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精选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总目标:

1、初步了解鲁迅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描写鲁迅神态、动作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2、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资料了解周晔与鲁迅。

3、概括文中五段的段意。试着给各段加小标题。

4、在文中印象深刻的地方做批注。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课题

2、文题中的“我”指的是谁?(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3、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4、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明确: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检查课前学习情况

1.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重点指导:“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囫囵”一词的字形。)

2、出示词语,理解意思。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冠,读“guā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1)速度课文,说说文中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

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她家的女佣阿三。

2)加小标题。

(1)指导拟定小标题的方法

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和词语作小标题;二是从每段中摘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拟定小标题必须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 一、深切的怀念或沉痛悼念   二、谈《水浒传》  三、讲“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

四、学习第一部分(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崇敬与爱戴。)

2.交流: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⑴来吊唁的人多——数量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⑵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⑶来吊唁的人悲痛——失声痛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4.过渡: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⑴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我”失去伯父时的悲痛心情。

⑵了解“我”对伯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原来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参加追悼活动后,觉得伯父跟一般人不一样,而是受人民崇敬与爱戴的伯父。)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我”的悲痛之情。

五、课堂小结

1.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了。(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ppt)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品质。)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义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关心、教育孩子

讲“碰壁”       顽强斗争

深切怀念救   助车夫      忧国忧民

女佣阿三的回忆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篇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

在备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领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之后通过美读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在“救助车夫”这一部分当中,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动词。在这一部分中,老师特别抓住了其中的“跪”字。这个字能否理解得透,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鲁迅先生的关心劳苦大众的品质。在执教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先读本部分,然后找出怦然心动的语句,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这一个词。究竟为何怦然心动,学生先对“跪”的意思进行了诠释,这是一种小辈对长辈礼貌的作法;然后,又对车夫与鲁迅先生的身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而易见。这种不计较身份的作法,的确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是的,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怦然心动,是那么的重要,谈出自己的感受,也是那么的轻而易举。

通过随后的课堂实践,尤其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还是发现了诸多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如何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40分钟学生们应学到什么?

讲了这节课,再结合平时上课的情况,自己感觉这堂课中学生所学到的东西肤浅,不深入,再结合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相差深远。

2、如何做到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乐于学,想办法学?

一堂课上,只有半数学生能够注意听讲,积极发言,而其他的则只做旁观者,坐在那里默不作声,是积极思考而不愿表现自己还是跟本不动脑坐在那只顾自由的活动呢?有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顾忌不过来,于是课堂效果总是不理想。一直以来,总在想办法如何使学生在积极思考、活跃气氛中学习,而且一直努力去做。

既要春风化“语”,更要疾风骤“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断及反思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 杨元建

对学困生进行课堂评价,应主要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困生更是如此。但是,学困生常常激而不“励”、唤而不“醒”、鼓而不“舞”,让老师大伤脑筋。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激励性的课堂评价呢?笔者在对学困生进行课堂评价的研究中,遇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我先叫学生交流关于鲁迅的资料。这时小皓同学出人意料地要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小皓是我们班语文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上课常常走神,更少主动举手发言。他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作业速度慢得出奇,家庭作业、课堂作业常常完不成。他举手令我惊讶,我立即叫他交流,下面是当时的教学实录:

小皓: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浙江绍兴人……

(小皓同学津津有味地交流起来,看来他真是有备而来。)

我(打断了他的介绍):小浩同学,你可以暂时停一停吗?

小浩:(点了点头。)

我:小浩同学昨天晚上回家认真查阅了资料,他这种认真学习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请接着介绍吧。

小浩: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我(再次打断了他的介绍):鲁迅到底姓什么?

小浩:鲁迅姓周,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

我:看来,你还是个鲁迅爱好者呢!那他为什么叫鲁迅呢?

(我想考考他。)

小浩:鲁迅是他的笔名。

我:没想到你还是个“鲁迅通”呢!他为什么给自己取这个笔名?

(小浩摇摇头,全班同学也面面相觑。)

我:“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是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另一种解释是挚友许寿裳先生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小浩和全班同学饶有兴趣地倾听着。)

我(继续补充):其实鲁迅并不愚蠢、鲁莽,这是先生自谦之辞。他倒是一个非常迅速的人。他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中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有人说他是天才,他说:哪里有什么天才!……

学生(齐):我是拿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

(学生前不久才积累了这句名言,因此背诵得很熟练。)

我:小浩同学,你那么喜欢鲁迅,我就给你取个笔名叫“李迅”吧。

(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我:这个笔名不好吗?

生:这个笔名很好,可以起到激励小浩同学的作用。

生:这个笔名要求小浩以鲁迅为学习的榜样。

我:小浩同学,你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

小浩(兴奋地回答):可以。

我:那我今后就叫你李迅了?

小浩(兴奋地回答):可以。

(全班同学又哈哈大笑起来。)

我:好,李迅同学,你接着介绍。

小浩: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课后反思】

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案例,一个相当有意思的案例,一个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案例,一个精彩生成的案例。

小浩同学是我最为担心的孩子,他慢如蜗牛的速度,曾经让家长和老师大伤脑筋。他速度慢有多种原因,有他执笔姿势的原因,有他慢条斯理的性格原因,有他学习基础差的原因,也许还有其他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成就了“蜗牛小浩“。我是他的新语文老师,正在为他的漫不经心和慢条斯理而绞尽脑汁、伤透脑筋。我多想找到一种让他快起来、迅速起来的办法啊!没想到,在这堂课上,在这个天赐的良机中,我把“鲁迅”的“迅”与他联系了起来,顺理成章地给他起了个“李迅”的笔名,并且得到了他的首肯。老师给一个学生起笔名,并且那个名字与他最喜欢的伟人有关,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怦然心动的事情啊!我相信,今后的小浩一定会以鲁迅为榜样,做事迅速起来。我将以此为契机,提高他做事的效率。

教育好学困生很难,因为他们一般对自己抱着一种固定的、悲观的看法。春风化雨似的评价语言对于他们也许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随着他们再次遇到学习的困难,刚刚被激发的心气又低落下去,他们再次跌入学习的泥沼不能自拔。怎样给他们的心灵、思想、情感上造成强烈的震撼呢?这既要靠老师把握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更要在评价语言上下功夫。只有那种具有力量的、有强烈冲击力的疾风骤雨似的评价语言,才能真正震撼他们略显麻木的心灵,才能催开他们那朵快要枯萎的花朵,才能激发他们心灵中那颗快要发霉的种子,使他们再次扬帆启航,使他们得到激励,得以唤醒和受到鼓舞。这才是第斯多惠话语的应有之义。

总之,老师既要善于“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用春风化雨般的语言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外,更要善于把握激励的时机,用疾风骤雨般的语言去触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激动,使他们振奋,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才会焕发出生命的力量!

认识平年闰年教案 篇3

《认识平年和闰年》教学设计

三台县建平小学

石秀梅

教材分析:

“平年和闰年”是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本课教材在“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平年与闰年的概念,了解平年和闰年的主要区别,掌握平年与闰年的判断方法,教材的编排,十分重视通过观察、比较、归纳、交流等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先让学生比较2004年和2005年2月天数的不同,建立“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的概念,同时知道闰年的全年是366天。再通过观察1993~2004年2月的天数,以便学生自己从中发现判断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出所学知识,为应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奠定了基础,教材还以脚注的方式讲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比较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学生对年、月、日已经有了较深的生活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的特征;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相互合作的意识与相互合作的能力。

4、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年、闰年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总结判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平年、闰年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交流等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2、你有哪些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重要知识点:

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然后出示ppt(识记大小月的歌诀:“

一、三、五 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天、三十整。”

4、提问激趣,引入课题。

刚才的歌诀中还有哪个月没有说到?(2月)这是为什么呢?(同时板书一个“2”,并在其旁边加一个“?”。又回到大屏幕,出示歌诀的最后一句:“平年二月二十八。”然后,提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认识平年和闰年

二、探究体验

1、认识平年、闰年

出示ppt:2004年和2005年的2月的月历卡。 学生观察这两张月历卡,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把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什么?29天呢? 板书

平年二月有28天

闰年二月有29天

2、启发学生根据这个知识点,续编歌诀。

3、练习:说说统计表中那些年份是平年,那些年份是闰年。

出示ppt:任意几年的二月份的天数的统计表。

4、观察平年、闰年出现有什么规律?

出示ppt:1993年到2004年的二月的月历表。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统计每年二月的天数,并判断其是闰年还是平年。

小组内讨论发言:在表中,你们发现平年 闰年的出现有什么规律?

组内交流意见后,组织汇报

板书(通常,每四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

师:假如公元0年是闰年,那么根据按这个规律,你能后面的闰年的年份吗?

5、观察闰年年份与数字4的联系。

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

生:闰年年份除以4都没有余数,平年年份除以4都有余数 师:咱们分男女生计算,男生随意选择闰年年份除以4看是怎样的结果,女生选择平年年份除以4看是怎样的结果。

分男女生汇报,并找出规律

6、总结并板书: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7、用你喜欢的方法判断2000年、1900年是闰年吗?

学生独立计算2000年、1900年都是闰年。 课件出示万年历师生共同查寻。 结果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学生迫不及待的问:为什么?它们都是4的倍数呀。

出示ppt:关于闰年的科学知识。

师:细心的同学肯定发现了,按每年365天计算的话,实际上少算了5小时48分46秒,每四年少算的时间只是接近一天,实际上不到一天,这样日积月累就会有很大的误差,为了弥补这个误差,科学家们就规定年份数是整百数的时候,必须是四百的倍数才是闰年。所以,有这样一种说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你能举几个这样的年份让大家判断一下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生举例,大家计算是平年还是闰年。

三、 实践运用

1、出示ppt:判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2、出示ppt: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他的生日是( )月( )日?

3、出示ppt:考考你

4、出示ppt:判断正误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人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习和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为此本节课力求将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无论新课还是练习题都取材于学生熟悉的、典型的生活素材,让这些例子能让学生为之思索、争论、兴奋。

灵活运用“自住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数学”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成功,收获快乐。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了这样两点:一是无论新课还是练习题都选取学生熟悉的、典型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提高了

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尽力给学生时间探究,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氛围,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快乐,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目的就是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创新的意识。

语文六年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重点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

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 (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爱戴

为自己想的少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逝世九年后,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脉络清晰。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 “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本文反映了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赞扬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

文中含义深刻的几个句子:

(1)“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伯父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对“我”读书不认真的批评。这简短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也透出鲁迅先生风趣、含蓄、幽默的性格特点。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理解这句话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先生为了唤醒民众,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害怕,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鲁迅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社会的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根本没有言论自由。“碰壁”是指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顽强斗争的精神。

(3)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这句话可通过想象伯父鲁迅的心理活动来理解。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课上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感悟,课后拓展阅读的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另外,读书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式,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本文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唁、浒、囫、囵、佣 ”五个字,会写“悼、浒、囫、囵、搞”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

5、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思考:课文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3、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了解鲁迅

1、出示课件:鲁迅图像

2、同学们,这就是——(生:鲁迅),板书:鲁迅先生,让我们带上“先生”二字再深情地呼唤一遍。

3、谁能根据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4、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得还真不少,然而鲁迅先生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周晔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板书:我的伯父,题目叫做——(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5、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她为什么称“伯父”了还称“先生”?

【利用图象、课题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了解了题意。】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通过预习,你画下了哪些想积累的词语,和同桌交流一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意识。】

2、出示生字词课件:

追悼 吊唁 咳嗽 敷药 女佣 水浒传 殡仪馆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1)请同学们正确认读这些生词。

(2)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字音或哪个字形?

(3)你理解哪个词的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是联系上下文还是查字典)

(4)请你从以上四字词中,选一个词语应用说话。

【关注词语教学,让教学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中哪里读出来的?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四、学习第一段,体会受爱戴

1、自由轻声读,圈画出鲁迅先生深受许多人爱戴的语句?从哪里看出他深受爱戴?

(挽联多,花圈多,各色各样的人多。)

2、参考资料(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师配乐朗读:

22日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适当的资料补充,再现了当时出殡时的情景,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受爱戴。】

3、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你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还看到了——

(可以是不同的人群,可以是人们在送葬时的不同表现。)

【创设情景进行说话训练,凸现鲁迅先生受爱戴。】

4、对于鲁迅的逝世,谁都悲痛万分,作者也不另外,你从哪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心情?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朗读: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5、读着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生;沉重、悲痛)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

五、课堂小结,拓展设疑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2、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鲁迅,了解鲁迅。

六、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教师说词语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

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二、学习课文,讨论交流

1、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几件事?用小标题的方式注在旁边。

2、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一下,看谁的小标题更简洁更合理。

3、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小结后相机板书:谈《水浒传》 说“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自悟。选自已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读读,圈画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画出来一会儿交流。

【在初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进行精读训练,体现了因材(才)施教。这样处理教材(不求所有学生全面解读教材),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比较充分的阅读时空,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与习惯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2、集体交流:你学习了哪件事?你的体会是什么?

3、交流:谈《水浒传》

(1)谈《水浒传》这件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

(3)伯父鲁迅先生送书给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

(4)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吗?他关心的是——(青少年)

(5)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4、交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1)文中还写了他对谁的关心?(车夫、女佣)

(2)他是怎么救助车夫的?圈画出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找出描写鲁迅神态的句子,说说你从鲁迅严肃的表情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3)适时渗透读相关的语句。

(4)他又是怎么关心女佣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车夫、女佣吗?他关心的是——(劳动人民)他关心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

(5)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5、交流:说“碰壁”

(1)你是怎么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参考资料:

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3)分角色朗读对话,加深体验。

(4)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6、你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提出来交流交流吧。

7、拓展:从收集的资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你觉得鲁迅先生还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爱国、惜时、爱书如命等)

【通过交流介绍,丰实人物特点。】

四、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本课在写法上给了你什么启示?

2、小结写法:学习用几个具体事例和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五、扩展阅读,课后延伸

1、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多人怀念他,许多人写了文章来纪念他,如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同学们课外可以去阅读。

2、鲁迅先生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章,同学们课外可阅读由鲁迅先生在百忙中翻译的童话《表》和《小约翰》,也可看看《鲁迅散文集》及《鲁迅小说集》等,它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的。

【关注拓展,激发兴趣。让学生课内阅读点燃的星星之火,到课外阅读中去熊熊燃烧。】

六、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2、选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

板书设计:

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深受爱戴 说“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

救助车夫 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