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材分析: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十他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情感目标: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你看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演示各种颜色的树叶)
看看填填:最后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让我一起走进第19课《蓝色的树叶》学习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结合“水果”和“树叶”,试试自己拼读。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检查反馈
(1)课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1、问题回答得这么好,相信生字也学得不错。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课件演示)如果他读得正确我们早就这样跟读三遍:对对对,术、术、术
2、开火车巩固认读所教生字。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变字魔术。
6、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7、一起爬山吧!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识记下面的字:术、吐、桌、注、铅、已、笔、景、由、年、拿。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写好这些生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几方面:
⑴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⑵ 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⑶ 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师重点指导“拿”字的写法:
“拿”字是上下结构,上部“合”字的撇起笔靠近竖中线,然后要往左斜,“口”要写扁一点;下部“手”字的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4、生在书上描红,然后临写,(提醒:写字注意三个一。)老师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朗读课文
1、分节试读课文。
(1)课文会读了吗?那么谁想起来大声读?现在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站起来,争取机会哟,读书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第一段开始读。
(2)现在全部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3)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吧。
2、小结:课文读的这么好,夸夸自己吧!
第二课时
一、自主阅读。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李丽和林园园。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⑴ 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铅笔?林园园答应借了吗?
⑵ 李丽不是需要绿铅笔吗,为什么会 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学习方法:在段中逐句找出,画上波浪线。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李丽为什么要想林园园借铅笔?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 教师请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事”讲一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⑴ 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读读课文的2-4段,画出她们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⑵ 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⑶ 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并说说为什么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她当时会想些什么?
⑷ 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⑸ 读第三次对话:
①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②这时李丽在想什么?
(6)读第四次对话:
①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②教师播放资源中的范读。让学生体味林园园和李丽的心理活动。
(7)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⑵ 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⑶ 读第五自然段
⑷ 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
⑸ 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怎么做?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
4、教师小结: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相信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做到这一点。
三、拓展练习
1、以“我想对林园园说……”为题,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2、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3、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4、我会说。
例1: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 )吗?
例2: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 )吧。
四、课后实践
1、画一幅你见过的最美丽的风景画,并涂上恰当的颜色。
2、和好朋友一起排练课本剧。
3、收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小故事,开一个 “夸夸 同学”的主题会。
板书设计:
19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借 吞吞吐吐
等借 怕 不要 不要 不要
只画 皱着眉头 还要
用心画 看(脸红了)
一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惟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读句子识字。可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读一读。(1)“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术铅盒削。”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2)林英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2.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3.“术吐注铅桌”是既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术土主住沿船”等字分析字形。
4.写字指导。本课要求书写的字较多,建议在描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二)朗读感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以上对话中人物的语气,可让学生自主体会,老师可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插图非常形象生动,可结合插图感悟课文语言。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可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结合林园园最后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课后练习“读读说说”是让学生练习说句子。可结合指导朗读进行。
(三)实践活动画一张有绿绿的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李丽。
四教学设计
举例片断: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提问:树叶一般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2.课文中的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理由。
3.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4.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习目标:
1、 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 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2)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3)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 借铅笔 趴在 削铅笔 不由得 吞吞吐吐 盒子 惹人喜爱 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 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 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蓝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讲读课文的第二篇(即第十九课)。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知识与能力方面: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方面: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本人备课时仔细观察图,就发现文中第一幅图与课文内容有明显不符。倘若学生也能发现这一问题,不仅可见其观察细致,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3. 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第3题的训练,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五、结合远程,说应用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并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课程教学光盘逐一播放各种颜色的树叶图片相机介绍“瞧,这是绿树叶,红树叶、金黄色的树叶等。而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是为什么呢?” 采取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从视觉上感觉到树叶的不同,从而心里面也产生了疑问,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识字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针对学生特点,即孩子已初步具备的识字能力的特点,我放手让孩子运用“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给生字编儿歌”等方法自主识字,在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写字时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再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课程教学光盘按笔顺一笔一画教学生认真地写下来,并且同时提醒学生写字时注意姿势,做到足安、肩平、身正和三个一。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我的说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谢谢!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4、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读出两个女孩的内心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
2、 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教学重点:
知道翘舌音“术、惹、桌、注、皱”,认识多音字“吐、削”。
教学难点:
多音字
教具用具: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识字
1、 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一遍。
(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同桌交流:把不认识的字提出给予解决。
4、开火车巩固认读所教生字。
5、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术、吐、注、铅、桌”是既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术、土、主、住、沿、船”等字分析字形。)
6、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7、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美术 削铅笔 惹人喜爱 吞吞吐吐
课桌 铅笔盒 注意 皱眉头
二、指导写字
1、让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摆放。(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左右结构: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
上下结构:笔、桌、景、拿,重点指导“笔、拿”两字的书写。“笔”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拿”字上部“合”字的撇起笔靠近竖中线,然后要往左斜,“口”要写扁一点;下部“手”字的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3、生在书上描红,然后临写,老师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三、板书
19、蓝色的树叶
术 惹 桌 注 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3、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读出两个女孩的内心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黑板、适当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蓝色的树叶》,谁来告诉我这篇课文的两个主人翁是谁啊?(李丽和林园园)
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美术课上借铅笔)
出示课件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两位同学谁的画更好看?李丽的画为什么不好看?(树和小草没有颜色)该颜色该怎么办?(找同学借)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可是复习上节课的一些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状态)
二、初读全文
请同学们自由得去读一读课文,看看李丽是怎么借铅笔的。边读边画出课文中李丽和林园园的对话(出示课件和配乐)。
师:你在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呢?那就请你读给大家听!请生来回答每个自然段的对话。(老师随机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进一步复习全文,找出课文重点,理清课文思路。配乐可以让孩子在读的时候更加专注。)
三、略说
1、自然段,细读2、3、4自然段
导入,师讲述:美术课上我们的李丽同学因为没带绿铅笔而不能完成美术作业,如果你是李丽,你的心情会怎样?难过而又心急的你会怎么做?
2、自然段对话:引入: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叶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想想,这时的李丽看到那么美丽的图画,她会更想……(画好那幅画)
于是她充满希望的向林园园借笔,这时如果你是李丽,你会怎样找林园园借铅笔呢?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下这句话。(指2人读)
李丽是这么迫切的想要借绿铅笔,林园园同意把铅笔借给他了吗?(没有)。为什么?(我还没画完呢。)
如果你是林园园你能吞吞吐吐地说这句话吗?(指2人读)重点理解“吞吞吐吐”。
现在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对话,男生来读李丽的话,女生读林园园的话。(男生女生读)
小结:这次李丽借到铅笔了吗?没有借到铅笔的李丽有在干什么?
3、自然段对话:引入:没有铅笔的李丽已经很难过了,当她没有借到铅笔后心情会怎样?(更难过)
没铅笔的李丽等啊等,等到林园园到都画完了,李丽再次鼓起勇气向林园园借笔,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指2人读)
那林园园又是怎么回答他的呢?谁愿意为我们来读读林园园说的话?(生读,指2人读)
听到林园园不放心的话后李丽又说了什么?(生读,指2人读)
(注:儿化音“一点儿”的正确朗读。)
好不容易等到林园园画完了的李丽又鼓起勇气再次向林园园借笔,可是他又被拒绝了,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你们读李园园的话,周老师读旁白和李丽的话。
读的真好,请你们带着从这样的心情和你的同桌再来读读这段话。
读后反馈。(随机抽读或齐读。)
4、自然段对话:引入:听到李丽再次保证的林园园借铅笔给李丽了吗?请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还要”看出了什么?(林园园觉得李丽画的太多了,)你们来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呢?(生读,指2人读)
听到林园园这么说的李丽还会不会接受这支铅笔呢?为什么?
(觉得伤心了,我借了这么久都不借给我。)
(设计意图:本课的难点就是这几句对话,从对话里了解李丽和林园园的心理活动,从而读出属于自己的真正感情。)
四、略读5自然段
引导:林丽没接林园园的绿铅笔,她是怎么画小树和小草呢?(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在第五自然段认真找答案。
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师引导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设计意图:经过事情的变化,我们的林园园也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开始反省自己。让学生了投入到文章中,让了解到具体事情的学生受到思想的教育。)
五、拓展延伸
问: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问: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
问:李丽会原谅林园园吗?她们两能成为好朋友吗?
(设计意图:希望孩子知道一个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六、总结全文
总结:我们一定要知道,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听能够了解到朋友之间是应该互相帮助的,应该让自己随时保持着一颗热情助人的心。)
七、课后作业
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回家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告诉他们,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一借 没画完
二借 怕你把笔尖弄断
保证 不相信
蓝树叶 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