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的教学反思最新7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从现在开始的教学反思最新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篇1

本周我进行了一节公开课的展示活动--《晒袜子》,此活动其实是一节托班下学期的生活活动,主要的知识目标是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境中知道一双袜子有两只、并且是一模一样的。在正式开展之前,我对其做了三次调整。

一、我的第一次尝试

1、第一次活动我把它定在托班,活动的目标为:(1)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两只袜子是一样的(2)幼儿能大胆主动地进行找袜子游戏,并体验到集体游戏的快乐。

2、活动中幼儿的表现:

整个活动比较乱,幼儿的注意力也比较分散。在他们刚刚坐在地垫上,就有一个小朋友跑到后面的大玻璃旁往外面看,这时有两个小朋友也陆续跑了过去;不过,当我念儿歌的时候,大多数小朋友的注意力还是被吸引过来了,也跟着一起边念边做动作;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他们观察并说出自己袜子的一些特征时,基本上只有一两个在回应我,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在玩地垫,有的在地垫上面爬,有的则偷偷地跑到后面的大玻璃旁,还有的眼睛就盯着我看,不说话,场面有些混乱;到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帮袜子找朋友,大多数小朋友都在拿着袜子"找",不过,只有二三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真正在找跟其相同的袜子,其他的都以拿到袜子给老师晾起来为乐趣,结果没几对袜子真正找到朋友。

3、我的思考:

(1)由于孩子们是第一次到音乐教室,也是第一次在整块的地垫上活动,所以,他们非常地兴奋,对教室内的一切都很感兴趣,想去玩一玩,试一试,看一看。因此,在他们刚坐在地垫上的时候,会有一些孩子跑到教室内的大玻璃旁看外面的风景,在地垫上爬来爬去。

(2)托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有的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不太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以,在让他们说出自己袜子的颜色时有一部分孩子只是看着我而不说话(3)托班主要依托有趣生动地情境来开展游戏。而我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基本上就没有创设什么有趣的情境来吸引他们,而直接让他们观察自己的袜子。这也是他们注意力分散的一个原因

二、我的第二次尝试

1、针对第一次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和现场的情况,我决定做如下调整:

(1)由于刚上托班的幼儿年龄还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在活动中往往还不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在第二次活动时,我选择了小班的孩子。

(2)由于第一次活动时的情境性还不是很强,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增加了一些情境性和情感性的目标:A、在帮妈妈洗袜子的情境中联系搓、夹、卷的精细动作B、知道一双袜子有两只、并且一模一样C、在活动中情绪愉快,喜欢帮妈妈做事2、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在活动的第二环节--幼儿探索并尝试如何洗袜子,并能把洗好的袜子夹起来,当我问到,"我们洗袜子的时候首先要干什么"时,只有一两个孩子回应我,其中有一个说:"放在洗衣机里",我便用"洗衣机坏了"引导他们想起用手洗,接下来我再问:"我们把袜子弄湿,然后要放什么?"大多数的孩子都一脸茫然,只有一个回答出"用洗衣粉",我便顺着往下引导,"用洗衣粉洗好了,有许多的泡泡,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没有一个孩子知道,我只好把答案告诉他们:"在水里漂一漂"。在整个幼儿探索如何洗袜子的过程中,多数都是我在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做,基本上都是以我为主导,而没有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也没有起到拓展他们思维的目的;在孩子们拿袜子尝试着自己洗的时候,都一起跑到我的跟前来抢我手里的一盆袜子;在活动的第五个环节,引导幼儿卷袜子时,有的把袜子包起来,有的就一只一只地卷,有的没有对齐就开始卷起来了,什么卷法都有,有点乱。

3、专家领导的点评+我的思考(1)整个活动我的情绪不是很高涨,比较低沉,没有把气氛调动起来(2)孩子们没有洗衣服或袜子的经验准备,所以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探索如何洗袜子的过程中,才会出现教师一言堂的情况(3)教师在分发教具材料时的考虑不是很周到,如:让孩子们拿袜子去洗或晾的时候教师应该一个一个地拿给孩子,而不是让所有的孩子来拿一个盆里装的袜子,这必然会出现拥挤,抢夺的现象。

(4)教师的教具材料摆放的不是很科学,卫生。如:直接把放袜子的收纳盒放在地上。

(5)在情境的设置上还不是很连贯。

三、我的第三次尝试

1、我的调整:

(1)由于第一个环节孩子们没有洗袜子的知识经验,所以直接改为以一首儿歌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帮助其尽快融入到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2)在材料的分发上,主要以教师在游戏的情境中直接分发为主(3)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了解一双袜子就是两只一模一样的袜子这个目标时,我在他们观察我的袜子这个环节,设置为只把一只鞋脱了,让幼儿先观察说出其颜色,图案等特征,然后再让他们猜测另一只袜子的颜色,及图案。

(4)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以儿歌的方式先示范,引导其学会如何卷袜子。

2、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都在积极地洗袜子、晾袜子、并且在观察袜子的时候,有的孩子还不自觉地一遍遍的说着两只一模一样的袜子就是一双袜子,可见,第二个目标完成的很好,孩子们真正理解了一双袜子的含义,在活动的最后,当孩子们看到收纳盒里整齐地放着他们卷好的袜子时,都兴奋地叫了起来,脸上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

课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打败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你可知道,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刮目相看”这两个成语的来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共同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说到“劝学”,想必同学们一定知道读书的重要性,那么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所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吧。

教师举例: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黄宗羲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陈独秀

同学们课外搜集了这么多的名言警句,相信大家对读书已有了很深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教师强调: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卿言多务,孰若孤?(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如在眼前。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感叹句,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四、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质疑、释疑

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小组内设计问题,挑战另一小组,每组提问两个问题,不得重复。

下面是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1)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读了课文你喜欢谁?

(3)谁是课文描述的主要人物?文中描述人物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

(4)孙权究竟是如何劝说吕蒙的呢?

(5)文中为什么要写鲁肃?

(6)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

2设疑抢答

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梳理课文内容(用原文回答)

(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2)吕蒙推辞的理由是:

(3)孙权论述读书的重要性:

(4)吕蒙就学,鲁肃称赞吕蒙:

(5)吕蒙因学而才略大有长进的句子是:

(6)表明吕蒙自己自信心的语句是:

五、拓展延伸

是读书改变了吕蒙的命运,是善于接受别人正确规劝的态度决定了吕蒙的成功,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毛泽东冬天读书的时候,为了御寒,经常边吃生辣椒,边手拿书本读书;战国苏秦锥刺股;西汉孙敬头悬梁;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晋,车胤囊萤读书;晋,孙康映雪读书。)

六、总结、反思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本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地成长。本课上到这儿,相信每个人都收获不小,愿这些美丽的收获,伴随着你走过青春岁月,让你的青春年华一路美丽!

七、作业设计

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成败

附: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的地方有:

1、使用课件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视频朗读对于学生句读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时课堂理解的重点,通过媒体展示,一目了然。节省了不少时间,有利于知识的拓展。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文理解并不难,疏通理解时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出疑难词句,学生与老师一同解答,这样便于因材施教,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疏通课文时,让学生利用注释,对着屏幕上的句子进行翻译,有利于纠正学生对着书翻译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即席说话的能力,结合语境整体理解句子的能力,培养文言语感。

3、引导迁移,适度拓展。不仅是对文言词句知识的掌握,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总结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那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的积累(成语)也重在运用。对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不仅让学生知道意思,还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本课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的环节:你收集到哪些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学生的收集不多,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看。希望能对班级里那些缺乏读书意识与习惯的学生有所启示。

不足之处:

1、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句子翻译,但文言词语的解释有点多。建议只抓住几个重点词语与句式即可。大部分词语学生学过,即便有遗忘,在翻译时不会再来解决,可节省时间,而不必个个点到。

2、分析文章内容时,问题设计有点多,想面面兼顾,又很难兼顾,如本文的行文线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写人的方法等,还应该根据当堂课教学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篇3

《从现在开始》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很浓,表演性很强,而文字浅显易懂,学生读起来并不难。我主要是通过感悟语言文字和表演来理解猴子当选“万兽之王”的原因,及其中告诉我们的道理,而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是学习猫头鹰和猴子当大王的情景,通过读大王的话,表演大王的动作、神情等,来品析动物的领导思想,这一点,我觉得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了,也达到了我的预设目标;为了突出难点,我认为通过猫头鹰、袋鼠和猴子当大王的情景的对比,领导意识的比较,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到了猴子是因为懂得尊重别人,懂得为别人着想才成了“万兽之王”,难点自然而然的就突破了。但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很多感慨,现在就这节课谈谈我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情景创设

以“生字列车”、讲故事设悬念、语言感染、模仿表演等丰富的形式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兴趣很浓,积极主动的参与,气氛活跃。

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顺学而教。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新课标一直倡导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顺学而教。我想今天我这一堂课,正是真实课堂的展现,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常态教学中的情景——当学生很积极很活跃时,学生抑制不住他的学习愿望、控制不住学习热情时,我们老师是要硬拉回来还是顺学而导,顺学而教呢?我想不言而喻,肯定是后者。当一个又一个的学生喊着“我来!我要挑战他!”眼睛里充满渴求时,我选择了“以学定教”,若此时以老师的预设目标为目的,势必会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学生厌学。

我们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在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然后能自发的去学习。所以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不是死拧学生,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顺学而教,顺学而导。例如:在学习“猴子当大王”时,我本意是抓“担心”和“欢呼”深入主题,没想到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猴子当大王的原因和其中的道理,因为有了之前的扎实学习对比——“猫头鹰和袋鼠当大王”,此时,我就没有再过多的读,而是通过表演来感受,我们已经看到了,学生的热情很高。

三、重学法。

1、学生懂得评价别人读得有感情、读出了神气等等,那说明他自己已经掌握了读书的一些方法。

2、收集资料。学生对于袋鼠等动物的许多知识,有的是课外收集的,有的是网上查阅的,有的是生活中积累的,而这些都是很常用且有效的学习方法

3、当然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最现代的学习方式更是离不开我们现在的教学。学生自读、指名读、小组交流、同桌指导、小组讨论、对如何表演好的探究、对老师所提问题的探究等都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体现。

四、生成性目标与预设目标有机结合。

对于“袋鼠当大王”的部分应是略学,但学生却对有关袋鼠的知识了解甚多,而且不吐不快,可见学生对其是感兴趣,去收集了资料,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使学生不管在知识还是学习能力都有提高、有发展。我想它已经成为了我这节课教学中的生成性目标。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正如“断臂维纳斯”、“倾斜的艾菲尔铁塔”,,在教学中,总有许多意外,它值得我们教师去思考,去探索。因为“流畅并不等于成功,一波三折不意味着失败”。

从现在开始的教学反思 篇4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一古一今两个事例,说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以及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个道理。

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两个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到“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表达出来的,并通过第一个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从第二个例子悟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课文开头鲜明地亮出了作者的观点——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桥梁,中间通过叙写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加以证明。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成才,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也靠勤奋成才。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还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无论你的基础怎样,也无论你定下怎样的目标,只要你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勤奋;离开了勤奋谁也不能取得成功。勤奋也要有个度,必要的休息和活动也是需要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童第周的勤奋,一是抓关键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二是让学生带自已的实际做法和想法去与他进行比较,从而反衬出他的勤奋,这种建立在学生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上的思考与理解是真实的,印象深刻的。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想象童第周的勤奋的表现,在扩充的基础上,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他的勤奋,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样学生的理解加深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学完第二、三自然段后,对这一部分做了一个小结,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看板书,说说两个例子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学生写文章时要有意识选择典型的例子,更有代表性,也更有说服力。为他们写作作铺垫,课文举的是不同的例子,都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新课结束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两道实践题:如果有一个同学认为自己很聪明,不需要勤奋学习,你会怎样劝他?如果一个同学认为自己很笨,怎么学也赶不上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孩子们答得很好。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篇5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从现在开始》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在本堂课中,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我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善学。在开课伊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情境,整堂课,学生始终处于情境中,这种浓浓的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很容易接受。在学习课文当中,在情境中,让学生模拟表演,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走入所描写的意境充分感受语言文字和中心思想。

结合课程标准的理念、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我对本堂课进行了课后反思,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

一、训练语言 ,让语文教学扎实有效。

1、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在创设童话情景,让孩子们有滋有味读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对远文字的训练,比如,小动物们,你们习惯的方式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用“我是_____,我的习惯方式是:“ ____________。”

2、把孩子们当成是猫头鹰大王,感悟它的神气和得意、骄傲。引导大家读出猫头鹰的神气,朗读训练也落到实处。仔细观察画面,还可以说猫头鹰什么极了?这个问题既夯实了语言文字训练,帮助孩子积累词语,丰富语言,也进一步体会到了猫头鹰的得意,还培养了认真看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创设情景,让词语教学形式多样。

于永正老师说:无情无趣就不成教学。低年级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心、好胜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生活经验不足的特点,所以要创设和营造有利于激发儿童求知兴趣的氛围,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眼、耳、手、口等感官参与学习,理解词义。比如在教学“议论纷纷”一词,先是把学生当成小动物,然后启发他们说说听了猫头鹰的命令后有什么意见呢?把你们的意见告诉给前后左右的小伙伴们。孩子们就热烈地讨论起来,然后老师因势利导,很自然地引出“刚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很热烈,这就是——议论纷纷,从而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像这样众人在激烈发言的场面就是----议论纷纷。又如:在理解“直摇头”时,本人叫学生做动作,通过做动作来理解“直摇头”这个词语。又比如:在教学“习惯的方式”这一词语时,我采访了课堂中的几只小动物,他们平时是怎么生活的,小鱼说:“我生活在水里,成天在水里游来游去。”小鸟说:“我住在树上,白天飞出去捉虫。”小马说:“、”等等。我总结说:“这就是你们的习惯方式。”通过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习惯的方式”这一词语。

三、体验感悟,有层次地进行指导朗读。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且这篇文章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体验”一词前后共出现了15次,运用频率之高,次数之多,确为罕见,由此足见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在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中,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形成“对话”,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比如,对“猫头鹰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睡觉。”这句话的指导,先是读通顺流利,再是读出猫头鹰的“神气”,最后是能适当运用动作等肢体语言逼真地表现出猫头鹰的“神气”,也就是要求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出来。

四、专项训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1、理解词语时让学生说话。如本人问:“猫头鹰大王让你们白天休息,夜里做事,你们愿意吗?”让学生谈感受。学生说完后老师总结:“像这样许多人七嘴八舌地说话,就叫做‘议论纷纷’”。

2、 整合时让学生说话。学完课文以后,老师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小猴子能当上“万兽之王”的原因。

3、体验时让学生说话。袋鼠大王要求大家跳着走路。学生模仿笨重的大象示范说话:“我是森林里的一头大象。我四只腿像柱子,身子像一堵墙,每天在森林里悠闲地散步,多舒服呀!可是大王要求我们每天跳着走路,我怎么跳得动呢?”然后让其学生体验其他动物的感受,说说自己的苦恼。

4、 拓展时让学生说话。学完课文后,拓展:“你有什么话想跟猫头鹰、袋鼠、小猴子说说吗?”让学生想象,说话。

这些措施都从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入手,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说话习惯,做到了以说促写。

当然,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本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遗憾的地方,如:

1、指导朗读不够到位

虽然我意识到了“读”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也采用了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但我发现在课堂上, 指导阅读方面不够到位,没有达到教案预设的效果。课堂上,几个动物的话读得并不好,脱离了文本,如果在学生没有读好的情况下,通过范读、齐读等形式来帮助学生体验角色的语气,效果一定会更好。因为只有把文本读熟、读透,学生才能真切地进入文中的情境,才能制造出符合文本的课堂气氛,文中的道理也才会自然显现。

2、课程资源没有利用好

为了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上课前我给每一个学生发了一个胸卡,上面是他们喜欢的小动物。但在课堂中,我还是直呼孩子的大名,并没有把孩子们当作动物。整堂课,我以一个旁人的身份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个故事。自己没入境,如何让学生入境呢?

3、拓展活动设计不够恰当

很可惜,最后的拓展活动:“为什么小猴子能当上‘万兽之王’,而猫头鹰、袋鼠却失败了呢?你们知道什么原因吗?”感觉问题问得太感性化了,课后我在想:如果把问题改为:“你们喜欢哪只小动物?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比较直观点,加上没有时间展开,如果我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再安排得合理点,就能让孩子们都痛快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也能使孩子们的感悟更深一层。

4、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整节课,本人感觉前松后紧了,故最后一个环节是指导写“轮、路”这两个字的,也没有时间指导书写了。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好,给孩子们留下的这种遗憾,本人会在下一节课时给他们弥补的。

5、自己留下的遗憾

由于本人在比赛前几天一直身体不适,比赛前还在吃药,故那天早上头晕晕的,很不清醒,加上教案不熟悉,所以感觉整节课的后面有点思路不清晰了,给我自己留下了很大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堂课孩子们还是乐于学,而且兴致非常浓厚,我想在以后的每节课中都要关注细节,让每个学生都喜欢学语文。其次,经过对这节课的认真准备和教学实践,我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了解了更多教学手段,锻炼了自身素质,受益匪浅。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天竺山小学二年级语文

《从现在开始》一课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我们二年级组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2、理解课文内容,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情趣和道理。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尊重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的思考与表达。

本课教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而小猴子却让大家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读着《从现在开始》,除了忍俊不禁之外,还感受到浓郁的现代气息。现代社会的人们,在享受着高度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受到自然和人为的各种限制。人们总在争取自身的解放,追求自由的空间。在儿童幼小的心理,他们活泼好玩,无拘无束的成长,是他们追求的生活理想,然而面临社会的压力以及教师和家长的束缚,他们失去童年的乐趣,以及自我的个性。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这是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

教学这篇课文,我们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教”的方式引到学生“学”的方式,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尊重他人。教学的难点在于,以学论教,顺学而教,根据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紧紧的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案例片段:

师:小朋友预习得可真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通过预习,我们知道狮子大王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了。狮子说:谁做的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那谁做的最好,谁成为了新首领,你们想知道吗?(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课文)

你们也想读一读吗?老师还有个建议,这节课我们不仅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还要做到声音宏亮,有感情的朗读,注意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在读的时候可以用笔画一画你喜欢的词语,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然后你们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看看你们自己能解决吗?

(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边读边画,读后,按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答。)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但在操作的时候,关键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的方式决定着“学”的方式,有什么样的引导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这节课开始,我没有完全地放任学生怎么学,而且通过我的引导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兴趣是前提,问题是关键,方法是重点。所以我先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再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进而也唤起了学生自己想读书的欲望。儿童读书往往具有盲目性,抓不住重点和关键,所以教师提出读书的要求以及方式的指导尤为重要。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在对话中教师要力求把教的方式转化成学的方式。课堂关注的是学生怎么学的,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师顺学而教,并灵活的改变教学策略,把握课堂教学的脉络、节奏以及重点、难点、关键。这个环节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交流活动的,学生怎么理解就怎么说,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教师不仅是个倾听者,还是一个引导者,时时的评价与激励学生发现文本的价值,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体验的基本方式是朗读,教师要引导怎么读是关键,教师采取的策略是以学生自我尝试在先,自我评价在先,在学生读得不到位的时候,教师再做必要的范读,这样做是以情激情,层层深入。)

师:瞧你们神气的样子,小动物们喜欢猫头鹰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小动物不喜欢猫头鹰,因为猫头鹰让大家“叫苦连天”(板书,“叫苦连天”)想想它们会怎样诉苦,理解“叫苦连天”一词

生:小动物不喜欢猫头鹰,因为猫头鹰让大家听了它的话都议论纷纷。

师:请看图,你们看,这时小动物都开口说话了,它们在议论些什么呢?让我们也来当小动物议论议论,开始吧!理解“议论纷纷”一词(转换角色生扮演小动物议论)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合理的开发课程资源,这是新课程提出的理念。课文中所描写各种小动物的不同反应,引起了学生的共鸣,那么如何转化成自己的体验呢?我充分的利用书中的插图,让学生转换角色,说自己想说的话。教学的空间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在自由的议论中,产生了碰撞,解决了矛盾,升华了情感。学生自我的课程资源得到了最大的释放。)

总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二年级组具有以下特点:

1.凸显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我们设计本课时,注重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亲身体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议论纷纷”“叫苦连天”“喝彩”等词的理解等。强调学生主动性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作业设计具有选择性,为的就是在学习文本、明理导行的价值观引导上和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紧密相连。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充满儿童情趣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合作、快乐的探究,获取新知,明白事理。如教师始终和学生一道与文本、作者进行平等的对话。

2.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

课堂上,“读”占鳌头,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学习资源,让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自行发现,自发建构起来。读完之后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样读有什么好处?说出朗读后的个性化感悟、体验和感受。以朗读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辅助,引导学生联系教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活动物,以声传情,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人物个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如狮子大王的王者风范,猫头鹰大王的神气,袋鼠大王的激动,小猴大王的和气、干脆、机灵等等。但也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有但今后加强、改进。

3.强调识字的训练,注重词汇的积累。

课标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要“多认少写,识写分开”。本课设计让本课生字、生词多次重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于重现中识字。并让学生给会认的字组词,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这节课,我们的教法科学,学生学的积极有趣,教学效率自然是事半功倍。以后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少讲达到不讲。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篇6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引人思考的童话故事,情节简单却充满童趣。课文中的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动物们的叫苦连天;而小猴子却让大家照自我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受到动物们的拥戴。可是童话故事反而容易让学生造成脱离现实的距离感,为此,我经过一个问题的设置,“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首领”来贯穿这篇课文。

有了这个主线之后,我们要讨论解决的是这几个问题:什么是首领?猫头鹰、袋鼠、小猴子是怎样当首领的?谁获得了欢迎?为什么?

在这个的思路引领下,其实这篇课文的解读设计已经能够水到渠成了。可是在引导孩子们去体会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认知经验和亲身感受。课前,我让孩子去调查自我喜欢的动物,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课件中,我也放入了对猫头鹰、袋鼠和猴子有针对性的介绍,主要了解猫头鹰昼伏夜出的特点,袋鼠跳跃本事发达的`特点,猴子树居的特点,为接下去的讨论展开作好铺垫。并且在上课伊始,我就让孩子进入主角扮演的状态,说说自我最喜欢的动物,有什么特点。在随后的课堂中,我又不断抛出问题:猫头鹰(袋鼠、猴子)的决定对你(代表的动物)有什么影响?孩子们从自我(代表的动物)出发,进取发言,甚至有的孩子已经说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孩子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谁才是一个称职的领袖。

有了第一节课的铺垫,到第二课时的时候,我们继续就课文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小猴子受到动物们的拥戴是因为什么?孩子们在那里其实已经完全能够理解课文所要传达的。可是我没有就此停止,我让孩子们联系生活,为什么有的班干部受同学的欢迎,在班级里有极高的威信,有的却没有?孩子们能够从自身出发去寻找原因,有的学生甚至说到了不仅仅要有本事,更需要有高情商。

我想一篇课文,能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故事渗透到内心的自省,这就是我们所一向在努力寻找的语文学习中的人文性。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都在不断探索与发现,在《黄山奇石》中,我们发现祖国大好河山之美,在《一株紫丁香》中发现师生彼此关爱之美,在《小柳树和小枣树》中发现善待他人之美,在《纸船和风筝》中发现友谊之美……

这学期每周一次的“欢乐阅读”中,我也力求挖掘处课内与课外最佳的互补状态。秋天主题中我们制作树叶画;生活主题中我们探索的魅力;美丽祖国主题中我们制作旅行海报;环保主题中我们制作环保标语牌。这些教育资源的探索还没有尽善尽美,可能还远远不足以支撑语文学科人文性传播的需要,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我们还需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篇7

《从现在开始》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的是猫头鹰、袋鼠、小猴子接替狮子轮流做“万兽之王”,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敬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而小猴子却十分尊敬动物们的个性,它让大家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护,最后成为“万兽之王”。故事告诉学生要懂得尊敬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尊敬他人的道理。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乐于实践,我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为了很好的落实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情境创设贯穿始终,上课伊始便让孩子们扮演成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我自己则是狮子大王,孩子们跟着我一起参加森林里的万兽之王竞选大会。同时,我还准备了参选卡,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小动物们也有资格参加“万兽之王”的竞选,这样的情境创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切实的让学生参与到了课堂之中。

2、游戏闯关,快乐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我设置了闯关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其次,灵活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用字谜:“关上小耳朵”来教学“郑”字;通过图片展示,直观感受后理解朗读“笑眯眯”;又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了“轮”。多种识字方法的灵活运用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3、直观体验,朗读感悟

闯过生字关,我带领孩子们来到竞选现场。在这一环节,以朗读训练为主,由于学生年龄小,很难把握角色的特点进行朗读,于是在指导学生朗读狮子宣布的命令时,我除了做好示范,还让他们回忆学习“万兽之王”时所讲的狮子大王应该具备的气质,引导孩子读出狮子的威风与霸气。而在体会猫头鹰的“神气极了”时,我让学生先观察猫头鹰的动作与表情,从直观上先感受猫头鹰的“神气极了”,再带上动作自由练读,并适时请学生上台表演读,这样,学生渐渐入情入境,读出了狮子的威风,更读出了猫头鹰的神气。

4、想象说话,理解词语

在研读文本时,我发现这篇课文有很多的空白点,例如大家听了猫头鹰的话后都议论纷纷起来,他们会议论些什么呢?哪些动物会叫苦连天?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自主交流。比如:在理解“叫苦连天”时,我先以小燕子做示范,再问学生:你是什么小动物啊?猫头鹰大王的命令给你带来了哪些苦恼?这些空白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5、悉心指导,落实写字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指导学生书写。新课程标准提出: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进行书写练习,于是,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字形,通过观察比较,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又做到认真板书示范,向学生讲明书写的要求,使学生了解书写规范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练习写字时,就能把握汉字方正、美观的特点了。

虽然,在教学时我从重点词语入手,抓住“神气极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等词语,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深入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体会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方面,我感觉较好的完成了教学设想,但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也显露出一些问题:面对学生不同层面的展示,我的评价语不够丰富,童趣不够,导致朗读水平稍欠缺的孩子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在以后的课堂中要朝着这方面努力,多关注各个层面的孩子,让课堂更加高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