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的美妙奇观——关于《与象共舞》优秀5篇

《与象共舞》教案 篇1

与象共舞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学生汇报。

二、字词检查与拓展

出示:熟视无睹指名读,齐读,解释词义。

出示:有目共睹、先睹为快、耳闻目睹

指名读,齐读。

出示:

松弛、按摩、尴尬、气氛

指名读,齐读。

出示:在泰国,大象对人群已经(    ),所以,你遇到大象,神经完全可以松弛下来。

在泰国,据说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去那里旅游的人,都想(    )。

在泰国,做按摩的大象偶尔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是观众(    )的事儿,你不必惊奇,更不必尴尬。

在泰国,你(    )象群和人群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的场面,你陶醉其中,难以忘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成语

三、课题猜想从题目上,它的意思是什么?课文题目叫《与象共舞》,作者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写的都是和大象一起跳舞吗?真正写到与象共舞的在哪儿?(第5自然段)

默读这一段,思考:文中的哪些描写特别精彩,让你难以忘怀?(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句一”、“句二”)

句一: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句二: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广场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读到这里,你对“与象共舞”又有什么新的体会、新的理解呢?

课文的1——4自然段,并没有写与大象一起跳舞,但是,现在你明白了与象共舞的另一层含义,你就会豁然开朗。

“与*共舞”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它的意思主要不再是一起跳舞,而是和某某的关系亲密无间、和谐相处。这是网上搜集到的与某某共舞的各种题目,有一个字入题的——(指名朗读)出示:与龙共舞、与鲨共舞、与雪共舞、与墙共舞有两个字入题的——(指名朗读)出示:与肖邦共舞、与风筝共舞、与压力共舞、与飞碟共舞更有三个字入题的——(指名朗读)出示:与世界杯共舞、与奥运会共舞、与《红楼梦》共舞、这是史上最牛的题目——(指名朗读)出示:与上帝共舞其实,不论与谁共舞,都写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一种渴望,那就是——(齐读: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板书设计】

27* 与象共舞

和大象一起跳舞

和大象亲密无间

一语双关

《与象共舞》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激qing导入: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学生汇报。

(三)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 gà)

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也叫推拿。

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四)学习课文:

1.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2.课文写大象,抓住大象的什么特点来写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外貌: 性格:

神志: 聪明

动作: 善于表演: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4.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

师小结:这样,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这处

《威尼斯的小艇》

1.抓住事物特点写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

《与象共舞》

2.抓住人与物(或动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

3.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按照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

(六)讨论归纳

1.说说学习这课后,比有什么感受

2.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七)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说给大家听

《与象共舞》教学反思

1,在课前,我布置预习课文,并收集有关泰国风情的资料。

2,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们根据阅读提示,引导边读边思考: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 联系《威尼斯的小艇》,比较一下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在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写法上的异同时,特别是课文2 至5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

叙述的方式。在平时的写景习作训练中,也可运用上这种结构形式,但是不能机械模仿,形式要为表情达意服务。

收获:

泰国,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从课文中我们就已经被她的妩媚动人,绚丽的色彩,神秘的气息所吸引,真想去领略一番这别样的风情文化

《与象共舞》教案 篇3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象怎样舞蹈?谁与象共舞?怎么与象共舞?

师:小结。你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课文,目标明确,自然比盲目地阅读收获大得多。

生:自渎课文

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读完课文,生先领读黑板上的生词。齐读两遍。

师:请大家谈谈对熟视无睹这个词的理解,先说睹的意思,再说带有睹的四字词语。

生:惨不忍睹、有目共睹、先睹为快、耳闻目睹。

师:结合刚才学生提出的问题交流。谁与象共舞?

生1:作者与象共舞。

生2:泰国人与象共舞。

生3:人与象共舞。

生4:质疑人与象共舞。

师:很好,我们待会深入阅读课文后再讨论。

生:“一条龙”朗读课文

师在第一位学生读完后,及时肯定。“开了一个好头儿。她声音洪亮,朗读有感情。相信其他同学也能尽力展示自己的朗读。”

生一个个都读得较认真。

师:请大家交流“象怎样舞蹈?”

生:找出书中的句子交流。“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忍不住用手比作大象的鼻子开始舞蹈起来。

师:人与象怎样共舞?

生:“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导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师:小结。大家在交流中体会到人与象之间关系十分亲密。还可以换哪个词?

生:和谐。

生:“我认为与象共舞,不仅仅写人与象共同舞蹈,还表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关系密切。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成排的人躺在地上,大象慢慢地从人丛里走过去,它们小心翼翼地在人与人之间寻找落脚点,每经过一个人,都会伸出粗壮的脚,在他们的身上轻轻地抚弄一番,有时也会用鼻子给人按摩。在那么多躺着的人中间寻找落脚点,大象不伤害人们。用脚及鼻子给人按摩,把握得恰到好处。人们敢于让象从自己身旁踏过,可见人对象的信任。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在生活中人与象亲密。”

师:高度赞扬。

生:“我给补充,我觉得人与象之间就像朋友、亲人。”

生:他们的之间关系的亲密还表现在象给人开玩笑。

生:“象的耳朵排到了我的肩膀,象的鼻息喷到了我的身上。在很近的距离看大象,我发现,象的情非常平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生:在中国,熊猫因为濒临灭绝,成为我国的国宝。而泰国的象很多,还把他视为泰国的国宝,可见,象在泰国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师:文中描写人与象和谐相处的还有多处,请大家回去阅读时自己细细品味。下面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迅速找出能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句子。

生1把自己找出中心句读给大家听。学生没有异议。

下课铃响。

自评:本课效果较好,遗憾的是未上完,未作小结。

王崧舟 《与象共舞》教学实录 篇4

《与象共舞》是我1995年去泰国访问回来后写的一篇散文

泰国是一个风情浓郁的热带国家,树林茂密,海滩逶迤,有很多在中国看不到的花草树木。然而泰国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的大象。在这个国家,大象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大象为人类劳作,为人类表演,它们体形庞大,力大无穷,却平静温和,是沉默无声的一群。

在中国,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动物园里才能看到大象,而在泰国,到处可以看到大象,大象和人类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令我惊叹,也让我感动。在泰国看过一次大象表演,那种场面,可以说是匪夷所思。大象的聪明和灵巧,出乎人们的想象,它们似乎能听懂所有人类的语言,能体会到人类的一切心思,巨大粗犷的躯体中,蕴藏着细腻温厚的情感。最令人难忘的是表演的尾声,无数观众涌入场内,和一群大象一起舞蹈,没有规定的动作,人和大象都尽情舞动着肢体,表达内心的欢跃和激动,这是天地问难得的奇观。尽管是在一个表演的场所,但人和大象发出的欢呼均发自内心,是美妙的天籁之声。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在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泰国,我还看过人和鳄鱼的共同表演,但那种气氛和情景,给人的感觉紧张而惊险,是不太自然的。鳄鱼很勉强地配合着人类做各种动作,带有强迫性。鳄鱼的形象很可怕,让它们参与人的表演,实在不自然。一条巨鳄张开血盆大口,让一个人把脑袋伸进它的口中,无数观众发出惊悸的喊叫。这样的表演,当然很不容易,但我实在不喜欢。这和大象的表演完全是两种不同气氛,大象和人类的合作是那样自然和谐,仿佛原本就是互相了解的亲密朋友,是天作之合。而鳄鱼的表演,感觉却是不自然的。

在泰国,人和大象的亲密共处,也引起我的一些思考。人和动物的关系,到底怎样才是最合理的?有些动物,只属于大自然,它们无法和人类在相同的环境中共处,如那些草原丛林中孤独的猛兽,那些永远也无法被人类豢养的山林动物,中国的藏羚羊也属于此类。人类应该做的,便是让它们自由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保护它们不被少数唯利是图的偷猎者伤害,让它们能够生存繁衍。而那些可能和人类共同生活的动物,人类又该如何来善待它们,让它们活得快乐自在,活得有属于它们的尊严呢?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使我看到了这种人和动物共同生活的理想状态。

但是,我也看到了不和谐。

在离开泰国的前一天,去一家旅游品商店购物,一个能说会道的华人售货员向我推荐一种价格昂贵的皮包,他说:“这是用大象皮做的包,很贵重的,只有在泰国才有卖。”见识了大象和人类的美好关系,却在商店看到用象皮做的包,很意外。我不知道这在泰国是不是一种普遍现象,但这件事在我的心头留下了阴影,使我的思考变得有些沉重。回国后,写了《与象共舞》,描绘了我在泰国与大象有关的种种见闻。其中既有那些欢乐动人场面的描绘,也有我的忧虑。我写了商店里的那个象皮包。

这篇散文被选人教材,我没有想到,当然很高兴。人和自然的关系,和动物的关系,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增添这类内容很有意义。这篇文章被选为教材时,编者对文章做了一些删节,譬如那个象皮包。做类似删节,我想还是有道理的,这样,文章的主题比较清晰,很集中地展现了人和大象的亲密关系。但愿我的这些文字,能使学生们体会到我在泰国感受到的那种惊喜。

作家简介: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崇明县人,1952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出版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六十余部,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散文《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主持人语:

赵丽宏先生是新时期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内容丰富,涉及山水天籁、花鸟虫鱼、艺术人生,散文风格厚重真诚、恬淡质朴。作者曾说:“我的文字浸透着我的悲欢忧愤,写这些文字的目的不再是藏在日记本中自我欣赏,顾影自怜,我想把我在这个世界上体验到的种种感受真实地告诉人们,以激发人们对生活和美的渴望。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给人的精神以安慰,使人摆脱颓丧和懈怠,产生高尚的激qing,使人追求向往美丽辽阔的人生。

这一切,只有通过作家真诚的表述和富有个性的创造来实现。”

《与象共舞》是他众多游记散文中的一篇。作者的游记散文并非异域猎奇,而是充盈着对自然与生命的关注。在泰国,大象和人类的关系是和谐的,这种和谐并非是人类在刻意地保护大象,而是大象已经融人了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邻居一样。象的庞大体形和温顺性格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人们并不怕它们,仿佛和大象心灵相通。这样的“与象共舞”当然有人类训练的原因,但何尝不是人与大象和谐共处的结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阅读提示中的“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赵丽宏的散文语言是精炼与流畅、朴素与华美、清新与凝重的统一,在本文中语言以朴实自然为主,对学生而言很有模仿之处。教师可以从游记的写法切人,看看作者围绕人与大象这个话题,撷取了哪几个方面来写,又是如何呈现得有声有色的。在小学高年级,对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理应高一些了。

《与象共舞》教案 篇5

一、一串带“睹”字的成语

师:孩子们都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吗?

师:可以上课吗?             生:可以

师:很高兴,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一起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好极了。孩子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般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它学完。课前王老师布置了两个预习任务。第一,通读课文,再去找一找那些带“睹”字的成语。第二,猜想一下这个题目,假如是一篇命题作文,与象共舞,请你来写,你会写些什么?这两项预习任务有难度,看看完成的如何。我了解一下,完成的请举手示意。哟,真厉害,把手放下。看看,这是这篇课文当中出现的一个新词,也是一个成语,还带一个生字,谁来读。好的,你请

课件出示:熟视无睹(一生读)

师:再读(生再次读)

师:一起读。(生齐读)

师:知道这个词儿的意思吗?大家看,这个成语当中有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同的。谁发现了

生:是视和睹。

师:视和睹啥意思    生:嗯,是看见的意思

师:没错是看见你的意思。更巧的是,这个成语当中有两个词语的意思是相反的。谁发现了。

生:熟和无。

师:两个词语。                           生:熟视和无睹

师:知道熟视的意思吗?熟视就是?……     生:熟视就是看惯了的意思

师:就是经常看见,是吧?无睹就是         生:从来没有看见。

师:是啊。经常看见的事物和事好象没有看见一样。这就是这个词的意思,明白了吗?好,我们再来一起读一下这个词,起

生:读

师:再读(生再读)

师:其实啊,还有好些个带睹字的成语。我让你们预习的时候让你们查了,是吗?比如:     生:惨不忍睹

师:嗯,惨不忍睹。比如     生:睹物思人

师:再比如                 生:先睹为快

师:嗯,好极了,先睹为快。再比如        生:有目共睹

师: 嗯,真好!说了不少带“睹”字的成语。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个带睹子的成语。

我们一起先睹为快。一起读。(生读)

课件出示:熟视无睹 有目共睹 先睹为快 耳闻目睹

好极了,学语文啊有时候要有这样的敏感,有一个词儿,啪一串,联想到跟它有关的一串,这样,积累起来就方便多了。明白吗?好了,看!还有一组,也是一个带生字的新词。看清楚了,谁来读:

课件出示: 松驰  按摩  尴尬 气氛

一生读

师:哎,孩子们,这两组词语搁在一块会有什么联系呢?想一想,这个括号里面你会选择哪个成语。请你完整的读出来!

生读:在泰国,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所以,你遇到大象神经完全可以松驰下来!

师:同意吗?我们继续看。,你请

生读:在泰国,据说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去那里旅游的人都想(先睹为快)。

师:好的,我们继续看!噢,你请!

生读:在泰国,做按摩的大象偶尔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是观众(有目共睹)的事儿,你不必惊奇,也不必尴尬。

师:真好!最后一句,你请!

生读:在泰国你(耳闻目睹)象群和人群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的场面,你陶醉其中,难以忘怀。

二、由课题引出的问题

师:嗯,好!第一项预习任务已经圆满完成,现在我们看第二项预习任务。

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生读:21、与象共舞)

师:再读                               生:与象共舞

师:从字面上看,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是人和象一起跳舞。

师:好的,和大象一起跳舞,是吗?把这句话写在题目旁边。(生写)

师:题目的意思很清楚了。假如这是篇命题作文让你来写,你重点会写什么?其实你们不用说,我猜一猜也知道。你一定会写为什么跟大象跳舞,怎么跟大象跳舞,最后跳的怎么样了,是吧!但是很奇怪呀!你用最快的速度浏览一遍课文。真是太奇怪了!你看看第一段写大象跳舞了吗?第二段,三,四,写了吗?只有。。

生接:第五段

师:好奇怪!怎么可以这样写?题目明明是跟大象跳舞啊!怎么只写了一段?还是最后一段呢!我们来看看第五段。这一段的哪些地方让你特别难忘,你可以动笔画一画。有的同学全画了,全画等于没画。(生默读勾画)

三、体会语言的节奏

师:来,就这一段,写与象共舞,你觉得,作者哪些描写特别精彩,特别让人难以忘怀。好的,你来读。

生读: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师:你最难忘的是大象跳舞的情景。我们一起读。(生齐读)

师:写的好吧?写大象跳舞又具体又生动。你看看她写大象跳舞写了几个动作?

生:摇头晃脑

师:画下来。第二个动作       生:踮脚抬腿

师:第三个动作               生读: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

师:好极了,把它读成四个字   生:颤动身子

师:画下来。就画四个字。第四个动作。     生: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师:也把它读成四个字                     生:鼻子挥舞

师:反了                                 生:挥舞鼻子

师:也把它画下来。你看,作者写的多好啊!多具体啊!大象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舞,第一个动作,读             生:摇头晃脑

师:第二个动作            生:踮脚抬腿

师:第三个动作            生:颤动身子

师:第四个动作。          生:挥舞鼻子

师:既然如此,我们把它改成这样,一起读: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

(生读)

师:动作变了吗?       生:没有

师:顺序变了吗?       生:没有

师:意思变了吗?       生:没有

师:什么变了?再读一读,(生默读)

师“嗯!嚼出一点味道来的举手。好家伙。还真有不少同学嚼出了味来了,好的,咱们听听你嚼出了什么味了

生:我觉着情调变了。

师:妈呀!咋就这么有才呢?说说怎么情调变了?

生:“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感觉更加生动。

师:你们听懂了吗?我怎么觉得一头雾水呢?

生:变得没有前面具体。

师: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生:颤动身子不知道怎样颤动身子,鼻子挥舞不知道多长的鼻子怎样挥舞。

师:说的有道理。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原句)

师:孩子们,那舞蹈的大象是随着什么在跳舞?        生:随着音乐的节奏

师:没错!把节奏这个词儿圈出来。听过音乐吧?      生:听过

师:感受过音乐的节奏吧?                          生:感受过

师:说起节奏,它有快的时候就一定会有……          生:慢的时候,

师:没错,它有长的时候就一定会有……              生:短的时候

师:好极了!它有急促的时候就一定会有……          生:一定会有缓慢的时候

师:它有热烈的时候就一定会有……                  生:温柔的时候

师:好啊,音乐有节奏,跳舞有节奏,写跳舞的语言也有节奏。你们读:(生仍读此句)

师:(读到摇头晃脑,踮脚抬腿时)快速带读(生快读)

师:(后面两句)放慢速度带读(生慢读)

师:孩子们,这就叫语言的节奏。明白了吗?来,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节奏,再来读一读大象跳舞的美妙动作。预备,起(生读)

师:你看,这就叫好的文字。孩子们,好的文字相差一点点儿,千万不要小看一点点儿噢。相差一点点,那个味儿可就完全不同了,作者写了,音乐的节奏,语言的节奏溶合在一起,那真是美妙啊。我们再来读一读大象跳舞的语言。预备,起(生读)

四、精妙的赏析“拥”

师:好极了。这一处写的的确精彩,精彩了得。还有哪些地方也是这样特别精彩。好,你来,请

生读: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fēn)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师:嗯,谁也划了这一处。好的,也有不少。这写的是与大象共舞。好,我们一起读一读。预备,起(生齐读)

师:孩子们,这是写与象共舞。对吗?写谁与象共舞。    生:写人和大象。

师:没错,写人写观众与象共舞。但是你发现没有,作者写观众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是跳舞吗?是什么?第一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        生:拥到了宽阔的广场上

师:一个字。拥

师:把“拥”字圈出来。孩子们拥是走了?拥是跑吗?拥是跳吗?    生:不是。

师:三三两两地走进广场那叫拥吗,你说说,三三两两地走进广场那不叫拥,那是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是大家蜂拥而至地到舞台和大象一起跳舞。

师:好,我发现两个词用的特别好,第一个词是大家,而不是三三两两。第二个词用的更好,蜂拥而至,说明人怎么样?

[评:教师非常认真地倾听孩子发言,敏锐而精准的评价]

生:非常多

师,非常多,是的,那叫拥。孩子们,整整齐齐的排着队走进广场,那叫拥吗?

生:不叫

师:是的,从这个拥字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很多人一起

师:是整整齐齐排着队进去的吗?          生:不是,人挨着人

师:人挨着挨人,人挤着人,当然,忙而不乱,不会出现踩踏事故。哎,好。那叫拥。孩子们,再想一想,你谦我让慢条私理的走进广场那叫拥吗?    生:不叫

师:什么叫拥?                    生:谁也不让谁

师:有一个成语叫做,争……      生:互不相让

师:有一个成语叫,争……          生:争先恐后

师:没错,是的。争先恐后的进去那才叫拥啊孩子们!来,把这种感情带进去我们来读一读这一段与象共舞!不是三三两两,不是整整齐齐,也不是慢条私里,而是大家急切的急迫的一块儿进去了,那叫拥,预备,起。(生读)

师:我说观众朋友们啊!你可不要忘了,你跟谁在一起跳舞啊?     生:大象

师:你就不怕被大象坐了?                                     生:不怕

师:你就不怕大象把你给踩了?                                 生:不怕

师:你就不怕大象用鼻子把你卷起来之后再把你摔个四脚朝天       生:不怕

师:为什么?             生:不为什么。因为就是在泰国人和大象是友好的

师:孩子们,瞧瞧,这叫拥啊。从这个涌字当中,你分明能够感受到人对大象的那一份感情,那一种关系。那叫什么关系,那是什么关系。观众居然不紧张,不害怕、不恐惧,一拥而进了,那叫           生:朋友关系

师:那叫                         生:非常亲密

师:那叫                         生:亲密无间

师:哎呀,真好,那叫信任、那叫喜爱、那叫亲密无间、那叫和谐相处。

师板书:和大家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师:孩子们,来,把这种喜爱,这种信任,这种亲密无间,这种和谐相处表现出来。师引读:在音乐的尾声……

师:那是人那是观众如此亲密如此和谐,那么大象对人呢?当那么多观众拥到广场,那么多观众与大象舞之蹈之的时候,你看看大象的表情,

他紧张吗,他害怕吗,他恐惧吗,他的表情是一个词儿,叫做     生:熟视无睹。

师:一个词,                      生:快乐

师:一个词儿                      生:开心

师:一个词儿                      生:亲切

师:一个词(高兴)

师:一个词儿                      生:松驰

师:好啊,松驰,这就是大象和人之间的关系也一样的,读:

生读:亲密无间,和谐相处。(师纠正:亲密无间)

五、探讨课题的深意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不知道你对与象共舞这个词还有没有别的理解

生:和大象交朋友

生:与象共舞里边的共舞而包含了快乐和坚强,一块儿相处

师:怎么个相处?                      生:与它一起做朋友,一起相处做游戏

师:那叫友好相处,又叫                生:和谐相处。

师:好极了                            生:是人与大象之间很亲密,

师:用一个词就是亲密无间,又叫和谐相处。好极了,这就是与象共舞的另一层意思,也是更重要的意思。孩子们,当你明白了与象共舞的另一层涵意之后,你回过头去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段你就会豁然开朗。比如

写在泰国,看到大象是 www.baihua wen.com 很自然的事,实际上写的是人对大象的关系是?

生:熟视无睹

师:人对大象的关系是?         生: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师:好的,你再看第二段。写象是泰国的国宝,实际上写出的是人与大象关系是……

生:亲密感情

师:对,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你再看第三段,写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那分明是在告诉我们,人和象

生:非常友好

师:亲密无间,和谐相处。是吗?你再看第四段,写的最有意思的是大象给人做按摩,实际上也写出了人和象之间

生: 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师:好极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咱们这篇课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写,读

生:与象共舞

[评:王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引领学生明白了课题的另一层含义]

师:孩子们,实际上与象共舞,把这个象字扣掉,与某某共舞,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语境,它要反应的是,与某某的关系非常非常亲密,非常和谐。比如当你非常喜欢蝴蝶,和蝴蝶的关系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你就可以说……你就可以说……

生:蝴蝶是我的朋友

师:与某某共舞这种格式,会吗?         生:与蝴蝶共舞

师:把它变成四个字                     生:与蝶共舞

师:好极了!与蝶共舞。再比如,你和原本生性残忍的狼,关系密切,和谐相处,你就可以说成                             生:与狼共舞

师:没错,其实与狼共舞啊是一部大片的名字,获得过奥斯卡大奖,片中主人公的名字就叫与狼共舞,因为他曾经在大草原上生活,和一头白狼交上了朋友,关系非常亲密。其实,与狼共舞在这部电影当中,有更深的含义。所以,当你爱上了大海,爱上了冲浪,你就可以说,                   生:与海共舞

师:还可以说,                         生:与浪共舞

师:好极了,所以说当你爱上了阅读,爱上了书籍和阅读书籍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时候,你可以说,                             生:与书共舞,

师:还可以说                           生:与读共舞

师:好极了!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与某某共舞的题目。大家来看,有一字儿入题的,谁来读?

ppt:与龙共舞、与鲨共舞、与雪共舞、与墙共舞。

生:读

师:你是感兴趣的是哪个题              生:与雪共舞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喜欢下雪

师:噢!你觉得哪个问题有疑问          生:墙不会动为什么会跳舞,

师:对啊,与墙共舞是啥意思,你们猜猜看,与墙共舞猜猜看,猜不出来,噢,有人要猜                                  生:可能是比较喜欢装饰墙。

师:哎呀,聪明啊孩子啊!了不得,不得了啊!他就是喜欢墙,一个画家在墙上到处画,不是涂鸭,而是装饰环境,所以,写这个人的题目就叫《与墙共舞》。好极了,这是一字入题的,还有二字入题的,好的,谁来读

课件出示:与肖邦共舞、与风筝共舞、与压力共舞、与飞蝶共舞(生读)

师:也有三字入题的。谁来读!好,你来

ppt:与红楼梦共舞,与世界杯共舞、与奥运会共舞(生读)

师:你看过世界杯足球赛吗?               生:看过一次

师:看过一次那不能说共舞

师:好了,我还找了一个特别恐惧的题目,大家看,谁来读?谁来?你来!

生:与吸血鬼共舞。

师:其实这是一部科幻小说一个章节的题,我还找了一个最牛的题目,一起读

生:与上帝共舞!

师: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见过上帝吗:                                生:没有?

师:怎么可能与上帝共舞呢?牛不牛?              生:牛

师:一点都不牛。知道上帝是谁吗?噢,你敢猜?    生:天空

师:不是                                        生:天上的神

师:不是                                        生:大自然

师:不是,咱们不猜了,上帝是顾客,当我告诉你与顾客共舞还牛吗? 生:不牛了

师:当然,也有人找不到共舞对象,于是,只好感叹,读     生:谁与共舞,

师:再读                                               生:谁与共舞

师:孩子们,其实不管与谁共舞,它要表达的都是人希望和人,人希望和自然之间,读

生: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师:假如今天这堂课,也让你起一个与某某共舞的题目,你会起……

生:与王老师共舞

师:三字入题,好的                             生:与铅笔共舞

师:怎么会与铅笔共舞       生:因为整天用铅笔写字     生:与朋友共舞

师:噢,你把我当成朋友了是吧,谢谢!        生:与课文共舞台

师:真好,你把课文当成朋友了

师:孩子们,这所有的一切都表示你们愿意与老师建立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下课!

听后感受:

如果说王老师的第一堂课更注重读和感悟,那么他的这一堂课更注重写的指导。如何由文中的一个词引出一串词的积累,如何运用积累的词。将词的积累和运用与课文内容的学习巧妙结合,这就是他在这堂课的第一板块——一串带“睹”字的成语中带给我们的思考。由课题出发,引出学生对写什么,怎么写的思考。通过猜想和研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体会动作描写的具体细致,体会语言的节奏美,体会“拥”字的精妙,从而感受人与大象之间的和谐美好,与此同时,又进一步回溯课题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课堂的尾声,王老师又引申了“与什么共舞”的多种表达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当谁和谁关系友好的时候就可以说成“与什么共舞”。

王老师的执教的《与象共舞》,从课文结构上来说是并列式。这样的课文我们上起来经常会犯一种面面俱到的错误。他却在这两堂课上都对课文内容大胆取舍,只选取与课题紧密联系的重点段——第五段来学习,感悟,从而体会人象和谐美好的主题。从教学效果来看,这种取舍无疑是准确的。一堂课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收获,关键在于教师的取舍。

王老师的这两堂课,课文内容完全一样,但是他上课的方法却有很大的区别。可见他备课时的视野和角度都是全然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呢?我觉得,一是一篇课文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只要肯钻研,总是可以推陈出新的。二,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教者课前一定得认认真真,反反复复的钻研文本。就像王老师在报告中提出的直面文本,读出自己的东西,读出自己的发现。每多读一遍,你的发现和感受可能都不一样。你上课的方法,切入的角度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当然,王老师对语言的敏锐精到的感觉是令我们折服的。他从作者用词写句字数的长短,体会到了语言的节奏,从而引导学生也体会并朗读出语言的节奏。他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拥”字中感受到大量的信息,并引导学生去发现,体悟。他读文本,真是读得“细”到家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