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乡村振兴汇报范文(精选34篇)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xx镇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立足镇情,精准发力,力打造全省在乡村振兴示范高地。
一、是以“特色小镇”为产业支撑
紧抓薰衣草特色小镇列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和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历史机遇,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引领,全力打造全国、全省一流特色小镇
和全国重要薰衣草原材料供应地。
一高点规划。特色小镇规划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包括白沙、土崮堆等x个建制村、9500口人,计划总投资.x亿元,20__年12月完成建设。目前已聘请清华同衡设计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等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专项策划,统筹区域发展,科学划分功能区,打造集观光旅游和特色种植为一体的农旅结合产业高地。目前,xx镇已经同中国保利资本、东盛集团等实力企业财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了中青旅等知名团队对全镇“五彩”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运营,开展周末游常态化活动,实现乡村旅游实体化运营管理,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二精准发力。项目指挥部全部驻地办公,整合行政片、国土、财政、经管等部门,去年集中利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区3000多亩土地的流转和地面附属物清理,今年4月份,又完成了2800土地流转,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创造的“速度”被选为全县作风建设年先进典型。整合政策、资金、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建设倾斜,完成薰衣草育苗1万株、新栽植20__亩,种植品种是利用法国和中国台湾先进技术研究培育、适合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中国蓝,该品种精油含量高、花期长、易栽植。(同时,新修景区框架道路7.2公里、木栈道铺设1300平方米、自行车护栏900米,打造步云台木栈道景观,完成南大门综合服务区130亩土地平整,实现发展空间、区位交通、种植面积三大突破。土崮堆村借力特色小镇建设,成立土地流转、劳务输出两个合作社,全村流转土地3000亩,组织输出劳务近4万人次,20xx年土崮堆村村民获得附属物清理补偿40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用160多万元,项目建设务工收入近x万元,村集体增收x万元,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明星村。
三前景广阔。下一步,xx镇将坚持一产先导、二产支撑、三产联动的发展
理念,整合资源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倾斜,一村一品、一景一魂,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特色小镇。x年计划投资5亿元,流转土地3000亩,新发展薰衣草种植20__亩,建设透明加工观光区、温泉度假酒店、宋寨传奇及齐长城恢复工程,打造景观水系和芳香植物园等景点,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完成特色小镇综合服务区建设,新增餐饮、零售、住宿等服务业岗位x个;充分结合岱崮地貌峰顶平坦如原、峰巅峭壁如削的景观特色,建设悬崖观光电梯、垂直攀岩等项目,打造“一山一道一幅画,一步一景一重天”的精品旅游胜地。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深度合作,加快薰衣草品种培育和系列产品研发,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自发种植薰衣草,年内发动群众自发种植3000亩以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致力打造媲美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世界知名薰衣草小镇,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领航乡村振兴。
二、是以“有机果品”为致富之路
立足林果产业优势,不断提升林果产业发展水平,拉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一、培强壮大优势产业。依托一方净土的生态优势和林果产业优势,继续扩大果品种植规模,发展连片连线现代农业基地,打造林果产业优势的制高点,示范推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镇果品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万亩,其中板栗5万亩、苹果3万亩、葡萄1万亩、桃1万亩,是江北最大的干鲜果生产基地和果品集散地之一,总面积3万亩的青杨峪板栗基地20xx年被评为国家有机农业(板栗)示范基地。
二、实施品牌农业创建。村村发展有机果品示范园,通过品种改良、过程管控、生产条件配套等措施,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推广种植,打造精品有机果品示范园5个以上,叫响板栗、苹果、桃、葡萄等有机名优果品品牌。目前,
“苹果”和“板栗”已经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和有机食品认证,去年青杨峪板栗还被评为齐鲁十大放心果品,自主培育的xx1号、xx2号被xx省林业厅会评为林木良种。
三、拉伸林果产业链条。继续扩引苹果、板栗优势果品深加工项目,年内新增加工生产线2条,新增就业岗位x个。目前围绕板栗产业,点抓好青杨峪板栗合作社和沂农现代农业公司建设,发展了蜜汁板栗加工生产线2条,板栗仁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可深加工板栗万斤以上。深加工后的板栗价格由每斤6元提高到每斤xx元,让农产品在家门口便可实现加工增值,做活“小板栗、大产业”文章。
四、培育地域电商品牌。依托电商创业园孵化园,我们积极对接了潍坊新型农民创业团队,积极推动总投资1x万元的纯净蔬菜种植和黑山羊中央餐厅、小萌驴养殖等7个电商创业合作项目,成立电商创业园和电商服务公司,启动电商ceo培养计划,年内培养x名左右本地农村电商人才,不断丰富有机果品、薰衣草特色产品、黑小米、蜜汁板栗等电商产品,提高网上销量,打造农村电商特色镇。目前,马头店子村与舜耕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的贝贝小南瓜种植回收项目进展顺利,3月中旬前完成200亩种植基地和60亩种植大棚建设,3月底前完成幼苗移栽,亩产量3000斤以上,预计每亩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
三、是以“美丽乡村”为颜值担当
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抓点连线向全域覆盖的纵深发展,高标准打造出牛寨、青杨峪、大花龙潭等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1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2个,参与建设村庄比例达到%,实现了鲁中山乡的美丽“蝶变”。
一是延伸内涵美。扎实开展环卫一体化、美丽庭院创评、农村旱厕改造和污
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村村开展最美庭院评比,牛寨村高标准实施厕所及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成为潍坊市首个实现污水一体化处理的山区村庄。今年聘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对花龙潭、土崮堆等白沙河沿线各村水系治理进行整体规划,实施生态厕所、污水一体化处理、节水灌溉等生态工程,着力解决农业农村重点水系治理问题,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全省农村水系治理新样板。二是悦享生态美。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散乱污治理行动、啄木鸟行动、矿产资源整治行动五大环保行动,巩固环境治理成效,坚决保护好青山绿水。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绿满齐鲁”号召,深入开展生态绿化工程,对镇内交通干道和重要节点进行绿化提升,新增绿地万平方米,新绿化荒山5000亩。三是巩固长效美。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镇村治理,加强日常管护;成立督查组,定期对已建成的美丽乡村日常环卫、设施维护情况检查评比;制定村民“门前三包”制度,构筑镇、村、户三级管理体系;用环境的`大改变倒逼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的大提升,巩固建设成果。
四是以“文明新风”为乡风内涵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融入乡村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一、挖掘红色文化。深入提炼响水崖县政府旧址革命内涵,不断拓展淌水崖水库党性教育基地红色外延,6月底前完成县政府旧址陈列布展和节点打造,年底前完成淌水崖水库纪念馆新馆建设,发挥党性教育基地阵地作用,提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境界。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提出以奖代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思路,组建淌水崖水库建设兵艺术团到各村巡演,丰富群文化生活,传播正能量。继续开展孝老爱亲典型、好人典型评选,用身边榜样凝聚向善力量,传递文明新风。
四、挖掘选树身边典
型。采取民主推选,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方式,公开评选出孝老爱亲十大典型人物,汇聚起向善向美的强大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将在电视、报纸、微信集中报道,倡树起“学模范、比孝行、扬孝道、促孝德”的良好风气,在社会上营造崇尚孝道、敬老爱亲的浓厚氛围,为xx镇乡风文明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以“基层党建”为组织保障。
以推动组织振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一是加强党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员积分制、党员联户和民主评议制度,规范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阳光议事日等党员活动,深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和灯塔在线学习,实现党员全覆盖。精心策划组织党员政治生日、优秀共产党员表彰等“七个一”庆七一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进一步营造党员进位争先的浓厚氛围。二是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
江西公司深入贯彻落实集团“数智乡村振兴计划”,以“一体两翼”(一体:“乡村振兴战略”;两翼:“乡村振兴帮扶”和“数智乡村振兴”)为推手,建立数智乡村振兴联动推进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江西移动数智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该机制建立健全了沟通联动、项目推进、调研督导、考核评价、宣传推广五大联动机制。公司推出联动机制后,一是积极开展联动调研。组成联合小组赴定点帮扶村就数字乡村建设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二是在调研基础上,召开联动会议推进数智乡村示范点建设。20xx年3月,公司召开了第一次数智乡村振兴联动推进工作会议,省公司相关领导出席了联动会议,乡村振兴办公室牵头就数智乡村示范点建设联动调研情况进行了汇报,提出了三大类16项联动改进落实建议。
最后,公司领导就示范点联动推进进行了任务分工,要求各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积极落实各项改进工作,高质量推进示范点建设。会后,形成了会议纪要,明确了任务清单和工作分工,以协同办公的形式下发各相关部门予以落实。目前,江西公司正在积极制定考核办法,确保联动机制推进数智乡村振兴工作产生实效。
近年来,镇远县牢牢把握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历史机遇,聚焦“五个振兴”,通过“四抓四提”,推进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奋力开启乡村振兴建设新征程。
抓制度建设提升组织力。县乡两级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建立乡村振兴指挥部,组建行业工作专班,县乡村三级书记亲自抓,抽调精干力量具体抓,形成了高位推动、全方位落实的领导体系。同时强化部门职责,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示范试点各方面工作做好服务。
抓资源整合提升凝聚力。整合资源,汇聚各方力量与智慧。县级统一聘请专业机构编制整村规划,结合示范试点村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共750万元积极申报项目。整合人才资源,严格落实驻村规划师“一村一人”制度,依托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与“寨管委”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整合形成坚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和完善的治理体系。
抓项目精选提升执行力。通过优化项目数量、项目内容,提升项目质量。结合各试点实际建设情况,对前期试点建设项目规划内文本项目内容进行再审核、再规划、再细化、再“瘦身”,确保项目精简、质量过硬、方便操作执行。经过再次精选,3个州级示范点“瘦身”后项目共57个,总投资2222万元,目前项目完工23个,完成投资750万元。
抓宣传教育提升引导力。通过强化思想宣传,营造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强大氛围。各示范试点多次召开群众大会、火塘会、院坝会,做实群众思想工作,激发群众感恩之心,制造强大声势,营造良好氛围,让群众成为项目推进实施的受益者、参与者、推动者。自示范试点建设以来,共召开群众会25次、小组会18次、动员大会6次,矛盾调处30次。
自开展“双振兴”(工业振兴和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以来,广西全州县绍水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扎实有序推进创建工作。
绍水镇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服务型机关,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培养学习型领导干部,打造讲政治、爱学习、敢开拓、肯奉献、重团结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镇村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每月针对有一定共性的政策业务知识,邀请专家到镇专题授课,并组织统考,全面普及业务知识,提升政策水平。自创建“双振兴”示范性乡镇工作方案实施以来,开展业务进修班6次。
今年3月初,绍水镇制定了“双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责任清单。于3月14日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
为了引导党员干部重作风、提能力、办实事,绍水镇推行村“两委”绩效考评制度,加大驻村干部队伍绩效考评,建全政府干部绩效考评制度,提升工作效能。
绍水镇党委政府围绕“打造乡村振兴和工业振兴的‘双振兴’示范乡镇”主题开展大调研、大讨论和大落实活动。自创建“双振兴”示范性乡镇工作方案实施以来,开展大调研1次,形成调研报告19篇。
按照工业振兴和乡村振兴的总要求,绍水镇利用好全镇工业和农村的资源禀赋,突出对“红、古、绿、工、智”等五能的开发利用。一是打造了以“重温红军路”为主题的位于绍水镇塘口村委红色旅游景点湘江战役旧址的乐耕公祠,曾是红一军团指挥部。二是打造了古村落梅塘古村。
以村级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绍水镇将所有村级党组织按“五星级”标准建设升级,努力创建全区农村基层党建示范乡镇。筹措资金600多万元,推动10个行政村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全面提档升级,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撑起了“大党建”格局。配套建设红色议事厅、党建书屋、文体活动中心等特色功能室,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主题党日”、进行实用技能培训、组织广场舞、篮球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实现了村级阵地由“封闭”向“开放”的大转变。推行“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各种便民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代办式、上门式、订单式等“保姆式”服务,为群众咨询、求助以及办事打通“最后一公里”。20xx年,全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累计为群众办理各项服务5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9.2%。
为了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绍水镇全面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开展“你说我办”座谈会,邀请了绍水镇企业家代表等20余人参加座谈会,认真听取企业家们的意见,就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开设了“你说我办”服务窗口,开发“你说我办”微信小程序,打造线下线上协同服务新格局,切实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为民办实事,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度。
为了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城乡发生着的变化,享受“双振兴”示范性乡镇创建成果,绍水镇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环境优化和集镇整治工作。建立垃圾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的长效机制,针对交通沿线环境和集镇市场秩序持续组织开展4次集中整治行动,针对集镇范围内所有无人管理、车身破旧、长期占用固定车位或停在路面长期无人使用维护的车辆进行排查整治。
年初以来,我们坚持乡村振兴工作主线,以产业兴旺为核心,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基础,以治理有效为保障,以生活富裕为根本,集中精力、加大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扎实推进精准脱贫
我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88户1399人,现已脱贫659户1128人,未脱贫129户271人。目前,全镇3个省级贫困村、4个朝阳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
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通过推进XX市主导的1+4宏发肉鸡养殖产业扶贫,实现对全镇一般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全覆盖,每年每户分红1500元,连续扶持五年。积极推进1+4产业扶贫模式向种植业拓展,与联达公司合作推进种植业产业扶贫,实现对全镇低保贫困户的全覆盖,每年每户分红1000元,连续扶持四年。同时镇党委要求各村结合实际,因村制宜,发展村级叠加式产业扶贫项目。其中海丰村建设100亩“扶贫微农场”,带动全村109户贫困户,户年均分红500元以上,同时通过务工还可增加收入近千元,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小巴沟村“扶贫果园”带动小巴沟村、炮手村、土洞子村贫困户153户,户年均分红500元以上;营村“村社合一”流转土地500亩,种植高产作物,带动本村贫困户28户,户年均分红500元以上;XX村温氏养猪项目带动贫困户30户,户年均分红500元;XX村新建高标准化大棚7栋,带动本村贫困户78户,每户每年保底分红500元,连续扶持4年,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目前,我镇产业扶贫覆盖率达到100%、叠加率达到70%,初步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扶持。
同时,我们开展党员干部拉手贫困户、共产党员家庭挂牌等活动促进党员在助力脱贫攻坚中作出表率。实行镇村干部包扶贫困户责任制,实现所有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有人管。在全市创新建立了村民家庭档案室和扶贫档案室,将所有村民信息收纳其中,实现了村民“一户一档”,贫困户“一户一袋”,做到档案内业的精细化管理。各村村屯主要路段道路实现了硬化全覆盖,贫困户危房维修或新建全部完工入住,贫困村村级卫生室、文化广场全部建成达标投用。
二、及早准备分灶吃饭
我镇于x年6月向人民银行提出了成立国库的申请,6月末正式建立X人民政府国库,自7月份开始正式运行,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开始收纳各项预算收入,及时办理各项库款划分和留解。依据XX市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有关文件及精神要求,结合
我镇实际,制定了《营镇财政预算管理办法》、《营镇国库管理办法》等5个文件,为改革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确保改革正常运行。
按照新体制规定,市财政将招商引资企业实现税收地方净所得部分十年内全额补助给引进乡镇,我镇配齐了财政人员,成立镇招商办公室,招商工作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已签约落地1个项目,即XX有限公司投资的壹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轧辊制造项目,主要从事轧钢机械、设备、配件、冶金装备、各种轧辊、锻造轧辊制造与销售。项目总投资8亿元,占地88亩,分三期建设,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纳税1300万元,安置就业300人以上,目前已竣工投产。预计增加税收收入300-500万元。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XX有限公司和XX有限公司有意向到我市飞地园区投资建厂,现正在洽谈中。
三、认真贯彻两个条例
镇党委把学习好、贯彻好两个《条例》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将《条例》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纳入重点学习内容。理论中心组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学习,要求班子成员通读全文并撰写心得体会,深化掌握两个《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运用《条例》做好党委工作的能力。对照《条例》和党章党规集中开展对照检查,一条一条对标对表,一个支部一个支部“过筛子”,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实施方案,形成了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边学边改,即知即改。加大对村级党组织督查力度和考核力度,开展了2次工作督查,并不定期随机抽查,发现问题进行通报问责。
四、用力抓好环境整治
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下力量解决私搭乱建、乱摆乱放等顽疾,加强重点路段、河道、广场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向屯组延伸。创新开展“环境整治示范组”创建和“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革除陋习,养成文明习惯。各村成立“绿色行动志愿服务队”,组织农村“六大员”、镇包村人员、村组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每月结合主题“党日”和“道德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
进一步加大植树绿化力度,沿河、大黑山旅游路两侧、主要街道和重点部位进行植树绿化,计划栽植各类树木16万株。实施三北造林750亩,退化修复造林1400亩,预计4月末完成栽植工作。4月2日,镇机关干部在旅游路旁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栽植杨树1600株。
五、积极培育文明乡风
大力培树乡贤典型、好人典型,引导村民向善向上、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严格执行村规民约,不断提升村民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强力推进移风易俗,革除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酗酒赌博等旧风陋习,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以上是我镇相关工作情况的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陈书记及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在下步工作中,我镇将按照省、朝阳市和XX市的部署要求,特别是以陈书记视察指导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为切实抓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根据市区等文件规定,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组织机构
考核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领导下,由镇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镇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采取日常监督考核和年度考核评估的方式开展20xx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相关工作。
二、考核对象
全镇X个行政村(社区)。
三、考核评估时间
年度考核评估时间:20xx年12月中旬。
四、考核内容
(一)日常监督考核内容。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上级领导批示和相关部门通报以及日常监督检查、调研、信息收集掌握的情况,对各村(社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分。主要是评价各村(社区)本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责任落实、问题整改、工作进度、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等日常工作情况。
(二)年度考核评估内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针对20xx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进行考核,重点评估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风文明、基层治理、村干部和群众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和满意度等重点内容。
五、考核方式和程序
由镇领导小组牵头成立检查考核组对各村(社区)开展考核工作,对村(社区)的年度考核方式由年度考核、日常监督评分两个部分组成,权重分别为70%、30%。年度考核和年度考核总分设置均为100分。
六、综合评价
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对日常监督、年度考核及加扣分等考核分数,汇总形成各村(社区)20xx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最终得分(按百分制换算),评定相应等次。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综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3个等次。
考核分数为90分以上(“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下同)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等次;考核分数为80分以上90分以下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等次;考核分数为80分以下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等次。考核出现扣分项所列第1至3项情形的,不能评为“优秀”等次。
(一)加分项。考核年度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加分,各项加分可叠加计算,但同一事项不重复加分,累计加分不超过15分。
1.在考核期限内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取得的成效受到省委、省政府及国家部委表彰的相关村(社区)加4分;受到市委、市政府及省直部门表彰的相关村(社区)加3分;受到区委、区政府及市直部门表彰的相关村(社区)加2分;在区级会议作经验介绍的相关村(社区)加1分(同一项目不叠加计分,按最高得分计算)。
2.在考核期限内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改革创新探索取得实质性成效(经区级以上部门认可)并形成可复制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的相关村(社区)每项加3分;在全市推广的`相关村(社区)每项加2分,在全区推广的相关村(社区)每项加1分。
3.村(社区)工作经验、事迹被省级媒体报道、党委政府通报表扬的每篇加3分,被市级媒体报道、党委政府通报表扬的每篇加2分。被区级媒体报道、党委政府通报表扬的每篇加1分。(本款加分不超过5分,省、市、区级媒体范围为省、市、区党委政府主管主办的电视、报刊、网站)
(二)扣分项。考核年度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扣分,各项扣分可叠加计算,但同一事项不重复扣分,累计扣分不超过15分。
1.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在考核期限内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批评的相关村(社区)每次扣4分;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级以上行业部门通报批评或挂牌督办的相关村(社区)每次扣3分。受到区委、区政府和市级以上行业部门通报批评或挂牌督办的相关村(社区)每次扣2分。
2.村(社区)管辖领域发生涉及乡村振兴范围内重大安全事故或重大涉农事件的每次扣5分。
3.村(社区)发生涉及乡村振兴范围内影响较大的重大腐败案件的每次扣4分。
4.因村(社区)工作推进不力导致镇被市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批评的,相关村(社区)每次扣2分;被市约谈的,相关村每次扣1分。
5.因村(社区)工作推进不力导致镇被区委、区政府或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批评的相关村(社区)每次扣2分;被确定为工作后进问题剖析会议现场村(社区)的每次扣2分;被区约谈的,相关村(社区)每项扣1分。
6.村(社区)不按要求报告情况或虚报、假报指标数据情况的每次扣1分。
七、考核结果运用
根据年度考核评估结果,对年度考核排名后2名且未达到“良好”等次的村(社区),由镇党委书记约谈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连续两年年度考核排名后2名且得分未达到“良好”等次的村(社区),镇将对相应村(社区)支部书记给予免职处理。年度考核前2名且达到“优秀”等次的村(社区)镇给予相应表彰奖励,具体表彰奖励标准另定。
八、考核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日常工作推进,主动积极配合开展日常考核评估和年度考核相关工作,对标评估评议表进一步压实责任,精心组织,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
(二)认真严肃做好考核工作。各村(社区)要本着实事求是的认真态度,对照考核工作要求,在日常工作中逐项抓好落实,考核时如实反映本村(社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对提供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三)严格考核工作纪律。参加考核工作的人员要严格按照程序、标准和要求开展考核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原则,对考核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一、村基本情况
寨木村位于寨木乡西北部,距乡政府20公里,距寨木县城48公里,属湖南省班冲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乡政府20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全村户籍人口488户1554人,其中贫困户160户483人,监测户1户3人,中国共产党 58人,全村行政区域总面积21.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57亩,林地面积2.7万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养殖业以散养鸡鸭为主,经济作物以山核桃、油桐为主。
全村现有低保户19户23人,其中一类低保3户5人,二类低保10户12人,三类低保6户6人。特困供养户2户2人,残疾人57人(其中发放2项补贴26人)大病3人,慢性病签约29人,事实无抚养儿童0人,留守儿童5人。
二、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1、防止返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运行情况。全村现有监测户1户3人,均按程序进行识别,并安排有帮扶干部帮扶。
2、巩固脱贫攻坚成功
20xx年全村申报发放村级入圆补贴6人,发放生活补助66人,申报发放“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补助19人。
20xx年至20xx年开发公益性岗位11人,扶贫特岗8人,护林员3人,20xx年累计完成小额信贷发放5户25万元。20xx年脱贫人口务工317人。20xx年实施危房改造0户,有易地扶贫搬迁户23户104人,有教育补贴72人,雨露计划19人,重病人口3人,慢性人口29人,生态护林员3人。
三、驻村工作队情况
寨木村后盾单位为县交通运输局,现有乡村振兴工作队2支共3人,分别是第一书记林菊(派出单位为县交通运输局),队长粟贺(派出单位为县交通运输局)队员杨沈(派出单位为寨木乡中学)
xx村属于纯牧业村,牧民群众随季节转场放牧,居住比较分散,驻村工作队立足实际,多点发力,凝聚合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有效助推了牧村变美、产业变强、牧民变富。
深入草场牧业点,让牧民群众“学”起来。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好每月的入户走访活动,借助牧民群众集中搞防疫时机,深入牧业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理论方针、惠民惠农政策、疫情防控知识等向牧民群众宣讲,将“文件话”转变为“家常话”,让老百姓不误牧业生产时知晓上级文件精神和惠民政策。今年以来,驻村工作队深入牧业点开展宣讲15次,覆盖群众300余人,并深入夏季牧场,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庆祝建党101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有效丰富了牧民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形成了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丰富业余生活,让乡村氛围“活”起来。利用“元旦”“三八”“五一”等节点积极组织牧民群众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对全村涌现出的好婆婆、好媳妇、好青年和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为全村树立了正能量。在20__年中秋节,驻村工作队共邀老百姓欢聚一堂,开展“民族团结话中秋,佳节共叙一家亲”主题活动,组织大家坐在一起唠家常,谋发展,话未来,进一步凝聚人心,让乡村氛围“活”起来,深受老百姓一致好评。
开展环境整治,让房前屋后“靓”起来。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指导员”的作用,组织村“两委”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保洁员管理和人居环境门前“三包”等制度。并依托固定党日活动,针对保洁盲区组织全体党员和保洁员进行彻底清理,对定居点牧民家房前屋后卫生开展集中整治,建立了村级卫生评比“红黑榜”,对评比为“红榜”的家庭在巾帼佳美积分超市中给予一定积分,并在其超市中兑换相应物品,村民对保持家庭干净整洁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营造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点对点结对帮扶,让钱袋子“鼓”起来。发挥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帮扶单位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帮助谋划主导产业的发展,以村内2个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强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带头示范+带动全村农牧户”生产发展模式,使党员示范引领嵌入到推进产业发展中,带领牧民大力发展舍饲喂养,全村特色畜牧养殖业呈现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20__年上半年,全村羔子出栏1.1万只,牧民的收入持续上升。
一、基本情况
xx镇是全省27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辖有16个行政村,3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001户38006人,总面积112.4平方公里,一般农户10156户,系统内帮扶对象841户1991人,其中监测户以外的脱贫户816户1932人、脱贫监测户6户13人、边缘易致贫户18户4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2人、易地扶贫搬迁119户208人,20xx年年人均纯收入均在6500元以上。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
(一)突出衔接重点,持续落实政策。
1、“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政策巩固落实情况。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xx镇在xx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安排下于xx月份在全镇范围内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进村入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拉网式大排查。经过为期半个月的摸排全镇所有农户象无住危房、饮水安全无保障、医疗费用报销不达标、失学辍学等现象发生。
2、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调整优化兜底政策措施,补齐基本民生保障,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截止20xx年xx月全镇脱贫人口中落实低保救助818人,特困供养救助256人。
3、产业帮扶政策落实情况。xx镇始终坚持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大力开展产业帮扶政策落实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实力产业。以伍欣甸园项目为依托,发展高端水果种植,其中3000余亩的蓝莓基地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之一,解决了xx村及周边400余劳动力就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万元;二是为全镇247户脱贫户、边缘户及3个村扶贫车间、1个养鸡大棚购买产业保,最大程度降低脱贫户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让脱贫户能够放心种、放心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积极协助农户申报产业奖补,目前正在为248户脱贫户及三类人员申报产业奖补411620元;四是大力开展消费扶贫,鼓励机关干部购买脱贫户农产品,解决农户农产品销难的问题,目前共购买脱贫户农产品22000元。
4、就业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始终把就业当做巩固脱贫的重要性抓手多途径的开展就业帮扶工作。一是鼓励脱贫人口、边缘户外出务工,20xx年全镇为538名脱贫、边缘户劳动力申报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贴。二是公益岗开发,为了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全镇利用光伏、人社等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132个,其中光伏公岗52个,人社公益性岗位80个。
5、小额信贷政策落实情况。全镇现有存量贷款287万元,其中20xx年新办理小额信贷5户22万元,使用合规,无逾期现象。同时加大对已贷出的扶贫小额贷款的监管和到期预警,确保了资金安全,到期能够及时收回。
(二)有序开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扎实开展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每月通过部门预警、村级摸排、农户申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摸排,逐一走访调查会商研判,留存走访记录、会商记录,将退出和纳入监测帮扶人员名单报镇乡村振兴办汇总,镇党委每月召开党委会,针对镇振兴办汇总确认名单,逐一会商研判,看每个人是否符合退出和纳入条件,最终形成决议报市乡村振兴局,20xx年镇党委已开展了10次会商研判。做到早发现、早帮扶,形成完整的动态监测帮扶闭环。目前已通过一事一议解决3户脱贫户自费医疗费用过高问题,通过防贫保解决42户一般农户医疗费用过高问题。
2、多措并举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工作。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多措并举开展后扶措施。一是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易迁户外出务工增收,同时为其申报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贴;二是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易迁户落实政策兜底;三是利用易迁后扶资金119万元(易迁户户均一万元)建立油茶深加工车间和蓝莓包装车间,租金(9万元)按照户数比例分配至各村对公账户,用于优先易迁户产业发展、特困户救助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点配套设施按照“十个一”配置齐全。
3、扎实做好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对已建成的扶贫项目及资产进行全面核查,主要分为经营类资产、基础设施类资产、易地搬迁类资产,逐一逐级登记,建立扶贫资产清单,对已形成的扶贫资产应纳尽纳、分级逐一登记造册,明确各项扶贫资产信息。
4、有序开展衔接资金项目实施工作。完成20xx年项目库建设任务,xx镇扶贫产业路建设项目批复10.2公里,总资金规模408万元,涉及扶贫资金153万元。其中xx镇和顺村、联星村、中湾村标段产业路建设5.8公里已完成市级验收等待资金拨付,xx村、xx村、xx村标段产业路建设4.4公里已基本完工。
三、和美乡村建设情况
一是加快和美乡村示范点的施工进度,目前全镇3个和美乡村示范点项目建设均已完成80%以上,确保在xx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的全部内容;二是积极宣传动员,提升群众对和美乡村建设的认识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到和美乡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中来,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组织人员开展冬季夜间治安巡逻,确保冬季夜间治安稳定。
四、实力产业发展情况
一是坚持“红色沃土,蓝莓小镇”的发展理念,把蓝莓种植作为镇级一大主导产业,目前xx镇蓝莓种植面积达3600亩,下一步将着力打造蓝莓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扩大蓝莓种植规模、提升蓝莓品质;二发挥xx镇种植大蒜的悠久历史及“xx大蒜”的品牌知名度,在全镇范围内连片大规模种植xx大蒜,现已在陶庙、东升、等村种植大蒜1060亩,目前正在进行“xx大蒜”地理商标注册事宜,进一步扩大xx大蒜产品知名度。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管好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促进农村人口就近就业。根据《关于继续实施相关就业帮扶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阜州就办〔20__〕9号文件,保持全区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目前全区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3044人,其中区级开发1967人,根据考核结果发放1-8月份岗位工资1302.06万元。
20__年以来通过2+N招聘活动在9个乡镇举办线下小型招聘会31场,向群众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岗位。加大带贫载体建设,目前全区共有就业帮扶车间13个,(居家)就业帮扶基地99个。就业帮扶车间共带动426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130人,(居家)就业帮扶基地带动6989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853人。为在带贫载体就业的脱贫人口发放20__年前两季度就业岗位补贴192.26万元,为57家带贫企业发放带贫补贴29.15万元,为为7个就业帮扶车间发放第一批车间运营补助14.1万元。
(二)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着力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劳务协作在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延伸扩展作用,构建信息互通、组织优化、服务高效的劳务输出平台。同时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势,加大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__年全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7.48万人,其中省外务工11.56万人,省内市外务工1.35万人,市内区外2.86万人,其余区内务工。省外务工中长三角地区3.74万人,珠三角地区1.13万人。为跨省外出务工的脱贫人口2074人发放交通补贴103.7万元。
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开展汽车维修、母婴家政、电子商务、机器系统操作等专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技能型人才,截至目前培训农民工1765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畅通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信息获取渠道,为自然形成的农村劳动力市场提供政策支持保障活力,在镇村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平台,搜集整理全国各地企业招工信息并定期发布,及时统计劳动力就业需求,精准匹配岗位推荐就业。二是大力宣传培训政策,通过职业培训学校免费培训、以工代训、企业招录新员工培训等方式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一、基本情况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省少数民族人口21.9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49%。5个少数民族人口过万,13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千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有三点新变化:一是首次56个民族成份齐全;二是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增长较快,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从0.35%提升到0.49%;三是外省籍来赣流动少数民族人口增多,世居的少数民族人口有所下降,畲族人口从9.1万人下降到7.4万人,流动少数民族人口从3万多人增长到超过6万。这是新时代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趋势增强、交往交流交融速度加快、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多的结果。
全省共有8个民族乡、82个民族行政村、398个民族村民小组。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和深山区移民搬迁成效显著,走在全国前列;3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民族地区3690户14760人如期脱贫,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与全省同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新征程。
20xx年以来,我省民族地区按照全国和全省部署,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一是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建立了防返贫监测平台,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帮扶。20xx年5月,我省民族乡村摸排监测对象203户415人,全部落实了帮扶措施,有效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巩固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
二是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出台了一系列衔接政策,民族地区脱贫工作机制、政策措施等平稳有序向乡村振兴过渡。16个民族村列为“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占比为19.51%,有65个民族村派驻了工作队。20xx年,民族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的村开始出现,50万元以上的村不断增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84%,达到18698元,首次超过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结束了民族乡村有统计数据40年来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的历史。
三是创新举措效果明显。各地不断探索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创新举措,如吉安市形成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副书记联系民族乡村,深入做好民族工作;抚州市做好“两山”转化文章,支持民族乡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经济,发展特色鲜明;上饶市大力实施“培根铸魂、共富发展、民族同心、现代化治理”四大行动,工作亮点初显;赣州市财政安排预算资金210万元投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效果明显。
在财政部等6部门组织开展的20xx年度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考核中,包括少数民族发展任务在内,我省取得了六项全“A”的最好等次。这些成绩的取得,在于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强对我省民族工作的领导,在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方略在我省民族地区得到全面贯彻。
二、主要工作
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地区与全省共同发展、融入发展,形成了民族团结巩固、民族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繁荣的良好态势。
(一)高位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推动民族地区与全省共同发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是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20xx年8月和20xx年3月、4月,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我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20xx年2月,召开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全省宗教工作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扛起新时代民族工作责任,全力支持民族地区融入全省、融入当地、融入区域发展,走共同繁荣发展之路。二是出台政策措施全力推进。今年4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文件,提出着力抓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全省乡村振兴的全方位对接和全过程融合。三是编制规划方案抓好落实。20xx年11月,省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江西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启动新一轮省直有关部门对口支援民族乡村工作,提出了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同时,各设区的市和有关县(市、区)行动迅速,全面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相继召开工作会议部署民族工作,出台贯彻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政策措施,并推动落实落地。
(二)差别化支持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坚持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省工作大局中统筹推进。20xx年2月,省政府印发《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赣府发〔20xx〕5号),提出要“支持和帮助民族乡、村加快发展”。其他专项规划和区域性发展规划都支持民族地区主动融入并服务全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同时,组织省直部门持续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助力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今年,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达到399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达到958万元;安排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教育等财政预算资金1600万元,支持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建设各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在基层组织运转保障资金安排上,省财政对民族乡、民族村补助标准分别高于非民族乡村补助标准40万元、4万元,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是第一个。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支持。“十四五”期间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补助标准(含奖励资金)较一般地区上浮20%;城乡一体支持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集中供水设施等民生项目建设,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支撑保障能力。三是坚持科技引领。建立科技特派团(员)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机制,向民族乡村派出4个科技特派团、38名科技特派员,探索科技、信息、人才、资金、管理等要素向民族乡村集中的新路子,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也是第一个。四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创作推出歌剧《七彩畲乡》《热血山哈》和音乐剧《云上凤凰》,连续三届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均获优秀剧目奖;成功举办第三届全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积极筹办第三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鼓励支持民族文化同区域文化、红色文化、时代文化深度融合。
(三)对口支援重点帮扶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连续25年开展省直部门对口支援民族乡村工作,广大机关干部在民族乡村一线与群众交往、交流、交心,帮助民族乡村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解决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进程中的许多困难和问题,推动了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谱写了全省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精彩华章,形成了江西民族工作的特色品牌。20xx年至20xx年开展的第五轮省直部门对口支援工作,各部门帮扶资金达到2.6亿元。20xx年11月,省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江西省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第六轮对口支援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案》,提出通过五年对口支援工作,使受援民族乡村振兴基础更加扎实,融入发展、共同发展水平更高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更具特色。截至目前,24个省直对口支援单位全部编制了工作方案,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多次赴受援民族乡村开展调研,指导、调度支援措施落实,安排帮扶项目30多个、帮扶资金2186.3万元,协调争取其它项目资金20xx多万元。赣州、吉安、上饶、鹰潭、抚州和会昌、乐安、泰和等有关市、县相应开展了市直、县直单位对口支援民族村、民族村小组工作,做到了对口支援全覆盖,形成了各级各部门整体发力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主线,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落实中央和省委会议文件精神、实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规划、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安排使用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项目等方面,都坚持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发力,把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特色。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大力支持各地各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建设,不断深化各个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梯度推进、升级提档,着力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对口支援工作深度融合。近年来,25个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4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民族乡列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示范基地,33个单位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实践中做实做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正在全省形成更加广泛的共识共为。
三、存在问题
当前,制约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面临的任务依然繁重。
一是民族地区产业振兴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方面,民族地区传统主导产业向优势产业整体迈进步伐滞缓,尤其是毛竹、油茶、水稻等传统产业规模小、分布零散、产业链短的矛盾尚未得到解决。另一方面,重大基础性生产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还有不足,6个有大面积毛竹林的民族乡生产性林道、便道开设不足,8个民族乡不同程度存在山洪和旱涝安全隐患,制约了产业发展振兴和资源开发利用。
二是民族地区人才还比较缺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民族地区各类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科技示范、创业引领、文化艺术等方面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是人才总量偏少,外出务工劳动力多数从事劳动密集性行业,人才成长环境和质量受限。另一方面,在乡在村人才流出加快,有的民族乡村反复出现再注入再流失现象。
三是民族地区文化发展还存在不足。在文化传承保护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面临人才缺乏的困难,一些村庄的民族文化景观、历史记忆和乡村特色风貌加速流失。在文化发展振兴上,一些地方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时代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区域文化深度融合上,理念不新、质量不高,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做好文旅结合文章等方面有差距。
四是民族地区生态优势发挥还不充分。我省民族乡村大多处在江河、溪流的源头和上游,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优势突出。但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还不足,对如何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办法不多、效果不佳。此外,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和改善,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改造,还存在一定困难。
五是民族地区的基层组织建设还需加强。民族地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各类群众性组织为基础,引领乡村振兴的组织格局尚未形成。民族地区村级党支部书记中,50%以上超过50岁,大部分只有高中或高中以下文化水平。同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性组织发展不充分,体育协会、文化艺术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发展不健全,影响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民族地区落实“三新一高”要求,扎实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共同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
一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把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机结合,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丰富创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涵,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扎根各民族群众心灵深处。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相互融合,打造江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升级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进乡村,形成点面结合的江西特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深度融合,培育形成江西经验。在民族地区建设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示范基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落实落地。
二是持续推进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章,强化新老政策有效接力,既不延长衔接过渡期,又确保民族乡村同步之后不掉队。把民族乡村纳入各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范围,明确民族乡村享受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待遇。在民族地区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着力解决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不足和产业发展质量不高问题。有针对性加大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力度,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协调农林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文艺院校举办专业专题培训,专门培养产业发展人才、文化艺术人才。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团(员)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工作,加大对民族地区科研项目扶持力度,以科技力量驱动民族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创新对口支援民族乡村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成为对口支援工作的崭新抓手和重要内容。支持对口支援部门参与民族乡村第一线党建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架起省、市、县各部门和民族乡村“联创共建”的桥梁。创新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帮扶方式,注重市场引导、“两山”转化、文旅融合,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增加省属国有企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文艺院校(剧团)分别对口支援8个民族乡,形成政府、企业、文艺院校(剧团)叠加式帮扶机制,培育和提升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市场化理念、“两山”转化能力和文旅融合水平,引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市场化经营、生态资源高效化利用、文化旅游融合化发展,以点带面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四是全面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指导督促各地各相关部门落实落细具体工作,解决民族地区急难愁盼的实事。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把民族事务治理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充实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民族工作网络,防范化解民族工作领域风险隐患。健全民族乡村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注重在一线淬炼干部,选优配强“领头羊”,将能力强、有潜力的少数民族党员纳入后备干部库。
根据《20xx年度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今年我镇XX村为XX县20xx年度新农村建设点,涉及农户57户260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和“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我镇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现将我镇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宣传发动,提高认识。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为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层层级级召开了动员会,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义,宣讲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的政策,动员全体村民广泛参与整治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成为整治工作的主体,在思想上、认识上和行动上达到高度统一,形成了全民参与和人人动手的工作局面。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经镇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由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这项工作,由镇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村“两委”班子把整治工作列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村点理事会负责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了村民整治工作各项制度,制定了卫生管理实施办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抓好环境整治推进示范点发展升级
按照“五年治理、三年攻坚、首年大见成效”的总体部署,通过对围塘里示范点进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对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形成风格协调一致、外形新颖靓丽的秀美村庄,进一步改善XX村围塘里生产条件和居住条件,使农村成为“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农民幸福家园。
2、加快产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结合精准扶贫,按照“区块布局、柑橘为主、多元发展”的整体思路,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大力发展辣椒、葛根、黄姜、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生态农业,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一、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组织引领。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站(办、所、中心)负责人及村(居)支书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层层压实创建责任,确保组织有力、分工明确、责任落实、进展迅速。强化党建引领与中心工作互促互进,加速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助推发展的作用,通过打造环湖党建示范带,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构建“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的四方融合机制,完善利益联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村企合作共建,实现抱团发展,做大农业产业。
二、突出试点示范,坚持稳步推进。始终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持续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沙州镇目前获批省级示范点1个,市级示范点3个。沙州镇青坪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以后沙州镇积极加快该示范试点乡村振兴建设,谋划项目25个,总投资0.8亿元,目前正在实施及已完成的项目有6个,正在开展设计前期工作的项目4个。
三、突出共建共享,深化“三权分置”。在每个村组建一个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引导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通过土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四方利益融合机制,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合作社来带动农民群众创收增收,加快致富。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三权分置”分红机制。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采取政府搭桥、村企联姻、农户受益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在永红村、幸福村实施民宿项目,构筑“资源共享、利益共存、多方共赢”的工作新格局。
我镇16个村1个社区,3.6万人,地域面积168平方公里,山场18万亩,处在县城最南端,镇内高速2条、省道1条。2座大中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地处我镇,李、任、陈等曾今战斗过的地方。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内1886户6264人,其中脱贫户1829户6063人,脱贫不稳定户23户77人,边缘易致贫户33户117人,突出严重困难户1户7人。脱贫不稳定户及边缘易致贫户风险已全部消除。现将我镇乡村振兴工作汇报如下:
(一)压实责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一是在责任落实上,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每周例会研究一次乡村振兴具体困难和问题,并利用集中学习、班子成员会、工作部署会、支部主题党日,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学习达13次,专题研究达15次。二是在政策落实上,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政策,巩固拓展“三保障”成果。三是在帮扶落实上,配优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并做好工作衔接。坚持每月开展两次结对帮扶日活动并下发结对帮扶日任务清单,坚持每月开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排查工作及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四是在监管落实上,要求驻村干部每周必须到所驻村至少召开一次碰头会,传达、安排、督办乡村振兴相关工作。
(二)持续发力,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我镇按县内政策严格落实两扶三保政策,均已落实到位。上半年落实综合保障政策共477.61万元,落实教育扶持791人次66.75万元,落实医疗政策1890人次363.47万元,落实务工补贴25.50万元,落实自主脱贫创业扶持基金54.49万元,已申报“三类人口”及低收入人口户自主发展产业271户次。二是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通过用好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三种监测方式,做好贫困户返贫监测。目前监测我镇芳畈村有1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并已根据相应政策建立帮扶机制。三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目前我镇已完成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和发证工作,易迁后续扶持稳步落实,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四是如期完成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县级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县级要求,全力配合第三方公司,目前已完成村级及镇级档案整理工作。五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管理。我镇已完成扶贫项目资产确权工作,并完成了20__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入库工作,我镇入库项目109个,规划资金3200万元。
(三)全面推进,落实乡村振兴“三项行动”。一是建设“功能镇区”方面。积极联系县交通局,为镇域内芳畈村14、15、16、20组通组路进行黑色化,配套完善了镇区S243省道两侧下水道建设。已安装太阳路灯100盏。联合县消防大队,对镇区私搭乱建进行拆除。二是建设“和美乡村”方面。全镇在白果树湾、xx村、xx村、五四村开展美丽乡村试点先行,村级试点湾全面推开,每个村以一个村民小组为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全镇乡村振兴建设。每周五组织各村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三是建设“实力产业”方面。一扩大茶产业种植面积,目前我镇茶叶面积共12350亩。二冬桃、葡萄、玉皇李、药菊、秋霜梨、牡丹、茶树菇等种植业蓬勃发展。三小龙虾、胖头鱼等养殖业做大做强。四光伏产业扩面增收。90兆瓦3500亩光伏项目基础上再继续建设6个村级光伏区和占地1500亩的集中光伏区。五发展旅游产业,推进白果树湾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将纪念馆建设成大悟精品旅游景点,打造“4A”级景区。
(四)抓好配合,结合两带协同促乡村振兴。一是抓好示范路建设促功能镇区。积极县交通局争取项目和资金对观新线芳畈部分路段改造升级和观新线龙潭湖大桥建设。二是加快生态修复。积极向省自然资源厅争取项目和资金,对门坎岭碎石场进行生态修复。三是加快中源楚城环保项目投产。四是抓好示范村建设促和美乡村。已完成龙潭湖村刘家湾、新建村叶家岗、xx村悟峰街环境卫生清理,并在新建村拆除旧厕1处。重点结合白果树湾村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了红色美丽村庄规划设计,明确了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对村湾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拆除魏家咀、何家湾、下严湾破旧厕所、猪圈、牛栏和房屋45处,建设挡土墙3处,完成了何家湾水道建设和河道清理;按照鄂北民居风格改造了魏家咀民居4户,马头墙1处;对魏家咀标志物红旗进行了重新喷漆,对草坪进行全面清理,对垮塌石坎、台阶进行了改造,树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宣传牌1处。五是抓好示范基地建设促产业发展。以xx村金果、野菊花、苗圃基地为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购买金果种苗6000棵,全部进行了种植。
下一步打算
(一)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群众幸福感。一是扎实落实上级帮扶政策,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职业教育培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确保脱贫不返贫。二是坚持每月安排干部主动下村入户摸排,认真核实每双月部门筛查反馈预警信息,对“三类重点人口”,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动态清零,严守致贫返贫底线。三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四是引导各村因地制宜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土地流转经营、乡村旅游等多种途径,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二)加强镇区综合治理,提升“功能镇区”水平。一是强化镇村规划管控,强力依法拆除乱搭乱建,改造镇区破旧房屋、废弃场所,改善镇区面貌。二是大力开展镇区路面黑色化改造,规范设置停车位,拉通大塘黄家咀至芳畈村鹅颈全长2.5公里绕镇公路,并实施路灯亮化,改善镇区交通出行条件。三是补齐供水、环卫、绿化、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定期开展治违、治乱、治污、治堵行动,常态化开展市场化保洁,提升镇区公共服务功能。四是通过强化宣传、“门前四包”、每日督查、每月评比等形式,进一步提升镇区居民、部门干部参与文明城镇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设生态美丽家园,提升乡村内涵品质。一是常态化开展“扫干净、拆通透、码整齐、清沟渠、改圈厕、栽满绿”活动,定期排查私搭乱建。二是依据村实际将环境整治、塘堰整治、污水治理、垃圾清运等项目纳入项目库,依靠项目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三是发挥白果树湾、等村试点作用,聘请专业公司,在农业产业、特色文化、基础提升等方面进行连片包装设计,推进三产融合,打造芳畈镇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区。四是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活动,规范宗教、“两堂”等场所监管,寓教于乐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树立良好湾风民风。
(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培植乡村振兴动能。一是通过发挥玉皇李、余坡萝卜、茶树菇、茶叶、冬桃、药菊等产业优势,着力在壮大规模、开发品牌、开拓市场上加力度、见成效。二是积极对接“悟之念”等网络公司,培植一批电商销售人才,采取“电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直采直销模式,努力实现基地有特色、产品有销路、产业有效益。三是发展壮大茶树菇、悟峰名茶、冬桃基地、光伏电站等农业产业合作社,探索完善“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四是充分发挥白果树湾红色经典景区、大悟山天然绿色生态、xx余家店休闲观光、风电光伏玩赏等各类旅游元素的优势作用,做实、做好、做大乡村旅游、农旅融合文章。
问安镇同心桥村地处枝江市北大门,与当阳市半月镇相邻,辖村民小组5个,全村人口721户2219人,党员86人,耕地面积8710亩。近年来,同心桥村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环境提升“三大工程”,探索出“以花为媒、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级绿色示范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进步奖,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宜昌市级生态村,文明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巢引来金凤凰
一是支部建在产业上。打破同心桥、袁码头两个村传统行政界线,探索创新成立功能型党组织--同心缘乡村振兴党总支,围绕打造“荆楚第一村”的目标任务。党总支充分发挥主体能人在人脉资金、商业规划、产业项目上的'优势,做到资源共享。先后引进同心花海、超诚农业及惠昇农业等18家经营主体,形成聚集和规模效应,达到“1+1>2”的效果。
二是真情召引能人归。通过制作《醉美同心桥》乡村宣传片,征集创作村歌《醉美家乡同心桥》,举办乡贤恳谈会,成功以“乡愁”“乡情”激发陶兴国等16名优秀乡贤回村投资兴业。通过“村民一家亲”等微信群,“同心桥与您同心”微信公众号,实时宣传家乡变化、发布产业发展态势,带动20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工作,近年落户本村的爱华水产、超诚农业、江波蔬菜等专业合作社均是回乡能人带头领办。
三是尽心服务百花开。开展“三亮四美”党旗红创优活动,组建4个功能党小组,发动村组干部、党员代表为经营主体做好协调服务,争取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铺装道路11公里,新修排灌渠系1万多米,整治土地3000余亩,配套生态停车场15亩,形成了花卉苗木、中药材种植、有机水果采摘观光、生态种养殖四大产业板块。
二、坚持筑牢根基,打通百姓致富路
一是互联互通,促进主体引领。积极促进村内经营主体交流合作,形成超诚农业与同心花海羊肚菌共作,花海阳光餐厅与华民农庄联姻,同心竹海与电商企业共建等主体间的紧密发展格局。广泛推广“总支+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实现全村660户村民和61户贫困户以土地、房屋等“入股”合作社,村集体资产增值潜力不断激活。以超诚农业、爱华水产、渔米乡家庭农场等11个主体为龙头,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羊肚菌、稻虾、脐橙等特色产业310亩。
二是搭建平台,服务招工用工。与袁码头村合作,成立袁码头乡村旅游合作社,主动与企业签订优先使用本村人力资源协议,通过“村民一家亲”“在外就业人员微信群”广泛发布招工用工信息,吸收300多个村民和40多个有劳力的贫困户就近务工。
三是广泛发动,延伸旅游链条。联合周边村成立三家春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统一运营餐饮、民宿、手工作坊、伴手礼等,带动村民开办农家乐25家、民宿42家,30余户村民入驻同心花海乡村集市,售卖鸡蛋、蜂蜜、问安白鹅等土特产。目前全村年接待游客量达30万人次以上,20__年度农民人均增收5000余元,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预计20__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达50万元。
三、坚持“五子”工程,打造人居新环境
(一)强化环境整治。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突出“不出钱,少花钱,就地取材造景点,自然融合靓一片”的工作智慧,按照“看、开、定、比、评、晒”六字路径,在全村掀起“赶学比超争先锋”的人居环境整治热潮。以“五子工程”为重点,规范养殖行为,强化畜禽粪污治理,整改37户,堵住排污口86个;完成农厕建改138户,新建旅游公厕3座;开展清三河行动,清理沟渠10.8公里、堰塘33.2亩;拆除违建和钢棚168户24342平方米;投资200万元整治红旗湾、李家台子、黄家棚前棚等重点湾落环境卫生整治及亮化、美化工程,栽种绿植8700棵,播撒花籽5900平方。
(二)创新共建共享。建立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奖补机制,李家台子湾落、西湾湾落坚持环境产业两手抓,一边打造节点景观,在主要道路两旁种植诱蝶植物,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种花,打造了一片花的海洋;一边发动群众自己出资改造庭院,发展农家乐,利用村民闲置房屋,引进乡贤发展民宿。如今,共同维护村庄环境、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已成为村民自觉行动。
(三)培育文明乡风。在发展建设的同时,努力做到硬件软件一手抓,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行乡风文明,将农村人居环境纳入村规民约,以“人情风”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大力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攀比浪费等行为,通过抓党风、转作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全村范围内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暨人居环境整治拉练15场次,评选出“美丽庭院”50户,通过奖先进、促后进,引领环境整治文明新风尚。
经过近3年的努力,我们明确了方向,找到了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更看到了群众参与的热情。下来我们将继续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紧紧围绕打造“幸福同心桥、生态同心桥、绿色同心桥”的战略目标,加快农旅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带领全体村民把我村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xx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工作已有一年多,日常工作中工作队深入村组,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碰撞与磨合中学习如何开展农村工作、如何处理基层问题、如何做好乡村振兴。
用心把握政策,聚力实干砥砺前行。
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精准把握政策脉搏。驻村后工作队时常召开队内会议,仔细研究各项方针政策,在一字一行间抓住乡村发展的重要机遇,在一词一句中把握乡村发展的时代脉搏,打开新思路,发挥创造性,为虾溪村发展找寻合适的突破点。
用情了解民忧,时刻谨记群众心事。
及时了解群众需要,细心体会民心民愿。走访群众是纾民心,解民愿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日常走访了解群众内心最深处的需求,沟通中聆听群众最深切的呼唤,时刻谨记群众事无小事,真正把群众事记在本上、挂在心上、行在路上。不做只会点头说好的干部,要做坚定迈出脚步的人民勤务员。
用力挖掘资源,发展致富特色产业。
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乡村要振兴,产业要振兴,只有农民的口袋富起来,才会去追求美好的生活、绿色的环境。工作队立足虾溪村当地特色资源,找准了一条果蔬种植、肉牛养殖的特色产业之路,避免乡村振兴陷入同质化困境。在土地流转、项目申报、设施建设中,每一步的推进都活跃着工作队的身影。产业的发展不在于一朝一夕,但是工作队秉持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必胜信念,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勾勒出虾溪村产业发展的蓝图。
做好驻村工作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奠基石,驻村干部是参与者、组织者、实践者,只有在基层一线驻身、驻心、驻责,才能用心、用情、用力干好驻村工作,真正助力乡村振兴。
9月7日,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旺卫主持召开柏村镇长脚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推进工作调度会。县政协主席尹强,县领导吴涛、周丹、邹燕参加会议。
在听取长脚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后,旺卫要求,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新要求,严格对照省级示范点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扎扎实实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标杆,形成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成果。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大力弘扬长脚红三军红色传承,修缮活化传统村落、历史遗存、乡贤旧居,推动文化特色精品村建设,打造乡村文化新地标。要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在产业发展、产品市场、试点打造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沟通对接,用活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切实为示范点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坚持特色、美观、实用的原则,强化乡村规划设计,留住青山绿水、记住悠悠乡愁。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健全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要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县直各单位要全力配合柏村镇开展示范点建设,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序有力推进示范试点建设,确保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
会前,旺卫一行实地察看了柏村镇长脚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推进情况;到通木村柏杨组开展巡林活动。
旺卫强调,要压紧压实森林防火林长及护林员包保责任,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包保体系,不断加大巡查力量、加强隐患整治,确保全天候、全区域巡查管控到位,坚决杜绝森林火灾发生。要进一步加强野外火源管控力度,落实防范措施,坚决制止在林边烧荒烧草(秸秆)、携带火种进入山林等行为。要进一步强化应急响应,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各项准备,保障火灾应急处置需求。要加大宣传力度,全覆盖宣传“森林防火十不要”,引导群众自觉带头落实森林防、灭火各项措施,切实营造全社会自觉保护森林资源的良好氛围。旺卫还对柏村镇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他说,要守牢疫情防控底线,严把“外防输入”关口,精准落实管控措施,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坚固屏障,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年初以来,县委农工部带着“如何建设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乡村,实现乡村五个振兴”重大课题,进行了广泛学习和深入思考,结合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调研,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乡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强化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xx年全县粮食产量稳定在35.3亿斤;农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7元,同比增长9%。
(一)在推进产业发展、提升农牧业效益方面。
一是农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共建设节水灌溉农田117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50万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大场730个;农机综合机械化率达86.5%。二是质量兴农兴牧战略破题起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玉米种植面积302万亩,绿色水稻65万亩、杂粮杂豆80万亩、特色作物60万亩。20xx牧业年度家畜存栏247.6万头只,优质牲畜改良率达90%。三是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成功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全国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两个国家级试点项目,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18家,带动农牧户3.2万户。
(二)在抓好生态建设、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方面。
一是自然生态逐步修复。实施土地整治项目41.28万亩,落实重点公益林和天保区补偿面积141.78万亩,完成“三北四期”工程年度造林30多万亩。二是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开展以“五清、五有、五化”为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行动,推行农户“门前四包”制度,使村屯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三是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切实加强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全县农村牧区共有卫生厕所3.98万座,普及率达到55%。
(三)在培育乡风文明、繁荣农村牧区文化方面。
一是基层文化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全县乡级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已实现全覆盖,80%的嘎查村建设了标准的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或农牧民健身广场。二是农民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今年扎县委、政府大力开展“用文化力量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主题活动”,各地精心组织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社会新风宣传氛围日益浓厚。开展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去年以来各地共悬挂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标语20xx余块,手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墙109390米。
(四)在加强社会治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方面。
一是强化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重点实施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党员“创业带富”行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农村党建工程。目前,嘎查村集体经济均达到3万元以上;248个“创业带富”党员带动贫困户1781户;196个嘎查村活动场所均达到规范化标准。二是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严厉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新建改建了699个民间警务室,连续三届、12年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同时20xx年被授予“长安杯”称号,是全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县。三是打造“三农”人才队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每年培训农牧民达15万人,大多成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目前,共有248位乡村人才在水稻种植、黑木耳种植、育肥牛养殖、农家乐等产业项目上,带领1781户农牧民踏上了致富征程。
(五)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方面。
一是精准扶持贫困群众增收。整合各类扶贫资金3亿元,投放贷款2亿元,全力实施“菜单式”精准到户产业扶贫和资金收益扶贫,20xx年全县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34万人。二是全面落实惠农惠牧政策。完善财政补贴措施,投入1800万元扶持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开发农村公益岗位解决1077贫困人口增收问题。20xx年全县共发放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惠农惠牧资金12.5亿元,促进农牧民增收近4100元。三是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完成农村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0.6亿元。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该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不能回避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这些问题将给乡村振兴带来较大阻力和困难。
一是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
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设施配套和有效利用率较低。设施农业基本都集中在东南乡镇,其中高效节水农田仅50万亩,不足全县耕地面积的15%,其他大部分农田抗灾能力不强。比如:以玉米为例,东南乡镇的好力保镇基础设施完善,玉米亩产可达1200斤,并且实现“旱涝保收”,而北部乡镇玉米亩产在700斤左右,还要“靠天吃饭”,农业现代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同时,全县畜牧业标准化、设施化棚圈建设滞后,导致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北部苏木镇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粗放经营的现状。
二是农牧业产业不大不强。
我县耕地、水源、劳力等资源相对丰富,但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种养业规模小而散,与二三产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育迟缓,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成长也慢、创新能力较差,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造成了农牧业资源投入“多”与产出效益“少”的矛盾。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有待加强。
主要表现在环卫基础设施不完善,管护经费不足,长效机制不健全,各苏木乡镇、嘎查村均未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处理场,大多数嘎查村生活垃圾就近在路边、田边、河边倾倒,乡镇所在地的垃圾处理都是就地简易填埋,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粪污治理成为环境整治难题。农村牧区卫生厕所建设严重滞后,实际覆盖率不足50%,无害化厕所基本空白,较大影响着农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是农民群众文明意识不强。
相对城镇而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整体创建水平不高、措施不实、工作不细,造成乡村传统不良习惯没有得到有效纠正,村民的文明意识相对缺乏,封建迷信、信谣传谣、聚众赌博等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年青人不思进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有的负债娶妻后不孝敬老人甚至嫌弃父母,造成很多老人“因婚”致贫,比如:好力保镇五家子村年过七旬的赵守业,给3个儿子娶了“媳妇”,盖了大瓦房,自己却住着危土房,后由国家救济才住上了40平米的新房。日前“老伴”患脑血栓瘫痪在床,只有2个女儿在床前照顾,儿子儿媳不闻不问,类似问题在农村比较常见,已然形成了一股不文明风气,因此,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文明意识亟待提高。
五是乡村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一方面,基层农技队伍和实用人才队伍不足,现有农村实用人才852人,其中种养技术类人才810人,占95。1%,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不合理,缺乏引领新技术的“尖兵”团队。一方面,缺乏人才引进激励机制,返乡大学毕业生服务基层薪酬待遇低、没有晋升渠道、缺少创业平台,导致不能安心工作,人才流失严重。
六是农牧民稳定增收渠道不宽。
受市场、自然灾害的双重制约,农牧业内部增收动力不足、空间有限,要实现“土里刨金”难度很大,比如:自治区固定观察点胡尔勒镇沙巴尔吐嘎查共有3786人口、耕地2.1万亩,有家畜1.9万头只,通过对其中20户进行常年观察,该嘎查农牧民产业收入来源只有三项即种地、养畜、务工,比例为4:5:1,多年基本保持不变,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渠道。同时,该县现有的农牧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没有形成一条龙,企业规模效益不显明,对农村经济拉动能力有限,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新乡村。面临党中央、国务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大好形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绝不能沿袭传统,要敢突破,要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有新提升。
乡村振兴是一次农业的全面转型、农村的全面发展、农民的全面进步的新蓝图,是走共同富裕、质量兴农、生态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特色减贫的新道路,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农业农村“放管服”等改革的新政策,对于进一步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在方法步骤上要有新思路。
要正确处理好规划、主体和时间的关系,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按照中央、自治区和盟委的统一部署,实施“三步走”战略,具备战略定力,具有历史耐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避免一哄而上、搞形式主义。
第三,在资金投入上要有新举措。
“钱从哪里来”这个最现实的问题解决不好,乡村振兴这一美好的蓝图就无法绘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在整合财政资金、创新农村金融、吸纳工商资本、汇集社会力量等方面下功夫,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使广大农村牧区成为吸引“人力、财力、物力”的政策洼地。
第四,在实践探索上要有新机制。
要持续深化农村牧区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依法赋予农牧民对承包土地草场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权能,更好地用活土地经营权。持续推进农村“三权”促“三变”改革,重点抓好清产核资、身份确认、股份量化工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使农民收益。
第五,在推动落实上要有新合力。
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吸引各行各业人士投身乡村振兴运动,充分运用各类新兴媒体,及时总结提炼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好的经验做法,丰富宣传载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
四、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一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结合扎县实际,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到20xx年打造出“粮、肉、糖”三大支柱产业。围绕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利用项目,建设国家“商品粮”输出基地,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在50亿斤、年输出商品粮200万吨;建设畜产品储备供应基地,生猪饲养量达200万头、肉羊存栏300万只、肉牛存栏50万头,实现年产肉类产品15万吨;建设中国北方“糖都”,发展甜叶菊种植10万亩、甜菜50万亩,实现年产甜菊糖2500吨、甜菜糖30万吨。二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双稳双增双扩”工程。种植业推进“稳粮增经扩饲草”,稳定玉米种植面积,20xx年水稻种植达到80万亩,其中旱作水稻10万亩,扩大甜菜、甜叶菊种植面积,鼓励发展庭院经济、中草药、青贮玉米及饲料;畜牧业推进“稳羊增牛扩猪禽”,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高优质牲畜比重,发展安格斯牛1万头,到20xx年牧业年度家畜存栏稳定在300万头只。三要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实施特色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加快甜叶菊、黑木耳、山产品、优质肉蛋奶类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推进农牧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牧业、体验农牧业、创意农牧业、认养农牧业、“互联网+农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二)坚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我们要切实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培育力度,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巩固、壮大、提升抓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创业和创新,确保农业“后继有人”。二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用宽松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吸引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从资金支持、政府保障、财政优惠、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乡村人才引进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充分调动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三要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把本土人才培养纳入培训计划当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力度,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适时举办技能大赛,培育根雕、剪纸、编织等高技能人才。注重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示范指导作用,培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民。
(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一要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以“乡风文明提升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农村牧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精神风貌。二要树立朴实的价值观。引导嘎查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勤俭节约、健康向上的乡村风尚。三要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好“用文化力量激发群众脱贫动力主题活动”、“送欢乐下基层”、全民阅读等公益性文化活动,鼓励农牧民群众围绕“脱贫攻坚”“扶贫扶志”等主题,自编自演歌曲、舞蹈、小戏等节目,展现新时代农民摆脱贫困、奔向幸福生活的良好风貌。
(四)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一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立足恢复、建设、保护和利益驱动生态,积极创新产权模式、造林方式,大力发展碳汇经济,不断发挥和拓展生态效益。到20xx年,实施造林6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3%。二要因地制宜搞好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实现农村牧区无害化厕所全覆盖。继续推进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开展田园建筑示范。实施乡村绿化行动,建设森林村镇、特色小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发展清洁能源,建设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到20xx年实现风电装机1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50万千瓦、水电装机10万千瓦,推进秸秆资源转化,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高效环保推进资源开发利用,坚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一时发展,确保扎赉特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和家的味道。
(五)坚持党建统领发展,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是关键。一要打造坚强的基层党组织。以实施“北疆先锋”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富民党建”,以抓党建促振兴。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统筹谋划农村牧区党建工作。创新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发挥乡镇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农村牧区实现有效覆盖。二要培养过硬的党员队伍。从严加强农村牧区党员队伍建设,持续抓好嘎查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注重在优秀青年农牧民中发展党员,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切实用好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六个一”机制,做实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着力解决农村牧区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要建设更强的嘎查村两委班子。今年要全面完成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主任,认真落实扶持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十条措施,确保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嘎查村稳定在80%以上。实行嘎查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建立嘎查村级权力规范运行和有效监督机制,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进行有机衔接,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一、基本情况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祥地,是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深圳市福田区、重庆市北部新区对口帮扶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贵州的10个贫困县之一,是贵州省13个同步小康发展困难县之一,同时也是贵州取消GDP考核的10个贫困县之一。赫章县总面积3250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456个行政村,总人口82.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87万人,占93.56%。现有扶贫开发重点乡镇8个、贫困村287个、农村贫困人口13.4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7.92%。
二、20xx年发展目标
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07亿元.8796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2%;减少贫困人口3.99万人,72个贫困村(居)按省定标准出列,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870人,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11070人,引导11500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完成1860公里农村组组通公路、84公里农村公路,危房改造完成4683户完成行政村公共卫生间和户用厕所改造年度计划;调减低效传统玉米种植16.7万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87.5%、91%、90.55%;每千人床位不低于4张、执业医师数不低于1.25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100%;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完成46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4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3876元/年以上儿童之家覆盖50%的村(居);森林覆盖率达54.84%。
三、调研发现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深入到27个乡镇(街道)75个村(居)进行走访调研,参加县级领导带队集体调研活动8次,发现全县总体贫困程度较深,农业产业结构参差不齐,农村安全饮水严重不足,道路、院坝硬化资金缺口较大,部分村寨基层组织弱化,群众内生动力不足。
在总体贫困程度方面。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0.2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3.37%,高出全省贫困发生率5.62个百分点。目前还有极贫乡镇6个,深度贫困乡镇1个(省级极贫乡镇河镇乡),贫困人口7059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6.87%,市级极贫乡镇5个(分别为结构乡、安乐溪乡、德卓乡、双坪乡、铁匠乡),贫困人口20866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0.32%,有深度贫困村113个(含已出列的13个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51530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50.15%。总体来看,全县贫富差距较大,贫困程度较深。比如松林坡乡箐营村总人口1483人,其中贫困人口1035人,贫困发生率为69.76%;水塘堡乡彬木箐村总人口702人,其中贫困人口469人,贫困发生率为66.81%;铁匠乡处卓村总人口1209人,贫困人口630人,贫困发生率为52.11%。
在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如达依乡、罗州镇、雉街乡、威奢乡、妈姑镇、哲庄镇、德卓镇等绝大多数乡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破碎,农业产业供水资源缺乏,难以推广现代高效农业和规模化产业。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和传统农业的影响,扶贫产业链延伸不够,虽然农产品产量较大,但由于农产品加工滞后,大量农产品集中上市,容易造成价格下跌、产品季节性滞销,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在农村安全饮水方面。总体缺口资金较大,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xx年6月,我县将全面解决59.671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全覆盖的目标;但我县农村水利历史欠账多,发展基础差,缺口资金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资金10亿元,其中,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缺口资金2.25亿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缺口资金7.5亿元,恒大帮扶援建产业供水设施建设项目缺口资金0.25亿元。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全县部分乡镇农村安全饮水还不能完全保障群众对生产生活的需要。如、双河街道大桥村、妈姑镇的马鞍山村、财神镇的营山村和双龙村、雉街乡的雉街村和大凉山村、双坪乡的红卫村、铁匠乡的共同村等,这些村寨若按国家标准实现贫困脱贫退出,还达不到指标要求。
在道路、院坝硬化等方面。由于山高坡陡、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按照五个不能纳入实施的原则,受一组一路和30户以下自然村寨暂不修建等条件制约,很多乡镇深度贫困村极难达到出列标准。目前需求串户路和院坝硬化最严重的乡镇有:双坪乡需求串户路246户,院坝硬化194户;可乐乡需求串户路350户,院坝硬化376户;德卓镇需求串户路268户,院坝硬化179户;松林坡乡需求串户路284户,院坝硬化205户。按照省决战办不得对项目、建设规模和融资资金进行随意调整的要求,原项目延伸或缩短里程未予调整。一是我县尚未覆盖的30户以下边远贫困自然村寨约800公里通组路无资金来源;二是串户路和院坝硬化缺口资金1.3755亿元,其中串户路硬化2355公里,缺口资金1.1775亿元;院坝硬化36万平方米。
在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方面。主要体现在产业扶贫、结对帮扶等工作领域中,表现为贫困农户劳动致富的意愿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等方面,如铁匠乡河山村、妈姑镇平原村等民族聚居村寨,面对帮扶干部定期上门走访、政策宣讲等行为,有不搭理、不配合等行为,有装穷装病,躺坐等吃政策饭的类型。部分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尝到政策甜头后,行为也越学越精,以装病、装穷的方式主动向镇、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开口索要项目、资金、低保、兜底名额等现象。
四、亮点工作
今年春风行动以来,通过实践五步工作法,切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年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聚焦八要素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成玉米调减16.69万亩,实现核桃补植补造10万亩,完成中药材种植10万亩、牧草10万亩、蔬菜16.36万亩、经果林12.22万亩,有效突破全县产业结构调整5个10万亩工程。
二是全力攻坚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20xx项目共451个800公里,累计完成路基792公里、路面729公里、投资29931万元,形象进度93.5%;20xx项目共805个1405公里累计完成路基1327公里、路面840公里、投资39451万元,形象进度70.17%。
三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有序推进。20xx年第一期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270户5916人陆续喜迁新居;20xx年实施的3782户19182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78户17688人),规划建设安置点2个,新建安置住房4377套。目前已开工1383套,占建房任务的31.60%。
四是教育精准扶贫惠及民生。发放贫困学生资助资金5208.52万元,资助学生71828人,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25所,完成春季中职招生20__人,对227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进行督导评估,开展辍学学生家访、劝返13718人次,劝返覆盖率100%,已劝返辍学学生共319人。
五是医疗健康保障落到实处。补偿贫困人口普通门诊77592人次,费用418.69万元,补偿城乡居民基本医保325万元;补偿贫困人口住院11470人次,费用4325.80万元,补偿城乡居民医保3458.63万元。
六是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加强。解决4683户库存危房户,目前已启动危改3165户、竣工1151户,三改竣工1151户。
七是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跟踪到位。开发就业扶贫公益专岗6821个,安置贫困户1341人,落实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5850人,开展技能培训5103人,实现就业3490人,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培训7767户38012人,新增就业3803人,发放创业贷款100万元,各类补贴35万元,开展招聘会27场,入户走访企业30家、贫困户610户,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输送就为岗位20000余个。
八是大扶贫宣传格局初步形成。制定下发了《赫章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工作成效宣传实施方案》,向贵州《微扶贫》《多彩贵州网》《毕节日报》《毕节微扶贫》《赫章日报》等媒体申请发表经验典型文章36篇,被采用26篇,采用率为72.2%。
九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得到有效治理。20xx年,我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0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584亿元,省级资金4612.47万元,市级资金3502.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422.3万元。实施项目1222个,竣工项目1154个,项目竣工率为94%,使用资金5.77亿元,资金使用率82%。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和压实部门帮扶工作责任;补齐农业产业结构参差不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给不足、补齐项目资金报账率滞后、农村基层组织弱化等四块短板,强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两者之间的结合。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城镇带县、农产富县、文旅兴县五大战略为引领,持续深入推进一棵树、一根葱、一只鸡、一个蛋、一头猪五大产业向纵深发展,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到20xx年按国家标准减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强化漏评错评、错退治理常态化。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工作,提高精准识别质量,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剔除不合条件的人口,及时纳入符合条件但遗漏在外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确保应扶尽扶。抓紧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通过端口对接、数据交换等方式,实现户籍、教育、健康、就业、社会保险、住房、银行、农村低保、残疾人等信息与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有效对接,逐步形成指标统一、项目规范的贫困监测体系,为脱贫攻坚决策和工作指导等提供可靠手段和支撑。
(二)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攻坚战。全面深入实施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对照产业选择、农民培训、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升质量效益,让所有参与产业革命的农户都能增收脱贫致富。按照五线一重点规划布局,实施六个十万亩工程,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以市场为导向,打好点面兼顾、长短结合、大小并举组合拳,大力推进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设,重点发展核桃等经果林、养牛、食用菌、高山冷凉蔬菜、生态家禽、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产业扶贫,到20xx年累计带动贫困人口6万人以上实现增收脱贫
(三)织牢易地扶贫搬迁保障网。坚持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结合农村公路组组通三年大决战,按照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的原则,严格建设标准,加快推广落实五个三经验,对搬迁安置群众后续发展进行跟踪调查,有针对性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及时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计划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到20xx年带动脱贫退出3.68万人以上。
(四)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硬仗。坚持把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作为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六大工程,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全面突破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着力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让贫困学子安心就学,不让一户脱贫户因学返贫,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继续全面深化政策叠加、三管齐下、全面覆盖医疗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减少生病,从根本上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合作医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在90%以上。严格按照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精准脱贫和新一轮六个小康行动计划要求,着力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三改工作。
(五)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帮扶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弘扬中华民族劳动光荣、勤俭持家、邻里和睦、孝亲敬老等传统美德,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双手光荣脱贫、勤劳致富、服务社会。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宣传推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讲述脱贫攻坚好故事、弘扬脱贫攻坚正能量、奏响脱贫攻坚主旋律,逐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引领群众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宽裕的振兴道路,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行简要的情况介绍,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及实践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发展,提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探索振兴乡村之路,先后开展村企合作、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名镇名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工作。其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产业兴旺的农村经济,治理有效的基层组织,共建共享的文明乡风,顺利通过广东省“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获评“优秀”等级,“农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农村有环境、农村有服务、农村有治理”的五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及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针对农村产业“空心化”、村庄“空巢化”,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不热、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我区首创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城村人”融合为发展导向,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实现农村发展“第二次飞跃”: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区委、区政府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通过第五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等重要会议,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部署,制定并印发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提神”、“弄通提能”“做实提效”工作方案,经过大量的摸底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以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法,并率先与碧桂园、华侨城达成合作共识,实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
二是高标准全域谋划乡村振兴。在区委、区政府牵头下,各镇、街道迅速开展资源排查,掌握家底,并结合各行政村资源禀赋,制定《镇(街道)全域乡村振兴三年总体规划方案工作表》,明确了试点片区、产业定位、具体工作、发展规模,按照全区102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市场化模式分三年(20__年30%、20__年40%、20__年30%的行政村覆盖比例)推进。根据中央、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高标准谋划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压实责任。举全区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20__年惠阳区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方案》,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纳入到有关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落实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产业振兴最终成果落到促进农民就业、增产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农民生活富裕。
四是打造试点推动全面开花。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我区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开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落实各类乡村项目共计77个,其中已开工建设30个,初步形成以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商业商贸、电商物流、现代金融、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三、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一)推进乡村振兴人员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到中央下到基层都非常重视,但是还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例如乡村振兴对于基层特别是村委书记、小组长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认识。但往往工作的开展,他们是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如果意识不转变,那么乡村振兴落地就比较困难。因而在组织保障上不仅需要锻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还要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建优,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发挥乡贤作用,鼓励乡贤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创收。
(二)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保障是重要因素。根据资源摸排,目前我区存在三种类型农村情况:第一类城镇化程度较高,以二三产为支撑的准城中村;第二类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需导入产业激发发展动能的村庄;第三类是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薄弱村,亟需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村庄。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将村庄捆绑导入产业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发展。然而占大部分比例的第三类型的农村,虽然随着政府的逐年增加投入,农村面的村巷道、路灯、垃圾处理、学校等硬性条件逐渐完善,但是重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等还相对滞后。乡村公共服务与城镇相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不均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机制进行精准施策,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同时科学系统整合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三)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当前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土地利用工作中,存在村庄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规划期限不一致,且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用地的需求远远超过村土地利用规划实际建设用地规模,无法发挥村土地利用规划在“多规合一”中“底盘”作用,导致实际编制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难以落地实施。此外,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和用地审批时限过长,程序复杂造成部分重大建设项目无法及时落地。对此,建议市级层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
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继续拓展乡村振兴范围,积极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惠阳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为全市乃至全省走在前列主动担当、多做贡献。
一、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20xx年根据上级脱贫任务分解,曹庵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756户993人。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一安全开展工作,20xx年末提前一年完成全部脱贫任务。经脱贫人员动态管理后,截至20xx年11月末,全镇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为387户736人。
扶贫工作站现有人员三名,站长一人,镇扶贫专干两人,王宁在岗,杨亚楠抽去环保所工作。
20xx年以来曹庵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面落实帮扶措施,
一是20xx年投入70万元建造88个到户温室大棚、投入176.96万元在陈巷村委会、敬老院、工业园集中建造3KW到户光伏88座、在宋王、轩岗、大树、陈巷、李桥等村投入34.7万元对7户进行了住房改造。
二是20xx年利用小额扶贫贷款和部分区财政资金共729万元,在曹庵污水处理厂、轩岗村、陈巷村、工业园集中建造11x100KW户户联建光伏电站,下半年又投入487.09万元利用部分剩余贷款资金与史院乡在工业园合建720KW光伏电站(其中曹庵镇装机总容量370KW,246万元,占总投资的50.5%),项目收益按照比例分配到各乡镇。在曹庵、大树、庞祠村投入312.64万元建造三个产业扶贫基地,每个基地占地70亩,带动脱贫户300户。
三是20xx年投入60.82万元建造82个到户温室大棚,投入32.24万元采购净水器329台。在宋王村蓝莓园投入13.77万元建造占地9.44亩温室大棚,带动农户15户。
四是20xx年以来投入资金1085万元,新修道路22条,总长16.223公里,涉及11个村。
二、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大排查。6月份镇党委政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情况,制定了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镇村干部和网格员对所有农户入户排查全覆盖。全镇共排查农户7361户33885人,排查出问题39个,涉及帮扶责任人调整20个,需要提供就业岗位9个,务工信息不准确2个,饮水问题2个,手册更新不及时6个,对排查出的问题已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所有问题现全部整改到位。
二是扎实开展20xx年淮南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整改。根据区级整改方案中的7个问题,我镇在深入对照排查的基础上,认领问题4个,制定整改措施8条,逐项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5月20日前已完成整改。各村也全部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整改任务,同时对整改佐证资料持续补充完善。
三是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每月开展信息摸排,以家庭人均纯收入6000元为监测范围,结合家庭是否有稳定收入,初步判断是否需要帮扶或者是否纳入监测对象范围。镇村负责民政、乡村振兴、社保、网格员等相关人员开会,反馈入户排查信息,交换了解的情况,结合区直部门反馈信息,集体讨论,形成排查表和排查台账,做到排查信息互通,做到信息共享,监测结果真实。
四是建立防返贫监测网格。曹庵镇结合实际建立镇、村、组三级网格192个,每个网格以20-40户农户为主。镇级网格员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村级网格员由村两委成员担任,村组网格员由村民小组长或老村干部、老党员担任。目前镇级网格长12人,村级网格长41人,村民组网格员192名,网格员每月汇报网格内农户的监测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村两委结合低收入人群监测农户信息变化情况,综合判断,及时跟进落实帮扶措施,确保问题能及时解决。
五是持续巩固“三保障”一安全。每年春秋两季对脱贫户在校子女开展摸排,核实在校学生信息,及时解决政策落实方面遇到的困难,按时申报“雨露计划”,协助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全镇122名学生,包含“雨露计划”21名在校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全面得到落实,能按时获得补助。对孤堆村、宋王村两户边缘户住房开展安全鉴定。在汛期间,对部分受暴雨影响的住房及时跟进排查并进行维修,住房安全得到保障。继续落实现有的“180”、“351”医疗政策,同时加强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过渡医疗政策的宣传。对排查疑似慢性病群众,及时与乡镇卫生院对接,做好群众的慢性病的鉴定工作。开展饮水安全设施的排查,镇政府投入4.3万元对41户安全饮水提升工程设备开展维修。定期对部分村的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保障饮水安全。
六是产业项目效益持续发展。到户光伏、到户大棚和户户联建光伏等产业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光伏收益按月足额打卡到户。光伏电站做到定期巡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落实特色种养奖补政策,奖补脱贫户63户,奖补资金6.3万元,促进了脱贫户自力更生、激发脱贫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按照应贷尽贷原则,对全部脱贫户逐一筛选,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续贷手续,确保贷款资金持续发挥效益。
七是加强稳岗就业力度,促进脱贫户稳岗就业,全镇脱贫户家庭外出务工人员214名,已全部上岗。积极落实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按照因事设岗、一人一岗等管理机制,今年共安排公益性岗位13人从事道路保洁工作,工资按月打卡到户。
八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xx年区政府安排项目资金590余万元,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农村道路、曹庵大树村公厕、李桥村农用桥等项目。在7个村新建农村道路8条,建设总里程约7.437km,总投资约520万元,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
九是积极谋划项目储备。涉及产业帮扶、农村基础设施和奖补类等项目,20__年谋划项目6个,资金1270.5万元;20__-20__年项目谋划12个,预算资金2861.5万元,其中产业项目资金投入比上年度约增长5%。
十是9月15日,省乡村振兴局暗访曹庵镇大树村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主要是反馈问题:帮扶工作不够及时不细致。大树村产业奖补验收已于5月份完成,但至今资金还未打卡;大树村产业奖补公示要素不全,未公示奖补金额;走访脱贫户均未见20xx年度“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台账。整改情况:一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现场解决奖补资金审核审批流程问题,奖补资金现已打卡到户。二是重新学习扶贫项目公示公告相关文件,对照文件要求整理公示资料中的公示要素,补缺补差。三是全面梳理脱贫户一户一方案台账,对照脱贫户实际享受的帮扶措施逐户核实,并将一户一方案保存于到户资料袋中。
反馈问题:农村改厕的效果不明显。大树村尹若勤户改厕后的厕所有水龙头和水箱,但并未接水,且位于庭院外,无灯光,平时较少使用;大树村孙在好户改厕后厕所未见水箱,无灯光。整改情况:一是对本村实施改厕农户逐户排查,查看厕所使用情况,指导农户正确使用。二是对尹若勤和孙在好户安装水箱接入水,并接入照明灯具,现已能正常使用。
反馈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不系统。大树村只有集中排查入户表,未见部署会议、研究会议记录等。整改情况:经核实,会议记录未复印存档,现重新整理会议资料,复印会议记录本到集中大排查档案盒中备查。再次对今年以来的资料进行梳理,涉及会议记录的重新整理完善。
十一是市际交叉检查范圩村、大树村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主要是反馈问题:(一)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方面。一是网格员人员安排不合理。个别网格员年龄偏大,对政策了解不够全面。二是网格员对自身职责不明晰。个别网格员不熟知自身职责,容易与综治网格员,疫情防控网格员职责混淆。整改情况:一是曹庵镇结合网格员数据录入工作,对年龄偏大,身体不适应的人员进行了调整,共调整网格员18名。二是安排网格员集中学习相关文件,讲清工作职责和内容,提高网格员工作实效。
反馈问题:(二)制定落实到户到人帮扶措施方面。帮扶走访有弱化现象。存在帮扶户今年走访次数少于往年现象,个别户反映其帮扶责任人20xx年未走访过。整改情况:一是每月定期在帮扶人工作群中发布走访提醒信息。二是及时向帮扶人传达上级有关帮扶走访工作要求。三是每两月定期统计走访情况,向区乡村振兴局报告结果。
反馈问题:(三)资金项目管理方面。项目资金安排不合理,20xx年田家庵区安排资金6.5万元用于脱贫户生活用电补贴,补助每户每月十度电,存在“福利化”嫌疑。整改情况:根据脱贫户生活用电补助的文件,已确定从20__年取消此项帮扶措施。
十二是11月份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反馈问题:台账资料整理不规范。对照存在问题:部分排查表格缺少签名和印章,村会议记录表述过于简单。整改情况:一是对镇村各类排查整改资料重新梳理,补足相应的签名和印章,手册补手印78户、未标注“代签”211户;二是对专干开展培训,学习公文写作、会议记录和学习记录规范表述,提高文字书写能力。三是强化各类报表的规范要求,明确纸质报表和电子报表的规范填报的一致性和严肃性。
反馈问题: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短板。对照存在问题:孤堆村公厕管理不到位,卫生环境较差。整改情况:一是积极争取管护资金,落实具体管护和保洁人员。村委会加强孤堆村公厕的日常保洁和巡查,做好巡查记录,随时维护公厕设施,确保卫生环境干净整洁;二是结合12月份淮南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村容村貌、污水和垃圾进行全面整治,共清理垃圾40余吨,清理污水沟300余米,更新垃圾桶28个,集镇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完善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大对环卫保洁公司的绩效考核管理,压实责任;四是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目标,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五是组织志愿者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倡导文明新风,转变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反馈问题:政策宣传培训不到位。对照存在问题:个别新任村书记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还不够熟悉。整改情况:一是加强新任村书记党的政策和业务培训,按时参加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提高政策理解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压实村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职责;三是加强政策学习,村书记亲自领学并做好个人学习记录。
反馈问题:双基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对照存在问题:孤堆村田下村民组道路未硬化,仅铺垫砂石,雨雪天气道路泥泞,群众出行不便。整改情况:曹庵镇积极争取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分年度实施,不断夯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群众出行环境和农产品运输条件。一是明确把孤堆村田下路列为20__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并列入20__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二是完善项目库项目,20__年计划投入400万元在4个村修建4条混凝土道路。20__-20__年计划投入300万元修建3条混凝土道路。
三、当前工作
一是做好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集中大排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大排查资料整理
二是做好脱贫户帮扶手册季度更新
三是做好每月低收入人群常态化排查工作
四是做好光伏产业项目的收益打卡发放
五是20xx年项目的审计和验收工作
四、20__年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低收入人群的防返贫监测常态化工作,持续关注低收入人群的“两不愁三保障”及住房安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监测工作精准有效。
二是积极落实20__年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农产品运输和出行条件。根据上级资金分配计划和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调整项目库项目,做到早谋划、早开工、早结束。
根据《中共阜阳市颍州区委阜阳市颍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阜州发〔20xx〕1号)文件要求,区人社局20xx年主要围绕稳定居民就业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重点任务开展工作,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管好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促进农村人口就近就业。根据《关于继续实施相关就业帮扶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阜州就办〔20xx〕9号文件,保持全区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目前全区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3044人,其中区级开发1967人,根据考核结果发放1-8月份岗位工资1302.06万元。
20xx年以来通过2+N招聘活动在9个乡镇举办线下小型招聘会31场,向群众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岗位。加大带贫载体建设,目前全区共有就业帮扶车间13个,(居家)就业帮扶基地99个。就业帮扶车间共带动426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130人,(居家)就业帮扶基地带动6989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853人。为在带贫载体就业的脱贫人口发放20xx年前两季度就业岗位补贴192.26万元,为57家带贫企业发放带贫补贴29.15万元,为为7个就业帮扶车间发放第一批车间运营补助14.1万元。
(二)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着力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劳务协作在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延伸扩展作用,构建信息互通、组织优化、服务高效的劳务输出平台。同时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势,加大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xx年全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7.48万人,其中省外务工11.56万人,省内市外务工1.35万人,市内区外2.86万人,其余区内务工。省外务工中长三角地区3.74万人,珠三角地区1.13万人。为跨省外出务工的脱贫人口20xx人发放交通补贴103.7万元。
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开展汽车维修、母婴家政、电子商务、机器系统操作等专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技能型人才,截至目前培训农民工1765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畅通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信息获取渠道,为自然形成的农村劳动力市场提供政策支持保障活力,在镇村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平台,搜集整理全国各地企业招工信息并定期发布,及时统计劳动力就业需求,精准匹配岗位推荐就业。二是大力宣传培训政策,通过职业培训学校免费培训、以工代训、企业招录新员工培训等方式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一、基本情况
武家庄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下辖7个自然村,512户,1508人,耕地面积25000亩,林草地面积8000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养殖、外出务工、转移性收入为主,其中村种植业主要以谷子、小杂粮、玉米、土豆等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羊、牛、猪、家禽等为主,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达8600元。该村人口聚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水电、道路、宽带、移民搬迁、亮化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老年幸福院、红白理事会、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齐全,新农村建设成果位居全镇前列,村集体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得到稳步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建设情况
今年,我镇坚持围绕“村级组织、乡村治理、产业发展、补强公共设施”四大工程为主要建设内容,按照全面实施期、巩固提升期两个阶段分步推进该项工作,利用2年时间,打造成全镇乡村振兴标杆村。目前,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为顺利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镇村两级分别成立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示范村建设项目摆在了突出位置。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示范村建设、引领村民增收致富。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化村两委干部学习制度,每月定
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支部的工作意见,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好事。通过落实基层党组织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内生动力。
二是乡村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加快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一核”即以党支部领导为核心;“两委”即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一会”即村级事务协商会)乡村治理体系。实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推进村务民主协商,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行家风、村风、党风教育,以良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全面修订完善武家庄村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引导农村党员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破除陈规陋俗,成立红白理事会监督管理委员会,摒弃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做法,带动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四是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为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镇党委、政府协调民营企业国能煤矿出资119万元,在镇政府东侧劈山填沟,动用土方25万方,取土新造50亩耕地,建成20000平米集镇广场基础。并初步形成了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开工实施了排洪、排污、场平等配套基础设施,下一步将申报多方筹集资金,重点实施绿化、硬化工程,配套建设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器材等设施,打造全县一流镇级文化广场。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在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项目建设过程中,制约和影响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建设资金不足。由于我镇属于纯农业乡镇,镇村财力拮据,群众自筹资金困难,县级财政投入资金也有限,导致项目推进阻力大。建议上级部门加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下一步,将进一步做好示范村土地流转、三变改革、环境卫生整治、文化活动广场规划建设等工作,以“村支部+致富带头人+农民”三合一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力争实现武家庄农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
日前,龙山县乡村振兴就业帮扶车间在洗洛镇大井村正式运营,45名群众当天签订了就业协议。今年来,该县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扎实推进“六大行动”,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推进产业就业富民行动。该县稳定发展百合、茶叶、油茶、烟叶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种植面积72万亩,年底实现每个产业有3至5个千亩高标准示范样板,每个村有1个以上百亩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小镇,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此外,加强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气力、探新路。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该县以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抓手,以“两违”整治和“清蓝”行动为突破口,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力推进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加大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力度;加强村容村貌管理,持续深入推进“五美创建”,年内创建最美集镇8个、最美生态公路150公里、最美河库2条、最美村寨28个、最美农家1300户以上,着力打造兴隆街道-茨岩塘镇-红岩溪镇-农车镇-洗车河镇-苗儿滩镇-里耶镇美丽乡村示范带。
推进乡村育才聚才行动。该县建立健全“引才、留才、育才、用才”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引进制度,让各类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加强乡村人才培训力度,着力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农村专业服务型人才队伍;建立乡贤人才资源库,引导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乡贤助乡、企业兴乡。
推进乡风文明铸魂行动。该县大力实施“培根”“立德”“铸魂”三大工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全域文明创建,推进“双百工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通过创建省(州)级文明示范村、特色精品乡村,平安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省级文明城市。
推进治理效能提升行动。该县以开展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加强“雪亮乡村”“智慧社区”建设;深入推进矛盾纠纷调解“三三”工作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网上信访信息平台,加快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化平安创建系列活动。
推进基层党建引领行动。该县持续推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重点建好用好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和党员带头人三支队伍,着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引领和保障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单位、各部门及包村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试点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为总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政府引导、群众为主,坚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以实施“三清八改五普及”为重要内容,以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目标,以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为中心,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一年来,圆满完成了各项整治工作任务,试点村村容、村貌有了彻底改变,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有了显著提高,取得了上级组织和人民群众两个满意。
一、基本情况
新农村建设点分别位于于清塘村和大溪畈村,地理位置优越,是棉花、油菜的高产区之一,09年新点共有农户76户,358人,群众基础比较好,经济条件也比较宽裕,人均收入达4800元左右,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外出打工及在外做生意。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及早布署,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乡立即召开了党政联席会和全体乡村干部会,认真贯彻会议要求、传达和落实《县委、县政府》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随即展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申报工作。在确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乡领导及时召开试点村群众会,深入到广大党员群众家中,听取他们的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以及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并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把思想好、作风扎实、工作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收到理事会当中来,帮助和指导理事会做好内部分工,按照他们的素质能力及熟悉情况,分为改路、改水等几个工作小组,并分别指定一名理事会成员为牵头人,具体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了思想意识到位、人员组织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快速开展。
2、加大宣传,积极引导,狠抓落实,保障试点村各项整治工作全面完成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宣传导向作用,把政策宣传当作工作重点中的首要问题之一。通过积极宣传中央、省、市、县对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心里明白、目标清楚、干起活来更加有劲。
同时,积极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各新农村建设点均修建了垃圾池和垃圾屋,建立了统一的综合垃圾处理系统。以农户和保洁员为两大主体,完成垃圾的分类和清运工作。
为了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注重长效机制建立,结合试点村实际,制定了《理事会管理制度》、《新农村保洁员岗位职责》、《卫生管理制度》、《新农村建设点“门前三包”责任制》、《村规民约》等制度,制订了未来村庄建设规划图和产业发展规划,创建了新农村建设保洁协会等,有利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向深层发展。今后,将把工作重点放在产业规划、促农增收工作上,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逐步将各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得更加富裕、和谐。
3、科学整合,注重实效,发展产业,成立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
我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积极落实上级相关精神的要求,分别成立了大溪畈村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清塘村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三个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积极入社,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乡这三个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相继建立和完善了合作社章程以及投资制度、股东制度、成员制度、财务制度和分配制度,紧紧围绕棉花种植这个主题,采取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科学分配的方式,促进了我乡新农村点棉花种植产业的规模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发展,使我乡新农村点的棉花种植模式由原始松散粗放型向现代规模效益型的转变。
三、工作体会。
今年新农村建设点,均是非常普通的村庄,没有什么特色产业。村容整体、民房建筑比较杂乱,柴草乱堆,污水横流,家禽散养现象依然时有发生。村民的经济情况,差异也比较大。村里的房屋有新有旧,好的楼房盖的比较阔气,破旧的还是土屋。散漫,平静,基本是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和与广大党员群众深入了解和互相交流中,总的来说,在思想认识、资金投入、村级规划、产业发展、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等问题上,得到了统一,但是如何去改革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理清思路和方向,同时我们也体会到,虽然党的政策好,但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现实环境的影响,尽管我们的工作非常努力,老百姓参与的热情也很高,很多工作实施起来了还是有一定困难,甚至在短期内有的可能一时难以解决,需要今后一段时间去努力。
四、几点建议以及今后的`发展
1、继续加大宣传,同时加强交流。全乡上下要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力、号召力,同时在工作中注重与外面的交流与学习,通过组织试点村群众去其他地方学习与交流,能相互的促进,取长补短,共同的提高与进步。
2、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是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二是发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建设新农村,群众最有发言权,群众才是主人,群众的作用发挥好了,新农村建设才能搞得好。
3、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一是村级规划占用村民宅基地及其他土地的补偿问题;二是新农村建设农民筹资及出工出力机制及其管理办法,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后的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付诸实施,使乡村便于掌握和操作。
4、承认差别,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平衡,农民富裕程度不平衡以及村民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多样性,决定了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上有快一些的、有慢一些的。因此,在时间要求上不应强求一致,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应有所区别,在检查验收上不能把基础好的同基础差的村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而应主要看进步、重发展、看变化,有多少钱办多大事。
5、注重在村容村貌、乡风文明的基础上,侧重抓好农业产业化规划,引导农民增收致富。
6、协调发展农村教育、卫生事业。新农村更需要新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需要长期过程,现时农村卫生事业急需加强建设。
7、拉动农村经济,留住农村人才。应抓住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发展农村经济;想方设法吸引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并留住现有人才创佳业。
20xx年,我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xx年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xx镇凝心聚力抓产业,迈出了乡村振兴的新步伐。
(一)利用三个闲置。利用老旧的学校、村部等闲置资产,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租用闲置的农房集中发展云芝、羊肚菌、食用菌等现代农业,增加村民收入;引导一批妇女和中老年闲置劳动力参与技能培训,投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热潮。
(二)坚持三个培育。培育加工产业。有效引进电子、鞋业、饮用水生产等产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培育高效农业。鼓励发展羊肚菌、云芝、魔芋、稻鱼轮作等高效农业产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飞跃;培育种养大户。构建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三)把握三个重点。实现产业转移承接。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做好产业承接,引导制鞋、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我镇转移,努力发展镇域内工业企业。实现资本转行衔接。通过乡村振兴的带动,引导房地产、工业资本等投资到农业产业,给乡村振兴带来活力和希望。实现产业链延伸对接。对接经开区美妆谷和现代农业园,积极承接其原材料的种植和加工,发展黄桃、迷迭香、魔芋等种植业,提高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提升产业经济效益。
(四)引领三支力量。“党建+能人”治乡。吸收本地能人进入党组织队伍和“支村”两委队伍,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带领群众致富。“乡友+资源”回乡。发挥在外乡友的资金、资产和人脉优势,引导回乡创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资本+项目”下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将是经济发展的大舞台,引导转型企业在镇域内扎根,运营项目建设,壮大产业资本,服务广大农村。
二、各点的推进情况
20xx年我镇申报6个美丽宜居村庄点位,以现有的屋场分布、地形地貌、特色文化为基础,以xx市美丽宜居村庄创建45条验收指标为指导,组织召开村支两委会、户主会进行动员宣传、研究讨论,确定点位实施范围,铺排建设项目内容,制定实施计划,邀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屋场规划设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筹资筹劳,并将住户房屋分布图、规划设计图、户主明细表、创建项目铺排表、住户筹资筹劳计划明细表、创建项目实施计划表公示在屋场的核心位置,接受群众的监督。
为推动创建点位的施工进度,我镇建立联村、联点、驻点工作机制。联村领导统筹协调所联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全面工作。联村干部联点,督促创建申报、实施进度等。驻村干部及一名村干部驻点,负责每个美丽宜居村庄的具体实施和建设,帮助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和筹资筹劳等具体事宜。现将我镇6个美丽宜居村庄推动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xx村石坝湾美丽宜居村庄。位于xx镇xx村二组,共52户,181人。计划投入220万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125500元,完成水沟护砌、清淤、安装护栏;山塘护砌、清淤、护栏安装;公路拓宽;苗木栽培、修剪;节能路灯安装、维护;广场提质改造、安装健身器材;垃圾分类场建设;石友元、胡泽良危房拆除;墙面美化;水稻、油茶、魔芋种植;各类文化宣传栏安装;群众议事厅建设。
(二)xx村安家湾美丽宜居村庄。位于xx村九组,共54户,254人,计划投入260万余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395280元,已完成山塘护砌、清淤、安装护栏;水渠护砌、清淤;公路拓宽;苗木已栽培,修剪;安装节能路灯;广场提质改造、安装健身器材、群众议事厅、娱乐活动中心建设;杆线移除;公共设施整治已完成;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胡普如危房拆除;墙面美化;水稻种植;各类文化宣传栏安装。
(三)xx社区景德观美丽宜居村庄。位于xx社区二十组、二十一组;共126户,541人,计划投入180万余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20000余元,已完成黄桃基地等产业项目建设,完成绿化、亮化、健身广场建设;拆除破旧烤烟房,正在进行标准化停车坪建设。
(四)xx村湖竹塘美丽宜居村庄。位于xx村湖竹组、毛咀组,共66户,328人,计划投入180万余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50000余元,已完成鱼塘护砌、部分公路护砌,广场清基整平,完成约1公里道路黑化及两旁绿化、亮化,推进小微水体建设。
(五)xx村排门美丽宜居村庄。位于xx村十三组,共57户,273人,计划投入180万余元,已完成楚之源农副产品加工厂、隆隆食用菌种植基地等产业项目建设,已完成部分绿化、亮化、生态停车坪、仿古城墙等建设。
(六)xx村朝阳湾美丽宜居村庄。位于xx村四、五组,共72户,338人,计划投入280万余元,已完成“稻鱼共生”等产业项目建设,启动了文化广场建设,河道护砌和两旁景观道、步道建设已完成征地。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发展受限。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产业带动。农业主导产业和完整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缺乏,产业结构分散单一,没能形成规模化,“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不明显。缺乏龙头项目,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容易导致动力不足。
(二)基础设施落后。历史遗留债务繁重,财政增收乏力,各村(社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困难,导致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进度迟缓。
四、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发展优势产业。与湖南农大合作,建设云芝大棚20亩,种植40万个菌包,预计产量8万斤,预计实现盈利80万元左右。建设羊肚菌标准大棚200亩,预计实现盈利400万元,通过培养本地人才、市场引导和企业带动,逐步实现稳妥推广。发展羊肚菌200亩,逐步做大优势产业,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从而带动和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二)快速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组织外出观摩、召开户主会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让群众成为美丽屋场的“缔造者”。群策群力、筹资筹劳,积极参与“院美”“室美”“人美”“厨厕美”“村庄美”的美丽屋场打造,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着力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育。突出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等领军人才培育,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
(四)深入挖掘革命传统文化。xx镇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散葬烈士73处,市级红色资源点12处,深入挖掘革命传统文化,建设红色文化纪念馆和文化广场,让广大党员、群众在潜移默化的革命思想文化熏陶中受到启发教育,内化成自身的优良品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抓好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各项部署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主要成效与做法
(一)扛牢政治责任,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县66465户、163616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109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建设各类产业项目495个,建成运营扶贫车间545个,其中248个发展为中小微企业,为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全国“万企帮万村”扶贫车间现场会提供了观摩现场。
(二)发挥产粮大县优势,狠抓粮食生产不动摇。紧抓整县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亚行贷款黄河流域绿色农田建设项目,强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地落实。20xx年小麦种植面积145万亩,实现夏粮收获14亿斤以上,预计秋粮收获面积120万亩、产量12.9亿斤;深入实施粮食产业链条延伸工程,着力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一体化发展,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粮食深加工项目年底投用。成为全省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
(三)依托民营经济活跃优势,狠抓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扎实推进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运营发展,推动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有机结合、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43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级42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位居全市首位。
(四)聚焦产品效益提升,狠抓农业品牌建设。在全市率先发布“好郓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和“e品好郓”电商区域品牌,“三品一标”发展到192个,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25个,“郓半夏”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个镇纳入省级、1个镇纳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范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挂牌认定。省农科院牡丹、芦笋产业研究院落户郓城,成为国家肉牛优势产业集群创建县、国家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全省科技支撑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全省首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五)围绕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稳固农村基层基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去年达到15449元,全县人均居民存款达到5万元,实现了藏富于民。新改建农村公路2800公里,户户通、自来水实现全覆盖,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车,乡村学校、医院、养老院等逐步规范提升,新建村史馆、文化馆200余处,农家书屋、健身广场实现全覆盖。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均实现大幅优化,“一降一升一强”目标顺利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提升。产权制度改革有力有效,累计清查集体资产12.9亿元,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全覆盖,其中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428个,全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79个、占比87.3%,10万元以上的.376个、占比56.7%。基层治理有力有效,探索实施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率先开发“及时雨”一点通微视频接访平台,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试点县。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有较大压力。国家扶贫系统内还有2万多户、5万多名群众脱贫享受政策,这些群众多为失能半失能人员,脱贫基础尚不牢固;扶贫产业收益尚不稳定,扶贫资产效应发挥不够明显,个别扶贫产业没有达到既定效益。二是农业产业化层次低、基础弱、链条短。传统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60%,没有形成诸如金乡大蒜、章丘大葱、寿光蔬菜等享誉全省、全国的大型种植集群;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低、产业回报率不高。三是农田基础设施亟待加强。高标准农田面积较小,中低产田103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1%,由于历史原因,建设标准不一,配套设施建设不全,作用效益大打折扣。四是农村基础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短板。投用的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农家书屋闲置、活动场所利用率不高,部分村庄脏乱差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三、下步工作思路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将以此次审议为重要契机,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下步,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守底线,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切实做到政策对接不留空白。落实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县级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监测对象、监测内容、发现认定、帮扶措施等方面,严格规范程序,及时发现、快速预警、精准帮扶,确保监测无遗漏、帮扶全到位,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持续强化产业扶贫项目运营管理,对495个产业扶贫项目,强化资产监管,确保项目长期稳定收益,对尚未发展成小微企业的扶贫车间,强化帮扶引导,落实优惠政策,力争更多的车间转化为“致富车间”。
(二)夯基础,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坚决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要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已建成项目区改造提升,基本具备农业用水计量收费条件,确保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达到97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5亿斤以上,力争3年内粮食总产突破28亿斤大关,20xx年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规范指导,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家,规上农业企业总营收达到200亿元以上;持续加大土地流转、托管力度,不断深化与粮好农业、金丰公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对接合作,充分发挥为农服务中心作用,年内培育随官屯、唐庙等区域性服务中心、站点27家,实现农业托管服务面积100万亩以上,切实提升农业现代化化水平。
(三)育人才,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引”上做文章。依托各地返乡创业服务站、商会(协会),深入开展“归雁兴乡”返乡创业行动,建立“户籍在外人才资源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每年培育有影响、口碑好的反哺家乡人才100名以上,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在“育”上求突破。依托农业农村高端专家智库、省农科院“三个突破”工作队等资源,按照农民“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的方式,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训,每年培育技艺水平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乡土人才100名以上。在“用”上见实效。注重内部队伍建设,努力学习乡村振兴特别是农业农村知识,采取名师授课、内部培训、自我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服务农业农村的能力和本领。
(四)树新风,持续涤荡乡风文明。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创建“雁领队”队伍品牌,把更多党员干部、乡贤、返乡大学生、义务红娘、文艺工作者等纳入其中,灵活运用“讲评帮乐庆”五种形式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创建“郓城大地党旗红”宣讲品牌。推广诸如张营街道“欢‘营’你来讲”、武安镇“红‘动’武安”、程屯镇“‘程’心向党”等衍生宣传品牌,加大宣讲力度。创建“德来好郓”主题品牌,积极开展晒家风家训、选孝贤之星、评最美家庭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把文明实践工作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升郓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用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留住“乡愁”,年内每乡镇新建1处集村史、档案、荣誉、历史文物、民风民俗等于一体的村史馆,“记住乡愁”“留住乡情”。守望“乡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道德讲堂、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年内每个村至少开展1次符合本村实际的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宣讲。用红色文化激发农民群众奋斗热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用鲜活的例子讲政策、说变化,讲奋斗、晒成就,用红色精神鼓舞人心、助推发展。
(五)美家园,打造农民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明确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在水电气暖、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增加必要投入,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按照《郓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和责任分工,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九项考核内容,对题作文、常态化整治,力争新创建省级美丽乡村5个以上、市级示范片区2个以上。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深厚的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水浒文化、民俗文化等优势,按照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美村、造景、串线”工作思路,加快推进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办好“中国(郓城)好汉节”、“黄河人家乡村旅游节”等精品节庆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农产富县”为引领,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千方百计实现农民增收,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实现乡村振兴努力奋斗。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达权店镇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精准发力、凝聚合力,多措并举推动驻村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夯实根基。各驻村工作队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加大对各村在落实"四议两公开"、民主评议党员等方面的指导,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有序推动各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二是强化产业发展,精准施策。在全镇现有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各驻村工作队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板栗、油茶、黑猪等特色产业。狮塘村驻村工作队聚焦盘活闲置资源,积极对接旅游产业招商引资,成功引进狮塘民宿项目,既让附近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又将闲置资产盘活,实现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
三是强化服务群众,排忧解难。各驻村工作队从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出发,通过召开群众会、开展入户走访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镇各驻村工作队累计组织召开群众会40余次,累计为民办实事90余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经济学院是一个经济学类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农村与区域发展学科为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学院,具有经济学类四个本科专业和应用经济学一级硕士学科点和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以及农村与区域发展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可以说,经济学院是与乡村振兴高度相关和承担培育乡村振兴经营管理高级人才任务最重的学院。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作为学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现把初步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做一个汇报。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
十九大后,院班子和各党支部加强新时代理论和政治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学院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历史使命。同时,学习和落实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特别是重点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等进行大学习、大讨论和大调研。
二、围绕乡村振兴开展教学改革和培训工作
一是利用去年学校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围绕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内容改革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的培养方案,增加了“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方向,增设“乡村振兴战略与现代农业”和“发展经济学与中国农村发展”等2门课程;二是与管理学院共同建设面向全校农业硕士研究生的“乡村振兴战略与现代农业创新”课程,提升所有农业硕士的乡村振兴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三是博士生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方面,增加乡村振兴的相关专题内容,要求博士生加强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理解;四是与地方政府、省级部门联合建设了2个“乡村振兴战略”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罗江区和成都农商银行),参与建设地方政府的乡村振兴学院,联合培养乡村振兴的`高级人才,学院多名老师20多人次在全省各地党校、乡村振兴学院讲乡村振兴相关课程。
三、建设四川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智库
(一)整合研究机构建设乡村振兴的大平台。学院利用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德国研究中心及四个研究团队等小平台,通过整合这些平台,积极进行相关课题研究。目前已承担了科技厅、教育厅、扶贫移民局、人民银行、邮储银行、农商银行等的服务乡村振兴的方案或研究课题6项。
(二)主动服务省委省府的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我带领科研团队启动应急研究课题,完成《深化要素市场制度改革,推进先进生产要素流向乡村》的政策建议报告,得到省委常委曲木史哈和省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杨秀彬的肯定性批示,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参与省委一号文件咨询。二是在20xx年5月,按照省委部署和省委领导指示要求,我校承担了省委安排的“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重点课题的任务,杨文钰副校长牵头、我作为写作组组长,与农业技术、经济管理、资源规划、人文社科等方面的骨干教师紧密合作,顺利完成课题,得到了省委政研室的肯定;原学校党委书记邓良基利用其担任省人大农委主任委员这个平台,在很多场合宣传和介绍这个研究报告的主要思路和举措,得到多方面的认可,特别是得到省委书记的肯定。三是在暑假期间,吴平教授带队初步完成了省委农工委委托的“四川乡村人才振兴路径研究”课题。
(三)积极服务县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一是积极参与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研制。已经承担了南部县、前锋区等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任务,前者是全省首批22个乡村振兴试点县,后者是学校帮扶的县,初步完成立了南部县的总体规划。二是积极组织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学院先后组织了近10批、600多人次的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三是通过各种会议和论坛为我省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如学院举办省金融学会“深化成都农村金融改革、助推乡村振兴”座谈会和成都市农村金融改革方案2.0版提出对策建议。
四、下一步开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思路
一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加大对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和农村与区域发展博士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培养乡村振兴的经营管理高级人才。积极培训地方乡村振兴经营管理人才。
二是整合团队,打造省级乡村振兴智库。建议借鉴其他地区和高校做法,依托学校相关平台,积极参与学校组建有关乡村振兴的更高平台。举办以“农村金融创新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西南农村金融论坛。
三是引导和支持教师和研究生开展乡村振兴实施机制体制研究、政策研究和案例研究。学院的各个团队积极开展相关领域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研究课题,如支持乡村振兴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研究等。
四是制定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的指引和规范,高质量完成承担的乡村振兴规划和各地的研究报告,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农村发展的硕士和博士生。
我行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部署,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全力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该行下辖市分行营业部和县(区)支行,行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范围与其他银行相比,具有独特的品牌优势。我行贷款主要用途涵盖了粮棉油购销储、精准扶贫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建设等领域,支持领域宽泛,政策导向明确。
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行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百城提质、四水同治、森林、千万工程等省市级重点工程,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补短板、强弱项”职能,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粮棉油购销储情况
我行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力支持粮棉油收储,确保国家粮棉油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做好粮棉油产业扶贫,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粮棉油收储,圆满完成20xx年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粮食收购资金供应没有出现问题。-xx月份累计发放夏粮收购贷款56亿元,支持收购小麦233亿斤,占社会收购量的40%;支持秋粮收购贷款万元,支持收购稻谷1188万斤。xx月末,我行粮棉油购销储类贷款余额182亿元,我行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彰显。
(二)精准脱贫攻坚情况
我行以服务脱贫攻坚为核心,积极支持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强有力地发挥了我行在金融扶贫中的主力军作用。-xx月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86亿元,精准扶贫贷款余额66亿元,其中: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74亿元,带动贫困人口3795人;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92亿元,服务贫困人口73147人。
(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建设情况
我行大力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着力发挥补短板作用。以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水利建设、农村交通、生态林业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突出短板为重点,依法合规开展业务,-xx月对接申报中长期贷款项目8个,贷款金额90亿元。11月末我行中长期贷款余额81亿元。
三、下一步我行重点支持领域
近期,农发总行印发了《关于加强服务长江大保护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支持政策的通知》,加大了对长江大保护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支持力度,对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贫困村提升工程、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等5个贷款品种,从利率定价、贷款期限、审批权限、担保措施、办贷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政策倾斜。
结合实际,为服务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行拟采取以下措施:
(一)全力支持高质量发展。综合用好贫困村提升工程、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园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棚户区改造等贷款品种,打好信贷组合拳。一是重点支持脱贫攻坚。服务贫困地区贫困村整体提升,加大对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目前调查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2亿元、农村人居环境项目扶贫贷款4亿元。二是重点支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xx省是全国第二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省份,通过支持试点地区“田水路林村”多规合一的整体布局,可实现耕地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改善。截止xx月底,我行已调查南召补充耕地提质改造项目4亿元,已对接桐柏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亿元。三是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支持辖区内道路交通、污水垃圾处理、棚户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服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行棚改贷款余额9亿元,新审批棚改贷款4亿元、农村人居环境贷款38亿元,已调查镇平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综合体建设项目1亿元。四是重点支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各类现代农业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新产品新业态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
(二)全力支持生态保护建设。重点用好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旅游扶贫等贷款品种。重点支持河道生态廊道建设,同“森林”建设整体规划相结合,大力支持区域国家储备林建设,深度对接辖区内主干河道两岸新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把打造成为一个生态绿色城市。目前,已对接淅河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项目4亿元。
(三)全力支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围绕xx省水利“四水同治”十大工程和农田灌区建设整体规划部署,充分发挥农发行支持水利建设主力行作用,积极用好水利建设项目贷款。一是重点支持辖区内各干支流综合治理。丹江、白河、唐河、等为流经境内主要河流,重点支持河道的综合提升治理和污染治理,提高下游水源蓄积能力。截止xx月底,行水利贷款余额亿元,已调查水利建设项目贷款2亿元。二是重点支持民生水利工程。包括农田水利设施体系、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排骨干工程建设与配套改造、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等,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保障、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土保持等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我行当前主要融资模式为:政府和社会资本政府合作(PPP)模式、公司自营模式及扶贫过桥模式。
四、加强金融服务的建议
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金融服务工作,要与地方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深入学习市政府近期印发的《市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市落实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工作方案》等文件,行有意愿、有产品、有政策,期望与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行必将以最优的服务、最大限度的资金保障和优惠政策,更好地服务xx区域发展战略。
1、由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行下发联合文件,明确农发行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合作银行,确定支持重点,建立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优势和行的融资融智优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工程在县域的顺利实施。
2、在市政府领导下,加强与市级政府投融资类公司的战略合作,加大对辖区内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照市政府近期拟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清单,我行拟建立汉江、生态经济带等重大项目库,实行台账式管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优势,全力支持项目建设,以实际行动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及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
10月14日下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田春华到书院镇调研“家站点”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人事代表工委、农业与农村工委和书院镇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田春华一行来到书院镇路南村村委会,现场调研路南村人大代表联系点建设情况。田春华认真察看联系点场地、设施布置情况,仔细询问联系点活动开展和相关制度建设情况。近年来,书院镇人大坚持“建、管、用”原则,不断深化“家站点”规范化建设,形成了“1+1+20”的“家站点”平台网络,有效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有力推动镇人大工作深入开展。
随后,田春华一行前往书院镇外灶村调研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推进情况。当前,外灶村正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品质提升、彰显风貌特色,深度挖掘“科创田园、花香外灶”的乡村文化内涵,做优生态提升农村“颜值”、培育乡风提升人文内涵、产业升级提升发展活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田春华认真听取外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划介绍,参观外灶村产业引进、生态治理、项目建设等情况,听取书院镇相关负责同志工作汇报,并与大家座谈交流。
田春华充分肯定书院镇工作开展情况。他指出,书院镇“家站点”平台建设有成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有特色。要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用足用好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资源,不断提高服务保障代表履职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提升代表履职成效。要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做优做实全镇“家站点”平台,对标对表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建设、打造特色,促进书院镇“家站点”平台提质增效。要抓住有利机遇,进一步提升乡村形象、健全功能,统筹考虑乡村经济发展和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用好各类资源禀赋,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不断促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让书院乡村产业更强、生态更美、农民更富。
20xx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交通系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汤亚兵同志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局机关相关科室、局属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单位)抓落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路办。二是认真传达布置。及时在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上对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精神及文件要求进行了传达学习,对我局工作进行了研究布置。三是科学制定方案。经认真研究,并结合交通系统实际,制订了《县交通局20xx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计划》(秀山交文〔20xx〕26号),结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措施,做好项目、经费、人员等要素保障。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县乡道升级改造工程。20xx年升级改造县乡道8个项目9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
二是行政村主干道升级改造工程。“四街一镇”四好农村路联络线改建工程,路线全长81.25公里,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规划设计,双向两车道,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估算总投资1.7亿元,20xx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
三是“四好农村路”通组公路通畅工程。20xx年建成通组公路通畅工程215公里,完成投资1.35亿元,实现村民小组通畅率97%。
四是农村公路增设错车道工程。20xx年建成农村公路错车道建设计划1210个,完成投资550万元。
五是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20xx年农村公路安装波形护栏127公里、示警桩15400根,完成投资2400万元。
(二)工作措施。
一是确保一个目标。20xx年我县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是实施县乡道改造90公里,完成村民小组通畅工程200公里,实现村民小组通畅率95%。
二是坚持两个原则。坚持质量与进度并举、建设与养护并重的原则。
三是采取三条措施。第一,统筹建设项目规划计划,先通村民小组,后通自然村落,在保障完成村民小组通畅工程的前提下,建设至少40公里自然村落通畅工程;改造一批不适宜的行政村主干道公路,升级改造狭窄路面及破损路面的“畅返不畅”整治工程30公里;发展一批高效率的乡镇、村居联网公路,建成30公里的乡镇、村居联网公路,实现乡镇、村居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序推进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实施乡村道交通安全设施工程142公里,保障农村群众安全出行。实施农村公路错车道1210个。第二,实行建设资金全额补助。按照__届县人民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精神,对20xx年以后下达建设计划的农村公路进行全额补助,提高乡镇、街道的建设积极性,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持续有力发展。第三,加大养护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文件精神,自20xx年起,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的300万元专项村道养护资金,实现了农村公路列养补助范围100%,村道养护资金达到1000元/公里,与全市村道养护资金补助标准持平。
四是提供四大保障。政策保障。用好国家政策扶持,积极向上争资。同时,紧紧抓住民族、扶贫、移民后扶持等政策机遇,紧盯政策空间,积极做好政策争取工作,把各项扶持政策用足、用够、用活。资金保障。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形成县交通局争取市级专项补助资金为主导,乡镇(街道)工赈资金、扶贫资金、土地复垦资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金等打捆配套,村(居)民委员会“一事一议”方式村民集资,社会企事业捐资的多元化筹资体系。组织保障。做到“三落实”,即: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技术保障。加大技术培训、整合技术力量,克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技术力量薄弱的困难。
五是搞好五个结合。做到专项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相结合、职责监督与义务监督相结合、建设硬性标准与通行实际需求相结合、宣传教育与行政手段结合、廉政建设与安全生产相结合。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全力实施好“四好农村路”。目前我县已基本解决农村地区交通出行问题。20xx年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继续实施农村公路100公里,全面服务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促进我县农村公路提质增效。重点是改造“畅返不畅”公路,实施乡镇与乡镇之间、村(居)与村(居)之间互联互通公路,进一步改善通行条件,提高乡镇、村互联互通水平,让农村公路真正走进“人家户”。
(二)继续实施好公路安保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任务,重点是农村公路危险路段以及需要开通、延伸农村客运的公路。同时,继续推进融资租赁模式,加快重点路段的实施进度,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
(三)做好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准确把握交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的关系,充分总结、借鉴交通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提供的经验,做到规划、政策、保障、任务衔接,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交通保障。
根据市委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指示精神和统一要求,结合我村实际,12月10日我村召集党员及村民代表召开了以“乡村振兴,我村怎么办”为主题的研讨部署会。会中,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在围绕如何乡村振兴的问题上每一位同志都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了我村乡村振兴工作有序开展,接下来的工作我们将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党建凝心强基工程。
加强组织保障,不断增强基层支部的战斗力。一是抓班子自身建设。加强班子团结、明确分工、带头工作,切实发挥社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保证每月正常的组织生活,认真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参加上级党组织的党务培训,提高党务知识,带动党总支部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的整合力。在推进社区建设中,村党总支部要起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村党总支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有健全的组织、有完善的制度”。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坚持走群众路线。
二、集体经济壮大工程。
在如何转变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克服安于现状,疏于进取的思想,努力培植一个村集体增收的可靠产业。对集体用房进行整合并重新发包利用租金来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利用闲置资金理财增加收入;复制高产能模式,扩大高标准农田规模来提高集体经济收入。
三、美丽乡村提档工程。
继续做好公益事业建设。利用好集体经济收入,把村内破损的路面进行全覆盖维修、增加全村绿化覆盖率、建设好村民健身场地。继续做好控制违章建筑工作,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加强干部夜间值班制度,切实提高我村人居环境。
四、富民增收动能工程。
进一步加强村干部责任制考核和民主评议活动,增强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提倡礼貌用语,热情接待,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通过公示、广播、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农合、新农保、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惠农政策的合理性及优越性,引导村民合理选择,全员参保。为五保老人、特困户争取最低生活保障、为残疾村民争取残疾人就业基金,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百姓家中,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梳理、拓宽我村劳务输出渠道,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文化赋能聚力工程。
我们以村文化宣传、文体活动为载体,把思想教育融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能吸引村民广泛参与,并使村民在自觉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为了能把法律送进千家万户,我村将通过多种形式在居民中开展了各类普法宣传活动,营造了一个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20xx年我村将建立一个百姓大舞台,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使村党员群众在广泛参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增强了村归属感和凝聚力。
面向未来,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村两委将始终抱着发展一方经济,改变一方面貌,造福一方百姓的强烈使命感,勇立潮头,负重拼搏,后发崛起,凡事都要争一流,当先进,创特色,将我村发展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的现实。
一、以“三乡工程”为抓手,在“产业兴旺”上下功夫
以“三乡工程”为抓手,加强企业帮办服务,加快闲置土地、农房利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落实重点项目帮扶制度,明确重点产业项目3个。总投资18000万元的全智能化控制硫化机、密炼机、机器手、自动压延机等先进生产线设备21台套及检测实验设备、环保设备改造项目,项目投产后,年产输送带20__万平米,可实现新增产值51000万元,税收1600万元;5.6万吨/年聚醚改性硅油及水性漆新材料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1.68亿元,税收5694万元,将成为最大的聚醚改性硅油深加工企业,填补xx省产业空白。总投资10000万元的绿森塑木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000吨塑木复合板项目xx月份正式动工,计划20xx年xx月份建成投产。项目新征土地23。4亩,建设厂房12000平方米,购置挤出机、造粒机等设备198台(套),新上塑木生产线20条,新增产能2万吨,达产后新增产值1.8亿元,税收630万元,出口交货值1500万美元。
二、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在“生态宜居”上下功夫
一是加快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进度,目前完成1000米主干道7.5米拓宽任务,新建人行步道4500平米、完善排水管网1000米;新建公厕一座,改建一座,改造旱厕80个;新建绿化5000多平米,绿化提升1000平米;下水道建设全面完成;完成门楣广告统建工作;砌护河提约100米;完成弱电管道下埋,下埋管线1000多米;开展环境整治,清理积陈垃圾,实施保洁常态化;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完成70处脏乱整治点整治任务。
二是全面打响三大革命。积极开展陈年垃圾清理,出动人力500余人次,车辆400余次,动用机械设备80余次,共清理陈年垃圾900余吨。稳步推进卫生厕所建设,完成20xx年70户改厕任务并验收通过,20xx年105户改厕任务正在组织开展实施。
三是加强生态保护力度。严格落实“两长制”,聘用生态护林员19人、巡河员12人,巡查工作正常开展。关停老自来水厂并完成新厂改造,提高居民生活用水质量。坚决打击秸秆焚烧、非法电捕鱼等行为,查扣非法采砂农用车8辆、铲车2台,关闭2家污染严重的养殖企业,拆除2处非法捕渔工具,有效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三、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
开展春节文化周、送戏下乡、舞龙灯、书画交流等群众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6次,开展各类巡查50余次、“三线四边”整治4次,立面改造墙面180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60平方米,清理广告横幅、牛皮癣100余处,清理集镇乱拉横幅16条,小广告200余张。广泛开展各类评选,善行义举榜公布6次12人。在沙岭子村举办集体婚礼,“高桥手绣”大放异彩。
四、以召开为契机,在“治理有效”上下功夫
加大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守护平安-春季行动”、护校安园系列行动等多项行动,查处赌博案件2起、禁毒类案件2起,确保了辖区社会治安稳定。压实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扎实开展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排查矛盾纠纷51起,化解48起,信访积案1起,全力维护x期间全镇社会安全稳定。
五、以脱贫攻坚为重点,在“生活富裕”上下功夫
积极配合县委第二巡察组完成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并就反馈问题及时进行自查整改。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深入各村全面排查问题总数865条,整改843条。加强非贫困村扶贫工作队建设,镇级选派5名副队长和7名扶贫专干进一步增强非贫困村脱贫攻坚骨干力量。完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项目库建设,建立各村项目库台账。进一步完善扶贫基础设施建设,落实54户贫困户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完成贫困户需重建和修缮房屋调查统计。多措并举助力金融扶贫,结合公益性岗位聘用,为27户贫困户提供护林员、巡河员等岗位。
下一步,我镇将根据本次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全镇乡村振兴计划安排,把握重点、突出特点、打造亮点,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