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的认识(优秀8篇)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 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正方体的认识(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正方体的认识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 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以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教学方法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导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所以,我确定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为:

五 教学过程

(一)从分类中引入

1、请看大屏幕,以4人组为单位,把大屏幕上的图片进行分类。

小组汇报。要求:你们是怎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接触过的物体图片,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分类时,有的按制作材料不同分类;有的按形状不同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有的按颜色分类……课中让学生知道数学课研究的是形状,大小,颜色和材料不是数学课研究的对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2、仿照以长方体与非长方体为标准的组分类法,请大家把所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挑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课题)。把另一堆放在一边。

(二)在观察讨论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点

1、拿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后,问:它是什么图形?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讨论特点,并说明你怎么证明?

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例如证明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可以通过度量长和宽算出面积。

(2)可以把一个面用剪刀剪下来与相对的面去比。

(3)也可以把一个面描在纸上,再用相对的面去比。

……

[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让学生观察长方体面的特点后,验证自己的观察。验证的方法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验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

2、在你们分出的长方体中,有没有特殊的类型。学生汇报:

(1)有一个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而且2个正方形大小相等,4个长方形大小也相等。

(2)有一个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一类(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方体或立方体)是长方体的一种特殊情况。(并让学生画集合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再让学生猜想一下,有没有一个长方体有4个面都是正方形,2个面是长方形的呢?[ 从一般的长方体到特殊的长方体,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猜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制作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1、自学课本1-2页了解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

2、用小圆球(顶点)和4种不同长度(分别以a,b,c,d表示)的小棒(棱),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如下图)。

3、出示小组合作制作要求:

(1)每组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2)制作前先小组讨论填好材料单;

材 料 单

模 型 顶 点 棱

(小圆球) (小棒)

a b c d

长方体 个 条 条 条 条

正方体 个 条 条 条 条

(3)按材料单准备好材料;

(4)制作完成后,讨论棱和顶点有什么特点。如果材料不够或有多余,请说明为什么?

4、小组活动。

5、汇报:长方体是怎么准备材料的?顶点有什么特点?棱有什么特点?正方体怎么准备材料?顶点和棱各有什么特点?

[ 通过观察—讨论—准备材料—制作—汇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理解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的特点。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在设计填写学生报告单中巩固

请大家按小组设计一张学习的报告单来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 课堂小结用实验报告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的报告单,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填写,在填写报告中理解知识和反省自已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五)课外延伸中深化

1、找一个火柴盒和魔方,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宽、高。

2、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外实践操作,把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

本课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动手实践,有独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力求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

《认识正方体》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几何体的数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们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异同,发展孩子们的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并能说出名称及其特征。

2、仔细观察、乐意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事先收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

2、黑板,记录表一张;吸管、剪刀、笔、A4纸;磁力棒若干,3个大筐、3张桌子。

3、长方体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巩固正方形特点。

1、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提问:你们看这张是什么形状的纸。

2、幼儿进行观察,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纸。如:正方形的纸。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纸呢?

4、幼儿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来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结:四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点。

1、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盒子,提问:它们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A、幼:一样的,都是正方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谁有方法证明盒子的这个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纸贴在盒子上,与其中的一个面进行比较验证。

师:那另外的面呢,谁有办法能验证?

3.B、不一样,盒子好像有几个正方形。一个是立体图形,一个是平面图形。

4、刚才有小朋友说盒子上有几个正方形?到底有几个正方形呢,我们一起来数数?

5、集体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B.教师事先准备若干正方体图形贴在黑板上,根据幼儿的回答方法进行小结,并用图示表示。如:按颜色、做记号、方位等。

6、教师小结:原来每个盒子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8、出示验证工具。这里有一些工具,请你们用这些工具来验证刚才的猜测,你们看有哪些工具呢?

9、教师讲解要求:每位幼儿拿1个正方体选择位置坐下,3张桌子上分别放一个筐,里面有5只笔、5根吸管、5张A4纸、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儿可以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验证,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个小朋友能干,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

10、集体交流,说说验证方法。

A.你们有结果了吗》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B.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各自的结果。如:用重叠的方法、吸管、磁力棒平铺等方法进行验证。

11、出示记录表,总结盒子的特征。

12、总结:原来由6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你们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体。

三、活动延伸。

1、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它是正方体的吗?

2、拿现在我们回教师用今天学过的新本领来验证吧!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教学目标 篇3

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正方体的认识 篇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五、教学过程

1.分类、操作、引出新知

(1)教师出示一幅图:你能将它们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吗?

(2)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据一定空间把它们称为立体图形。

请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呢?

(3)拿出一块橡皮,横切一刀,露出一个面,让学生触摸,并说说感觉,教师明确这部分叫面。再切一刀,再让学生触摸两面相交的线,说出感觉,明确这在立体图形中叫做棱。什么叫棱?

将橡皮的一个面扣放在桌面上,与两个面垂直再切一刀,触摸三条棱相交的点,说出感受,明确它叫顶点。什么叫顶点?

(4)找实物指出它的长、宽、高。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2.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那么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习用具独立探究、自主发现面、棱、顶点的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

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

(提示: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③独立填写“我的发现”一表。

棱长

顶点

(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除了各部分的数量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

a.按棱的长度可分为3组,每组内4条棱平等且长度相等;

b.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3条,长度不一定相等;

c.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d.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的;

e.面的特殊情况。

完成做一做,反馈订正。

小结。

五、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计算棱长总和。

综合练习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长方体的三条棱长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

(3)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形体一定是长方形。 ( )

(4)长方形纸是长方形不是长方体。 ( )

(5)有6个面,且6个面都是长方形,它一定是长方体。 ( )

实践与应用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高是7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168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教具,长20厘米,宽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用一根长10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后,还剩多少厘米?

《认识正方体》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习观察、比较与合作,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毛线、纸、水彩笔、正方体若干、立方体若干、大小不同的泡沫板。

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用礼物的形式引出认识的对象——正方体,初步认识正方体。

2、基本部分

(1)玩一玩:幼儿进行第一次探索。

幼儿观察正方体的特征,自由拼搭。

教师总结:正方体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正方体有6个面。请幼儿进行验证。

(2)搭一搭:幼儿进行二次拼搭。

在第一次拼搭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拼搭,要求6人一组合作搭出正方体。

总结:幼儿在拼搭的时候要找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泡沫板才能拼搭出一个正方体。少一个正方形和六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都不能拼成一个正方体。

(3)量一量:找出正方体

利用提供的工具量一量找出正方体。

总结:突出个别的,把不正确的进行讲解。

3、结束:找一找

小朋友真棒,在我们幼儿园中也有好多的正方体,我们出去找找吧。

正方体的认识 篇6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练一练”,练习一第5-10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方体,认识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正方体的图形;知道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正方体的棱长,并能量出正方体的棱长。初步认识棱长就是每个面的边长。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使学生联系实际会识别正方体的物体和图形。

教具准备: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说说)

板书:长方体

面     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相对面相等)

棱     12条棱(相对的棱相等)

顶点   8个顶点

二、教学新课

1. 出示实物(使长方体的棱都相等就成了正方体)

你还见过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学生观察正方体)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根据学习长方体的方法小组讨论正方体的特征。

板书: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

12条棱都相等

8个顶点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巩固练习

1.自己动手做一个正方体。(137页纸)

说说自己手中正方体的特征,量量它的棱长。(思考只要量几条?)

2.做练习一第6题。

说明第一个为什么不是正方体(正方体有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面,每条棱都相等)

3.做练习一第7 题

哪一个是正方体?为什么?

(沿着一条棱摆几个小正方体,这条棱的长就是几厘米)

4.口答8、9两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说说它有哪些特征?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联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9、10题

正方体的认识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长方体有(   )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   ),长方体有(   )条棱,可分(   )组,(  )的(   )条棱的长度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      ).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说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以及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教师设疑:这个图形的长、宽、高都相等,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呢?这样的长方体又叫什么形体?这节课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操作,认识特征。

(1)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2)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纸盒,分组观察并讨论。

①正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点?

②正方体有几条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点?

③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小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

(3)操作:按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正方体,再量一量它的每条棱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2、观察比较,找到关系。

(1)长正方体异同点:

(2)长正方体的关系。

三、反馈练习。

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棱长是多少?正方体有几个完全相同的面?

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练习。

(1)用2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6种)

每种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①宽1厘米,长24厘米,高1厘米;

②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

③长8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④长6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

⑤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⑥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看。(8个)

(3)有一块形状如图的硬纸,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按照图中的形状,剪一块硬纸折折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五、课后作业 .

1、说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说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分米。

2、分别计算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小画家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活动形式

每次选择4名同学在前面表演,其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结果做出判断。

活动过程

每次挑选的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如水壶、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交给教师。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画是谁画的,他坐在哪个位置。

认识正方体 篇8

目标:

1、 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 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内容:认识正方体

准备: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过程:

一、 准备部分:复习几何图形。

1、 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 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 出尝试问题

1、 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 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 提示记录方法。

三、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 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 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 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 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 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 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 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成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 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