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和棉花中间消耗调查报告(3篇)

玉米和棉花中间消耗调查报告(精选3篇)

玉米和棉花中间消耗调查报告 篇1

为及时掌握20xx年xx市玉米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更好的`为政府制定粮食政策服务,xx市发改委成本队对xx市xx市xx户定点调查点玉米的生产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与上年相比,今年玉米种植亩均产量增加,种植成本增加,出售价格上涨,种植收益亏损。现将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播种面积增加,亩均产量增加

从调查数据来看,20xx年调查户玉米播种面积xx亩,比上年的xx亩增加xx亩,增幅13%。亩均产量公斤,较去年的公斤增加公斤,增幅9.41%。

播种面积增加的原因分析:

一是价格因素。自20xx年春节开始,我市玉米收购价格止跌趋稳,逐步上涨,玉米种植收益有所提高;而其他经济作物如洋葱、红辣椒、甜菜等经济作物的价格不稳定,收益缺乏保障,农户临时调整种植意向,增加了玉米的种植面积。

二是气候因素。由于玉米喜温,而今年春季我市气温突然升高,耕地返潮早,播种期不适宜种植其他作物,但气温、土壤绝对含水量都适宜种植玉米。

三是需求因素。自上年下半年开始,我市生猪、肉羊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户大幅增加了存栏量,从而引发了玉米需求量的增长,玉米自用及出售增加,农民储存量减少,需要增加玉米种植面积。

四是种植方式因素。由于种植玉米较小麦机械化程度高、务作简单,收益高,在目前农村家庭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农户选择种植玉米。

从亩均产量来看,今年亩均产量公斤,较20xx年大幅增加,处于近几年的较高水平,但据20xx年最高产量公斤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

一是在玉米种植期间没有出现影响玉米生长的灾害性恶劣天气,而且春季雨水充沛,播种时土地墒情较好,玉米种苗生长正常,长势总体向好,为增产奠定了坚实的第一步;

二是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明显增强,良种比重逐年加大,测土配方、简化施肥、精播技术以及小型微耕机、割草机等农业种植科技和新型农机的推广普及,为玉米稳产、丰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近年我市生态条件改善,农村各类野鸟数量增加,春季吃种子、秋季叼玉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产量损失。

二、生产总成本增加,物质服务费增加

20xx年玉米亩均总成本为xx元,比上年的xx元增加xx元,增幅9.62%。生产成本为xx元,比上年的xx元增加222.42元,增幅15.37%。

生产总成本增加的原因分析:

(一)物质与服务费用增加。20xx年我市玉米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xx元,与去年xx元相比,增加xx元,增幅4.25%。物质与服务费用变化较大的项目有:

1.化肥费及用量增加。据调查,20xx年我市玉米每亩化肥费为xx元,同比20xx年每亩xx元,增加xx元,增幅9.89 %;分析原因:一是农资价格上涨,使化肥费投入增加。二是农民为增加产量保证收入,化肥用量相对提高。

2.种子费增加。今年玉米种子费为xx元,较上年的xx元,增加xx元,增幅44.9%。分析原因一是农民为提高产量,部分调查户由原来的使用自留玉米种子改为购买高价优质玉米种子进行种植,导致种子费支出增加。二是今年春季返潮较早,部分农户种植裸地玉米(不铺地膜),为防止种子被老鼠、野鸟偷吃,保证出苗率,增加了播种量。

3.农家肥费减少。今年玉米种植农家肥费为每亩xx元,较去年的xx元,减少1.53元,减幅13.83%。由于农家肥在储肥、运输、施肥等环节相对使用化肥要繁琐麻烦,再加上目前农户对农家肥施肥比重没有科学的均衡概念,为了省时、省力、省人工费,今年农家肥的使用量相对减少。

4.机械作业费增加。今年我市玉米种植机械作业费为xx元,较上年的xx元,增加xx元,增幅%。原因是由于现代农业的推广与实施,农户用机械代替人工种植的习惯在不断改善,机械收割面积增加,油价不断的上涨使机械作业费有所增加。

5.农药费增加。今年玉米种植农药费为xx元,较上年的xx元,增加xx元,增幅30.31%。原因是7月我市天气炎热,玉米大小斑病、炭疽病、霉斑病、发病率增加,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

6.排灌费减少。今年玉米种植排灌费为xx元,较上年的xx元,减少xx元,减幅0.91%。根据调查,为配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国家加大了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部分地区u型渠铺设、农田井渠优化、节水滴灌、低压管灌等基础设施已投入使用,调查户灌溉用水量减少,同时农业用水价格上调,两因相抵后水费支出略有下降。

7.农膜费减少。今年玉米种植农膜费为xx元,较上年的xx元,减少xx元,减幅31.71%。原因是今年春季气候回暖早,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好,个别农户没有使用地膜进行铺种,农膜费减少。

(二)人工成本上升。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劳动日工价逐年上升,今年我市劳动日工价为xx元,较上年的xx元增长8%,劳动日工价上升是人工成本上升的主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成本亦在不断上升,同时随着进城务工农民增加,农村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矛盾突出,农忙时节用工难现象日益严重,使人工成本呈刚性上升态势。

(三)土地成本下降。20xx年玉米自营地租金为xx元/亩,较上年的xx元下降xx元,减幅14.47%。主要原因是去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处于亏损状态,而其他农产品价格也不稳定,农民种植收益得不到保障,土地流转价格无法继续攀升,土地成本略有下降。

三、出售价格上涨,净利润仍为负

20xx年调查户每公斤玉米平均出售价格为xx元,比上年每50公斤平均出售价格xx元增加了xx元,增幅%;每公斤玉米平均出售价格为xx元,比上年的xx元增加0.15元,增幅8.8%。玉米每亩产值xx元,较上年的xx元增加xx元,增幅%;亩均净利润为-378.41元,比上年的-451.96元减少亏损73.56元。

出售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玉米收购价格回暖。今年虽然没有出现“谷贱伤农”现象,但是玉米价格仍然没有达到农户的预期价格,影响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的因素依然存在。净利润仍为负的原因分析:

一是我市玉米种植不是农民种植的主导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对种子、化肥等物质性投入只凭经验,缺少技术指导,这种粗放管理的种植方式吃掉了农民的利润。

二是部分农户思想传统、保守,缺乏知识和技术,接受事物较难,虽然尚能维持简单耕作,但经营粗放、效益低下,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增加,农村“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务农人员逐年减少,劳动力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

三是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药价格的不断上涨及劳动力、排灌、机械作业成本费用价格持续居高不下,使粮食直补效应被抵消,农民因粮补政策得到的实惠大打折扣。有的农民抱怨:直补那俩钱全让化肥、农药给“找回去”了。

四是国家对玉米非主产区的补贴逐年减少,地方政府也相应制定了“多元化”农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民改善种植结构,减少传统农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力,主观上也影响了农民种植玉米的收益。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今年玉米种植净利润仍然为负数,农民种粮收益还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从目前形势看,稳定市场粮价和控制农资价格上涨的压力和难度仍然较大,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任务依然很艰巨,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运营,上级有关部门应从源头起,加强对农资出厂价格的监管,控制源头价格上涨。同时加强对中间流通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垄断、欺行霸市、压级压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控制农业机械作业费价格,减少农民成本投入,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加强对玉米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加快玉米良种培育,提高玉米产量;做好自然灾害的预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三是在收割期建立务工信息平台,减轻玉米种植户收割难、晾晒难的问题。收购期间加大玉米市场管理,维护收购市场秩序,合理调节玉米供求矛盾,保护农民利益。

四是培植优化玉米种植的龙头企业,搞好深加工,形成一条从种子推广、基地种植、原料收购到生产销售的优势产业链,解决粮农的后顾之忧。

玉米和棉花中间消耗调查报告 篇2

按照县政府办公室通知要求,XX镇对今年本镇棉农的种植意愿和预期种植面积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XX镇棉花种植总体情况

近年来,XX镇棉花种植面积逐年递减,特别是20xx年以后,棉花种植面积锐减,各村鲜有成方连片的棉田,以前的棉田被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代替。仅有的棉花种植也是零星分布,多是由于儿女结婚,急需使用棉花,自种自用,不对外出售。

20xx年,全镇棉花种植面积尚有4000多亩,然而到了20xx年,棉花种植面积剩下不到700亩。全镇39个行政村中,种植棉花面积较大的大赵家、李刘楼、张圈、大张楼4个村的总面积还达不到200亩,其他村就更少了。如大赵家全村棉花种植面积60亩,其中阮东亮、贾传东、贾传印、户进魁、贾传伦5户种植面积2亩以上,其余的多是利用村头荒等零碎地块小面积种植。

二、今年棉农种植打算及准备情况,种植面积与去年相比变化情况

预计20xx年棉花种植面积与去年相比有小幅增加,经过走访,一些去年种植棉花的户今年仍有意愿种植,一是因为本户需要,劳动力及其他条件可以满足种植需求。二是今年玉米价格大幅下调,一些准备种植玉米的户考虑改种棉花。

三、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

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棉花价格低,棉农收入少。大赵家村的户进魁说,20xx年他种了3亩多棉花,每亩产量最多400斤,价格最高的时候卖到每斤2.9元,每亩收入不到1200元。而且多次施肥、打药,从种子、农药到化肥、除草,每亩农资成本500元以上,如果再将劳动力纳入成本,种棉不仅不赚钱,甚至还亏本。户进魁说今年考虑种植蔬菜或者谷子,不想再种棉花了。

二是棉花种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因为棉花的.生产周期较其他农作物更长,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目前,农村主要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创业,种植棉花的收入和打工的收入是不能相比的。目前,在家种植棉花的大多是老人,他们精力有限,是不可能大面积种植的。

三是棉花病虫害防治困难。虽然防虫棉品种的出现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手段的进步,使棉花病虫害发生有所减少,但相比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来说棉花的农药成本仍然较高。

四是棉花收购点减少,棉农销售困难。以前,牡丹区金堤镇是鲁西南有名的棉花收购加工专业镇,收购加工点最多时100余家,而现在仍然在经营的不超过5家,还多是从外地购入棉花加工外运。据从事棉花收购多年的崔广江说,以前卖棉花的都排队,现在一天也来不几个人,根本收不到棉花,生意没法做了。

玉米和棉花中间消耗调查报告 篇3

为进一步摸清20xx年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跨区作业情况,加快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山东省XX县农机局于7 月21-30日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专项调查活动。县农机局领导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就调查工作的开展进行了专门研究部署和具体安排,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农机科、农机校、推广站、乡镇农机站等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2个专题调查组,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全县13个乡镇(街道)开展了深入、详细的摸底调查。调查组采取与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作业户交流、发放问卷、听乡镇(街道)领导介绍、与村委会负责人和农机大户座谈、咨询农机企业技术人员以及到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待收玉米地块等方式,获得了比较可靠的各项信息。农机科就全县调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整理,基本摸清了XX县20xx年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跨区作业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合理化意见、建议,使调查活动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XX县20xx年玉米机收及跨区作业情况

XX县辖13 处乡镇(街道),全县总面积1119平方公里,592个行政村,60.5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82万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玉米是该县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2%。据调查统计,玉米主要以夏玉米为主。目前该县小麦耕、播、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而玉米从种到收大部分采用人工方式,玉米收获机械化已成为制约该县农机化发展的瓶颈。玉米生产过程中收获是最繁重的体力劳动,靠手工作业不仅占用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加快玉米联合收获,已成为发展农机化当务之急。近年来,XX县农机部门根据省、市农机主管部门XX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推广应用上来,连续组织实施了以玉米收获和秸秆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发动、现场交流、典型示范等措施,较好地推动了全县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广大农民群众逐步认识到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的好处,焚烧秸秆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机械化收获正在加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分别达到58台、42台和10台。今年三秋拟积极引进外地机械来XX县跨区作业,计划引进秸秆还田机30台,集中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小麦免耕播种机在西部的杨柳、金庄、柘沟、济河、泗河等5个乡镇(街道)集中开展机械化作业,预计机收3万亩,机收率力争超过10%,秸秆还田面积 4.5万亩,还田率力争超过15%。拟派出1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0台秸秆还田机去河南、河北、宁阳、济宁、兖州、曲阜、汶上等地进行跨区作业。

要完成市局下达的秸秆还田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80%的任务,需完成秸秆还田面积21.6万亩。据往年统计,一台秸秆还田机或玉米联合收获机平均年作业量为400亩,全县21.6万亩玉米需540台秸秆还田机或玉米联合收获机,目前我县的秸秆还田机和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共100台,尚需440台秸秆还田机或玉米联合收获机才能完成市局下达的秸秆还田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80%的目标。

多年实践证明,利用农作物耕种收获的时间差、地域差,组织开展大范围跨区域的农机作业,对于提升农机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努力探索和完善三秋跨区作业的运行机制、效益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和管理机制,创新玉米跨区作业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尽快将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市场培育成完善、健康、发达的农机作业市场。

二、XX县玉米联合收获和农机跨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水平低的因素

1、农机与农艺不适应。目前,XX县玉米种植有平作、畦作、间作套种等多种行距,有用2行、3行播种机播种的,也有用1行简易播种机播种的,还有人工点播的,行距有600~700mm和300~400mm等多种规格,而推广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一般适应600mm--700mm的规格。另外,玉米果穗的脱皮难易程度、在秸秆上所处位置,以及秸秆粗细、高矮等都直接影响着玉米联合收获的机械作业,严重制约了该县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2、对玉米机械化收获认识不够。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玉米收获适应期长,晚收几天一般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农民只需手工掰下玉米棒即可,无需人工镰割镐刨玉米秸秆,所以玉米机械收获的需求不如小麦那么迫切。

3、机械收获费用高。受柴油涨价影响,农机作业成本大幅度提高,玉米收获价格为50—60元/亩,而且玉米机收只能做到摘穗和秸秆切碎,一般没有剥皮工序。因此,玉米收获后还需剥皮脱粒,需要投入劳动力,收获成本增加。

4、机械性能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制造质量虽然较以往有很大提高,但对作业质量满意率仍不高。作业效率较低,经济收入不高。不论是自走式还是背负式的收获机,生产效率都达不到农民要求。

5、机具价格偏高,投资回收期长。目前1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需要10多万元,1台2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也在3万元左右,加上拖拉机不低于10万元,与小麦联合收割机相比其结构简单,价格却高出许多,很多机手觉得风险大,担心自己难以收回成本。由于玉米的收获期季节性较强,再加上农民整体支付经济能力低下,购机户的盈利空间较小,资金回收期较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6、行距适应性较差。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宜行距一般为600~700mm,而我县玉米大部分为套种,行距不均匀。联合收获作业时,不可避免地将部分玉米株推倒而无法进入割台,结果被收获机连同植株上的玉米穗一起被粉碎,地里成片地撒落着玉米粒,损失率大。

7、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目前,该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主要是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地块过于零碎,种植品种、收割期也不同,不便于规模化作业。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机收的生产效率,导致作业费用相对偏高,农民用机积极性不高。

8、自然条件影响。由于天气条件的影响,常使玉米出现倒伏、果穗下垂等现象,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作业要求玉米秸秆倒伏程度≤5%,果穗下垂率≤15%,致使宜机械收割面积减少。如:20xx年玉米收获期间,该县连续多次降雨,使机械无法进地收获,等到机械能够收获时,果穗下垂,严重损伤了农民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积极性。

(二)XX县“三秋”农机跨区作业工作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跨区作业难度大。经过10多年的发展,小麦联合收割机快速增加,夏季跨区作业市场已趋于饱和,而秋季作业市场逐步形成,作业市场竞争不如小麦激烈,外出作业,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无人用,跨区作业难度大。

2、跨区作业成本高。农用柴油价格居高不下,甚至有些地方供应没保证,造成因加油而机械空耗;雇佣机手工资增长较快,原来60-100元/人日上涨到现在120-150/人日。作业成本的上升,压缩了跨区作业的利润空间。

3、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低。该县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8台,每年秋季参加跨区作业的少,有的合伙、有的单独外出,盲目性大,组织性差,活难找,收益差。

4、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很大一部分机手和中介人员缺乏专业培训,致使跨区作业工作受到影响。有的组织纪律观念不强,不听招呼,擅自行动。有的技术水平不高,操作技能差,小故障也不会解决,影响了作业效率。

5、农田机耕道窄。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乡镇(街道)的生产路太窄,不安全,存在很多地块没法进机,农户想用机,机手不敢进地的现象,也影响了玉米机收进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