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小班环保活动教案《一只塑料袋》(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键经验:
锻炼幼儿的平衡、钻、滚、爬等综合协调能力。
游戏准备:
缝有子母扣的迷彩服小坎肩;布制的枣、苹果或其他果子;平衡木、拱形门、体操垫、小筐。
游戏过程:
1、热身活动:
带领幼儿将双手手臂弯曲,按儿歌节奏前后环绕做手部骨碌碌:骨碌骨碌一,骨碌骨碌二,骨碌骨碌三,骨碌骨碌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我和你来做游戏。
2、游戏活动:
师:“宝宝们,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妈妈带你们到果园里摘果子去。可是去果园的路不好走,妈妈看哪个宝宝最勇敢。”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并请一名幼儿作示范:走过“独木桥”“钻过山洞”,“爬过垫子”,看见“果子”就侧身翻滚将果子粘贴在背上,返回起点将身上的果子取下来,放在小筐里。
(2)将幼儿分组游戏,提醒幼儿返回后其他幼儿帮助取下身上的果子。
(3)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数一数筐子里的果子,比比谁背的果果最多。
游戏可进行1—2次,最后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放松,结束活动。
教学内容:水果做早操
教学目标:
1.感知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数量不受排列方式的影响。
准备:香蕉图片每人4个 苹果或橘子实物每人4个
教学过程:
1.引题激趣
(1)今天有很多客人老师来了我们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
(2)出示香蕉图片:看看还有谁来了?对了是香蕉,谁来说说香蕉怎样的?
(3)是的香蕉是黄黄的弯弯的像月亮,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说“看看来了几个香蕉朋友?(教师和幼儿边数边拿出4个香蕉图片)
2.香蕉做早操
(1)4个香蕉朋友想去做早操,谁来帮他们排排队?(请个别幼儿上前试一试)
(2)你排的真棒,我们一起来数数香蕉朋友都排进去了吗?(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小手拿出来从走往右数吧,1、2、3、4一共4个香蕉朋友。都排了给他鼓鼓掌!
(3)除了这样排还可以怎么排?谁有不一样的想法。(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4)小朋友讲的都很好,这样吧我们每人拿4支香蕉在桌子上排排吧!
(5)听清除了,我们等一下从脸盆里拿出香蕉拔下回形针放回脸盆,然后给香蕉排排对,看看谁最能干会动脑子能排得和别人不一样,排好就不要动转过来举手告诉大家,好吗?现在大家试试吧!
(6)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
(7)集中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排的?(请个别幼儿上来排一排)
(8)好的,我们也来数数香蕉朋友都排进去了吗?(带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
(9)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排,要和别人不一样?(幼儿排一排,教师和幼儿一起数一数)
(10)刚才小朋友个香蕉朋友排了很多不一样的队伍呢,每对都有几支香蕉?一样吗?
(11)我们再来数一数吧!一样吗?对了香蕉朋友都一样不管他们怎样排的都是4支。
3.水果做早操
(1)看到小朋友这么能干会给香蕉朋友排队,苹果朋友、橘子朋友也来了,他们也想请小朋友帮他们排排队,你们愿意吗?
(2)好等一下小朋友每人拿4个苹果或4个橘子给他们排排队,动动脑想想办法排和别人不一样的,比比谁最能干?排好了就举手告诉我。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集中交流:你是怎么排的?请给别幼儿展示,并数一数。
(5)小结:小朋友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办法,刚才我看到你们给水果宝宝叠起来了,下一次我们来比比叠高看谁叠得高好吧!
故事:阿文的小毯子
阿文有一条小毯子,她抱着小毯子睡觉,抱着小毯子吃饭,抱着小毯子玩,到哪里都带着小毯子。妈妈说:"你总是带着小毯子多麻烦呀!"阿文紧紧地抱着小毯子说:"不吗,我就是喜欢小毯子"阿文上幼儿园了,她还是带着小毯子。可是,幼儿园里要自己吃饭,一边带着小毯子,一边吃饭,多麻烦呀!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滑滑梯,荡秋千。阿文抱着小毯子,只能看着别人玩。阿文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他放下小毯子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荡秋千。哇,多开心呀!吃饭的时候,阿文放下小毯子,自己吃饭。瞧,阿文吃得多快呀!午睡的时候,阿文悄悄的对小毯子说:"小毯子,明天我不能带你到幼儿园来了。"第二天早上,阿文对小毯子说:"小毯子,再见,我去幼儿园了,晚上回家我再和你在一起。"
目标
1、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爱的玩具和日用品。
2、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
过程
1、认识阿文
出示挂图。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它是一只小老鼠,名字叫阿文。阿文上幼儿园以前,很喜欢一条小毯子,到哪里都带着它。可是现在上了幼儿园了,带着这么大的毯子行吗?
2、听听阿文的故事。
教师结合挂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阿文常带着毯子干什么?为什么?
后来阿文放下毯子了吗?
3、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
你们是不是像阿文一样也有一件最喜欢的东西?你们常常用它们干什么?你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把它放在哪里?
4、我们小朋友比阿文还能干!每天早上高高兴兴地跟好朋友再见到幼儿园学本领,跟小朋友做游戏,晚上回到家在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错!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点线形,颜色等装饰斜面粘贴制作一双小鞋。
2、体验制作成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小拖鞋)(小拖鞋)
2、彩笔剪刀,胶水PPt、教师制作拖鞋!
活动过程:
引出课题,引导幼儿欣赏拖鞋的图片,激发幼儿设计凉拖鞋的愿望。
(1)猜谜语,引出课题。两洞一样大,左右很对称,双脚伸进正好。很舒服。
(2)出示拖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路中增强对小拖鞋,感性认识。教师拖鞋是由哪几部分组的?引导幼儿了解拖鞋由鞋面和鞋底组成。
二、探究方法
请幼儿观察后思考:制作拖鞋应做什么?
教师小结制作方法:先设计拖鞋图片,再粘贴。
教师出示自制拖鞋,教师提出制作要求。
三、设计图案
请幼儿自由想象。教师:你准备设计一双什么样式、花纹的小拖鞋呢?启发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设计的想法。
引导幼儿拿出操作卡,尝试制作制作小拖鞋。
四、动手制作
教师边演示边指导幼儿按照制作方法动手操作:取下操作纸中的鞋底,取下两个长方形的鞋面,在上面画出自己的装饰图案,将鞋面的两个短边抹上胶水,粘到鞋底上。
幼儿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遇到困难时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五、在活动区开展小拖鞋展览会,让幼儿互相欣赏,引导幼儿学会欣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能大胆的进行创作,幼儿的制作欲被激发。我也有考虑不足的地方,在准备操作材料时,没有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半成品给能力弱的幼儿。在活动中也应多鼓励幼儿。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
2.愿意参加观察橘子的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剥橘子和吃橘子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
重点、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设计思路:
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橘子”是秋天的时令水果,在生活中幼儿经常可以吃到橘子,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食物,它色彩鲜艳的外皮,和酸甜可口的味道,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于我们小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这个幼儿既熟悉又感兴趣的活动中,我会及时组织幼儿交流和讨论,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主动探索,获得直接经验,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产生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欲望,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橘子;
2、榨汁机一台;
3、每人一只小水杯;
4、抹布。
活动过程:
1.出示橘子,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桌子上有什么啊?(橘子)
师:请每一位小朋友都到这个框框里拿一只橘子,拿不到的小朋友看好,我要把橘子滚过来咯,接住。
2.观察橘子的外表,感知橘子的特征。
引导幼儿拿起一只橘子,启发幼儿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等方法观察橘子的形状、颜色等。
(1)师:现在你们都拿到橘子了,请你们摸一摸橘子,感觉怎么样?
(2)师:看一看,橘子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橘子是什么形状?
(4)师:找一找,有突出来的地方吗?是什么?(柄)有凹进去的地方吗?是什么?(脐)像不像小朋友们的肚脐眼?
(5)师:请你们把橘子放在脸上亲一亲,感觉怎么样?
教师:橘子摸上去是光滑的,形状是圆圆的、扁扁的;颜色有的绿,有的黄。突出来的地方是橘子的柄,凹进去的地方时橘子的脐,放在脸上是冰冰的、凉凉的。
3.剥橘子:观察橘子的内部特征。
鼓励幼儿自己剥橘子,并把剥好的橘子放在盘子里。
师:你们知道橘子皮里面是什么吗?(肉),那你们想不想把橘子剥开来?要怎么样来剥橘子呢?
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请个别幼儿尝试探索剥橘子的方法。
教师:把橘子翻个身找到凹进去的地方,伸出手指挖进去,帮橘子脱衣服,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师: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样子的?闻一闻橘子是什么味道的?
师:跟着我一起剥下一瓣橘子来,看看你手里的这瓣橘子像什么?(西瓜、月亮)我们把剩下的橘子也一瓣一瓣的剥下来,排成一排,数一数有多少瓣?我们把一只橘子剥成了许多瓣是不是?
师:你有吃过橘子吗?你吃过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吃吃看今天你剥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甜甜的,酸酸的)
教师:橘子的肉是橘黄色的,一瓣一瓣像月亮、像小船;水分多,有点酸,有的甜;有的橘子有种子,种子像一颗颗白色的珠子。我们大家都喜欢吃。
4.讨论橘子的其他
师:橘子除了可以直接这样“啊呜啊呜”的吃,还可以怎么吃呢?
(榨汁吃)橘子有很多的营养,还能榨成果汁来喝。看,这是一台榨汁机,请每个小朋友给我一瓣橘子,我们来把它们榨成汁来喝吧。
5.讨论橘子皮的作用。
师:那剥下来的橘子皮有什么用,能怎么办呢?(泡茶喝)
教师:橘子皮可以泡茶喝,还可以做成陈皮,我们把剥下来的橘子皮收起来,待会去洗一洗、晒一晒,晒干了,用来泡茶喝好吗?
小百科:“柑橘”与“橘柑”不同:“柑橘”可以指柑橘属所有水果,包括柚、柑、橘、橙等;而“橘柑”在有些方言中和橘子同义。
活动目标
1、知识:通过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摩擦起电。
2、技能:通过探索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使用记录的方法。
3、情感:对摩擦起电的现象有探究的兴趣,能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探究探究,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活动难点:知道速度越快,能吸起来的小纸屑就越多。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能力:幼儿知道用完材料后要收好。
2、认知:幼儿已经认识尺子、吸管、小木棒、勺子。
物质准备:
1、教具准备:一把尺子、一根吸管、一根小木棒、一个勺子、一盒纸屑、一个操作盘、三块画板、PPT。
2、学具准备:三盒不同材质的纸屑,四个空盒子、三十个操作盘、三十把尺子、便利贴。
3、场地准备:小一班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小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你们的石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客人老师,小朋友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有礼貌!
3、师:今天除了客人老师来到了我们班,还有一位客人也来了,小朋友们看一看他是谁。(出示装有纸屑的盘子。)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探索,把小纸屑放回盒子里。
(1)师:纸屑宝宝迷路了,想要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回到绿色的房子里,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2)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热心!在帮助纸屑宝宝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注意,不要把纸屑宝宝落在地上。现在请小朋友们到桌子旁用小尺子帮助纸屑宝宝回到他绿色的家里。
(3)幼儿站在桌子旁自由的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是用什么方法帮助纸屑宝宝搬家的。
(4)师:刚刚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都想出了帮助纸屑宝宝搬家的方法。现在有哪位小朋友想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5)师:××你来说!
(6)师:××小朋友的。方法非常好,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7)教师提问两到三个小朋友。
2、小尺子来帮忙。幼儿初步探索摩擦起电。
(1)师:小朋友们的想法真有创意,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和你们都不一样的办法。小朋友们仔细地看哦!
(2)教师手拿一把小尺子,在头上摩擦。一边摩擦一边说:尺子头发擦呀擦,纸屑纸屑起来吧!说完把尺子放在纸屑上。
(3)师:小朋友们看,发生了什么!
(4)师:哦!原来纸屑被尺子吸起来了。尺子在头上摩擦一段时间后能吸起纸屑,这个现象叫:摩擦起电。
(5)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桌子上用老师的办法帮助纸屑宝宝。
(6)幼儿站在桌子旁边进行操作,教师指导并观察幼儿的尺子在经过摩擦之后是否能吸起更多的纸屑宝宝。
3、幼儿再次探索摩擦起电。
(1)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都能用尺子把纸屑宝宝吸起来。现在老师要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下,小朋友们看看有什么不同。(请一个吸得多的小朋友,一位吸的少的小朋友。)
(2)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3)师:为什么一个吸得多一个吸的少呢!
(4)师:哦!原来,吸得多的小朋友是把尺子放在头上用力的、快速的摩擦一段时间。你们想试一试吗?
(5)幼儿用尺子再次进行探索。三、结束部分。
1、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都能用小尺子帮助纸屑宝宝搬家!小朋友们看:画板上有什么?
2、师: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三种材料,哪一种能把纸屑宝宝吸起来。请小猫队的小朋友上来领纸,你觉得那一种材料能吸起来纸屑宝宝,就把纸贴在上面。
四、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试验一下,看看这三种材料,哪一个能吸起来纸屑宝宝。我们明天一起看一看你们的猜想到底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活动总结
这节课中我的教态良好,基本上能照顾到每一位幼儿。但是我的语气不够丰富夸张,没有在尺子吸气小纸屑后表现十分激动。我的语句不够精炼,无效问题较多。在上课之前没有仔细的检查每一把尺子,导致试验的结果不理想,在这节课中,重难点不是很突出。下次要多改进。
教学目标:
使小朋友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在突遇危急情况时能够进行一些有效的举措,从而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教学过程:
一、师讲解汶川大地震的情形,将受灾情况与小朋友作交流,使小朋友了解到地震带给人类的危害。
二、质疑:假如我们遇到了地震,你会怎样做?怎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好自己? 师生交流。
三、师讲解:如何有效的防震减灾。
(一)面临地震,如何做好防震减灾?
1、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避。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宽敞的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
2、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情。如果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将手或皮包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并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
(二)发生险情时,如何救助?
1、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应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烟尘呛闷窒息,还应尽可能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品,最好朝着有光线的地方移动。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越大。此外,外面的人废墟下的声音不容易听见,因此要等到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或敲击墙壁等。
2、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先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不要强拉硬拽。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
(三)地震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则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的支撑,减小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职工,震时可头顶被、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一般来说,不要跑出建筑物,最好就近找个安全处躲避,待地震后,如果需要疏散,再沉着离开。
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夜间地震时,要争分夺秒向安全地方转移,不要因寻找物品和穿衣而耽误时间,如有可能,要立即拉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明火。照明最好用手电筒,不要用火柴、蜡烛等明火。
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千方百计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静听外面的动静,如听到有人走过的声音,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同时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寻找食物维持生命。
(四)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五)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六)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七)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四、小朋友交流了解到的防震知识。
五、小结
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灾难。
活动目标
学会正确漱口的方法,知道漱口可以使口腔变干净,保持口腔卫生。
初步养成吃完东西漱口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漱口方法,掌握漱口儿歌。
活动准备
“小明明”道具、水杯(每人一个)、水桶、毛巾、水杯道具、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小明明”————大嘴巴吃了什么————数数吃了几样
二、“小明明”吃饱了————睡觉————嘴里食物怎么办————道具水滴———音乐—上下左右
三、互动————请一位小朋友帮“小明明”漱口
四、学习漱口————小朋友相互观察牙齿—————引导幼儿叙述漱口过程———儿歌
五、给孩子拍张干净的牙齿照片留念
因为本节是小班的健康课,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抽象、夸大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利用儿歌来强化漱口时我觉得我做的不够细致。本节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孩子掌握漱口的方法,应该利用儿歌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能够更加形象的掌握漱口方法。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感受大鼓的声音是重重的、小铃的声音是轻轻的。
2、尝试用较有力的声音和较轻的声音分别表现大鼓和小铃。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鼓一面、小铃一对。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走步》。
幼儿听进行曲音乐走步或拍手。
2、教师出示大鼓,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并聆听其声音特点。
——这是什么?大鼓的声音的怎样的?
师敲击大鼓,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
3、教师出示小铃,引导幼儿观察小铃并聆听其声音特点。
——这是什么?小铃的声音又是在怎样的呢? 师敲击小铃,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
4、欣赏歌曲《大鼓和小铃》,并理解歌词内容。
师范唱歌曲《大鼓和小铃》。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并感受大鼓和小铃不同的声音特点。
师再次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尝试用大小不同的声音、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铃。
5、学唱歌曲,重点练习其中“咚咚”、“叮叮叮”的部分。
6、分组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