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教学设计优秀9篇

《负荆请罪》是一篇历史小话剧,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代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体会到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这次为您整理了负荆请罪教学设计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1

《负荆请罪》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在小学语文教材里也是一篇老课文。听过好几位老师上这篇课文,自己也上过,总留给我相同的记忆:蔺相如有勇有谋,胸襟宽阔,一个坦坦荡荡的角色;廉颇一介莽夫,居功自傲,虽能负荆请罪,但总令人觉得他是起衬托作用的反面人物。而这一次却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片段一

师: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负荆请罪”的画面,在座的其他同学都是小导演,指导台上小演员们表演时的语言,神态,动作。

(生七嘴八舌议论。)

生:廉颇态度应诚恳,来到蔺相如的面前应单膝下跪,双手抱拳向蔺相如请罪。

生:蔺相如是一个胸襟宽阔之人,面对廉颇应弯下腰,双手搀扶廉颇。

生:蔺相如应说:“廉将军不必客气,只要你改过自新,我们俩齐心协力,必然会使赵国越来越强大。”

生:蔺相如起身相迎时应面带微笑,而廉颇应满脸悔恨之色。

生:廉颇是背着荆条来表示他请罪的诚意的,所以,我们应准备一个道具当荆条。还可加上廉颇背上荆条时的独白:我一生在战场上功无不克,战无不胜,忠心耿耿保卫祖国,可如今我真是罪不可赦呀!

生:(一语惊人)

廉颇又没犯罪,为什么他得称自己罪不可赦?而蔺相如怎么能说廉颇应“改过自新”呢?

师:廉颇“犯罪”了吗?

(又掀起了一个讨论的高潮)

生:廉颇虽没有犯罪,但这一切功劳也应是蔺相如的,假如他没有避而不见,廉颇就有机会让蔺相如下不了台,那不就构成犯罪了吗?

生:可毕竟没碰着,最多也只不过是廉颇脑子里有这个想法,又没有付诸于行动,最多也是犯罪未遂!

生:如果廉颇是个卑鄙小人,完全不顾国家的利益,打定主意与蔺相如过不去,难道非得与蔺相如碰面才可吗?像电视里的*官,早用什么见不得人的*计谋害蔺相如了。这说明廉颇心中还是顾着国家利益的。

生:他跟蔺相如平分秋色!我觉得应改一改两个人的台词。

廉颇:蔺上卿,前不久我一时糊涂,险些铸成大错,是蔺上卿的宽阔心胸唤醒了我。有冒犯的地方,敬请原谅。现在请你用荆条责打我吧!

蔺相如:廉将军,你太客气。廉将军为保卫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你的勇猛一直令我佩服。今天,蔺某更是佩服廉将军的为人,相信赵国在你我的齐心协力下,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反思: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但,也难免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时候。这一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廉颇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似乎在许多师生心中都形成了一个定势:居功自傲的莽夫,唯一的可爱就在于能知错就改,但很少有更深入地体会这个人物身上的可贵之处。而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廉颇没犯罪,为何称他为请罪?面对这与旁人迥异的理解,老师并没有一棒打死,因为这是学生心里的疑惑,是他们独特体验的反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应值得尊重。这样做,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片段二

生:老师历史上真的有“负荆请罪”吗?

师:为什么会这么问呢?

生:象廉颇这样的大将军,他只不过一时犯了糊涂,而且又未筑成大错,怎么一定要“负荆请罪”,他不能以别的方式道歉吗?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同学们认为呢?

(学生听了议论纷纷。)

生:我认为他可以在上朝时多替蔺相如说话。蔺相如遇到困难时主动去帮他。这样时间久了就好了。

生:他可以写一封信,买一些礼物让仆人送过去。我爸爸就是用“信”和“礼物”来讨我妈欢心让我妈回心转意的。

(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

生:或者他可以把蔺相如约出来吃顿饭,边喝酒边聊。我爸爸常说酒桌上什么话不好说?

师:同学们真会为廉颇考虑这样既道了歉,又不太丢面子,多好呀。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不在乎尊严?!

生:(迫不及待地嚷道)不,他太要面子了,要不他也不会妒忌蔺相如了。而现在他竟能赤身露体背负荆条来向蔺大人请罪,真让我佩服。

生: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而廉颇竟能向蔺相如下跪,足见他道歉的诚意,真不愧为大丈夫呀!。

师:心胸宽广是一种美德,而坦然面对过错更需要勇气,蔺相如可敬,廉颇更可敬!请同学们带着对他们的敬意再来读读课文。

反思: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并不代表着学生说的全都是对的,教师的角色并不是忙着点头:“说得好,说得对。” 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巧妙的引导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教师是一个信息源,是与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不是蹲下来所谓的平等对话,而是站起身来平等对话,要注意把握好度。经过这样一个自主的,发挥个性的平等对话过程后,学生才真正找到了课文的真实,他们心中涌起的是对那些为国家利益而舍弃自己私利的英雄的敬佩,使学生的体验程度出现一种飞跃状态,产生认识的深化,情感的深华和价值的提升。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美丽的。孩子们的心灵是那么丰富,想法是那么奇特,个性又是那么多姿多彩,如果得到了教育者的保护和发展,那美丽不仅仅是课堂而是孩子的终生。有了教学中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复习检查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2、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篇3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了这个剧本就知道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启发谈话,了解剧本的特点。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

2、感悟廉颇知错能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难点:感受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和蔺相如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

突破方法:

课前预习——阅读《负荆请罪由来》了解故事背景——初读课文——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阅读课外书《渑池之会 》《和氏璧》《将相和》——加深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品味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剧本表演——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ppt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前板书:21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读剧本第二幕,初步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迷途知返  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你怎么知道?

三、分角色朗读剧本,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过渡:像这样的廉颇和蔺相如,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想一想要读好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应该要注意什么?

1、生讨论

(屏幕出示:在读课文时,要注意圆括号里的人物的表情动作,方括号里舞台背景及人物活动情况。还要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要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性格特点。)

2、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讨论试着自由地读一读剧本第二幕的台词。

(1)、学生自由试读剧本。

(2)、交流品评,随机点拨,感悟人物,练读句子。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你觉得哪句台词还可以怎样读?

3、师生探讨台词读法,品味人物性格特点:

(1)讨论练习朗读韩勃的台词,体会其性格。

韩勃台词怎样读?(紧张  害怕)

面对韩勃的紧张,蔺相如紧张吗?(惊讶)

(2)学读剧本,体会廉颇知错能改、一心为国的性格特点。

①读好廉颇在台词要注意什么?

②体会真诚,自责、惭愧

③随机介绍荆条。负荆请罪的意思体会廉颇真诚认错、一心为国。

④指导朗读。

(3)、学读剧本体会蔺相如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一心为国的性格特点。

①读好蔺相如的台词要注意什么?指名读

②体会蔺相如的深明大义,不计前嫌  高兴 、一心为国

③指导朗读。

4、指导分角色朗读剧本。

过渡:要读好剧本说好台词,剧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词语都值得细细地推敲。请前后座位的同学四人小组,分角色说一说第二幕的台词。

1)、四人小组,分角色说一说第二幕的台词。

2)、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师随即板书满面惭愧满心悔恨,满面惊讶 满心欢喜)

3)、分角色朗读(小组演练、1-2组代表到教室前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其他同学欣赏)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1、要读好剧本说好台词,剧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词语都值得细细地推敲。请四人一组,分角色完整地说一说剧本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台词。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然后分大组展示。

2、感悟人物

对于这样的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组成语来形容他们,生一起读黑板板书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知错能改          宽容大度                 一

迷途知返          深明大义                 心

痛改前非          不计前嫌                 为

满心悔恨          满脸惊讶                 国

满面羞愧          满心欢喜

3感悟团结

自从廉颇负荆请罪后,两个人就团结合作,共同保卫赵国。赵国也因为有了他们两个人,国势大增,成为当时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像他们的这种亲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读: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五、拓展延伸

1、编写对联(机动)

学了负荆请罪,我想了一幅对联,我已经写了个上联,下联还没想好。如果请你来对下联,你准备对什么样的下联?

上联:廉颇知错负荆请罪

下联:

2、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

六、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知错能改          宽容大度                 一

迷途知返          深明大义                 心

痛改前非          不计前嫌                 为

满心悔恨          满脸惊讶                 国

满面羞愧          满心欢喜

练习排演小话剧 篇5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2、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 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 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 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3、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分组讨论。指名说

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分角色朗读

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再次体会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篇6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2

ggh2926 发表

第一课时的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所困惑的难题,在大大小小的公开教学中,也鲜有教师敢轻易尝试。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发生了偏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大多定位在掌握生字词、读通课文,至于课文内容则应划归第二课时,如此严格的界限无情的隔离了学生与文本的亲密对话,阻止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被迫紧跟教师步伐,学习枯燥无味的生字词,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课文,读书的感受得不到自由的表达,因此课堂陷入沉闷的境地。前不久,笔者有心观看聆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师执行的《天游峰扫路人》第一课时的教学录相,孙老师打破常规的教法,引领学生充分解读文本,尽情地质疑,并且让学生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为第二课时作准备,听后,笔者深有感触,故大胆尝试,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认识剧本

课堂回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与一般课文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快速流浏览一下。(学生自由浏览课文)

生:我发现在课文的一开头便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而其它的课文不是。

师:平时我们学习某篇叙事的文章,这些要素在什么地方出现?

生:有的在开头,有的在中间,也有的在结尾。

生:在一篇课文中,这些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也可以不出现。

师:那在一般的课文中,这些要素在什么时候出现?

生:根据故事的发展。

生:根据情节的变化。

师:这是剧本与一般课文的一个根本区别。

教而有感:

剧本是学生很少接触的一种文体形式,教学伊始,教师没有直接引出教学内容,而是启发学生比较剧本与一般课文的区别,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剧本内容的兴趣。

二、有效拓展

课堂回放: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与它相关联的还有两个历史故事,你们知道吗?

生:我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故事讲的是……

(学生饶有兴趣地讲述故事,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

师:除了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渑池之会》的故事,想听吗?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请罪)本文转载

(教师讲述故事,学生听故事)

师:听完了这两个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怎样的人?

生:我知道了蔺相如有勇有谋,如果我是赵王,一定会升他三级。

师:正如你所说,蔺相如的出色表现得到了赵王的赏识,升他做了上卿,职位比故事中的廉颇还要高,《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的。

教而有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学生所学习的教材中只有短短的几篇文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这要求教师应具有开发教材,多元解读教材的意识,将教材越读越厚,引导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更加广阔的生活背景中。

本课所讲述的《负荆请罪》的故事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有着直接的关联,他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但是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却了解甚少,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适时的将它们引入课堂,使得学生不仅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而且为更好的体会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质作了铺垫。

三、回归主题

课堂回放:

师:通过刚才的两个故事,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故事中的人物,在课文中什么地方直接解释了课题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中。

(学生再次走进剧本中)

生:在第二幕中写到了。

(请一名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

师:你从廉颇的这样请罪的方式中读出什么?

生:我觉得廉颇是诚心诚意的向蔺相如请罪的。

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点呢?

生:从他的装扮“没有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可以体会到。

生:从他的话语“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我实在对不住你”中可以看出。

师:所以这个词语在今天可以理解成很有诚意地道谦。

教而有感:

课文的题目是课文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窥及课文的主旨与作者的思想,第一课时的教学如果单纯地学习字词,梳理文章,不让学生涉足课文内容,那么很难进入学习的状态。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认识了剧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之后,以课题为抓手,让学生初涉课文,契入课文的中心,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故事起因和结果的兴趣,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作好准备。

四、理清脉络

课堂回放:

师:每一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都有前因后果,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呢?

(学生再次读文)

生:故事的起因是廉颇不服气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心中很妒忌,所以处处刁难蔺相如。

师:起因主要是课文哪一幕写到的内容?

生:(齐答)第一幕。

生:结果是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和好如初,共同保卫赵国。

师:这是在课文第二幕介绍的内容。你觉得整个故事中,哪个情节写得最为精彩呢?

生:我觉得是“负荆请罪”这个情节。

师:精彩在什么地方?

生:这一部分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非常具体、生动。

师:那我们习惯性地把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情节称为“高潮”部分。

教而有感:

理清课文的脉络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形象的前提准备。在本课中,教师不让学生学概括两幕的内容,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故事的起因、结果,理清课文的线索,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用形象的手法告诉学生“高潮”的设置对于升华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回顾与反思:

如果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是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亲密接触,那么第一课时的教学则应为对话创设一个自由的平台、一个和谐的氛围。许多老师抱怨第一课时没什么可讲,所以导至课堂气氛沉闷,其实不然,可讲的内容很多,在引导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教材向多个方向拓展延伸,有关课文的背景资料、有关人物的介绍、课文的写作结构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有所顾及,这样才能让第一课时的教学变得更加的充实、活泼。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束缚,大胆创新、改革,让枯燥的文字变活,让简短的课文变长,让沉闷的课堂焕发光彩。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请罪)本文转载/user1/ggh2926/archives//127378.html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8

一、简介课文的由来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史书叫《史记》,它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在这部书里写了廉颇和蔺相如的系列故事,取名叫《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从此被广为流传,被人们用各种形式搬上了舞台进行表演。

二、体会剧本的特点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背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全文都是描写人物的对话——台词,通过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剧中的小括号交代说话的表情、动作等。

三、初读感知。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

2、概括出两幕剧的小标题:将相不和、将相和。

四、感情朗读第一幕,并能分角色朗读。

1、读好的要求: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注意方括号背景的提示,小括号动作、神情的提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讨论廉颇是怎样侮辱蔺相如的?他还可能会怎样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蔺相如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3、想象:如果蔺相如寸步不让、针锋相对,那会是怎样的结果?

4、体会第一幕中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不同行为和不同性格特点、品质。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5、根据第一幕的内容,选用关联词语说话。

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无论……都……,宁可……也不……

6、学编对联:

(1)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

(2)相如有功升上卿,廉颇不服闹矛盾。将相不和

(3)宽容大度让廉颇,温文尔雅释韩勃。宽广襟怀

(4)争名夺利心不甘,处处侮辱挑事端。小人之心

(5)本领高强屡立战功人人夸,心胸狭窄争名夺利个个骂。实在可惜

(6)秦王侵犯仗势欺人,相如迎战寸步不让。针锋相对

(7)完璧归赵封大夫,渑池之会升上卿。汗马功劳

(8)出生入死做前卒,屡立战功封大将。英勇善战

(9)文有相如斗秦王,武有廉颇保赵王。志同道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词语积累

刚正不阿 能屈能伸 爽直磊落 心悦诚服 甘拜下风 翻然悔悟 恍然大悟 迷途知返 知错能改 浪子回头 登门谢罪 赔礼道歉 负荆请罪 弃旧图新 洗心革面 痛改前非 以理服人 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顾全大局 大公无私 一心为国 赤胆忠心 精忠报国 以身许国 忧国忧民 碧血丹心

3、阅读《完壁归赵》、《渑池相会》。

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篇9

1、 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按要求自学课文

正音

理解词义

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