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2、发展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学情认识

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4、 经验介绍

“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说一说”这一环节通过两个小动物玩跷跷板,使学生一眼看出谁轻谁重,认识到重量差别大的两个物体可以通过看得出比较的结果;“掂一掂”这一环节通过淘气和笑笑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认识到用眼不能看出轻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称一称”这一环节,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当看、掂都难以分辩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最后通过一组练习来使学生获得得间接比较轻重的方法,知道轻重和大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教学流程

序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导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 轻 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轻;

生2:大象重、小熊轻;

生3:小猴重,小狗轻。

根据低年纸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1) 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2)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

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生1:文具盒轻、数学书重;

生2:数学书轻、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

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

得出:现在文具盒比数学轻。

如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比,一本书和多个本子比,等等。

学生猜测结果。

小组讨论方法,交流意见。

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分小组进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独立判断,并说一说判断过程。

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的、合作讨论的、指导完成的。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较难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也能顺利完成,达到数学目的。在练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比较轻重时,判断天平称翘起的那边重。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不懂得天平称的原理。

2、( )比( )重,()比( )轻矮,各个量填反。

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3、三种物体比较轻重,错误把数量多的判断为最重的。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等量代换的思想理解有困难。

2、诊断问题

诊断1:( )比( )重?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并能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鼓掌欢迎!(出示动画“认识图形”)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师: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图形国是什么形状的?”谁来回答?

(2)教师出示国旗图,问:国旗的面是什么形状的?举起数学课本、练习本问:数学课本、练习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一张长方形彩纸,先横着放,问:这张彩纸是什么形状的,竖着放、斜着放呢?

(3)学生举例。

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管大,还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教师画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

(4)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数一数桌上的长方形纸有几条边,用彩笔逐一勾出四条边。

(5)师用一定长来量长方形的四条边,学生认真观察后,问:长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吗?哪两条边一样长?哪两条边不一样长?

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6)学生折纸,看看是不是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7)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长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谁来回答?

(2)教师拿出一块手绢,问:这块手绢是什么形状的?再举起地板砖、正方形电光纸,问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斜着放呢?

(3)学生举例。

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论大或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画成这样一个图形“□”(画正方形),这是什么形?(板书正方形)

(4)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一样长吗?先量一量,再折折桌上的正方形纸比一比。

(5)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

①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有几条边?

②长方形四条边怎么样?正方形四条边怎么样?

③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归纳:长方形有四边条,正方形也有四条边,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对着的两条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6)反馈练习:

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教师归纳:长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为什么呢?这是根据长方形边的长短确定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一步研究。正方形不论是大正方形还是小正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都是长方形,沿正方形对角线对折后是三角形。

三、课堂练习。

做一做1、2题

1、沿虚线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边长怎么样,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分组进行)。

2、说一说,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

四、

今天我们学了哪几种图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五、布置作业:练习七第2、3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

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

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

二、知识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3、试一试:263167498990

4、二次小组学习: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

5、汇报交流、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6、试一试:比大小。(第6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7页第2题)

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⑴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什么特点)

⑵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再说说有什么特点。

⑶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五、总结

六、作业

板书设计: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26〈31 67〉49 89〈90 两位数比大小,先比十位,再比个位,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课本72~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十法的含义,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

挂图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凑十“对口令”游戏。

师:我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我说一个数,你们也说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老师用凑十的方法和学生做游戏。)

2、揭题。

师:小芳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聪明的你们能够告诉她“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题)

生:我通过数数,知道共有14瓶牛奶。

师:让我们列个加法算式。

生1:9+5。

生2:也可以是5+9。

师:对,可以列两个算式。9+5=?你会算吗?

二、合作探讨计算规律

1、动手操作。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知道这一共有几瓶牛奶?

生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2:我注意到一个箱子里有10格,一行有5格,2行有10格,再加上4格,就是14格。

生3:我有更简单的方法,左边格子只差1个就是10格,可以从右边拿过来1个,那右边就剩下4个,一共加起来就是14个。

师:现在根据你们所想的方法,用小棒试着摆一摆。

(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口述操作过程。)

指定一个学生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我是这样摆的:右边已经有9个,从左边的5个格子里拿出1个放进去,盒子里就正好是10个,左边还有4个,这时可以很快地看出一共有14个。

师:为什么你先拿1个放在格子里?

生:因为9和1 好朋友正好凑成10。

师:箱子里原来有9个,再添上1个正好是10个,这种方法也叫“凑十法”,要把9凑成10,就要想9加几得10。9和1得10,就从左边的5个中放进1个,和9个凑成10个。

板书:9 + 5 =

1 4

师:除了9加1可以凑成10,还有别的方法能凑十吗?

生:5的好朋友是5,5 + 5 = 10,从9里拿走5,凑成十,9里面就剩下4了,结果还是等于14。

板书: 9 + 5 =

4 5

师:要算9 + 5 等于几,可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也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

2、试一试。

9 + 3 = 7 + 9 =

(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师;9 + 4 = ?请你们在图上用小棒圈一圈。(教师应先做示范,引导学生明白此题是用凑十法,鼓励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

师: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为什么你们在算4 + 9的时候要把4分成3和1,而不分成2和2呢?

(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凑十法”的思考方法。)

2、比比谁算得快。

9 + 5 = 9 + 6 = 9 + 9 = 9 + 8 =

(学生独立完成,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通过实物操作帮助计算,然后集体反馈计算方法。)

3、“小猫数鱼”

师:有只小猫今天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它看到了鱼缸里的鱼。

师:对了,小猫看见鱼高兴极了,你们猜小猫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小猫在想:“这里一共有几条鱼?”

师:小朋友你们都来帮忙吧,写个算式来告诉它。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生1:可以列为:9 + 8 = 17

生2:也可以这样列式:8 + 9 = 17

师:你能告诉小猫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9和1凑成10,从8里拿走1,就剩下7,10加7等于17。

生2:我们可以教小猫一只一只地数。

生3:也可以这样想:8加2等于10,从9里拿走2,剩下7,10加7等于17。

四、数学游戏“找朋友”。

1、首先让学生弄懂题意,明白中间的9要与1到10这些数交朋友。

2、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写出算式,应鼓励学生要按顺序书写。

3、具体反馈。

五、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是9加几,得数都超过10,在计算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凑十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 篇5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教师出示下图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吗?(出示整套七巧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图形?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

你们想动手拼一拼吗?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套七巧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出示例3题目要求):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看看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是从哪儿知道的。

这里有几个词特别重要,你们发现了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随机板书“一套”“拼”“三角形”“多”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二、操作讨论,积累经验

1、观察想象,初步操作

在动手操作之前,请你先想一想怎么拼,然后再按照你的想法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三角形最多。

2、交流方法,对比启思

你使用了几块板?怎样拼的?

反馈典型情况:

(1)只用2个三角形拼摆;

(2)用3块图形拼摆。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在拼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还可以加入其他形状的板去拼。拼的时候,从用2块板拼开始,拼出了所有2块板的,再增加板的数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3、操作交流,拓展创新

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次用一套七巧板拼摆三角形,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拼摆的。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使用七巧板的块数分类汇报。

三、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请大家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在解决“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做的?我们先做什么,又做什么?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理解问题,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验证、完善我们的想法,找到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利用七巧板做一些探索。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请大家试着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完成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的内容,看看用一套七巧板能拼出几个长方形。

反思

《七巧板》一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课一开始,我并没有给学生规定内容,而是让学生充分的解放天性,自己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在同学们真的活跃起来,兴趣高涨时,我再出示拼摆任务,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一节快乐的数学课。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 篇6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生1:摸起来挺硬。

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

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六、活动延伸。

小熊猫: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小朋友再见!生:小熊猫再见。

【简单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习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板书: □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习,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 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 □, □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来推算 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8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培养动手能力。

2、进行比较,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

3、用完整话说一说有关同样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正确握笔方法,写字的姿式及写法,提高书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强调写字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地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连线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2、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3、做写字准备练习,强调写字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一一对应,比较多些、少些。

2、写字准备练习。

教具准备

1、实物图或电脑软件,4个萝卜,4只白兔;2只小鸡,1只小鸭图;2个苹果,3个桃的图。

2、磁力板及10个○,7个△,5个□;小棒若干根。

3、画有写数字练习格的小黑板。

4、学生准备5个△,5个○,5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在磁力板摆3个△、4个□、5个○,请学生按图形种类分类。

要求:把同一类移动到一起,并用笔或金属丝圈起来,再数一数每个圈里的图形各有几个?

2、请同学们把混在一起的学具分类,而后用手各画一个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同样多。

(1)认识一一对应,教学同样多。

①教师在磁力板上无规则出示或电脑显示4个萝卜,4只白兔,请同学分类。

②指名将萝卜和白兔按顺序从上而下排成两行并且圈起来,成5页左上图形状。

③引导观察,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只白兔?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边说边在萝卜和白兔之间放一根小棒或电脑显示连线)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④认识在什么情况下,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引导学生说: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指导学生用4个○代表4个萝卜, 4个△代表4只白兔,边摆边说,边动手连线。说明萝卜、白兔同样多。(板书: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⑤相互之间指着课本上的图说一说。

(2)动手摆学具,理解同样多。

①摆□,要和○同样多。(5页右上练习,指一名同学到前面摆,其它同样在课桌上摆)

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摆2个○,再在右边对着○摆□,要求摆的□和○同样多。怎么摆,摆摆看。

请摆学具的同学说一说,怎么摆,摆几个□,□和○同样多。

②摆△,要和○同样多。

请同学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4个○,在○下面一个对着一个摆△,△要和○同样多,要边摆边说。(一个△对着一个○,摆4个△和○同样多)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请同学们指着教室的人或物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2、利用一一对应,认识多些、少些。

(1)观察比较,认识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电脑显示2只小鸡的集合图,再在右边出示1只小鸭集合图。

指图问:不用数,怎样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

②学生回答:用连线方法,一只小鸡对照一只小鸭,在小鸡和小鸭之间连上一条线。

③指图提问: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再看,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

④师生共同小结:一只小鸡对着一只小鸭,小鸡有多余的,小鸭没有多余的,我们说:小鸡比小鸭多。(板书:小鸡比小鸭多)

⑤练习:课本5页左下图,学生摆完后,再说一说怎样摆,△就比○多1个。(先一个△对着一个○,都对上以后再多摆一个△。)

(2)观察比较,认识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电脑显示:2个苹果的集合图和3个桃的集合图。

提问:不用数,怎样知道苹果和桃谁多、谁少?

②同学们互相议论后,指名回答并连线。

③小结: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桃;苹果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苹果比桃少。(板书:苹果比桃少)

④练习:课本5页右下图,学生自己动手摆完后,指着图说一说怎样摆。

3、反馈练习。

(1)摆学具,比多少。(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

①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和○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多2个。

③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少1个。

(2)练习一、2.(打开书6页,看第2题)

①读题目要求。

②数一数每个□里的小动物只数,再与点子数同样多的□连线。

(3)练习一、3.

①指导看图,这题里画了两行什么?仔细看每行的后面还画了什么?(一条线)

②读题目要求。说明:这一题是要我们看一看哪一行圆多,就在哪一行后面的横线上画。

③那行圆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连线)

发现:两行圆排列都很均匀,而且两行的第一个圆和最后一个圆也上下对齐,但两行的○疏密不同,所以两行的○个数也不同。摆的密的,○的个数多;摆的疏的,○就少,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直接判断出那行多。

4、写字准备练习。

(1)讲述握笔方法和写字基本要求。

①身体要坐正,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6寸尺),本子对着上衣中间扣线。

②用右手握笔,笔放在中指第一关节稍外一点,大姆指和食指捏紧笔杆,握笔处离笔尖约23厘米。

(2)指导写字。

①教师在放大的练习格上边示范边说明:画横线要由左向右,横要平;画竖要由上到下,竖要直;弯儿要拐得圆一些。注意,起笔、落笔要用力,拐弯要稳,笔画要匀。

②请同学们按要求先练笔顺,再描完格里虚线的笔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