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说课稿(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春风》,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春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讲读课。该单元以“斑斓春色”为主题展开。
《春 风》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主要写了北方春风的豪迈、雄健、刚劲、粗犷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敬意。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
1、动词的妙用、短促的句 式、排比、反问,使语言富于变化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2、采用了对比烘托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突出了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3、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4、学习文中对比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
【教学重点】
1、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对比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对比阅读教学法:与江南的春风展开比较阅读,分析北方春风的特色。
2、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讨论、回答中学习本课。
3、引导启发法:教师引导,适当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点到为止。
4、朗读指导法:通过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设想,要针对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我们刚刚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江南的春风在朱自清笔下是温暖、和煦、清新、悦耳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林斤澜所写的北方的《春风》,看一看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作者是如何来写北国的春风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此导语以悬念激发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求欲望。
(二)、读一读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学生朗读课文前提出这样的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对课文内有疑问地方,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说出来,在班上共同探究。
2、你感觉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感情是怎样的。是讨厌、还是喜爱?
本课的春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教育专家指出,语文课堂应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因此我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课文内容,在吟读中有美的享受.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这一环节以学生自主勾、画、圈、点、吟诵、朗读为主要学习方式。
(三)、议一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或认为写得很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先让学生齐读6、7、8段,然后讨论下边的几个问题:
1、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方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你最喜欢的
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进行赏析,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9、10段)衬托(第6、7段)的手法“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方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2、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格拉拉”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氛围,使北方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
(引导学生体会北方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此环节采用读、赏、析、说相结合的方式,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有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答案在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之后,老师归纳明确,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
(四)、比一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深刻的理解,北师大教材及本课的主要特点就是比较,所以我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深一步理解的基础上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同时为进行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我打算指定几个学生分别读课文3、4、9、10段。然后比较江南的春风与北方的春风有什么不同?并说一说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这一环节先让学习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见解,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个人,在班上说说自己小组的主要观点。最后老师归纳,以幻灯片的形式明确。
江南的春风:温暖、柔情 犹如多情的小姑娘
北方的春风:粗犷、刚劲 犹如豪放的男子汉
(五)、想一想
1、让学生纵观全文,作者对北方春风是喜爱的、赞扬的,可课文前两段为什么写对北方春风的厌恶情感呢?又为什么写江南春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塑作品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了解有关泥塑的知识。(2)学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3)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了解设计、制作及评价的一般过程和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发现→创造的过程,掌握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动、形象、有趣。
四、教学活动准备
由于条件的限制,粘土泥用橡皮泥或黄泥代替。牙签、火柴棒。
五、媒体运用
课件PPT
六、教学过程
(一)了解泥塑(看一看)
课件展示泥塑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PPT欣赏古代泥塑作品以及近代泥人张作品,使学生了解泥塑历史由来已久,对动手做泥塑产生兴趣。
(二)初步练习、总结方法(试一试)
1、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想想看,如果要完成一件泥塑作品,制作前需了解那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提到:
(怎样做一个泥塑作品,做什么,都用到那些工具,每一步用到那些手法。) 并据此总结出分主题
(1)制作所用到的工具、材料。
(2)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制作过程。
学生大都提不到构思设计的问题,教师要强调补充。
2、解决问题
同学们通过初步的练习,总结出了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一般过程。 基本书法:捏、卷、贴、刻、接、压
制作过程:设计构思——练泥——制作各部分轮廓——修改调整——塑造细部
(三)创新制作,让作品体现美感。(动一动)
为了节省时间,同时体现团结互助精神,同学们要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创作一幅作品。我们在制作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注意细部刻画,这样才能使作品栩栩如生。另外,还可以进行夸张性塑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夸张,这样的作品更具有艺术美感。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评一评)
同学们的作品已经完成了,看得出大家都很高兴,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快乐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五)活动反思与延伸
1、请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2、活动延伸
课前要让学生准备旧挂历纸垫在桌上,防止弄脏桌面,还有最好提前分好组,在课堂上会节约些时间,前期课堂秩序还是要维持好,这是后面学生出结果的前提保证。
今天同学们用了这么短的时间,用一双灵巧的小手,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时间虽短,但收获却不小,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的活动作为一个起点,以后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们结成兴趣小组,在业余时间创造主题作品来提高技能、总结一些经验,如果有同学想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还可以通过学习、深造来继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在这一基础上不断的去探索、创新,将它发扬光大,一代代传下去。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第2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第一课时。《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同学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从而使同学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设施的用途,并维护它们,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教材的活动布置即是虚拟的社会生活也是实际生活实际,同学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操作。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了解一些公共设施的用途,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并且维护它们。
(2)、能力目标:增强感受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发生主动遵守公共平安规则的意识,有维护公共设施的想法和愿望。
3、教学重点:
(1)、让同学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设施的用途,并维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
教学难点:平安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和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4、教学准备:完成“社会调查记录”和几个不同种类的平安标志。
二、说教法学法: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我在设计《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同学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发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了认识公共平安标志并维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以和平安事故带给我们的伤害和影响。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让同学从自身的生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同学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
三、说过程:
(一)、漫画故事导入
新课标指出:贴近同学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同学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我播放课件,关于小朋友在公共场所造成事故的漫画,把同学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唤起小朋友们对公共场所平安的关注,这时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二)、观察体验,突出重点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内容:
(1)观看报道和图片谈感受、提问题,通过小组内谈感受,提疑问,在一起研讨中学习体会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危险对于我们是存在的,而且我们必需要关注它,因为它刻不容缓;这里在课前我安排了一个社会小调查是关于公共平安的,给同学安排了一个寻找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平安隐患有哪些的小调查,可以以拍照片,做记录,录制成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小组内交流自身的调查结果。
让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公共场所存在哪些平安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小组内一起设计解决方案。从发现问题,再认识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同学意识到公共场所的平安和我们息息相关,必需遵守公共平安规则才干防止危险的发生。那么,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的前提是我们必需要先认识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长什么样子啊?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当然必需要贴近同学的生活,还要求同学能感兴趣,所以设计了第二个环节。
(2)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环节,一个同学上前来描述平安标志和设施,但不具体说出是什么,通过他的语言让其余同学猜是什么标志和设施,为了怕小朋友们对标志和设施不感兴趣,特意设计以一种“看谁知道的最多”大拼比形式,来吸引同学的参与兴趣。我希望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同学一步认识平安标志有哪些,具体长什么模样。猜对的同学说一说这个标志或者设施都出现在什么地方还有它的作用是什么。
(3)我想突出维护公共平安标志的重要性,因此,在幻灯片中放映了一个由于平安标志遭到破坏,一名小同学发生以外导致伤亡的故事和图片,让同学谈谈看法,从而推出,假如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被毁坏了,会有什么影响和后果。让同学认识到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多注意维护这些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
(三)、提高认识,升华情感
让同学说一说平时都做了哪些违反公共平安的事情,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弥补,再有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破坏公共场所的平安设施的现象,你有什么好方法,设计一个宣传活动。使同学不只关注自身,更体会到公共场所的平安需要人人负责。
各位领导、教师们:
你们好!
今日我要进行说课的资料是xx
首先,我对本节资料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人教版教材必修本第单元第节资料。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资料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所以,本节资料在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资料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资料,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资料,所以学好这个资料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并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资料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资料。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资料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
理解
2、本事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仅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到达本节资料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明白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本事的重要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研究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我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本事,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当经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进取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本事,从而到达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资料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经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本事、思维本事、活动组织本事。
3、团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团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节资料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能够让学生自我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异常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终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进取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明白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资料,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景,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到达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能够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能够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到达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
一、说教材
《提醒幸福》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文章。针对生活中人们过多关注风险,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勇敢地提出勿忘幸福,提醒人们什么是幸福,告诉人们如何寻找幸福、享受幸福、珍惜幸福,启示人们进而去创造幸福。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课文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提炼文章的主旨
2、品味并积累优美语言。
3、体会幸福生活中的幸福,学会“提醒幸福”,从而珍惜幸福,享受幸福。
二、说教法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我把教法定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师生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去探究,发现问题,达到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与教师,与学生,与作品,与生活对话来完成,使学生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
四、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是这样安排的,以幸福为话题,让学生讨论来引出这篇课文。让学生不经过教师的传递直接去阅读课文,达到对这篇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感悟。然后围绕文章的主题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掌握文章的脉络,寻找文中幸福的定义,让学生品位作者的幸福观,进而形成自己的幸福观,让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同时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表达生活的技巧。
五、链接生活
找一些生活中典型的话题让学生讨论,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的直接交流中结束这篇课文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
1、提醒灾祸——忘记幸福
2、认识幸福——学会感受
3、享受幸福——珍惜幸福
我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济南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第一课时。食物中的营养物 质和大气中的氧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吸收之后,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第三章《人体内物质的运 输》 。而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习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 识,还为后面学习输血、献血做了铺垫。
二.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⒈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各种成分的主要功能。
⒉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 微镜的技能。
⒊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含量正常值。
㈡过程与方法 ⒈展示教材中的血常规化验单,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⒉通过教师演示,观察血液的组成,形象感知血液的组成。
⒊通过分组观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感知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和在 血液中的数量。
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总结出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功能以及在血 值。并借助模型分组表演介绍。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相互交流的精神。
⒉培养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提醒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康。
三.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正常值。 因为血细胞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血液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疾病密切相关,是解读血常规化验 单的基础。液中的正常
难点:血细胞的功能以及教会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因为血细胞对人体起作用的过程学生难以观察 到, 需要借助一些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时, 必须对各项目的正常值有准确的记忆, 才能找出化验单中不正常的测量值,并且要对其综合分析,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A. 教法学法 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等经历,对血液有些感性认识,但学生对血液的成分、各种成分的功能又不 了解,有着一定的神秘感,甚至恐惧感。因此要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设计 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质疑,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训练思维, 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
五.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1.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⑴学生观看图片(医院抽血、验血和输血、血常规化验单、无偿献血证) 教师:上述图片和什么有关?关于血液同学们并不陌生,那么,同学们对 它知道多少?它对人体 的健康有何重要意义? (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交流对血液的认识,了解人体血液的状态和颜色。患病时,医生往往通过 血液检查来诊断疾病;受伤后,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及时输血又能挽救生命。 ) ⑵出示课本 P47 血常规化验单: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位病人的血液化验单, 这个病人的几项指标都正常 吗?要弄清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注重结合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 的发言中,可能出现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从而有针对 性的引出相关科学知识。出示血常规化验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要了解了本节的知识就能看 懂血常规化验单。 活动 2. 演示实验,血液的分层现象 ⑴出示加入抗凝剂的已分层的血液,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有什么现象? (指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血液是否分层了?分几层?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 的比例如何?) ⑵待学生充分讨论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教师分发的表格中)
位置 上面部分 中间 下面部分
颜色 浅黄色 白色 暗红色
约占血液总量 55% 薄薄一层 45%
⑶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血液可能有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 教师总结: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上面的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占血液容积的 55﹪左 右,是血浆。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 有很薄一层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见,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 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一种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 动,因此称作“流动的组织” 。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将学习逐步引向深入 。学生准确描述出实验现象,强调描述中的生物用语。
活动 3. 了解血浆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阅读课本 P45 有关血浆内容) 血浆什么颜色?有多少成分组成?各占多少比例?并分析推断一下血浆 的主要功能。 (提示学生注意水占了血浆的绝大部分,为介绍无偿献 血做伏笔。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 4. 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⑴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下面请同学们欣 赏一下各种血细胞的尊容 提问引导:怎样才能观察到血细胞? (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在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学生 容易出现一些不当操作 和错误认识,如有学生认为红细胞中间是空的;有的学生容易把血涂片中白细胞上染料的颜色当成白 细胞本身的颜色;有的学生容易把血涂片或镜头上的灰尘当成血小板;有的学生只观察了一个视野就 误认为自己观察的血涂片上没有白细胞等等。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加强指导,对于学生观察中 的困难要给予及时帮助。 ) ⑵展示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示意图。 学生自学课本 P46(教师指导)让学生头戴各自血细胞模型,以各种形式 ⑶展示三种血细胞的比较表,学生讨论并完成 分小组介绍表演。
名称
形态结构
功能
正常值
两面凹的圆饼型,无 红细胞 细胞核
第 3 页(共 5 页)
运 输 氧气和部分二 氧化碳
男: (4.0~5.5) ×10 个/L
女: (3.5~5.0)×10 个/L 男:120~160g/L
12
血红蛋白 女:110~150g/L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 白细胞 核 个体最小不规则,无 血小板 细胞核 作用 /L 防御和保护作用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 (100~300)×10 个
9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
(4~10)×10 个/L
9
这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要反复强调加深学生印象,因而教师采用多 种手段(显微镜观察、阅读教材自 主探索、直观模型、学生表演介绍、填写表格)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设计给 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使血细胞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 前。 活动 5. 分析与讨论 (再次出示 P47 血常规化验单)请同学们当回小大夫,阅读血常规化验单,分析讨论,交流上面的数值 作出判断。 (学生看化验单时,必须对各项目的正常值有准确的记忆,才能找出化验单中不正常的测量值,并且 要对其综合分析。 )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活动 6. 反馈训练(出示一组练习题) 1. 血液是由___和____组成 2.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血液分层后,____在下层,呈现红色,______在两层交界处,很薄, 呈现________色 3.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_______,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易与氧 _____,血红蛋白这一特 性使红细胞具有________的功能 4.白细胞_______细胞核,比红细胞______,但数量_____.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能穿过毛细血管, 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________,________. 5.血小 板是最小的血细胞,_________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会聚集在伤 口处,释放促进血液________的物质,可见,血小板有_______和______的作用 ? 血常规化验单中,RBC 表示_________,WBC 表示_______,HGB 表示______,PLT 表示______
通过一组简单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 7.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想法吗?(由学生总结本节 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 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中探究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并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六.板书设计
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营养 运输氧气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红细胞 :运输氧气
保护和防御 调节体温
血细胞
白细胞:吞吃侵入人体的病毒
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让学生有一个明晰的知识框架,便于他们形成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