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下是美丽的编辑为大家找到的《草原》教学设计【精选4篇】,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qing导入,板书课题
1、激qing导入:
播放风光片。
(出示课件:播放录像,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小丘线条柔和、颜色碧绿。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面对如此美景,岂有不爱之理?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带给学生的是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2、谈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课题:
草原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己学习
1、自读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几幅画面。
3、用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画出作者描写的第一幅图主要写了哪些优美的景物,同桌之间换着说一说。
四、自学
学生自觉,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适时指导、启发。
五、师生交流
1、检查生字:
⑴ 屏幕显示生字认读:
出示课件,这里用屏幕打出会认的词语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⑵ 本篇课文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主要描绘了几幅画面?
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发言板书:
风光美、人情美
草原秀美图 草原迎客图 草原联欢图
(通过归纳,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2、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⑴ 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别忘了在你感受很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⑵ 引导想象,指导学法:
学生读课文,思考:
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① “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② 齐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班上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③ 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画面?
④ 方法点拨:
“蓝天共碧草一色,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字面的意思,更要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更要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⑶ 小结:
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活力,这正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读写结合,个性表达: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写下来。
六、当堂训练
1、听写生字词。
2、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原一课,谁来说一下我们上一节课完成了哪些目标?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幅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2、从课文中找出语句优美、表达情感强烈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积累好词佳句,练习说句子或写句子。
三、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并交流
1、整体认识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和层次:
⑴ 提问:
从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上看,它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⑵ 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几层意思,给每层意思概括出一个小标题。
2、第二部分课文的各层意思:
⑴ 指导学习第一层意思(迎客):
①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画:
a、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b、哪些描写表现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
② 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上述问题,然后讨论发言,发言运“读说式”,就是在发言中把朗读与发表个人见解结合起来,一边引读课文有关语句章节,一边评述分析。
③ 最后归纳本层的中心内容,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
⑵ 指导学习第二层的意思(联欢):
① 让学生分小组朗读,讨论文中那些地方体现了蒙古人民的人情美。
② 讨论后汇报结果。这时教师在巡视中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质疑,解疑;如何归纳整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此同时,还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在家是如何迎客待客的。
③ 学生根据联欢场面汇报查找有关蒙族风情的资料。
⑶ 抓住重点,体会情深在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抓住最后一段中“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点题之句,让学生在读中仔细体会蒙汉两族人民深厚的情谊,认真感受两族人民依依不舍的心情。
问:想像一下,夕阳西下,依依惜别,他们会说些什么?
⑷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并用“那么……那么……”“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3、总结全文:
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这的确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地方,草原上古老的传说、迷人的神话,会勾起你无穷的遐想;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会让你流连忘返;美味的奶茶、喷香的羊肉,先抓住你的胃,再留住你的心;还有那无垠的天际、澄澈的碧空、悠闲的牛羊、驰骋的骏马、热情好客的眼神和拂过发际的微风……都激发了老舍先生的写作激qing。他带给我们一篇情真意浓的优美散文。老舍先生一生创作过许多作品,有很多被拍成电影和话剧,希望同学们更广泛地去阅读他的其它作品。
四、当堂练习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句中把羊群比作( ),文中的“无边的绿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句中把小丘柔美的线条比作( )。
3、这种( ),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 )。在这种( ),连( )有时(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 )。
4、课文描绘了迎客( )、( )、( )联欢等四个方面的盛况,表现了( )之间的深情厚谊。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中的“何”的意思是( ),“话”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分析:
《草原》一课描写了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首先描绘了一幅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的欢迎场面,最后写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淳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出生动感人的气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想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出示目标
1、板书课题,生齐读
2、出示教学目标
识记本课生字新词,当堂默写
熟读课文,读通、读准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生齐读目标
二、初读课题,扫除生字(第一次先学后教)
师:目标明确了,我们先来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字及时举手纠错。
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板书:“墨、勒、腐、蹈、既、舒”。)
2、齐读易错字巩固
三、学习“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接下来,我们赛读生字,比比谁最先把会认字读准,记牢。
生自己读
同桌读(给同桌读一下,让同桌检查一下你是否真会了)
指名读
四、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次先学后教)
师:“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看准课文读得流利。
自由读,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指名读,师生共同补充介绍草原风光,使学生对草原有初步印象。
五、学习“会写字”(第四次先学后教)
师:课文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了,那接下来进行最后一场比赛,比谁的“会写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己看生字,重点看你不会的,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三分钟后开始听写。
生自己看
师听写(两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
小老师改,师指导书写,
同桌对照答案对改,补错。
六、读文初悟(第五次先学后教)
师:会读书的孩子每次读书都有自己的收获,请你再把课文快速读一遍,看有什么收获?
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试用简短的话语概括课文内容,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生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指名反馈,师生共同评议。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词语2遍,同桌试着互相听写。
2、读文,做简单批注,交流初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
生齐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请看自学指导一
1、先学
(1)、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最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草原的景美。谈谈感受。(5分钟),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生自读课文,做批注笔记
2、后教
生自由交流,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草原的景美,不完整的相互补充。(提醒几个比喻句,指导学生反复读。说说是把什么比做什么?)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1、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二
(1)快速浏览课文2——5段,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2-5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每段加小标题。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读一读,想一想。
(2)生快速读课文,交流
2、后教
(1)生感情读文,与作者共鸣,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配乐读文。
(3)指名给各段加小标题。(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师引导回顾全文,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试背第一段。
四、运用拓展
师:课文描写的草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全班交流。
五、以一带多
阅读表达:P94《人间银河》P98《香港之夜》
1、导读:瀑布是极为壮丽的自然景象,读读这篇文章,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2、自学提示一:自由阅读短文,边读边画出瀑布形成原因的句子。
(1)生自由阅读,小组内交流
(2)指名反馈,不足之处指名补充,师评价。
3、自学提示二
思考:瀑布有什么用?
(1)同学间互相交流感悟
(2)指名反馈
(3)拓展谈话,为什么说它是可以驯服的巨大动力?
1、过渡,略读《香港之夜》
自学提示三、
自由朗读想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眼中的香港是什么样子的?
(1)生自学后反馈
(2)试着说感悟
六、作业:
必做
1、朗读课文,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2、听写文中的生字并组词
选做阅读《气球》,与同伴交流读书收获
七、课后作业设计: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3、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读懂第一自然段,领会草原的自然美,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领会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2、体会第一段中动态,静态的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景色的静态,动态的。
教具准备:音乐视频、幻灯片。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讲促读,自主感悟,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听歌曲)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3.老师来变一个小魔术(草原后加上?号)现在你再读读看,意思改变了吗?你又读出了哪些新意思?(师加上!)请你再读读看,有没有什么新感觉?(生自由谈)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叙述顺序
1.草原之美让人魂牵梦绕,现在,赶快打开书,去读读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吧!有个问题请大家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草原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2.生充分自读思考。
3.读后交流,师相机概括板书: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风光美人情美
三、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原的美
1.过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欣赏优美的音乐,一边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并在脑海中想像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师配乐范读课文。
3.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4.过渡:草原的美是如此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最让你心动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5.生自读交流,说说文中最让你心动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相机出示课件画面,图文结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色欲流”等词的意思。
结合中国画理解“勾勒”“渲染”等词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赛读,师生评议。
8.面对如此美丽宽广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来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高歌”“低吟”两词的区别。
这两种情调一样吗?如果把文中的两个词颠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让我们带着赞叹,带着兴奋,带着陶醉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12.读了这么多,大家会背了吗?把你最心动的句子背下来。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来草原寻找灵感的诗人,你会低吟一首怎样奇丽的小诗呢?假如你是一位带团游览的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游客来宣传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当诗人还是导游?赶快写下你们的赞美吧!
14.生练笔。试写小诗或导游词。
15.指名生上台读自己写的小诗或导游词,师给予热情评价。
16、这都说明大家在草原上心情愉快、高兴。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吧!
重点分析“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导个性化地阅读。
17、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这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8、对第一自然段的描述做一个评价,写的怎么样?(抓住能表现草原特点的景物进行描绘等等。)为什么?之所以能把草原的美丽景色描绘出来,并且对草原有着如此深的感受,作者的细心观察和巧妙的表达,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看看作者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
19、学生交流,指导好词佳句的积累。
四、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同学们,虽然这节课我们没有真正去美丽的大草原,但我们已经用心感受到了那儿的风景之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献给草原的赞歌,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五、练习
1、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
六、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用练习五的关联词造句。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展开想象,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草原美景图。
七、板书:
空气(清鲜)
天空(明朗)
小丘(绿)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平地(绿)羊群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公溪中心小学 吴玲玲】
〖浅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媒体,拓展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理念认为,每堂课的学习终点,应当同时又是新认知活动的起点。为此我十分注意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但因课外阅读毕竟在课外,无论是阅读材料寻找,还是阅读活动的组织,具体运作来起困难重重,学生往往很难及时找相关的课外读物。有了计算机媒体辅助,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计算机凭借其可以储存大容量大的优势,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我们可以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寻求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缩短大社会和小课堂的距离,缩短社会现实与学生思想交际的距离,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悟性、灵性和创造性。如我在教完了《草原》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写一份有关草原的导游词。学生通过主动上网收集相关资料,整合有关素材,再配上优美的ppt、有声有色、内容丰富。再加上与之相符的导游词,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这项综合作业,其实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一种培养,对学生拓展学习的一种有效锻炼。
【重庆市梁平县梁山小学 梁 平】
〖该用、会用、爱用、活用·活用〗
光爱用还不行,还得灵活运用,有机整合。我们认为,远教资源应该是一个素材库,而不应是一个成品库。因为做好的课件太僵化,限定了教学思路,让教师受制于它,让课堂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缺少了奔涌的活力。我们最欢迎的是紧密结合教材,有助于突破教材重点难点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这些资源。我们一般不使用远教资源中制好的课件,而是巧借远教提供的素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或用其激qing导入,或在学生“愤”、“悱”的时候用其“启”、“发”,或在学生激qing乍起的时候用其推波助澜,将学生思想感情引向升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远教资源还处于刚刚开发的阶段,难免会有一些东西不尽如人意。举一个例子,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草原》,在老舍先生笔下,草原“翠色欲流”,蒙古人民骑在马上,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而在远教给我们提供的视频中,草原上只长着稀稀落落的草,露出底下的黄土,马跑过,扬起阵阵尘土;蒙古人呢,戴着灰色的鸭舌帽,穿着蓝色的中山装,颜色非常单调。这不但没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极大的破坏了老舍先生用优美的语言在学生心中营造出的草原的美。像这样的资源,我们在备课时就应当坚决舍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福建省厦门市鹭江新城小学 钟胜秀】
〖个性化阅读,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自读自悟,让课堂“美”不胜收〗
美是语文课的灵魂,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性所决定的。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无穷无尽的“美”:瑰丽多姿的语言、独具匠心的布局、栩栩如生的形象、妙趣横生的细节、动人心魄的情景……这种种“美”是灵动的,带有非理性模糊性特点,带有欣赏者自身的人格印痕,它拒绝死板机械、拒绝唯一的标准答案,那些重理性说教、重繁琐分析的课堂,是难以把学生带入美的殿堂的。只有精心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读自悟,课堂才能异彩纷呈,洋溢着美的气息。
例如教学《草原》第一自然段时,教师没有去分析草原的几个特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句子,有滋有味地去品读,边读边想:草原美在哪儿?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由于没有过多的束缚,孩子们很轻松,也很投入,他们以其自身的知识、经验、感悟,对文本作出了富有个性的诠释,读出了新意,读出了创意,读出了文章的未尽之意,倾吐出了富有色彩的个性化语言:“葱绿的平地、碧绿的小丘,各种各样的绿简直把我浸染了,仿佛空气都变成了绿色的。”“放眼望去,绿浪翻滚,侧耳倾听,沙沙作响,那是翠绿的浪花在舞蹈、欢笑。”……接着,教师为孩子们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录像,并配上《草原牧歌》那悠扬的笛声,让他们亲身感受草原神奇的魅力,使之赏心、悦目、悦耳。最后,教师再次激发:“如果你置于这美妙的境界中,你想做些什么?”孩子们的每根神经都被激活了:想跳舞唱歌,想摄影作画,更多的孩子是“诗心荡漾”,想同老舍先生一样,低吟一首小诗:“草原青青河水清,羊儿肥壮马儿欢……”
美的文本与美的资源和谐交融,孩子们感悟是美的、诗意的,课堂也是美的。这美久久地在他们心中激荡,而不至于分析来分析去,结果学生只记住了“草原又大又美”这个抽象空洞的概念。
【广东省深圳市清华实验学校 谭振宪】
〖在课堂教学中探求激励机制·以“情趣”激励学生〗
以“情趣”激励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情趣的作用最主要的是“立体性”的调节作用:情趣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内在活力和敬慕、仿效心理,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所以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在教学《草原》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草原的描写创作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通过颜色的“涂抹”,体会到小丘线条的“柔美”;通过色彩的浓淡,“渲染”了草原的“翠色欲流”。在此基础上,我又以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地描述了草原的美景。这时,老师提出:你能根据图画,想象出羊群在草原的美吗?用比喻句来描述。这时学生已有了创作的欲望,思维活跃,有的同学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就像天空中飘浮的朵朵白云。有的同学说:羊儿在悠闲散步,像在大海中扬起了点点白帆……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苗族自治县民族小学 龚文山】
〖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初探·以情境激趣〗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来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感染学生。如《草原》第一自然段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澜的草原景色,这是作者对草原无比热爱的感情的体现。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朗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
【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古城小学 郭 辉】
〖让自主学习成为课改乐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如果在教学中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和选择学习材料,并亲身体验到学习的结果,这将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方法──让学生自选:研究表明,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
例如教学《草原》第一段,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来理解草原辽阔美丽的特点。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采用“电脑绘画法”,描绘出一幅奇丽的草原风光图;有的采用“感情朗读”,读出草原一望无际的辽阔美,草原诗情画意的风光美;有的采用“做导游”的方式,利用电脑展示自己搜集的草原风光画片,绘声绘色地向“游客”介绍草原的特点,“游客”可以向导游随时发问;在欣赏草原奇丽的美景时,有的轻轻吟诵起《敕勒歌》的诗句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有的还为草原风光写一句广告语。在理解课文“蒙汉情深”的中心时,学生们在选择学习方法时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点。有的采用“表演式”,当小演员,表演热情好客的牧民怎样热情招待汉族客人的,展示草原牧民热情好客的人情美;有的采用“歌唱”的方式,以一首《赞歌》赞颂蒙汉人民情深意长的团结美;有的采用“舞蹈”的方式,伴着《草原牧歌》的旋律,自由跳舞,赞美勤劳的草原人民;有的还采用“想象法”,伴着《敖包相会》的音乐,想象蒙汉人民难舍难分的情景,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出来。让学生选择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限制思维范围,不规定思维路径,鼓励独出心裁和标新立异。
〖让自主学习成为课改乐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作业内容·让学生设计〗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我让学生自己做主,自由安排作业内容,自我设计作业形式,使作业成为点缀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道绚丽的风景,展示“红杏出墙”的个性。
例如教学《草原》一课,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分别设计了极富创造性的作业形式:
⑴ 积累类。摘抄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⑵ 绘画类。用七彩的画笔描绘草原如诗如画的风光。⑶ 小报类。通过查阅、搜集资料,以小报的形式介绍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