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优秀4篇

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能正确回答课后的问题,了解鹅几个方面的特点。3.认识一个新偏旁,绞丝旁。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及诗句的意思。教具准备 图,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能正确回答课后的问题,了解鹅几个方面的特点。(三)朗这里是整理的《鹅》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鹅》 篇1

咏鹅

教学目标

1、 能学会演唱歌曲《咏鹅》,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2、 在参与创作活动工,能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咏鹅》的情境,并对非音乐音源进行大胆的探索。

3、 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教学重点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表现《咏鹅》的情境。

教学步骤

导入——展开——深入|——拓展

座次编排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一台音响一台;各他作组招牌数张;天鹅头饰四个;纸、彩笔、塑料袋、易拉罐、沙子、小水桶、水、玻璃杯、彩色皱纹纸、剪刀等;投影仪一台;照相机一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拍手念儿歌:

鹅妈妈

O鹅•O鹅 O鹅 O鹅,

河边 来了 鹅妈 妈,

带着 一群 鹅娃 娃,

扑通 扑通 跳下河,

嘻嘻 哈哈 追浪花,

鹅妈 妈,O鹅 鹅:

“小河 就是 我们的 家!”

O鹅 O鹅 O鹅 鹅!

二、 导入

创设情景:(出示课件。)

池塘里,鹅妈妈带着一群上鹅戏耍的场面。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生动的画面你们会想到一首什么古诗呢?

生:《咏鹅》。

师:对了,这是唐朝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诵一遍,好吗?

生:……

(出示《咏鹅》诗词。)

师:这首诗大家最熟悉不过了,有的同学甚至三岁就会背诵了。谁来讲讲这首诗写了什么?

生:写出了骆宾王对鹅的喜爱之情。

生:出出了鹅可爱的样子……

师:大家说得真好。诗人用寥寥几笔就把鹅那优美的体态以及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 学唱歌曲

师:以往我们都是朗诵《咏鹅》,今天我们为它谱上曲子唱《咏鹅》。

(出示歌单。)

1、 学唱歌曲

(1)放录音,学生随乐小声哼唱。

(2)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3)解决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

(4)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2、 启发情绪

(1)古人在吟诗的时候常常会有什么动作和表情?

(2)学生模仿并演唱歌曲。

四、 展开、探索

1、 启发讨论

师:《咏鹅》这首诗为什么被人们吟诵了几百年而经久不衰呢?这是因为它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现在老师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的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再创作,以表现这首《咏鹅》诗的情境呢?我们分组讨论,人人参与。我这儿有一个创作小组的牌子,分别是:朗诵创作组、歌舞创作组、音响人作组、图画创作组、手皮影创作组。我把它们分别放在各组前,你们想去哪个创作组就自由组合,和你的创作伙伴共同完成你们的作品。

2、 学生创作

放《咏鹅》的录音,学生自由分组,自由讨论。老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作。

3、 展示与评价

分组示讨论结果,师生点评相结合,充份新生学生的独创性和大胆表现。

(1)朗诵创作组,采用配乐诗朗的形式。例:

第一段:全体组员朗诵原诗(慢速)。

第二段:学生有分有合地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

女领:是谁,穿着一身结白的礼服。

男领:是谁,仰着高傲的脖子对天高唱。

合:噢,是你,我可爱的鹅宝宝。

第三段:全组朗诵全诗(快速)。

师生点评:他们根据原诗的情境作了大胆的发挥,尽管还不十分完美,但这种创新精神非常可贵,如果再加上一些动作、手势就更好了。

(2)歌舞创作组。

例:四名学生头戴天鹅头饰,扮天鹅做舞蹈动作。其佘学生唱哥们工演示自制的道具。他们用绿色皱纹纸剪成长条作柳枝,轻轻摆动;用红色皱纹纸剪成花瓣,歌舞快结束时把红色“花瓣”洒向“天鹅”。

师生点评:他们采用了歌舞相结合的形式。这四位美丽的小天鹅舞姿真不错,其他的同学也配合得非常好,很有计的意境。真是一群爱动脑盘的小朋友。

(3)音响创作组。

例:学生利用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材料,选择老师提供的物品,巧妙地营造了诗的情境,教室里响起鹅叫声、鸟呜声、流水声、风声、雨声。

(学生有的揉搓塑料袋、报纸,抖动书本表现风声;有的用易拉罐装上沙子,发出“沙沙”的雨声;有的用水杯互倒水、水桶撩地水模拟流水声、雨声。)

师生占评:这组同学有自己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为我们描画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咏鹅图。他们表演得真是惟妙惟肖。你们能说他们的创作不是音乐吗?生活就是音乐的源泉。其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都是可以用我产聪明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创造模仿的。

(4)图画创作组。

例:用反影仪出示画。请一个学生上来讲解力画。

生:春天来了,池塘里的水绿了。嫩绿的柳枝在春风中跳舞。太阳出来了,在温暖的阳光里游来一群美丽的天鹅。你瞧,它们顶着红通通的礼帽,仰着骄傲的脖子对天歌唱。一身结白的毛在阳光中闪闪发亮。它那美丽的身影倒映在绿波之上。咦,池塘中的水为什么会泛起一层层波浪呢?原来是鹅那像像扇子孙样的红脚掌在划水呢。

师生点评:这组同学的作品构图优美,线条流畅,用色大胆,富有想像力,反映出了《咏鹅》诗美妙的情境。讲解的同学也棒极了!

(5)手皮影创作组

例:这组同学分别在投影仪前展示了处己创作的“手皮影”作品。

(一手弯曲作鹅头和鹅脖子,手肘作鹅身,另一只手作尾巴。)

师生点评:他们的构思很有创意。你们看,这影子多像一只天鹅呀,真是一幅极有创意的皮影作品。让我们一块儿跟他们学一学。

五、 综合、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展示了你们对《咏鹅》诗的理解与升华,真是丰富多彩,都非常有个性,有创意。如果要发奖的话,都可以插上一面胜利的红旗(发放一面小红旗)。我对每位同学都很满意。请大家考虑,如何把我们这些作品和古诗《咏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呢?

学生集体讨论。综合表现举例:

首先,音响创作组创设情景,模似鹅叫、鸟叫、流水声、风声、雨声。前奏中全体朗诵原诗,然后全体一起唱前段歌词,歌舞创作组和乐舞蹈,配上飘舞的“柳枝”飘舞。间奏时朗诵创作的儿歌,全体一起唱后段歌词。最后两然诗,配上飞洒的花瓣。舞蹈组在台前做舞蹈造型。学生的图画在屏幕上出示,做背景。

学生全体创造表演后(全程录音),老师给全体学生拍照作纪念。

六、 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特别开心,我们不仅学会了为古诗《咏鹅》谱写的歌曲,而且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性地进行了发挥。我相信同学们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还会有许多许多新的创意……

放学生的创作录音。学生排队出教室。

《鹅》 篇2

------------------------------------------------------------

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中学语文在线”

青海大通县桥头小学 司美彦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这堂语文课,由我棗大通县的司老师来讲(于黑板左上角写出姓名司美彦),同学们欢迎不欢迎?

生:(齐声)欢迎!欢迎!……

师:好啊!谢谢同学们!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是用什么实际行动来欢迎司老师上课的呢?

生:我要认认真真地听您讲课,不做小动作。

生:我要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

师:好啊!你们考虑得真全面,也很实际。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88页(板书课题),让我们一道来学习习作例文。

二、指导课文阅读

1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师:阅读过这篇课文的同学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手放下,看来你们都爱上语文课,已经有25名同学自动阅读过课文了。现在,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有哪些主要内容?

生:课文里写了一只浑身雪白的鹅,它常常下蛋,还会看家,还能保护鸡。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鸡的黄鼠狼赶跑了。

师:说得好,说得可全面哪!

2.带着问题默读全文。

师:现在,请大家先翻到第91页,看一看第二道思考题,要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要边读边想!

生:(全班学生认真默读,教师行间巡视)

〔这种结合思考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三、边读议边板书

1.分段读议。

师:好了!大家默读得挺认真!看谁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较流利地朗读完)

师:噢!读得还挺流利,且有感情!这一段究竟有哪些内容,作者又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的(板书“形象”)?

生:开头这一段,写了一家喂了一只鹅,这只鹅周身洁白,还有一双淡黄色的脚,……

师:(边听边板书“洁白”“淡黄”)说得好!谁还有补充?

生:还有鹅的嘴是扁圆的,额头突兀,就是额头还很高很突出的样子。

师:(边听边板书“扁圆”“突兀”)说得好啊!不但发言积极,而且对“突兀”一词还能说明了意思。不过,你是怎么弄清“突兀”一词意思的呢?

生:这是我爷爷告诉我的。

师:对!请同学们注意:今后自己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首先要自己查字典、查词典,如果还弄不明白,就应该向你周围的人求教。就从今天这课来看,课文中还有“糟蹋”“残暴”“愤怒”“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等词语,都可以自己想方法弄清楚。谁对第一段的内容还有补充?

〔很自然地要求学生自己识字解词,并教给了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生:这一段最后几句,还写鹅走路很缓慢,昂首挺胸,引颈高歌,有一副昂扬雄健的样子呢!

师:好啊!这几句不能忽视。鹅走路不仅缓慢,而且稳健,这有一副雄纠纠、气昂昂的神态,也就是昂扬雄健的姿态(板书“稳健”“昂扬”)

2.提示写法。

师:(面向全班)开头这一段的内容,大家听清楚了没有?

生:(齐声)听清楚了!

师:这一段,作者又是怎样抓住鹅的特点来写的呢?也就是说,先描写了什么?再描写了什么?最后又描写了什么?谁看出来了,看谁能大胆发言?

生:这一段,先写鹅周身洁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棗再写它有一双淡黄色的脚和扁圆的嘴——

师:好!他能大胆发言,语言也比较流畅。但作者究竟怎样来描写鹅的外形的呢?请大家再看一看黑板上书写的词语(依次指向板书),“洁白”与“淡黄”是不是表示某种色彩的?

生:(齐声)是!

师:(板书“颜色”)对!作者先写了鹅身上的颜色,再描写了什么呢?想一想再说。

生:再描写了鹅的嘴和额头的形状。

师:说得好(板书“形状”)!最后作者又描写了什么?

生:(齐声)最后描写了鹅的神态(约一半人说是姿态)!

〔善于引导,使多数学生能“举一反三”。〕

3.继续读议。

师:答得好!回答是描写“神态”或“姿态”的都对(转身板书“姿态”)。现在我看哪一组坐得直,有精神,就请那一组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扫视全班)。啊!大家都精神饱满呢!那棗就请第二组的同学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吧!

生:(第二组学生齐读)

师:(边听边板书“表现”)你们集体朗读的能力还挺不错哩!这一段详细写了鹅生蛋的前后情况,是不是?

生:(齐声)是!

师:谁能说一说鹅生蛋前的表现?

生:回答(略)。

师:(边听边板书“神情慌张”)说得不错,大家还有什么补充?

生:(齐声)没有!

师:好!大家都听得很仔细。现在谁来说一说鹅生蛋的表现?

生:回答(略)。

师:(边听边板书“悄悄离去”)说得也不错。不过,今后要注意少用课文中的语句,要练习多用自己的口语来说明更好!这一段作者写得很具体很生动,特别是用了不少比喻。请大家再看课文,用铅笔在文中比喻句的下面画上一条曲线,有多少句就画多少条,好不好?

生:(齐声)好(全班学生阅读课文,画曲线)!

师:(行间巡视指点)大家的动作真快!谁能把加上曲线的比喻句读一遍,大家认真对照一下,看有漏掉的句子没有?

生:我画的句子有:“腿里像灌满了铅”“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了它的‘宝宝’吧!”

师:好!他一下就找出了三个比喻句,谁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生:我有!还有一句:“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

师:补充得不错!谁没有画上这句的,再补画一条线。结合这一段内容,大家再仔细想一想,作者写这一段主要为表明一个什么意思?

生:(连续有三名学生回答,内容略)

师:以上三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道理,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边说边板书):“机灵可爱、默默奉献”。

4.重点读议。

师:现在请大家默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要边读边想:鹅是怎样看家的?又是怎样赶走黄鼠狼的?这些表现了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板书“精神”)?

生:(全班学生低头默读)

师:(行间巡视一遍后,板书“看家”)请注意!谁先说一说鹅是怎样看家的?

生:(纷纷举手,回答内容略)

师:对!就是“看见生人,大喊大叫”这两句(边说边板书“大喊大叫”)。(转身贴出“鹅斗黄鼠狼”的彩色图)大家注意看图,看后说一说鹅为什么要和黄鼠狼搏斗?又是怎样赶走黄鼠狼的?

生:(先后有两名学生回答,内容略)

师:(边听边板书“斗贼”“敏捷”“勇猛”)你们俩说得不错。鹅为了保护弱小的鸡,敏捷和勇猛地赶走了黄鼠狼,这一行动表明鹅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先不忙回答,让我先请最后一组的同学一起表情朗读最后一段!

生:(第八组齐声朗读)

师:(边听边板书“一尘不染、洁白可爱”“维护弱小,不畏强敌”)好!读得很整齐,还真带有点赞扬的语气哩!听了这一段,我们是不是已弄清鹅所具有的那种精神了!这一段,具有总结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说明鹅不但具有一尘不染、洁白可爱的形象,而且还具有维护弱小、不畏强敌的精神。请大家再看黑板上的词语,像老师刚才说的那样,谁来说一遍。

生:(纷纷举手,连续有三名学生各说一遍)

〔借物喻人,有机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布置课外习作

师:好!说得好!现在请大家翻到第99页,看第六题“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写出它的特点”。于下一周星期三以前写在练习本上,交给老师批阅,大家能不能按时完成?

生:(齐)能按时完成!

师:(下课铃响)好!下课。

板书设计

(任峻 整理)

论文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同时还要教会儿童掌握阅读的方法,激发儿童自觉阅读的兴趣。完成上述任务,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必须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教师的教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它是在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因文因人而选定的。其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首先要重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始终有机地渗透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落实重点训练,培养语文能力。为此,其着眼点尚需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培养自学能力是《大纲》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教学要由教到不教,由讲到不讲。就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我多年的阅读教学的实践,逐步弄清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如:讲《海底世界》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先让同学们说一说,海底将是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有的说:海底漆黑没有一点光亮;有的说:海底很静,没有声音。老师不急于纠正,启发学生从课文里得到正确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将课文读下去。

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导入  新课这一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开头就生动鲜明、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课本里有很多题目新颖引人。如讲《人桥》一课时,我在揭题中讲到,“桥”是大家熟悉的建筑。桥是用什么修建成的呢?同学们都能回答出:用木料修成的桥是木桥;用石头修成的桥是石桥;还有用钢铁修成的铁桥……今天我们讲的一种桥既不是水泥修的,也不是石头造的,而是用人搭起来的“人桥”。这是讲解放战争中的故事,解放军战士为了消灭对岸的敌人,在没有桥的情况下,使进攻部队踏着“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这样的“揭题”引言,引起了同学们的很大兴趣,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同学们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好处的。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尊重、爱护和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做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来抓。

二、着力培养自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果教师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只要能把老师讲的知识记住就行,这样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学得死,知识面窄,更谈不上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老师是代替不了的。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外因,只有用外因去激发学生的内因,让内因起作用,才能引起质的变化,一旦学习真正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需要,那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总量迅速增长,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只有掌握

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领域,索取新的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改进教法,又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是一篇习作例文,属于半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时应当减少老师的讲解,多让学生动脑筋,自己读懂课文,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看课文后边的思考题,然后启发学生带着问题一步一步地读懂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也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也就是说不但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辅导下读懂课文,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按照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说明事物。因此,在指导阅读后向学生布置一篇作文。《我赞美》、《我爱故乡的》《我爱学校的》等。讲完后,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抓住事物特点介绍小动物的方法,写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这样做体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三、要渗透政治思想教育

我们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塑造一代新人,培养一代新人,去建设两个文明的新世界,这是当前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阅读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大纲》里讲到,

语文教学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两性:一是工具性,二是思想性。这门学科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凭借阅读教材,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中进行的。每教一篇文章,就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字、词、句、篇,通过这些语言形式来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在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 中进行思想教育。这就说明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任务,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二者都重要。还说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在语言文字教学中相机渗透,二者是有机结合的,相辅相成的。当然,我们反对不顾思想内容的纯语言文字的教学,也反对脱离课文,架空的分析思想内容。总之,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要根据课文中固有的思想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

四、树立教学的整体观念

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的整体。就小学语文来说,是由识字、写字、听话和说话、阅读和作文诸因素构成的,诸因素之间又有各自的体系。通过科学的排列组合,纵横联系,构成语文学科的整体。有些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忽视了课文的整体,一篇课文,只注意其中某些词句,或是只注意开头结尾,或者只偏重认识一些生字,或者只讲求思想教育……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整体。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课文的整体观念。在接触任务一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了解这篇课文在本单元的地位、作用,重点读写训练项目是什么。

在教学过程 中,就要将其训练重点贯穿始终。对于学生来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内容大意,知道主要讲些什么,而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最后再总起来阅读,体会得才会更深刻。另外深钻教材是树立整体观念的前提,钻研教材不仅要掌握每节课所教内容的训练重点,还要把握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系,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处理好今天与明天,上学年与本学年的知识内容上的关系,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就会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进行序列训练。只要胸中有全局,分段把好关,层层打好基础,处处围绕主线训练,就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点评

司美彦老师原籍石家庄,1969年调来青海省大通县任教。从一名普通教师到担任校长,始终坚持语文教学。1989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特级教师。

的一课教学,系全省审评小学特级教师集中于西宁举行的一堂鉴定课,获得五名评委的一致好评。

课的自我简介和板书姓名,使生疏的师生关系,一下变成近于亲切的“同志式”关系;同时提出一个看似不必要的“欢迎与否”的问题,但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而且引发起学习兴趣。

临时指定教习作例文,教者只有半天的准备时间,但其教学设计,符合二类课文的教学要求,首先“从读入手”,重视指导学生阅读,如在阅读前引导学生看课后思考题,以及针对段落内容提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做到“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就有效地引发主动性,增强阅读效果。

教者没有范读课文,没有教学生字词,没有安排段落和探讨段意;而着重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解,始终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的一条红线,作为二类课文的教学,似应如此,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全文的板书设计 ,明显地揭示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文路,既显示了段落层次,点明内容,而且简介了写作手法和全文的中心意思,自然导出,直观形象,并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教学中,教者能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始终注意组织教学,引起有意注意;善于运用启发式和鼓励式,始终以商量的口气,启示学生回答问题,始终以赞扬的语气,对每一名回答问题的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和指点,较好地启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鹅》 篇3

(第一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能正确回答课后的问题,了解几个方面的特点。

3.认识一个新偏旁,绞丝旁。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图,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能正确回答课后的问题,了解几个方面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及其中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古诗及本首诗。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一首古诗。古诗歌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我国最早的古诗写于三千多年以前。今天学的这首古诗是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一位叫骆宾王的人,在7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去池边戏水,有人指着池中的让他作诗,他出口作出了这首诗。因此人们夸赞他是“神童”。

2.古诗是用文言词语写的,和我们现在的用词不一样,写法也有一定的规定。我们今天来学这首古诗,板书:。

(二)看拼音读课文,记住生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出示卡片,读准音,扫清读文障碍。

q&

xi4ng

f*

zh2ng

b#

3.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读音。  毛  红  清

(三)读懂课文,理解古诗及句中词语的意思。

1.读第1句。告诉学生前面两行是第1句。

(1)读第1句,注意逗号停顿。

这—行为什么连续写了三个字?(小作者看到在水中游,非常喜爱它,连续地说出三个字来)

读出小作者对的喜爱。(练读)

(2)读第二行,说你们看见过叫时的样子吗?叫的时候脖子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读读诗句,看看小作者是怎样用5个字就写出来的。(读第二行)

①理解词语意思。师述:“项”在这里指的是脖子。看看图,说说“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曲是弯的意思)“曲项”呢?(弯着脖子)“歌”是什么意思?(把叫形容在唱歌)

②理解诗句意思,问:叫的时候,喜欢怎样?(仰着头叫)问:叫的时候,脖子是什么样的?(弯着脖子)问:叫的时候是弯着脖子,仰着头,高声地叫。我们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出叫时的样子的。读第二行诗句。

曲项/向天歌。

2.读第2句。想想这两行是讲在哪方面的特点。

(1)读第一行,看图。同桌讨论,“白毛”指的是什么?“浮绿水”中的“浮”什么意思?“绿水”是指什么说的?(①“白毛”指的雪白的羽毛。②浮是在水面漂浮。③“绿水”指清澈、碧绿的池水。想想大白漂浮在绿水上美丽的样子,读读诗句)

(2)讲讲“白毛浮绿水”的意思。(的羽毛洁白,它浮在绿水上面,多美啊)

(3)读第二行,看图,自己说说:“红掌”指什么说的?“拨”在诗句中当什么讲?(①红掌是说的脚掌是红色的。②“拨”在诗句中是划动的意思)

讲一讲是怎样游水的?(红色的脚掌轻轻地划动着清澈、碧绿的池水)

(3)读第2句诗句。讲讲诗句的意思。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读这两行诗句时,要进行想象,体会出这首诗怎样写得有声有色。(结合插图)

可以这样想:一身羽毛洁白,浮在绿水上面,水清澈得可以看见的红红的脚掌正在轻轻地拨着水。这羽毛的白色,池水的绿色,脚掌的红色,白、绿、红三种颜色相互映衬,多么美丽。

这首诗写得有声(向天歌),有色(白毛、绿水、红掌)。

3.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定顺序,写的时候也要按顺序写。

这首古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先是指点着说,接着又说的脖子弯曲着朝天叫的样子,然后说的全身洁白的羽毛,最后说的红色的脚掌拨水的样子。

4.要学会读古诗。

要边读边想的可爱,看课文插图,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诗句构成的美丽的图画。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指名读(4~5人),读后评议。

(2)自己讲讲这首古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

(四)小结。师述:这首诗前两行写出叫时的样子,后两行讲了在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游水动作。我们一起读出在水中浮游时的欢快情景。(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一个新偏旁,绞丝旁。学会4个生字。

(二)能在田字格里规范地书写生字。

(三)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生字卡片: 毛 红 清

(二)学会4个生字。

1.。6,读准音。

(1)识记字形。自学按什么方法记。(按部件组合法记,左右结构,左边“我”字,右边鸟字旁)避免学生把左右记混,可以谜语形式出现:“我的鸟”打个字,是什么字?

(2)理解词义:是人们饲养的一种家禽,比鸭子大,脖子长,脚上有蹼,能游水。雄的头部有黄色突起。

2.毛,m2o,拼读音节,读词语:白毛。

(1)识记字形。指名说。(用数笔画方法记字形:m2o毛,第一笔平撇“ ”,第二笔横“ ”,第三笔长横“ ”,第四笔竖弯钩“毛”。一共4笔)

(2)口头组词语,加深理解字义。

羽毛毛皮毛衣毛毛雨毛驴

3.红,h$ng,拼读音节,读词语:红掌。

(1)认识新偏旁,纟:绞丝旁。笔顺是:撇折( ),撇折( ),提(纟),一共3笔。

(2)识记字形。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红”字:自己说说,指名回答(h$nag红,用部件组合法记左右结构,左边绞丝旁,右边“工”字,红掌的“红”)

4.清,q9ng,拼读音节,读词语:清波。

(1)识记字形。自己练习说方法。指名说(q9ng清,用部件组合法记,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右边“青”字,清波的清)

(2)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清波清水清洁清静清新分清

(三)指导书写。

1.。

(1)整体位置:左右相等。

(2)部件位置:“我”字中的横、斜钩、撇、点四笔压竖中线,横起笔压横中线,写斜横,“鸟”字最后一画横从竖中线起笔。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4)学生独立看田字格字帖写。

2.毛。

(1)整体位置:上紧下松。

(2)笔画位置:第一笔横撇在上半格中间。第二笔横,起笔压横中线向右上写斜横。第三笔大横,从左下格起笔,写斜横到横中线。第四笔竖弯钩,压竖中线到下半格中间写弯,过右下格中点右边写钩。

(3)教师带写,毛字很易写歪,因此要一笔一笔带好,学生仿写字头。

(4)看田字格范字独立书写。

3.红。

(1)整体位置:左窄右宽。

(2)部件、笔画位置:纹丝旁第一笔撇折从上半格中间,竖中线左边三分之一起笔,折到横中线。第三笔撇折靠近竖中线,斜对第一笔起笔,撇的长短与第一笔相同写折,第三笔提,对齐第一笔折起笔与第二笔折平行上提,与折对齐收笔。右边“工”字,第一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压竖中线起笔,第三笔大横,占下半格中间,从左下格纹丝旁第三笔提下起笔,平写横,到离右边线三分之一处收笔。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4)学生独立写。

4.清。

(1)整体位置:左窄右宽。

(2)部件、笔画位置:三点水三个笔画是弧形,(略)“清”写法同独体字“青”(略)(3)(4)略。

(四)指导背诵课文。用问答式练习背诵。

1.小作者指着说什么?是怎样叫的?(背第1句)

2.的羽毛什么颜色,它浮在什么颜色的水面上?(背第三行)

3.的脚掌什么颜色?它怎样在水上游动?(背第四行)

(五)巩固练习。

1.背诵全诗。

2.读词语。

红日红星红灯红花火红

清水青草鸟毛白毛竹

3.填空。

(  ),(  ),(  ),曲项(  )(  )歌。

(  )(  )浮绿(  ),(  )掌拨(  )波。

《鹅》 篇4

青海大通县桥头小学 司美彦

实录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这堂语文课,由我棗大通县的司老师来讲(于黑板左上角写出姓名司美彦),同学们欢迎不欢迎?

生:(齐声)欢迎!欢迎!……

师:好啊!谢谢同学们!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是用什么实际行动来欢迎司老师上课的呢?

生:我要认认真真地听您讲课,不做小动作。

生:我要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

师:好啊!你们考虑得真全面,也很实际。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88页(板书课题),让我们一道来学习习作例文。

二、指导课文阅读

1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师:阅读过这篇课文的同学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手放下,看来你们都爱上语文课,已经有25名同学自动阅读过课文了。现在,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有哪些主要内容?

生:课文里写了一只浑身雪白的鹅,它常常下蛋,还会看家,还能保护鸡。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鸡的黄鼠狼赶跑了。

师:说得好,说得可全面哪!

2.带着问题默读全文。

师:现在,请大家先翻到第91页,看一看第二道思考题,要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要边读边想!

生:(全班学生认真默读,教师行间巡视)

〔这种结合思考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三、边读议边板书

1.分段读议。

师:好了!大家默读得挺认真!看谁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较流利地朗读完)

师:噢!读得还挺流利,且有感情!这一段究竟有哪些内容,作者又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的(板书“形象”)?

生:开头这一段,写了一家喂了一只鹅,这只鹅周身洁白,还有一双淡黄色的脚,……

师:(边听边板书“洁白”“淡黄”)说得好!谁还有补充?

生:还有鹅的嘴是扁圆的,额头突兀,就是额头还很高很突出的样子。

师:(边听边板书“扁圆”“突兀”)说得好啊!不但发言积极,而且对“突兀”一词还能说明了意思。不过,你是怎么弄清“突兀”一词意思的呢?

生:这是我爷爷告诉我的。

师:对!请同学们注意:今后自己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首先要自己查字典、查词典,如果还弄不明白,就应该向你周围的人求教。就从今天这课来看,课文中还有“糟蹋”“残暴”“愤怒”“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等词语,都可以自己想方法弄清楚。谁对第一段的内容还有补充?

〔很自然地要求学生自己识字解词,并教给了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生:这一段最后几句,还写鹅走路很缓慢,昂首挺胸,引颈高歌,有一副昂扬雄健的样子呢!

师:好啊!这几句不能忽视。鹅走路不仅缓慢,而且稳健,这有一副雄纠纠、气昂昂的神态,也就是昂扬雄健的姿态(板书“稳健”“昂扬”)

2.提示写法。

师:(面向全班)开头这一段的内容,大家听清楚了没有?

生:(齐声)听清楚了!

师:这一段,作者又是怎样抓住鹅的特点来写的呢?也就是说,先描写了什么?再描写了什么?最后又描写了什么?谁看出来了,看谁能大胆发言?

生:这一段,先写鹅周身洁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棗再写它有一双淡黄色的脚和扁圆的嘴——

师:好!他能大胆发言,语言也比较流畅。但作者究竟怎样来描写鹅的外形的呢?请大家再看一看黑板上书写的词语(依次指向板书),“洁白”与“淡黄”是不是表示某种色彩的?

生:(齐声)是!

师:(板书“颜色”)对!作者先写了鹅身上的颜色,再描写了什么呢?想一想再说。

生:再描写了鹅的嘴和额头的形状。

师:说得好(板书“形状”)!最后作者又描写了什么?

生:(齐声)最后描写了鹅的神态(约一半人说是姿态)!

〔善于引导,使多数学生能“举一反三”。〕

3.继续读议。

师:答得好!回答是描写“神态”或“姿态”的都对(转身板书“姿态”)。现在我看哪一组坐得直,有精神,就请那一组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扫视全班)。啊!大家都精神饱满呢!那棗就请第二组的同学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吧!

生:(第二组学生齐读)

师:(边听边板书“表现”)你们集体朗读的能力还挺不错哩!这一段详细写了鹅生蛋的前后情况,是不是?

生:(齐声)是!

师:谁能说一说鹅生蛋前的表现?

生:回答(略)。

师:(边听边板书“神情慌张”)说得不错,大家还有什么补充?

生:(齐声)没有!

师:好!大家都听得很仔细。现在谁来说一说鹅生蛋的表现?

生:回答(略)。

师:(边听边板书“悄悄离去”)说得也不错。不过,今后要注意少用课文中的语句,要练习多用自己的口语来说明更好!这一段作者写得很具体很生动,特别是用了不少比喻。请大家再看课文,用铅笔在文中比喻句的下面画上一条曲线,有多少句就画多少条,好不好?

生:(齐声)好(全班学生阅读课文,画曲线)!

师:(行间巡视指点)大家的动作真快!谁能把加上曲线的比喻句读一遍,大家认真对照一下,看有漏掉的句子没有?

生:我画的句子有:“腿里像灌满了铅”“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了它的‘宝宝’吧!”

师:好!他一下就找出了三个比喻句,谁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生:我有!还有一句:“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

师:补充得不错!谁没有画上这句的,再补画一条线。结合这一段内容,大家再仔细想一想,作者写这一段主要为表明一个什么意思?

生:(连续有三名学生回答,内容略)

师:以上三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道理,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边说边板书):“机灵可爱、默默奉献”。

4.重点读议。

师:现在请大家默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要边读边想:鹅是怎样看家的?又是怎样赶走黄鼠狼的?这些表现了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板书“精神”)?

生:(全班学生低头默读)

师:(行间巡视一遍后,板书“看家”)请注意!谁先说一说鹅是怎样看家的?

生:(纷纷举手,回答内容略)

师:对!就是“看见生人,大喊大叫”这两句(边说边板书“大喊大叫”)。(转身贴出“鹅斗黄鼠狼”的彩色图)大家注意看图,看后说一说鹅为什么要和黄鼠狼搏斗?又是怎样赶走黄鼠狼的?

生:(先后有两名学生回答,内容略)

师:(边听边板书“斗贼”“敏捷”“勇猛”)你们俩说得不错。鹅为了保护弱小的鸡,敏捷和勇猛地赶走了黄鼠狼,这一行动表明鹅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先不忙回答,让我先请最后一组的同学一起表情朗读最后一段!

生:(第八组齐声朗读)

师:(边听边板书“一尘不染、洁白可爱”“维护弱小,不畏强敌”)好!读得很整齐,还真带有点赞扬的语气哩!听了这一段,我们是不是已弄清鹅所具有的那种精神了!这一段,具有总结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说明鹅不但具有一尘不染、洁白可爱的形象,而且还具有维护弱小、不畏强敌的精神。请大家再看黑板上的词语,像老师刚才说的那样,谁来说一遍。

生:(纷纷举手,连续有三名学生各说一遍)

〔借物喻人,有机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布置课外习作

师:好!说得好!现在请大家翻到第99页,看第六题“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写出它的特点”。于下一周星期三以前写在练习本上,交给老师批阅,大家能不能按时完成?

生:(齐)能按时完成!

师:(下课铃响)好!下课。

板书设计

(任峻 整理)

论文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同时还要教会儿童掌握阅读的方法,激发儿童自觉阅读的兴趣。完成上述任务,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必须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教师的教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它是在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因文因人而选定的。其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首先要重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始终有机地渗透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落实重点训练,培养语文能力。为此,其着眼点尚需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培养自学能力是《大纲》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教学要由教到不教,由讲到不讲。就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我多年的阅读教学的实践,逐步弄清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如:讲《海底世界》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先让同学们说一说,海底将是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有的说:海底漆黑没有一点光亮;有的说:海底很静,没有声音。老师不急于纠正,启发学生从课文里得到正确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将课文读下去。

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导入  新课这一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开头就生动鲜明、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课本里有很多题目新颖引人。如讲《人桥》一课时,我在揭题中讲到,“桥”是大家熟悉的建筑。桥是用什么修建成的呢?同学们都能回答出:用木料修成的桥是木桥;用石头修成的桥是石桥;还有用钢铁修成的铁桥……今天我们讲的一种桥既不是水泥修的,也不是石头造的,而是用人搭起来的“人桥”。这是讲解放战争中的故事,解放军战士为了消灭对岸的敌人,在没有桥的情况下,使进攻部队踏着“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这样的“揭题”引言,引起了同学们的很大兴趣,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同学们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好处的。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尊重、爱护和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做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来抓。

二、着力培养自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果教师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只要能把老师讲的知识记住就行,这样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学得死,知识面窄,更谈不上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老师是代替不了的。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外因,只有用外因去激发学生的内因,让内因起作用,才能引起质的变化,一旦学习真正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需要,那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总量迅速增长,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只有掌握

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领域,索取新的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改进教法,又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是一篇习作例文,属于半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时应当减少老师的讲解,多让学生动脑筋,自己读懂课文,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看课文后边的思考题,然后启发学生带着问题一步一步地读懂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也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也就是说不但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辅导下读懂课文,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按照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说明事物。因此,在指导阅读后向学生布置一篇作文。《我赞美》、《我爱故乡的》《我爱学校的》等。讲完后,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抓住事物特点介绍小动物的方法,写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这样做体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三、要渗透政治思想教育

我们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塑造一代新人,培养一代新人,去建设两个文明的新世界,这是当前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阅读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大纲》里讲到,

语文教学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两性:一是工具性,二是思想性。这门学科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凭借阅读教材,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中进行的。每教一篇文章,就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字、词、句、篇,通过这些语言形式来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在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 中进行思想教育。这就说明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任务,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二者都重要。还说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在语言文字教学中相机渗透,二者是有机结合的,相辅相成的。当然,我们反对不顾思想内容的纯语言文字的教学,也反对脱离课文,架空的分析思想内容。总之,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要根据课文中固有的思想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

四、树立教学的整体观念

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的整体。就小学语文来说,是由识字、写字、听话和说话、阅读和作文诸因素构成的,诸因素之间又有各自的体系。通过科学的排列组合,纵横联系,构成语文学科的整体。有些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忽视了课文的整体,一篇课文,只注意其中某些词句,或是只注意开头结尾,或者只偏重认识一些生字,或者只讲求思想教育……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整体。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课文的整体观念。在接触任务一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了解这篇课文在本单元的地位、作用,重点读写训练项目是什么。

在教学过程 中,就要将其训练重点贯穿始终。对于学生来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内容大意,知道主要讲些什么,而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最后再总起来阅读,体会得才会更深刻。另外深钻教材是树立整体观念的前提,钻研教材不仅要掌握每节课所教内容的训练重点,还要把握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系,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处理好今天与明天,上学年与本学年的知识内容上的关系,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就会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进行序列训练。只要胸中有全局,分段把好关,层层打好基础,处处围绕主线训练,就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点评

司美彦老师原籍石家庄,1969年调来青海省大通县任教。从一名普通教师到担任校长,始终坚持语文教学。1989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特级教师。

的一课教学,系全省审评小学特级教师集中于西宁举行的一堂鉴定课,获得五名评委的一致好评。

课的自我简介和板书姓名,使生疏的师生关系,一下变成近于亲切的“同志式”关系;同时提出一个看似不必要的“欢迎与否”的问题,但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而且引发起学习兴趣。

临时指定教习作例文,教者只有半天的准备时间,但其教学设计,符合二类课文的教学要求,首先“从读入手”,重视指导学生阅读,如在阅读前引导学生看课后思考题,以及针对段落内容提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做到“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就有效地引发主动性,增强阅读效果。

教者没有范读课文,没有教学生字词,没有安排段落和探讨段意;而着重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解,始终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的一条红线,作为二类课文的教学,似应如此,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全文的板书设计 ,明显地揭示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文路,既显示了段落层次,点明内容,而且简介了写作手法和全文的中心意思,自然导出,直观形象,并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教学中,教者能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始终注意组织教学,引起有意注意;善于运用启发式和鼓励式,始终以商量的口气,启示学生回答问题,始终以赞扬的语气,对每一名回答问题的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和指点,较好地启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