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下是爱岗的小编sky为大伙儿整编的《赵州桥》教学反思【最新15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赵州桥》教学反思
新一轮的课例教研活动又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当我迫不及待地登陆教研中心的网站,看到三年级的研讨课文是《赵州桥》时,我的心中真的一喜,原因是假期里我们考的教学设计就是这一课,由于我以前没有教过三年级,考试时我竟把整篇课文设计成了第一课时,所以想借着教研的机会好好学学。
这次课例教研崔老师给我们提出的研究主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建高效课堂; 研究重点是说明文教学如何体现语文味。何为语文味?我们教研� 下面我想谈谈听了同组姐妹的课以及自己授课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晓红的课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教师不是单纯依靠课本的只字片语,而是挖掘他们背后的文化底蕴。比如从一个“创举”的背后挖掘出赵州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拱桥要早多少年?当时有没有这样的桥?晓红还调出了国宝档案中的资料补充到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受到祖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老杨的课最令我难忘的是几组数据的调入:赵州桥在经历10次洪水,8次地震摇撼之后,仍然安然无恙。存在1400多年中,仅仅整修过9次。1400年后世界对它的评价等。我想听完了这些,没有哪一位同学不佩服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学生朗读时的惊叹、民族自豪之情也油然而生!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重点学习的是第三自然段,在备课时我设计的这课时的目标有:一、认识过渡句并了解它的作用;二、有感情地朗读这段,真实感悟图案的精美;三、小练笔:学习本段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个片段,并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这样的句式。
在处理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时,我运用课件把句子分解,让学生先弄清这座桥不但坚固是指什么?(上一段内容)然后再让学生说美观是讲什么?(下一段内容),并让学生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学生就知道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前半句在总结上个自然段,下半句在引出下文。
对几种雕刻图案的处理,我是先让学生看课件中展示的图案,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动作表现将自己看到的画面说一说,教师及时加以评价。然后让学生读文,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描写的,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再次朗读。学生体会出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也是优美的,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心中自然产生一种自豪的情感。之后采取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的形式进行朗读指导。最后,采取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背诵积累。
三年级是写作的起始阶段,一些必要的写作方法应该贯穿课堂教给学生。《赵州桥》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总起句、过渡句的运用。所以,我在这方面花了稍多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总起句,总起句的作用是什么。在指导学生围绕一句话写一个片段时,我给学生确定了几个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进行写作。对这些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了写作兴趣,让他们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当然我的课堂当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让学生了解分号的用法部分,在备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请同学们想想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能否交换顺序?你发现了吗,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三个句子之间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2、同学们,这样读了以后,你们明白了用分号的道理吗?这里“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是不分先后的,可以先说中间一幅精美图案,也可以先说后面一幅精美图案,中间用分号,最后用句号。这说明分号前后的三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可是在实际课堂中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急于往下进行,结果把这部分给删掉了。还有就是在练习说话训练时,只有少数优等生畅所欲言,在夸赞桥栏精美的图案,夸赞的方式有点单一等。今后我要再深入研究教材,既要让学生学好学扎实,又要创建高效课堂,不要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而是每篇课文训练有侧重点,把握时间,拓展知识。
《赵州桥》是介绍著名的桥梁建筑——赵州桥的说明文,文章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古老、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赵州桥是一座()的桥”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体会赵州桥的特点。
一、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透彻,一个字——读。例如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同学们,你从哪体会到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呢?我让学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交流体会,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我采取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二、读写结合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赵州桥“美观”。学生在学习写作文时若能够用到这一方法,作文一定会生动具体。所以,讲课时我重点突出这个写法,并请学生进行小练笔,学以致用。
三、课件务实
我在设计制作课件时,首先明确该课件应到达什么目标,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力求美观实用,让孩子形象直观地感受。
四、拓展思维
在本节课上,我引导孩子交流:除了赵州桥,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交流完之后,我还让孩子欣赏部分图片,孩子们大饱眼福的同时再次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让课堂教学能更有效直至高效,还需要不断学习。
4月22日我在建新街小学给五二班讲了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16课《桥》一课。课上完了,自己的感受还是很多的。
回想自己的备课过程,我深深地感受到深入的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桥》这一课,讲述了面对洪水来临村里的老党支书临危不乱,镇定的指挥村民有序上桥,并让自己的儿子排在最后,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桥,而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回想自己刚拿到课文时和学校的老师一起研究,觉得文章中的这个老支书真是一位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好支书。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我想描写洪水的句子对于反衬出老支书的品质十分重要,文中的老汉是在面临不断上涨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决定,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可是只有三十分钟,怎样取舍?于是我设计了用填空回顾当时的山洪暴发的情境,用图片、声音、语言描述给学生直观的感� 然后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支书的语句用“~~”标出,联系上下文感受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这样一个大问题。然后让学生认真把课文读进去,走进当时那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黎明。
在备课中,我自己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假装学生的样子画一画,答一答。有时还故意答错问题难为自己一下。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问题以及引导衔接的语言都写了下来,记了下来。本课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既要读还要读出新意读出效果,在备课时我找到课文中表达感情的朗读点,我设计了读出“老支书的镇静”“老支书在村民心中的形象”等不同层次,我还紧扣“如山”一次让学生体会威信如山、镇定如山、父爱如山,使教学过程更加凝练。
对于文章的结构,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起到的令人震惊感叹的效果怎么能自然的引到课文中?我在第一遍学完课文后,以哀伤的音乐,引出我的朗读,以我的朗读又引出学生的朗读,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有的学生眼睛湿润了。在情感达到高潮时,我设计了回文读。抓住矛盾点“揪”和“推”,“瞪”和“推”以及“吼”剖析老汉心理,从父亲角度丰富老支书的形象。接着设置如果你在老支书的坟前,你会怎样追念老汉,会怎样说?把学生带到几点老汉的场景中,学生情动而辞发,道出了对老汉的敬仰,以诗歌“一座山”让老汉回味老汉,以感动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员的视频深化桥的主题,由点及面,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这样党员的形象就鲜明的树立起来了。给学生以激励、启发,学生总结出这是一座生命桥、连心桥。最后教师小结在人民心中这是不朽的桥、伟大的桥颇具震撼力的结束本节课。
不足之处是由于本课学生已经学过了,因此思维还是产生了一些思维定势,学生自学环节如果再多给孩子们一两分钟学生的学会更扎实。
总之备好课是讲好课的根本,深入研究教材是备课的根本。自己的想法还有很多,不妥之处希望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在教学《赵州桥》这一篇课文时,我主要以雄伟、坚固、美观三个�
在体会雄伟时主要通过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体会,尤其是几个数字,在学生找出之后,我帮助学生和我们的教室做比较,用真实的长度来体验赵州桥的雄伟,可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同学们都在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上体会到了赵州桥的气势,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
在介绍坚固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来体会坚固,首先读懂赵州桥的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意图,再读懂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从而明白赵州桥为什么坚固。这个地方的处理显得有些拖沓,尤其是有几个好处这块,如果当时直接出示“既”和“又”也许会让课堂变得更为紧凑。欣赏赵州桥“美观”的教学部分我觉得是这节课比较不足的,开始创设了不错的欣赏环境,通过配乐朗读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但是那些精美的图案并没有带领学生细细欣赏,也没有通过朗读来体会赵州桥的美观,而是直接让孩子
去背诵,这显得有些仓促,应该让孩子也来一次配乐欣赏,再通过图片的感染,让学生更深刻的体现赵州桥的美,然后再背诵,效果也许会好很多,会有更多的同学当堂完成背诵的目标。
最后通过这些特点的结合,以及历史的悠久,让学生感受到这桥建造的多么了不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还有一个“过渡句”的处理不是太得当,应该放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间,那样会显得更加自然。
总体来说,感觉自己在品读课文上有了进步,对教材的分析能更加深入透彻,对课堂的教学结构也更为清楚,手段更多样了,知道了第二课时应该上成什么样的课,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去打造自己的课堂。收获还是不小的。
《赵州桥》人教版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使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设计上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通过想象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的图案,体会赵州桥的美观。这节课我围绕着赵州桥的坚固、美观为主线,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主要做法如下:
一、直观体验,体会雄伟坚固。
在感受赵州桥十分雄伟时,我以教室为例,赵州桥长50多米,相当于7间教室连在一起;宽9米多,相当于一间半教室的宽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雄伟,比较形象。赵州桥的坚固体现在李春独创的设计上,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李春如何设计赵州桥,他为什么这样设计,来体会李春的聪明才智
二、课件演示,体会创举
赵州桥是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建筑形式上,赵州桥在石拱桥的基础上,它的两边还各有2个小的桥洞,这样的设计有它的'独特之处。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石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为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特别在课件中制作了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水流的增大和水流的走向,让学生明白,当水流小时,水流通过大的石洞,当水流大时,水不仅可以从大桥洞通过,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通过,对洪水进行分流。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这种设计的独特之处,从而感受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血汗才建造了这样一座闻名中外的赵州桥。让学生理解“创举”,是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做过的,感受创举,通过文字,让学生阅读课外知识,“这座桥建于隋开皇大业年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历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仍然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让学生感受赵州桥的坚固,经历8次地震还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可见赵州桥的坚固,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中国建桥史上的创举。
三、抓重点词,体会美观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巧妙地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主力美观时。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1、这个自然段描写了几种龙?
2、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语。通过读书,让学生抓住三种龙的独特之处,“相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通过重点词语想象他们的样子,从而体会雕刻的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姿多彩。从而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再展示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真的图案,感受他的栩栩如生。接着,朗读课文,带着想象去体会赵州桥的栏杆上那些精美的图案。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课堂气氛略显沉闷,需与学生沟通,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课堂结构还应更加紧凑。
自上三年级的课以来,本课是用时较多的一课,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且问题多多:如把“跨、举”等字写错,爪的读音弄不清楚,查字典的知识出现的问题尤多,写不对大写字母,音节写不完整,部首弄不对,再查计划数不对,释义搞不清、选不对,用关联词造句不恰当,对比喻句判断不对,开心表达不会仿写,还有的忘做、漏做题目,可以说问题一大堆。
先从课堂找原因,学生听课不认真,不用心,是我专注于讲课,而忽视了学生听课学习的效果,有的`心不在焉,有的听课不专心,学生被动的听,而不是带着问题主动的学,课堂是“要我学的”状态,而不是“我要学的”状态,因此我要改,把读思说的课堂留给学生,让给学生,刻意的留给学生,自己做一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者,而不是说者头头是道,而听着被动地听,听不听我也不知,会不会也不清楚,效果如何我更不知了。就从第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开始。
再者,关注学生学的效果,学中的问题,更主要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试着解答,出现了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判断对错,指出其中错误的原因,让学生知道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尝到学习知识的甘苦,求知的快乐。对于一些不适宜讨论的错误要明确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以免浪费时间,让学生无所适从,为讨论而讨论,应该让讨论有价值,有意义。
对书写中出现的问题,一要要求严格,二要在之前注意引导示范,保证书写的时间,毕竟学生学写钢笔字的时间浅,应该实事求是地为孩子们创造轻松、舒适的写字环境。
最不应该忽视的是学生的读,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课文的全面学,无论课前的读,还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读,都必不可少。
《赵州桥》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本文 第2、3自然段是重点。这堂课上完,成功之处有:
1、设计课件务实。我在设计制作课件时,首先明确该课件应达到什么目标,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力求美观实用,让孩子形象直观地感受。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开课伊始,我出示课题后,首先出示学习目标,然后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力求完成每一个学习目标。让学生小声读课文,画出描写赵州桥美观的句子,以不同形式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背诵有关段落,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学习过渡段表达方法,完成第三个学 习目标。为了突出学习重点,一、四自然段以读代讲。
3、学习目标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围绕课文学习重、难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1)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3)积累语言。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 话。
4、重视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 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
遗憾之处:
1、没有收集好关于赵州桥在建造时的一些书面资料。
2、课堂调控能力还不够。如:整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师生配合不够默契,没能让每一位孩子真正地动起来。
《赵州桥》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我鼓励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和民族命运、国家未来联系起来,从而谈到安济桥的“安济”的意思,为赵州桥的修建切入思想路线,就是古代劳动者是如何用智慧建造赵州桥的。引导学生不仅感受赵州桥的'特点,而且了解设计者和建造者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设定的氛围之中。
在感受赵州桥十分雄伟时,我先让学生读课文,画出赵州桥的样子,然后通过个人朗读、重点词理解、师生配合读感受赵州桥“雄伟”的特点;赵州桥的坚固体现在李春独创的设计上,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一部分内容我引导学生进行自学,采用先阅读文本再小组讨论的方式,请孩子来做李春,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孩子们概括得非常好,讲解也很到位。同时,为了让孩子们对赵州桥的坚固有更深刻的体会,我还引入了一些资料:在1400多年的历史中,赵州桥经受住无数次洪水冲击,八次大地震摇撼,以及车辆重压,千年如一日,至今仍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学生深刻体会到赵州桥实在是太坚固了。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赵州桥表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我通过图画对比古今建造条件的不同,并引出赵州桥的设计者李春,激励学生像李春一样用心做事,用智慧创造生活,做一个有理想、用智慧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新人。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课文讲解后,又分析了文章的写法,教会学生过渡句和中心句的作用和运用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古代石拱桥和现代桥,感受我国的桥梁艺术。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励大家发挥想象:让学生设计一条心目中最理想的桥,并画出来给大家加以介绍,学以致用,介绍时用上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
总之,这节课我秉承引导学生多读、多感、多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整堂课“语文味”比较浓厚,整体效果比较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雄伟、坚固、美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3.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体会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夸赵州桥。
第二课时:
正确抄写词语、背诵相关段落、领悟作者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近赵州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河北民歌,请听——(课件播放)这首歌里唱的是一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
2.板书:赵州桥(提醒学生注意“州”字三点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知赵州桥。
1.认读生字词语。
①自由汇报在预习中碰到的难读记的生字词。
②学生相互提醒读音,交流识字办法。
③教师相机点拨。
④去掉拼音,全班齐读词语。
⑤选词填空。选一个、两个或几个说说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自由试读课文,要求做到:①正确(不添、不漏、不改);②流利。
3.检查朗读。(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三、朗读感悟,品悟赵州桥。
1.(播放赵州桥录像,屏幕定格“神桥”画面)人们称赵州桥是一座“神桥”,它究竟“神”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出有关词句。
2.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
3.交流读书体会,感受赵州桥的“神”。你从哪儿体会到赵州桥的“神”呢?(此环节根据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交流汇报随机展开)
重点感悟:
▲历史悠久。
①学生读勾画的句子。
②指导朗读:它像一位1300多岁的老爷爷,见到它你心情怎样?板书:古老)
▲设计奇特。汇报第二自然段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设计之雄伟、坚固,从而感受它的“神”。
①随机出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②自由读一读,说说赵州桥“神”在哪儿?
③学生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重点抓住“全部”、“没有桥墩”、“横跨”、“37米多宽”等重要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a指名试读。b 评价促读。c师生合作朗读。
▲图案美观。
汇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图案栩栩如生的特点。
①文中描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②从“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入手,启迪学生思考: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龙活了?(缠绕、抵、望、戏)
③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④指导个性化朗读。你最喜欢哪一种图案?把它读出来。(在评读中加深学生的独特体验)
⑤引导想象: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在栏板上雕刻怎样的龙呢?
四、回归整体,夸夸赵州桥。
赵州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它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学到这儿,你想怎么夸夸赵州桥呢?
五、布置作业。
1.想一想“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搜集赵州桥的其它资料。
教学反思:
《赵州桥》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本文第2、3自然段是重点。
这堂课上完,成功之处有:
1、设计课件务实。我在设计制作课件时,首先明确该课件应达到什么目标,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力求美观实用,让孩子形象直观地感受。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开课伊始,我出示课题后,首先出示学习目标,然后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力求完成每一个学习目标。让学生小声读课文,画出描写赵州桥美观的句子,以不同形式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背诵有关段落,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学习过渡段表达方法,完成第三个学习目标。为了突出学习重点,一、四自然段以读代讲。
3、学习目标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围绕课文学习重、难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1)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3)积累语言。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重视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
遗憾之处:
1,没有收集好关于赵州桥在建造时的一些书面资料。
2,课堂调控能力还不够。如:整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师生配合不够默契,没能让每一位孩子真正地动起来。
《赵州桥》主要讲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是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设计上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难点:经过想象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的图案,体会赵州桥的美观。这节课我围绕着赵州桥的坚固、美观为主线,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主要做法如下:
投石问路,纵观全篇
赵州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能从文中找出适宜的词语来形容它吗?
二、投影演示,体会坚固
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为什么要建造一座石拱桥就和石拱桥的自身特点紧密相关。
出示赵州桥桥长图片的演示,由桥长的相关数字联系材质将学引入到设计的理解。
三、操作实践,体会创举
赵州桥是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建筑形式上,赵州桥在石拱桥的基础上,它的两边还各有2个小的桥洞,这样的设计有它的独特之处。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石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为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异常在幻灯片中制作了相关的投影片。让学生经过观察水流的增大和水流的走向,让学生明白,当水流小时,水流经过大的石洞,当水流大时,水不仅仅能够从大桥洞经过,还能够从四个小桥洞经过,对洪水进行分流。
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这种设计的独特之处,从而感受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血汗才建造了这样一座闻名中外的赵州桥。让学生理解“创举”,是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做过的,感受创举,经过教师讲述,让学生懂得课外知识,“这座桥建于隋开皇大业年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历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仍然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让学生感受赵州桥的坚固,经历8次地震还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可见赵州桥的坚固,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中国建桥史上的创举。
四、抓重点词,体会美观
赵州桥不但坚固,并且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巧妙地将两部分资料紧密地联系在了一齐。在主力美观时。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1、这个自然段描述了桥的什么?
2、它们分别是什么样貌的?用“――”标出表示样貌的词语。经过读书,让学生抓住三种龙的独特之处,“相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经过重点词语想象他们的样貌,从而体会雕刻的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姿多彩。从而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再展示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真的图案,感受他的栩栩如生。之后,朗读课文,带着想象去体会赵州桥的栏杆上那些精美的图案。期间穿插让学生同桌相互“缠绕”、“回首”、“戏珠”的动作体会,学生参与热情高。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阅读是此刻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资料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课堂结构还应更加紧凑,教师的个人基本功还要加强。没有收集好关于赵州桥在建造时的一些书面资料。如果课前对相关资料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在引导和诠释时,我就能更好的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了。
以上就是我对《赵州桥》一课的课后反思,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善不足,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本事。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且不乏生动,它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经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构造特点,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首先,以简驭繁,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在第一课时中,我采用不一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经过学生自读和接读课文,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其次,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我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的重点。为了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我从重点词“创举”入手,先说在字典中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说在本课中伟大的创举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赵州桥的设计为创举,这伟大的创举是谁建造的?经过这些问题,学生既理解了创举的含义,又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感情朗读指导时,我采用出示重点句子,在学生品词析句,感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指导朗读。但由于时间太紧,指导朗读过程有些仓促,没有十分到位,如果在朗读时,再加大些力度,体会出层次性,会更好。
在理解“美观”这一特点时,出示赵州桥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学生对图案的美惊叹不以,异常是“有的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这一幅图,运用课件,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抵”、“回首遥望”这些关键词的意思,朗读时,边读边想边做动作体会桥的图案的传神,把桥上的龙读“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这座桥不但坚固,并且美观。”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讲的资料是“坚固”,后面讲的资料是“美观”。课文用这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眉目清楚。教学时,让学生明白“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经过学习,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异常高,学得也比较深入。学生明白了赵州桥的确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同时,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以生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改变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一、以文本为支点,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此刻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篇课文段落总―分的写作结构清晰,对于学生写作起步有较强的指引作用。所以,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紧紧抓住段落“总―分”结构这一特点展开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一次次地渗透“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表达方法,学生对课文这一表达方法便了然于心。
二、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在实现本节课“围绕一个资料写一段话”的教学目标时,能够逐层深入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句、重点词句,如“雄伟、坚固、美观”“既……又……”排比句“有的……有的……还有的”,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语言,运用关联词造句,再到打写时运用排比句式,学生对文本的表达方法、语言有了深刻的感受,并能够出色的完成写作的任务。
三、借助思维导图,注重读写结合
要更充分发挥文本对学生的范例作用,我借助思维导图帮忙学生梳理文本的表达方法,学生很快就明晰了文本的写作思路。由于资源库的拓展阅读资源只是提升本单元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没能体现本课时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我对扩展阅读作了补充,自我写下水文,再现“总―分”结构的段落,对于学生进行课文理解更加深入,对于扩展写作的环节起到铺垫作用。
需要改善的。地方:
1、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可向学生供给学习方法的支架,总结前面“雄伟”“坚固”的学习方法,先读课文,体会哪些词语说出这个特点,再进行感悟。使学生清晰地明白该如何进行小组学习。
2、在扩展写作环节,做到对于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关注,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文本积累的语言(关联词)表达方法(如排比句式、过渡句的运用),可供给更加开放的写作题目,让层次更高的学生能够进行更加自由的表达。
《赵州桥》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学生一时语塞,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在感受赵州桥十分雄伟时,我以教室为例,赵州桥长50多米,相当于7间教室连在一起;宽9米多,相当于一间半教室的宽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雄伟,比较形象。赵州桥的坚固体现在李春独创的设计上,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李春如何设计赵州桥,他为什么这样设计,来体会李春的聪明才智。在课堂上,我做了一个实验,拿一张卡纸和一本字典让学生掂一掂它们各自的重量,问学生: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一个比较重,另一个比较轻。我又问:� 于是我做了个试验,用一张纸做成桥面,桥面平直时,纸无法撑住书;桥面呈拱形时,纸则可稳稳地将较重的书撑起。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状态承受的力大,赵州桥共有五个拱形,使得赵州桥更为坚固。这个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还引入了一些资料:1300多年来,赵州桥经历了风风雨雨,其中曾经历过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战争,但至今,它依然稳稳地屹立在洨河上。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赵州桥实在是太坚固了。
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表演课文中讲的龙的姿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如:我让学生上台表演“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的情景,学生对于“抵着”和“回首遥望”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在让学生在脑海里再现了栏板上两条龙的动态表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凭着想象学生还是很难体会到栏板上的图案精美绝伦,我想如果有课件和图片让学生亲眼目睹一下,那就更好了。特别是我在进一步追问学生“你觉得栏板上的龙还有哪些姿态?”时,学生虽然兴趣盎然,但是因为学生对这种事物的积累较少,确实是不能把栏板上的图案说精美的。同时,我想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精美的图案是1300年前,劳动人民在石板上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非常费时间费精力很不容易。年代虽已久远依然如此逼真。我想学生在理解图案精美时,体会会更深。
《赵州桥》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三个特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了解赵州桥的形象、特点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更感叹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我设计了由一个词“世界闻名”为切入点引出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特点去引导学生学这三个重点句:(1)“赵州桥非常雄伟。”(2)“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从三点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首先从“1400多年”、“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其次从千年来经受住了洪水、地震、风雨和使用的考验,体会它的坚固。最后抓住关键词“抵”、“回首遥望”,做动作体会桥的图案的传神,并指导把该段读好,把桥上的龙读“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是在介绍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的骄傲和自豪的感情。
“赵州桥非常雄伟。”这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的气魄读出来。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在理解课文时,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说说对“创举”的理解。然后联系上下文中对赵州桥的描写。“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巧妙地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课文表现赵州桥的美观,刻画得非常细腻,描写栏板上雕刻的图案,生动活泼,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读出体会。
在本节课教学中,有两点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我在引导学生找出说明赵州桥雄伟的句子时,只单纯的说“赵州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这几个数字能体现出赵州桥的“雄伟”,但没有把数字形象化。我应该以身边学生熟悉的事物为例,如以教室为例,让学生算算赵州桥相当于几个教室长,学生自己边算边感悟能更形象的理解赵州桥的雄伟。
2、在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时,我着重强调赵州桥和别的桥不一样,它首创了没有桥墩,只有一个大桥洞和四个小桥洞,以及这些桥洞的作用,试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种设计的好处。但我忽视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词——“桥墩”,学生可能对“桥墩”这个词不够了解,还不明白桥墩的用处以及在桥梁中的重要性,如果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出示有桥墩的桥与赵州桥作对比,然后让学生理解桥墩的作用,进而来体会赵州桥没有桥墩却能屹立一千四百多年不倒,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理解赵州桥这种设计的伟大,体会赵州桥的坚固,这样不用老师教,学生也会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了。
由于这一课比较抽像一点,所以在周末时候安排的作业就是查找关于桥的知识,并自已设计一座未来的桥。
今天周一两班各有两节课,所以计划一节用来面改周末的作业,一节用来学习新课,课堂上,许多同学骄傲地举着自已查到的各种桥的资料,我给了五分钟时间让同桌交流了少局部资料,然后引入到新课,读课题提问后,同学特别感兴趣,于是让同学初读了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说说自已了解了哪些知识,不料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竟已将本课的所有内容全部掌握了,看来同学兴趣较浓,记忆力大增,于是重点就放在细读课文,纠正字词,并联系句子理解课文的生词,同学在读文,评价,并自已理解词语后又提出了“桥墩、砌、才干”等词,对于这些词我开始运用课堂的随机处置方法,桥墩就让同学画画自已常见的长桥的样子再画这座桥采用图画比较,同学很快理解了,其余的词就联系生活或句子,同学自已通过读想就理解了,然后剩余十分钟时间,发放给同学自已复习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并认真观察生字的写法和写时注意的地方,同桌两个互相学习。
下课前三分钟我又据自已的了解统一指导了“贵、举、参”三个字。这一节课总体感觉,节奏感比较可以,课容量比较大,但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使同学能够积极主动并抓好每一分钟的上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