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试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梨、盘、图片、小棒、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书上做)

3×()<224×()<37

()×2<11()×5<38

2、用坚式计算除法、(齐做并指名板演)

订正笔算除法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例16÷3=

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梨,小棒横放代替盘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

分后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3=2

试让学生口述算理后回答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被除数6表示被分的数,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数6下面的6是2与3的乘积,表示每盘分2个,3盘共分了6个,也就是被分掉的数;横线下面的0表示6个梨全分完了,没有剩余。

教师在“0”旁板书:没有剩余。

(2)出示例17÷3=先按题意列式7÷3=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观察7÷3也就是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把7个梨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没有分完?每个盘子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教师启发讲解:剩下的1个,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还能分吗?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说,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1个,那么用竖式如何表示7÷3=?

教师用6÷3=2的方法类推讲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数是几?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写?

每盘分得几个,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2×3=6)那个分掉的数“6”应写在什么地方?

7个梨,分掉了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

教师强调:7个梨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这个“1”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

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要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2余1”、教师领读算式7÷3=2……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求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3)对照、观察、比较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点,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同点:算式表示意义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分得的数及分掉的数,在竖式中书写位置相同。

不同点:6÷3=2正好分完,没有剩余:7÷3=2……1没分完,有剩余、正因为有剩余,所以在得数的写法上及读法上不同。

(4)反馈练习:

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先摆一摆,再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

在学生操作、分析、列式、计算完成后进行订正,重点提问被除数11的下面8表示什么数,横线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横式等号后边怎么写,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演的意义。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例2:38÷5=□……□

(2)学生尝试计算、思考,遇有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总结出试商方法、试算、讨论后回答:把38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怎么想?(每份是几,分成5份,就是5个几,想5和几相乘的积要比38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前提是不能正好分完、)

相乘的积太小了还可以再分吗?(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所以5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38,还应最接近38、)

那么5和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38又最接近38呢?5×()<38,商6行吗?商8行吗?为什么?

所以计算有余数除数时,要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比被除数小且最接近被除数、

(3)观察比较,找出规律。

比较例1、“做一做”、例2,这三题里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4)反馈练习:

14÷4=□……□

订正时指名学生说思维过程,重点说试商的方法、

三、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思考回答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教师纠正性、补充性地进行小结、

随堂练习

(1)口述计算过程。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5=38÷6=47÷9=

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着重检查余数的大小和别忘在横线上写余数。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

布置作业

计算

《有余数除法》 篇2

一  除法

课题

分桔子     (有余数除法)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二年级

教 师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页

1、知识目标: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   案

导 案

试点

学1、          书上那个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2、          请你看看课本是怎样解答的;3、          请你写出横式:□÷□=□(盘)……□(个)4、          你能写出竖式吗?请写在右边空白处。5、          题目做完了,请答:14个橘子可以放(  )盘,还剩(  )个。6、          今天学的这个内容叫做(     )除法,2就是这道题目的(    )7、          请你接着看第3页“试一试”那道题目:14个橘子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横式这样写:□÷□=□(个)……□(个)竖式怎么写呢?请写在右边空白处:最后,请答:每盘放(      )个,还剩(     )个。8、          请你尝试计算:                               9、钉一件上衣需要6个扣子,现有25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 )……□( )   (请把竖式写在右边空白处)10、     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来:(                                )

布置课前预习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1、除法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2、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重点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3、反馈练习: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练习一、填空

81÷(     ) = 9      (     ) ÷6 = 9  42÷7 =(     )        27÷3 =(     )

练习二、(    )里最大能填几?

(  )× 8  < 44      7 ×(  )<  54

9 × (  )< 62    (  )×6 <  40

(  )×  4 < 30    5  ×(  )<  48

练习三、用竖式计算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我的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平均分、等分的行为的探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建立余数的概念。

3、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发现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双色片15片、小棒若干、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小胖的爸爸从瑞士出差回来,带来了15块瑞士巧克力,小胖想和伙伴们一起分享。如果想每人分5块,最多可以请几人?(教师在黑板上用双色片摆放,并填写表格)

2、如果是你来分巧克力,你想每人分几块,那么最多可以请几人?(学生自己摆双色片,并填写表格。

3、观察表格,把摆法分类。(有剩下没分完的,全部分完)

4、哪种分发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全部分完的学生会列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问:没有全部分完的可以怎样来列式?教师演示,板演。

15÷2=7(人)……1(块)

述:……表示“余”;剩下的块数叫“余数”

读作:15除以2等于7余1、

师:自己试试写出练习1上的算式。

2、认识余数

说说“余数”的特点:剩下的,不够再分一份的数量就是余数。

3、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1)8只玩具猪,3只装一袋,能装几袋?还剩几只?

算式:_______________

答:能装□袋,还剩□只。

(2)10只杯子,3只装一盒,能装几盒?还剩几只?

算式:_______________

答:能装□盒,还剩□只。

(3)观察:以上2题的余数与除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余数比除数小)为什么?(不够再装1袋;不够再装一盒)。回到分巧克力的题目来验证一下,用一句话来概括:余数比除数小。

三、填表验证“余数比除数小”(实物投影)

1、拿出小棒搭三角形,可以搭成几个,还余几根?

小棒的总根数每个三角形的根数可以搭成几个?剩下的几根?算式

小结:余数只有1,2、会不会有3?4?那么我们就说“余数比除数小”

2、如果用小棒搭正方形,余数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那么我们就说“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补充板书。

四、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

布置回家作业,完成练习纸后面的题目。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通过我们之间短暂的交流,张老师发现咱班的同学个个都很机灵,思维敏捷,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我真的非常喜欢大家!为此,我特意为咱班4个小队准备了几颗小星星,要奖给大家。看!你知道把这8颗星星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个小队能分几颗吗?

生:2颗。

师:2颗,怎么算的?

生:8÷4=2颗。

师:你能说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有8颗小星,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个小队分2颗。

师:(贴到黑板上)小星星代表着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会观察、会思考,今天这节课你能做到么?

【评析:借助奖励“小星星”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后面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伊始,就使学生以愉悦的状态投入整堂课的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出示情境图)阳光明媚的一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举行野营活动,大家在野外尽情的游玩,四个好朋友约好午餐时要共同分享带来的食物,瞧!谁来说一说,他们都带了哪些食物呢?

生:有9个面包、10碗方便面、12根火腿肠、14个橘子、11瓶矿泉水、13个香蕉、15个苹果、18瓶酸奶。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

生2:10碗方便面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碗?

生3:11瓶矿泉水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

生4:12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根?

【评析: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分享学习的经验和成果,体会数学交流的价值。本节课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一”个问题,再看到了“众”多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从而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三、动手操作,认识余数

1.解决分面包的问题

(1)棋子代替面包,分一分。

师:那我们先来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这4个小朋友,好吗?

生:(读题)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么分呢?

生1:算一算。

生2:用棋子

师:大家用手中的棋子代替面包,想一想,要准备几颗棋子?怎样平均分?好,听清要求:请你用棋子摆一摆、分一分,并且将你们分得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之后请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

(2)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说明自己的方法:

生1:一人一个,一直到分到还余下1个,每个小朋友分了2个,还剩下1个。

生2:每人2个,还剩下1个。

师: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几个面包?还余下几个?余下的一个该怎么办呢?还能继续分吗?

小结:(课件)看来,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2个面包,还余1个。

【评析: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棋子,感受余数的产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为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比除数小”奠定基础。】

余数的除法 篇5

信息窗2   搭帐篷

教学内容:教科书96—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操作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的重点。掌握试商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0个小圆片、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 激趣导入:

秋天到了,明明和小红几个小伙伴去秋游,他们找好宿营的位置后,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瞧,他们都忙了写什么?

二、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同学们秋游

看着这美丽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1、老师先说一个,这位同学在烤鱼,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能列算式计算吗?

学生先用圆圈摆一摆,在列算式

22÷4=(   )(人)……(   )(条)

加法、减法、乘法都可以用竖式计算,除法能用竖式计算吗?

小组讨论,推想竖式

教师归纳:

2、指导学生给各部分起名字。

分别说出22、5、4表示什么意思?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48个野果平均分给7个同学,怎样分?

学生列算式并计算

4、学生讨论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的余数有什么特点?

第二题的余数能是8 或9吗?为什么?

小组汇报:哪一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5、教师讲解。

(1)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够分1份的,说明商小了,只有余数比除数小,商才正确。

(2)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书写格式一定要正确完整。

6、同学们秋游,首先解决的是宿营问题,野营小队共17个人,如果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

小组讨论,需要几顶帐篷?为什么?

汇报交流结果

四、 巩固练习(投影片出示)

1、 口算并说出商几余几?

8÷3=□……□           11÷4=□……□

12÷5=□……□          65÷8=□……□

35÷8=□……□          7÷2=□……□

2、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49÷6=8……1  38÷5=6……8  36÷9=3……9

学生改正后,让学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3、 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1)被除数是23,除数是4,商是几,余数是几?

(2)54除以7,商几余几?除以9呢?

4、 聪明题。

有35块点心,每6块装一盒,剩下的包在纸包里,纸包里有多少块点心?

五、 课堂作业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不理解,因而在单位名称上很是糊涂,做起题来有困难。

学生比较会用竖式来计算除法,速度较快,但仍然是数位对不齐。

余数的除法 篇6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比较熟练的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

一、(课件出示:120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

二、复习:

(课件出示:2组练习题,每组5道)

56÷9 74÷8 25÷4 36÷8 41÷6

80÷9 63÷8 13÷7 27÷5 66÷7

学生练习

男生女生分别进行比赛(横竖式都写),评出优胜组。

应用:指名学生板演第121页第4题,并根据这一题要学生了解列式及单位名称写的对不对,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三、巩固练习

四、小测试: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除法》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平均分的含义。

2、出示15÷3=5,并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二、探究新知

1、出示10根小棒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10除以2等于5表示10里面有5个2.)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剩余1根。)

(2)如果每3根一份,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

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2根或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3)如果把这10根小棒,每份4根、5根或6根,可以怎样分?

3、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那几种?

4、交流:

(1)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2)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怎样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最后可以分给几人?也就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它的单位名称和总数一样。(板书:10除以3等于3余1.)  (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余数又表示什么?(余数表示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一份时剩下的。)

5、揭题: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教学列1

1、出示列1(1)

用算式表示,再说说算式的含义。

2、出示列1(2)

用算式表示,说说算式的含义,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课本60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各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

出示题目14只小鸭,每( )只一份,有( )份,还剩只。

14÷□= □(份)…… □(只)

14只小鸭,平均分成份,每份有只,还剩只

14÷□= □(只)…… □(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鸭子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正好分完的 分后有剩余的

10÷2=5(份) 10÷3=3(份)……1(根)

6÷2=3(盘) 7÷2=3(盘)……1(个)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