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感受爱因斯坦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
说说是什么意思?
2、 谁能向大家介绍爱因斯坦?(学生介绍)
教师介绍: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的威力得到证实,人们还利用这个理论建立了核电站,为人类造福。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整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
3、 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齐读、读完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可以看看生字表,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课文,你将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听,老师和其他同学作评委。
3、逐段指导
第二段:
(1)你觉得读的怎么样?
(2)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
(3)理解:蓄、蓬乱、裹、趿拉、冷不丁
A、重点指导:“蓬乱、裹、趿拉”的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归纳?(衣衫不整)
B、指导“冷不丁”的读音,比较“衣衫不整”的读音。
第三段:主要指导“纳闷”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意思)
第四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指导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读好语气词:噢、嘛。(一个是平淡的语气,一个是得意的语气)
(3)说说“踱步”与“散步”的区别。(散步比较随意,踱步是走方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第六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一塌糊涂”是什么意思?房间里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爱因斯坦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的?
4、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1)三次交往。
(2)小姑娘教爱因斯坦如何穿衣、布置房间。
(3)爱因斯坦生活随意,研究科学入迷,关心小朋友。
三、默读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课文讲的是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相遇,在书上找出有这些时间的语言。
2、出示
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3、读了这些语言,你有什么发现?
(1)是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写文章就要按照一定的循序来写)
(2)第一次小女孩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次是小女孩遇上了,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小女孩,第四次讲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成了好朋友)。
(板书:撞、遇、等、每天坐坐)
(3)看了最后一句话,联系前面几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最后成为好朋友)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情感。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书,通过读书,理解词句,通过读书,了解文章的层次,下面,我们要通过读书感受文章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读老人和小女孩“相撞”的一个片段,读出感情来。(之后再谈体会)
2、交流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有了很多的体会,下节课,我们来研究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后再收集一些爱因斯坦的资料。
板书:
18、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撞→遇→等→每天 坐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课题。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课件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见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板书:
第一次相遇 撞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第二次相遇 遇
第三次相遇 等待
文中的父亲说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这涉及到有关爱因斯坦的所取得的科学成就的知识,这一点教师必须要讲,只有讲了,学生才能明白父亲的话的由来。教师可以打出幻灯,如:
●1905年3月到9月,26岁的爱因斯坦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即在“光、电、热”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有人评说,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光、电、热”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因为他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1915年到1917年,爱因斯坦又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上世纪末,西方国家评选20世纪的“千年思想家”,汇集全球一个月投票结果,马克思居第一,爱因斯坦居第二。
●上世纪末,加拿大《环球邮报》邀请全球评选千年百位名人,结果是,爱因斯坦列第一。
而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不伟大,正是因为年幼的她不知道爱因斯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她只是以她的眼光来看爱因斯课,说他是一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那么,读这篇课文,接触这个故事,爱因斯坦又会给读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不会整理:“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的“蓬乱”一词,可看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衣服的不合身,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走到街上来,说明他的不讲究穿着。——当然,从以上字句里,也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个工作狂。因此,从表面的“不会整理”,也可以感受到爱因斯坦的“不拘小节”。教学到尾声,可以再次回到这些话上来,再引导学生思考到“不拘小节”。事实上,“不会整理”是一个缺点,但是,人不是神,人总是有缺点的。名人也有很多缺点,缺点不可怕,关键是你有足够的优点,当你有了足够的优点,缺点也可爱。因为人们是在你的优点下看缺点的。你的优点不够亮,那么人们可能是在你的缺点下看你的优点,优点也就不“优”了。
勤于思考:“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他仍是衣杉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一边……一边”“一面……一面”最能体现无时不处于思考中的爱因斯坦。前文讲到的爱因斯坦向小女孩道歉,极有可能的情况是,爱因斯坦真的以为是自己撞上了小女孩,因为他边走路边思考,分不清是小女孩撞了他,还是他撞了小女孩。
谦和平易:明明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迎面而来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却先于小姑娘说:“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爱因斯坦说过: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从他对小女孩的一声极其自然的“对不起”中,我们多少能够感受到他对这句话的践行。打断小女孩的话,谦虚地说“哦,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当小女孩说“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时,他说:“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只好”“再教教我”都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谦和平易。整个事件中,爱因斯坦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大科学家,和小女孩是完全平等的,这也正印证了他说的:“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
真诚守信:一个大科学家,答应了要照着小女孩的样子来打扮,就在路边等着放学回家的小女孩,并且,一向衣衫不整的他,花了不少时间按着小女孩的要求穿戴得整整齐齐。这里,我们不妨来读一读爱因斯坦的话:一个人被工作弄得神魂颠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的确是幸运。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被工作弄得神魂颠倒”的人,而他,居然为了一个女孩,付出那么多的时间来打扮,这里面也包含着他的童心,包含着他对孩子的爱。
必须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爱因斯坦的礼貌、谦虚、风趣、守信不是面对成人,而是面对一个小女孩;二是爱因斯坦当时已经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在这个层面上讨论课后的问题“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似乎显得有点多余。
文中的小姑娘是配角,教学时不需要花太读的力气,可以花少一些的时间让学生感受一下小女孩的形象。
独立见解:当爸爸说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时,她并没有盲从,而是“纳闷”,是怀疑。并且能够将这种怀疑当面对人说出来,正是小姑娘的这种[品质,使得“爱因斯坦深陷的眼窝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
天真坦诚:面对爱因斯坦本人,她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肯帮助人:当爱因斯坦请她教他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一个地方值得一提,又一个地方值得一练。值得一提的是,一篇不过千把字的文章,能够给人留下这么一个丰富的爱因斯坦的人物形象,成功之处在于作者注意人物的细节:一个动作——如耸肩,一个眼神——如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一个话语——如“对不起”“小教授”……都能使人物更丰富更丰满。值得一练的地方是关于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灰白蓬乱头发。”
这句话紧紧抓住了爱因斯坦的外貌特征,三言两语,将爱因斯坦的外貌勾勒出来。这个时候,只要出示一下爱因斯坦的漫画头像,学生马上能够清晰、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语言的简练和准确。告诉学生,用漫画的简练来抓住人物特征,进行速写,是写好人物外貌的有效手法之一。接着,可以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如姚明、刘翔、周杰伦的漫画头像,让学生进行语言描述,当堂练笔。
一定要让学生去读爱因斯坦的传记。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这些经历充分说明,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才,所谓天才都是勤奋得来的,这就难怪比爱因斯坦大上32岁的爱迪生发出“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的感叹。当学生读到爱因斯坦的这分经历的时候,内心是会升腾起一种力量的。
这种力量的升腾,或许比这篇文章的教学,更重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教学重点: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读中悟情、情中明理。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板书:爱因斯坦)你认识爱因斯坦吗?简介爱因斯坦。
(板书:小女孩)为什么要在“女孩”前加“小”字?
2、想想课文可能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检查自学,学习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理清课文分段。
六、书写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参赛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句子,品读人物对话,领会课文内容。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2、设定悬念导入:父亲告诉女孩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女孩纳闷什么?为什么纳闷?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有关女孩纳闷的句子。
2、多媒体展示句子,提问:纳闷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的意思?为什么纳闷?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
3、多媒体展示有关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请生填填。运用文中的写法仿写自己喜欢的人。
4、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期坦是怎样的?
过渡:还有什么令小女孩纳闷呢?联系上文找出父亲说的话。
5、指导朗读,读出父亲高兴、激动、崇拜的`心情。
6、提问: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是怎样?
7、播放小博士的介绍,父亲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8、师小结。
三、精读感悟第4、5自然段。
1、多媒体创设情境,范读。
2、提问:你认为老师朗读的怎样?为什么要这样读?
3、相机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怎么谈得上伟大?”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4、“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但愿你肯教我。”同桌练读,指导朗读,抓住“温柔的目光”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个鬼脸“但愿你肯教我”,从品读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童心、虚心。
5、提问: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随机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指导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噢”的读法,感悟爱因斯坦的平易、谦逊。
6、分角色朗读,师小结。
四、学习第6—8自然段。
过渡: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这是怎么回事?
1、默读、提问:“吓了一跳”怎么理解?为什么?
2、想象一下,爱因斯坦变成了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小姑娘,面对变了一个人的爱因斯坦,你心情会怎么样?指导朗读,师生接读“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3、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变?
4、小女孩使爱因斯坦的什么发生变化?师描述生想象房间“一塌糊涂”请你想象一下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收拾好房间的情景,你能用哪些词语来说说?
5、师小结。
五、延伸明理。
1、提问:为什么爱因斯坦房间凌乱,穿着不整?爱因斯坦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什么?
2、引导:正因为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所以无暇顾及生活小节,甚至连走路都在埋头思考问题。同学们,从这些平凡的生活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爱因斯坦?
3、提问:你认为爱因斯坦伟大不伟大?
4、作者是怎样塑造爱因斯坦的伟大?体会写法选用平凡的生活,通过刻画爱因斯坦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的伟大,这是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5、师小结。
6、师生共赏爱因斯坦名言。
一、说教材。
本文是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亲情依依”。本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天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为四段,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是本文导读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其中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的对话所包含的任务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领悟其中科学家的一颗童心和潜心于科学而忽略了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然后从课文所写的几处相遇情节,切入“这几次相遇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人?”
2、体会爱因斯坦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A读悟第一次相遇。
抓住“衣衫不整”、“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和“纳闷”、“仍是……仍是……”等词句来感受科学家只知思考科学问题,而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
抓住“撞上”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受爱因斯坦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B读悟第二次相遇。
抓住“我是……,但并不伟大”和小女孩的评价的朗读感悟,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抓住“温柔的目光”、“鬼脸”这些动作、神态和一段有趣的“小老师”教“老学生”的对话,朗读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和一颗童心。
C读悟第三次相遇。
抓住“到处”、“一塌糊涂”等词语来感悟科学家工作的艰辛,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感受;同时抓住“小教授”煞有介事地手把手教科学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悟这人间的爱心和一颗真挚的童心。
D读悟末节。
抓住和女孩父母的对话感受科学家已经把小女孩当成一个真正的朋友,感受科学的巨人在一个孩子面前是这样的慈祥,平和。
三、课题练笔。
引导学生抓住几次“相遇”的第一句话,感受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的越来越亲密的关系,请你找一些表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亲密的句子读一读,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吗?理由呢?读过后,请大家用几句话,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并组织集体交流)
四、拓展延伸。
1、向学生展示一组爱因斯坦和蔼可亲的照片,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和了解。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爱因斯坦的故事,在班内交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爱因斯坦谦虚、慈爱及小女孩率真、可爱的品质。
4、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1、在一言一行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2、想象、补充人物之间的故事细节。
3、走出故事,观察、评判自己身边相应的人和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忆课文《大作家的小老师》,大作家学到了什么?
2、今天看一位大科学家和他的小老师,出示课题。
3、质疑:爱因斯坦从小女孩的身上又学到了什么?
二、感知
1、爱因斯坦的伟大,简介。
2、两人身份有如此大的差距,又能发生什么故事呢?
3、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主要相见了几次?
三、细读
1、相撞(第1-3自然段)。
⑴ 谁撞上了谁?撞上后各自的。反应(如果你是爱因斯坦……如果你是小女孩……)。
⑵ 爱因斯坦抱歉:宽容、慈爱。
⑶ 爱因斯坦长什么样子?他的打扮和穿着如何?
⑷ “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的心里会想到些什么?
⑸ 小女孩回家后把碰到老人的事告诉了父亲,简单复述。
⑹ 父亲肯定的判断——要说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写话也要抓住人物典型,这样才能一目了然,尝试列举。
⑺ 小女孩纳闷的心理,她心目中“最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⑻ 那个“糟老头儿”,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2、相遇(第4-5自然段)。
⑴ 第二次相见,那老头儿变了吗?(仍是……仍是……)
⑵ 爱因斯坦的话:谦虚。
⑶ 小女孩直率的反问,一般人听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⑷ 爱因斯坦的反应,体会其宽容、慈爱、惭愧、幽默、亲切。(神态、动作、语言模仿)
⑸ 口语表达:小女孩“一口气”说出穿戴要领。
⑹ 爱因斯坦说的“也许能”含义:改变自己有难度,但也要努力去改变。
⑺ 小结:小女孩的心中,爱因斯坦是不伟大的。
⑻ 过渡:爱因斯坦到底有没有记住那些穿戴的要领呢?
3、相邀(第6-7自然段)。
⑴ 爱因斯坦的等待(有目的),他心里在盘算着什么?
⑵ 小女孩吓了一跳,与第一次相见比较。
⑶ “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话中包含的意思。(此时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先前印象中伟大的人物形象重合了)
⑷ 由穿戴到工作室的转折。工作室里是如何“一塌糊涂”的乱,推测看到“乱”的感受与反应。
⑸ 想象小女孩怎样“手把手”地教爱因斯坦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⑹ 后来,小女孩每天又去工作室做什么?
4、相识(第8自然段)。
⑴ 释疑:两人在一起谈什么(相互帮忙)。
⑵ “给”与“拿”的关系,这样都是快乐的。
⑶ 现在小女孩还认为爱因斯坦不伟大吗?(替小女孩说出她由衷的话语)
⑷ 补充阅读并小结: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四、总结
1、小老师都教给了大科学家一些什么?小老师自己又有哪些收获?
2、在不断交往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一个人,包括自己。
五、拓展
1、我们学过之后的收获。
⑴ 要穿戴整齐,布置整齐,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师生自查自纠)
⑵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⑶ 乐于助人。
2、你的家长、老师、亲戚和朋友有没有一些不足,你要发现了会怎么去对待?
3、希望你们既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又做一位了不起的小老师。
六、作业
1、小女孩的母亲见过爱因斯坦之后回家,会和小女孩说些什么?
2、如今,文中的“小女孩”已经84岁了,如果她来到我们校园,大家该怎么欢迎她?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1.这是一条世界上为流传的成功秘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板书:爱因斯坦
伟大
2.爱因斯坦简介。(交流)
3.读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明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2)用一、二句话说一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思考的问题。
用一、二句话说一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偶然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
(2)检查生字词。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难写、易错字指导。
蓬乱
温柔
一塌糊涂
穿戴
明词义,特别是:蓄着、踱步、冷不丁、手把手、一塌糊涂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边读边指导)
(一)、(1——3)偶然相撞。
(二)、(4——5)相遇。
(三)、(6)
相邀。
(四)、(7——8)相处。
三、精读、学习第一部分。
(一)引入故事。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小女孩第一次偶然相僮的情形。那是(1940年的一天下午……师读第1节)
(二)精读第2节,思考爱因斯坦的怎样一个人。
同学们都知道了解一个人我们先要观察这个人。观察他的外貌、穿着、行为动作,再通过这个人的语言、事例来了解他。
现在就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第2节,画出有关描写人物的各方面语句,认真思考你觉得爱因斯坦是怎样一个人?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加以引导、小结)
外貌
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穿着
一边……一边……
只知“思考科学”
对话描写
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三)形成对比、产生疑问。
读第3节理解:小女孩的纳闷有没有道理?
(产生疑问,为下课学习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做准备。)
四、作业。
1.描红、抄写生字词。
2.思考:小女孩初见爱因斯坦心里直纳闷,请同学们回去思考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
3、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设计特色: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三、巩固字词
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
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
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四、再读理序
1、分节指读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五、作业
课堂作业:1、抄写词语
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
3、分段,写段意。
实践作业:找资料,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第二课时
一、揭示探究主题
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小女孩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主题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三、交流推进探究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四、总结探究结果
1、学生小结:各人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
2、肯定激励
五、作业
课后练习4、5
实践作业;与人合作,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角色表演。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课文讲了一个小姑娘撞到了爱因斯坦,两人认识以后,成了互相学习、帮助的忘年交。从中我们感受到爱因斯坦无暇顾及穿着而专心致志于学术问题的忘我精神,以及小姑娘纯真无邪的童趣、爱因斯坦不泯的童心。
文章共8个自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初步理解:
第1~6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具体写小姑娘和爱因斯坦的认识过程和教他怎样穿戴、放置东西、布置房间。
第7、8自然段是简略介绍他们认识后的交往。
第一部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又可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1~2自然段是第一层,讲小姑娘撞到了一位衣着随意的老人;
第3~5自然段是第二层,讲小姑娘从爸爸口中得知自己撞到的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可她却对伟大的人产生了疑问,还教他如何穿戴;
第6自然段是第三层,讲爱因斯坦请小姑娘到家里作客,小姑娘教他如何自己照顾自己。
我们可以按时间的先后和相应发生的事情来记住文章的思路:
第一天--撞到老人
第二天--教穿戴
第三天--教整理东西
以后--互相帮助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点 评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
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 生动而传神的外貌描写。
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他一边埋头走路
,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
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 被撞了,还友好的笑,从中你能体会到老人的慈爱吗?
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
姑娘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
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女孩
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裹"字用得好,说明穿的含糊。
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
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嘿!
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
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纯真而有趣的想法。
【欣赏】
这一段写得很精彩,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吗?因为这一段写得生动传神,引人入胜,把爱因斯坦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思索回味。
作者先写爱因斯坦的外貌长相,这是这一段的第1句,其中"短而硬"、"棕褐色"、"深陷"、"蓬乱"等词分别把胡子、眼睛、头发的特点表现得如在眼前,使人仿佛见到爱因斯坦衣冠不整、头发蓬乱的模样。如果文章这么写—
老人蓄着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长着灰白头发。
你还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第2句、第3句、第4句则通过写爱因斯坦的神态、动作、语言使我们对这位科学巨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不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位老人怎么这样怪?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读者真正弄明白了这些问题,就会领悟文章的主旨了。所以,这些文字除了本身的传神之外,还具有"促人思考"的作用,成为读者理解课文内涵的突破口之一。
接着,借助孩子的眼睛,斜爱因斯坦的衣着,突出衣服的肥大",鞋子的随意。这样,作者就完成了对爱因斯坦长相、神态、动作、语言、衣着等多角度的描写,使读者能从多个角度得来的印象认识爱因斯坦,思考着背后的原因。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引人入胜的悬念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每一节几乎都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使我们读了第一节想知道第二节,读了第二届又想知道第三节在说什么。
究竟这是一种怎样的魔力呢?其实,这正是文章作者在表达上巧设的悬念起着作用。
比如说你读了第一小节,你一定在心里会想:小姑娘撞上了一个老人,结果会怎样呢?你肯定会有许多设想,甚至更想从接下来的一小节里尽早知道答案,可是当你读完第二节时,虽然你对被撞的老人已有了一点粗浅的了解,可是还是不知道他是谁。于是你又极想读第三节,终于,你知道了这位老人就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此时,你一定有某种心理满足,因为读了第三节,你在读第一、二节时产生的疑问终于解决了一点点。或许你会问:这和作者的写法有什么关系呀?大有关系,不信你设想第一节就直接告诉你小姑娘撞上了爱因斯坦,然后在第二节告诉你爱因斯坦长什么样,你读起来觉得很有吸引力吗?一定不怎么觉得吧。这就是文章悬念的作用之所在。
有的文章设置的悬念是一悬到底,读者只有读完全文才恍然大悟,而这篇文章却不全是这样,它在文章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悬念,同时又解决已有的悬念。
我们还以第三节为例,当读者通过父亲的话明白了老人就是爱因斯坦时,又对小姑娘的纳闷产生了困惑了吧,你一定又想知道"爱因斯坦怎么是最伟大的人"呢?于是文章的下文又吸引着你继续读下去。当你知道了第二天小姑娘和爱因斯坦的对话后,你又极想知道第三天他们怎样见面吧……就这样,读者每读一节都有收获,同时又有新的疑惑,常常为文章所吸引。
这种设置悬念的表达方法产生的作用是写作前巧妙构思的结果,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习作之前胸有成竹",想好了再写,这种方法一定也会学会的。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文章第4自然段有不少对话,但作者都没有写出表示语气的提示语,请你想一想,当时两人会有什么样的语气对话呢?不妨再找一个同学,试着分角色说一说,看谁说得最好。 2、请你想象--
当小姑娘的妈妈知道了女儿和爱因斯坦在一起谈些什么以后,她会有什么反应呢?你可以想一想,有时间可续写下来。(注意可以学一学"悬念"的设置哟。)
附:课后习题5提示:
讨论爱因斯坦是否最伟大时,要从他的贡献和精神来谈,而不是根据衣着打扮。这样,才能接近伟大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