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教学有感优秀8篇

我们大家知道在我们中考以及高考中,阅读理解都是很重要的考察对象,所以我们大家在平常就要多加练习一下。如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理的《拉萨的天空》教学有感优秀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拉萨的天空 篇1

一。 导入

1.上节课,我们走进拉萨,对那里的天空有了初步的感受。同学们读书读得很好。那谁还想再给大家读读?(每人一段)

2.你们又带大家重温了拉萨的天空。那大家觉得拉萨的天空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二。赏读

1.拉萨的天空让人最难忘的是它的蓝。那你们最喜欢文中写蓝的哪一句话?轻轻读读课文,找一找。

(交流)

2.看来这一句喜欢的人最多,那我们先读这一句。

(媒体出示句1)

(1)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从这句话中能读出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

(湛蓝、透亮)

(2)明白怎样的蓝叫“湛蓝”?(交流)

你们看。(宝石图)这是一块湛蓝的宝石,那“湛”是指什么?(颜色深、浓、纯)

湛蓝一词除了用来形容天空、宝石,还常形容——(看图)

(3)那么透亮呢?明白吗?(交流)

(4)这块蓝宝石,已经蓝得这么诱人,如果再用清水洗过,你想想看,那会是怎样?(交流)

那就是拉萨的天空。想得出她的模样吗?

你们看——(天空图)美吗?天空好像 ,多么 !(生说话)

是呀,这片天空今天湛蓝、透亮,明天————,后天,它还是————,一直这样的迷人。

(5)拿起书,谁来读书中的这句话。

谁不看书看着图读。

(6)拉萨的天空为什么蓝得这么深,这么亮呢?书上怎么说?(生读第一句)

第一课时我们已经了解到拉萨地形特别高,阳光非常灿烂。这与天蓝、天亮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补充资料。)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原来就是因为拉萨独特的地理位置,天空才这样与众不同。把第一句加上,第一小节会背吗?

3、如果我们拥有一对翅膀,能够带我们飞向蓝天,你想去吗?

那你向着蓝天尽情地看一眼,看个够,看到心里,然后闭上眼睛。(音乐)

你们仿佛飞到了哪儿,在做什么?

你仿佛——

你仿佛——

你仿佛——

这就是拉萨的天空,这就是神奇的天空。

(出示第三自然段)谁来读?

4.让人们移不开目光的还有许多的神奇与美丽?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想。

谁有发现?

你来读一读,是哪句,说说你的想法。

l 声音真的能碰到,伸手真的能摸到?(这是人的感觉,天离你很近很近)

海门的天空给你什么感觉?

读读这一句。

l “掬”是什么意思?用手表示一下。(双手捧)

“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那蓝天就成了什么?(碧蓝的湖水)

当我们抬起头,仰望到天上是一个不会洒下来的倒扣的碧蓝的湖,你什么感觉?

但那是湖吗?为什么说成湖?(清亮的仿佛是一个碧蓝的湖)

难怪人们说——“这话真是太妙了”。(读)

请你们看一幅图。(天与湖)你想说什么?再读——“这话真是太妙了”。(对自己读)

全班齐读。(读给人家听、读给自己听)

l 试想,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那——拉萨多单调呀。而现在,天空并不孤单,有白云、绿草、青山、雪峰的陪伴,它越发——,更加——。

齐读这一句。

l 一生读。说。

瞧,(图)这就是布达拉宫,坐落在红山上,他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叫——“依山而建”。如果它的背后耸立着高山,你有什么感觉?现在,他耸立于山巅,头顶蓝天,又是什么感觉?

男生齐读第4自然段。

女生加入,全班再齐读。

5.无论是仰头与蓝天亲密交流,还是静立欣赏他与白云、草地、布达拉宫的相互装点,这举目四望,一切的一切都“让人神往”,现在,你明白什么叫“神往”?

拿起书,再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6.出示第五自然段。师读。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有点难懂。你们读读,读得明白吗?(生读)

你们怎么想?

如果你站在布达拉宫,伸手能拉开这湛蓝的窗帘,如果有天堂,你将会看到——

如果上帝在天堂,拉开这湛蓝的窗帘,他又将会看到——

是呀,巍峨的布达拉宫,其实又何止是布达拉宫。(一组拉萨的风情图,解说)

他会看到——欢畅的拉萨河,无忧无虑快乐地流淌;

他会看到——节日的拉萨城成了歌舞的海洋;

他会看到——金色的原野播种着藏民的希望;

他还会看到——这片土地上天与山、与水、与云的深深眷恋。

于是,上帝感叹:拉萨,你的美丽除了天堂。拉萨,你就是——人间的天堂。

7.(《香巴拉》音乐起,拉萨风情图继续)

拿起书,我们一起来朗诵《拉萨的天空》。

评:

本课设计十分注意培养学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联系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的阅读方法。课中多处引导想像的设计都很精彩。如“这块蓝宝石,已经蓝得这么诱人,如果再用清水洗过,你想想看,那会是怎样?”“如果我们拥有一对翅膀,能够带我们飞向蓝天,你想去吗?你们仿佛飞到了哪儿,在做什么?”“当我们抬起头,仰望到天上是一个不会洒下来的倒扣的碧蓝的湖,你什么感觉?”“如果你站在布达拉宫,伸手能拉开这湛蓝的窗帘,如果有天堂,你将会看到——”“如果上帝在天堂,拉开这湛蓝的窗帘,他又将会看到——”尤其最后一段的理解设计,既启发了想象,又通过上帝的眼睛总结了全文,延伸了课文,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你们又带大家重温了拉萨的天空。那大家觉得拉萨的天空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一点小建议:最好让学生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语言谈印象,好把在第一节课获得的语言感受,通过利用课文中的语言回忆,构建一个拉萨天空初步印象。

还有,正如你所说的,教学过程过分细化了,对于教者来说,头脑中的过程应该是整体把握,主要把教学大的步骤记住了就行了,就是知道在每个步骤应该达到什么目的,做到心中有数。至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作具体的处理——有个大致的框架就可以了,框框太多,反而会束缚住老师和学生的手脚。

个人看法……

陈本修改过的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走进拉萨,对那里的天空有了初步的印象,谁来谈谈?

二、赏读

1、 看来拉萨的天空让人最难忘的就是它的蓝了。(蓝色板书:蓝)那你们最喜欢文中写天空蓝的哪一句话?轻轻读读课文,找一找。

交流

2、 这句话喜欢的人最多,那我们先来读这一句。

(媒体出示句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 自由读。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

①拉萨的天空是湛蓝、透亮的。板书:湛蓝 透亮

你们看,(媒体出示蓝宝石图),这是一块湛蓝透亮的宝石,你们能猜出这两个词儿的意思吗?

②理解“总是”,拉萨的天空为什么总是这么蓝?(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③理解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让你觉得怎么样?

(2)你们看这宝石,已经够诱人的了,如果再用清水洗过,那会是什么样子?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媒体出示天空图1),这就是拉萨的天空,美吗?真是一碧如洗,不,比一碧如洗的北大荒的秋天更美,因为这湛蓝的天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3)谁来把这种美读出来?指名读,喜欢读的站起来读。

3、 这句话写得多美啊!有没有更妙的话呢?

(媒体出示句2: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1)“掬”是什么意思?用手表示一下。(双手捧)

(2)这句话妙在哪里?(蓝天成了碧蓝的湖水)。

(3)当我们抬起头,仰望到天上是一个倒扣的碧蓝的湖,会有什么感觉?

(4)但那又不是湖,而是像湖一样清亮的蓝天,真是妙不可言。难怪人们说——这话真是太妙了。

(5)这句话还妙在哪儿?(写出了拉萨地理位置的高,天仿佛伸出手就可以摸到。)

(6)指名读,齐读。

4、 课文还有哪里写出了拉萨地理位置之高?

(1)指名读: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2)声音真的能碰到?手真的能摸到?(不是,这只是人们的感觉:天离你很近很近。)练习朗读,读出你的感觉。

(3)(媒体出示古诗《夜宿山寺》),这首诗中哪些地方跟课文内容相似?

(4)这是一种夸张的方法,在古诗中也经常运用。

5、 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一种颜色,那拉萨该多单调啊!而现在,天空并不孤单。

(1)(媒体出示天空图2)看,有谁在陪伴它?(白云、绿草、河流)你还能想到画面上没有的吗?

(2)有了它们的陪伴,拉萨的天空显得更美了。(媒体出示句3,师引读: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

(3) 板书:纯净 明洁,联系上下文理解。

(4)请大家静静地欣赏一下美丽的图片,把这种美看到心里去,再用心读一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6、 让我们离开拉萨河,再去看看布达拉宫上空的那一方蓝天。

(1)(媒体出示句4: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2)指名读。从“不管……总是……”中你读懂了什么?

(3)拉萨独特的气候条件使那里的天空蓝得久远。板书:久远

(4)指名读,齐读。

(5)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

反过来谁会说?如果没有这蓝天——

7、 拉萨的天空,以其独特的美,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老师也特别想亲自去看看,那你们呢?假如你是一只小鸟,可以飞到拉萨的天空上去,你最想干什么?(学生想象后自由回答)

(1)而更多来到拉萨的游人,会把目光投向蓝天,静静地欣赏、回味……(媒体出示句5: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齐读,该怎样读好?指名读,齐读。板书:让人神往

(2)“神往”什么意思?(发自内心的向往)谁会查无字词典理解?(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就是“神往”)

8、 小结: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蓝得纯净、蓝得明洁,蓝得久远,蓝得令人神往。

9、 配乐朗读一到四节。(音乐:《香巴拉》)

10、 自己试着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能读懂吗?

这一段里藏着一个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么巨大的窗帘,恐怕只有上帝才能拉开。那么上帝拉开窗帘后,将看到什么呢?

(媒体出示一组拉萨风情图)

三、作业

1、 布置探究活动:课后请同学们也能掀开这窗帘,“走进西藏,走进拉萨,走进布达拉宫。”

2、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湛蓝

透亮

纯净

拉萨的天空(蓝) 明洁

久远

让人神往

下面是冬儿的发言:

看了《拉萨的天空》的教案,我有一个感觉,假如把这样的教案拿到我们班来上公开课,除非我把这课先上一遍,或者事先做一些铺垫,否则是很难把课上好!!!

我听了一位老师他这样上的,而且非常成功,真正做到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品味语文,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真正做到了让课在讨论交流中生成。

一、复习

( )的天空

二、品味拉萨的天空的美

你喜欢课文的哪一段,请用你的朗读读出来,让老师看出你真心的喜欢。

强调学生仔细听,然后让学生仔细点评,随机水到渠成地点拨课文,学生没有感悟到的,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感悟。

重点放在品味、朗读上。

三、背诵

这么美的课文不把它背下来,多可遗憾呀!

情境:作为一位藏族小导游,你怎么向客人介绍拉萨的天空。(道具:导游证、哈达)

不知这些能对你有没有帮助

《拉萨的天空》教学有感 篇2

拉萨的天空这一课围绕着一个“蓝”字展开描写,文章意境优美,比喻丰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新鲜的词语和句子和新颖的表达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以感受拉萨天空的蓝为基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而课文的中心段落是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解决这两个自然段的难点,课文的其他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就以精读课文为案例对本课稍作分析。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教师必须先让自己沉浸其中,并感染学生,激励他们产生读好文章的愿望。)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拉萨的天空的录像,问学生: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说天空很蓝的,也有说草地、牛羊、房屋的,让学生尽情的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看课文的描写。)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学生轻声读句子,师问: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湛蓝  透亮  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教师趁机板书:湛蓝、透亮)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湛蓝、透亮),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师:同学们,既然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吧!

3、第二次看录像,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们自由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波浪线,再读给同伴听,互相提提意见。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分别出示学生读出的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①指名读句子,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做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句是难点,学生的理解有很多,让他们自由的说说,讨论讨论,不必太过追究,只要抓住天空的湛蓝和纯净就可以了。)

②教师可以指导朗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蓝,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走进拉萨就像是走进了仙境。

4、怪不得人们说——(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①自由读句子,问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的回答有两种:一种认为是蓝天倒映在水中,人们捧起水来洗脸就像捧起了蓝天一样;另一种,蓝天已经蓝的像水了,让人忍不住想捧起蓝天来洗脸。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说,不必太过追究,只要学生理解这句话就是赞美拉萨的天空很蓝就可以了。)

② 指导朗读,指名读。

5、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①指名读句子,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拉萨天空的蓝?

②指名回答,映衬 纯净  对照  明洁

(板书:白云            纯净

草地            明洁)

③指导朗读。

6、齐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并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激发他们朗读的。

《拉萨的天空》教学有感 篇3

一、教材分析:

《拉萨的天空》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写景美文。本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展现了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圣洁;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清新凝练,插图精美,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纵观这第二单元3篇课文,都是写景美文,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的思想感情,写法也相似。而《拉萨的天空》位于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末篇,它已从学习知识转化为学习方法,因此教学此文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围绕“明确目标,有效设问,提高效益”这一主题,凸显以“读”为主线,以“对话”为主要途径,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 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本课总课时安排为2课时,预习时:让孩子根据预习导航要求充分地读课文;另外布置学生上网浏览、搜集有关拉萨的资料。第一课时首先揭题质疑:板书(拉萨),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于拉萨有了哪些了解呢?让我们先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出示一段拉萨的视频)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天空(课题补充完整)。接着初步感知:播放富有浓郁西藏风情的音乐,教师范读课文,以自身的情绪状态能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情境,让学生顿觉“拉萨的天空真蓝、真美”。他们带着这样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通过生字词的读音及指名读课文反馈初读效果。然后整体感知: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画出描写天空特点的词语,再与同桌交流感受。着重品读“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结合图理解“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最后指导写字。下面我主要就第二课时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教师的有效设问,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对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并结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以及本篇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讨论、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自己对美好的事物有热爱向往之情,善于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第二学段要求,我把“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作为教学重点。另外本文的教学更多的地方重在感受、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所传递的情感。就感受而言,本文比较容易借助图片完成,难的是想象,是让学生做角色转换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尤其是第二小节学生更是难以理解,所以我将“用不同形式地朗读来学习课文第二小节,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作为是本课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由于课标倡导教师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想象。因此,我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感悟体验,拓展思维,突破重难点。

2、以读见悟法: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拉萨美,读中生情,激发学生对拉萨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读说议等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到教学中,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五、说教学程序:

(一)、回忆“蓝”天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来到了遥远的西藏,来到有名的“日光城”拉萨,看见了拉萨的天空。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湛蓝、透亮)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一开始我就用优美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美妙的音乐声、精美的图画、绘声绘色的朗读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情境。真所谓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过渡:是呀,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这一环节,我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尊重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赏读“蓝”天

【全国第八届语文教学年会上,崔峦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实践必须坚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在赏读课文这一环节的教学,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再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篇课文你最喜欢哪些词句?为什么?”引导学生先读有关句子,再说说体会,在全班交流时,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地出示词句,加以适时点拨。这篇课文中,这几个句子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需要学生老师共同探讨。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而文中的“不定点”、“空白”都具有开放性,依据学生个体的不同,可以进行富有个性的开放性阅读训练。】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①声音真的能碰到蓝天,伸手真的能摸到蓝天吗?在拉萨,为什么说话的声音可以碰到蓝天,伸手可以摸到蓝天呢? 这使我想起了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想起了寇准《咏华山》中的“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②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好像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好像能摸到蓝天。”

a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b小结:(结合照片)我们南京的平均海拔是8.9米而拉萨位于海拔3658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近,触手可及,这里的一切都被湛蓝所包容、所浸润。人们总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从海拔高度上说,这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没有污染,没有噪音,生活在拉萨,生活在西藏,就是生活在天堂。谁能把这种奇妙的感觉读出来?

【这一环节先让孩子通过阅读真切感受到拉萨的天空很近,同时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然后通过练习学过的古诗加深体验,最后通过数字比较进一步感受到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近,触手可及。】

③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a引导理解“掬” ——“掬”是什么动作?我们总是掬水洗脸,拉萨人真的每天掬蓝天洗脸吗?既然不是真的,那“这话”妙在哪儿?【可以理解为两点:第一,写出了拉萨的海拔很高,天离人们很近;第二,蓝天如水。】

b【由此看来,拉萨的天空可不单单是美,而且还很奇妙】难怪人们要说这话真是——“太妙了”!谁能把这么奇妙的感觉告诉大家?

【课标对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一环节通过对“掬”字的讨论,感悟“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妙”的真谛。只有把握标准,将教学目标立足学生的语文学习,立足学生的发展,教师的问才有“效”可言。】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①比较“纯净”“明洁”带给你哪两种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看图体会这对近义词,类似的近义词在这句话中你还能找到哪些?通过近义词理解“映衬”“越发”】

②通过男女生对读,体会在节奏上还有整齐对仗的美——“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过渡:多么美的色彩呀——蓝、白、绿,相互映衬,蓝的更蓝,白的更白,绿的更绿,谁能把这独特的美丽画卷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呢?

③这么美的天空,这么美的语言,我们能不能把它存在自己的脑海中呢?试着背一背。

【有效的问应该把握最佳的时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亲历探究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比较“纯净”“明洁”两种不同的感受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困难,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并根据近义词的相互性去体会,同法理解“映衬”“越发”,同时以对读的形式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再有感情朗读中形成整体的色彩美,最后诵读于心,加强积累,因为对于这样的美文,能否读好背好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①在这片蓝天下你最想做什么呢?结合理解“神往”

②创设情境,引导读好“神往”“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移开”。

a是呀,看着、想着,想着、看着,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这因为——(男生)“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b别人叫你,回答一声“来了”,双脚却不曾移动半分,这也因为——(女生)“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c来了,来了,脚步终于挪动了,双眼却仍然注视着蓝天,这还是因为——(齐读)“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避开琐碎的分析,教师创设情境体验“神往”“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移开”的韵味。】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①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达不到老师的设想,怎么办?可以考虑:从“总是”这个词你读懂了怎样的信息?】这种蓝是不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的,春、夏、秋、冬都是如此,这就太难得了,太神奇了。如果你留意过南京的天空,你会发现它总是灰蒙蒙的,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表达向往,不满,希望皆可)“蓝晶晶”是蓝得发亮的样子,要读出那种感觉来!

②因为“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欣赏布达拉宫图片,瞧,(图)这就是布达拉宫,坐落在玛布日山上,他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叫——“依山而建”。【处理图面,将蓝色的背景去掉以体会句子意境】谁愿意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读出来?

③写话训练:

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有了这蓝天,雪山显得更加               。

有了这蓝天,湖泊显得更加               。

有了这蓝天,草地显得更加               。

有了这蓝天,                        。

【教师有效设问,应紧紧围绕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围绕学生的听说读写展开,将指导重点放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语言表达、写作能力提升的练习上,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拉萨天空是美的,在它的映衬下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然后通过写话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蓝天下拉萨的各种景色,从而进一步感悟拉萨天空的美。】

(三)、呵护“蓝”天

1、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片:面对湛蓝透亮的天空和蓝天下一切,你最想说什么呀?

(2)出示句子“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3)指名读。

(4)讨论: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老师根据视频描述)藏族人民信奉藏传佛教,都把能来圣地看看布达拉宫作为一生最大的向往。他们常常走很远的路,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一步一个长头地磕到拉萨,表达他们的恭敬与虔诚。谁能带着这份恭敬与虔诚读好这一小节?

2、拉萨犹如一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我们轻轻拉开天空这窗帘,便可以欣赏到蓝天映衬下拉萨的迷人风光了。让我们一起,带着作者的情怀,带着圣洁的感动,把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读入心中,珍藏在心中。(配乐诵读全文)

3、总结:拉萨的天空那么湛蓝、透亮、纯净,我们不仅要赞美它,更要呵护它,让美永恒。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来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圣地的窗帘”的内涵,先了解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唤醒学生的认知。老师根据视频描述——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心灵和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唤醒学生对语言的积淀,将语言训练和情感体验和谐统一,使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四)、捕捉“蓝”天(自主选择)

☆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了解拉萨的其他知识,做一份拉萨知识小报。

☆仿写家乡的一景(一棵树、一片草、一条小河……)

【通过这一环节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真所谓是三分受益于课内,七分受益于课外。】

六、说板书设计

湛蓝  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  明洁     圣地的窗帘

蓝晶晶

【板书是微型教案,注重实和趣,帮助学生梳理整篇课文学习的知识点,升华情感。】

《拉萨的天空》教学有感 篇4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8

巴城中心校 王家福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这篇文章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我们知道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全文作者是在写拉萨天空的特点——蓝。只是所使用的方法不同。其中1、2自然段是直接写天空的蓝,3、4节则是通过人们对天空神往,在蓝天映照下的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的描写突出了天空的蓝。面对这样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我该如何来引领学生揣摩其中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感受拉萨天空的那份蓝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说道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借助图画以及音像资料营造情境,才能帮助学生体会、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领悟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鉴赏、赞颂美的能力。

课文第二自然中1、2两句话,可以说是全文最难理解之处,这两句学生理解了,教学下文就会水到渠成了。“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两句有着前后的因果关系,不能分开。正是由于“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让人感受到人离天似乎近了,而产生这一感觉的正是由于天空的蓝,由于蓝而产生近的感觉,作者才会产生那种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耳恭听脸的奇妙感受。于是在教授第二自然段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拉萨的天空是那样的湛蓝、透亮,那让我们走进拉萨,去读一读作者笔下拉萨的天空吧!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笔划出来,多读几遍。”这样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自己去寻找,喜欢就会有原因,于是再让学生讲理由。虽然学生讲出的理由仅仅局限于文字表面,比如有的学生说:“我喜欢第一句话的理由是由于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只是简单的把这句话重复了一下。讲理由确实很难,有一位学生这样答道:“因为它太神奇了,所以我喜欢它。”这是一个契机,可惜当时我没有抓住。如果学生答到这,我趁势进行引导“同学们,想想看,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都能摸到蓝天。哎,你知道了什么?”(边做伸出手快要摸到的姿势边说)学生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天离我们是那么近。有了这近的感觉就好,此时此刻再出示一幅图片(一大片碧绿的草地被湛蓝、湛蓝的天空所包围),看了图片再来读,那份蓝,那份近也就自然的从学生的饱含激情的朗读中流露了出来。此时我再说:“哎呀!天离我们这么近啊!所以有人说(生)——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谁来把这句话读好呢?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全文最难理解的地方也就解决了。

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活动,从心情入手。当学生学完了第二自然段后,有感情的朗读后,会有一种想迫切去看看拉萨天空的愿望。我这样问道:“拉萨的天空是那样的纯净、明洁,同学们,你们现在心里最想做什么啊?”课堂上反映很热烈,“我真想到拉萨去看看”,“拉萨的天空真是太美了”,“我以后一定会去那儿旅游的”……我接着说:“你和人们有相同的感受,读读第三节,哪些词写出了人们的感受呢?”这样就很自然的把学生从课外又引进了课堂内,带近了对语言文字的揣摩中。“让人神往、紧紧吸引、不忍离开”很快就被大家找到了,词找到了,再让学生来读好它们。为了回归到拉萨天空的蓝,我马上追问:“同学们,让人神往的是( )紧紧吸引你的视线的是( )不忍离开的又是什么啊?( )”孩子们连续三次齐声回答道:“是拉萨天空的蓝”。感受到这点后,那就要通过朗读,读出那份蓝。

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环节“作小导游”,让同学们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听课的老师介绍拉萨天空的蓝。这是一个互动的环节,学生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用上了书上的优美句子,还有的结合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介绍的是那么的神采飞扬,我知道他们对课文已经理解了。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拉萨的天空 篇5

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美文。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材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分朗读,让学生自己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及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四、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有关拉萨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

(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

(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初步感知课文。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1)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2)品读比喻句。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1)小组交流,并读一读。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

(4)图片展示

《拉萨的天空》 篇7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0

《拉萨的天空》教后记

第七课《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但所描写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看课题质疑。学生围绕着拉萨、天空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有不少是值得研究的,例如:为什么不写西藏的其他地方,而只写拉萨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为什么那么美呢,我们的天也很蓝,为什么不像拉萨的天那么透亮呢?从这些提问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思维直指美的核心所在。接着我和学生一起聊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查找资料,自己试着解决想了解的问题。在第一课时初读过后,我期待着第二天的语文课。

课文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描绘了拉萨天空独特的“蓝”。第二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建构文本的意义。

一、情境中体验

拉萨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显得陌生而遥远。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在低回的音乐背景下用自己饱含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拉萨的蓝天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此时我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拉萨的天时,他们异口同声从心中喊出了“蓝!”。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

二、对话中感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对话中碰撞、交流,最后达到交融的境界。但对话的中心始终必须是学生。因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我们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课上我没有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划出文中描写天空蓝的句子,仔仔细细读一读,想想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在这里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与文本对话。在朗读中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学生不仅吸收了文本内容所负载的信息,而且在对话中实现了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适时点拨、激励,有效地煽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在与教师对话,生生对话中,不断实践着思维的碰撞,不断形成新的、创造性的认识。

本堂课还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引读、自读、范读、齐读等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代悟,以读抒情。

最后又一次运用多媒体展示拉萨不一样的天空,让学生在充分领悟了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再来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创造性地进行了表达,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学生对拉萨的向往和热爱,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也得到了情感的升华。

转载自吴江市屯村实验小学论坛

提供  张英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篇8

作者:冰之音符    发表时间:2004-10-11    阅读次数:1077

7、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3、凭借具体会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会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授新课

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那么蓝,那么美,你们一定想读读作者笔下的拉萨了。请打开书36页,自由大声的朗读二自然段。读完之后,找到自己最喜欢部分把它多读几遍。也可以把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在书上做上记号。

2、如果你认为你已经读好了的同学,请你下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他给你提提意见。

3、谁愿意把你喜欢的部分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指名说)

4、指导理解朗读第一句话。

A、我喜欢“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这个部分。

B、那你请读给我们大家听听。

C、你能把你喜欢这一句的感受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吗?

D、如果说得出来(拉萨的天很蓝)(如果说不出来)不要紧,请你再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E、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站起来,用手摸摸天,你们能摸得到蓝天吗?(摸不到)好,请你们坐下来,你们看(出示图片)你们摸不到蓝天,课时为什么在拉萨的人们就好像伸手就能摸到蓝天呢?(指名说。如果还说不出来就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这里的天空,和拉萨的天空有什么不同的吗?)(你真聪明真会想,请你坐下,拉萨的天空就像她说的那样蓝得让人感觉到用手就可以摸到)

同学们请你们再站起来,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现就在湛蓝的拉萨天空的下面,请你们把手伸出来摸摸,现在你们摸得到蓝天了吗? 看谁最先摸到。

F、那么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

G、有谁想来读给我们大家听的?

H、是啊,拉萨的天空真蓝啊,拉萨的天空蓝得真美呀,来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读。

5、指导理解、朗读第二句话。

A、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好像就浸泡在蓝色里面,让人感觉到它伸手就能摸到,那同学们你们还有喜欢其它部分的吗?

B、我喜欢“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个部分。

C、那么也请你来读读。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D、是啊!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呢!真是太妙了。请你再读读

E、蓝天可以洗脸,你们觉得怎么样啊?(真是太奇妙了)还有谁想读读的?

F、你们感觉怎么样?(评)

G、你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好。那你能把你的感觉读读吗?

H、这句话多妙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6、指导理解、朗读第三句话。

A、同学们,还有喜欢的部分愿意和我们大家分享的吗?

B、我喜欢“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这个部分。

C、那么请你也来读读。

D、听了你读,老师也想来读了。如果老师读得好,你们能给老师点掌声吗?(范读、边出示图片边做动作的读)

D、谢谢你们,那请你们也能像老师那样读,甚至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别着急,先自己在下面练习练习。

E、谁想来试试?(指名读)

F、你们听了有什么感想?(自由说,说得好的请他读,说得不好的也请他读读,然后再说)

G、那还有谁想试试的?

H、在白云的映衬下,湛蓝的天空多么纯净啊!在河畔草地的对照下,湛蓝的天空多么明洁啊!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6、齐读第二自然段。

拉萨的天空真蓝啊,蓝得用手可以摸到,蓝得可以洗脸这么妙!蓝得无比的纯净,蓝得格外的明洁。那让我们把这纯净、明洁的蓝天的第二自然段一起读读吧!(配乐朗读)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真蓝,蓝得让人神往,它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离开。同学们!你们的视线想离开吗?想吗?(不想)

2、那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读呢?(久久不忍离开,瞧他多舍不得离开啊。)

3、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读第三自然段。

4、拉萨湛蓝的天空把你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了,你们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啊!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学到这儿,老师就想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拉萨最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吗?

2、接下来我们就到布达拉宫去看看。

3、请你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A、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B、你真会读书,那你能把你知道的读读吗?通过读书她知道了,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你们还有帮她补充的吗?

C、你也很会读书,那你能把它完整的读读吗?

D、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评)

E、老师的感受很你们是一样的。通过他的读让老师看到了,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F、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这一句。

G、你们还知道了什么呢?(能说就指导读:边说边出示图片。你说得真好,正是因为在这湛蓝、纯净、明洁的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才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这是多么美啊!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H、你读得真好!老师仿佛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在湛蓝的蓝天下,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I、如果说不出来就

a、请你们再读读这个自然段,告诉老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b、提出为什么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如果学生提不到这个问题,就有老师引导。同学们都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郑老师可以有给问题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

c、指名说,并出示图片,朗读这一句。

边说边出示图片。你说得真好,正是因为在这湛蓝、纯净、明洁的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才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这是多么美啊!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d、你读得真好!老师仿佛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在湛蓝的蓝天下,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J、蓝天下,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多么雄伟、多么壮丽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三、指导背诵。

A、同学们!现在拉萨想请你们当中的同学当小导游,给游客介绍拉萨的天空,你们愿意去吗?愿意吗?

B、别着急,先请你们在下面练习一下等会再请你们来当小导游。

C、你们觉得这个小导游怎么样?

D、(评读)

E、那你们能比他当得更好吗?

F、(有时间再让他们练习)没有时间就直接请。

G、这么多同学都想当小导游啊,那好你们现在都是导游了,请你们一起为游客介绍,拉萨的天空吧!(出示图片配乐齐读)

四、小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