习的第一个月里我主动上交红包1800元,对于其他诱惑更是坚决抵制,固守这一方净土同样是因为你是实习生,你是来学习的。此外,创造性地思考和大胆的实践也是专业实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素质,我在《经济日报》的第一篇稿件《您买的元宵真的“圆”吗?》和在《法制日报》的第一篇实习生署名在前的新闻调查《“火炉”武汉职工中暑事件频频发生——高温凸显劳动保障盲点》,都是自己主动发掘新闻线索,从生活中,包括从媒体炒过的看似过时的话题中提炼新闻线索,大胆报题,勇于独立策划采写,不要怕出丑,不要怕弄巧成拙,还是因为你是实习生。回顾走过的点点滴滴,从学生会主席到一名实习生,再到目前XX级的辅导员,不一样的经历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这些经历也时刻在提醒着我,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就应扮演好什么样的角色,同时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从刚开始的与各单位的通讯员确立联系包括对报社以及站内的情况进行宣传,到定期的询问和培养感情,再到有策划的对重大事件进行新闻采写以及对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处理,新闻采编的几乎每一个环节我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同一时期所发稿件中我的稿量占了实习生的绝大多数,得到了站长和其他记者老师的高度评价。大二暑假在强老师和苏老师的帮助下,我在《湖北日报》政宣部进行两个月实习,同一时期我并没有间断在法制日报的实习工作。
用数据、用人物、用语言、用事情、用变化……诸多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写稿,当是实习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掌握采访基本功。 “七分采三分写”,是新闻界公认的经验之谈。这里重点说说面对面采访,须做到五会:
(1)要会记。就是把与报道主题相关的人物、事情、言论、结果等,或详细或简明但准确地记录下来。不是所言必录而是有用则录、重点必录、精彩必录。
(2)要会想。就是在一问一答中触发、联想到新的亮点和内容,再延伸采访,扩大视野。
(3)要会问。就是根据不同采访对象、不同性格、不同采访环境,采取交谈式的、求教式的、诱导式的、互动式的、乃至挤牙膏式的等多种方法,使被采访对象乐意介绍你所感兴趣的问题。
(4)要会抓重点。就是在采访中随时提炼、捕捉住重要的内容,抓住本质性的东西,并在采访本上用自己明白的符号加以提示。
(5)要会积累。采访中的某些素材,不一定即采即用,很可能今后派上用场,是为储备,不要轻易舍弃。
(6)面谈完毕,还要尽可能索取文字、图片资料,如总结、汇报、经验介绍等。这很重要,不仅能弥补口述之不足,发现新的素材,而且还因为文字资料更严谨,能规避报道出现差错。
当然,还有些采访需到田间、工厂、实验室等现场,用眼看、手摸、鼻闻、体验等方式来进行。遇到这类观察性的采访,实习生尤其需要珍惜,千万不要错失良机。因为一些突发性新闻,如矿难、火灾等,起初往往没人会接受采访,主要靠记者对现场的观察来完成。
第三,重在发现和捕捉新闻。新闻有两类,一是发生的新闻,二是发现的新闻。前者很明确,多为一件或多件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如杨利伟驾驶“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武汉过江隧道开工等,勿需你费尽心机去寻找,报道好就行了。后者则不然,多为非单一的、跨时空跨区域的、甚至是隐藏着的不为人们所知的事物。这是需要有很强的发现和发掘能力才能报道的新闻。
怎样才能发现和捕捉新闻呢?这是个大题目,此处只勾勒几根线条:一是从观察中发现新闻;二是从纵向和横向比较中发现新闻;三是从解剖表象中发现新闻;四是从多维思考中发现新闻,等等。此处举一个例子。
让新手跟着有经验的“老记者”做一段时间,远比闭门造车要学得快、学得好。
实习也是学习,失败也就是兵家常事。每一次的挫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潜移默化,成为了知识和经验。拿编辑新闻来说,
由于没有专线记者带,“北漂”生活是艰苦的,又是充实的,这段异乡“充电”的经历成为四名学生心中难忘的回忆。这一次的实习让她们对电台这种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新闻媒体产生了新的认识,拓宽了她们的新闻实践面,在提高了大家的新闻采编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电台节目的采写和制作。
我在大学学的是戏剧影视专业,这种专业极少有实习的机会,因为这种专业不是很热门,而且涉及到影视方面。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出去实习过。
不是我不想实习,而是我的专业想找实习的地方很难,而一般的地方对我的以后工作似乎没有什么关联,所以只闲在学校。
有时候,机会总会在你没有准备的时候悄悄来到你身边,即便你没有任何准备,此时的你只需要抓好机会,尽全力迎接它。只要努力就行,只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当我第一次踏进电视台时,根本没想到在接下来的三十天里,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个学习广告专业的朋友介绍我和他一起去电视台做毕业实习。虽然说我的专业似乎和电视台的工作搭不上边,我是学习电影方面的,但是朋友的好意也不能推脱。说干就干,没什么大不了的。熟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豁出去了,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一天去电视台实习,我怀着既激动有有些担忧的心情。之前就听说过很多关于实习的新闻,说他们在单位实习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是整天干着各种各样烦琐的杂活。我担心我会和他们一样。不过我也做了一定的心里准备。不管他们安排我做什么,我都会很乐意去做。毕竟我是来这里学习的,而不是来这里玩的。踏进办公室,我热情的和每个人打招呼。xx县实施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突破年,县上依托南梁革命纪念馆这个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点,做大做强红色旅游。电视台特举办了魅力栏目。xx县正在把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黄土风情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形式。红色文化已经成为xx人民的宝贵财富、教育资源和精神遗。我被安排到魅力栏目组做编辑与播音工作。到了编辑室,李主任向我介绍了魅力栏目组编辑与播音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之后我便开始了我的`编辑播音生活了。
虽说第一天到编辑部工作就有同事和我开玩笑说,学电影的怎么来这里当编辑了。但我总是笑着说,来和你们学习啊。我并没有把他们说的话当作是泼冷水,相反,他们的幽默风趣倒消释了我心中的陌生感。很快,我便和他们打成一片了。从我决定到电视台实习开始,我就一直坚信那句话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行。也许经过的专业的编辑训练功底不是太厚实,也许我没有编辑部前辈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但我依旧相信自己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当我接手第一批新闻稿件时,真是有些忐忑不安,手足无措的感觉。我暗暗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完成。然后我凭着自己之前学过的知识及经验审稿,修改。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每次遇到什么问题我都会虚心的向前辈们请教,学习。他们都能够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的为我解答,向我传授很多经验和知识。经过几次审稿,我发现,新闻工作者除了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很宽的知识面。因为新闻本身就会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决定好好的给自己补补课。每天实习回家后,顾不上一身的疲惫,我就钻进房间,把自己所有的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书全都翻出来,重新温习和学习有关新闻编辑的知识。与此同时,我还坚持每天阅读一定量的新闻及报刊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我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坚持,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也帮助新闻部的记者们修改了很多稿子。当我听到编辑部的主任对我的夸赞时,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的努力和自信,换来了他们对我辛勤工作的肯定。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使我更加努力地投身于这份工作中。
编辑工作需要激情,耐心和细心。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动力支持你前进。编辑部的工作者闷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地修改、编辑,还要经常加班,有时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我从来没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疲惫和厌烦,他们总是精神饱满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我想,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激情支持着他们。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
在编辑部工作也有很闲的时候。没稿件的时候,编辑们都会看看杂志和报纸打发时间,或是聊聊天,说说笑。而此时,我总会很自觉的地抓紧时间多看看些新闻编辑的书记或是拿出之前改好的稿件,学习和总结一些常见的稿件错误。总之,编辑部是一个既充满欢乐气氛又可以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地方。
我刚来的那几天,就听到他们在议论,说我是走后门来的或是说编辑部的主任对我很偏心之类的闲话。但我不会把这些话放在心上,我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尽管他们那样对我,我每天依旧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还常常提前来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慢慢地,他们的态度不再冷漠,还常常主动帮助我。我想,人和人之间都应该互相关心、坦诚相待,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打动你身边的人。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被忙碌的生活所忽视了。
时间过得很快,短短的三十天很快就结束了。这些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似乎对这份工作有利感情,对这里热情的人们有了感情,对这里我曾经朝夕相处的一切有了感情,离别之际,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不舍。
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无论是理论上的知识,还是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这些知识都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在学校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多听多看。同时要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有信心。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
这一次实习的收获是如此之大,令我有点接受不了,我以为我的实习只是走过场的呢,没想到收获这么大,我为之前没有去实习感到后悔了。可是现在去实习也不是很晚,至少我刚到了实习的收获之大和实习的乐趣。
我在这里也建议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出去实习,到社会上见识一下,这样才会意识和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改进自己的有了明确的方向了。
以后有机会我还是要出去实习的,没有机会也要争取机会,这是我定下的目标,我一定工会去实现的。我坚信通过我不懈努力的实习,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实现我的梦想的。
在考虑了好几个星期之后,今天终于真的提出结束在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节目的实习,说心里话有点不舍。从一个只有满腔热情的热爱体育的学生到一名初步掌握体育新闻制作的实习编辑,这里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这里有真诚授教的前辈、刚刚熟悉的朋友和那永远弥漫的笑声和欢乐。
从20xx年8月来到这里不知不觉已经四个月了,时间过得真快,记得刚来的那天,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的我坐在大家面前,心中满是忐忑。中央电视台的《体育新闻》一直是我最钟爱的节目,而今天也要加入她了,虽然只是实习,但这其中的喜悦也让我有些不敢相信。于是在心中我默默的想,一定要努力不要让机会白白溜走。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用眼睛用嘴学习,虚心多看多问,渐渐的了解了新闻的制作过程,而且我惊喜的发现我可以帮得上忙了。从写口播到给被人打下手,到自己制作一条新闻,能力和自信在我的体内共同增长。终于在第二个星期里,我的处女作播出了,看着自己已经看了好几遍的新闻终于上了大屏幕,想象着无数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这条新闻,我突然有了一些复杂的感想。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欣慰,对前辈们的信任充满感激,同时也感到了压力,为上亿观众服务我要更加努力。这样的信念一直鼓励我,督促我。四个月来我共制作新闻百余条,虽然有些并没有播出,但我都把他们作为锻炼,可以说这些新闻就是我向更高处攀登的垫脚石,踩在它们上面我发现我可以看得更远。渐渐的我开始融入了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我常常想象自己就是他的一员而不只是一名过客。今天我还是要离开了,数数自己口袋里的收获,沉甸甸的,让人喜悦。
首先是业务上的收获。在这里,成熟的新闻制作体制让我真正体会新闻制作的流程;每天的写稿修改让我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验证。特别是紧张刺激的直播方式,更让我受益匪浅。有速度还要抓质量,记得开始时还会手忙脚乱,冷汗连连。但经过这样的实战的锻炼,现在我一上午做两条新闻已经可以脸不变色心不跳。记得沃尔沃帆船挑战赛结束那天,下午五点钟才传来英文稿,我漂亮的完成了任务,保证了6点的播出.来到《体育新闻》工作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兴趣和职业相差十万八千里。平时我也可谓一个体育迷,各种比赛都感兴趣,都懂一些。但真正做起新闻,我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实在是太皮毛了,太多的细节我不明白。于是我勤问勤查, 4个月来在体育知识方面已经有了飞跃。我弄懂了高尔夫球,冰球、滑雪、冰球等人们大多不大熟悉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在对20xx赛季世界摩托车锦标赛连续报道中,我边学边干,由一无所知变成了摩托车专业户。还有《体育新闻》的制作流程让我有机会锻炼使用各种机器,现在我已经熟练使用对编机,字幕机等制作播出设备。
业务上的提高是实实在在的,有目共睹的,同时心理的收获却是潜移默化但又受益终生的。首先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同事们团结合作的气氛。在这里大家都是朋友,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谁有了困难都会得到最真诚的帮助。特别是前辈们对我的指导,总是无私的毫不保留的,亲切的耐心的,让我心里热乎乎的。几天熟悉下来我发现这也是一个认真钻研的集体。大家并不是将工作看成完成任务,从制片人到每一个编辑,都时时思考怎样将新闻办得更好,更能满足观众的要求。主编们组织进行业务学习,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分析兄弟频道节目,得出我们的不足与成功。编辑们也努力钻研,广泛阅读体育和电视方面的书籍,让我感到他们是永不满足的,永远进步的。每天例行的看节目对他们来说也是学习的过程。哪怕是一点小小的错误,他们也不放过。正是这种钻研的精神,才使《体育新闻》成为一张王牌,屹立不倒,不断提高。渐渐的我也开始受到了影响,我开始阅读《体坛周报》,上网时不只是看热闹更增多了思考,看其他人或是其他频道的节目是也暗暗在心中比较,取长补短。这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觉得生活和工作总有新收获。
得知自己已经被保送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我想学习的路还长应该多多见识,多多实践。所以虽然不舍还是决定离开这里,到报社或电台去充实自己。真的庆幸在这里的四个月,让我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朋友,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真的感谢这四个月,让我有了如此喜人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