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生果"》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我的"长生果"》教案【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的"长生果"》教案 篇1

【教学构想】

开展质疑性阅读,对于深化阅读活动、提升阅读层次,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能力、创造能力,都很有好处。虽然初二学生在知识能力上还处于较低层次,他们在质疑性阅读方面还不可能有很大的作为与建树,但是,能够在阅读中逐步形成质疑意识,并且尝试着质疑和生发,那么,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无疑是上了一个台阶的。

《我的“长生果”》一文,可以这样教。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理解性阅读。需要学生感受文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理解语言、感受语言的能力也发展了,语文课的工具性就得到充分的落实。与此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怀,这当然是语文课的人文性了。第二课时主要开展质疑性阅读。这篇文章在思想内容上不存在多大问题,质疑价值不大。在写作形式上,本文可质疑的地方很多。如课文最后两段可以质疑。还如标题值得推敲。从观点与材料的角度看,文章部分材料已偏离了中心话题和主旨。另外,有些“感悟”明显偏离了“读书”话题,导致全文思路不畅,文气不通。我个人认为,该文在写作上确有不严谨、不缜密之处,为质疑性阅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教材。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2.体会作者对读书的情感态度。

3.培养热爱读书的情怀。

4.形成质疑性阅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性阅读。

难点:质疑性阅读。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任务:理解性阅读。)

一、导入

在当代文学界,有一位女作家,她13岁时第一篇小小说在县报上变成铅字,至今已写作了50年,完成小说集19部,散文集12部,文集3部,出版作品字数达500万字以上。这么一位高产作家,你们想了解她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吗?请我们一起走进叶文玲的文章《我的“长生果”》。

(简洁干脆的导语,既简介了作者情况,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长生果”在文中指什么?(书)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3.作者截取了读书生活的哪几个片断?你怎么看出来的?

提示:读小画片、读连环画、读小镇文化站的图书、读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共四个片断。从表示时间的词语“最早”、“后来”、“上初中后”可以看出。

(此环节为粗略感知课文。把握内容、理清思路应注重从“整体”着眼,同时,要让学生关注与文章结构思路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三、研读

“读书”对“我”有哪些作用?

第一,请学生把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

1.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

2.对文学发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

3.作文常居全班之首。

4.大大扩展了想象能力。

5.悟出了“作文贵独创”的道理。

6.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

7.悟出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的道理。

8.使我发表了第一篇作品。

(此环节为定向搜索信息。要求学生扫描全文,快速筛选相关信息。)

第二,以上几条中,哪些在文中表达得比较鲜明突出?哪些是一笔带过?

提示:第4、5、6、7、8条较详细,其余简略。

(信息在文中所占的份量与比重,关系到文章主旨的定向。)

四、品读

“我”对“读书”是什么情感态度?你从文中哪些句子或词

语看出来的?

1.教师示例:读小画片。

①情感态度:热爱。

②相关词句:美差、抢、眼羡、卖力、饱览。

我的长生果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③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我的长生果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激情参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全力以赴,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2、要充分预习,品读重要语句,认真做好批注,并写出你的理解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1、作者

叶文玲 女作家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至今已有36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其作品曾获多种奖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

2、词语解释

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

一阕:一首阙,量词

眼羡:看得到而得不到,令人羡慕

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文中指作者读书进入意境,产生许多联想

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自学导航】

1. 读一读,写一写(用你智慧的眼光发现课文中重要的字词,积累下来,再通过组内交流补充)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并做好批注

【合作探究】

1. 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 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3. 通过交流与学习,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长生果”了吗?

【练练测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如饥似( sì shì)渴 似( sì shì)的 美差(chāi chà) 差(chāi chà)不多

奔 (bèn bēn ) 向 全班之冠(guàn guān ) 分(fèn fēn )外 禁(jīn jìn不住)

2. 我会积累好词佳句

①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 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②文中有大量生动的比喻 ,我会积累

③我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拓展提升】

1、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

3、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生本理念”的基础上从设计到实施,“预习”“交流”“反馈”这三个阶段,都特别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预习阶段”,首先由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学生字词,理清文章层次,然后在检测学生自学预习成果的基础上给时间学生自读自悟在“交流”这个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独到的阅读体会一个学生汇报品读成果,其它的同学一起来交流探讨,在学生的自主讨论交流中提高认识,升华理解“反馈”则是一个检测品读的过程,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考虑到试讲这节课时的生本实验,固然重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对于学习目标的实现有些虚,包括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目标达成效果如何也不清晰因此,在新改进的设计与实施教学中,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品析饱含深情的语言这也体现了散文教学的侧重点

二、让学生多自读自悟,以读为本在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本中读出想象来不能讲得太多,词语不用我去解释,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因此,本节课,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正是作者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三、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还有课后的检测与访谈,感觉本节课与这个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对于我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来说,还存在着两个明显的不足首先是学生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包括“预习”与“交流”,两个环节都是如此,虽然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但是积极性还远远不够特别是“预习”阶段,这种现象说明学生并没有沉下心来认真去读书、认真去思考,还是浮在表层而在“交流”阶段,学生固然都在交流,但是内容与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而且交流的层次非常浅,很表面化,深入的质疑与探讨并没有出现,亮点不多,也缺乏积极而有深度的生成最后的反馈是“以读引读”“以读引悟”,学生表现出一定的能力,但整体上看来还是比较碎,难以真正体现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思维的培训情况

由本节课进而反思这个模式,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改进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深度都还远远不够,教师如何发挥作用?因此,“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如何构建?而在自读自悟阶段,我把此环节当重点提出,并在课堂上进行这是一大改进,因为有教师的引导,这样的“自主学习”应该最有效率但,教师发挥作用的合理限度怎样?作为课堂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交流展示”与“互相提升”阶段,如何保证交流明确指向目标,交流如何提高深度?我们知道,学生的有效倾听与积极思考是关键,是否需要专门去训练?还有,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交流过程中的精彩生成?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索的地方

我的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更有值得反思之处成功可喜,而如果能够通过认真的反思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那就更值得可喜了

导人 篇4

名家也可能有误笔。《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向我们传授了极为宝贵的读书经验。不过,这篇文章也有瑕疵。我们试挑几根刺吧。

我的长生果读后感 篇5

最近语文课上学到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我的“长生果”》,作者居然愿意一次次的读一本书,即是读了100遍也一样,即使是外出旅游,也只要带一本书,那么我呢?也要感慨一下了。

其实,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是你,让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是你,给了我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你,提升自己的悠扬,是你,扩展了我的视野……你是我们形影不离的好友。

书!是你告诉我那些我未曾经历的故事,让我能够身临其境,那便是古老的历史书。书!让你掌握了写作的技巧,能够写自己的文章,那便是灵活的作文书。书,让你学会了如何幽默,让我能够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不愉快和困难,那便是使你,整天将笑挂在脸上的笑话书。可爱的书,是你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书,是你在默默的奉献着,是你教给了我们知识,是你教给了我们做人,是你让我们受益匪浅。在二年级的时侯,一到题难住了我,世界上最小大鸟是什么鸟?这时我就找你,得到了一个准确的答案,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如果没有野外生存必读,那你如何在非洲原始森林里避开野人的追杀?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读呗!是书帮我们克服了这些难题。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书,谢谢你让我找到了知识的源泉。书,谢谢你让我的双眼开阔了视野。书,谢谢你让世界鸟语花香,如果没有你,那原本这个草翠花开的地球就会变的冷冷清清,和月宫一样。我们只能像守株待兔似的期待着阳光的来。

书你就想一列火车,载着我欣赏一路的风景……

我的长生果教案 篇6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本文情真意切,真实可感。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阅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勇于阅读时间,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在这种师生互动的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向学、乐学、爱学,让课堂大放异彩。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全班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我的长生果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学习准备

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积累释放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

3.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编辑短评:这几篇教案较好的理解了编者的编写意图,突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最突出之处是把活动穿插到课文的学习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不致使活动落空。不足之处是课文的讲解仍是太多太细,加上活动时间,学生的负担较重。

五年级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 篇8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2.体会作者对读书的情感态度。

3.培养热爱读书的情怀。

4.形成质疑性阅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性阅读。

难点:质疑性阅读。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任务:理解性阅读。)

一、导入

在当代文学界,有一位女作家,她13岁时第一篇小小说在县报上变成铅字,至今已写作了50年,完成小说集19部,散文集12部,文集3部,出版作品字数达500万字以上。这么一位高产作家,你们想了解她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吗?请我们一起走进叶文玲的文章《我的“长生果”》。

(简洁干脆的导语

,既简介了作者情况,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长生果”在文中指什么?(书)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3.作者截取了读书生活的哪几个片断?你怎么看出来的?

提示:读小画片、读连环画、读小镇文化站的图书、读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共四个片断。从表示时间的词语“最早”、“后来”、“上初中后”可以看出。

(此环节为粗略感知课文。把握内容、理清思路应注重从“整体”着眼,同时,要让学生关注与文章结构思路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三、研读

“读书”对“我”有哪些作用?

第一,请学生把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

1.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

2.对文学发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

3.作文常居全班之首。

4.大大扩展了想象能力。

5.悟出了“作文贵独创”的道理。

6.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

7.悟出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的道理。

8.使我发表了第一篇作品。

(此环节为定向搜索信息。要求学生扫描全文,快速筛选相关信息。)

第二,以上几条中,哪些在文中表达得比较鲜明突出?哪些是一笔带过?

提示:第4、5、6、7、8条较详细,其余简略。

(信息在文中所占的份量与比重,关系到文章主旨的定向。)

四、品读

“我”对“读书”是什么情感态度?你从文中哪些句子或词

语看出来的?

1.教师示例:读小画片。

①情感态度:热爱。

②相关词句:美差、抢、眼羡、卖力、饱览。

③品味词语:用替换法,比较表达效果。如:

遇到大人让孩子买烟,这美差(事情)往往被男孩抢了去。

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饱览(看)那一大叠画片。

(语言文字的背后有情感。对语言的品味,只有达到“情感”层次,才能真正感受到其内涵。而“细读”则是其必要手段,没有细腻的品读,就不可能体验到情感内涵,更不可能有欣赏和评价。教师的示例,只是一个引子,为学生引路。)

2.学生活动。

依次找出读连环画、读文化站图书及读图书馆图书内容中表示对读书情感的词语,并作点评。

读连环画:痴迷、想入非非、泪落如珠、忘吃忘睡、扎进、迷醉。

读文化站图书:绿洲、奔、囫囵吞枣、牵肠挂肚、如饥似渴。

小结:这些词语生动地写出了“书”对“我”的吸引,也写出了我读书的迷醉感、愉悦感。你应该有这种感受吧!

(在品味中学习品味文学语言的表现力,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感受,逐步形成品味语言的习惯与能力。)

3.讨论。

第2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提示:概述读书的感受,总启下文。“愉悦”为文眼。

(关注关键句。如果把l_2自然段视为“观点”的话后文就是“材料”。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两段与后文的内在联系。这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4.背诵第2自然段。

(精彩片段,要引导学生适当积累。)

第二课时

(任务:质疑性阅读。)

一、导人

名家也可能有误笔。《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向我们传授了极为宝贵的读书经验。不过,这篇文章也有瑕疵。我们试挑几根刺吧。

二、收集学生意见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它可能在教师预设之外,但仍然是教学中不可多得的最宝贵的资源,要充分开发利用。

1.质疑一:标题。

①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本文以“我的‘长生果’…”为标题,你认为拟得好吗?说说你的理由。

(此环节引导学生审视文章标题。好的标题,或者涵括全文,或者精练生动,或者含蓄隽永,或者发人深思。增强学生拟题意识。)

附师生讨论结果:该标题很形象地写出了书的作用。但有几点值得商榷。其一,标题的话题是“书”,而文章的话题中心是“读书”,标题不能涵括正文。其二,正文中只有一句话照应标题,标题有悬空之感。其三,作者完全可以把“读书”的作用与长生果对人的滋养联系起来,使标题与正文有机融为一体,使“长生果”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更加深入读者之心。

②你怎样修改标题?

2.质疑二:部分材料的运用。

①提问: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观点统帅材料,材料支撑观点。

②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提示:读书有乐趣,有作用。

(确定了文章的观点,才能审视材料的选择、运用是否得当。)

③审视文中关于三次作文的材料。这三个材料都是先写“经历”,后写“感悟”。“感悟”实际上是文章的小观点,“经历”就是支撑小观点的材料。请思考:

a.从局部看,相应材料是否能支撑小观点?

b.从整体看,小观点是否能支撑全文的大观点?

(观点与材料是阅读中永远要关注的内容。能够发现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是阅读水平较高的标志;能够发现文中观点与材料不和谐现象,是阅读水平更高的标志。此环节,有利于切实磨砺学生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附师生讨论结果:

关于作文《秋天来了》材料:

①“感悟”与“经历”脱节,或者说“经历”并不能证明“感悟”。因为从第9一ll自然段看,我悟出“独创”意思并不是课外读物的馈赠,而是我因为“不安分”——大家都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所谓“独创是课外读物的馈赠”这一观点缺乏相应材料做支撑,是一个空观点。

②整体看第9一12自然段,主要意思指向“课外阅读的好处”,这与全文的主旨相符,文气也贯通。

关于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材料:

①“感悟”与“经历”仍然脱节。“经历”主要说明“我作文是有了课外读物的借鉴才“大显身手”,而“感悟”却扯到了“真情”和“创造”上,突然转移了话题。

②从全文看,“感悟”应围绕“读书”写。比如可写成:读书使我在作文时有了文学的借鉴。这样,文气也贯通。不应该枝蔓话题,游离中心。

③“经历”也有枝蔓情况。应该重点写平常看过的词语“全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这样也与上文第13自然段“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相关联,相照应。嵌字运用这一例子很典型。但有关“真情实感”的叙述,纯属多余。

关于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材料:

“感悟”很好,可以支撑全文的大观点;但“经历”部分仍然与“感悟”联系不紧密。

①如果要修改这三处,你怎样改?

(让学生亲自动手修改,强化实践环节。修改后再反思,是否没有问题了?观点与材料是否成为有机的整体了?)

三、布置作文

根据课堂讨论,结合自己进一步的思考,写一篇文章。可以维护作者的写法,可以质疑作者的写法;可以写成记叙文,可以写议论文。参考题目(也可自拟):

1.名家也会有误笔。

2.第一次质疑。

3.我对《我的“长生果”=》一文的质疑。

4.《我的“长生果”》指瑕。

5.为名家辩护。

6.给叶文玲的信。

(此环节将进一步巩固质疑性阅读的成果,也为学生提供了极好的练笔机会。优秀作品可推荐给报刊发表,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后记】

我一直认为,语文学习要善于处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从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实际状况看,许多学生对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自觉的意识。比如,读文章不知文中所用材料的真实意图;写文章,材料与观点常常脱节。我痛感观点与材料问题的背后。是思维是否严谨缜密,它是语文学习中带根本性的问题。

这节课,我做了一个尝试:用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审视名家作品。我想告诉学生,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是阅读与写作的基本规律,任何人都不能违反。我的体会是:

首先,教师对所教内容必须有真知灼见,方能在教学中出神人化。《我的“长生果”》是一篇较老的课文,我在10年前就教过它。当时我并没有多少怀疑性思考。教学参考书及教师用书也没有提出大的质疑。随着我对观点与材料问题的有意关注,我才发现了该文在选例取材上有些不够严谨缜密,遂萌生了进行质疑性阅读的念头。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质疑生发”,可以说给了我一个契机。所以,教师精深的思考,是课堂成功的前提。

其次,要相信学生。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的头脑不是容器,而是火把,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填充它,而是点燃它。只要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就能焕发出灿烂夺目的光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