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扶贫人员工作总结(精选32篇)
20xx年县xx局驻xx镇魏x洲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在高家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今年下半年的艰苦奋斗,该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预期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此,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11个村,1100户,3020人。乡、村、组三级联动,严格按照“三审两公示一公告”全部录入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
二、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精心组织。
一是组建机构。乡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充实了以乡委书记王慧明任组长,班子成员、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xx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扶贫办,由扶贫办主任负责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及今后的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检查、督查等工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切实做好入户调查,表册填报,结对帮扶、政策解释、矛盾化解,夯实基础,助推发展等工作。二是制定方案。按照上级要求,结合xx村本地实际,广泛征求党政机关,村组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最后经乡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了《xx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三是精心部署。乡领导、各村委支书、主任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会议,全乡上下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责任。四是认真培训。方案印发,范围控制后,我村支书主任与各村委支书、主任、扶贫办干部及各驻村工作组组长参加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培训会,会上传达学习了中央和省、市、县对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和说明,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职责,细化了程序。对“三审两公示一公告”识别程序,对入户调查登记表的填写,特别是针对识别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登记表名词解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训,让每一名干部把政策吃准、吃透,吃深,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广泛动员,营造氛围。
为了扎实做好贫困户识别工作,宣传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相关政策。宣传建档立卡政策规定,把政策讲清、把程序讲透,把要求讲明,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参与热度,营造了优良的工作氛围。同时,在民主评议开始前,各村将申请表发放到每一户群众手中,重点告知申请条件和程序,通知召开群众会的时间和地点,召开群众会时,我村干部反复宣讲相关政策。
(三)试点先行,创新机制。
按照省办确定的“农户自愿申请村民小组民主评议村委会和驻村工作组审查公示乡镇(街道)审核公示县政府审定公告”5个步骤进行,我村干部与全乡各驻村干部、各村党组织书记和主任到现场观摩,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了识别程序和步骤。民主评议会按照“宣传政策解释评议办法通过评议办法贫困申请户发言(自诉贫困原因)群众投票监票、计票当场公布票数”的程序进行,最后根据群众投票结果,按得票多少的顺序,结合控制范围,确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我村严格按照“三审两公示一公告”的要求,结合范围控制全面完成了贫困村识别和贫困户识别。
(四)严格程序、化解矛盾
我村严格按照省、市、县、乡要求,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严格工作流程,认真完成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同时,对因个别家族势力明显或其他原因选出的不符合条件的农户,驻村工作组深入群众,进行调查核实,坚决取缔;对民主评议结果持有异议的个别群众,负责做好调查核实和解释工作;对弄虚作假、优亲厚友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并全县通报。由于政策宣传到位、程序执行严格、群众工作做细,杜绝了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行为的发生。整个过程中,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未收到一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上访或信访。
(五)抢抓时间,录入微机。
参加完 “全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培训会后,我村高度重视信息录入工作,一是及时召集xx村挂村干部召开了信息录入工作培训会,并有针对性的对系统录入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培训。二是要求“两有三强”(有优良的工作作风,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认识强)的干部专门从事录入工作。三是在信息录入改为网上更新后及时通知扶贫站干部蹲点县办修改更新,利用中午和晚上系统空闲时间加班录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更新了xx村贫困户信息数据,较好的完成了我县贫困户的信息录入,确保了贫困户信息的正确率和完整率。
三、存在的困难和下步工作打算
我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我村现有贫困人口基本公共工程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交通条件恶劣,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县、乡两级财政困难,又无村级集体经济,导致部分边远山区基本公共工程建设几乎是空白,从而造成了越贫穷,越落后的现状;二是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太多,经常失联无法核定其务工生活情况;受农村低保的影响,被调查农户也存在瞒报收入的现象;同时,由于部分贫困户因自身懒惰导致贫困,其他因病因灾致贫群众意见较大;三是受范围控制的限制,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不能实现全覆盖;同时,低保人口在个别村多于贫困人口;四是由于发改、住建、农业等干部职工较多的部门帮扶公路沿线的非贫困村,残联、妇联、科协等干部职工较少的单位帮扶两山偏远的贫困村,但贫困村的贫困户又远远多于非贫困村,导致无法达到“一帮一 ”结对帮扶的要求。
下步,我们将在继续完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制订帮扶措施,探索建立扶贫信息化系统。一是及时调整贫困村的联建部门,按照大单位大部门帮扶贫困村,小单位小部门帮扶非贫困村的方法,结合识别出的贫困户情况按照县级干部“一帮六”,科级干部“一帮五”,股级干部“一帮四”,一般干部“一帮三”的方法明确结对帮扶干部;二是严格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认真制定完善贫困村脱贫计划,结合新一轮扶贫工作规划,科学制定各贫困村的帮扶规划,特别是要做好做细做实精准扶贫试点村的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全镇基本情况。XX镇辖1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56万人。经过20__年建档立卡回头看和20__年、20__年两年的动态管理后,截至20__年12月,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42户1274人,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因残、缺资金、缺技术和缺劳力。经五年努力脱贫攻坚,全镇共脱贫456户1096人,贫困村杨梅村、南阳村出列,截至目前,全镇还有78户178人未脱贫。
(二)贫困村基本情况。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村2个,分别是杨梅村、南阳村。2个村均已出列。
杨梅村位于XX县西南部,紧邻太平湖。区域面积6.3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8个村名组,317户1078人中心村有7个村名组,229户750人。水田1625亩,山场6200亩。辖区内有村卫生室一所,全程道路畅通,安全饮水户户通,网络全覆盖。20__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59人,已脱贫18户54人,未脱贫3户5人,贫困发生率0.46%,20__年计划脱贫1户2人。
南阳村是由原南阳村、日新村、考塘村合并的新南阳村。位于XX镇的西南部,九华山南麓,东与石台县龙田村接壤,南与石台县高路亭村中龙山林场接壤,西与国营南阳林场接壤,北邻三河村、清泉村,占地面积16.7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643亩,山场面积18320亩,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657户,20__人,耕地面积3143亩,,南阳村以农业为主,主产优质水稻,辅以茶叶。辖区内有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村卫生室一所,健身广场二处,公交车站一处,超市三家,全村硬化道路畅通,安全饮水全覆盖项目正在建设中,移动网络全覆盖。20__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37人,已脱贫43户100人,未脱贫16户37人,20__年脱贫9户20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以种植、养殖产业化拓展为平台,将扶贫开发与旅游业融合起来,发展当地旅游特色产业,加大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确保完成扶贫攻坚目标任务。
(一)落实扶贫责任。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各村支书、主任、扶贫工作队长对本村扶贫工作负主体责任。制定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扶贫工作例会制度、帮扶单位扶贫联络员工作职责、村级扶贫工作职责、村级扶贫专干工作规范等各类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落实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帮扶责任,摸清脱贫对象。所有帮扶人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进一步了解情况,实实在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针对致贫原因、可利用资源,确定帮扶措施,做到因人因户施策,帮扶措施到位,如期实现脱贫。
(二)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扶贫资源。整合各部门资金,在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个人认领扶贫项目或捐资,积极开展帮扶济困活动。企业认领项目资助3万元。
(三)多措并举,精准扶贫。
1、产业发展。全镇已流转土地4000余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87户500余亩。培育了鼎盛合作社、百草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菌丰菌业有限公司等新型农特产业发展组织,通过苗木、油菜、茶叶、养殖、优质水稻等多领域带动全镇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大户+贫困户、小额信贷入股、到户产业扶持、户用光伏、户贷户用、抱团发展等模式,多举措夯实产业扶贫。到20__年底,全镇通过四带一自模式,园区带动29户,合作社带动41户,龙头企业带动46户、大户带动109户,户贷户用、抱团发展共98户,自我发展外出务工、本地务工146户,自我发展产业85户。产业扶贫资金共97.2445万元,产业到户项目实现全覆盖。
2、光伏扶贫。2个贫困村光伏电站20__年发电,全年10万余元的收入,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户户联建光伏电站项目,能给每户贫困户带来约1900元的年受益。
3、大力开展小额信贷。20__年小额信贷、抱团98户参与发展共放贷461万元,分红27.66万元,每户分红受益均约2800元。
4、教育扶持补助情况。XX镇20__年春学期、秋学期贫困在校生教育资助共补助21.6万元。
5、就业培训情况。与县人社局加大对接,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吸纳30余户贫困户参加培训,提高贫困户的就业技能。
6、加大健康扶贫落实。目前全镇548户1283人的贫困人口新农合财政代缴政策将于12月底前完成,全面落实351、180政策。20__年累计减轻122人医疗负担。
7、加大扶贫项目扶持。南阳村村组道路建设20__米、南阳村茶叶机械及茶叶加工厂、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杨梅村农家乐项目、杨梅中村河坝重建、杨梅村村集体发展项目,杨梅村新开垦60亩茶山及茶山道路硬化。现以上项目已建设完成,并产生效益。
8、加强财政兜底。经摸底调查,20__年底141户313人如期脱贫后,余下未脱贫户中,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因残,基本需靠财政兜底。下步将对这类人员实行应保尽保、同时加大五保、低保户的保障能力,强化落实患病贫困户351、180政策,确保所有无劳动能力及患病的贫困群众享有最低生活保障。
(四)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实行专人专户管理,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资金、扶贫对象等信息公示制度。由镇统一进行资金拨付制度。
(五)强化作风建设。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加强对镇村扶贫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坚持依规办事,严格规范操作。坚决克服畏难、厌战情绪,防止扶贫领域腐败发生,确保扶贫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加大督查、检查,及时落实整改。通过镇党委半年督查、镇纪委不定期督查、镇扶贫工作站根据工作情况开展月调度、季互查,列出问题清单和整改方案,确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加大绩效考核力度,20__、20__年对村级考核将扶贫工作设单项奖,20__年将进一步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
三、特色做法
1、搭台唱戏,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新发展。围绕摄影小镇发展锲机,借助旅游发展的良好势头,介绍引导广大贫困户从事乡村旅游行业,增加贫困户收入。摄影小镇成功创建以来,连续主办了两次全国摄影大赛,锅子百家宴,七夕游园会,举办了山地自行车比赛、自行车马拉松比赛,民间各类宗亲祭奠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万人空巷之效。目前,每年的全国摄影大展、锅子百家宴、七夕游园会已成为品牌活动,将一直延续。依托摄影小镇平台优势,我镇鼓励贫困户激发自身发展动力,发展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并依托合作社牵头、大户带动,吸纳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目前,全镇涉及12家合作社带动156户贫困户,在食用菌、黄精种植、无公害粮食,茶叶、养殖业、豆制品加工等方面发展生产。茶叶、豆制品、食用菌、黄精、土鸡蛋等地方优质产品销量逐步增加,贫困户增收明显。同时在旅游大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融合和嫁接等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渠道。一是在建设过程中,协调劳动能力强贫困户参与务工。二是在建成景区的日常管护过程中,量身定做卫生保洁岗位,便于贫困户就业。三是依托景区运行,鼓励贫困户经营小型商店增收。四是下一步将协调天下粮仓和酒店项目,和贫困户建立食材供货关系,固定渠道增收。
2、量身定做,开发贫困户就业增收新路子。近年来,按照上级要求,XX镇积极开展环境整治,重点在河道管理、重拳治砂、村庄保洁、护林防火等方面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结合就业脱贫的要求,各村主动开展公益性岗位满足贫困户就业愿望,全镇有19名贫困户为河道巡查员,21名贫困户为村庄保洁员,16名贫困户为村级护林员。并为60周岁以下的.村公益岗位贫困户申请了就业补助。年增收5000元左右。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非贫困户对贫困户享受的扶持政策存在意见,特别是健康脱贫政策,收益悬殊较大。
(二)非贫困村、贫困村水、电、路、通讯、村民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和和基本公共服务有待加强。
(三)系统数据质量不高
下一步工作
1、进一步深度排查扶贫领域作风问题,针对排查问题做到立行立改,建档台账,
2、建立省市县督查反馈问题及时归档,分门别类存档,并针对所反馈问题,举一反三,细挖深究,全面排查。
3、根据省市县督查反馈问题,组织人员逐一核实整改,限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人。
4、对照省市县考核方式,逐村、逐户走访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千分制考核中,对较差的村予以通报,追究责任。
5、加大力度对系统数据的修改,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在市、县扶贫办的正确领导下,201x年12月4日我镇在x村成立了扶贫互助社,互助社成立一年了,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地处理了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为培育贫困村内在发展动力,发展主导产业,为贫困户构建增收长效机制,加快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八会镇x村扶贫互助社基本情况
x村扶贫互助社现有社员50人,收缴入社金1.5万元,入社社员中从事养殖业(包括养牛、养猪和养羊)共25户,占社员总数的50%,从事干果生产的共20户,占社员总数的40%,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有5户,占社员总数的10%。201x年5月份每户社员得到扶贫互助资金3000元,发放扶贫互助资金15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201x年5月收回借款。扶贫互助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农户发展主导产业。
二、扶贫互助社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农户发展能力
一是缓解了贫困农户资金短缺困难。入社社员借还款在村内完成,简便快捷的优势弥补了辽阳东部山区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和缺位,并以服务“零距离”的特点赢得了入社社员的普遍欢迎。二是激发了贫困户发展的信心。扶贫互助社遵循群众参与、自主管理,使群众真正成为“扶贫互助社的主人,有了选择项目的自主权,激发了参与的热度,增强了发展的自信心。
(二)促进了贫困村和谐
一是扶贫互助社实行“党支部—互助社—农户”的组织体系,构建了新型合作关系,增进了农民之间的协作情谊,也促进了村“三委”(党支部、村委会、村监会)与贫困农户的关系。二是形成了互帮互助的优良局面,现在村内富帮穷、强帮弱的氛围日益浓厚。三是营造了信誉环境。
(三)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
一是转变了乡镇政府的职能。在扶贫互助社运行中,基层政府做到参与不包办,指导不指令,从指挥者变为指导者、协助者和服务者,促进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扶贫互助社实施过程时,正值党的群众教育路线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也正是辽阳县委、县政府开展“6+1”工程建设关键期,加之互助社实行的“党支部—互助社—贫困户”的链式联动模式,促进了基层支部与产业的联结,找到了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新路子,同时x村通过与沈阳工程学院开展“e乡村”活动,使大学生走进贫困农户家中,既给了大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又为农户带来了新的信息宣传渠道和技术支撑。
三、扶贫互助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户入社率偏低
扶贫互助社对于x村和我们八会镇来说都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全新的扶贫产品,农户要有一个认知、接受的过程,虽然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了一些成效,但是还存在宣传发动不够,农户没有完成理解项目目的和意义,入社率偏低。
(二)互助社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首先一些农户对互助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容易造成亏多赚少,造成资金偿还困难的问题;其次互助社管理人员年龄偏大,计算机等微机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今后势必会进行的微机软件系统化管理留下隐患。
(三)借款额度偏低
目前社员借款的额度是3000元,这笔钱对于农户想发展来说远远不够,以养殖业为例,这此借款仅够农户买几头仔猪,而想进一步扩大范围势必会受到制约,也限制了一部分贫困户的入社主动性。
四、对完善扶贫互助社的几点建议
(一)坚定不移的发展。目前扶贫互助社才刚刚起步,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推广力度,加强管理力度和经费投入。
(二)开展“专互”结合的模式。现在各个贫困村基本都至少有了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果把“扶贫互助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有效解决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把扶贫互助社社员组织动员起来调整产业结构,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能更好地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三)适当提高借款标准。要真正扶贫农户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贷款额度还应该提高。
(四)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要进一步组织扶贫互助计管理人员集中学习资金使用管理措施、财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组织管理人员的农业产业化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进一步带领社员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保证社员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收益,早日脱贫致富。
20xx年是实施“”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盟扶贫开发工作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盟扶贫办认真贯彻落实盟委、行署的决策部署,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增加收入为目标,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以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帮扶、危草房改造工程为主要抓手,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实开展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扎扎实实完成盟委、行署下达的责任目标
今年年初,盟委、行署给我办下达了“责任目标”、“工作目标”和“创新目标”。一年来,我们举全办之力,充分调动各旗县市工作积极性,牢牢抓住“三个目标”工作盯得紧、抓得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职责目标
——水浇地、养殖业、种树种草完成情况:计划建设水浇地4.5万亩,实际完成7.15万亩,投入资金1878.25万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58.9%。计划发展养畜3.5万个羊单位,实际完成5.43万个羊单位,投入资金2903万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55%。计划种树种草2.5万亩,实际完成3万亩,投入资金398万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20%。
——“雨露计划”完成情况:计划培训2300人,实际完成2300人,投入资金230万元,其中转移1863人,转移率达到81%,完成计划目标的100%。
——整村推进工程完成情况:计划24个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680万元,实际完成24个项目嘎查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680万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00%。实施的重点项目是养牛1005头,建牛舍2500平米,养羊4100只,建设棚圈20600平米;打井104眼,建设水浇地14500亩,改造中低产田800亩;建设大棚46栋,9735平米;发展养殖小区120户,建设食用菌大棚20栋,建设肉鸡养殖小区一处。
——危草房改造工程完成情况 :计划改造危草房2600户,投入财政补助资金1560万元。实际完成2655户,投入财政补助资金1805.4万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02%和115.7%。
(二)盟委行署下达目标完成情况
——造血式扶贫完成情况 :计划协调2个厅局实施造血式扶贫规划,实际完成2个厅局造血式扶贫,实施了4个重点项目:一是农牧业厅给我盟安排并实施了三个繁育基地项目,其中大豆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总投资655万元;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总投资800万元;玉米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总投资485.78万元。二是交通厅实施的延伸帮扶项目,即省道203线阿尔山至杜拉尔桥段公路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期为三年,于20xx年开工建设,20xx年竣工,项目总投资9亿元,20xx年完成投资4.02亿元。
——京蒙对口帮扶项目:20xx年共协调落实了京蒙对口帮扶资金360万元。主要建温室大棚200栋,贫困户危草房改造 74户和捐赠我盟医疗用车及各类设备等。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情况 :我办按照文件要求,成立了“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科,有专人负责综合协调、宣传报道、材料信息收集以及相关文件的制定。并将此项工作列为我盟20xx年盟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内容之一。
——争取资金工作:全年计划争取定点扶贫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和厅局延伸帮扶资金1.63亿元,实际完成5.48亿元。完成计划目标的336.56%。
(三)创新目标
——互助金试点工作:计划在突泉县实施“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突泉县已经成立了“贫困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了《互助资金实施方案》,确定了10个村为试点村,自治区批准并下拨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每个村15万元 ,现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探索京蒙对口帮扶新模式:我办在学习借鉴其他省市东西扶贫协作经验的基础上,把扎旗作为创新帮扶模式的试点,积极协调帮扶双方,探索帮扶工作新模式,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结合我盟实际,提出了京蒙对口帮扶与我盟危草房改造工程有机结合,统一规划建设帮扶新村并取名“顺义新村”。共改造危房72户,住房建设为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外观为起脊采钢瓦,面积为50平米为基准,房屋的地面、墙面、棚等内装饰由各户自行解决。统一建设院墙和大门,修建街道2400延长米。通过创新工作,真正做到了帮扶工作既有型又有效,实现了帮扶单位满意,群众受益的双赢。
二、紧紧抓住“三项重点”工作,扶贫工作实现新跨越
(一)自治区厅局定点帮扶工作及延伸帮扶工作情况
今年是自治区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我盟贫困嘎查(村)的第五年,也是实现帮扶工作目标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各帮扶单位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属,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帮扶单位认真落实“三亲自,一蹲点”要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帮扶点调查研究,制定规划,落实项目,并派帮扶队员蹲点抓落实。一年来,137个帮扶单位共深入帮扶点260人次,其中厅局级88人次。共完成新打井132眼,新增水浇地1.82万亩,购进优质肉牛200头,羊1805只,建棚圈234处,2.4万平方米,造林5750亩。修路41.2公里,其中柏油路、水泥路27.31公里。办电24公里,通广播电视581户,建大棚162处,5.6万平方米,新建卫生室2处,嘎查村办公室12处。为贫困户解决春耕种子1.67万斤,化肥349袋,柴油2吨。资助贫困家庭学生306人,改造危草房309户。截止12月末,137个帮扶单位共投入延伸帮扶资金4.54亿元,点上投入资金3879.7万元。
盟直定点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投入帮扶资金4500万元。
(二)争取扶贫政策及项目情况
——积极争取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政策。20xx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决定调整部分省市区国贫县。自治区政府根据国办意见拟调整我区国贫旗县。在盟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把此项工作列为全年工作重点,主要领导多次赴国办和区办汇报工作,力争把我盟6个旗县市全部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行列。
——积极争取将我盟整体列入国家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持范围给予扶持。在自治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在盟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多次赴国务院扶贫办汇报工作,经过积极争取,国务院扶贫办范小建主任于20xx年亲自到我盟调研视察工作,并在全国十一个特殊类型贫困地区中,已初步将我盟列入大兴安岭南麓贫困片区。
——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一是连片开发项目。“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是目前扶贫项目中资金投入最大的项目。今年国务院扶贫办在我区安排5个试点,我盟争取到1个。自治区也在全区安排了5个试点,我盟争取到1个。两个试点项目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400万元。二是亚行7000万扶贫贷款项目。通过积极工作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已同意我盟7000万亚行扶贫贷款项目。目前,自治区政府有关领导正在协调农行进行资金配套。三是移民扩镇项目。20xx—20xx年的三个移民扩镇项目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经自治区验收全部被评为优良工程。四是其他项目资金情况,包括整村推进项目24个、产业化扶贫项目20个、科技扶贫项目4个、革命老区建设项目11个、劳动力转移培训2300人。
(三)大力推广贫困村互助资金小额贷款工作
鉴于我盟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区域性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的实际,在新形势下,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全盟扶贫开发进程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借助金融贷款的力量,全面采取小额贷款扶贫方式,是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村容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在科右中旗开展的“贫困村互助金项目”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计划继续在中旗6个嘎查村开展此项工作。全盟计划利用四年的时间,安排2.5—3个亿的信贷资金,覆盖全盟396个贫困村和6万户贫困户。互助金小额贷款试点工作得到了盟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也深受广大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好评,20xx年下半年,盟行署在科右中旗召开“贫困村互助金项目”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全盟范围内推广中旗的做法。
XX年,马过河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马过河镇XX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17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马过河镇XX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3、5%。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20xx年工作计划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X年是我县被确定为贫困县以来,扶贫项目落实的开局年,也是全面开展扶贫工作关键性的一年,我乡认真贯彻“xx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会议精神,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乡实际,发挥资源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乡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牧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逐步提高,为我乡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萨尔托海乡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乡,目前仍有贫困户491户,共2662人,其中人均670元以下的特困人口为164户,808人,人均670元至865元之间的低收入人口为327户,1854人。由于萨尔托海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耕地少、草场贫瘠,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农牧民文化素质低,各项经济建设发展缓慢,X年人均收入仅达2477元,是青河县最为贫困的一个乡。为此我乡紧紧抓住扶贫重点乡的机遇,积极申报项目、狠抓项目落实,发动贫困户积极性,参与扶贫开发,开创了萨尔托海乡扶贫工作的新局面。
一、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各级扶贫组织管理。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要加强领导,建立一个完善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从乡镇——农牧业村——贫困户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乡及时成立了乡扶贫领导小组和扶贫办公室,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亲自抓扶贫工作,同时由一名副书记、一名副乡长具体负责扶贫工作的实施,并在各重点村也相应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资金管理小组、项目监督小组等各项组织,每个重点村由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任组长,长期负责该村的扶贫工作,同时聘请了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宗教人士,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牧民群众等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扶贫工作,监督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
为了确保扶贫领导机构切实能从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组织实施扶贫工作,我乡还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约束的行为,如《扶贫资金管理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项目监督制度》等,还明确规定了各类领导小组、办事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完备的制度管理扶贫工作,做到从乡到村各级扶贫组织健全,人员落实、管理严格,加快了我乡扶贫工作的进度。
二、明确重点、理清思路,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扶贫项目的确定不但与贫困户脱贫致富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关系到全乡的经济发展,为此我乡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全考虑。一是广泛征求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意见,让农牧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的出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二是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确定我乡的发展思路为“发展三项产业、搞好四项建设”,即:全力发展养殖业、积极调整种植业、大力建设林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狠抓饲草料地建设,加快牧民定居建设,促成牲畜良种基地建设,并紧密围绕这个思路,确定我乡的扶贫项目;三是与每年的工作计划相结合。我乡在确定扶贫项目时,首先把当年的工作重点列入规划之中,如棚圈建设、饲草料地开发等,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发展,四是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反映最迫切的问题。在选定项目时,优先考虑农牧民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与农牧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如哈拉乔拉卫生室建设、别斯铁列克村吊桥建设等,都是农牧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乡及时把它列入20xx年扶贫项目中,进行申报。通过科学论证、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建议,我乡正确把握扶贫工作为贫困人口服务、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结合实际,认真做好了扶贫项目的申报,为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责任到人、各司其责,狠抓扶贫项目的实施。
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在于扶贫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扶贫效果,关系到贫困人口能否真正受益,摆脱贫困。X年我乡共实施扶贫项目3个,到位财政扶贫资金61万元,完成牲畜棚圈建设46座,购买生产母畜1125只,覆盖贫困户115户,贫困人口623人。为抓好扶贫项目的实施,我乡主要采取四项措施:
一是做到责任到人,组织到位。我乡与各重点村签订项目实施责任状,明细考核标准,每一个项目都有1-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负责抓落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出现违规现象,将直接追究第一责任人责任,重则处于行政处罚、轻则批评教育,并将工作完成情况与年底考核相挂钩,同时在每个项目实施时,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定工作人员,专项负责项目实施,做到项目不结束,人员不撤离;
二是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确保扶贫项目见成效。我乡积极转变扶贫方式,由政府主导式扶贫向群众参与式扶贫转变,通过宣传教育,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动贫困人群积主动投身于扶贫工作,参与扶贫开发,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取得扶贫效果,如在X年实施的两个进村入户项目《萨尔托海农区养畜》、《玉依塔斯绒山羊养殖》中,贫困户自己四处联系,亲自选购扶贫畜,乡扶贫办为其做好检验、登记、建档等服务工作,贫困户通过精心饲喂、放养,繁殖,不断壮大畜群,实现增收。
三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为提高贫困人群的生产技能,我乡还专门针对X年实施的项目内容,组织开展了科学养畜、牲畜育肥、三贮一化、基本建筑技术等培训班,培训农牧民群众1200人次,有了生产技术,我乡贫困户投工投劳完成了石木结构的牲畜棚圈40座,发展农区养畜875只,绒山羊养殖350只,改变以往“想致富、没技术”状况,为扶贫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是强化监督机制,共同维护扶贫成果。为保证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乡加强了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首先建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全乡的项目实施,此机构发现问题后立即要求乡镇整改,在达不到整改效果时,可直接向上一级扶贫组织反映。其次发动群众监督,把项目实施的步骤、对象、资金到位情况、资金发放情况向广大群众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乡、村扶贫组织要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疑问,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扶贫项目切实发挥成效,带动农牧民脱贫。
四、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X年我乡在全力抓好县扶贫办统一实施扶贫项目的同时,还进一步发挥本乡特色,广开思路,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时实现了人均增收225元的目标。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我乡主要以牧业生产为主,气候独特,光热条作好,为此我乡以加快畜牧业发,加大饲草料地建设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X年全乡牲畜饲养量达9、06万头(只),同比增长3、4%。其中绒山羊3、77万只,产绒量达7415公斤,同比增长3、6%,畜牧业增加收入达45万元。X年我乡进一步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种植籽粒玉米3160亩,占总播面积的36%,种植饲草4727亩,占总播面积的54%,饲草料总种植面积达到总播面积的90%,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饲草保证,同时受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我乡仅玉米种植一项比去年增收37万元。
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我乡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加强劳务输出,实现增收。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石河子拾棉花,外出务工等,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乡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10%的劳动力是雇用本乡农牧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X年我乡共转移富余劳动力270人,人均增收67元。
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X年我乡6个帮扶单位,在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文化室,解决了修路的经费,组织技术人员打井改水,累计投资达7万余元,促进了全乡各项事业的发展,
X年我乡的扶贫工作刚刚起步,虽然略有成效,让部分贫困人群切实享受到了扶贫效益,但离全部实现脱贫的目标还有一段艰难路程要走,但我们相信只要全乡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不怕艰险,就一定使萨尔托海乡2600余名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过富裕幸福的生活。
今年以来,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大局,扎实推进“3331”扶贫工程,同时结合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板块扶贫、农综开发等项目,全面落实扶贫到户政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使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一、20xx年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20xx年我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210万元,其中省市财政扶贫资金71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500万元,实现减贫2680户8119人。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完成20xx年常塔流域小流域治理项目,计划下达5000亩治理任务,实际完成5000亩,中省市财政投资464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60万元,群众自筹31万元,共计完成投资655万元。项目区共计新打机电井11眼,新建排灌站1座,衬砌渠道10公里,输变电线路配套5公里,渠系建筑物60座,新建淤地坝4座;完成改良土壤0.2万亩,完成机耕路5公里,平地700亩;完成造林20xx亩,种草1000亩等。项目启动实施后,县政府领导协调水利、国土等部门,整合捆绑资金约1200万元,通过移河改道、构筑河堤等措施,在原有水地300亩的基础上建成高标准水地700亩。
20xx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李岔项目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共计投入资金1517.47万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490万元。李岔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全省唯一“以奖代补”试点项目,省财政奖补资金22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270万元。此外,以李岔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县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协调农、林、水、牧等部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采取部门联动、民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打造精品的方法,投入捆绑资金688.04万元,动员以袁玉平为首的李岔金富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339.43万元,共同打造高标准的李岔新农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跨年度实施项目,今年已完成农综专项资金投入421.3 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86%。
2、扶贫移民搬迁工作:20xx—20xx年,全县共计划实施移民搬迁467户1471人。其中碛塄农业园区郝家寨村实施109户310人,田家寨镇兴旺庄村实施113户326人,黄甫镇柏林峁村实施134户420人、麻镇麻镇村实施111户415人。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县、镇、村三级明确进度,扛死责任。特别是7月16日全市移民搬迁会后,辛县长、吴县长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到移民安置点现场督查,解决存在问题,保证了工程如期开工。 9月25日,我县召开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现场会。县长辛耀峰、副县长吴占林及政府相关部门,各镇、园区、办事处、部分企业负责人参加了现场会。我们在移民安置点的选择上,严格按照辛县长提出的“七个结合”要求,科学选点、合理规划,努力为老百姓建设一个舒适、宜居的移民新村。扶贫移民搬迁项目一般为跨年度实施项目,但我县在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各相关部门、镇、园区、办事处的密切配合下,20xx、20xx年4个移民搬迁安置点现已全部完成房屋主体工程,移民搬迁工作由被动变主动。麻镇麻镇村移民搬迁指标占用了两个年度的指标,但根据省市补助标准,20xx年扶贫移民搬迁补助每户3.5万元,20xx年扶贫移民搬迁补助每户4.8万元。麻镇村移民安置面临同期建房补助不一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办积极向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经20xx年县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20xx年移民搬迁执行20xx年补助标准,由县财政增加补贴217.6万元。
3、“3331”扶贫工程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20xx年我们进一步深入推进“3331”扶贫工程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年初,县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20xx年度“3331”扶贫工程贫困户帮扶及相关工作的通知》(府办字[20xx]5号)文件,通过调查摸底,逐户落实贫困户产业发展计划。5月初,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关于深入推进“3331”扶贫工程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的意见》(府扶发[20xx]1号)文件,对贫困户产业发展作出细致安排。文件要求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要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将尚未脱贫和未安排帮扶的贫困户一次性进行安排,做到“一户制定一个帮扶计划,一户确定一个脱贫增收项目,一户落实一个帮扶部门、企业或领导干部”,实现贫困村、户帮扶全覆盖。在财政情况较紧的形势下,我们将去年结余的500万元作为今年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启动资金,和财政局联合发文下拨,重点帮扶贫困户1640户5152人,主要扶持发展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每户安排3000—5000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以镇统一组织实施。7月16日我办召开了各镇扶贫分管领导汇报会和项目推进会,学习传达省委赵正永书记来府谷讲话精神,并就当前工作再安排、再部署。9月2日由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扶贫办组成联合督查组,对20xx年各镇、园区、办事处“3331”扶贫工程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据统计,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积极行动,多方协调,动员包镇、包村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包户领导干部共投入帮扶资金约1800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产业发展。
4、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20xx年,县级财政投入200万元,新建孤山镇郝家峁村、木瓜镇王家峁村、王家墩办事处白云乡村、新民镇石条焉村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目前项目区已全部完工。完成孤山镇郝家峁村平地250亩,旱地变水地;木瓜镇王家峁村新建300方蓄水池一座,可解决318人饮水及发展庭院经济,组建小杂粮加工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25户,扶持贫困户25户,发展种养加等特色产业;王家墩办事处白云乡村新建引水主渠720米,支渠2660米,配套附属设施,维修加高石砌引水渠道280米,购置抽水泵一台,解决530余亩农田灌溉,扶持发展种养加等产业贫困户12户;新民镇石条焉村新建人畜饮水工程一处,硬化水泥路面200米,扶持40户贫困户发展种养加产业项目。
5、板块扶贫、整村推进项目: 20xx年财政投资150万元,现已全部完成计划任务:1、麻镇前尧湾村:新建截潜流井1处,可灌溉水地210亩;新修农田防护堤450米,保护滩地420亩;硬化村内道路400米;扶持在册贫困户发展种养加等特色产业。2、古城镇五道河村:新建截潜流井2处,可灌溉水地368亩;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等特色产业;村容村貌整建等。
6、花椒种植扶持项目:20xx—20xx年,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00万元,扶持武家庄镇、王家墩办事处、碛塄农业园区花椒种植产业,种植花椒358亩。同时在碛塄农业园区高尧峁村实施大棚育花椒苗10棚10亩,免费提供给贫困户种植。另外,贫困户种植花椒每株再补贴5元。为进一步提高花椒产量,方便群众,我们新建蓄水池2座、集水窖1座、打井2眼,配套抽水设备19套,铺设生产道路723米,进一步改善、优化了花椒种植环境。
7、爱心包裹项目:根据省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办积极响应,和府谷县邮政局在我县共同开展“爱心包裹”圆梦20xx暨芦山关爱行动,在县内组织开展宣传的同时,在河滨公园开展公益宣传活动,印发传单5000份。我办工作人员也纷纷献出爱心,捐献钱物,关爱灾区孩子,共计捐出28个爱心包裹。
二、加强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一是严格实行项目招投标制,阳光操作,规范运行。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20万元以上一律实行招投标制,20万元以下,3万元以上实行议标,使扶贫项目建设进入规范化管理渠道。
二是全面推行扶贫资金公示公告制。为了增加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过程的透明度,把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在项目所在地公开,建立了村务公开栏,对每一个扶持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都进行了公示公告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
三是加强验收管理工作。为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把好工程项目的验收关,严格按照县政府出台的《专项资金验收管理办法》执行。对竣工待验收的扶贫项目,由项目实施单位写出书面申请,经所属镇政府(农业园区、办事处)审核后上报项目主管部门,并提供工程建设相关资料,然后由发改局牵头主管部门、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进行联合验收,然后再由审计部门作出审计报告方可报账。
三 、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扶贫工作氛围
扶贫工作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全县广大农民群众,肩负着重大使命,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政府的声誉、人民的利益。我们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树立政府形象、加快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纳入议事日程。我们将创建模范机关、“转型升级、助推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统筹安排,通过集中学习、下乡调研、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将创建活动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积极开展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去年我办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今年再上台阶,申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
四、扶贫成果:
20xx年4月,我县被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先进县,全省表彰14个县(区),我县榜上有名。
9月17日由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扶贫创新行动优秀案例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我县《民营企业参与社会扶贫:陕西省府谷县“千企帮千村”模式案例》的创新案例获选,并编入国务院扶贫办《中国社会扶贫创新行动优秀案例集(100例)》,为陕西省唯一入选案例。
新华社《陕西领导参考》分别于今年1月10日第一期、8月10日第22期刊登了题为《创新“大扶贫”模式 营造共同富裕格局—解读“府谷现象”》和《移民搬迁保增收 一村一策显活力—府谷县实施“3331”扶贫工程调查》两篇文章宣传报道我县扶贫开发工作。
《人民日报》副总编、著名学者梁衡,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着府谷扶贫事业,撰写了《让形式不只是形式》的短评,刊登于《人民日报》10月10日04版。文章重点阐述我县扶贫工作动真的、来实的,虽是百强县,能够自找其弱,自补其虚,提高标准,决心用三年时间解决“富中贫”的问题,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五、存在问题
1、扶贫资金投入明显不足。随着我县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行列,中、省、市财政扶贫资金也随着取消,扶贫资金主要靠县上投入,有限的资金投入给众多扶贫项目的实施带来了难度,许多扶贫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3331”扶贫工程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重视程度不一,进展、进度不一,有待进一步加强。
3、省、市项目计划下达迟,影响工程进度,部分项目需跨年度实施。
20xx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扶贫开发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紧扣“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扶贫村基本情况
我镇荆溪、排竹、信立、群观、文定、阳家等6个省定扶贫村均分布在山区,共有50个村民小组,723户3079人,僻人口2354人,占总人口的76.4%。上述6个村境内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20xx年,县决定实施荆溪等6个村为期两年的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派县人办、县民政局等17个单位进驻6个村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作。
二、扶贫整村推进主要工作情况
1、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同时,各扶贫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突出抓好了村支两班子建设,增强了村支两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为扶贫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三会一课”等制度。为保证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从规范管理与理财角度出发,我镇引导各扶贫村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议,产生了村理财小组,成立了村监督员会,产生了纪检员与村报帐员,重点项目的实施与招投标工作均通过组长、党员、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按阶段公布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了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正、透明。
2、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建设。
年初,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农民群众的意见,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僻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镇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僻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8.5万元建成了排竹、信立等村11.3km通畅工程,解决了16个组群众出行难问题;投入4万元实施了群观3组1km的通达工程;投入6万元新修文定村高标准渠道1.01km,解决了3个组近100亩水田的灌溉难题。二是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投入75.3万元修建了排竹、信立、阳家、群观等4个村的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村里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投入10万元实施了荆溪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11、16等4个个组的饮水难题。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投入160.2万,实施荆溪、文定等村改造线路17.5km,其中高压1.2km,新装电表253块,投入5万元对排竹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三个村的群众照明质量。
3、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20xx年,荆溪等6个扶贫村根据本村气候、土壤等特点,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金银花基地、中药材基地、油茶基地各一个,规模均达100亩以上,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等地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镇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10%的劳动力释佣本镇农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20xx年我镇共转移富余劳动力1670人,人均增收167元。三是加强对口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20xx年我镇17个扶单位,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解决了修路的部分经费,组织技术人员修建水渠,累计投资达34万余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4、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今年荆溪等6个村实施危房改造十余座,解决了40余人住房难问题。通过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评议245人实施“两项制度”衔接,落实扶资金400元/人、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85%以上,截止目前,已有485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年内236人享受低保补助。二是计划生育、综治稳定与安全生产等工作稳步发展。年内妇检率达100%,上户为零,安全事故为零。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在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僻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需建设项目多,且工程量,项目资金总量,各扶贫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由于缺乏资金,年初计划实施的高标准渠道、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产业项目等还处在启动阶段,至今还未落实到位,欠任务较多。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工作难度。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下步打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加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助僻村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继续加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切实转变僻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僻。二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三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僻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僻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总工会驻杨庄村工作队于10月8日进驻该村开展工作后,及时成立了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建立了四项工作制度,并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吃透村情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村里工作的整体发展思路。现就一个多月来开展的主要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杨庄村的基本情况
杨庄村位于浚县老城西南,东依浮丘山,西跨卫河,南靠南环城,北接城关镇顺河村,属典型的城郊村。该村总户数106户,总人口689人,有2个自然村, 4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650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
(一)村级组织建设情况。全村现有村室 3间,但大都破漏需要整修。村两委班子健全,村支部班子成员3人,其中一名支部书记,两名支委。村委会班子成员3人,其中村长、会计、计生专干各1人。大学生村官1人。全村党员共有14人,年龄都在45岁以以上,其中50岁以上的12人,占86%。预备党员0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
(二)经济发展情况。全村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没有集体经济、也没有集体企业,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村。
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情况。全村经济结构单一,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为辅。在第一产业中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村里种植经济作物很少。在蔬菜种植方面,种植简单,大多为露天种植,反季节性蔬菜少,大棚种植没有。在养殖方面,有3个养鸡专业户,蛋鸡和肉猪年出栏3000余只。
2、农民收入情况。该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种植业。该村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为主,以种植蔬菜、花卉、畜牧养殖为辅,农民收入的80%来源于种植粮食、蔬菜生产作物。二是养殖业。全村具有一定的养殖业基础,主要是蛋鸡和肉鸡的养殖,此外,全村农户还养殖一些生猪、羊、鸭等畜牧业,畜牧养殖业占全村农民收入的15%左右。三是外出打工。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健章立制,规范管理。
驻村以后,我们工作队及时成立了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从健章立制入手,重点建立了四项工作制度:一是例会制度。规定每周一为工作队例会日,要求工作队员对上周开展的工作进行汇报,讨论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安排部署下周工作。二是学习制度。每周四下午为学习日,学习有关的理论、方针、政策,以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三是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工作队员坚持吃住在村,坚决做到不吃请、不扰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年吃住在村10个月以上。四是请销假制度。切实做到有事请假,不迟到、不早退。
(二)调查研究,吃透村情。
针对市里统一安排的调研工作,我们及时研究制订了入户调查提纲,村情调查表,并提出了调研工作“十必到”的工作要求。即:对党员骨干分子的门要进到,交流谈心的深度要达到;对村里致富能人的致富项目要看到,致富真经要讨到;对村里的贫困户、困难户,困难根源要找到,贫困症结要挖到;对村两委班子几年来的工作得失要总结到,努力方向要找到。通过以上方法,工作队对村两委班子建设、经济状况、社会发展和稳定工作的薄弱环节要找到,主攻方向要找到。按照这“十必到”的工作要求,我们重点采取五种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一是召开工作队队员会,由县、乡驻村工作队员讲解农村工作的一些方法,虚心向县、乡工作队员学习,尽快熟悉农村工作;二是召开村两委班子座谈会,听取村两委对村里基本情况的介绍,逐步熟悉村情;三是采取与个别干部谈心的方法,听他们对村里发展情况的介绍;四是走访典型户,对村里在养殖、种植方向有代表性的农户深入家中或田间地头,进行个别交流;五是普遍调查,对全村的106户逐一走访,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召开工作队会议进行认真讨论,在听取镇里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从而初步吃透了村情,找出了村里症结。
(三)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的致富信息,驻村工作队与县广电局多方协调,投资4.7 万元,免费为村民安装有线电视。一是对安装有线电视的村民,一次性交纳 2年收视费(192元)的,免去有线电视处装费360元;二是一次性交纳 1年收视费(96元)的,只收有线电视安装材料费30元;三是对村里的特困户免去有线电视安装费和收视费。截至目前,全村109户农户中,安装有线电视的67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5%。
(四)积极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对村里的特困户进行走访慰问。
为确保村里的特困户在春节期间能够过上一个祥和的春节,市总工会机关全体捐款,对村里的特困户进行走访慰问。20xx年1月5日,市总工会主席苑增好亲自到村里对4户特困户、2户军列属、2户老党员进行走访慰问,送去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
(五)捐资10000元,为村里办实事。
杨庄村卫河桥年久失修,栏杆全部损坏,村民放映较大。针对这一现状,驻村工作组多次向市总工会领导汇报,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同意,市总工会在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0000元捐资给村里,用于对桥梁栏杆的维修,目前,资金已经到位,明年一开春,就可以对桥梁进行维修。
三、工作思路和打算
在初步吃透村情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村里的整体工作思路和打算:
1、紧紧抓住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这个总抓手。一是帮助村两委班子搞好组织建设。组织村两委班子到与该村经济发展相类似的“三带三强”示范村进行参观学习,对照先进找差距,转变自身观念。二是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的自身建设,切实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全年计划培训党员干部6次以上,培训党员人数30人次以上,播放电教片10次以上,培训人数200人次以上。三是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帮助村两委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统一上墙。重点落实好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两委班子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制度建设。四是切实作好党员发展工作。
2、打破靠地吃饭、固守土地这一传统观念,让更多的闲散劳动力走出土地,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由于该村紧邻县城,具有良好的区域优势,便于围绕县城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此,我们将重点搞好四个引导:一是选树典型,引导更多农民弃农经商,到县城做生意;二是引导村民进城打工、劳务输出,让更多的村民走出土地,开阔眼界,转变观念;三是引导农民搞一些小加工,尤其是围绕浚县古庙会的传统优势,发挥离两山较近的优势,搞一些小加工;四是引导农民学技术,通过学习,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以增强自己发家致富的本领。
3、充分依托良好的区域优势,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大力发展养殖业。我们驻村后,积极协助村两委因势利导,新上1户养鸡专业户,目前鸡舍已基本建成,另有几户也有养鸡的强烈愿望。下步,我们将利用目前已有的畜牧养殖基础,积极搞好引导,尽早形成规模养殖,明年,力争实现村里养鸡专业户6家,养鸡规模达6000余只。二是加快蔬菜种植业步伐。该村种植蔬菜的总亩数有100余亩,占村总种植面积的近1/6,具有一定的蔬菜种植基础。工作组驻村后,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引导村民新上了一个鸡腿菇温棚,目前菌种已长出,长势良好。下步的工作重点是由目前的简单的、零星的、单一的蔬菜种植业向专业的、反季节的、带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品种多样的蔬菜规模种植发展;三是抓好花卉种植规模的发展。
4、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帮助村里搞好村容村貌建设和整治;二是帮助村里搞好村室建设,帮助协调解决电视机等电教器材;三是积极协助村两委搞好村镇规划;四是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其他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驻村帮扶工作的收获与体会
通过近一个多月的驻村帮扶,我们工作队普遍认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不仅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培养、锻炼、提高我们自身工作能力的一种好形式。
1、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必须坚持在当地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村两委开展工作,这是搞好驻村帮扶工作的前提。
2、驻村帮扶工作必须切实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只有在深入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找准工作的主攻方向,才能制定符合村里实际的工作思路,调查研究是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基础。
3、驻村帮扶必须紧紧抓住村两委班子建设这个总抓手,把选树培养出一个好支部书记,作为驻村帮扶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4、驻村帮扶工作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这个有效的载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5、驻村帮扶工作要切实解决农民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为村里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实事、好事,这是赢得村民信任、开展好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
6、驻村帮扶工作是培养、锻炼、提高机关干部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一种好形式。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中部,距县城97公里,辖29个村、199个村民小组、3797户、14460人,劳动力8491人。版土面积222平方公里,耕地52361亩,林地292640亩。20xx年,xx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25亿元,人均纯收入6603元。20xx年,我乡根据贫困人口识别标准修改完善贫困农户2168户、8239人。
二、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
20xx年x月xx日,xx乡召开由村主职干部、乡直单位负责人、全体行政干部108人参加的春季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下发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明确精准扶贫帮扶单位、包村扶贫专干和包片信息员的通知》文件,进一步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天宝乡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象精准,责任明确。做到“三个明确”,一是天宝乡进一步明确了精准扶贫帮扶单位,除县安排的单位外,其它各村都明确了乡直和内设部门帮扶单位;二是明确了扶贫专干,结合实际,把工作责任心强,对扶贫村情况清、底子明的出发点,明确了扶贫村扶贫专干;三是明确了扶贫村信息员,信息员负责扶贫信息上传下达,扶贫信息修改和完善。建档立卡信息修改完善工作于3月26日前全面完成,信息核对准确率较高。
2、整体部署,整乡推进。一是县帮扶工作队深入实际。县直8个帮扶工作队,其中5个重点村,3个相对贫困村,帮扶工作队能够深入扶贫村实地了解情况,入户掌握贫困现状,同村两委干部讨论商定扶贫规划,并经过反复修改,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二是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整体推进。明确了乡直单位和乡内设部门包村帮扶,要求每周帮扶单位到村入户掌握村情,结合实际制定6年规划和20xx年扶贫计划。截止3月下旬,全乡29个村总体规划和今年扶贫计划全部制定,分户“一户一策”进行精准扶贫,全乡扶贫规划和方案已由乡扶贫办公室审核修改完成。
3、广泛宣传,讲明政策。乡党委要求各村召开扶贫政策传达和扶贫项目商定会议,把《扶贫政策宣传单》发放到贫困户手中,正确准确传达上级扶贫政策,把上级精神直接传达到农户,把工作队、扶贫专干、信息员职责宣传给群众,让群众能够理解、配合,从而共同商定扶贫产业、扶贫项目,制定扶贫规划。
三、项目建设
1、完成愚公迁户并村点72户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协调镇相关部门推进工程进展,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
2、完成xx村迁户并村项目51套新型民居建设及xx村部建设项目,使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文化活动有便利场所。
3、完成xx村镇区安置点26户新房建设工作,通过水电路等设施配套,该安置区居民便可入住新居。
4、建成镇区综合点扶贫搬迁楼两栋,共70户。目前主体建设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5、申报实施老区项目一个,对迎门村小区水、路及护堰进行改造,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该小区20余户居住安全。
6、申报实施上二里村到户增收项目一个,对上二里村73户贫困户进行烟叶种植基础投资补贴,争取扶贫资金27万余元,使这些贫困户有项目、有投资、能赚钱,为今后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7、在xx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硬化生产道路2500米,为该村400余亩土地高效开发工作提供了交通条件,便利了四个居民组400与群众生产生活。
8、利用市整村推进资金50万元在xx村硬化生产生活道路2500米,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12月20日前可施工结束。
9、对x村坝及配套建设进行设计、施工,目前该工程已通过验收。该项目投用后可为坡一百余亩土地开发提供生产用水,保证旱涝保收,并为五里桥农家休闲场所提供了人文景观。
四、存在问题
1、在产业扶贫方面缺乏主导产业,产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多数村产业靠农户自己发展,零敲碎打,没有集体组织,没有统一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在项目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面临压级压价甚至产品滞销,很难发挥最大效益。
2、扶贫办人员配备较少,现在只有两人,且年龄较大,没有新生力量,只能局限性开展工作。扶贫工作关系全镇贫困村户的脱贫及发展,涉及社会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等诸多领域,工作面广,业务量大,目前紧靠一两个人只能局限于几个扶贫项目建设,建议镇扶贫工作能够与农业发展或是民政救助、村镇建设等合并,增加力量,提高效率,以取得更好效果。
一、切实加强世行项目后续管理,加大贷款回收力度
(一)我镇世行贷款项目顺利通过世行检查团验收
今年是世行检查团对我区秦巴世行贷款项目的终审评估验收年,在区世行办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从年初开始准备世行迎验工作,完善、整理、归档世行项目、财务资料14卷,印发世行迎验明白纸,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召开镇村干部世行迎验培训会一次,群众培训20xx余人次,做好了汇报等各项准备工作,顺利通过世行评估团验收。
(二)世行贷款回收进展顺利
今年区政府下达我镇的贷款回收任务为326067元。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收贷工作作为全镇的中心工作任务来抓,将全镇干部分为10个工作组,全力以赴清收世行贷款,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清收工作,在全镇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止目前共回收贷款12余万元,归还区世行办12.4万元,占目标任务38%,位于全区第7名。
二、张四营扶贫重点村进展顺利
张四营扶贫重点村建设是我镇启动的第一个扶贫重点村,该项目20xx年项目启动后,从项目的规划到实施,我们坚持高标准、搞起点。首先,坚持科学规划,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第二,项目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强化资金管理,注重资金使用效益,本着节约的原则,把资金用在群众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公益性基础建设项目上。第三,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召开村党员干部会议10余次,群众会议500人次,通过和党员干部群众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群众议意愿,让群众真正成为扶贫重点村建设的主人,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止目前,已新修村组公路两条共计6公里;修建村小学一座四间120平方米;修建桥梁两座;修建人畜饮水水塔一座,解决480人的人畜饮水问题;农户“五改”30户;新修优质桑园300亩;拦河坝和引水渠正在建设中,各项工程的顺利建成,有力的促进了全村的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发展。
三、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初显成效。
今年我镇共培训输出贫困户劳动力4人,通过输出前技能培训,输出后跟踪监测,我镇培训输出的人员都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四、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圆满完成。
根据盛市、区的文件精神,要求对人均纯收入在925元以下的贫困户建档立卡,此项任务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及时召开村文书会议,安排落实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加班加点工作,摸清了全镇贫困户的底子,在一周时间内圆满完成此项工作,全镇确定贫困户926户、3665人全部建档立卡,为全镇的扶贫开发奠定了基矗
五、确定申报了20xx年扶贫项目。
20xx年市全镇扶贫工作的关键年,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申报了桥头村为我镇20xx年扶贫开发重点村,申报20xx年迁移式扶贫132户、326人,已将项目申报计划和实施方案报区扶贫办。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镇委、镇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世行贷款回收缓慢,扶贫培训宣传力度孝进度慢,扶贫重点村,全镇重点村建设进度慢(全镇共设计到20xx年完成8个村,正在建设重一个村)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振奋精神,塌实苦干,加快沈坝脱贫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矗
20xx年6月全县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县、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镇党、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机制,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各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xx镇位于xx县的东部,海拔3657米,最低海拔1200米,气候属温带气候,降雨量在900至1000毫米之间。全镇辖12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全镇幅员面积为468.23平方公里,总户数5834户,22235人。镇境内居住有彝、汉等8种民族,是xx县右所片区、经济、文化中心,xx县金铁矿业集团位于xx镇境内,省道S307公路横穿全境,是xx县的东门。全镇耕地面积22969亩,出产水稻、马铃薯、玉米、荞麦、小麦,种植业以核桃、青(花)椒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鸡为主,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铜矿、煤矿等。
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是确定僻村和僻户的基础,为认真落实xx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x县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
一是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我镇成立了以党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包村干部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经镇党政府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按照精准扶贫对象识别的工作要求,制定了《xx镇精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三舒范程序,识别公开。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坚持严格程序,公开公正的基本工作原则,采取农户申请、村评议小组评议的方式进行推选,真正把决定权交给群众。
四抒泛宣传,培训到位。僻户识别期间,我镇举办各级培训班4期共112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识别工作20余次,极地推动了我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加强督查,确保实效。为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镇领导、驻村工作组成员深入僻村督查指导共23次,对僻户名单及相关档案进行抽样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纠正,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通过以上工作,根据xx县扶贫移民局所定的规模进行了总量控制,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僻村识别标准,识别出了11个僻村。按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顺利识别出僻农户788户,僻人口数3274人。省上下达任务,县扶贫移民局要求将20xx年我镇享受彝家新寨的23户僻户107人,在系统中进行删除处理,最后录入系统僻户数为765户,3152人。
三、精准扶贫工作
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识别出的僻村和僻户,我镇结合各村实际及区域特点,扎实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制定扶贫计划,落实扶贫措施。
积极和“挂、包、”单位衔接,我镇和扶单位共同为各僻村、僻户制定了扶计划,明确挂钩扶责任人,确定扶具体目标、任务,做好了扶台账、扶措施和脱贫计划等工作。
(二)积极争取项目,加基础设施建设。
在“挂、包、”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共同协调安全饮水资金82.3万元,惠及8个村23个村民小组。协调投入通村通组修路资金610.6万元,惠及10各村26个村民小组。投111万资金修建桥梁8座,惠及5个村。对3个僻村开展彝家新寨建设。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1个僻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县电力公司对10个僻村实施了农网改造。
(三)力发展扶贫产业,助农增收。
一是力发展核桃产业。通过上级部门的扶持和指导,截止20xx年年底,全镇共种植核桃65885亩,改良嫁接36800亩,受益挂果核桃逐年增多。
二是力发展青(花)椒产业。我镇二半山的僻村特别适合种青(花)椒种植,截止20xx年度,全镇共种植青(花)椒15240亩,受益面积逐年增多。
三是在3个僻村发展特色烤烟,共有种植面积700亩,共2100担,可创造经济效益270多万元。
四是力发展养殖业,在我镇二半山以上僻村开养殖业,在上级部门扶持下,近两年投入50万元用于购买种猪、种羊发展畜牧业。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是进一步贯彻省、州、县扶贫政策,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加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的投入,为经济增收创造条件。
二是继续扶持产业建设,增强种植业、养殖业的技术支持,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为农产品的产、供、销提供保障。
三是加对僻村和僻户的种植、养殖、务工等技能技术的培训。
四是以雅砻江沿江经济开发为契机,加农业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僻村经济发展,助农增收。
根据市、县统一按排和部署,20xx年X月X日,我们XX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一行四人,正式入驻东XX乡XX村,开始为期一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XX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于XX村实际情况,现提出XX村发展目标: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县西北面,距县城X公里,全村共辖X个村民组,总户数X户,总人口X人,耕地面积X亩,其中水田X亩。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X元。XX村是XX市实施农村茅草房集中改造的村,也是XX市首批新农村建设市、县共建示范点。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XX村干部群众抢抓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XX市实施农村茅草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等历史机遇,求实奋进,扎实苦干,全村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一是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以“三种二养”(种红花、大蒜、核桃,养肉牛、生猪)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基本形成,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支柱。
二是村容村貌发生新变化,通过实施农村茅草房改造、以工贷赈异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新建了一个X余户农户集中居住的农民新村,并配套了街道、人行道、绿化、环卫、排污、休闲小景、体育场、客车站、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全村道路硬化率、串户路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均达X%,X%的农户使用了沼气,新建了小水池建设X口、沤粪池X口,建立了X个农家超市、新增垃圾箱X个。四是群众文化生活有了新提高,以创建“学习型村寨”为载体,建成了“农家书屋”X个,存书X册,标准化宣传栏X平方米,组建村级花灯表演队,村级配备了X台电脑并安装了XM宽带ADSL,纳入了市远程教育网,全村通电视率达X%,X%以上的群众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四是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村委会于X年引进贵州绿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落户我村,现已发展红花、板兰根种植达X余亩。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玉米,有极少户种植大葱西红柿等作物。X年,全村共种植玉米X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X%以上。X年引进贵州绿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落户我村后,现已发展红花、板兰根种植达X余亩。外出务工主要是沿海一带,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XX村是乡政府驻地,是经济文化中心,基础设施相对于其他村较好,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相差甚远。目前全村X个组道路全部硬化,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沿XX县道XX煤管站至青山村一组段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计生、远教、社保协管员也配备完成,“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村党员X人、积极分子X人,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XX名党员中,XX岁以下的仅XX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目前只有烤烟育苗大棚一个,引进贵州绿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落户一家;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沙坡等地土地博,保水条件差;彭家湾山塘、沙坡山塘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XX村水淹坝无排洪沟导致雨季山洪冲毁农田影响群众生产生活,能否近期解决这都是我们在驻村工作中遇到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驻村工作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美丽乡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红花、核桃西红柿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及种植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返乡民工积极创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XX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为X年同步实现小康打下坚定基础。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XX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以上的党员掌握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
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XX名党员,同时引导X至X名年轻党员参与村级管理。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任务,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以抓住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平稳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植,推广种植特色蔬菜,拓宽特色种植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特色蔬菜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特色蔬菜示范园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传统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种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退伍军人、返乡民工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村寨、五好基层党组织、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广场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毒村寨、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巩固成果;严格落实生育政策,达到县乡要求。六是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大局,扎实推进“3331”扶贫工程,同时结合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板块扶贫、农综开发等项目,全面落实扶贫到户政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使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一、20__年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20__年我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210万元,其中省市财政扶贫资金71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500万元,实现减贫2680户8119人。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完成20__年常塔流域小流域治理项目,计划下达5000亩治理任务,实际完成5000亩,中省市财政投资464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60万元,群众自筹31万元,共计完成投资655万元。项目区共计新打机电井11眼,新建排灌站1座,衬砌渠道10公里,输变电线路配套5公里,渠系建筑物60座,新建淤地坝4座;完成改良土壤0.2万亩,完成机耕路5公里,平地700亩;完成造林20__亩,种草1000亩等。项目启动实施后,县政府领导协调水利、国土等部门,整合捆绑资金约1200万元,通过移河改道、构筑河堤等措施,在原有水地300亩的基础上建成高标准水地700亩。
20__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李岔项目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共计投入资金1517.47万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490万元。李岔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全省唯一“以奖代补”试点项目,省财政奖补资金22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270万元。此外,以李岔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县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协调农、林、水、牧等部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采取部门联动、民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打造精品的方法,投入捆绑资金688.04万元,动员以袁玉平为首的李岔金富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339.43万元,共同打造高标准的李岔新农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跨年度实施项目,今年已完成农综专项资金投入421.3 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86%。
2、扶贫移民搬迁工作:20__—20__年,全县共计划实施移民搬迁467户1471人。其中碛塄农业园区郝家寨村实施109户310人,田家寨镇兴旺庄村实施113户326人,黄甫镇柏林峁村实施134户420人、麻镇麻镇村实施111户415人。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县、镇、村三级明确进度,扛死责任。特别是7月16日全市移民搬迁会后,辛县长、吴县长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到移民安置点现场督查,解决存在问题,保证了工程如期开工。 9月25日,我县召开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现场会。县长辛耀峰、副县长吴占林及政府相关部门,各镇、园区、办事处、部分企业负责人参加了现场会。我们在移民安置点的选择上,严格按照辛县长提出的“七个结合”要求,科学选点、合理规划,努力为老百姓建设一个舒适、宜居的移民新村。扶贫移民搬迁项目一般为跨年度实施项目,但我县在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各相关部门、镇、园区、办事处的密切配合下,20__、20__年4个移民搬迁安置点现已全部完成房屋主体工程,移民搬迁工作由被动变主动。麻镇麻镇村移民搬迁指标占用了两个年度的指标,但根据省市补助标准,20__年扶贫移民搬迁补助每户3.5万元,20__年扶贫移民搬迁补助每户4.8万元。麻镇村移民安置面临同期建房补助不一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办积极向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经20__年县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20__年移民搬迁执行20__年补助标准,由县财政增加补贴217.6万元。
3、“3331”扶贫工程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20__年我们进一步深入推进“3331”扶贫工程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年初,县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20__年度“3331”扶贫工程贫困户帮扶及相关工作的通知》(府办字[20__]5号)文件,通过调查摸底,逐户落实贫困户产业发展计划。5月初,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关于深入推进“3331”扶贫工程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的意见》(府扶发[20__]1号)文件,对贫困户产业发展作出细致安排。文件要求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要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将尚未脱贫和未安排帮扶的贫困户一次性进行安排,做到“一户制定一个帮扶计划,一户确定一个脱贫增收项目,一户落实一个帮扶部门、企业或领导干部”,实现贫困村、户帮扶全覆盖。在财政情况较紧的形势下,我们将去年结余的500万元作为今年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启动资金,和财政局联合发文下拨,重点帮扶贫困户1640户5152人,主要扶持发展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每户安排3000—5000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以镇统一组织实施。7月16日我办召开了各镇扶贫分管领导汇报会和项目推进会,学习传达省委赵正永书记来府谷讲话精神,并就当前工作再安排、再部署。9月2日由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扶贫办组成联合督查组,对20__年各镇、园区、办事处“3331”扶贫工程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据统计,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积极行动,多方协调,动员包镇、包村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包户领导干部共投入帮扶资金约1800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产业发展。
4、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20__年,县级财政投入200万元,新建孤山镇郝家峁村、木瓜镇王家峁村、王家墩办事处白云乡村、新民镇石条焉村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目前项目区已全部完工。完成孤山镇郝家峁村平地250亩,旱地变水地;木瓜镇王家峁村新建300方蓄水池一座,可解决318人饮水及发展庭院经济,组建小杂粮加工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25户,扶持贫困户25户,发展种养加等特色产业;王家墩办事处白云乡村新建引水主渠720米,支渠2660米,配套附属设施,维修加高石砌引水渠道280米,购置抽水泵一台,解决530余亩农田灌溉,扶持发展种养加等产业贫困户12户;新民镇石条焉村新建人畜饮水工程一处,硬化水泥路面200米,扶持40户贫困户发展种养加产业项目。
5、板块扶贫、整村推进项目: 20__年财政投资150万元,现已全部完成计划任务:1、麻镇前尧湾村:新建截潜流井1处,可灌溉水地210亩;新修农田防护堤450米,保护滩地420亩;硬化村内道路400米;扶持在册贫困户发展种养加等特色产业。2、古城镇五道河村:新建截潜流井2处,可灌溉水地368亩;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等特色产业;村容村貌整建等。
6、花椒种植扶持项目:20__—20__年,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00万元,扶持武家庄镇、王家墩办事处、碛塄农业园区花椒种植产业,种植花椒358亩。同时在碛塄农业园区高尧峁村实施大棚育花椒苗10棚10亩,免费提供给贫困户种植。另外,贫困户种植花椒每株再补贴5元。为进一步提高花椒产量,方便群众,我们新建蓄水池2座、集水窖1座、打井2眼,配套抽水设备19套,铺设生产道路723米,进一步改善、优化了花椒种植环境。
7、爱心包裹项目:根据省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办积极响应,和府谷县邮政局在我县共同开展“爱心包裹”圆梦20__暨芦山关爱行动,在县内组织开展宣传的同时,在河滨公园开展公益宣传活动,印发传单5000份。我办工作人员也纷纷献出爱心,捐献钱物,关爱灾区孩子,共计捐出28个爱心包裹。
二、加强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一是严格实行项目招投标制,阳光操作,规范运行。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20万元以上一律实行招投标制,20万元以下,3万元以上实行议标,使扶贫项目建设进入规范化管理渠道。
二是全面推行扶贫资金公示公告制。为了增加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过程的透明度,把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在项目所在地公开,建立了村务公开栏,对每一个扶持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都进行了公示公告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
三是加强验收管理工作。为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把好工程项目的验收关,严格按照县政府出台的《专项资金验收管理办法》执行。对竣工待验收的扶贫项目,由项目实施单位写出书面申请,经所属镇政府(农业园区、办事处)审核后上报项目主管部门,并提供工程建设相关资料,然后由发改局牵头主管部门、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进行联合验收,然后再由审计部门作出审计报告方可报账。
三 、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扶贫工作氛围
扶贫工作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全县广大农民群众,肩负着重大使命,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政府的声誉、人民的利益。我们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树立政府形象、加快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纳入议事日程。我们将创建模范机关、“转型升级、助推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统筹安排,通过集中学习、下乡调研、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将创建活动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积极开展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去年我办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今年再上台阶,申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
四、扶贫成果:
20__年4月,我县被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先进县,全省表彰14个县(区),我县榜上有名。
9月17日由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扶贫创新行动优秀案例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我县《民营企业参与社会扶贫:陕西省府谷县“千企帮千村”模式案例》的创新案例获选,并编入国务院扶贫办《中国社会扶贫创新行动优秀案例集(100例)》,为陕西省唯一入选案例。
新华社《陕西领导参考》分别于今年1月10日第一期、8月10日第22期刊登了题为《创新“大扶贫”模式 营造共同富裕格局—解读“府谷现象”》和《移民搬迁保增收 一村一策显活力—府谷县实施“3331”扶贫工程调查》两篇文章宣传报道我县扶贫开发工作。
《人民日报》副总编、著名学者梁衡,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着府谷扶贫事业,撰写了《让形式不只是形式》的短评,刊登于《人民日报》10月10日04版。文章重点阐述我县扶贫工作动真的、来实的,虽是百强县,能够自找其弱,自补其虚,提高标准,决心用三年时间解决“富中贫”的问题,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五、存在问题
1、扶贫资金投入明显不足。随着我县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行列,中、省、市财政扶贫资金也随着取消,扶贫资金主要靠县上投入,有限的资金投入给众多扶贫项目的实施带来了难度,许多扶贫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3331”扶贫工程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重视程度不一,进展、进度不一,有待进一步加强。
3、省、市项目计划下达迟,影响工程进度,部分项目需跨年度实施。
按照省市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要求,我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乡列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登记造册的贫困人口由1994年的250下降到现在的37,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1994年的18提高到现在的66,增加了48,不少贫困户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较生活。贫困面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以小水电建设为突破口,乡镇财政收入比1994年的1x元提高到现在的16x元,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乡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可喜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以发展为先导
夯实思想基础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扶贫开发,既是事关人民生产生活的德政工程,又是保持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首先完成的历史任务。我乡贫困面大,群体性贫困已成为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上级部门确定我乡为特困乡。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住、珍惜、用好机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了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贫困群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我乡形成了“依靠内业谋发展,借助外力保发展,形成合力大发展”的共识,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以发展支柱产业为突破口,整合资源优势
我乡地处西部边陲,为全省乡镇政府所在地海拔的乡镇。早在前几年乡党委政府就提出“山顶种药采菜,山中采矿取宝,山坡种果种椒,山窝种竹育笋,山下蓄水发电,山外设点流通”的扶贫开发思路。依托我乡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把扶贫开发与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结合起来,通过扶贫资金扶持,我乡x村,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桐古、禾坑、营盘村种药采菜,户平种植药材在以上,户平采摘红薇菜在10公斤以上,梅竹、大夏、小夏、桥头三个村以毛竹、竹笋为主导产业,年均收入每户在100以上,大户在万元以上,贫困户群众可以从支柱产业中人平增加25以上,据统计:我乡新种植药材1000,花椒100,毛竹500,养鹅鸭5000羽,生猪千头,已建成小电站1,装机1.kw,我乡七个村全部受益。大部分贫困群众依靠支柱产业开发脱了贫。
三、严把扶贫资金使用关,夯实设施建设基础
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扶贫资金真正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见实效,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已经完成x村通公路,总里程为35公里,投资2x元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人畜饮水问题,x村全部通电、通电话,新建七所小学,圩镇街面已大部分硬化,并安装路灯10盏,彻底改变了我乡的落后面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四、重点突破,举全乡之力实施移民工程
实施移民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与突破,是彻底解决贫困群众温饱问题的战略选择。也是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三年来共落实移民安置点四个,征用土地3,开挖平整运输土石方3.立方米。基础设施总投入10x元。共安置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农户16,79,上级给予每人350建房资金及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总共达30x元。我乡将近六分之一的人口实施了移民搬迁。这样就极大地改善了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的贫困群众的生存条件,有效地解决了行路难、运输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为早日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后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一遇天灾人祸,极易返贫,所以我们要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要时刻绷紧扶贫开发这根弦,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使贫困群众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彻底摆脱贫困,过上生活。为此,提几点建议:
一、加强科技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二、加大移民扶贫力度,适当提高建房补助标准。深山区贫困群众本来就贫困,几乎没有积蓄,经统计,有80以上的贫困群众移民建房后要负债x元以上,搬迁后要发展生活,脱贫致富就更加举步维艰。
三、扶贫资金应及时到位。扶贫资金是实施扶贫工程的基础,如不及时下拨,当年资金不能发挥当年的效益,直接影响当年的工程。
四、贫困户贴息贷款金额太少,贷款期限太短。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益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上级扶持贫困乡村修建公路、移民安置点自来水工程,移民点的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等标准太低,乡村无法筹措差欠部分,无形中加重了乡村债务。
我村属镇桥镇西部,距镇政府0.5华里,南靠老206国道,北靠乐安河,是镇桥西街的所在地,属平原地区,有明显的地理优势。辖6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02户,人口1550人,其中育龄妇女130名,计生工作在全镇排在前列。现有劳动力740人,男400人,女340人,总面积XX余亩,其中山林面积1000亩,耕地面积933亩,水面67亩吗。党员28人,在全镇属于中等村。早年以种粮棉为主。近年来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现有无公害蔬菜基地300余亩。今年人均收入6200元。村集体组织不断壮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村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契机,村两委班子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努力工作,各项工作开展得很顺利。物价局包村扶贫四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大事好事做个总结汇报。
XX年度
1,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抓好技术人员培训,帮助菜农建立了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年产蔬菜4000吨。
2,水利设施改造,组织广大村民清理了麻痕贩放水沟1500米(以后有条件改为混泥土水沟)。
3,兴建了村办公大楼一栋, 工程款达15万元,方便了村民,解决了无办公场所的困难。
20xx年度
1,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投资15万元,逐步完善办村委会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工作。
2,完成了梗上村,八甲村两村水泥路建设,全场2华里。总投资50万元,埂上村兴建焚烧炉一座,卫生环境彻底改变。
20xx年度
1,大力加强低产田改造工作,所有的排水沟基本清理完成。
2,兴建了村卫生所大楼一幢,投资8万元,大大方便了村民看病就医。
201x年度
1,完成了上孙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全村水泥路工程全部完工,全长1.2华里,总投资30万元,村卫生环境大大改变。
2,塘库村放水沟改造工作在近期完成,全长260米,用混泥土改造,总投资3万元,解决了村民放水难的问题。
这四年来,为村民办了无数实事好事,是上级政府的关心支持,特别是市某某局各位领导帮扶的结果。今后我们更加努力工作,团结一心,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20xx年1月26日,按照xx县组织部要求,我们财政局对xx乡东村进行驻村扶贫扶。工作队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采取座谈、走、入户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针对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扶计划,并逐步实施,现将一年来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详细掌握该村基本情况,推进精准扶贫
按照县组织部的安排,我盲作队从1月份开始进驻xx县xx乡东村,此村北靠黄河堤,南临日南高速,东与蔡楼接壤。全村共十一个村民小组,村民人数为2860人,2900亩可耕地。该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村里有一个占地20亩的石榴园,归个人承包所有。该村有20多户养殖户,主要养殖羊、鸡。其中有一个规模较的蛋鸡养殖场,有蛋鸡4500只,其它养羊户规模较小,每户养殖30多只。有企业三家,分别为面粉厂(规模较小,有6人),皮革厂(有56人),食用菌种植加工厂(有107人)。有两所学校,一所小学,一所中学。该村低保户116人,五保户9人,僻人口941人。
精准扶贫,关键是搞准民情民意。为了摸清村里僻户的基本情况,工作队认真走每一户僻家庭,把每户的详细情况登记在册,建档立卡。针对每个僻户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可行的扶贫计划。目前,我盲作队已经摸清了该村基本情况,并把村内僻户至困原因依类划分,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定特困户16户,为他们量身定制了脱贫方案。
二、认真查找该村僻原因,深挖发展致富潜力,科学确定致富思路
为助该村确定发展方向,我盲作队认真查找僻原因,挖掘发展致富潜力。该村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的约束,没有较好的经济产业支柱,农民经济收入始终无法较快增长,原因在于:一是思想观念落后,商品经济意识较弱,缺乏市场经济效益观念,经商理念淡薄。二是无支柱产业支撑,再加上农户致富信息封闭,部分村民小农思想依然严重,一心固守土地,不思改变。三是部分村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又不学技术。由于受没有项目投入、不懂改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致使该村至今迟迟迈不进设施农业、装备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门,也就自然形成了农户经济意识薄弱,收入不理想的现状。
工作队按照扶贫工作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稳定增加村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手段,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以整村推进为基础,统一规划,推动农业发展,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配套、创新投入机制,提高产业效益。同时强化村两凝聚力,达到了村干部工作务实、民风淳朴、村容整洁。
三、组织实施扶贫计划,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习“六个精准”,“四个切实”,“四个一批”,“五项措施”的要求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认真开展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深入到僻户家中,加宣传政府扶贫项目和政策力度,助僻户主动找项目,找信息,找出路,学习技术,不再固守土地,实现就近就业或外出务工,从事特色种植或畜牧养殖,找到致富门路。
2、组织一批有能力、懂经营、善管理、有技术的僻户合作经营,成立种植、养殖合作社。
3、6月份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对僻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提升了务工素质,实行有序转移,外出务工。
4、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定特困户16户,为他们量身定制了脱贫方案。其中5户已通过验收,每户扶贫资金5000元,现已发到僻户手中,让这些僻户买羊、买牛搞畜牧养殖,助其早日脱贫致富。
5、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群众强烈应灌溉缺少机井,10月份新打机井10眼。
6、村中无健身场地及健身器材,工作队通过协调资金已在村里修建文化健身广场5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
7、在xx乡党、政府力支持下,利用整村推进项目硬化村内道路12700平方米,确实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出行难的问题。
8、修建两条下水道共850米,解决了骆积水无法排除问题。
9、新架设变压器一台,解决部分群众用电难;利用剩余资金又新修硬化村内7条背街小巷约20xx平方米。
10、修建村透绿围墙,硬化绿化村院内的地面,在村院外围墙上制作100米的文明村民公约宣传栏。
11、20xx年该村脱贫177人,20xx年脱贫749人。20xx年我们将严格甄别剩余僻户,通过兜底扶贫,实现三年全部脱贫、七年奔小康的目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扶贫工作队将进一步加扶贫工作力度和宣传力度,以精准扶贫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巩固扶贫成果。具体实施如下:
1、对村内五户特困户(共计15人),实行兜底扶贫。
2、在20xx年底,除了五户特困僻户以外,实行整村全部脱贫。
3、20xx年协调有关资金在村内安装路灯,以便村民出行。
进入20xx年以来,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开展“一创双优”教育活动,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与贫困人口,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战略,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积极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富有成效,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势头,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今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1、整村推进项目
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按照《关于下达20xx年度扶贫开发办公室责任目标的通知》(濮贫组【20xx】1号)要求,我县今年需完成9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已对各乡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批复。目前,该项目将于7月28日开标,待项目开标后即可实施。预计项目11月份全部竣工。
20xx年度第二批整村推进项目、20xx年度整村推进示范村奖励项目由于去年批复较晚,无法实施;现在以上两个项目已经和整村推进结余资金项目一起招标,工程已于4月22日开标。现在该项目正在施工,预计8月份全部竣工。
2、“雨露计划”培训
20xx年清丰县雨露计划培训任务1700人,财政扶贫资金102万元,其中: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工程200人,贫困村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工程1200人,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企业就近就地培训就业工程300人。今年培训重点主要集中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上,截止目前,短期技能培训正在宣传招生,农村实用技术已完成招生工作,已培训阳邵乡乜庄村100人次,现按照培训计划推进。
今年是“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的第一年,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工作要求,今年扶贫办将重点放在了重调研,抓宣传,促招生方面。由于参与雨露计划培训的对象必须为系统识别的贫困人口,面对招生难的困境,扶贫办为把这项工作组织好、落实好、完成好,重点联合培训基地深入贫困村做摸底调研,宣传雨露计划培训政策,广泛听取农户要求强烈培训项目,认真探讨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下半年开展好培训工作打下基础。
3、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
根据《濮阳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转发〈河南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濮贫办〔20xx〕27号)文件精神,我办制定了《清丰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及时召开全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确定规模、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程序进行操作。目前,3个乡(镇)乡村已经公示完,14个乡(镇)正在公示。
二、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情况
1、狠抓学习,加强思想建设。
我们全面安排和组织了学习活动,每周二集体学习,要求坚持搞好个人自学,强调在学习中注重思考,做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理论水平。组织学习了党的报告、新党章、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实施意见》省委、市委、县委和县纪委有关文件,深刻领会了其中的精神实质,各级党委、政府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清了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式,明确了要求,增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发挥职能作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县扶贫办工作职能直接涉及“民生”问题,我们结合实际,在扶贫开发工作中,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把它贯穿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的全过程,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3、认真开展各项活动,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认真开展清理纠正党员干部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严厉查处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利益专项治理工作、党员干部婚丧嫁娶事宜大操大办专项治理工作、干部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我办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和在工作中反腐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项目资金不到位,县工作开展困难
今年,截止目前我县共下达资金500万元,仅整村推进项目9个村,需要资金630万元,资金缺口大,影响工作开展。
2、培训基地难以完成短期技能培训任务,今年为雨露计划培训对象的转折年,因招生对象必须是系统识别的贫困人口,已识别的贫困人口只占到40%左右,按照新政策要求很难瞄准扶持对象,这就出现很多想参加雨露计划短期培训的青年群体不是贫困人口,无法享受补贴,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又不愿参加技能培训,培训生源显著减少,导致我县驾校参加“雨露计划”培训的生源很有限,无法达到“择贫而招、择贫而训”,短期技能招生陷入了困境。
3、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情况看,我县偏远农村贫困程度深,贫困农民学员参训积极性不高,村中的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赚钱,学习主动性不强,报名参训学员多为留守妇女和老年群体,盲目参加培训,文化素质偏低,出现一种“培训前报名激动,学习中感动,学完后不动”的现象,很大程度影响培训的效果,难以达到通过培训掌握一门技能,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4、县办急需业务培训
今年是审批权下放的第一年,县扶贫部门既管考察、立项,又管审批实施;人员少、业务水平低,致使工作开展缓慢。审批权下放后,工作如何开展,程序如何运作,上级部门应给予明确指示和可操作性意见,省、市应尽快拿出指导方案,并加强业务培训。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为做好明年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我们将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在总结今年工作的基础上,找出差距,明确任务,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夺取新的成绩。一是认真履行职责,继续完成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安排的任务;二是进一步机关作风建设,切实做到优化干部作风;三是继续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加以贯彻执行。
(二)业务工作方面:
1、切实抓好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和督查。严格按照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办事,坚持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原则,按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拨付使用项目资金,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发生,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2、做好扶贫开发政策的宣传发动,使扶贫开发政策家喻户晓。让群众充分了解了扶贫开发政策和扶贫项目的数量、资金、质量要求,做到项目规划群众议,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3、提高贫困农民参加技能培训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规范培训基地制度管理,推进培训工作扎实持久开展。
4、加强扶贫业务知识培训针对审批权下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项目考察、立项、审批、实施、监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0xx年上半年,乡党委根据《关于做好县直部门(单位)参与联系指导基层和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通知》、《关于组建省定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组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关于选派县直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为重点、以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在乡直机关和机关干部中开展了联系指导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简称“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促进了农村发展,保障了农民增收,努力构建了平安和谐。
一、基本情况
乡党委下设10个基层党支部,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社区党支部1个,农村党支部8个。机关党支部有在职党员干部16名。全乡有3个省定贫困村,有1个后进基层党组织。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组建班子、提前谋划思路清晰
乡党委专门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机关联系指导基层,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成立了乡“双联”暨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人员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和安排,制定了“双联”年度工作要点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和经费保障制度,要求了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每人联系指导1个村,联系服务3—5户困难群众,每年为困难群众办5件以上好事实事;机关干部每人蹲点驻1个村,联系服务1—2户困难群众,每年为困难群众办2件以上好事实事。
(二)机关联系指导基层、加快农村社会发层
1。农村产业发展方面:一是进一步巩固扩大、上档升级了已成规模的传统种植产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20xx年上半年全乡新增土地流转600亩,扩大蔬菜种植面积400亩,新植九叶青花椒200亩;二是以现有生猪养殖产业示范带动,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发展生猪养殖,培育了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10户;三是联系县公安局、信访局、县农业局、畜牧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举办了两期种养殖技术培训,培训了蔬菜、茶叶、青花椒种植大户50户,生猪、肉牛、奶牛、山羊、野鸡、鲢鱼养殖大户20户,为各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根据中央20xx年1号文件精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协助各村采取积极向上级部门联系对接,主动上门汇报工作,热情邀请检查指导等方式,加大了对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向县扶贫移民后扶局争取资金60万,为乌木村修建了一条长1公里的涪江护河堤,高效保护了群众基本农田;为平桥村修建了一座长10米,宽3米的过河桥,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向省综改办争取资金1500万元,在定水村、村实施了大土地整治项目。向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争取资金10万元,为马坪村新建了一座长8米、宽4。5米,车速为20公里/小时的新桥。二是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和移民后扶资金,整治了山坪塘5口;修建了社道水泥路面6公里。三是对4座提灌站进行了技术改造,对3公里朝阳渠进行了掏淤和补漏,新增灌面200亩。
(三)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访贫问苦真正帮扶
全乡机关干部坚持扶贫与励志相结合、日常帮助与临时救济相结合、物质帮助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为服务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了他们发展增收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生活水平。每名机关干部真正做到深入村社一线开展工作,大力宣传了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组织指导村两委干部做好了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各党支部第一书记自觉沉下去,经常入户走访,听取意见建议,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事项,认真解决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和历史遗留等3个重点问题,全面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帮户干部做到重大节日、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农忙时节“四必到”,增强了同群众的感情,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意识,让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确保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经常化、亲情化、实在化。在20xx年春节、“六一”,全乡机关干部在所驻村联系帮护了12名空巢老人、10名留守儿童、5名残障人员、5名孤寡老人、8名贫困党员、20名困难群众。
二、取得成效
(一)基层更稳固。基层党组织更加有战斗力、党组织书记更加有能力、党员队伍更加有活力、党组织运行更加有保障力、党的工作更加有影响力。
(二)干部转作风。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牢固树立,庸懒散浮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工作作风明显改善,服务本领显著增强,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
(三)群众得实惠。群众最急最盼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长期拖置的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一批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得到落实,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三、存在问题
(一)乡镇财力有限,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上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基层需求。
(二)上级部门升级达标、检查验收活动多,导致机关干部经常忙于做软件,真正下基层时间不多。
一、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较好地完成了低收入建档立卡核查工作、结对帮扶工作及联系卡发放工作,确保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2、结对帮扶工作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一是谁帮扶、谁包保。确保每月一次到帮扶对象家中了解家庭状况,使有劳动力户有增收项目。确保“不脱贫,不脱钩”。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使被帮扶人思想转变,自己积极主动想办法,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致富项目。
3、规划建设脱贫奔小康财政奖补公益性项目三个,总投资22万元。目前三个项目已经实施并完工。这三个基础设施项目完工后,受益农户达到900余户。
4、协助民丰银行催收上年度到期扶贫小额贷款700余万元。同时,协助做好20xx年度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截止目前,共发放小额扶贫贷款724万元,惠及农户600余户,超额完成了下达的目标任务。
5、组织各村上报低收入农户劳动力技能培训报名工作。累计培训人次121人。
6、帮扶经济薄弱村与挂钩帮扶单位协调帮扶相关事宜。
7、深入低收入农户家实地勘察,了解农户家庭情况与帮扶情况,完善扶贫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8、通过村组设施建设,岔河村和苗冲村两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八有”标准。
9、低收入农户脱贫工作。20xx年初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共计1541户,共计4480人。截止年底实现脱贫604户,共计2221人。仍有937户未脱贫,共计2259人;其中低保户522户,1180人;五保户85户,91人。
二、存在问题
1、对部分贫困户的帮扶,帮扶单位及帮扶人员仍处于形式上的给钱给物,不能真正起到帮扶致富作用。
2、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仅作为一项任务,培训专业不对口,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对贫困户的帮扶宽度和广度有限,缺乏创造性。贫困农户对帮扶的依赖性较大,自我发展能力薄弱。
三、20xx年工作计划
1、要健全镇扶贫机构,健全扶贫工作制度。
2、集思广益,多措并举,帮助和引导村级找挂钩单位,找项目,让低收入农户真正脱贫奔小康。
3、积极引导和协调各方力量,加大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力度。
4、树立外来帮助为辅、自力更生为主的意识,不度增强村民自我发展能力,深化和巩固扶贫建设成果。
201x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工作队得的带领下,使我村在近年来精准扶贫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一、扶贫对象情况
全村精准扶贫对象共涉6个组142户1047人,其中五保户2户2人,纯低保户50户63人,扶贫户43户134人。
二、主要做法
1、反复审核,精准识别。按照县精准扶贫工作“三严禁、十不许”要求,我村采取包片组干部初选,驻村领导、村干部开会评议后张榜公示的形式,认真对各组扶贫对象进行了精准识别。(期间共核减不符合条件对象8户33人。)
2、产业带动,推动脱贫。一是结合现有水稻种植合作社、油桃、黄牛等产业基础,鼓励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社,按照种养结合的方法,引导扶贫户发展农业产业,上半年又增加一个养羊专业户,一个养猪专业户,增加务工收入;同时鼓励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
3、解决村内实际问题,对三组、四组道路进行改善,解决群众出行难得问题,整个路基基本已搞好,计划在9月份前把这些路水泥硬化好。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大扶贫力度,继续向上级争取基本公共工程建设等资金,解善村内水利设施。成立帮扶基金组织,缓解贫困户家庭子女就学费用压力等困难。
2、发动社会慈善力量结对帮扶。成立村贤会,发动全村贤捐资捐物,援助或结对帮扶扶贫户脱贫致富。
3、继续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加大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扶持产业大户范围发展,让专业种、养业合作社,辐射带动扶贫对象发展产业。
20xx年,Xx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Xx镇20xx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17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Xx镇20xx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3.5%。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20xx年工作计划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x年是我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以来,扶贫项目落实的开局年,也是全面开展扶贫工作关键性的一年,我乡认真贯彻“xx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会议精神,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乡实际,发挥资源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乡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牧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逐步提高,为我乡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萨尔托海乡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乡,目前仍有贫困户491户,共2662人,其中人均670元以下的特困人口为164户,808人,人均670元至865元之间的低收入人口为327户,1854人。由于萨尔托海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耕地少、草场贫瘠,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农牧民文化素质低,各项经济建设发展缓慢,x年人均收入仅达2477元,是青河县最为贫困的一个乡。为此我乡紧紧抓住扶贫重点乡的机遇,积极申报项目、狠抓项目落实,发动贫困户积极性,参与扶贫开发,开创了萨尔托海乡扶贫工作的新局面。
一、 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各级扶贫组织管理。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要加强领导,建立一个完善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从乡镇——农牧业村——贫困户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乡及时成立了乡扶贫领导小组和扶贫办公室,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亲自抓扶贫工作,同时由一名副书记、一名副乡长具体负责扶贫工作的实施,并在各重点村也相应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资金管理小组、项目监督小组等各项组织,每个重点村由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任组长,长期负责该村的扶贫工作,同时聘请了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宗教人士,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牧民群众等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扶贫工作,监督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
为了确保扶贫领导机构切实能从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组织实施扶贫工作,我乡还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约束领导者的行为,如《扶贫资金管理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项目监督制度》等,还明确规定了各类领导小组、办事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完备的制度管理扶贫工作,做到从乡到村各级扶贫组织健全,人员落实、管理严格,加快了我乡扶贫工作的进度。
二、明确重点、理清思路,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扶贫项目的确定不但与贫困户脱贫致富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关系到全乡的经济发展,为此我乡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全考虑。一是广泛征求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意见,让农牧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的出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二是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确定我乡的发展思路为 “发展三项产业、搞好四项建设”,即:全力发展养殖业、积极调整种植业、大力建设林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狠抓饲草料地建设,加快牧民定居建设,促成牲畜良种基地建设,并紧密围绕这个思路,确定我乡的扶贫项目;三是与每年的工作计划相结合。我乡在确定扶贫项目时,首先把当年的工作重点列入规划之中,如棚圈建设、饲草料地开发等,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发展,四是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反映最迫切的问题。在选定项目时,优先考虑农牧民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与农牧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如哈拉乔拉卫生室建设、别斯铁列克村吊桥建设等,都是农牧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乡及时把它列入XX年扶贫项目中,进行申报。通过科学论证、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建议,我乡正确把握扶贫工作为贫困人口服务、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结合实际,认真做好了扶贫项目的申报,为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责任到人、各司其责,狠抓扶贫项目的实施。
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在于扶贫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扶贫效果,关系到贫困人口能否真正受益,摆脱贫困。x年我乡共实施扶贫项目3个,到位财政扶贫资金61万元,完成牲畜棚圈建设46座,购买生产母畜1125只,覆盖贫困户115户,贫困人口623人。为抓好扶贫项目的实施,我乡主要采取四项措施:
一是做到责任到人,组织到位。我乡与各重点村签订项目实施责任状,明细考核标准,每一个项目都有1-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负责抓落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出现违规现象,将直接追究第一责任人责任,重则处于行政处罚、轻则批评教育,并将工作完成情况与年底考核相挂钩,同时在每个项目实施时,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定工作人员,专项负责项目实施,做到项目不结束,人员不撤离;
二是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确保扶贫项目见成效。我乡积极转变扶贫方式,由政府主导式扶贫向群众参与式扶贫转变,通过宣传教育,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动贫困人群积主动投身于扶贫工作,参与扶贫开发,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取得扶贫效果,如在x年实施的两个进村入户项目《萨尔托海农区养畜》、《玉依塔斯绒山羊养殖》中,贫困户自己四处联系,亲自选购扶贫畜,乡扶贫办为其做好检验、登记、建档等服务工作,贫困户通过精心饲喂、放养,繁殖,不断壮大畜群,实现增收。
三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为提高贫困人群的生产技能,我乡还专门针对x年实施的项目内容,组织开展了科学养畜、牲畜育肥、三贮一化、基本建筑技术等培训班,培训农牧民群众1200人次,有了生产技术,我乡贫困户投工投劳完成了石木结构的牲畜棚圈40座,发展农区养畜875只,绒山羊养殖350只,改变以往“想致富、没技术”状况,为扶贫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是强化监督机制,共同维护扶贫成果。为保证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乡加强了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首先建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全乡的项目实施,此机构发现问题后立即要求乡镇整改,在达不到整改效果时,可直接向上一级扶贫组织反映。其次发动群众监督,把项目实施的步骤、对象、资金到位情况、资金发放情况向广大群众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乡、村扶贫组织要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疑问,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扶贫项目切实发挥成效,带动农牧民脱贫。
四、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x年我乡在全力抓好县扶贫办统一实施扶贫项目的同时,还进一步发挥本乡特色,广开思路,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时实现了人均增收225元的目标。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我乡主要以牧业生产为主,气候独特,光热条作好,为此我乡以加快畜牧业发,加大饲草料地建设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x年全乡牲畜最高饲养量达9.06万头(只),同比增长3.4%。其中绒山羊3.77万只,产绒量达7415公斤,同比增长3.6%,畜牧业增加收入达45万元。x年我乡进一步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种植籽粒玉米3160亩,占总播面积的36%,种植饲草4727亩,占总播面积的54%,饲草料总种植面积达到总播面积的90%,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饲草保证,同时受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我乡仅玉米种植一项比去年增收37万元。
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我乡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加强劳务输出,实现增收。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石河子拾棉花,外出务工等,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乡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10%的劳动力是雇用本乡农牧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x年我乡共转移富余劳动力270人,人均增收67元。
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x年我乡6个帮扶单位,在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文化室,解决了修路的经费,组织技术人员打井改水,累计投资达7万余元,促进了全乡各项事业的发展,
x年我乡的扶贫工作刚刚起步,虽然略有成效,让部分贫困人群切实享受到了扶贫效益,但离全部实现脱贫的目标还有一段艰难路程要走,但我们相信只要全乡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不怕艰险,就一定使萨尔托海乡2600余名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过富裕幸福的生活。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X岳池县委、岳池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岳委[20xx]99号精神,切实做好我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识别,召开专题动员部署会议,就进一步搞好农村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安排。全镇26个驻村干部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文书等村委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充分识别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低保户与五保户,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有针对性地落实扶贫政策、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加快我镇扶贫攻坚进程意义重大。要求各村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建档对象,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体现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现就我镇20__年到户产业项目帮扶落实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完成情况
花园镇位于岳池县城东北部,距县城2、5km,有省道仪北路、国道广南高速公路、县道万红路、双响路纵横贯穿而过。全镇辖1个社区26个行政村,148个村民小组。20__年末全镇总人口28300人,总户数7860户。20__年,县扶贫办分配我镇贫困人口总数为640户,1798人,实际录入1798人。我镇根据县扶贫办定的规模进行了总量控制,并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以下的标准顺利识别出贫困农户640户,贫困人口数1798人,其中:产业扶贫到户项目17个行政村,共有165户,382人,20__年实施项目的有101户,277人;另有9个整体推进扶贫的贫困村475户,贫困户1416人。20__年、20xx年我镇均没有基础设施扶贫项目。
(二)建立健全档案资料
贫困对象识别后,通过入户登记,实事求是地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组织信息录入员将对象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户有表、村有册、镇有电子档案。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
一是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党政办、镇X委、财政所、农技推广站、镇包村干部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建26个驻村工作组,分为4个工作片区,分别进驻26个行政村,协助开展入户调查等项工作。三是落实了工作经费,镇财政安排工作经费10000元,做到了机构、领导、人员、资金、责任五落实。
(二)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按照县扶贫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与要求,经镇党委和政府召开会议充分讨论研究,制定了《花园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实施方案》,提出了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明确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工作职责及具体任务,建立健全了镇政府领导,相关部门配合,乡政府负责,村两委会具体落实的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机制。
(三)层层落实,部署周密
20xx年9月25日召开了全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部署会暨培训会,全面安排部署了全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确保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把26个行政村成立了4个工作片区,分别由镇7名副职领导任组长,26名镇驻村干部为成员的指导小组、指导所属各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为成员的民主评议小组,确保了我镇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四)规范程序,识别公开民主。
为确保此项取得实效,做到有章可循,和民政沟通,衔接民政部门的低保和五保数据,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坚持统一标准、全面调查;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坚持分片负责、分类指导;坚持严格程序,公开公正的四项基本工作原则,采取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调查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各户收入情况,逐户计算人均纯收入。我们结合“两项制度”,严把“报—查—评—审—批”五个环节,把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和老弱病残等明显弱势群体人员的家庭优先纳入贫困人口范畴,然后根据调查收入低于新标准以下的农户拟定为贫困户。对拟定贫困户由村民主评议小组进行评议,真正把决定权交给群众。对拟定的贫困户进行最少不低于7天的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评议、公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组织抽调的调查组人员在包村领导带领下迅速进村入社到户,按照“入户调查,村组评议,镇审核”原则,达到摸排全面,调查详实,登记准确,定性合理,全面实行阳光识别确认,确保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甄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五)广泛宣传,培训到位
通过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相关政策。积极采取“以会代训、全程参与”的方式,着力抓好了培训工作,确保其掌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基本知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召开村民小组会议,为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基于农村广大贫困群众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差,特别是一些特困群众不识字和白天忙农活的.实际,各村成立宣传小组,上门逐户面对面宣传讲解,帮助广大群众了解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使他们真正理解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贫困户识别期间,我镇举办各级培训班8期共624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识别工作的干部共26人,向广大农民朋友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极大地推动了我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工作积极稳妥进行。
(六)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按照《关于开展四千干部齐下乡、三万农户奔小康活动的实施意见》岳委办发[20xx]9号文件的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县府办和财政局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选派领导、干部等一共7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县帮扶单位主要领导为队长,镇主要领导为副队长,县帮扶单位一般干部和镇驻村干部为成员的26个扶贫工作队,按照“321”的帮扶模式,结对帮扶20__年产业到户项目17个村101户,277人,9个整体推进扶贫村475户1416人的贫困户,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9个整体推进扶贫村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七)产业扶持,到村到户
20xx年,县扶贫办分配给我镇产业到户任务共101户,277人,扶贫资金20、2万元。按照17个村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户,选择最需要扶持的对象优先实施产业到户项目,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必须由本人实施项目;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人员,由于本人的原因,无法亲自实施项目,由村两委主导,协调其亲属和朋友以及邻居,在尊重贫困户本人意愿的前提下,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代为其实施项目。对项目实施完毕的贫困户,由各片区领导带队,进行片区内交叉检查验收,要求务必做到户要见人,项目要见物,同时必须每户拍照备查,否则,视为验收不合格。在验收合格后,计划在本月30日开始兑付贫困资金,实行打卡直发。经过全镇交叉验收,目前,我镇20__年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共饲养生猪75头、牛6头、鸡509只、鸭312只、鹅120只、羊4只、兔60只,种植果树130株,养鱼0、8亩,全面完成产业到户项目。
(八)扶贫规划,到村到户
针对9个整体推进扶贫村,我镇通过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征求意见,与各村委班子认真讨论研究,根据群众意愿,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对精准扶贫项目及产业进行了初步规划。并将我镇精准扶贫工作和全民水库群众帮扶工作、大中型水库水淹区后期扶持工作结合起来,确定了重点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居住环境、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具体规划如下:
大扁山村:贫困户50户153人,1、新建碎石路4、5公里,主要分布在8、5、3组,便民路5公里,主要分布在1、7、4、6组。2、维修山坪塘4口,主要分布在1、4、2组。
高坑桥村:贫困户94户271人,1、新建通向养老院水泥路400米,整修跨社碎石路30米,规划修建张洪川处到8社公路10个汇车道。2、20__年底完成每户人家的自来水安装工作。3、规划种植藤椒12亩,蔬菜25亩,果树16亩
红坡盖村:贫困户44户145人,1、新建村级公路4000米,便民路4000米。
两不来村:贫困户52户167人,1、新建碎石路5公里,主要分布在4、3、1组,新建水泥路1公里,主要分布在6组。2、维修5组山坪塘1口,维修3组水渠1000米3、种植核桃600亩。
松马鞍村:贫困户34户118人,1、新建村级水泥路2公里,主要分布在1、3、4、5组,新建碎石路4公里,主要分布在2、3组2、种植西瓜100亩,果树50亩。
苏麻沟村:贫困户33户97人,1、新建村级公路20__米,便民路20__米2、新建山坪塘2口,维修山坪塘1口,维修水渠1000米。3、种植核桃570亩,套种西瓜570亩。
太平沟村:贫困户46户114人,1、新建山坪塘1口,维修山坪塘10口,顿水田1-6组,维修水渠8000米。2、新建村级公路3500米,便民路900米。
挖断山村:贫困户69户190人,1、新建村级公路3500米,便民路8500米2、新建山坪塘1口,维修山坪塘1口,顿水田4组,维修水渠20__米。3、种植花椒藤椒30亩,蔬菜62亩,果树30亩。3、修建村卫生室1个。
万寿寺村:贫困户53户161人,1、新建村级公路1800米,便民路7000米2、新建山坪塘1口,维修山坪塘5口,维修水渠5700米。3、修建村卫生室1个。
针对9个整体扶贫村,在大力规划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还要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初步计划每个村培训300人次。
(六)加强督查,确保实效
我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深入26个村督查指导,对贫困户名单及相关档案进行抽样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纠正,需要解释的进行耐心解释,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截至目前,我镇派出多批次干部组成的工作小组深入村屯,采用随机抽查的办法,抽检了17个产业到户的村101户277人产业实施情况,9个整体推进扶贫村的475户贫困家庭识别情况,对照农户申请表中的数据和情况进行逐项检查。通过村干部反映、向附近村民了解情况以及到贫困户家实地察看、询问等多种方式核实,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实现了符合政策的一户不漏、不符政策的一户不评,让真正需要得到扶助的贫困农户享受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村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贫困对象识别程序混乱,导致工作推进缓慢。
二是个别村宣传发动不够到位。部分群众存在认识偏差。在工作开展期间,不少农户认为被确定为贫困户后会得到很大的利益,特别是在信息采集环节需要贫困户提供银行账号。一些比较偏激的群众还到村委会、镇政府要求评定为扶贫户。
三是一些村干部作风不扎实、工作不细致。一些干部为了减轻工作量,填报数据不够细致,也出现个别有关数据错误。
四是部分弱势群体产业项目实施有困难。部分贫困户为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人员,由于本人的原因,无法亲自实施项目,只有由村两委主导,协调其亲属和朋友以及邻居,在尊重贫困户本人意愿的前提下,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代为其实施项目。
五是部分贫困户饲养的家禽销售较快。由于产业到户项目实施时,各村进度不一,饲养较早的贫困户,尤其是饲养鸡鸭鹅的贫困户,在3月即将结束之时,都已经到了销售时节,多饲养一天,就多一天的饲料成本,经济压力较大,因此,部分贫困户在镇政府组织验收后,还未等到县扶贫办抽查,就对饲养的家禽进行了销售。
四、下一步工作
(一)档案归档,完善数据库。由于我镇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变动较大,相关的档案资料较分散,我镇将安排专人负责,继续完善档案数据库。
(二)结合实际,分类制定落实帮扶措施。根据帮扶对象的特点和需要,落实帮扶措施。根据国家和省、市、县安排的专项资金规模,结合每个村的实际,分类制定救助措施,落实帮扶计划。在帮扶形式上与整村推进、基础设施、产业扶贫、贴息贷款、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等多种形式和措施结合。
20xx年,我市坚持把加强扶贫信息调研宣传工作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大力度,创新方式,广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政策和中央、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展示全市扶贫开发成果,总结推广好成就、好典型、好经验,积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全年仅市级以上媒体用稿170篇,出版扶贫宣传书籍一部,实现近些年来《人民日报》刊登我市扶贫宣传文章零的突破,为全市扶贫开发纵深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强化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宣传专班。中央、省扶贫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高度重视,将扶贫宣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方荣同志亲自部署安排宣传工作,明确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杨新生分管,落实综合科科员黄菲菲为具体负责人,明确了各科室责任分工,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同时,市办成立了宣传报道核心小组,由4名有一定文字功底的同志组成核心报道小组。麻城市、红安县、团风县扶贫办都成立了工作专班,其它县市区扶贫办也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同志。在宣传投入上,市扶贫办纳入部门预算,20xx年仅市扶贫办投入宣传经费14万余元。
(二)强化素质促提高,认真抓好宣传信息员队伍建设。团风县聘请专职记者作为扶贫工作的报道员,扶贫办提供素材,并为其提供采访方便。麻城市扶贫办组织机关干部观看理论宣传片,邀请相关负责同志现场讲座,把理论学习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注重宣传工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蕲春县扶贫办对全县15个乡镇的扶贫宣传信息员全部进行了调整充实,并下发有关扶贫宣传写作知识等资料,对他们提出了党报、党刊必读,电视新闻必看,新特信息必写的"三必"要求。红安县扶贫办不仅聘请专职记者作为扶贫报道员,还研究制定信息宣传培训计划,印发学习资料,邀请上级领导和新闻工作者授课,并每月召开一次信息宣传例会,总结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让发表稿件较多、工作经验丰富的报道员向其他同志畅谈经验体会,讲解宣传技巧,从而促进宣传水平的共同提高。
二、探索机制,引导全员参与。
黄冈市扶贫办先后出台了《黄冈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撰写文稿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全市扶贫开发宣传工作的通知》两份文件,要求各县市区扶贫办将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列入到年度考核中来,并作为年终扶贫工作评先的重要依据。团风县扶贫办年初制定全县扶贫宣传工作计划,年末进行工作总结,并将扶贫宣传信息的采集工作列入到各乡镇扶贫工作年度考核中,要求每个乡镇每月至少上报一篇当地的扶贫信息。红安县扶贫办制定了《红安县扶贫信息宣传和调研的奖励机制》,把政务信息宣传工作制度化,年终进行单项评比,并根据刊登级别不同实行分档奖惩,适当提高兼职宣传员的奖励标准,对分量重、力度大的稿件给予重奖。麻城市扶贫办制定和完善了《通讯报道考核办法》,将宣传工作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将计划完成情况纳入综合考核,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并把宣传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各县市扶贫办通过加强岗位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增加奖励幅度等措施,提高了扶贫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对宣传报道
三、凝聚合力,扩大宣传广度。
一是抓好基层宣传。利用走访群众、驻村工作队调研等活动向贫困群众和扶贫重点村宣传扶贫政策、向农户发放扶贫宣传单。黄冈市扶贫办坚持每年为整村推进重点村免费订阅一份《农村新报》。麻城市扶贫办针对群众产业发展需要,邀请有关专家在养殖、种植等方面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通过远程教育、农家书屋、宣传专栏等多样化载体,扎实开展扶贫理论宣传及科技普及活动。浠水县丁司垱镇坚持在重点村举办扶贫宣传专栏。
二是广泛利用报纸、网站、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扶贫宣传力度。黄冈市扶贫办先后在《新华每日电讯》、《湖北日报》、《农村新报》、《湖北扶贫网》、《黄冈日报》等市级以上媒体发表20篇扶贫宣传文章,另印发扶贫简报16期,大别山试验区简报50期,报送政务信息40多条,为宣传我市的扶贫开发事业扩大了覆盖面。7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湖北罗田发展山区特色产业,努力"在山上再造一个罗田"》的长篇报道。
三是积极宣传扶贫先进典型,对无私奉献,积极参与扶贫事业的个人和企业都力求真实生动加以宣传。今年蕲春县扶贫办上报的大同镇李山村书记田祥生被湖北省扶贫协会评为"扶贫先进典型",其先进事迹被《湖北日报》做专版介绍,麻城鑫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双喜的扶贫先进事迹也在《农村新报》作了报道。
四、开展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一是组织开展扶贫采风和诗歌大奖赛。我办与黄冈市诗词学会联合下发通知,联合组织扶贫开发采风和诗歌大奖赛。今年5月21日-22日,市扶贫办一名班子成员带队,联合市诗词学会组织30名市诗词学会成员赴罗田、蕲春两县贫困村和农户家中,开展扶贫开发和大别山试验区建设采风活动,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集和图片材料。各县市区扶贫办也纷纷组织采风活动。在此基础上共同编写诗词集《黄冈开发之歌》,以正式文号编辑出版发行,大力宣传歌颂扶贫成效及好人好事,向党"十八大"献礼,赠送给各级领导和企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
二是积极组织、参加全省"工建杯"扶贫摄影大赛。为组织好这次活动,市扶贫办召开各县市区扶贫办分管宣传领导和摄影协会领导参加专题会议,专题部署摄影大赛相关事宜,并为大赛参赛人员提供支持。此次扶贫摄影大赛,我市10个县市区踊跃参加,都报送了参赛作品,都有作品获奖,其中罗田县、团风县共有3副作品获得二等奖,黄冈市直、罗田县、黄梅县共有4副作品获得三等奖,我市获三等奖以上数量占全省一、二、三等奖总数的38.9%,还有不少作品获得优秀奖项,黄冈市扶贫办也获得了组织奖的表彰。
三是开展专题宣传活动。今年7月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我市扶贫系统在《黄冈日报》举办专版,集中展现各县市区和全市扶贫开发成果,扩大扶贫开发影响。之后与黄冈市电子信息学校合作,继续在《黄冈日报》举办"雨露计划"宣传专版,展示成果,宣传政策。两项宣传专版共投入资金4万余元。
四是积极举办"10.17国际消贫日"宣传活动。今年10月,省扶贫办在我市遗爱湖广场举行湖北省纪念第20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大型宣传活动,我办积极承办,活动现场共有黄冈市各市直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和群众约有500余人参加,黄冈市市长刘雪荣同志亲自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活动以"高举旗帜,消除贫困"为主题,通过歌舞表演、参观扶贫摄影获奖作品展、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和现场为群众解答扶贫政策等形式,引起人们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讴歌了党的扶贫政策,取得了较好的反响。这次活动有中央、省、市4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中华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广泛予以报道。
五、宣传助力,促进扶贫开发。
通过宣传助力,稳步推进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20xx年全市完成了年度责任目标,各县市区以较好成绩通过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组织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今年英山县、蕲春县获得了A等级,红安、麻城、罗田、团风获得了B等级。20xx年,我市解决了96586贫困人口脱贫,占年初目标任务的122.9%;新一轮148个重点村和老区村整村推进工作已完成项目进度的85%,连片开发等试点顺利推进;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3.58万亩,占计划的135.8%;完成扶贫搬迁1389户、5428人,占计划115.8%;"雨露计划"培训16286人,占计划203.6%;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8万人次。
一年来,我市扶贫宣传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的文章数量还不够,还需继续完善扶贫宣传的奖励机制和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办全体干部和各县市区扶贫办的宣传信息采写积极性和报送质量,努力使我市扶贫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
在市、县扶贫办的正确领导下,20xx年12月4日我镇在__村成立了扶贫互助社,互助社成立一年了,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地处理了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为培育贫困村内在发展动力,发展主导产业,为贫困户构建增收长效机制,加快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八会镇__村扶贫互助社基本情况
__村扶贫互助社现有社员50人,收缴入社金1.5万元,入社社员中从事养殖业(包括养牛、养猪和养羊)共25户,占社员总数的50%,从事干果生产的共20户,占社员总数的40%,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有5户,占社员总数的10%。201_年5月份每户社员得到扶贫互助资金3000元,发放扶贫互助资金15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201_年5月收回借款。扶贫互助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农户发展主导产业。
二、扶贫互助社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农户发展能力
一是缓解了贫困农户资金短缺困难。入社社员借还款在村内完成,简便快捷的优势弥补了辽阳东部山区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和缺位,并以服务“零距离”的特点赢得了入社社员的普遍欢迎。二是激发了贫困户发展的信心。扶贫互助社遵循群众参与、自主管理,使群众真正成为“扶贫互助社的主人,有了选择项目的自主权,激发了参与的热度,增强了发展的自信心。
(二)促进了贫困村和谐
一是扶贫互助社实行“党支部—互助社—农户”的组织体系,构建了新型合作关系,增进了农民之间的协作情谊,也促进了村“三委”(党支部、村委会、村监会)与贫困农户的关系。二是形成了互帮互助的优良局面,现在村内富帮穷、强帮弱的氛围日益浓厚。三是营造了信誉环境。
(三)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
一是转变了乡镇政府的职能。在扶贫互助社运行中,基层政府做到参与不包办,指导不指令,从指挥者变为指导者、协助者和服务者,促进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扶贫互助社实施过程时,正值党的群众教育路线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也正是辽阳县委、县政府开展“6+1”工程建设关键期,加之互助社实行的“党支部—互助社—贫困户”的链式联动模式,促进了基层支部与产业的联结,找到了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新路子,同时__村通过与沈阳工程学院开展“e乡村”活动,使大学生走进贫困农户家中,既给了大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又为农户带来了新的信息宣传渠道和技术支撑。
三、扶贫互助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户入社率偏低
扶贫互助社对于__村和我们八会镇来说都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全新的扶贫产品,农户要有一个认知、接受的过程,虽然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了一些成效,但是还存在宣传发动不够,农户没有完成理解项目目的和意义,入社率偏低。
(二)互助社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首先一些农户对互助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容易造成亏多赚少,造成资金偿还困难的问题;其次互助社管理人员年龄偏大,计算机等微机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今后势必会进行的微机软件系统化管理留下隐患。
(三)借款额度偏低
目前社员借款的额度是3000元,这笔钱对于农户想发展来说远远不够,以养殖业为例,这此借款仅够农户买几头仔猪,而想进一步扩大范围势必会受到制约,也限制了一部分贫困户的入社主动性。
四、对完善扶贫互助社的几点建议
(一)坚定不移的发展。目前扶贫互助社才刚刚起步,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推广力度,加强管理力度和经费投入。
(二)开展“专互”结合的模式。现在各个贫困村基本都至少有了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果把“扶贫互助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有效解决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把扶贫互助社社员组织动员起来调整产业结构,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能更好地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三)适当提高借款标准。要真正扶贫农户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贷款额度还应该提高。
(四)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要进一步组织扶贫互助计管理人员集中学习资金使用管理措施、财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组织管理人员的农业产业化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进一步带领社员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保证社员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收益,早日脱贫致富。
民乐村在进行进农房重建工作同时,开展了“扶贫资金集中、股份经营”这种农村扶贫发展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工作。
项目力图突破制约农村发展的人力、资金、生产与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瓶颈,希望在当地政府和外来机构的支持下,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在尽快完成民房重建和村庄基础建设的同时,让项目点民众拥有并管理外来资金、组建经营管理团队,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在社会和市场的竞争中成长并获取自己的利益。
判断与假设
基于原有的农村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外来的机构都不太可能在一个村庄进行持续的时间、资金、人员的投入。村民要致富、村庄要发展靠的还是他们自己。在外来机构撤走之后,能留下来的成绩一般是项目产生的水、路等一些基础设施及相关硬件产出。而外来者最为关心的各种制度、条例、运作机制,很多是挂在墙上,留在报告里,跟村民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在执行中往往容易走样。在以往的很多数扶贫项目中,ngo、当地政府、项目村及村民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方。但项目村和村民一般只是作为信息、人员和场地的提供者而被动存在,ngo和政府的需求往往被摆在了第一位。
而市场改革中推行的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往往有以下几个限制:一、很多贫困村本身并没有发展规模产业的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基础;二、村庄及村民很多现实而直接的诸如小额资金、村民就业需求容易被排除在外,对普通村民的意义不大;三、农民只是作为土地上的打工者,原有的主体性丧失,潜在利益受损;四、规模产业项目见效慢,风险高,与现存的小农户为主的经济社会制度结合难度大,农户的参与性受到限制;五、外来的项目经理人较难在本地扎根,经理人较多的选择与需求可能导致其追求短期效益。
农村生活的人群在生活方式、情感、行为选择等方面往往与有城市教育背景的农村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村民来说,外来者(政府、企业或者项目援助方)作为项目的主导者,资金的提供方,规则和权力的主要制定者,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认同在农村实际运行、并且已经为农户掌握的规则和秩序。出于工作的惯性和项目整体的考量,农户往往被要求按照外来者的方式来行事。但逻辑合理、在大城市被证明为有效的规则或方式有可能不符合村庄实际,不被农户认可,并且很难为村民掌握。如果非要农民执行这样的命令,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项目的效果也容易打折扣。
成效和社会影响
总体来看,民乐村项目目标基本达成,但经济项目的盈利则需要更多的时日。
民房重建方面,到20xx年9月份,共发放民房重建补助资金1018.61万元,其中政府资金850.8万元,基金会资金167.81万元。民乐村新建农房511户,1388人;加固6户,25人。到 20xx年10月初,全村517户重建的新房全部建成,村民们陆续搬入了新居。
产业发展方面,合作社现有民富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惠缘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分别生产食用菌、獭兔等产品。20xx年度,食用菌项目实际投入120万,生产菌包20万棒,完成销售收入25万元。獭兔项目一期投入100万元,其中合作社投入70万,外来经理人投入30万元。獭兔项目以生产獭兔种兔为目标,预计年生产兔种3万只,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另有肉兔试验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5万元,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产业项目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
社区建设方面,以村活动中心为平台,老人念佛、妇女跳舞、小学生夏令营以及刺绣培训、电影放映等活动拓展了项目内容、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对整体项目的认同水平,为经济项目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阳光社区中心项目的落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社工团队以及社会资金的进驻也将更好的促进民乐村的社会发展。
合作社作为组织和治理的平台,是民乐项目发展的主体。合作社在这两年经历了理事长辞职、会计人员改聘、经理人解聘诸多变动。理事长、财会人员也由原来的兼职改为专职,保证了合理的人力投入。原来村两委与合作社的紧张、相互推脱、指责的现象也由于理事长人员的调整得以改善。本地村民对合作社与产业项目的拥有感和认同感的逐步增加。合作社的例会,理事会、监事会、财务制度也得到了坚持和完善,会议的效率与决策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人员与制度的本土化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经验及建议
从民乐村的实践看,在农村推行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与农户共同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农村的扶贫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农村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时间、人员上必须有足够的投入。
项目开展需了解项目原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
需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行为方式、认知和态度。是非对错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中做具体的判断。在组织及人员的安排上,外来人员最好能有人与当地村民生活在一起,能真正在农村生活,了解、接受并认同当地人的生活、情感。教育和改造的任务和效果对农民和外来人员是相互的。
外来机构的权力需要平衡和制约
外来的支持往往不可持续,且本身具有较大的利益需求,可通过财务公开等制度约束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共同监督、协同发展的目的。需要花大力气通过支持本地团队正在实践中成长并担任主要责任。政府应创造条件支持青年人(创业青年村民、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等)到农村工作。
经济项目的选择上要求稳、求实效,最好从小项目入手
不能太注重创新性,避免经济上大的亏损。项目需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项目的前期成效会影响项目参与的判断与选择,信心很重要。
农村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是必要的
需要充分发挥村民本身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订立工作目标后把工作都推给干部和村民。经济、组织工作往往镶嵌在农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网络之中。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心涣散的不利局面,有必要重建并发挥新型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内部必须要有合适的激励机制。作为独立法人,要明确合作社与村两委的权责与界限。组织(合作社和村委会)财务与管理需公开、透明,并适当考量村民民主参与的组织、金钱、时间与情感成本。
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
在农村不一定都种地,种地不一定都挣钱。小农经济能低成本保证农产品。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创新社会建设,以便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需要提高农村在地组织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自我供给能力。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及其联合体分享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成果。
X镇辖10个行政村,130个村民小组,6104户,农业人口20362人。其中僻人口1225户,3673人。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061元。僻人口户数和人数分别占全镇的20%和18%。扶贫、脱贫工作任务比较艰巨。经过全镇上下的扎实工作,我镇超额完成了年度脱贫目标任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责任明确。
根据南扶办函〔20xx〕9号文件精神,镇党、政府高度重视。针对给我镇分配的今年脱贫人口330人的目标任务,召开专题会议对指标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将脱贫指标任务纳入镇对村年度总体目标考核体系中,在年初的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同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作为一项考核的硬指标督促村两认真完成此项工作。由于全镇上下对扶贫工作认识到位,从年初一开始,我镇的扶贫工作就步入了日常化和正规化。
二、分类指导,措施到位。
一是认真开展了对镇域内僻人口的摸底调查工作,为给扶贫、脱贫政策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经过我们摸底调查,截止今年11月底,我镇共有人口6104户,20362人。其中,僻人口1225户,3673人;特别僻的人口是户550人。
二是部门联动,将特别僻的130户作为今年扶贫攻坚的重点对象,依托各项优惠政策进行重点扶。根据我镇僻人口集中分布在沿山边地理条件较差的4个丘陵村的实际,镇扶贫办牵头,会同镇民政、社保、计生、经发、城建办(站、所),将各类国家优惠政策集中捆绑,重点倾斜,使这部分僻人口及时得到了扶助,加快了他们的脱贫进程。我们还积极申报农村僻学生资助项目,今年申报12人,最终审定通过了9人,本科生每人得到12000元的救助。解决了这部分僻家庭孩子上学的经济困难并助这些家庭实现了脱贫。扎实的脱贫业绩深受僻户好评。
三、认真总结经营和教训,寻求脱贫工作新突破。
我们一年来的脱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深知,我镇的僻家庭和僻人口都占到全镇总数的三分之一,脱贫任务相当繁重。另外,僻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稳得住能致富”才是我们脱贫工作的最终目标。下年度我们将在继续扩僻户搬迁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搬出户致富的扶工作,协助他们尽快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实现安居乐业。扎实将我镇的扶贫、脱贫工作稳步推进。
X镇辖10个行政村,130个村民小组,6104户,农业人口20362人。其中贫困人口1225户,3673人。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061元。贫困人口户数和人数分别占全镇的20%和18%。扶贫、脱贫工作任务比较艰巨。经过全镇上下的扎实工作,我镇超额完成了年度脱贫目标任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责任明确。
根据南扶办函〔20xx〕9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针对给我镇分配的今年脱贫人口330人的目标任务,召开专题会议对指标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将脱贫指标任务纳入镇对村年度总体目标考核体系中,在年初的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同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作为一项考核的硬指标督促村两委认真完成此项工作。由于全镇上下对扶贫工作认识到位,从年初一开始,我镇的扶贫工作就步入了日常化和正规化。
二、分类指导,措施到位。
一是认真开展了对镇域内贫困人口的摸底调查工作,为给扶贫、脱贫政策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经过我们摸底调查,截止今年11月底,我镇共有人口6104户,20362人。其中,贫困人口1225户,3673人;特别贫困的人口是户550人。
二是部门联动,将特别贫困的'130户作为今年扶贫攻坚的重点对象,依托各项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帮扶。根据我镇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沿山边地理条件较差的4个丘陵村的实际,镇扶贫办牵头,会同镇民政、社保、计生、经发、城建办(站、所),将各类国家优惠政策集中捆 绑,重点倾斜,使这部分贫困人口及时得到了扶助,加快了他们的脱贫进程。我们还积极申报农村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今年申报12人,最终审定通过了9人,本科生每人得到12000元的救助。解决了这部分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的经济困难并帮助这些家庭实现了脱贫。扎实的脱贫业绩深受贫困户好评。
三、认真总结经营和教训,寻求脱贫工作新突破。
我们一年来的脱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深知,我镇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都占到全镇总数的三分之一,脱贫任务相当繁重。另外,贫困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稳得住能致富”才是我们脱贫工作的最终目标。下年度我们将在继续扩大贫困户搬迁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搬出户致富的帮扶工作,协助他们尽快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实现安居乐业。扎实将我镇的扶贫、脱贫工作稳步推进。
20__年是实施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盟扶贫开发工作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盟扶贫办认真贯彻落实盟委、行署的决策部署,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增加收入为目标,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以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帮扶、危草房改造工程为主要抓手,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实开展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扎扎实实完成盟委、行署下达的责任目标
今年年初,盟委、行署给我办下达了“责任目标”、“工作目标”和“创新目标”。一年来,我们举全办之力,充分调动各旗县市工作积极性,牢牢抓住“三个目标”工作盯得紧、抓得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职责目标
——水浇地、养殖业、种树种草完成情况:计划建设水浇地4.5万亩,实际完成7.15万亩,投入资金1878.25万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58.9%。计划发展养畜3.5万个羊单位,实际完成5.43万个羊单位,投入资金2903万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55%。计划种树种草2.5万亩,实际完成3万亩,投入资金398万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20%。
——“雨露计划”完成情况:计划培训2300人,实际完成2300人,投入资金230万元,其中转移1863人,转移率达到81%,完成计划目标的100%。
——整村推进工程完成情况:计划24个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680万元,实际完成24个项目嘎查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680万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00%。实施的重点项目是养牛1005头,建牛舍2500平米,养羊4100只,建设棚圈20600平米;打井104眼,建设水浇地14500亩,改造中低产田800亩;建设大棚46栋,9735平米;发展养殖小区120户,建设食用菌大棚20栋,建设肉鸡养殖小区一处。
——危草房改造工程完成情况 :计划改造危草房2600户,投入财政补助资金1560万元。实际完成2655户,投入财政补助资金1805.4万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02%和115.7%。
(二)盟委行署下达目标完成情况
——造血式扶贫完成情况 :计划协调2个厅局实施造血式扶贫规划,实际完成2个厅局造血式扶贫,实施了4个重点项目:一是农牧业厅给我盟安排并实施了三个繁育基地项目,其中大豆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总投资655万元;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总投资800万元;玉米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总投资485.78万元。二是交通厅实施的延伸帮扶项目,即省道203线阿尔山至杜拉尔桥段公路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期为三年,于20__年开工建设,20__年竣工,项目总投资9亿元,20__年完成投资4.02亿元。
——京蒙对口帮扶项目:20__年共协调落实了京蒙对口帮扶资金360万元。主要建温室大棚200栋,贫困户危草房改造 74户和捐赠我盟医疗用车及各类设备等。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情况 :我办按照文件要求,成立了“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科,有专人负责综合协调、宣传报道、材料信息收集以及相关文件的制定。并将此项工作列为我盟20__年盟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内容之一。
——争取资金工作:全年计划争取定点扶贫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和厅局延伸帮扶资金1.63亿元,实际完成5.48亿元。完成计划目标的336.56%。
(三)创新目标
——互助金试点工作:计划在突泉县实施“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突泉县已经成立了“贫困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了《互助资金实施方案》,确定了10个村为试点村,自治区批准并下拨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每个村15万元 ,现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探索京蒙对口帮扶新模式:我办在学习借鉴其他省市东西扶贫协作经验的基础上,把扎旗作为创新帮扶模式的试点,积极协调帮扶双方,探索帮扶工作新模式,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结合我盟实际,提出了京蒙对口帮扶与我盟危草房改造工程有机结合,统一规划建设帮扶新村并取名“顺义新村”。共改造危房72户,住房建设为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外观为起脊采钢瓦,面积为50平米为基准,房屋的地面、墙面、棚等内装饰由各户自行解决。统一建设院墙和大门,修建街道2400延长米。通过创新工作,真正做到了帮扶工作既有型又有效,实现了帮扶单位满意,群众受益的双赢。
二、紧紧抓住“三项重点”工作,扶贫工作实现新跨越
(一)自治区厅局定点帮扶工作及延伸帮扶工作情况
今年是自治区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我盟贫困嘎查(村)的第五年,也是实现帮扶工作目标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各帮扶单位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属,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帮扶单位认真落实“三亲自,一蹲点”要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帮扶点调查研究,制定规划,落实项目,并派帮扶队员蹲点抓落实。一年来,137个帮扶单位共深入帮扶点260人次,其中厅局级88人次。共完成新打井132眼,新增水浇地1.82万亩,购进优质肉牛200头,羊1805只,建棚圈234处,2.4万平方米,造林5750亩。修路41.2公里,其中柏油路、水泥路27.31公里。办电24公里,通广播电视581户,建大棚162处,5.6万平方米,新建卫生室2处,嘎查村办公室12处。为贫困户解决春耕种子1.67万斤,化肥349袋,柴油2吨。资助贫困家庭学生306人,改造危草房309户。截止12月末,137个帮扶单位共投入延伸帮扶资金4.54亿元,点上投入资金3879.7万元。
盟直定点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投入帮扶资金4500万元。
(二)争取扶贫政策及项目情况
——积极争取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政策。20__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决定调整部分省市区国贫县。自治区政府根据国办意见拟调整我区国贫旗县。在盟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把此项工作列为全年工作重点,主要领导多次赴国办和区办汇报工作,力争把我盟6个旗县市全部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行列。
——积极争取将我盟整体列入国家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持范围给予扶持。在自治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在盟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多次赴国务院扶贫办汇报工作,经过积极争取,国务院扶贫办范小建主任于20__年亲自到我盟调研视察工作,并在全国十一个特殊类型贫困地区中,已初步将我盟列入大兴安岭南麓贫困片区。
——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一是连片开发项目。“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是目前扶贫项目中资金投入最大的项目。今年国务院扶贫办在我区安排5个试点,我盟争取到1个。自治区也在全区安排了5个试点,我盟争取到1个。两个试点项目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400万元。二是亚行7000万扶贫贷款项目。通过积极工作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已同意我盟7000万亚行扶贫贷款项目。目前,自治区政府有关领导正在协调农行进行资金配套。三是移民扩镇项目。20__—20__年的三个移民扩镇项目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经自治区验收全部被评为优良工程。四是其他项目资金情况,包括整村推进项目24个、产业化扶贫项目20个、科技扶贫项目4个、革命老区建设项目11个、劳动力转移培训2300人。
(三)大力推广贫困村互助资金小额贷款工作
鉴于我盟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区域性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的实际,在新形势下,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全盟扶贫开发进程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借助金融贷款的力量,全面采取小额贷款扶贫方式,是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村容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在科右中旗开展的“贫困村互助金项目”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计划继续在中旗6个嘎查村开展此项工作。全盟计划利用四年的时间,安排2.5—3个亿的信贷资金,覆盖全盟396个贫困村和6万户贫困户。互助金小额贷款试点工作得到了盟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也深受广大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好评,20__年下半年,盟行署在科右中旗召开“贫困村互助金项目”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全盟范围内推广中旗的做法。
X年我乡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下。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县扶贫办《关于切实做好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解困工作的通知》号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县扶办、财政局下达的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文件要求。开展调查研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为贫困村和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前期调查摸底
为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早日顺利开展,成立了专项工作队。乡村通力合作深入各贫困村贫困户调查摸底登记核实贫困情况,对居住条件进行拍照记录,及时建立档案。同时对贫困户建档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帮扶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想。
(三)发展集体经济,村委会管理能力逐步加强
各贫困村普遍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委会、党支部建设薄弱,管理能力差。各扶贫单位立足村情现状,整理盘活原有集体土地、池塘,投资改造,发展种植、养殖等集体经济项目,逐步使村委会每年有固定收入维持正常运转。
(四)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成效显著
行路难、饮水难、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差是各贫困村的基本现状。帮扶单位对挂靠村实地考察研究,根据实际和需求筹集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为脱贫打下坚实的硬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五)教育设施逐步完善,劳动力技能培训水平不断提高
加大力度做好智力扶贫,逐步完善教育设施。采取综合培训和转移就业相结合,着力提高贫困户劳力整体素质和收入水平。针对贫困户劳力技术素质低的实际,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办法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加强与劳动等部门的密切协作,切实抓好贫困户劳力的务工技能培训和劳力转移工作,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家”。
(六)慰问帮扶、农村合作医疗扎实推进
对各贫困户,五保户,孤儿等弱势群体进行各种方式的慰问。根据帮扶村实际状况做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让群众健康治疗得到切实的保障。
二、 主要做法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在上级下达计划任务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迅速组织工作计划会议,成立了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同时,各村委会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扶贫开发组织实施工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工作到村,责任到人,增强每位责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二) 精心组织、搞好规划
领导小组人员进行实地调研,多次召开成员会议讨论精心组织。根据乡情乡况制定《曙光乡XX年度扶贫工作计划》,确保了本年度扶贫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沟通协调,推进挂点帮扶
乡党委,政府经常联系和邀请帮扶单位与挂点贫困村联系。请他们献计献策、制定方案、互相配合、共谋发展。各帮扶单位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帮扶贫困对象,确保了帮扶措施和帮扶任务落实到位。
(四)科学管理,动态监控
对贫困户实现一户一卡,科学管理,分类指导,动态监控。扶贫干部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各村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对发展中新出现的贫困户给予登记上报。对越过贫困线的贫困户进行及时列入一般户,使其不再享受贫困的待遇。使得扶贫资源得到合理安排和公平落实。
(五)以人为本,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有长远发展的利益问题
在扶贫规划上,因地、因村、因户制宜,认真编制扶贫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扶持项目具体可行、目标任务科学合理、各项措施切实可行。在基础设施建上,重点突出路、房、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存条件。确保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基础上,注重强基固本,大力 培训贫困户劳动力掌握劳动技能提升劳务开发水平。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把扶贫济困的着眼点放在提高人口素质上。落实贫困家庭适龄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或帮助合适条件的到更高层次院校深造,从长远和根本上改变贫困问题。
在市、县扶贫办的正确领导下,20xx年12月4日我镇在华严寺村成立了扶贫互助社,互助社成立一年了,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为培育贫困村内在发展动力,发展主导产业,为贫困户构建增收长效机制,加快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八会镇华严寺村扶贫互助社基本情况
华严寺村扶贫互助社现有社员50人,收缴入社金1、5万元,入社社员中从事养殖业(包括养牛、养猪和养羊)共25户,占社员总数的50%,从事干果生产的共20户,占社员总数的40%,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有5户,占社员总数的10%。20xx年5月份每户社员得到扶贫互助资金3000元,发放扶贫互助资金15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20xx年5月收回借款。扶贫互助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农户发展主导产业。
二、扶贫互助社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农户发展能力
一是缓解了贫困农户资金短缺困难。入社社员借还款在村内完成,简便快捷的优势弥补了辽阳东部山区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和缺位,并以服务“零距离”的特点赢得了入社社员的普遍欢迎。二是激发了贫困户发展的信心。扶贫互助社遵循群众参与、自主管理,使群众真正成为“扶贫互助社的主人,有了选择项目的自主权,激发了参与的热情,增强了发展的自信心。
(二)促进了贫困村和谐
一是扶贫互助社实行“党支部—互助社—农户”的组织体系,构建了新型合作关系,增进了农民之间的协作情谊,也促进了村“三委”(党支部、村委会、村监会)与贫困农户的关系。二是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现在村内富帮穷、强帮弱的氛围日益浓厚。三是营造了信誉环境。
(三)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
一是转变了乡镇政府的职能。在扶贫互助社运行中,基层政府做到参与不包办,指导不指令,从指挥者变为指导者、协助者和服务者,促进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扶贫互助社实施过程时,正值党的群众教育路线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也正是辽阳县委、县政府开展“6+1”工程建设关键期,加之互助社实行的“党支部—互助社—贫困户”的链式联动模式,促进了基层支部与产业的联结,找到了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新路子,同时华严寺村通过与沈阳工程学院开展“e乡村”活动,使大学生走进贫困农户家中,既给了大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又为农户带来了新的信息宣传渠道和技术支撑。
三、扶贫互助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户入社率偏低
扶贫互助社对于华严寺村和我们八会镇来说都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全新的扶贫产品,农户要有一个认知、接受的过程,虽然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了一些成效,但是还存在宣传发动不够,农户没有完成理解项目目的和意义,入社率偏低。
(二)互助社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首先一些农户对互助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容易造成亏多赚少,造成资金偿还困难的问题;其次互助社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电脑等微机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今后势必会进行的微机软件系统化管理留下隐患。
(三)借款额度偏低
目前社员借款的额度是3000元,这笔钱对于农户想发展来说远远不够,以养殖业为例,这此借款仅够农户买几头仔猪,而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势必会受到制约,也限制了一部分贫困户的入社积极性。
四、对完善扶贫互助社的几点建议
(一)坚定不移的发展。目前扶贫互助社才刚刚起步,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推广力度,加强管理力度和经费投入。
(二)开展“专互”结合的模式。现在各个贫困村基本都至少有了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果把“扶贫互助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有效解决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把扶贫互助社社员组织动员起来调整产业结构,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能更好地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三)适当提高借款标准。要真正扶贫农户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贷款额度还应该提高。
(四)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要进一步组织扶贫互助计管理人员集中学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组织管理人员的农业产业化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进一步带领社员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保证社员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收益,早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