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松鼠的习性,学习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谜底: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动物。找出文章中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具体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2段,松鼠的漂亮。
第3段,松鼠的驯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第三部分:(6)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它的用途。
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2.讨论:第一段中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第二段至第五段的安排是根据第一段“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词序写的,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精读品悟
围绕“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外形的美丽
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抓住“玲珑”“美丽的尾巴”“毛茸茸”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喜爱之情,之后出示课后填空题,学生填一填,读一读,积累语言,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动作的机敏
此段重点句是“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启发学生从“只要……就……”“触动”等词体会松鼠的机灵。
引导学生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儿。
(三)搭窝时的聪明
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
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指导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
小结:看来,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作用还真不小呢。
集体读这部分,进一步认识连词的作用。
(四)吃食时的有趣
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让学生模仿一下吃食的动作。然后围绕三个“它们”进行教学。
五、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能否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句来分别说明。
1.语言准确
例: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2.语言生动
例: “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中用“清秀”“玲珑”“美丽”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突出它的“漂亮”。
六、课堂小结
课文非常清晰地从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方面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表现出了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希望同学们课下再认真看看,学习课文的结构思路。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我喜欢(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要求:仿照课文从“漂亮”“驯良”“乖巧”这三个特点介绍身边的某一小动物。
板书设计:
松鼠
布丰
松鼠的特点:(总说) 漂亮,驯良,乖巧
(分说) 漂亮:面容,肢体
尾巴
吃食的样子
驯良:活动范围
活动时间
食物
乖巧:过水动作
警觉
筑窝
其他习性用途(补充说明)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抓住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性格。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渗透着作者对说明对象——松鼠的细致观察,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这小生灵的挚爱。生动的说明语言激发起读者内心珍爱生灵的美好情愫,也进一步激发起学生阅读说明文、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不仅了解松鼠的特点,更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其一:引入部分,我出示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 学生很容易猜出谜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谜语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出理由,同时获得猜谜语方法,抓住特点,得出谜底后引出新课。
其二:在学生读文之后,研究课文分为几部分,抓住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概括,说出每部分内容,并讲出自己这样分的理由,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加以总结,得出写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具体到生活习性又可发分细分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这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进行课文分析。
其三:抓住本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丽和可爱,如何的讨人喜欢的,通过读,让学生知道该段由几句话构成,并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便会感到由总到分或是由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加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上学到怎样把一件事物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由总到分。
在这样的环节下教学,学生上的很轻松,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皆能表达出来。我感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大多数没有看过松鼠,加之课前没有找资料,因此个别学生不发言。因此以后,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特别重要。只有预习充分,才能上课积极发言。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观察图片,借助实物图片学习积累词汇,初步分清画面上的几类主要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必要的了解。
3、认识太空、了解太空的基础上,了解人类在探索太空奥秘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太空知识。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与太空和太阳系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20xx年10月12日9点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精彩瞬间。同学们飞向太空是人类千年的梦想。你有过探索太空奥秘的想法吗?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乘坐“希望号”火箭飞向太空去旅行。
二、创设情境,认读词语。
1、认读词语:我们的火箭速度可真快呀,一转眼就来到了外太空,请看窗外,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用的吗?出示课件:(76页图片)看图片读词语,并相机介绍学生查到的相关资料。人类正是借助这些航天探测器观测到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出示课件:(77页图片)看图片读词语,介绍相关资料。
同学们快看呀,宇航员和机器人向我们走来了,谁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请你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课件:(宇航员和机器人的图片)看图片读词语。
2、朗读词语: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此次太空旅行就要结束了,现在,“希望号”火箭已经回到了地球上,还记得刚才看到的图片内容吗?读一读词语。出示课件。
3、了解了这些航天知识你有什么体会?
三、识记生字:
出示课件:这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你认为哪些是形或者音重点,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字?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关的课件连接。
重点强调音重点的字:贞、侦、宙
形重点的字:贞、侦、讯、彗、察、器
四、巩固生字;
读词语,课件出示:
五、质疑:
关于太空你还有哪些疑问?
六、作业:
用搜集的图片和资料制作《飞向太空》手抄报。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评画讨论的过程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像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4、参与绘画比赛,在说“画”中,练习想像,渗透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评画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像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教学难点:
想象画的内容,感受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对“参赛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教具准备:
xxxx。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理念:
1、突出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语言文字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2、发挥语文教育的熏陶作用,注意挖掘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参加过绘画比赛吗?今天我们以评委的身份去参加一场比赛。
(学生读课文)
[环节意图]创设情景,转换学生的身份。
二、新授课:
(一)朗读课文
1、小组内朗读,互相检查读音。
2、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绘画金灿灿宫殿清澈强盗金箍棒打滚儿
[环节意图]读准字音,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理解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人一组,分配好角色后练习朗读。教师参与朗读,进行个别指导。
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让我们听听参赛的小选手是怎么介绍自己的作品的?
[环节意图]指导朗读,体会介绍作品的顺序。
(二)展开评价,形成科学的评价观
1、听了他们的介绍,你认为谁的画该得第一名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全班展开讨论)
[环节意图]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教师从发言中掌握学生评价的标准。
2、刘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建议有些为难,到底采用谁的意见可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咱们来制定一个方案吧!
(或以不同标准评出单方面,或评出并列第一)
全班根据方案进行评选
[环节意图]培养正确的评价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起个名字吧!(板书作品名称,依评选结果对号入座)
[环节意图]发散学生思维,利用思维的变通性增强创新意识。
三、拓展:
你想画什么?
像参赛的选手一样讲一讲你这幅画的内容。
[环节意图]
四、作业:
画一幅画,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家长。听听他们的评价。
五、板书设计:
谁该得第一
课后反思:学生在朗读上没有困难,在分析谁该得第一时,每个孩子都能发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一、教材分析
《神童的秘诀》是小学语文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老一代革命家陈毅小时候认真读书的事。揭示了陈毅学习好的“秘诀”,告诉我们要想学习成绩好,更重要的是勤奋,还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陈毅好的学习方法,了解“神童”的秘诀是什么。通过具体句子学习冒号、引号,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二、学情分析
1、三年级的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初步做到在阅读中有所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经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读课文,明晰“秘诀”——细读重点段,理解感悟——拓展思维,联系实际等环节,结合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对这种结构更加明晰化。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陈毅小时候学习好的秘诀,学习他的学习方法,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读书习惯。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时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第二课时:细读重点段,理解感悟,学习陈毅好的学习方法,了解“神童”的秘诀。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神童”的秘诀》,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神童”是?为什么同学们都称陈毅为神童呢?“神童”多么令人兴奋的赞赏!同学们想知道神童的秘诀吗?到哪里才能找到答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04页。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既为下面学习作铺垫,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明晰“秘诀”。
1、要求: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最后一段,它将告诉我们神童的秘诀是什么。找到了请用“。”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
2、生读文,圈画。
3、交流:神童的秘诀是什么呢?
4、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5、齐读
过渡:陈毅小时候用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勤奋学习呢?学生自己在读中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细读重点段,理解感悟。
1、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①(出示插图)请大家先仔细观察这幅图,想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图上的内容呢?(找出来后,指名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告诉我们陈毅是个学习勤奋的孩子呢?班级汇报交流。
③师:陈毅这么勤奋学习,难怪毛老师这么喜欢他,当妈妈要打陈毅时,毛老师是(),谁能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呢?你能把毛老师亲切,惊奇的语气读出来吗?(对比读、同桌读)注意评价。
④师:刚才有很多同学读得非常认真,并且能把毛老师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配合一下,一起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如何?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⑤师:嗯,同学们进步真大,声音也非常响亮。老师这里有一组对话,请看出示课后第3题,谁来当当毛老师,谁来当当陈毅呢?我们来听听看谁读得更好。(指名读)要求注意:标点符号。提示:冒号表示提示下文,引号表示引用的部分。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师:同学们真聪明,读得入情入境,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们,你能从第五自然段里找出陈毅小时候的学习方法吗?请同学们轻声地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班级汇报交流
②师:陈毅画了许多圈圈点点,打圈圈的是(),打半圈圈的是(),打黑点的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③上课的时候,陈毅格外留心,留心什么呢?
④你觉得陈毅的这种学习方法好吗?好在什么地方呢?
⑤师:既然陈毅的学习方法这么好,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怎么样?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3、师:现在谁能来说说题目上的神童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天才就是一分的灵感,加上九十九分的勤奋。”把这句名言读一读。
4、师:同学们概括得真好,那“学问学问,多学多问”中的学问指的是什么?多学多问指什么?(学习方法)在学生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秘诀的真正含义。
四、拓展思维,联系实际。
1、你平时是怎样学习的呢?(小组交流)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打算怎样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所学知识能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五、总结谈话。
师:其实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和陈毅一样,既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又很认真地读书,老师相信只要做好这两点,我们班也会出现很多的神童。
教学目标:
1、了解***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
2、知道为什么称***为“国宝”,懂得要保护***。
教学重点:
1、了解***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
2、知道为什么称***为“国宝”。
教学难点: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
课时:1课时
教学理念:
给学生完全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表格、质疑等形式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到动物园中看到了世界上最小的猴,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种猴,它叫——***。
在读课文之前,你想了解***什么?(困)
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
(争取把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读完以后看看课后认读字的音,争取记住读音。)
2、标出自然段(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标得准确)
3、同桌互相读(检查语句是否读通顺,朗读是否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回答问题(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提问进行朗读解答)
2、默读课文,文中标划,口头填表
样子
食物
敌害
3、说说为什么称***为“国宝”。
板书设计:
16、国宝***
样子
食物
敌害
课后反思:文中的很多词语虽然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在预习时比较认真,从学生的读书情况来看,预习的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读懂诗歌,联系生活畅想、感受美景。
[教学准备]
师:轻音乐、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察春天。生: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解决困难,随机巩固识字:
四、学习写字:
五、结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课部分生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二、朗读感悟诗歌,积累词语: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总结:
这节课你快乐吗?回去以后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吧!
教学目标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理解“……其实……”“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的作用。
教学重点: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导学过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可是关于太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介绍太阳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
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板书,)
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不是写这些东西。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1)一边读,一边对照刚才的问题在课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写什么。
(2)自学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三、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
根据审题时学生推测的内容,逐一与课文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板书:
远(1)
特点 大(2)
热(3)
太阳 动植物(4)
关系 天气变化(5-6)
(4-8) 防治疾病(7)
总结全段(8)
四、学习“提示”,对照以上板书,明确阅读训练重点,给课文分段。
1.看板书,说说课文安排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以分几段。
2.齐读“提示”,对照刚才的归纳,看看是否归纳正确,强调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
五、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词浯表中11个词语),重点教学“繁殖”、“水蒸气”两个词。
六、细读第一段。
1.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A.其实(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B.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 )它却大得很。
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 )要走3500年。
D.中心温度估计( )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七、作业
1.抄写课后习题4中的词语,含生字的词多写两次。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太阳有哪三个特点?用数据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细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划出总起句和总结句。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边讨论边板书:
(1)动植物人的吃穿用靠太阳
关系(2)云雨雪是太阳带来的,
密切(3)热冷风是太阳带来的
(4)太阳光可用来防冶疾病
3.齐读最后―个自然段。讨论:
(1) 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强调)
(2)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叙述和反面叙述配合),哪―段也是这样说明的;
(3)在段中分别找出“光明”和“温暖”的反义词:
4.朗读第4和第8自然段。
师导读:“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关系密切。”作者从正面叙述― 生接读:有了太阳……
师导渎:从反面叙述――
生读:如果没有太阳……
三、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这类文章一般有什么特点呢?
(可从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及语言方面来认识,详细见《教参》)
四、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直接写太阳离我们很远的句子是哪几句?
可不可以单列为一段?与原文相比,哪种开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传说”)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作业本第3、4、5题。
板书设计
太 阳
远 1.5亿公里
特点 大 130万个地球
热 6000度1800万度
植物、动物 吃 穿 用
与地 气候 云 雨 雪 风
球的 疾病 细菌
关系 地球 人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