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页是细心的小编醉清风为家人们整编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9篇,仅供借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认、读、写几分之一。
2、使学生能用语言描述几分之一的意义,表达自己大致的想法。
3、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学情资源:
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生活中遇到的和看到的是本堂课的学习基础。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的直接基础。具体安排上分为两个部分:先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再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加深认识几分之一。本节课学习的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
4个圆片,12根小棒。
预习设计:
1、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为( )。
其中分母表示( ),分子表示( )。
2、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分之( ),如果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分之( )。
(1)用○表示分一分,填一填。
(2)你是怎么想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1。集体校对预习作业1
2。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0分钟)
1.小组学习菜单
(1)用○表示桃分一分。
(2) 思考: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3)小组交流想法。
2.出示图(一盘4个桃)
(1)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2只小猴,学生自己分一分。
(2)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3)同桌互相说一说,并交流想法。
3.小结:分母表示一共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预设15分钟)
学生先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单
1.基本题
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边填边思考
2.专项题
想想做做第2、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长组织交流答案,小组长及时搜集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信息准备集体交流。
3.整合题
想想做做第3、4题。
集体交流想想做做第3题。说一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想想做做第4题。动手摆一摆,拿一拿,说说自己取出的是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并解释自己的想法。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4。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长和宽已知的长方形。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
(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呢?
(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
2.教师出示:
长方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
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我们可不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呢?
(板书课题:画长方形)
二、自主探究
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2.动手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画法步骤。
(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线段。
(3)把两条垂线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
4.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完成作图。
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相互交流画正方形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教材“练习十”第1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可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来修这条路。
3.教材“练习十”第12题。
以已知的线段为边,画出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么画?
(1)小组交流。
(2)独立完成。
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题。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由代表汇报。
(3)教师归纳并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
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2002年12月
申办城市波兰
弗洛兹瓦夫俄罗斯
莫斯科韩国
丽水墨西哥
克雷塔鲁中国
上海
所得票数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冀教20xx课标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0—21页商不变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综合、归纳等思维活动,获得一些探索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4.进一步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
四、教学难点
理解商不变的规律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和尚分面包》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1.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大家猜一猜,三种分法,每天吃到的面包数一样吗?
3.你会用算式表示出小和尚们平均每天能吃到几个面包吗?
(二)探索规律
1.板书学生的算式
8÷2=4(个)
16÷4=4(个)
32÷8=4(个)
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三次分面包看起来分的面包数越来越多,分的天数也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面包数是一样的。老和尚是运用了什么知识帮助教育了肥肥小和尚的,现在就让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活动要求:
从上往下仔细观察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商,说一说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2)结合算式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这一规律。
(3) 举例验证商不变的规律。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4.归纳小结。
师:谁能将你的发现用自己的语言试着说一说。
生: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生: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幻灯片出示规律)
师:你能给同学们说说这里为什么0要除外?
生:因为0不能作除数。
5. 同桌讨论,发现规律。
师:从下往上观察,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生:汇报学习成果。
师:你能像前面的发现一样,用你的语言表述一下你的发现吗?
生: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幻灯片出示规律)
6.总结规律。
师:谁能把两次的发现合并在一起,用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
生: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板书规律)
师:板书课题《商不变的规律》(学生齐读课题一遍)。
师:你认为商不变的规律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同时、相同、0除外)学生齐读商不变的规律。
7.举例验证(再次小组合作完成)。
师: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
8.让学生看书并齐读P20页商不变规律。
9.前后照应(故事中的疑问得到解决)。
(三)巩固规律
1.试一试: 650 ÷ 40
(1)让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试着笔算650÷ 40(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
(2)余数是1还是10?
2.学以致用。
下面的计算对吗,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740÷60=12……2
12
60 740
6
14
12
2
小结:利用商不变规律能使除法运算更简便。
(四)尝试运用规律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利用所学的规律进行创关练习吧!
第一关:填空我在行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 )的数(0除外),( )。
第二关: 判断我神速(正确的拖进正确的蘑菇屋里,错误的拖进错误的蘑菇屋里)
(1)甲乙两数的商是7,如果甲乙两数都乘100,商是700。
(2)被除数乘3,除数也乘3,商不变。
(3)48÷12=(48÷2)÷(12÷2)
(4)80÷20=(80+2)÷(20+2)
第三关: 规律运用我能行(帮小兔过河)
48÷4=
240÷20=
480÷40=
4800÷400=
第四关: 解决问题我最棒
聪聪和红红从同一天开始分别看两本故事书。聪聪看的故事书有70页,红红看的故事书有140页。聪聪每天看14页,5天看完。红红每天了28页。不计算,你能说出红红几天能看完吗?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
(五)总结、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作业:课本21页练一练第1、3题。
统计教案
一、复习分段整理数据
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懂题目,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统计一个数据之后把该数据做一记号
(2)交流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
(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
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则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
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二、条形统计图:
1、看图:
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
回答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回答问题二:怎么评价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总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种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请你算一算
算完后问:有没有哪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
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不高不低)
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
2、画图:
出示第3题。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具体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
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
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
(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数据
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具体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
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出示第4题。判断3个游戏规则:
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让学生说说是否公平?为什么?
(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机会,是公平的。)
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1有4次出现的机会,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则乙赢
理解“否则”: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则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所以是不公平的。
小结:像这样的游戏要判断是否公平,主要看什么?
(决定输赢的次数是否相等)
四、思考:
小明和小刚同时各抛一枚硬币,这两枚硬币落地后如果朝上的面相同,算小明赢;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刚赢。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的时候,适当板书:
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现是一样的,2次是不一样的,所以是公平的。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生活,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辩认其余三个方向。
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并且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3.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具:小黑板 字条(打印)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老师第一次来到石良完小,谁能给帮老师一个忙。介绍一下 校园的情况,分别找一找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建筑?我有一些了解了,感谢同学们的介绍。
一、课前小游戏,导入新课(复习东南西北,起立,指说)
现在,上课(师生起立问好) 咱们来个小竞赛,看哪个小队的同学反应快,回答流利、干脆。准备好了吗?想一想,你现在是面对什么方向,(三个小队分别说)?再一个问题: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为什么老师提同样的'问题,而你们的回答却不一样? 这节课咱们来研究方向与位置。(板书)
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
1.刚才,同学们给我介绍了校园的情况,我也找了几个建筑物,你们知道它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吗?(厕所 操场 科技楼 食堂)(东 西 南 北)从你现在的位置来观察,它在你的哪个方向?从你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来找一找?
2.为了让我更清楚地认识校园,请同学们再帮我一个忙。把校园这四个建筑物填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图上,制成一个平面图。利用你们已有的经验,开始独立完成。(生独立完成平面图,师巡视指导)
3.请3个学生把不同结果板演到小黑板上,并让学生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讲明白是面对哪个方向,这个方向是什么建筑?后面?左面?右面? (转身,分3个方向演示小黑板,并标上方向。演示完成后再把小黑板集中摆放。)
4.同学的平面图都有道理,但为什么不一样?同一个校园,平面图却不一样。怎么办?所以必须统一规则。在国际上人们绘图或者平面图时,规定按上北,下面就应该是(学生说,师板书到中间)以后再绘图的时侯就必须按这个方位。 再把校园这四个建筑物按到方位图上。哪个平面图是符合这个标准?为了看的更明白,再加上方向标。
5.这两个图怎么变一变让它也符合标准?(旋转,也标上方向标。)
三、实践应用
1做一个学校周边环境平面图
师: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制作一个平面图。调查一下学校周边的情况?(板书东埠 西埠 下河头 石良集 )把它们写到另一张纸上,做成一个平面图。
板书略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直。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摆小棒活动。
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
2.思考。
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样?相交。
3.板书。
平行和相交。
二、学习新知。
1.摆一摆,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观察,这么多相交的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比较垂直与相交。
同桌讨论:垂直与相交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摆出垂直的图形。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思考,通过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线吗?
让学生尝试折一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吗?
5.我说你摆。
完成书本第22页第1题。
生活中的应用: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6.学习画垂线。
提问: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
学习自己尝试画垂直线。
展示汇报交流:为什么这样画?说说这样画的原因?
小结: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标出一点,画过这一点的垂线。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边说边演示。
同桌操作:直线外一点画互相垂直的线。反馈交流。
三、巩固练习。
书本上第23页小实验。
提问:去河边,怎么走最近呢?
小组合作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师提问:从O点到直线AB有多少种可能。
比较:在这么多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条是最近的?为什么?
四、小结
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3。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
难点: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0°、90°
2.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
教师引出课题。
(板书:画角)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3。出示例3。
1.怎样画一个60°的角?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并动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
2.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
(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处点上点。
3.画一个100°的角。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
2.教材“练习七”第5题。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
3.教材“练习七”第6题。
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教师归纳,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操作,主动去发现找到画角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角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xx,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
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
、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