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仔细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激发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知识要求:
1、学会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阳光、明媚、宇宙、热闹等。
2、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能力要求: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
2、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大蜻蜓”飞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3、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内容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2、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
3、围绕一个意思,怎样把话写具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3、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你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的活动吗?想想看,当自己的风筝飞上高高的蓝天时,那时的感觉会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粗知课文内容。
2、看图说说图意。(用投影幻灯打出课文插图)
学生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字音。
“字”、“育”,“鹰”,它们是整体认读音节。
“筝”和“宙”是翘舌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筝”“宇”“稳”“衬”“宙”“闹”
(2)重点分析生字。
“橘”“育”“鹰”“嚷”“墨”“斑”“端”
(四)理解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
1、看图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讲读第一自然段。
这段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板书设计
1放风筝
时间:星期天的早晨
地点:体育场
人物:我和哥哥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优化作业设计。
(1)把下面字的部首去掉,看看是什么字,再加上其他部首,组成另外一个字。
例:但-(旦)-(担)
宙-()-()稳-()-()
筝-()-()衬-()-()
(2)比一比,组成词语。
斑()闹()场()
班()闭()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3、边读边想像,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
4、巩固学习。
二、教具准备
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讲讲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墨绿:深得近于发黑的绿。
斑纹: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另一种颜色的条纹。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二)边读边想,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放音乐或幻灯片)
1、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
老师引导:讲得真好。这段主要讲了来体育场放风筝的人很多,内筝的式样也很多。
2、对照课文插图,学习第三自然段课文。
(1)看看图上画的兄弟俩的动作、神态与课文中的哪几句话相一致。
学生自由发言:
……
(2)想想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把“大蜻蜓”放飞上天这个过程的。
学生自由发言:
……
老师肯定并引导:讲得不错。这段共有四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很紧。第一句说:“我”举着“大蜻蜓”,哥哥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因为要等线放到一定的长度,才能放风筝;第二句说“等到他喊一声‘放’,我赶紧松开手。”“赶紧”说明兄弟俩配合得很好。松开手之后,还要再拽着跑一阵,风筝才能借着风力飞上天空;第三句说“哥哥拽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住脚”。“收住脚”就是停住脚,哥哥收住脚的时候,“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天空了。这三句话具体叙述了放“大蜻蜓”的步骤。
(3)读一读第四句话,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
3、自学第四自然段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4、请一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讲得很好。看图学文,就要把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展开想像,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5、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上用“--”标出风筝的名称。
6、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肯定并引导:三位同学说得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要大胆地展开想像,在“看”的基础上去想,想得越美、越具体、越好。在“想”的情况下练习说。“说”时,不仅要用自己的话说,还要注意引用课文中的词句,并把书面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放风筝”的活动感兴趣吗?如果你们学校可你的家人带你去放风筝,一定要注意观察“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
《乡村里的大花园》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乡村大花园的美丽景象。1~3小节主要写动物们的颜色、情态,突出乡村大花园的新鲜漂亮;第小节主要写光芒四射的太阳,表现乡村大花园的健康、漂亮;第5小节主要写大花园的动植物都很自由自在。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其中学习两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具体语段、词句的品读中感受大花园的新鲜漂亮,健康美丽,自由自在的特点。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学习了《东方之珠》,去繁华的都市香港参观了一番,又走近田野认识了小露珠这位可爱的朋友,今天让我们深入走进乡村大花园,看一看那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板书课题《乡村里的大花园》。二、整体感知
1、想进入大花园一饱眼福吗?咱们得先和生字生词打好关系,它们都是大花园的小卫士呀!请大家自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根据课后注音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出示生字。
指名读
则、怎,读音有什么共同点?平舌音,齐读似、睡,读音有什么共同点?翘舌音,齐读“似”在课文中读sh,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你知道吗?s,什么意思呢?谁能给两个读音分别组词?s似乎、相似、好似sh似的,记住在这个词中读sh,其余读s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是谁?结,你知道它有几个读音吗?分别组词。ji打结、中国结、结绳ji开花结果、结实。
3、仔细观察10个生字,怎样才能更好地记住它们的字形?“圆”中间“员”表示读音,“醒”右边的“星”也表示读音“结”:条状物打成的疙瘩,也表示这个动作,与“绳”有关,所以是绞丝旁。
4、“睡”这个字最难写了,同学们想知道“睡”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睡”是“目”加“垂”,表示眼皮下垂、落下,就是打盹休息,这样一来这个字就好记了,我们睡觉时眼皮下垂就是“睡”。
光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会写才行,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左宽右窄横画很多,仔细观察哪一横最长(右边第二横),哪一横次之(第三横),哪两横差不多短(第一、第四)?仔细观察左边四横的距离,右边四横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等距。好,看老师,举起小手一起写。然后在习字册上自己描一个写一个,注意。投影展示,师生共评。
三、文本研读
有了这些生字词小卫士的带领,咱们一起去公园看看吧!
(一)体会新鲜漂亮指名分别读1、2、3小节
1、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大花园,用前三小节中的词语回答。(新鲜漂亮)
2、哪些食物让你感受新鲜漂亮?(蜂子、蝴蝶、蜻蜓、蚂蚱)你能讲具体一点吗?什么样的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让你感觉新鲜漂亮?白的、黄的、金粉的蝴蝶绿的蚂蚱、金的蜻蜓嗡嗡飞着的蜂子,胖圆圆的,小毛球似的哦,白、黄、金粉、绿说的都是颜色,颜色漂亮新鲜。
3、看到这样的蜂子,你想干什么?摸一摸,为什么?胖圆圆的,毛球似的,多可爱呀!你能读出蜂子的可爱吗?指名读。
4、大花园里有这么多种小动物,五颜六色的怪不得作者说,你来说:“花园里面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对了,这就是1段中心句。
5、刚才小朋友“明晃晃”这个词没有读准确,谁来帮帮他?指名读。huǎng,什么叫明晃晃呢?光彩闪烁。齐读2遍这个词,齐读这句话,读出新鲜漂亮。
(二)感受健康漂亮
大花园里除了有五颜六色的小动物,还有什么呢?咱们一起读一读第4小节。
1、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太阳。什么样的太阳?
光芒四射、亮、特大特高。
2、从哪些词句看出太阳很亮?
亮得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亮得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这说明阳光到处都是,这就是“光芒四射”,光线向四面八方照射去。
3、这样的大花园又是怎样的一个大花园呢?你能用4小节的词回答吗?(健康美丽)
4、出示。
“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是凡”是什么意思?凡是,只要是。作者为什么这么认为呢?想象一下阳光很亮,周围一切都是亮亮的,动物们五颜六色明晃晃的,拍一拍大树都发出干脆的响声,一切都很敞亮。如果是阴雨天感觉如何?湿漉漉、阴沉沉、粘糊糊、灰蒙蒙蜂子、蝴蝶、蜻蜓、蚂蚱等小动物会出来活动吗?拍一拍大树会发出干脆的声响吗?对比一下阳光四射的大花园,这样的花园有活力、生命力,生机勃勃?怪不得作者说“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齐读),这就是这一小节的中心句。小节,读出健康美丽。
(三)品味自由自在
乡村里的大花园有五颜六色的动物,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稀奇呀,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默读第5小节。
1、作者在这一小节中又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花园呢?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自由,对自由自在。
2、划出“自由”所在的句子,“都是自由的”,这就是这一小节的中心句。
3、大花园里的什么事物很自由?
花、虫子、鸟。找出相关语句。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这里把花和虫子当成什么来写?
人花睡醒了,是被人叫醒的嘛?不是,花自然开放,就像人睡觉睡到自然醒;想想我们经常因为工作学习的原因被亲人叫醒,或者被外面的噪音吵醒,相比之下,花儿是自由的。
鸟飞上天,是很自然的事情,想飞就飞,虫子叫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无需别人同意,想叫就叫,一切都神气活现的,这就是活。
4、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是自由的?
蝴蝶。哪里看出来的?“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飞来了一堆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他们从谁家来,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随意”,太阳光芒四射,哪里都能被他照到,连他都真不知道蝴蝶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你说蝴蝶多自由自在啊!
5、鸟、虫、蝴蝶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你羡慕他们吗?谁想当一回自由自在的鸟、虫、蝴蝶?出示句子,指名读出自由自在。
6、小动物们本来就能自己活动,获得自由对他们来说不算难。除了小动物们,还有什么事物很自由?
植物。
哪里看出来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谎花”是说黄瓜只开花不结果。黄瓜不结瓜,种它做什么?但是它就是这么牛,不愿意结就不结。
玉米能长到天上去嘛?
不可能,这是夸张。
有没有人运用先进的科技去控制他们的生长?
没有。
这些句子中都有一个词语是“愿意”,什么叫愿意?
认为符合自己心愿而同意做某事。植物有思想吗?
没有,但是在作者的笔下他们都成了有思想的生命了,他们都能随心所愿,多么自由啊!谁想当随心所愿的倭瓜、黄瓜、玉米?指名读出自由自在。
7、这样的大花园,你喜欢吗?作者也喜欢,为什么?因为自由,齐读第5小节,感受大花园的自由自在。
四、主题探究
1、文章最后说“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又高又远的天空跟大花园有什么关系呢?想一想,大花园里的自由的鸟儿、蝴蝶可能会飞到哪儿去?随心所愿的玉米可能会长到哪儿去?天上。
2、你羡慕他们吗,你想像他们一样吗?羡慕,想。作者也是,蓝悠悠的天空又高又远,那是自由的王国。作者和我们一样羡慕大花园里的动植物们,和我们一样向往天空和自由。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了乡村大花园,感受了它的新鲜、漂亮、健康、自由,并和作者一样对自由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六、作业布置
1、完成习字册,词语抄三遍。
2、背诵课文第五小节。
3、向你的家人介绍乡村里的大花园,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大花园的新鲜、漂亮、健康、自由。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体会幽默带来的乐趣,以及给人带来的思考。(原目标中还有一条“学习幽默的智慧”不要,学习中体会不明显)。
3、仔细观察漫画,弄懂画的内容,读懂课文的诗歌,并背诵诗歌。
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体会幽默带来的愉快。以及给人带来的思考。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漫画的内涵,感悟漫画的幽默和智慧。
1课时
实物投影仪、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上学期的报刊订阅中,有一种杂志同学们订的最多,那就是《儿童漫画》,你们谁愿意说一说,为什么你们愿意看这本杂志。
过渡:其实,看漫画能够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智慧上启迪。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版块内容就是漫画内容。板书单元版块课题《电子时代》(电子时代:电子,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质量极小,带负电,在原子中围绕原子核旋转。)下面,我们来欣赏两幅漫画
二、欣赏漫画,感受漫画的乐趣。
出示第一幅图画。
1、提出欣赏漫画的要求:请同学们静静地看,一会把你看懂的内容告诉给大家。
2、学生汇报看懂的内容。
3、看了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想法。
4、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5、教师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有些基本的能力是电子所不能替代的。
三、示第二幅图画。
1、提出同样的观察图画的要求。
2、说说发笑的原因。
3、从这幅漫画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说什么都可以)
这只是一幅漫画,表现的人的聪明,生活中如果是这样的事情,一定要体现公平。
教学参考:59页的关于展开讨论:如果不遵守规则,社会将是什么样?不进行讨论。
出示漫画的题目:休想赢我,认识生字“赢”记忆“赢”的口诀。
4、“休想”换词,(别想、甭想、休要)
5、用不同的语气读这个题目。(肯定,藐视)
四、学习小诗歌。
过渡:通过刚才的两幅漫画的学习,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的确带给我们很多方便快捷,有一首小诗把计算机的功能概括出来,下面我们来学习。
1、学生自己读,弄清1个生字的字音。
2、检查生字的读音。“棋”是形声字,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4、这首诗歌里,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5、你还能在生活中列举一些例子吗?
6、背诵诗歌。
五、书写生字。
注意“算”的结构。注意算是上中下结构。中间是“目”字。
“棋”是形声字,右上边不能加上卧人,中间是两个横。
六、课后题。
1、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的变化特点。学生想象,画一画,并说明这样画或想的理由。(注意后面的用词“跑”“飞”)还知道哪些越来越好的事物。
学生自主创新,可以是已有的发展的事物,也可以是现在即将发展的事物,也可以畅想将来。
2、讨论交流(本节课的重点)电脑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什么?统计一下,家中有电脑的有几人?谈一谈,电脑给你的家庭或个人带来的好处。你觉得电脑给没给你们带来苦恼?(网迷、眼睛的损伤、网络病毒)这些苦恼大家说一说解决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生活中我们应不断地探索。
教学重点:
1、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
2、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发愤学习、不断探索的。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师生收集各种船的图片。
2、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或走亲戚时,都坐过什么样的船呢?介绍一下吧!
2、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图片,体会船的多样与作用。
4、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防、经济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船最初是什么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而来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或说己的感受。)
3、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在字词句和课文内容方面,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交流朗读收获,互相质疑解疑。
读准字音:树干(ɡàn) 扁(biǎn)平 潜(qián)水艇
理解意思:(出示相应的教学投影片)
蒸汽机: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
军舰:列入海军编制,用于完成战斗任务和保障任务的战斗舰艇和特种舰艇。现代军舰一般装有导弹,火炮,***,***,反潜武器和其他兵器。有的还载有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油轮:专门用来运送石油的轮船。
潜水艇:利用水容器装水排水,随着水的装和排,潜水艇也随之沉和浮。
庞大:巨大。
豪华:特别华丽堂皇。
同桌互读课文,说说船的发展演变过程:
树干——筏子——独木舟——帆船——汽船——军舰、油轮、潜水艇……
三、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写的字:稳、歪、扁、棍、喷、舰。
2、读一读,给生字组词或说话。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稳: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急”字。
歪:会意字,“不正”为“歪”。
扁:“遍”字去掉走之儿。
棍:形声字,形旁为“木”,指“棍”是“木”做成的;声旁为“昆”,与“棍”韵母相同。
舰:形声字,形旁为“舟”,指船;声旁为“见”,与“舰”同音。
喷:与“愤”比较,“有心真气愤,有口能喷水”。
4、试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指名板写、、再写。
5、出示词语,读一读,记一记: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庞大。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用表格或者图画的形式把船的演变过程表现出来。
2、读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随文识字的情况。
2、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大面积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生字:稳、歪、扁、棍、喷、舰。
词语: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
3、对照自己设计的表格或图画说说船的演变过程。
二、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思考:船在各个不同阶段,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它?
2、交流讨论:
树干:简便易行,但不平稳。
筏子:不容易翻,但走得慢。
独木舟:快、安全、还可以放东西。
装上船桨:使船走得更快,但要用手划,比较费力。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更快。
轮船:把桨装在船上的大轮子上,不需要风也能走。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现代的轮船: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军舰、油轮、潜水艇……
3、分角色表演:分别请几个学生演不同阶段的船。
4、如果你是一艘豪华客轮,见到最初作为船的那段树干,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船?你还希望有什么样的船?根据你的需要想一想,动手设计并画下来,再向大家介绍它的特点和作用。
2、从船的发展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船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探索。)
四、巩固练习。
1、你注意过身边的事物吗,它们也像船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一下。如:书包、文具盒、自来水、电铃等等。
2、选择你喜欢并且熟悉的一种事物,想想它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然后写下来。
五、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为什么。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学习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5、情和体贴的特点,6、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母亲变化的心情及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
2、了解圣诞节。
3、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5、齐读课题:“给予树”。
6、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7、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
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b.指销售员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2、先读读,3、再组词。
4、请学生做小老师,5、指6、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7、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2、座互相批改。
3、指4、名5、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3、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4、交流不5、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
3、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
4、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一、导入新课
1、春天有五彩斑斓的鲜花,夏天到处是异常茂盛的绿树,冬天遍地纷纷扬扬的雪花,那么秋天呢?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 1:秋天硕果累累;2:秋天瓜果飘香;3:秋天天高云淡;4:秋天庄稼大丰收,农民伯伯可高兴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
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
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生:秋的声音师:听听,谁的声音?生:秋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好重音)三、初读,听秋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第46页,
1初读。
要求: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在每一小节前标上序号。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这首诗很美吧,诗人运用的词语也很美。让我们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
手臂刷刷蟋蟀振动
歌韵叮咛掠过歌吟
辽阔大厅绽开匆匆
3、通过初读课文,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口瞿口瞿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学生都会说到这四种可以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不可闻但可感觉的声音在第5段)
师:秋的声音只有这些吗?还藏在哪儿了?(引导读第5节)
板书: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师:前四种声音是我们可以用耳朵具体听见,后面的声音是我们听不到,但可以感受到的,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这是秋天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美好感觉。
四、品读,说秋景。
那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声音呢?为什 么?
(预设:1、我喜欢“蛐蛐’的声音,因为蟋蟀的叫声想唱歌一样好听。2、我喜欢刷刷的落叶声,这告诉我们秋天来了。)说得好!
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或默读课文1至4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说“你仿佛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象?”
1。读的很认真,谁先来读第一节?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和大树在道别时,他们说了些什么话?
(黄叶说: “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大树说: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黄叶说:大树,你不要伤心了,我落到地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会长得更茁壮,我也会更茂盛。)
瞧!大树听了黄叶的话乐了,大家也乐了。所以咱们读这一小节时,一方面要读出他们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要读出对黄叶的赞美之情。
学生齐读第一节诗。?
2、在黄叶和大树告别的同时,看蟋蟀它在干什么?谁来读第二节。
学生: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口瞿 口瞿”,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你仿佛听到了蟋蟀在说什么?
学生:我仿佛听见蟋蟀说: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
“歌韵”在这里指什 么?
(学生1:歌声、歌曲。)
老师知道大家个个都能歌善舞,其实蟋蟀也是动物界一位非常出名的歌唱家,它的叫声非常动听,好像在唱歌。“歌韵”在这里指的就是蟋蟀的歌声。
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 我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男女生赛读)要读出它对秋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3、这时大雁来了,它又在和谁告别呢?谁来读一读。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大雁对白云说了什么?——
学生1: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
她还要“叮咛”几句什 么?——
学生2: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这就是“暖暖的叮咛”。白云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
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谁来读一读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风在歌唱什么?——
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1。“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2、玉米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3、大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这真是一片丰收的美景啊!农民伯伯们乐得嘴都合不住了,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吧!
生分两组比赛读课文第三节。
4、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全班朗读。
五、续写,写秋声
1、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其实秋的声音还有许多,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嗵”声。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收割机的“隆隆”声。青蛙的叫声 “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欢声笑语 。“哗哗”是秋风和落叶跳舞的声音。)
2、老师:大家听到这么多声音!老师这里也有几幅秋天的画面,想不想看看啊?看了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3、秋的声音令人遐想, 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模仿诗的1、2、3小节,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每人写一小段。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纷纷落下,
“呼呼”,
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听听,秋的声音,
秋雨落在地上,
“沙沙”,
弹奏出动人的琴声。
听听,秋的声音,
蜜蜂翩翩起舞,
“嗡嗡’,
是它收获甜蜜的欢歌。
听听,秋的声音,
石榴露出笑脸,
“哈哈”,
美丽的籽儿撒下阵阵欢笑。
听听,秋的声音,
小朋友们在郊外游玩,
“哈哈”
是他们欢笑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里一片金黄,
“咔嚓”
这是农民收割稻谷的声音。)
六、课堂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有感情齐读全文。
板书: 12。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刷刷
蟋蟀曲曲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听听,秋的声音》作业设计
1、本次作业设计采用分层次设计的方法。
2、分层方法: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分层依据:1—3年级历次语文成绩平均分前5名为A类学生,后5名为C类学生,其余为B类。这是当前最简单又较为合理的分层方法。
3、作业内容
朗读训练
写作训练
趣味练习
A
背诵课文
仿照这首诗的形式写一写你听到的秋天的声音,要求整首诗仿写。
为自己的诗配上插图
B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仿照这首诗前两节的形式写一写你听到的秋天的声音。
为自己的诗配上插图
C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为自己的句子配上插图
设计意图
体验朗读、表演的乐趣
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收获乐趣
4、作业评价
①按规定要求完成任务的,记1分。
②超标准完成任务的,记2分。
③按第一层要求完成任务的,记0分。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古诗描绘的美的意境。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大家读一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生自由读)
2、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节课我们先走进第17课,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板贴《望天门山》和《望洞庭》,生齐读课题)
3、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首诗题,有什么共同点?诗题中都有个“望”字,“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看)“望”字的甲骨文很传神,(出示)你们看,像一个人站在土坡上睁大眼睛向远处看,后来就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写法。
二、师生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望天门山》,它的作者是李白,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2、指生交流。
3、出示李白资料。
4、我们学过不少李白的诗,无论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早发白帝城》,还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望庐山瀑布》,都能体现出他的豪迈奔放,他的诗都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也承袭了他浪漫主义的风格,大气磅礴,读完让人荡气回肠。
(二)初读诗文,了解诗题
1、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指生读)你的发音很准确,读得也很流利。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师配乐朗读)
2、我和他读的有什么不同?指生交流。朗诵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好停顿,读出声断气连的感觉才能读出诗的韵味。
3、谁听出老师刚才读到哪里把声断开了?出示停顿,谁再来读一读?(指生读)
4、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途经天门山时写下的。“望”是远望,天门山是座什么样的山?根据注释和山名来预测一下。是啊!天门山,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你看,它多像两扇高高的大门啊!谁再来给大家读一读诗题?(读出天门山的气势;读出作者的愉悦。)
(三)借助景物,感悟诗境
1、提问:作者远望天门山,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请你在书上圈画出来。
2、指生交流: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读到这里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4、师小结:青山、碧水、白帆、红日,构成了一副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的大好河山图。
(四)抓关键字,探究诗意
师:李白不愧是诗仙,寥寥数笔就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示在读者眼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读诗文。
齐读一、二句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传说天门山原来是一座山,后来被一把利剑一劈为二。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诗,能读出来这把利剑指的是什么吗?指生交流:结合注释,了解楚江。
2、(课件出示第一句)楚江如同一把利剑,将雄伟的天门山一劈为二,这是怎样的水啊?指生交流:水流湍急的、汹涌澎湃的(板书:水急)
师:看来这奔流而下的楚江威力可真是不小啊,能将一座大山劈成两半!你能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气势读出来吗?(指生读)李白看到这水冲山开的奇观,诗兴大发,挥手吟道: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
3、(课件出示第二句)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注释说一说:至是“到”,回是“回旋”,“此”指的是什么?“至此”是到哪了?原本向前奔腾、势不可挡的江水到了天门山这里打了个回旋。你觉得天门山是怎样的?指生交流:高大险峻的、坚不可摧的师:是的,这如刀砍剑劈的天门山高大险峻,屹立江边迫使江水激荡回旋。这句诗表面在写水,实际上则是借水势赞叹山的险峻。(板书:山险)李白看到这山阻水回的景象,忍不住惊叹道: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
4、(出示前两句诗)你能把这种水急山险的磅礴气势读出来吗?指导朗读。过渡:这两句写了李白远望到的山川之势。随着船的前进,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李白又看到了什么?
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句诗中哪个字的意思不明白?
交流诗意:两岸的青山相对出现,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缓缓驶来。
2、这句诗主要描写了哪两种景物?指生交流,师趁机板书:山帆作者分别运用了哪两个动词来描述这两种景物的?指生交流,师趁机板书:出来
3、两岸的青山原本就是静立不动的,作者为什么要用动词“出”来描述它?同学们,你平时坐车行进时,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这就是作者李白当时的感受吧!舟行江上,远处的山逐渐扑入眼帘,愈显清晰。
4、两座青山就像主人一样迎接江上来客,此时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激动)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五)配乐诵读,升华诗情
1、让我们带着对诗句的理解,随李白一起泛舟,远望天门山吧!
2、这首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充分展现,也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这样壮丽的山河你喜欢吗?将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吧!再读古诗。
4、既然同学们都那么喜爱这首诗,那就把它背下来吧!(指生背,齐背)
三、学习古诗《望洞庭》
过渡:同样是描写山水的诗,与水急山险的天门山相比,刘禹锡笔下的洞庭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一)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默读《望洞庭》,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在诗中圈出来。
2、圈完了吗?圈完后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这首诗?
看看能否读准字
1、“翠”是什么颜色?(绿色)
2、都有什么是绿色的?(山是绿色的,水是绿色的)
3、这山是什么山呀?结合注释来说一说。(洞庭湖中的君山)
4、远远望去,洞庭湖里的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
作者接下来又打了一个精妙的比喻:白银盘里一青螺。
1、“白银盘”指的是什么?“青螺”指的又是什么?
2、刚刚我们说水是绿色的,为什么这里又说湖面像个白银盘呢?两处说法矛盾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指生交流。解读:原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越升越高,月光也越来越亮,洒在湖面上反射出白色的波光,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白银盘,而湖中的君山依然保持着原来的绿色,就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3、这两句诗中有山有水,精妙的比喻将山水一体的美景写得有形有色,使人倍感亲切。(师板书:山水一体)
4、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三)体悟诗情
1、这首诗意境很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吟诵吧!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表达了诗人对洞庭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带着你的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全诗。
四、对比提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望天门山》和刘禹锡的《望洞庭》,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相同:都是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不同:一首是描绘水急山险的天门山,雄奇壮观,大气磅礴;一首是描绘湖月相映的洞庭湖,宁静祥和,活泼清新。(师趁机板贴)
2、朗诵比赛:男生读《望天门山》,女生读《望洞庭》。
3、请从中选出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把它背过吧!
4、检查背诵。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板书设计】望天门山望洞庭水急山险湖月相映山出帆来山水一体雄奇壮观宁静祥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解读诗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李白和刘禹锡领略了天门山和洞庭湖不同风格的美景,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苏轼的脚步去欣赏西湖的风光。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生齐读课题。
2、理解诗题1透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谁在哪里干什么?天气起初怎样,然后怎样?
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饮:喝酒湖上:在西子湖畔初晴后雨:先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3、诗人与朋友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晴转雨,诗人便饱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我们再来读一读诗题,注意读好停顿。
4、关于作者苏轼,你知道他的哪些信息?指生交流,师出示资料: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世人称之为“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二、检查预习,字词过关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这两首古诗,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潋滟亦宜磨初抹镜银螺
(1)指导多音字:磨抹(“抹”右边上横长下横短,与“未”区分开。)
(2)指导易错字: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长右短。字形从衣从刀,用刀裁布为制衣之始,所以左边是衣字部。意思是“开端,开始”。观看一帆视频,生练写,同桌互评。
三、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眼中的西湖是怎样的,大家快读一读诗文。
1、指名读古诗。(生生评价)
2、那这句诗的意思你理解了吗?指生说,师补充。
3、西湖的美景是这样的出神入化,脑海中想象出画面了吗?(课件出示雨天美景图)带着你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4、无论是天晴时的西湖,还是下雨时的西湖,无论是波光粼粼的西湖,还是山色空蒙的西湖,都是那么美丽,那么奇妙!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奇妙的景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谁?西子是谁?课件出示西施资料。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出示后两句诗)淡妆浓抹是两种不同的装扮,淡妆比较素雅,浓抹则鲜明艳丽。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舞台上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
2、那西施是淡妆好看还是浓抹好看?(都好看)你怎么知道的?(总相宜)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3、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施么?谁能借助老师给的关键词,说说诗句的意思?指生说。
4、这句诗看似在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水光潋滟的西湖,鲜艳明亮,恰似西子的浓抹;(板书:浓抹)雨天山色空蒙的西湖,淡雅清新,恰似西子的淡妆。(板书:淡妆)作者这样写是想表达自己的什么感情呢?(对西湖的赞美)我们也一起来赞美一下西湖的美景吧!——(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结: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西湖不同天气的美景展示在读者眼前,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整首诗吧!齐读全诗。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收集苏轼描写祖国山水的其他作品,并品析背诵。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五彩池。
1、播放五彩池录像或。课件(也可用挂图、投影),出示精美的图像,配上优美抒情式的音乐,老师以课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作解说。
2、讨论观看五彩池景色后的心情或感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美丽与神奇)。
二、朗读体会,观赏五彩池
引言: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要想深入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就得认真学习课文。我们先自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1)交流学习所得
从“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闪耀”等词语体会五彩池的美。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想象它所描写的美景。
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 等词语体会五彩池数量众多。
从“大的……”“小的……”,体会水池大小、深浅不一。
从四个“有像”,体会五彩池形状各异。
(2)讨论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水池还有像什么的?”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可以配乐想象)
(3)小结。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我们一时也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自愿试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
1、先自学,后讨论。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令人更惊奇?重点感悟水色变化的美丽与神奇。
从第一句领会五彩池的美丽。水源相同,各个池水颜色却不同。
从第二句话中“上层、下层、右丰边、右半边”的不同颜色,体会五彩池池水的变化多端。
从第三话句“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体会五彩池水的神奇:看起来,水色丰富多变;舀起来,“什么颜色也没有”。
2、想想为什么课题叫《五彩池》?
因为色彩五颜六色,变化多端,所以叫《五彩池》。
3、朗读训练。可范读,自己练读,自愿报名读,配乐听读,齐读。尤其要读好转折语气“却”“可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心情、神奇的感觉。
四、探究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1、学生质疑。
2、小组讨论
3、启发汇报(老师报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画演示。)
4、看着板画,介绍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1)同桌介绍
(2)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当导游员,给大家介绍。
5、小结:欣赏了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又听了导游员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五、回应开头,写广告词
引言:学习到这儿,大家一定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广告语
2、汇报交流广告语,师生评价。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中国名胜经典》等介绍祖国山河的课外读物,了解祖国还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美丽、神奇的地方。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有的讲对植物有趣的观察和发现,鲜花什么时间开放;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实验,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能;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却玩出了大名堂;有的讲怎样巧妙地找到骆驼。在观察中要细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观察,在玩中发现,才能取得既有快乐又有收获的效果。本组课文,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说说写写,增强写生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要求掌握的生字。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会写观察日记。
三、重难点
1、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3、通过课前或课后查收找资料,拓展学习内容,培养语文实践能力,通过观察、记录写好观察日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四、课时安排
13、《花钟》2课时
14、《蜜蜂》3课时
15、《玩出了名堂》3课时
16、《找骆驼》2课时
语文园地四3课时
总计1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