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培训总结【优秀3篇】

《人工智能培训总结【优秀3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AI学习办公助手邀你体验】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人工智能培训总结 篇1

培训方法不应存在于培训师的喜好之中,而要基于学员的学习需求,顾及学员所在学校发展需要,遵循成人学习规律,结合培训内容类型探寻培训模式。

(一)以例释理

同伴的经验能增加学员对新知的认可度。培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进行新知识、新观点的传授,比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教学方式更利于让学员接受。培训教师做为引导者,给出一个案例,引导学员自主合作探讨,通过思维碰撞,共同寻求知识新规律,并在学员讨论基础上引导其总结新知、完善体系、上升理论。以例释理学习方式的起点是学员自我分析、自我探寻、自我推理,终点是学员自我归纳、自我寻求结论。这种方式有利于其观念的转变,促使其创新人格的生成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以研促学

让同一层次、同一类别,并有统一观点、统一目标的职业教育教师承担省市级课题研究,能使培训时间更灵活、培训内容更深入、培训结果更实效。在培训中,课题研究是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完成的一项任务,受训者在任务中沟通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培训任务必须通过正式的结题程序,结题的压力促使学员不得不对原有的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重组知识,以便得出改进教育方式的新观点。做为课题参与者,将课题成果在实践教学中验证、运用推广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验证的过程就是学员自觉将成果内化的过程。

(三)以境启智

有效学习需要学员“听、看、做”等多感官同时参与,让理论和技能在真实情境中训练和验证。在各级有关职业教师培训文件中,均要求培训学员在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但在现实职师培训中,企业对职师培训积极性不高,高校和企业培训目的脱节。创建模拟现代企业,将企业要素融入模拟企业平台,是现代职业教师培训模式探究的新突破。职业教师在培训中可通过模拟现代企业亲身体验企业生产,感知企业文化,熟知企业知识,强化企业技能,树立企业意识,预知企业发展。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建成的全国首家高仿真先进制造模拟工厂,完全能满足职业教师了解现代工厂所有管理、生产要素,使培训不需要依托企业就能达到以境启智的效果。

(四)以用促变

在职教培训中,承接产品加工,参与企业开发项目、企业托管、顶岗挂职等形式能使教师在实际生产中学习、提高。在实际运用中感知企业文化、丰富企业经验,不仅训练了职业教师熟知企业各种技能,还在职业教师过硬的技能基础上训练其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分析总结能力、运用能力以及统筹管理的能力,从而改变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企业需求。

(五)以终为始

培训除了关注学员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外,更深层次目标是强调学员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加工、内化提升并转化为工作方式。终极目标是学员的行为改变影响到所在学校及单位同事,并在一定程度促使学校教学质量、同事工作方式产生改变。因此,培训结束是学员学习成果内化的开始;是学员将知识转化,付诸行动的开始;是学员所在学校教学改革转折点的开始。

二、总结

人工智能培训总结 篇2

“高技能人才”是指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最关键的是具有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勇于投身于实践,能解决在岗位中遇到的问题,为社会发展和经济提升做出卓越贡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是动态的概念,其涵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而变化的,不同行业工种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同。因此,不同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模式也不尽相同,笔者对电焊高技能人才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笔者学院现有条件,提出了适应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笔者针对船舶行业及地方企业对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广泛调研,深化校企合作,在培训模式和课程设置上,积极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及与之匹配的培训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材内容的改革,着力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1.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与区域内的企业共同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在行业企业的参与、指导下,共同探讨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学院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2.建立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动态课程体系

在企业、行业、院校专家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以职业定岗位、以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课程”的思路,建立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动态课程体系。将自动化、智能化焊接等前沿技术引入培训课程体系,以满足企业对“焊接智能化”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需求。邀请合作企业专家对已经建立的培训课程体系进行检验,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新工艺、新技术的引进,不断完善、调整课程体系。

3.重构教材体系,开发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教材

与行业企业接轨,在企业、行业、院校专家的共同参与下,严格按照高技能人才培训目标,按照最新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将职业鉴定与技能培训紧密结合,重构教材体系,开发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教材,进行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培训教材的开发研讨。

4.建立“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师德优秀、理论水平高,同时具备智能化设备操作能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高技能人才培训师资团队。其中,具有高级技师和高级实训指导教师职业资格的教师占实训教师总数的50%以上,师生比达到1:17。具备智能化焊接设备操作能力的教师至少达到3名,充实高技能人才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5.建立“六位一体、校企共享”的培训基地

按照高技能人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根据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在校内实习培训基地现有的基础上,建成集职业素质养成、生产与技术服务、高技能人才培训与技能鉴定、科研和智能化焊接应用研究与推广于一体的校企共享的焊接综合培训基地,完善焊条电弧焊培训车间、气体保护焊培训车间、新增智能焊接实训室各一个。

6.建立多元化评价考核体系

建立“两个结合、四方参与”的多元化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价考核体系,使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行业、企业、学校与学员四方共同参与。组建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制定《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法》等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多元化的培训课程评价体系。

二、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企业支配着广泛的社会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基础、最典型的组织单元。依据区域产业以及产业集群的特点,高职院校应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与区域企业建立起稳定的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及框架,从而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对流”,齐力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并提升培训质量。

1.创新校企合作思路,实现多种合作项目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持续稳定的培训项目,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创建信息化网络学习平台,使“互联网+教育”应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2016~2017年度,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1个以上的科研课题;将校企合作开发的焊条电弧焊实训、CO2气体保护焊实训、钨极氩弧焊实训、焊接机器人操作等培训主要课程的教学课件、教案、习题、动画、视频、考核方案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2017~2018年度,开发新的科研课题,真正做到产、学、研有机结合,完善网络学习平台。

2.校企合作共同培训教师,构建一体化教师队伍

依托校企合作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大与企业的合作范围。一方面采取专业教师“走出去”的办法,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研究,并参与生产操作,同时了解和掌握新设备和新工艺在企业的应用情况,努力培养满足高职院校教学与培训需要的“双师”素质教师。另一方面,采用企业专家“请进来”的办法,从合作企业聘请技术人员和操作能手,充实学校兼职教师队伍,请企业技术人员和操作能手来校参与理论教学,指导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能够将企业生产实际工作与教学紧密结合,使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增加企业人才培训数量,提升人才培训质量

充分发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合,大力开展企业职工专业培训,在原有培训能力及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焊接设备使用的培训,提升培训层次,增加区域急需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数量,提高企业职工整体技术水平。

三、小结

人工智能培训总结 篇3

培训应该有的三个功能

在搜狐,经常传递的概念是培训应有三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通过能力素质模型、测评,找到员工在技能、胜任岗位能力方面的不足、差距,然后通过培训学习使员工达到合格的水平。但假如培训工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或者满足这样的功能,绝对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要求。

每一次的培训,学员都来自于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资源以及不同的经验。那么,能否想象一下,在一个平台上是不是可以做到资源的整合、信息的交流,使大家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呢?所以把每次的学习机会看作一次非常难得的资源整合的机会,或者当成一次特别好的交流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培训的第二个功能。

第三个功能源自于一个名词。这个名词大家都知道,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产物―自媒体。每次培训都应该是一次传播机会。

自媒体应该具有两重含义。第一层含义,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是一个自媒体的主体。因为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非常方便的手段、非常简单的工具表达出来,让更多的朋友认知你。另外一个含义是每一个个体其实也都是自媒体的传播者。想象一下,我们有微信、微博、有自己的粉丝群、有通讯录、邮件组,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周围的人。培训也应该有这样的功能,即传播知识观点、影响他人。

智汇时代的核心目标与原则

对这个时代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定义,其背后都包含特定的商业逻辑,噱头也好,叫法也好,都是为这个核心逻辑服务的。

如何把握智汇时代的核心?祖先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下君者,尽己之力;中君者,尽人之能;上君者,尽人之智。”

搜狐的一个培训案例―“企业面试官”,可以供培训界的朋友参考。

搜狐在组织“企业面试官”培训时是这样操作的:首先,选择一位好讲师,有偿邀请他帮助我们做几件事。

在讲师的帮助下,我们把“企业面试官”的课程分成两大块,一是理论知识部分,包括一些概念、原则、操作方法、工具等;二是实操部分,比如演练、点评、案例的拆解、互动答疑等。我们把第一个部分拍摄下来,放在搜狐ELN平台上,然后把录像速录之后编辑,做成一本《搜狐企业面试官》教材。

我们将该教材发放给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并给每个人分配一个ELN账号,让他们在参加线下培训之前先在线学习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

完成这一步之后,讲师的线下培训就随之做了一些调整,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20%的时间用来回顾在线学习阶段的知识性内容,约占一个课时,目的是回顾和加强,因为有些学员未必能完全领悟。

第二部分,80%的时间放在现场的演练、案例的分析上。

第三部分,培训结束之后要现场进行考试。出题原则是简洁但不简单,形式为20%的客观题+ 80%的主观题。客观题以理论知识为主,主观题可以要求学员根据讲师线下所讲的内容重新梳理岗位需求,做工作说明书;学员根据学到的面试技巧,更清楚本部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重新设计面试题。

“企业面试官”培训结束时,收获最大者是搜狐和讲师。因为参加培训的三四十位学员来自搜狐不同的部门,这些学员会非常认真地总结自己的岗位描述以及重新设计本部门的面试题。这些岗位描述和面试题都是宝贵的企业资源,若干期考试之后,甚至可以编写一本《搜狐考试题库》。

在“企业面试官”培训时,学员的身份变化了,他们不仅仅是学习者,也成为智慧的贡献者。这是典型的“智汇”操作。

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

智汇时代,在企业培训的过程当中,其实有几个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

第一,人才不见得一定是培训出来的。

因为有的人即使不参加培训,照样很出色;但有的人即使参加过很多培训,还是会有很多问题。所以发现人才的价值,给人才足够的空间与舞台,提供展现人才价值的平台,营造让人才愿意展示价值的氛围与环境,这些在某些时候比关注具体的培训内容更重要。当然,这里所说的培训是指狭义上的培训。

广义上的培训是做思想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讲,所有没有经过培训的人才都会成为公司负资产,这是企业最大的成本。

第二,新人不是“新”人。

企业的新员工未必是新人,因为他可能有自己的经验、能力、工作背景,有很企业需要的知识或者是智慧。

第三,学员不仅是学习者。

学员在智汇时代也是企业的同盟者、合作伙伴,是智慧的贡献者。

搜狐在每次新员工培训结束的时候,都会要求学员做一件事―做一个不少于15页的PPT。前两年的主题是“我与搜狐”,今年是“搜狐有我更精彩”。新员工刚进入企业的时候,充满了好奇心,也充满了热情,有自己的抱负和想法,如果企业有这样的平台,能提供奖励、培训,员工就会搜集很多的素材展现智慧,而PPT是一个可以视觉化地展现员工创意的平台。每次新员工的PPT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学员当中真是藏龙卧虎!我们会精选其中的两三份提供给学员浏览,也会通过展示平台向全公司播放。这样培训,效果绝对立竿见影,因为这是一个可呈现的结果,别人都看得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