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工作总结【通用9篇】

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吧。大家知道工作总结的格式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课改工作总结【通用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课改工作总结 篇1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重要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标志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新课程开始走进了我们广大教师的生活。

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着力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学生生活、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它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它用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理念、构建的框架体系,对我们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

课程改革实施启动一学期来,在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现将我校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的运行机制,是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

教务部门为主导。为了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由谢志平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课改研究小组,全过程带领广大教师做好课改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教务部门在组织、指导和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制定学校的实施方案,协助制定学科实施计划、教研计划、课题研究,认真听课,与老师们一起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解决,经常倾听老师们对课改的建议,收集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使用意见等,组织教师参加学区课改交流教学观摩,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

骨干教研组课题拉动为依托。科研领先,课题开路是一条有效的做法。按照“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工作思路,我校将十一个教研组分层划分,承担不同的研究项目,物理组的《重视实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生化组的《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能力》,政治组的《开展活动,激发热情,培养能力》,地理组的《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历史组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音美组的《初中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和艺术素质的形成》,所有课题突出应用性,集中在课改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行动研究法集中研究,重点突破。

二、提高认识,扎实培训,改变理念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地存在不同的问题,但适应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却是一个共同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着眼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课程改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师资培训问题是搞好课程改革的关键。不管我们改革构想多美妙,在推进过程中,倘若将课程编制与师资培训截然分开,将会把广大教师置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课改必然要失败。在课改推进的过程中,抓好师训既是课程改革实施的起始环节,又是贯穿课程改革实施和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经常性工作。

提高认识是开展综合素质培训的前提,抓好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氛围至关重要。首先,我校每二周一次的集中业务学习,均以课改为主要内容,认真反复学习国家、省、市等文件,领会课改的精神实质;其次,我校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宣传;第三,认真组织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分管学科校行政参与,记录活动过程内容,教研组长主持,学习讨论内容仍以课程改革为主。

扎实培训,是课改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是事关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校领导带头参加培训,然后教师参加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学校教育的成功关键是教师,新课程为学校广大教师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化发展则为课程改革实践的成功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石。

三、加强集体备课,是课改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新课程强调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备课方式,多研究学生,上课时多倾听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而不是一心只盯着教学内容的讲解。

为此,我校各备课组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有备课组长主持,行政参与。

以前教师备课,可以比较详细的规划好首先拿出5分钟时间介绍一下什么什么,然后用10分钟讲解什么,接下来的25分钟如何如何练习,最后5分钟总结,等等。现在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老师在课前就很难预测学生某个环节到底花多少时间合适,而且即使有一个大致的设计,到了实地上课时比讲解式教学也还是多了不少出乎预料的变化,还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因此,如果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式的教学,课前教师的备课就不能像讲解式教学那样规定得那么具体和确定了。因为讲解式教学教案中主要确定的是课堂上教师的言语和动作行为,而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而在教案中只能预先设计教师的行为,而很难对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进行预先设计,只能是有一个大致的估计,更多地还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课堂教学的进展。

另外,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倾听学生的思考。如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解读。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有关作品的背景性介绍。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对作品的补充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实际上,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

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当然,在学生首先讲透了各自的理解之后,教师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了学生的讨论,他讲了他个人对这部作品的了解、感受和认识,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评价、理解和支持。而且,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和经验阅历,在学生交流探究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使整个研讨过程发生了令人兴奋的喜剧性变化。

四、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探讨式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等相互作用("互动")过程中,"视界"的交接、冲突、介入与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关注对话"现场",而不要只盯着预定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教学。

各科新教材中大都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有的提供了许多供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或素材,而不是仅把分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直接呈现在教材中,意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对于这些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要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如地理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22页图7.9至图7.12,提供了1998年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1998年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以及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这些数据和图片,充分表现出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特点。学生通过对这些原始素材的探究、思考,是能够分析出日本经济的特点的。教师应该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他们对这些图表进行自主解读和探讨,而不要一上来就直接讲出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当然,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问题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即:探究的进度能否由教师预先确定或设计;是否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何时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或向图书馆、互联网、成人求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要介入得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也不要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要防止不必要、不应该的指导,以免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也要防止不够充分的指导,以免学生感到手足无措。

这些,都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针对不同的探究活动,进行不同的指导。

五、培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新型教师

目前,我校已有多媒体教室2只,但长期以来,由于办公电脑相对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一直停留在“应付”的阶段,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办公电脑基本到位,课件制作室也已基本具备,我校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掌握多媒体技术。逐步使中青年教师能够独立制作、开发多媒体课件、开设多媒体公开课、示范课。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大大加强了直观教学的效果,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教育的实践。今年,学校主页初步建成,并且已经连上国际互联网。主页是宣传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舞台,传播学校动态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建设一个完整的学校主页,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信息面广、涉及部门多,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今年我们绝大部分教师已参加了网页制作的简单培训,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趁热打铁,中青年教师要继续不断学习网页制作技术,提高现代技术水平。学校的主页将在下学期作全面的调整,增加师生作品栏目、资源共享栏目、建立各个教研组链接、部分班级链接。因此,在xxxx年我校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方面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建立教研组网页,完善校园网。

2、培养中青年教师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3、培训中老年教师网上查询、下载资源的能力。

4、加强课堂电教手段的使用。

5、建议逐步做到无纸化备课。

我校要求各教研组要成立网络骨干小组,大科组2~3人,小科组1人,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时间每学期对各组骨干成员加以培训,以提高骨干教师网页制作和收集教学资源的能力。同时,学校也定期对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予以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网上查询资源的能力,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

以上是我校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的一些做法,还有很多不周之处,我校将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总之,我校在课改中迈出了第一步,不管这一步是大是小,我们都将追求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实实在在,让这第一步走得坚实稳妥,真正做到“课程改革,第一步,走好!”

新课改总结 篇2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

一、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以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时,猛然发现我的一个学生在桌上趴着睡觉,我脑门一热当场真想“收拾”他一顿,可是我冷静地一想,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对他说:“你是那么聪明,老师一直对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满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后,不动声色地回到讲台,那个学生听了我的话马上坐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中。记得第一次平时章节测试他打了68分,其它好同学有好几个打满分120分,他就一直觉得很不好受,根据我平时的观察该学生确实很聪明,只是基础差了一点,这一次综合考试考差一点也是正常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学后找到我,哭着要求我批评他,说他辜负老师。我心灵受到大的冲动,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么强的上进心,我没有批评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严谨,好钻研,让他从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师没有放弃他。从此,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学生,我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可见,赏识学生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影响。

二、多种多样的兴趣激励学生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2)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4)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5)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评价学生时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和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新课改总结 篇3

江苏省公道镇中心小学地处扬州西北边陲公道古镇,他们主动学习,观念新颖,理念先进。近年来在学校校长刘春友的组织与带领下,采用“开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学习了新课程改革方面的一系列理论。本学期,他们在“如何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进行了思考、研究与探讨。他们觉得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不改革一切学习与培训都可能落空;而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没有一系列新课型来引领与支撑,也同样不能落到实处。所以,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兴趣为支点,以自主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通过研究与实验,初步建立了五种切实可行的新课型。

(一)

“超市式”课型。把课堂变成超级市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火山》,汤波老师是这样上的: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开放的环境,将有关火山的知识尽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进行“超市式”的选取,并进行加工与整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一个“导购员”的角色。这样的课型“原汁原味”地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究。

(二)

“切块组合式”课型。在一节课中,根据课堂实际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小组”,小组内分A、B、C、D四个学生,全班形成四类。人人有专门研究的任务,每大组同类的学生则是同一学习任务的合作者。他们可以下位合作,然后回到小组上当“老师”。全班所有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公道中心小学一般教师都会上这种课,每个班的学生也喜欢这种课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

“情境再现式”课型。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现生活与学习的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学生学习宜讲则讲,宜练则练,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课改工作总结 篇4

如今,高效课堂已经走进南票的各所学校,在这里生根、发芽。我们学校更是毫不示弱,在这两年时间里,在顾校长和教研员的带领下,我们学校有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段完善,使我们的课堂又走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孩子们成了学习的主人。

一 理论知识的学习。

记得课改初期,我们对于课改还不是很了解,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认真学习杜郎口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知识,多次观看杜郎口的课堂视频,并进行研讨,并在自己的课堂上适用。我记得那时候最累的是我们的顾校长和我们的教研员,她们逐个班的指导,和每名老师交流,帮着我们训练学生说话,还和我们一起备课。我们班主任每人只备自己教的课程,训练自己班的学生。可她们要帮助我们每个班的老师备课,帮助训练每个班的学生说话。领导每人承包几个班,看到领导们的劲头,我们都很感动,于是,每名老师都去尽心尽力地投入到课改之中。为了使我们的课堂早一天高效,领导带领我们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例如:小组的建设,导学案编写,如何备课,如何对学生进行培训,在课堂上如何培训学生的和课堂常规如何管理等等。使每名教师的头脑里,都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在课改的实践中,找到了适合我们学生学习的方法,并有了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

二 课前的准备。

记得刚课改的时候,我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虽然我们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小,但不甘落后,勇于探索。我们都知道新课堂导学案的重要性,因此说课前的准备,最关键的是导学案的编写,在编写导学案时,我们必须认真揣摩,查找资料,开始编写导学案有难度,那是我们对学生掌握的不够,高估了孩子们,记得刚开始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设计得不那么详细,致使学生在学习时不那么顺手,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说不出什么,就以为新课堂不适合他们,那是最大的错误。那是因为我们的导学案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我努力做得更好,为了便于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及时修改,我进行了电子稿备课,为了给孩子们清晰、准确的预习内容,我在电子稿上修改,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后来,我使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把问题细化,具体化,例如;在语文的品文感悟部分,我把问题细化到课文的每一部分,这样,使问题明朗化,简单化,孩子们学起来得心应手,成功的感觉更激励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有的孩子提议,说:“老师,我觉得以后的导学案可以不用写那么细致了,我们能找到答案了。”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真的很高兴,我说:“我祝贺你们,希望你们把我们班的差生也教会,那时就说明你们更进步了。”他们表示,一定做到。多么可爱的孩子呀!

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我让孩子们积累美词佳句,多读课外书,我们经常举行朗读比赛,我们班的杨于东同学学习最差,但也能流利地读课文。孩子们学习热情很高,效果很好。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浓。在以后的导学案编写上,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又进行了调整,有的同学说不用把问题细化了,他们通过读课文,能够解决问题,我很高兴,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学生能够做到的,我要面对的是所有的孩子们。如今。他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问题的设计真的不用细化了。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高兴。

三 课堂上的培训。

课堂上对孩子们的培训很关键,行为习惯的培养,学习流程的训练,各项能力的培养及训练,无一不是难题,每一项训练都倾注了教师的心血,学生们同样付出了很多,记得刚课改的时候,孩子们也不发言,都显得很羞涩,偶尔发言,也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多说两句,就前言不搭后语,语言组织能力很差。有的学生干脆谁说:“老师,我会做,但我说不好,我还是做吧。”从那时起,我们就训练孩子们说话,领导们亲自指导,看到校长都来了,孩子们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都很认真的学习说话。在不断地训练中,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许多,而且喜欢发扬的学生每天都在增加。可以看出,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学生快乐着,我们也就快乐着,没有人不为学生的成长而快乐着,看着孩子们在落落大方的讲解,我真为孩子们而高兴,同时更为我们课改的实施而高兴。

四 课下的辅导。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教学虽不像他们说的那样,但也要付出很多很多,我们的课改,小组长的培训至关重要,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心理培训,责任心的培训,加工一个零件很容易,培训一个人不是容易的事,因此,我们经常开小组长会议,没经历过的人不会知道,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责任心很差,小组长的责任心的培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组员的培训也不那么顺手,孩子们都不喜欢听别人的,自作主政,独自为政的不在少数。经过我们的培训,孩子们的责任心强了,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有个性的孩子还是有的,记得我们班真有这么一位,哪个组都不愿意要他,原因是他在哪个组都不听组长的话。面对他,我真的而有些头疼。我找他谈话。他不是不爱学习,也不是不爱发言,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不太合群,后来,我让他当了副组长,现在好多了。

五 评价机制的建设。

评价机制的建设就像一个国家的*法,更加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意识,记得刚刚课改的时候,因为我们有二人桌便成了6人一组,面对面坐着,这下给一些同学说话提供了方便,老师又很难一眼看出是谁张嘴,因此,我让组长监督,我给每名同学画了一棵树,谁违反一次纪律,就在树上长一条虫子,谁受过一次表扬,谁的树上就长一个苹果,这种方法非常管用。有一名同学的树上长了一条虫子,他多次找我,问虫子什么时候才能去掉,我告诉他,什么时候哪位老师表扬他,我就给他的苹果树打点杀虫剂。后来,我们班实行了星级评比,星级评价制度很有效,为了让孩子们更加重视星级评比,我们班进行了拍卖会,获得多星的孩子们拍卖到了自己喜欢的物品,从而也提高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我想,等孩子们长大了,回想起这段学完习生活,会觉得这是一笔财富,谁也抢不走的财富,会使他受益无穷。

在课改中,我们付出了很多,而得到的更多,我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加油!

感谢校领导对我的信任,让我担任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有机会尝试课改,享受孩子们进步的喜悦,在这段时间里,我感受到了职业幸福感,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将是最美的开端,我会一直这样走下去,在我离开学校的时候,会成为最美的回忆。

在顾校长和教研员的指导下,我们有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孩子们非常熟悉教学模式,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每天都有可喜的变化,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不论是在行为上,学习状态上,知识掌握情况上,还是情感、价值观等等。以前孩子们厌学现象严重,如今的孩子们,如果因为什么原因展示课没有及时上,孩子们就会问:“什么时候上展示课呀?”我为孩子们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其实我更为孩子们积极学习的态度而感到高兴。如果有人说课改是行不通的,那么他一定没有实施,只要他去做了,观念就一定会改变。

课改工作总结 篇5

我一向参加课改工作,见证着课改的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现将我的数学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后,教与学方式的变化。

过去,教师一向把自我定位成为数学课堂中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带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构成概念体系。走进小学课堂,不难发现,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理解”,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理解的状态。随着新课程的到来,数学教学内部问题的累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否认了教师这种定位,使教师清醒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数学的教与学必然要产生新的变革。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推荐中,《标准》强调“教师要让学生装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我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带给适当的帮和指导,善于选取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教学推荐中,《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例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透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教师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数学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例如:学习了六年级圆柱的体积后,能够出这样的题目:随意找一个学生喝水的杯子(不规则或不是圆柱形状)你有什么方法求这个杯子的容积呢?学生在课后就能够动手去装水,想尽一切方法去思考,从而到达我们的目的,把所学的图形知识、统计知识等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1、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资料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我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用心参与学习活动。

3、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喜欢游戏活动了,让学生在搞笑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例题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简单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带给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光,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三、评价学生学业标准的变化。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较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过程,导致对结果评价的过度关注,把评价功能退化为仅仅是对学生分数的鉴定,这是对学习评价的扭曲。

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一样,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纵向评价上,使学生体验到自我的变化、成长和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用数学学习档案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数学过程,能够全程、多样、有效地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

新课改总结 篇6

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一班语文教学,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来说,优生特别适应教材的改编,注重了学生各方面的培养以及各方面的训练,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却加大了难度。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课文结合

每篇课文都开辟了“我的词语库”这一栏。在课文的后面,把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一些优美的或常见的词语都摘录在其中,学生边学边积累,既理解了,又牢记了。有的还会运用。对孩子说句子,写短文大有好处。

二、将说写与课文有利结合

语文园地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了双方互动的交流。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去兴趣。

三、 课文多,生字多,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现在的语文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生字特别多。一课二十几个生字。学期结束学生认识200个生字,会写300个。要知道识字本身就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虽然课堂中花样百出,学生似乎当堂学会了,可是课文太多,每天一课书,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巩固复习。结果聪明的、记忆力强、家长负责的孩子基本能掌握。可少部分孩子学了就忘了。学得多就忘得多。使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语文书每课都有“我会写”这一栏。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并会书写这些生字。如果生字上面有拼音格,就方便学生正确书写拼音了。

课改工作总结 篇7

一年来,我校按照县教研室推行的“四步学习法”课堂教学模式,制定计划、措施,分阶段科学安排教学,积极实验,大胆尝试,在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学生习惯、教学成绩、班级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们对今后的课改更加坚定了信息。为总结成绩,找出差距,特对本学年的课改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引领课改

课改是以模式为载体的,但模式又是一套程序,程序是否准确熟练的操作好,关键在于是否把握,把握的关键在于理解,因此,学习是首先的,不学习就不能深入理解每一个环节的意义、操作要领、蕴含的思想理念。我们利用每天下午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要求教师加强平时的学习,有学习笔记或者学习心得。

二、开展教研,深入推进

在课改中,我们以乡本教研为载体,和其他兄弟互相学习,每周三我们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观摩课改示范课,参加课改研讨会,做到人人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共同探讨先进的教法、学法,切磋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通过活动,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教师们在活动中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积极行动,措施得力

推行“四步学习法”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室里学生的座位也重新摆放,把学生分成小组,成排的座位以围圈的形式摆放,组成6人的学习合作小组;为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我们开展“星级”评比活动,更好的调动学生参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四、文化涵养,助推课改

为配合课改,学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育人,以文化助推课改,以文化涵养课改。学校制成报栏、版面、标牌等,安装在校园、走廊、教室墙壁,时刻激励、唤醒、影响着教师学生的一言一行,使课改洋溢着整个校园。

五、教学相长,全面育人

通过课改实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以前迥然不同,一改往日被动式的接受知识,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等环节,初步获得享受知识的快乐,享受知识的喜悦。也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发言积极,思维敏捷,智慧火花迸射,课堂上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突出了自己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正逐步养成:如预习的习惯;展示交流时,教师不失时机的点拨、追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实行新模式以来,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改变以前抄教材、搬教参的习惯,真正深入钻研教材了、关注学生了、考虑学法了、转变角色了,会写反思了,更会评课了课改之路还很漫长,可谓是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有昂扬的激情,必胜的信心,务实的态度,坚持不懈,探索下去,相信呈现给我们的必将是绚丽的风光。

新课改总结 篇8

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习知识。我总能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新知识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在数学教学中,注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发挥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春天来了》后,组织学生去郊外走一走,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努力奋斗!

新课改总结 篇9

20XX年6月10至12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同济举行的物理新课程标准省级培训,有三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观看比武教学实录,并听比武老师讲解课堂设计思想;第二部分为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第三部分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通过这几天的课改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知识量的多少不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面对新课程改教师该怎么做?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从师生关系看,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

(四)、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可以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特别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替代的。

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一)、学识上要有高度。

1、是本学科知识要精深。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深钻细研,使自己在学识上达到智如泉涌的境界,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和活力。

2、是相关知识要广博。教师要适应当前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相邻学科知识。只有知识面广了,知识量多了,才能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相反,如果教师孤陋寡闻,知识浅薄,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是理论功底要扎实。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仅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技巧。教师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二)、能力上要有广度。

1、是教学能力要实。教师的本领不在于很能讲,而在于很会导,不但能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得有乐趣”,这是当代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和集中体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侧重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

2、是表达能力要强。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流利、精彩,并充满教育性,富于启发性,具有针对性,饱含感染性,体现科学性,让语言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3、是教育机制要活。

(三)、人格上要有力度。

1、是思想品德要有熏陶作用。教师要常修为师之德,始终秉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才能为培养人才积极而勤奋地工作。

2、是行为风格要有示范作用。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为人处事要诚实,待人接物要谦虚,处理问题要公平,言谈举止要文明。

3、是心理状态要有感染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做到不因有所得而得意忘形,不因有所失而愁眉苦脸,不因困难而手足无措,也不因挫折而精神不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对事业的热爱。

(四)、情感上要有温度。情感教育同认知教育一样重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突破口,也是实现教育成功的前提。

1、是要善于把爱心融入情感。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但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善于在细微之处融入爱心,在需要之时融入爱心,在批评之中融入爱心,在学生之间融入爱心。

2、是要善于在评价中表达情感。教师教育学生,如果缺失了爱心,说得再多也没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自尊,说得再对也没用。

3、是要善于在交往中增进情感。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必须多一些朋友式的倾听,多一些平等式的理解,多一些民主式的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可信、可靠、可敬、可亲,使师生之间建立稳固的情感关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