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周围的世界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1、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围绕新课标的这一具体要求,力图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数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为了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的过程中,为此创设了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动氛围,从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统计观念。
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注意在课中引导学生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从小到现在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谁能说说自己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积极发言,“长高了、长胖了、……。”
看,大头儿子也来参与我们的发言了,(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唱着歌向同学们走来,最后,露出两颗掉了的门牙笑着问候大家),谁发现大头儿子的变化了?(换牙了)
有换牙经历的孩子说说自己换了几颗牙?
生:汇报自己的换牙数量
师:面对全班换牙的情况,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换几颗牙的人最多?换2颗牙的有几人……
【评析:身体的变化是儿童每天都在亲身经历的事情,其中换牙又是本阶段的'孩子必经的一件事,这样从学生最切身的体验入手,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并讲述自己的成长变化,兴趣盎然!为了把学生发展的思维暂时收拢,并且保证兴趣不减,课中引入了大头儿子,这样不到1分钟的情境创设,给孩子们带来的却是思维的融合贯通!于是把焦点集中在了对换牙的讨论上,同时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存在。】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书本、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新课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
师: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都是些什么?
生:语文书、数学书、生字本、数学本、拼音本。
师: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
生:给物品分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分类整理自己的桌面的东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师:哦,你是按语文和数学学科不同分的,(板书:学科)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师:嗯,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是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的确了不起!(板书:用途)还有其它分法吗?
生3:老师,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
师:对了,这位小朋友与众不同,他是按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
师小结:小朋友们在整理这些物品时,想了许多方法,有的按学科分类;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可见分类方法不止一种,当分类方法比较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三、拓展巩固
1、给人物分类
师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其它小朋友认真观察,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讲台上的人分类。
生1:我分两类,一类男的,一类女的,从性别分。
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从年龄分的。
生3:我分成戴发卡和不戴发卡的,还可以分成长头发和短头发的。
师:这几位小朋友观察角度很特别,可见分类时,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法。
2、给图形分类
师:小朋友拿出准备的图形卡片,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先在小组内分一分,再全班交流。
生1:我按颜色分成红、黄、蓝三类。
生2:我按形状分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类。
3、给算式分类
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算式卡片:
6+2=8
10-1=9
5+4=9
10-1-1=8
3+4+2=9
3+2=5
9-1=8
5+2+1=8
9-4=5
9-2-2=5
(1)读一读这些算式卡片
(2)先说一说你想怎样分类
(3)在小组内按不同的标准具体分一分
4、给图片分类
师出示图片:熊猫、小鱼、自行车、小狗、汽车、飞机、轮船、蝴蝶、老鹰。
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
(1)可以分成动物和交通工具两类
(2)也可以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类
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2、师总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有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整理其它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教学目标:
1、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3、能够从场景图中揣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数数的方法
2、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具准备:挂图,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我们一起来拍手数数看!(教师引领学生按由慢到快的顺序进行)
师:数得真好!哪位同学愿意大声地清楚地数给大家听呢?(个别生数)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揭示课题)
二,活动开展
1。教授数字与数数方法
师:在数学王国里,要求同学们需要有一双会观察,能观察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画了些什么?(出示挂图)你们别急!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们在图里面都看到了些什么?(让学生间互动,体会合作与参与所带来的数学乐趣)
师:谁来说给老师听呢?(。。。)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老师要来提问了,你们仔细瞧瞧,看到了多少面红旗?(1面)嗯!是的,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用类似方法呈现到3)
师:我看见垃圾桶了,你们发现了没有?在哪里?有几个呢?你是怎么数的?谁来数数看!(请生到黑板上数一数)你数得真不错!揭示数字“4”,用相同方法揭示到6)
师:我也来数数看这天上飞的鸽子哈,123456,总共6只!是吗?我数对了吗?(学生纠正,应该为7只)我怎么就漏数了呢?为了不遗漏,谁有什么好方法来数呀?(按顺序来数)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板书)那好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还有没有同学有别的方法的?(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数一个划去一个,或者作好记号)用类似方法教授,8,9,10。
2。点子图
黑板上列有1-10十个数字,然后教师说:我们除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的多少,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呢。比如说,1,我喜欢用一个点来表示,当然我也可以画一朵红花来表示1。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们这种一个对应一个的称为:一一对应。你呢?你想用什么图形来表示?让同学在本子上画出如何表示2,3,4 等。教师巡视检查
3。认读1-10
总体认读几遍,用卡片的形式呈现来读。
4。一起数一数教室里的实物
三,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里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回去数给父母听,再把我们不会数漏的方法告诉他们!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标准来分类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思:
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房间吗?谁是自己整理的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整理的效果如何?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有自己的房间,想不想去看看?
这是淘气的房间,这是笑笑的房间,你想说点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淘气整理房间。
二、启思
1、都说笑笑笑房间整齐,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整理的?学习她的好方法来帮淘气整理好吗?生:好!
2、看看笑笑房间里都有些什么?这么多东西,她是如何摆放的?
3、你知道她为什么把球和玩具熊放在一起吗?仔细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用的?(引出三类:服装类、学习用品类、玩具类)
4、我们看到笑笑是把有相同用途的物品一类一类来摆放的,分成了“玩具类”“学习用品类”“服装类”。这就是:分类。
三、展思
1、再来看看淘气的`房间,看来淘气像你们大多数人一样还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今天老师把淘气房间的一些物品带到了课堂上,来看看这是什么?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例如:这个是铅笔,学习用的,所以放在学习用品类。
2、看看这是什么?应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袜子、玩具熊……)
师:现在淘气房间的其余物品都在你们手上了,拿到物品的同学请你想一想,你要把它贴在哪一类?为什么贴在这一类?准备好了来站队,把这些物品在黑板上分类贴好。
5、我们来看看淘气的房间中每一类都有哪些物品?(生读)
6、经过你们的整理,看看淘气的房间变成什么样了?
7、淘气要用铅笔该去哪一类找?玩具小汽车呢?
8、淘气的妈妈又买来了故事书,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9、冬天来了,妈妈给淘气买了一条围巾,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10、现在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
四、促思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也有许多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欣赏生活中的分类)
五、拓思
1、今天学习了分类,帮淘气整理了房间,你收获大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2、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阳光之旅吧!
(1)一缕阳光:
你能按照会飞和不会飞来给下列动物分类吗?
(2)光芒闪耀:
小组合作:你能给下列物品分类吗?温馨提示:
1、拿出学习袋里的学具,小组内说一说都有哪物品?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他们分类?说说你的理由。
(3)潜能无限:
请你给下列图形分类。(形状,颜色、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收获不少,用你智慧的双眼和灵活的大脑去发现生活中的分类吧。
教学内容:
8和9的组成P55 P60 3、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呢?
二、新授
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汇报,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
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
如果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演示9的分成,学生填书上的空。
2、读一读
学生互相读8、9的分组成
3、做游戏
1、猜数
2、拍巴掌
3、小猴跳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教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要不我们就一起来数数看!
(揭示课题: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1、激发观察兴趣。(出示第2~3页的图画)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所美丽的小学
(1)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美丽的学校,同学们先自己看一看,图画里画了些什么?
(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它们在哪里。(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
(3)教师点击学生向老师敬礼的场面,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数图画中的数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人和物的个数)
(1)数数量是“1”的人和物。
师:图画中有几位老师?(生答:1位老师。老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一位老师并加上圈。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是“1”。)
引导学生答出:一面国旗、一个花坛、一个足球……
强调:它们的数量都是几?
师:像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量“1”来表示。(出示数字“1”,并认读数字1)
(2)数其他数量的人和物。
数到数量是“2”以上的人或物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些数量的。
(学生可能答:看出来的、数出来的)让数出来的学生,指着数给大家看一看。
强调:数数时一定要口、手一致。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师用多媒体出示课本第4~5页的图画(或贴出10个数字,让学生读一读)。
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数。然后同桌互读,集体交流,先从1读到10,再从10读到1。最后老师指一个数让学生齐读这个数。
三、拓展延伸
数身边的实物。
在图画中我们数出了数量1、2、3……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里有这些数量吗?
(可以引导学生找:几扇门、窗,几盏灯)
强调:数量后面的单位名称。
四、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1、2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一、数一数,再照样子在□里面画“○”。
二、我能把与数字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12分)
教学目标:
1.能够将相邻区域的小圆片的个数相加。
2.对给出的“结果数”能够分拆成两个合适的数。
3.通过摆圆片、填合适的数,感受到三角盘中三个数与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对给出的“结果数”能够分拆成两个合适的数。
教学难点:
三角盘中三个数与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磁性黑板、三角盘、翻转片、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找规律
1. 看图找规律 师:小丁丁和小巧在做游戏,将一个三角放在中间,把小圆片分别放到三个区域中,你能从图中看出游戏的规则吗?
2. 出示一个三角板,将小圆片放到各个区域中去,教师不做解释的摆放第一张结果数卡。
3. 用磁性小圆片和数卡将书上题2摆在三角板上,然后学生得到计算三角的草图,并摆出题2,求出结果数并填入。
二、提高过程
1. 题3:只给出一个结果数,且一个区域没有摆出。 教师摆出三角板,给出题3,提问:你们能填一填吗?说出为什么这么填的理由。
5+()=11 11-5=()
2.抽象成数 师:能直接用数表示吗? 3.题4—5 教师提问:你是如何算出的,用了什么方法?
三、探究
1.题6: 摆出题6的三角板,师:你们能够用小圆片摆一摆,试一试吗? 和学生一起探讨,通过尝试解决问题。
尝试一:首先上方摆上3个,那么左下方如何摆或者右下方如何摆。 探讨:这样摆可以吗? 不可以的话是为什么?说一说理由。
尝试二:上方摆上4个,那么如何摆剩下的? 提问:这次成功了吗? 说一说为什么这次摆对了?
2.检验:4+3=7 3+5=8 5+4=9 将小圆片抽象到数,填入题目中。
四、练习册的练习
1.简单题型 将相邻的区域相加并将结果写在卡片上
2.难度增加:2个区域是空的。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如何算出来的吗? (必要时可以让学生用小圆片摆出)
3.通过试验找到答案 左边:请你们试一试,你能知道这三块区域到底是几吗? (用小圆片来摆一摆) 右边:请用小圆片来摆一摆,看看这题有什么不同?
4.找规律。
五、课堂小结
略。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知道以自己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实践活动,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从以自己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放松一下,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方位词,小朋友听出来了么?(左和右)
师:对!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左与右的知识。
出示课题:左和右(注意左、右的写法)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这个小朋友在吃饭,你们能告诉老师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调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师:你们平时习惯用哪只手拿调羹的?请举起这只手。(学生举手)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习惯用这只手拿调羹,我们就称这只手为右手(贴上粘纸“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右边,这只脚就是右脚。
师: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贴上粘纸“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左边,这只脚就是左脚。
师:我们现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左与右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师: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区分左右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听口令做动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双手举起来,耶。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面是我们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们是左边还是右边吗?
小结: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以自己为参照中心左与右的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来了很多老师,他们对你们不是很熟悉,你们能帮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同学吗?不过在介绍之前老师也对小朋友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诉我: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介绍)
师:(请一名学生的左边同学站起来)
3、认识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与右
(1)、出示P47的题1
师:小朋友们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现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板书)
(2)、出示P47的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4)、出示P47的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比如上课时,我们举右手;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如今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行了,我们要遵守世博礼仪,其中有一条就规定,乘坐自动扶梯时,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礼仪,我们才是讲文明的小公民。
三、通过游戏,巩固新知
1、说一说。
师:小丁丁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文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的左、右邻居各是谁。小朋友,如果你是小丁丁胖,你会怎么说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么吗?
2、摆一摆。
(1)师: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跳一跳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板书:左与右
过马路,要安全,
先看左,再看右。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