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阿青帮助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优秀10篇】,欢迎参考。
活动目标:
⒈认识自己的名字,并能把它书写出来。
⒉大胆想象,能根据自己名字每个字的结构,进行想象添画,感受名字创意画的有趣。
活动准备:
课件;画纸、笔;范画
活动过程:
⒈出示课件,感受不同的作品。
师:前两天,我在书上看到了一幅漂亮的画,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一下。
师: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样创造这幅画的呢?(是在自己名字的基础上设计的画)
师:你们想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一幅画吗?
⒉师幼共同示范。
师:我也想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一幅画。那怎么设计呢?先在画面的中间把自己的名字尽量写得大一点。然后在自己的名字的基础上,把喜欢的东西,有趣的事情画进名字里,变成一幅故事画。最后画上各种图案和花纹,变成一幅装饰画。(教师边说边带领个别幼儿尝试名字设计画)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如果让你把自己的名字也画成一幅画,你想自己最喜欢做的哪些事呢?现在请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说说?(幼儿相互讨论,为作画作准备)
⒊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花纹装饰自己的名字或姓氏。(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⒋讲评
师:你是怎样设计自己的名字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设计的名字?为什么喜欢?
师:你感觉你设计的名字好看吗?应该怎样改进就更好了?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武汉市硚口区古南学校的付凌,下面,我对鄂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6课《画满画儿的圆月亮》进行说课,题目是:读进美好的童话世界,读出个性的童趣体验。
首先,是对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课件:)本单元是以“快乐的想象”为话题组织材料。《画满画儿的圆月亮》是一篇文笔优美、充满童趣,极具想象力的童话故事。通过熊先生帮助小松鼠实现在“圆月亮上”画画的愿望,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从中可以体会出对兴趣的执着、合作的愉快、创造的成就。
我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在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分析学生实际情况之后,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认5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学会朋友间相互欣赏与支持。
本课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认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件)
本课难点:
通过读文,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学会朋友间相互欣赏与支持。
我的教学思路是:
让学生通过阅读浅近的童话,对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展开想象,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结合这篇童话故事的特点和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需求,我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如:多形式,充分朗读;重感悟、体验,关注学生阅读期待;尊重学生个性反应,演绎童话;抓住关键词句,创设情境品析人物。根据以上教学思路,我精心的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这五个环节是:
一、师生对话,激趣激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析人物,情趣体验
四、联系生活,拓展创美
五、自主探究,趣味识写
第一个环节:师生对话、激趣激疑
一开课我就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一幅极具想象力的美妙的画面——深蓝的天空中一轮圆月挂在森林上空。(课件),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紧接着,我让学生走进这个情景,想象一下:“月亮像什么”,进行说话,激活了学生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学文兴趣。在师生对话中,我又例举诗人李白的一句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让学生知道李白小时候认为圆月就象“白玉盘”,为后文的学习做了铺垫。课题的引出也是极具想象的画面,(课件)我让学生读题后进行质疑,从而营造了强烈的阅读期待。这真是:未读先有情啊!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通课文是低段阅读教学重要的过程,是感受、体验文本的前提和手段,必须扎实落实。我采用了这样的层次帮助学生读通课文: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难读的字、词、句,用多媒体设计了“谁能让月亮出现在夜空”的情趣识字,从而扫清了阅读障碍;最后,我让学生带着读题时的疑问,再读课文,并相机指导读文,将课文读通,达到初步整体感知的目的。
第三个环节:品析人物,情趣体验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这样三种教学方法:
1、自主选择,交流互动。
我让学生从 “小松鼠”、“熊先生”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然后默读课文相关内容,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从文中两个主要人物入手切入,整体把握了课文,同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了学生读课文时的初步体验和感受,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品词析句,体悟人物。
在学生对喜爱的人物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在文中找重点词、句、段的方法深入文本,开展扎实的语言文字学习。
比如,在品析小松鼠这个角色中,
我抓住表现小松鼠特点的词句开展教学。如:在教学1——4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围绕小松鼠“爱画画”,抓住“…在…在…还在”这个句式及“发愣”、“伤心”等词进行品读,去感受小松鼠很爱画画,有丰富的想象力等特点。
在教学第七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小松鼠画呀画呀,画了一大串满是画儿的圆月亮。”抓住“画呀画呀”、“一大串”、“满是”这几个词让学生谈读的体会和独特理解,通过老师的评价语言呈现:是呀小松鼠画得多认真呀,瞧他画得真快乐,看他画得还真多呢,让学生读出个人的理解。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小松鼠还会画些什么?”并仿照第二句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在这个读、说、想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小松鼠在生活中爱美,体会到发现美、表现美的乐趣。
在品析熊先生这个角色时
我带领学生抓住熊先生的语言、行为,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味熊先生的心灵之美。
我首先创设情景,移情体验。当学生读到熊先生安慰小松鼠的句子“瞧吧,我有一大堆圆月亮呢,给你画画吧!”时,我创设了对话情境引读,扮演角色合作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到熊先生关心的语气,感悟到熊先生的热心和爱心。
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实境感受,变“话”为“画”。在第六段的教学中,“又白润又光洁”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同时又是理解为什么拿瓷盘当月亮的关键。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学生真实地触摸瓷盘实物,去感受瓷盘的白润和光洁,有了真切感受后,再读“又白润又光洁”就显得格外有感情了。然后通过我做月亮升空的动作,再现比喻句中表现的画面,变“话”为“画”,呈现了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让学生依托文本体验童话情趣。
进行角色扮演是深受低年级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形式,在课堂上,我很好地采用了此方法,让孩子们快乐地、创造性地演绎童话。文中的“忙碌”一词能很好体现熊先生对小伙伴的支持、欣赏。我抓住“忙碌”一词,以“熊先生忙些什么?”来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进行想象表演。在这过程中展开师生、生生对话:“熊先生,小松鼠开画展,你为什么这么忙呀?”“小松鼠,此时此刻你想对熊先生说些什么?”通过看似轻松随意,实则精心设计的对话,让学生一下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特点、升华情感体验。
我使用的第三种教学方法是角色体验,赏美议美。
对文章10-14自然段的教学,我借助多媒体呈现的美丽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带上头饰,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动物,来到美丽的森林画廊。在互动交流、对话中完成文本的学习。在交流中我用“课文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用“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你看到的画?”和“你看过画展后有什么想法?”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第四个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拓展创美
有这样一句话“教育即生活”。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要尽可能地将课文中美好的童话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让学生学会去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小松鼠和它的小伙伴们现在都能在圆月亮上画漂亮的画儿,你们想在“月亮”上画画吗?想画些什么?和小伙伴们说一说,画一画,我们也来办一个“画满画儿的圆月亮的画展”吧。教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想画一个~”“我想画~”,“让我也来试一试”,兴奋的孩子们小脸胀得红红的,小手快乐地飞舞着,这何尝不是充满着童趣的场所,这何尝不是张扬个性的天地。此时的我,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这美好的童心世界里,被我的学生们感染着、感动着。最后,我用“读完全文,你有什么收获?”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整体总结,让学生在感悟发言中对文本形成完整的认识,从而升华了主题。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自主探究,趣味识写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我是以这样的层次来开展写字教学的。首先,让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对文中“图、够、报”等六个生字进行识记,巩固技能。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吮吸的动作记住“吸”字,激发了识记生字的兴趣,提高了记字效果。接着,我设计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直观地区别“极、吸”这两个字。最后,通过老师的范写,指导学生书写,在指导过程中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以上是我如何教学这一课的全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童真和文本的童趣,相互交融,使学生读进了美好的童话世界,读出了个性的童趣体验。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对我的说课提出宝贵的意见!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 ”(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山——水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
14.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课后反思:
《画》:
这节课的教学值得称道之处是对文中反义词的处理。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再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初步感知,读一读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感悟诗境,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 “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拓展延伸,演一演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有收获,我这个指导者自然也乐不可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欣赏、比较,了解刮画的特点和画面的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增强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新型刮画纸带来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中的新奇感和快乐,提高绘画兴趣。
教学重点:
刮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工具,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学习材料:
各种刮画小工具、刮画纸。
教学准备:
范画、刮画工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向学生提出要求:认真倾听,大胆尝试,遵守纪律。
二、激趣导入
出示刮画纸:你们仔细看看,这张纸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教师示范用牙签刮画,让学生说说感受。
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用刮的方法来把它变成有趣的画。刮出课题。
三、引导探究,认识刮画。
1、学生欣赏有趣的刮画作品与黑笔直接画的作品,请大家边欣赏边思考:刮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何不同?
学生欣赏作品、讨论不同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
四、深入探究,尝试刮画。
1、学生探究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师先介绍新型刮画纸的特点
教师后说明工具的多样性:谁注意到了,刚才老师用的是什么工具? 你们还带了哪些工具?
来试一试,不同工具刮出的线条有何不同?
2、学生分组尝试使用工具,谈体会。教师小结刮画的特点:刮蜡画因为表面一层是黑色的而里面一层底色是鲜艳的色彩所以色彩对比很强烈。
3、学生思考:不同工具刮出的线条不同,怎样才能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呢?
4、各组学生挑选一张喜欢的作品研究:作品中有哪些不同的线条?应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来表现?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1) 学生:看作品分组讨论研究。
(2) 学生:汇报展示。(实物投影)
(3) 教师:归纳演示。(实物投影)
五、自主探究,理解刮画。
1、学生欣赏作品:说出喜欢的作品及理由。
2、引导学生从画面内容及线条、块面的处理方面加以总结。
六、学生自由创作一幅刮画作品。
七、自由创作,大胆尝试。
1、发现能创造性使用工具的学生大力表扬。
2、及时表扬构图完整、点、线、面处理比较好的作品。
八、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1、各组推选优秀作品,展示于黑板上。
2、请小画家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3、教师客串记者采访:
这位同学你喜欢今天的美术课吗?
为什么?同学,请谈谈你今天有何感受?
被选为小画家高兴吗?你今后有何打算?
九、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制作,体验到了刮画艺术的装饰趣味与独特美感,希望同学们能够很好的利用好这一小技法,创作出更多富有新意的美术作品。
作者:金姝娟
是第一册中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入学才两个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过程中。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一则谜语,谜底即题目——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这首诗,基本上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我决定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
……
师: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小组长要把小组内同学的意见向大家汇报。
生:马上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说开了。
师:慢慢巡视,时而凑过去听听小朋友都在议论些什么。教师走到一个小组旁边,弯下腰加入了他们小组的讨论。
生A说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说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表示赞同B的说法。
生D说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教师认真地听完每位同学的发言后,微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教师示意停下,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毛思琪认为这则谜语边上挂着一幅画,因此说是画。陈子熙说题目是画,因此就猜是画。我认为,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肯定是画着的,所以猜是画。还有黄天宇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认真,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马上又有一位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马上反驳)她汇报的不是他们小组的意见,而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生:(另一位学生马上又接着说)她说的是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师:你们两位同学真了不起,会倾听,会思考。你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带头为他们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其他小朋友也鼓起了掌。
……
这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尽管还很稚嫩,但至少给我们以下几点反思:
1、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如,那两位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是具有何等强的学习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2、毕竟是刚入学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3、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 ,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2003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明白为什么说这是一幅画。
2、学会7个生字,把握诗中出现的反义词。
3、会正确地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挂图
准备:图画若干,课文挂图,生字卡片、田字格
出示若干画,有大有小,有黑白有彩色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画,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先来研究这个画字。请你数一数,这个字共有几画啊?你是怎么来记住它的?那好,让我们一起在田字格里把这个字来写一个。
谁来带大家读这个字。我们已经给他找了好几个朋友,你还能来说说有关画的词语吗?
研究了这个字,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来欣赏一幅画好吗?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写上山、绿色、水
这高山流水看了真迷人啊?那现在请你静静地听听,来,走近些,再走近些,你听到了什么吗?
没有听到声音,那么古代有个诗人,就把没有听到声音用两个字就概括出来了无声,这样连起来就成了两句诗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我们刚才讨论了那么多,他就用了这么两句话表达出来了,你觉得他写得好吗?
讨论:语言很简洁,用了反义词
那么在这两句诗里,有好几个字我们没有学过写过,你是怎么来记住他们的?
教学生字:远、色、近、无声
谁能连起来再把这两句诗读一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味道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那个画家画好这幅画后呢,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他又提笔添上了一些。你看到了什么?
粉红的桃花是在春天开放的,这说明呀,画家画的景色是春天的,但是在我们生活中,春天过去了,花儿和鸟儿有什么变化呢?
那在这幅画里呢?春天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地开放着,小鸟看到人走过来了,一点也不害怕。所以诗人说是: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在这里,教师一边引导说,一边板书:春去花还开着,人来鸟不怕。改成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两句话,谁来带大家读好这两句话。
这样,四句连起来,就是一首完整的古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画,谁能连起来读一读。
这古代的诗句虽然用词精妙,但这五个字五个字地说话,总是和我们现在太不一样,我现在,要请小朋友来做一做翻译家。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行吗?
我们各请三大组一个代表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你可以提意见也可以补充。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一幅有有有有的画。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幅的画,还可以说,这幅画真啊!句式说话。
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画啊,仿佛也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美丽的高山流水间,小朋友,当我们外出游玩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一些很美很美的景物,那么,如果你看到了,会用什么办法把它带回来和我们分享呢?
画画、照片、摄象机,这些都是好办法,不过,老师有个更方便,每个人都可以用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那就是请你用心把它带回来,你用心记住你看到的东西、想到的,把它写成文章给我们听,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好吗?
一、活动意图
在纲要的艺术领域中明确指出:支持、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美丽,喜欢参与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适宜的艺术活动对于幼儿想象、创造、表现能力的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主题内容《大自然的礼物》的知识渗透,幼儿了解大自然是美丽和神奇的,是动物、植物和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结合本班美术活动的进程,我设计了《神奇的水粉画》这一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表现认知、表达情感。
二、活动目标
1、感受、梳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能把熟知的大自然某些事物,大胆的运用水粉画美术方式表现出来,进一步提高绘画兴趣和审美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感受、梳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热爱大自然。
2、能够大胆的运用水粉画方式表现大自然的美。
难点:运用水粉方式表现大自然美的同时,能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并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活动准备:
材料:事先对大自然有大体的了解,部分动植物的图片、棉棒若干、水粉纸、调色盘、水粉颜料、小抹布等。
五、活动过程
(一)回忆答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引发作画兴趣。
我首先提出问题:“
孩子们,你们了解的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们的回答是:“有许多的植物和动物……”我提议:我们一起把看到的、喜欢的大自然的事物用多彩的水粉画出来,好不好?”我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绘画的欲望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二)发放材料鼓励幼儿大胆用水粉进行绘画,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1、出示教师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水粉画简单的绘画方法。
2、讲述绘画的具体要求:姿势及卫生等等。
3、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在整个绘画创作过程中,我充当的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的多重角色。幼儿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来选择绘画内容,通过现场绘画让幼儿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大胆表现,从而幼儿想象力、观察力都有很大提高。幼儿亲身在感受和体验水粉绘画的过程中,水粉绘画的技巧同样有所提高。
(三)交流欣赏作品
这个环节中,首先通过幼儿展示自己的画,自我讲述所画的内容,让幼儿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体验成功感。在幼儿交流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材、构图、线条、情感几方面进行评价,丰富幼儿的认识,提升经验。
六、活动延伸
将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摆放在走廊里,供家长及幼儿参观欣赏,促进家园合作。
七、活动反思
在本次艺术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选取孩子熟悉的活动作为操作的内容,使活动自然拓展、延伸。充分调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为每一名幼儿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活动中,幼儿带着愉快的情感体验参与创作,作品生动鲜活。在活动中,我注重兼顾群体需要与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与引导,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活动整体效果很好。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
【教学难点】
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3)出示课题——花鸟画。
【设计意图】传授给学生一些中国画鸟画的知识,提高学生鉴赏画鸟画的素养。了解“缘物寄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花鸟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创作打基础。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
2、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三、小组研究:
【设计意图】渗透画鸟绘画的创作方法之一,通过对比欣赏优秀作品,了解和感悟画家是如何用笔和用墨的。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四、讨论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五、学生绘画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要求: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六、欣赏展示:
1、师生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2、教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认识8个会认字和会写4个生字,并能组词,简单的说句子。
3.引导学生学会书写“上、月、日、马",并掌握出现的新基本笔画“竖折折钩、横折钩”和笔顺规则。
4.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书写4个会认字并掌握它们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教具准备:识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画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太阳、月亮、水、火画面,让学生说说:图上出现的是什么?
2.出示象形字:日、月、水、火让学生猜一猜,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师讲解:这是古代人用于记录事物的符号,是一种象形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很多都是象形字。
3.板书课题《看画识字真有趣》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
三、认读生字、说话练习
1.出示识字卡片:日、月、火
2.①火、日、月这三个汉字的读音有什么地方想要提醒大家吗?
②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汉字呢?
3.引导学生认读上面的生字,分别说出太阳、月亮、火苗的样子。
4.小结表扬:同学们不仅能想出办法记住这些汉字,而且认真观察。
四、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看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音节。
2.用"○"和"△"分别找出这课中的会认字和生字,再反复拼读。
3.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5.让学生遮住拼音,自己自由读课文:看看是否能读准字音。
6.出示课文(去掉拼音部分),老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让学生读句子。
(2)读错字音时要及时出示拼音让学生再读。
7.小结表扬。
四、做游戏,巩固学会的字。
1.找朋友。学生手拿生字卡找找自己的音节朋友。
2.猜字游戏。生:日字加一横是个什么字…
五、写字指导
1.教学新笔画:“横折钩”
2.学习新字,书空练习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