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党建促共富范文【汇总3篇】

抓好党建促共富范文(精选3篇)

抓好党建促共富范文 篇1

近日,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苗圃里的“白叶一号”茶苗迎风摇曳。再过一段时间,1500万株茶苗将被分批送往千里之外的西部34个贫困村,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几个月来,因为作出的重要指示,黄杜村和村里的“白叶一号”成了“网红”。谈起村民的初衷,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说得实在:“我们全村党员群众只有一个心愿,让更多贫困村像黄杜村一样,因茶而富,变绿为宝。”

黄杜村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原村党支部书记盛阿林说,20多年前,黄杜村人均不足七分耕地,且多是零散的坡地,无论种麦还是种稻,产量都很低。

为了摆脱贫困,村党支部想方设法找出路。1997年,经过反复论证,黄杜村适宜种植新培育出来的白茶。可当时村民的积极性不高,因为虽然白茶经济价值可观,但种植成本高、技术要求高、失败概率高。面对村民的顾虑,党员带头种起了白茶。在他们的带动下,到20xx年底,黄杜村白茶经营户达325户,经营茶园面积4.8万亩,拥有省级以上驰名商标6个,年产值达4亿余元。

“致富路上,不让一个村民掉队。”这是20余年来,一任又一任黄杜村班子许下的不变承诺。为把党群创业互助工作制度化、常态化,20xx年,村党总支牵头建立覆盖全村党员和困难群众的党群创业互助会,针对性开展创业扶助、抱团致富。

很多村民在党群创业互助会的帮助下起步,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截至目前,黄杜村党群创业互助会累计为党员群众担保融资1000余万元,帮助100余户茶农集中加工销售。黄杜村人的共富之路越走越宽,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xx年的1.95万元,增加到了20xx年的3.61万元。

村里党员群众富起来了,周边的乡里乡亲也不能落下。黄杜村党总支依托白茶产业核心区优势,联合中茶所、浙茶集团和周边村党组织一起组建安吉白茶产业党建联盟。20xx年,溪龙乡白茶销售收入达6.2亿元,其中党建联盟指导下的溪龙青年创业联盟,年销售收入达6000余万元。

“我们黄杜村能有今天,有一个坚强的村党组织是关键。”老党员田阿毛说,黄杜村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民主议事决策管理机制,党员干部入驻四个片区,落实工作、推进项目,组织群众议、领着群众干。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醇化了民风,凝聚了民心。

抓好党建促共富范文 篇2

国家税务总局南昌市税务局以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为契机,坚持围绕改革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改革,充分发挥党建在改革工作中的把关定向、凝魂聚力、强基固本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忠诚“满仓”、激情“满格”,汇聚起了推进南昌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把关定向,把准改革发展“方向盘”

把准基调、高位推进。市局党委注重加强党对改革工作的全面领导,当好统筹全局的“大脑”,运用“弹钢琴”的科学工作方法,不断增强改革工作计划性,创造性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面对千头万绪的改革工作,市局党委牢牢把握平稳、有序、紧凑的总基调,树立始终把精力集中在保稳定、促改革、抓收入的鲜明导向,组建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工作小组,设立综合、人事、法规、纳税服务、征管和信息化建设、财务、非税等7个专项小组,制定改革总台账和分台账,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对表推进、到点验收,确保改革工作步子始终不乱。

把握节奏、多头并进。面对南昌税务系统点多、面广、线长,原国税地税管理体制不一致,人员编制情况差异较大等复杂局面,市局党委合理把握工作节奏,重要工作集中力量攻关,复杂问题苦下功夫解决,切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把控标准、上下联进。在改革进入“市县推进全覆盖”的关键时期,市局党委班子成员争作表率,不仅当设计者,更当行动家;不仅严格自我要求,还监督基层落实不跑调。市局党委派出11个联络(督导)组,由市局党委班子成员任各联络(督导)组组长,“一对一”做好对各县(区)局的指导、联络、督促、把关、检查五项工作,确保各县(区)局改革实操紧而有序、忙而不乱。在向下传导压力时,市局党委把更多精力放在提供支持、解决难题、检查督导上,不搞越俎代庖,着力形成基层党员人人都是“螺丝钉”,干部个个都是“铺路石”的浓厚氛围。

凝魂聚力,画出拥护改革“同心圆”

用光荣传统聚魂。改革开局起步阶段,市局党委一方面做好人员、财物等“有形资产”的整合,一方面注重传承原国税、地税光荣传统这一“无形资产”,促进新税务机构形联心联神联、合编合心合力。市局和各县(区)局在先期合并的4个综合部门成立临时支部,广泛开展光荣历史互讲、先进经验互学、英才典型互励、特色文化互融,强业务本领的“四互一强”主题活动,进行“站在新起点,同心干事业”专题教育,组织党员交叉参观互学,在互相学传统、互励谋改革中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合心指数”。

用红色资源育魂。深入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活动,组织党员阅读红色书籍、观看红色电影、讲述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旋律。发挥驻地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组织党员走进南昌市廉政党校、南昌市党章教育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开展现场教学,在寻根溯源中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接力前行。举办“读红色家书、传优良家风暨《红色家书》”诵读会,引导党员在改革中传承美德、弘扬新风。按照“七有+N”标准,在全市办税场所创建“龚全珍工作室”,组建党员服务队伍,确保龚全珍精神代代传、红色基因永不变。

用先进典型励魂。围绕无私奉献勇担当、甘为绿叶映红花、转业退伍不褪色等方面,编印4期《南昌市税务机构改革专报》,深入挖掘宣传南昌税务系统党员在改革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广泛开展“学身边典型、当改革先锋”活动,围绕“面对改革怎么看、支持改革怎么办、投身改革怎么干”主题,引导系统党员干部以身边典型为榜样,做到心怀“五讲”,即:讲大局,着眼全盘量得失;讲党性,重大关头稳脚跟;讲服从,听从安排信组织;讲操守,利益面前有胸襟;讲风格,共勉共进共担当,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支持和投身改革。

强基固本,激发投身改革“精气神”

“双管齐下”顺心气。改革向深水区推进,针对少数党员存有岗位之忧、发展之困、后路之虑等问题,市局开展“思想大谈心、矛盾大化解”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直面改革神不散、劲不减。落实“三个全覆盖”谈心要求,深入开展“谈心、交心、关心、暖心、稳心”为主要内容的“五心”活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主动靠上前,详细了解干部所思所虑,切实把事谈开、把理谈深、把话谈透、把气谈顺。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设立意见箱等形式,深入了解各级党员干部对改革意见建议,市局党委集体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以问题归零的决心和态度,把暖心事做到党员干部心坎上。

“三堂联动”筑信仰。探索运用“书记大讲堂”“党员小讲堂”“身边微讲堂”等载体,激活改革教育的“一池春水”。市局和各县(区)局党委书记带头在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上进行专题党课辅导,解读改革政策,回应基层关切。开设“党员小讲堂”,让普通党员走到前台、走上讲台,让学得深的畅谈体会、有体验的现身说法、有特长的传经送宝,发动大家一起讲、共同悟。举办“身边微课堂”,围绕“得失面前怎么算、决策面前怎么办、岗位变化怎么想、现实困惑怎么解、完成任务怎么干”等思想困惑展开讨论辨析,运用“问题大家提、根源大家找、答案大家给”的群众性自我教育为改革助力。

“两张清单”强党性。紧扣“秉公心、行大道、树新风、勇担当”主题,市局和各县(区)局党委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主动过双重组织生活,主动向党委和所在党支部汇报自己的“思想问题清单”,在真批评真帮助中净化了灵魂、凝聚了共识。结合改革开展“作出承诺、公开承诺、践行承诺”的承诺践诺活动,每名党员列出“承诺践诺清单”,通过走实党员订诺、支部审诺、公开亮诺、积极践诺、组织评诺五个环节,构建承诺有标准、过程有监督、违诺有问责的闭合式评价体系,确保改革当前党员走在前列、树好样子。

抓好党建促共富范文 篇3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虎山路街道下辖19个社区,社区种类多样,人员构成复杂,居民社区事务参与度不高。对此,街道党工委积极借鉴“枫桥新经验”,本着民情协商有载体、解决问题有平台、沟通交流有渠道、建强支部有方向的工作目标,着力打造“有事商量”民主协商品牌,探索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下的综治之路,打开社区治理新局面。

把社区党建带起来

虎山路街道是李沧区所辖社区最多的街道。工作中,街道党工委区分情况、分类指导,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把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搞坚强、党小组的前沿组织完善好、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好,维护群众利益,凝聚发展力量,使民主协商在基层落地生根。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民主协商中的核心统领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协商各个环节,不断加强协商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社区民主协商发展,提出“有事您说不怕烦,搭建平台找资源;定准方向服务好,商讨研究解民难;量化问题常回访,画好党群同心圆”工作理念,确保协商中支部作用的有效发挥,确保社区协商的正确方向。二是充分发挥党小组在民主协商中的前沿组织作用。组织动员居民和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协商实践,切实保障协商各方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找到满足居民意愿与法规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在协商民主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社区民主协商发展,发挥好党代表密切联系社区居民的积极作用,带动居民共同参与到民主协商中来。四是充分发挥居民在协商民主中的主动参与作用。设立“百姓议事员”,深入居民区收集汇总居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形成社区公共事务议题。通过“自下而上”的社区公共事务议题产生机制,把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协商议题,使社区内的协商民主更接地气、更具实效,激发居民参与社区议事的内生动力,让居民主动参与进来。

把协商平台搭起来

街道党工委从社区实际出发,全方位统筹,立体式谋划,盘活传统储备,整合新式资源,搭建多元化的社区公共议事平台,使民情协商多维度开展、高效率运行。一是搭建阵地平台。街道成立“民情协商俱乐部”,以专业社会组织为支撑,盘活“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政务讲解”“维权保护”“社工增能”“心理帮扶”等多支队伍,为矛盾调处提供针对性服务,并对社区反馈上来的一些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在社区成立“睦邻中心”,依托专业社会组织培养社区骨干,寻找社区能人,发展社区热心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运用“五老队伍”“社区律师”“居民代表”对社区事务进行协商,了解居民需求,化解邻里矛盾。二是整合资源平台。探索社区民主协商“6+”模式,整合辖区企业、驻地单位、物业管理、社会组织、专业队伍以及社区骨干等协商议事主体,积极引导辖区资源参与民情协商,并邀请利益相关方,定期组织开展社区事务协商座谈会、社区协商议题成效评估会等,加强社区协商框架的完善和社区治理创新,推进社区协商主体多元化。三是建立网络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促进居民广泛、充分参与,又避免“人情因素”对协商效果的影响。制作“民情协商”小程序,使在外的社区居民随时可以网上协商,产生归属感。规划网上“学习角”,定期发布常用的法律法规让居民自学增强素质。将成功案例拍摄成“微课”,让身边典型现身说法,增强代入感和民情协商的说服力。

把难点问题汇起来

通过实地走访、社区访谈、科学评估等形式,对街道居民诉求和社区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和汇总,明确“五类”问题事项,按照“老社区用老邻居处理老问题、新社区用新队伍解决新矛盾、专业事找专业人专业手法解决”的方式梯次处理,促进问题多渠道、模块化解决。一是建立重大事项协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动平台作用,针对社区重大事项,在党组织主导下,联动物业、驻社区单位、党员代表、少数民族代表等进行广泛协商,让居民决策,并建立决策咨询机制,邀请民主党派作为评估员,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支持,为其保驾护航。二是建立难事协调解决机制。针对社区难点、热点问题,完善合作共建机制,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基础上,邀请民主党派作为协调监督员,组织相关利益方进行协商讨论,促进社区难事能够合理、科学、规范的解决。三是建立急事快速应对机制。在完善“定人、定责、定时、定效”工作法的基础上,启动快速应急系统,动员党员、民主党派、群众积极开展协商,制定完善应对方案,及时有效解决社区急事。四是建立愁事专业匹配机制。根据专业匹配原则,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和民主党派资源优势,加强对社区内“愁事”的专业解决。五是建立杂事多元推进机制。发挥资源优势和社会组织的动员优势,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网络,针对社区杂事、小事等事项,根据问题的特性调配资源进行有效处理,将邻里之间的小情绪、小火苗消除在源头,成为矛盾纠纷的“减压阀”和“灭火器”。

把协商过程管起来

为保障社区协商民主的规范化和有效化,进一步优化关键环节,街道党工委加强与社区负责人、民主党派、社会组织、党员代表等主体进行沟通协商,绘制完善协商流程图和痕迹管理,开展标准化治理,提供人性化服务。一是明确协商流程,优化关键环节。结合街道、社区的情况,绘制《民情协商流程图》,细化“列出议题、确定主题、会前公告、开展协商、制定方案、运用实施、回访评估”七个环节,从会前、会中、会后三个方面明确协商时间、议事范围、议事程序等事项,细化街道、社区、民主党派、社会组织等主体职责,推动协商议事的规范化建设。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明确责任分工。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定效”工作法,使“民情协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根据议题定人。安排合理的牵头人负责议题的跟进、协调,同时在每一环节明确负责人,并邀请民主党派、社会组织、专业人士组成“议题咨询团”,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根据内容定责。合理制定工作职责,完善街道、社区、民主党派、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等主体协作内容,确保其有效落实,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可以直接追责到人。根据缓急定时。充分发挥社区协商议事平台作用,深化社区党委、民主党派、社会组织、专业人士、少数民族代表等的沟通协商,明确完成或落实时间,推进其有步骤、有条理的开展工作。根据反馈定效。组建由社区党委、民主党派、党员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居民骨干构成的“评估团”,评估其协商成果是否落实、议事成效是否到位、人性化服务是否满意,真正做到社区事务由居民自决、居民自评。三是制定相应措施,加强痕迹管理。采取留痕工作法,围绕协商议事各个环节,明确协商进度,设计研发协商进度表格,实行协商全程痕迹管理,使协商方案在落实过程中可操作、可查询、可追溯、可评议。通过协商将处理办法形成制度,纳入居民公约,并在社区宣传栏进行公示。

把协商队伍建起来

民情协商,关键在人。高素质的协商队伍,能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社区发展的强大力量。一是聚集优秀人才。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根据协商实际,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与人才成长和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市场机制和社会氛围,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为基层工作排忧解难中来。二是建好服务队伍。建好“专家队伍”,如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心理咨询等,为社区百姓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建好“社工队伍”,通过社会组织整合、链接资源,推进问题的解决进程。建好“乡贤队伍”,汇集社区有威望、有能力的人以及“五老”队伍成立“乡贤理事会”,通过拉家常、讲道理的方式将一些小矛盾、小纠纷、小隐患化解在平常,消除在无形。三是增强工作能力。在学习方面,重点是组织定期学习社区工作理论,加强专业性培训和重难点问题的集智攻关。在实践方面,主要是做到“双向协商”和“六必访”。“双向协商”,不仅对社区建设建言献策等“好事”要商量,对社区建设出现的问题以及服务保障不到位等“坏事”也要商量;不仅对居民提出的问题、产生的矛盾要商量,对居民没有主动提出的也要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问题进行商量;不仅群众遇到困难找干部商量,干部开展工作也要找群众商量。“六必访”,困难群众、独居老人、残疾家庭、流动人员、老党员、帮扶对象必须走访到位。通过多项举措,把“好事”办得更好,将“坏事”一一化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支部,大事不出党委,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