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代表热爱读书演讲稿(推荐3篇)

学生代表热爱读书演讲稿(通用3篇)

学生代表热爱读书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看了一本关于昆虫的书,有一个故事让我深深的感动了。题目是《蚂蚁》里面讲了,蚂蚁住在山上,有一次,着火了,这些个子很小的蚂蚁迅速抱成一团,滚下山去,外面蚂蚁的身体被烧焦了,但他们为了保护蚂蚁这个大家族,仍然不放手。滚到了山下,里面的蚂蚁还活着,而外面的蚂蚁却经死了。因为这样蚂蚁到现在还有,他们为了保护这个家族,宁愿牺牲了外面的蚂蚁。这个故事让我看了很感动。

我还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树立自信心的故事全集》,自从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有了自信,老师让我们回答问题时,我总会举手,因为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喜欢。讲得是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叫小美,她很自卑,因为有一块紫色的胎记盖住了她的左眼,上一年级时,许多同学都笑话她说她是独眼龙,小美非常讨厌这块胎记,她想用小刀把它刮掉可是都不行,因为没有人和她玩,她就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学习上,发成绩单的时候是小美最高兴的时刻,该上高中的时同学们的压力很大,一到课间,同学们都去她问题,她马上要大学毕业了,已经有五家跨国公司找她了。这说明人的外表并不重要,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书,像一把金钥匙,帮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书,像一叶小舟,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读书让我长知识,书让我知道了许多我不知道的事情!

学生代表热爱读书演讲稿 篇2

欢迎大家来到这个读书会。

首先我必须承认,“雅典与耶路撒冷”这个名字有点太含糊和宽泛了。这当中的原因是上学期我和钟裕成在讨论的时候并没有想出一个很好的主题。我们的大致想法是围绕着思想史,或者说围绕着尼采-福柯的系谱学的方法来理解这种研究方法。不管怎样,之前列出的书单里面有着更多钟裕成的思路,这条思路可以归因于他身上施特劳斯学派的影响。这种影响虽然随着刘小枫老师离开中大而在哲学系变得小了,但博雅学院的建立本身,就和施特劳斯所提倡的“贤人政治”和“自由教育”有着一脉相承的精神。

我对读书会的初步构想,正如我在之前的计划中写的,是希望拥有共同文本和学术的师友向度。下面我先来谈谈共同文本的问题。

多多少少是由于今日文本的浩繁庞杂和学科分化的严重,即使在哲学系外哲专业,同学们的兴趣和方向也相差得太远,以至于我和阿花(做分析哲学的一个同学)讨论问题的时候总是有着很不一样的哲学方法和对哲学本身的理解。无论如何,我觉得如果我们今日没有一个共同文本,那么我们的思考就只能停留在个人的层面,而无法达到沟通的效果。共同文本是我们交流的前提,而交流的有效性是通过另一种东西来保证的。这就要引出我所要讲的第二点,即师友的向度。

我想没有人是孤岛。学术的养成,多多少少要在同行的审视下才有了自省和检验的契机,而不是在自说自话。在我看来,如果说我们能够比业余爱好者多一些东西,多出来的就是有学术共同体。古希腊罗马学园的建立、大学制度的兴起,都促成了学术共同体和共同文本的产生。这无疑是有利于学术的进步和自我省察的。

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读书的重要性,然而这一点容易沦为老生常谈。读什么,如何读,相信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困惑过我们。我想说的是,我们只有读了才知道。在这里我有着另一个构想,就是读的书不贪多,但是要保证有足够的信息量。我一个在港中大的同学一周要读四、五百页的paper,所以我们的阅读量其实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个重点我要强调,就是分享的环节,或者说当我们把读过的内容说出来,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思路是否清楚,这也是我写作的经验:表达-写作能够让逻辑越来越清晰,让思维越来越周全。

还有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读书会不是精读一本书?这和我对目前哲学系圈子的一些诊断相关。在我看来,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学术视野太狭隘。研究现象学的同学可能这两年都把时间花在学习现象学上面,还可能只是学了一些皮毛。我想硕士研究生要做的不是像博士生那样钻研和深入,而是对专业这块地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能够尽可能多地知道各种哲学思想之间的差别。人在年轻时候多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是有好处的,当我们有了比较广的知识积累之后,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寻找到切入点。用陈少明老师的比喻来讲,只在一个领域的一小块地方钻研,那么学术做到最后很可能像垒柱子那样,很难垒得高。然而如果有自己熟悉的几个领域,那么做研究就可以像金字塔那样越建越高。所以,了解其他人,其他相关领域在做的事情很可能有益于触类旁通。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这个读书会不能只读一本书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读的是思想史而不是某些特别注重哲学论证的书?我的初衷有三。第一,解释的重要性不亚于论证。在我看来,我们总是有了一个思想的火花(idea),然后才去寻找相关的材料和论证的方法,因此,观念是先行的。而idea的产生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学术讨论。这就引出了我想说的第二点:不求正确。不求正确有两层意思:一是承认,误读也可能具有原创性,这方面著名的例子当然是海德格尔备受批评的解读。所以我们应当鼓励有趣、新颖但不一定正确的想法。有想法才会有思想,才会免于沦为只有学术而无思想。我去年听了一场上一届的开题报告,我认为他们写的东西不是不够专业,不是不够正确,而是太无聊。似乎我们为“正确”牺牲了很多有趣的思想火花。陈少明老师认为现在的很多毕业论文都是比较无聊的。它们不仅无法打动别人,甚至无法打动自己。然而有趣的才可能打动自己,从而打动别人。这里有趣的意思其实是,所写的东西要给我们带来新的理解,刷新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不求正确”的另一层意思是在我看来,“没有原始文本”。没有原始文本对我们意味着很多事情(不存在普遍客观真理,解读时读者和作者的平等地位等等),我在这里要说的其实是一种“六经注我”的读书方法,即关键的不在于作者想表达的东西,而是我们能够解读出来的东西,还有我们自己所产生的。思想火花。(这一点大家可以有所保留)读思想史的第三点考虑源于我读福柯的一点感受。福柯的原创性在于他不断地触及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从而刷新了我们对权力、知识、真理的看法。他的著作对哲学来说是如此的陌生,却在某种程度上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是史?毕竟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历史专业的,也不知道研究历史的方法。这就要源于我最近对历史哲学的一点思考。我认为我们应当具有回到当下的历史感。对于这个我想讲三点。

一是,我所有的问题意识,即不限于思想流派,而是理解我们身处其中的观念脉络。举个例子,按我的理解,启蒙带来了“个体化原则”,而人的个体化——人不再是附属于一个机构或团体的倾向(在康德那句“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中表达得淋漓尽致)——事实上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的架构形式。今日谈到的权利、义务、自由、平等,无不需要在它们前面加上“个人”这一定语。我们对启蒙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处的传统社会和现代思潮之间所发生的冲突,尤其是个人与来自家族和传统力量的冲突。有一个我认识的同学过年回家时被逼婚,家人认为她不需要读太高的学历,而她则认为她应当有自己的追求。这类的冲突持续不断地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二点是,历史感对必然性的撼动。这种撼动不仅发生在思想史上,也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所努力追求的东西,我们自身的命运遭际,可以在一个很长的历史维度当中来重新审视。历史主义的兴起给我们带来的问题是在历史当中而不是在神圣计划当中的我们如何来理解自身的时间性的问题。

此外,历史感通过种.种途径来对人影响。无论是启蒙以来的个体化原则,浪漫主义对社会规范的拒斥,历史主义对形而上学和历史进步的反叛,还是心理主义和心理维度所促成的小说的兴盛(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它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这里要注意,历史本身是空洞的,所以我们应当在历史的维度下去寻找历史的载体,即所谓的“器物”层面的东西。

在这里我们可以下个结论,现代人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意识(卡尔《历史是什么》中的判断)和对个人的强调,实际上都可以归因于主体(自我)的产生,在这里我们就接上了福柯的思路了。

最后(我还是比较啰嗦的),我想重申一下我的出发点,可能这和裕成的不太一样,也可能算是一个很浮夸(扯)的目标。即通过读书会学习恰当和不偏不倚的思考,把头脑解放出来,从考察思想到触及精神。而我的落脚点是:回到对自我和他人的关怀之上。(“关心你自己”重于“认识你自己”)正如使徒保罗所说的:“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没有对象的)”

学生代表热爱读书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我感觉自己沐浴在读书的海洋中非常的舒适,读书这二字重量很大,我是真心觉得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其实我就是一个例子,但是这么一说的话又显得不太真实,我觉得一个人在读书面前总是会抱着一种心态,就是觉得读书很枯燥,我们现在看待读书跟几十上百年前的人看待读书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一种遗憾吧,以前的人对于知识是非常渴望的,都以读书为荣,现代社会的我们就是少了那么一颗心,当我们重新拾起那颗心的时候,再去读书看书就会觉得全然不同了。

多读一本书就是多提高一点阅历,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然这也是有道理,但是我掌握一定的知识去行万里路,会更加圆满,这就是我对待读书的一种看法,没有什么捷径,只有自己一步步的来, 不管是对学习,还是对待生活,都跟看书一样,要沉得住气,要耐心有一颗稳定的心态,以前我也不是很喜欢看书,我觉得看书的枯燥不是谁都能够忍受的,书上面说的东西总是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一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书上面说的其实是跟我们息息相关的,这些都是应该明确的,我当然知道这一点,读书真的是帮助很大,在生活当中我们就是少于一种文字的表达,一句话读过书的人表达出来的感觉,跟没读过书的人表达出来的感觉绝对是完全不一样的,读书的好处就是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小细节上面。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相信读书的魅力,但是它一直就在那里,只待我们去细细品尝,我一开始总是觉得自己没有那份读书的耐心,读一本书对我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这需要我完全的静下心来,那个时候的我是做不到的,后来我慢慢的去尝试,我从那种很短的故事,漫画,报纸一开始着手去看,在自己心情比较沉着安静的时候去看一些书,时间久了我也觉得读书的感觉非常的棒,我对读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记得我开始认真读第一本书的时候,是读的红楼梦,当时我可以说自己差点迷失在书中,因为实在是写的很好,魅力很大,当然读红楼梦对我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里面的人物形象,性格面貌刻画的很生动,但是理解起来需要时间。

以上我说的这些都是我自己一种经历,我也就是想告诉大家其实我们认真沉下心来读书的时候真的是非常的好,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读书,热爱读书。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