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次为您整理了课后教学反思(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演唱,感受歌曲的舞蹈性,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及借助肢体、表情来宣泄情绪的表演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通过练唱歌曲,赶很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3、在唱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集体合作意识和对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的舞蹈性,培养学生表现歌曲内容和情感的音乐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件出示漂亮草地,上面有花、树、房子、蓝天、白云。
师:你看到了什么?漂亮吗?你觉得还缺少什么?
拓展学生思维,引入课堂――在创造中寻找乐趣。
二、师生问好。
将原来问好歌的节奏改编成附点节奏,让生尝试演唱、表演。
今天,顾老师会跟大家去寻找很多快乐的时光,想参加的同学都跟着我一起出发吧!
三、听《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伴奏做律动。
四、趣味游戏,操练节奏。
1、大家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2、出示节奏
用这个节奏说一说你现在的心情。说得好的用这个节奏来表扬他。看着大家这么尽情的创作,顾老师真想唱首歌来助助兴。希望同学们能够邀请我一下啊?
念节奏:顾老│师呀 我们 请你 唱首│歌 0 0 ‖
五、学唱歌曲。
万分乐意为大家演唱,但是需要大家给我个小小的帮忙,如果你们觉得喜欢,就用你们的身体语言来跟顾老师配合好吗?我得拿上个乐器――铃鼓。
好听吗?听到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想?
1、跟师念歌词。(屏幕出示)――第一段
2、跟录音轻声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节奏和表情)
六、创编。
1、取题目
歌曲会唱了,顾老师都忘记给它取题目,你们觉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好呢?。
因为这是一首来自日本的儿童歌曲,所以在中国,不同的人给它取了不同的题目,有的直接叫它“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有的简单地叫它“幸福拍手歌”。
2、编歌词
我们302班的同学取的名字都挺好,你觉得你还可以通过做哪些动作、唱哪些歌词来表达你的心情呢?让我们当一回小小作词家!(一段)
3、学生上来唱,下面的同学配合他做动作。
七、综合表演。
今天大家表现得实在是很出色,但似乎没法满足大家的创作欲望,你们看,
顾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打击乐器)?你能用上这些东西,让我们的歌曲变的更丰富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争取让自己的小组创作出最有特色的节目,好吗?
八、小结。
度过了快乐的四十分钟,顾老师想知道的是,你最喜欢这节课的哪一部分,为什么?最后,我们还是在顾老师的歌声中结束我们的音乐课好吗?记得,要配合我哦。假如幸福的话你就点点头。假如幸福的话你就跟我走。假如幸福的话一起说声再见吧,那么大家都一起说再见。
课后反思:
本堂课课堂气愤教好,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活跃,可以说为学生营造了一堂快乐的音乐课。但根据课堂实况,学生学唱歌曲的准确度不高,也就是,难点没有很好的掌握,虽然课前进行了一系列的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和铺垫,但效果不明显,学生依然把附点节奏唱错,甚至多遍练习没有效果。我仔细回忆了一下,的确,课前的十五分钟,自己设计的环节环环想扣,不但过度自然,而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得既开心又扎实。可当进入念歌词的环节时,问题就出现了,学生对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虽然熟悉,但是在长句中依然引发了很多的错误,从学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困难”,看到了“乏味”,当时的我也没有及时给学生做好调节,一味地把环节拉了下去,以至于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错误。当时的我认为,只要给孩子们多听几遍,可能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将错误的地方纠正,可是,我错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我的点拨,他们需要我的正确引导,他们更需要我在他们出错的时候及时指正,这是我上完课后最大的感触。
新课标虽然重视学生的主体、重视课堂的活跃、民主,但毕竟学唱的准确性是一节好的音乐课的基本标准,如果你连最基本的歌曲学唱都没有掌握,更何谈创造呢?本节课的难点是对我的一次考验,没有很好地把这个难点突破,就是我本节课最大的失败,单森权老师和林燕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建议,使我茅塞顿开,真正学到了如何把我想来最枯燥、无谓的知识变得生动、有乐趣。
我想,如果在课堂上多问几句“你们学会了吗?”“哪里还不会唱?”“你们有好办法能把它记住吗?”可能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唱情况,让他们在熟练演唱地基础上发挥最大的想象力进行再创造。而教师自身也应该为课的难点设计更多有效的、针对性的方法铺垫,虽然这节课我在课前的铺垫较自然完整,但对难点的真正突破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那么再好的点子也是多余的。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学知识课文,读着本文,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张衡一样,偎依在奶奶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是启明星,那是勺子星……它们怎样总能挂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颗?数也数不清。并且本文的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时,我和孩子们一齐对着课件“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这样,会感到教学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简便!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以下几点反思:
一、识字教学与阅读结合,充满情趣,体现识字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二年级的孩子的识字量已有近两千字,他们有自我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是重点,但已不是难点。所以在课堂上要提高识字的效率,力求扎实有效。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采用多种阅读的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本事。
1、图文结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洒在碧玉盘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句子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经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话读美了,读出感情了。
2、自读、自悟、自得,在主角体验中感受张衡数星星的决心和对星空的认识。
在进行二、三两小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我去读,去体会奶奶对小张衡的疼爱,学着奶奶的语气笑着劝劝张衡。从中他们体会到了张衡不是第一次数星星,体会到奶奶认为星星是数不清的。
整堂课中,我运用了精美的课件,将孩子们带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所以孩子们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课中,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情感是愉悦的。他们跟着张衡,学着张衡,感悟着张衡,相信他们对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必须会有更新的认识。正如课堂总结时那样,也许,真有一个孩子因为认识了张衡,数了星星,学会了思考,研究,而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呢!
平时,孩子们特别喜欢进娃娃家玩,在娃娃家里他们扮演着各种角色。《我给布熊当妈妈》这个故事正好是孩子们娃娃家中的一个缩影。小主人公露露一开始以为当妈妈很容易,后来她照顾了小布熊一整天后终于体验到了当妈妈的辛苦和不易。
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先是通过听故事来感受露露是怎么样来照顾小布熊当好妈妈的,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肯定了露露带着小布熊玩滑滑梯和木马时是那么细心,真像个称职的妈妈,并一起来模仿这个情景,从孩子们小心翼翼、轻轻拥抱小布熊的动作中,我看出孩子们也真的进入了妈妈这个角色。第二环节是说说自己的妈妈平时是怎么样照顾自己的,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从不同的方面讲述妈妈对自己的爱,比如:生病时妈妈怎样照顾自己,烧好吃的菜,买好吃的东西……第三个环节是一起来学做妈妈,让幼儿为自己带来的娃娃当一天的妈妈,通过亲身体验,知道怎么样细心照顾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有责任的好妈妈。
整堂课中,孩子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能认真地倾听故事,懂得故事所表达的道理。语言活动不仅仅是要让孩子了解故事的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我们懂得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并能将这种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最后一个环节的体验,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妈妈照顾孩子的不容易,从而更加厚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都觉得要好好爱妈妈,为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妈妈开心每一天。
下午上课时,全部内容临近尾声时我发现有些孩子坐不住了(一年级),这时内容没有完全上完,离下课还有十多分钟,但我有感觉再继续我的内容有些孩子可能会“回不来”,心已经走了。这时我听到了铃声,我们离学前班很近,我就做了“倾听”的动作,让小朋友跟我一起听铃声,然后皱皱眉说“老师好象不太喜欢这个声音……,小朋友有什么好的点子吗?“小朋友们一下子来劲的,有的说可以用打呼噜的声音,有的说要歌声,有的说要狼叫,警报,还有的更直接,建议用很可爱的声音直接在喇叭里喊”下课了,下课了——“我就顺着他们的意思做一些很有趣的动作,象开玩笑一样进行点评,还请小朋友们模仿自己设计的铃声,大家开心极了,十分钟好象变得特别短,最后我发现设计铃声的环节居然跟我们这课内容中的音色能挂上钩,就正好来个很”方便“的小结,小朋友们也高兴,出教室时还口中念念有词!我的感受是有时不必太拘泥与一些规矩内容,一定要把自己的内容讲到自认为很透,抓住一些小小的细节开展教学,让孩子换换口味,我们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有变化地开展教学对孩子们很重要,反正条条大路通罗马,过分方正了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11月8日,我参加了组里的上公开课活动,我上了一堂公开课《老王》。
在这堂课上我坚持两个原则:
1、体现洋思的理念。
2、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前后知识联系,适当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课堂45分钟内容环环相扣,十分紧凑
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思考、回答,学生情绪高涨,气氛十分活跃。一堂课紧张而有序。下课后同学们反映收获很大。无论是洋思也好、新课标也好,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其实都要体现“懂”、“会”、“用”三个层次。
二、在备课和设计课时贴近学生的实际非常重要
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无论生活中的实例还是我们所学的课文内容俯拾皆是。如:
1、课前的导入环节,我请了两位同学,(其中一位是德育委员)小结上周加入红十字会和为奎屯市三中丁俊同学捐款情况,学生很自然地归结到人道主义和关爱不幸者,这一主题上。
2、延伸拓展部分让学生谈一谈你是怎样对待不幸者的。
3小结引用前面所学的课文〈〈大道之行也〉〉中的句子,“矜、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让我们共创和谐社会。
三、这节课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同时也提出了不足之处:写作背景不宜千篇一律全在进行新课前进行,若在课文精彩片断也是最感人的场面,老王在临终前给作者杨绛送香油和大鸡蛋。如果在这里介绍文革的背景,知道那个时代香油和鸡蛋的珍贵,才能理解作者愧疚的原因。在如学生归纳问题时,必须指出在第几页、哪一行,让全班同学都掌握。
感谢学校领导和组内教师给了我这样一次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让我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发展、成熟。下面让我就本次科研课,谈一下我的课后反思。
首先,在课的教材选定上,我和组长、主任一起研究准备了耐久跑和毽子两种教材,大家商讨半天始终没能决定最终用哪个教材,有支持这个的,有赞成那个的。最后决定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才确定了耐久跑和游戏的内容。也正是尊重了学生的想法和喜好,我觉得本节课我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做的比较充分,学生从心里就喜欢这堂课的内容,自然愿意参与,积极练习,课堂效果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另外,正如预料,昨天风很大,还有一场不期而至的春雪。如果用毽子这个教材,那教学效果将不堪设想。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多研究,多调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加完美课堂效果。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打联合”这一游戏当中,完全高中作文由学生自主设计游戏方法,游戏规则,我只是充当一名安全员和引导者,通过这一游戏自然的将学生带入了跑这一话题,引入到基本部分的教学,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课堂设计的四组练习和游戏,学生十分感兴趣,充分运用了情景教学,如:“连续爆破”,“过五关”等。有模仿解放年代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摧毁敌人碉堡的,有设计成关羽将军过五关斩六将的闯关游戏。总之,内容的设定完全为课题服务,真正达到了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耐久能力,增强心肺机能,完成教学目标。
下面说说本次课的不足:
1、由于是第一次把所有内容都安排进课堂,对时间的把握上不是特备理想,“打联合”和“过五关”游戏的时间略显不够,学生没有尽兴,没有达到最佳效果。
2、教学方法可以更加丰富,可以将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结束部分中,学生的自评、互评稍显不足,教师评价有点儿过多,应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效果可能会更好。
1.用数学知识存在普遍性与特殊关系的特点,教会学生用抓特殊性的方法来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学习。在初中几何教材中,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知识体系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2.我们知道: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而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各自具有自己的独立存在的性质,这也必然引起它们的判定、面积求法及应用上特殊性的存在。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抓住共性的同时,重点完成对特殊性部分的探究,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这部分教学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平行四边形教学中,引导学生由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入手,从平行四边形的角(对角、邻角、外角与内角)、边(对边、邻边)、对角线、面积求法、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方面进行探究(用逻辑推理或实验证明的方法,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实验、质疑、释疑的方式完成)。其次,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教学中,延用了平行四边形教学方式。但课堂上重点引导学生从异性方面进行探索,找出特性,即菱形具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组对角、四边相等、面积为对角线乘积一半三个特点;矩形具有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面积可用邻边之积来求三个特点;而正方形又具有集菱形、矩形特性于一身的特殊性。再通过比较、总结,来完成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在初中几何教材中,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内容还有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初中代数中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等。这些教学内容都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来完成。
008年4月24日下午,上了一节欣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这25分钟的欣赏课中,我用了录音机和CD机作为教具,给学生欣赏了《梁祝》呈示部分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听赏体验为主,设计与课堂目标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先是提出思考问题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通过自己的感受再用语言表达出来。
整节课下来,发现内容容量大了,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得不够恰当,上起来很仓促。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即让学生能熟悉“爱情主题”的旋律。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不够委婉,没有作到深入浅出。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是表面的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很好的掌握学生在这学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一、在内容上,容量大了。
呈示部:引子——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25分钟的时间要上完这些内容,容量大了。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有被追着跑的感觉。时间安排得也不够恰当,很多地方该细讲的都没有花时间。因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复听的过程能随乐哼唱“爱情主题”的旋律,如只选择呈示部中的引子——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在时间上会从容很多,着重欣赏主部主题,也更能深化《梁祝》的音乐主题。
二、在教学过程中。
1、导入。
这一环节引用了歌曲《梁祝》,提出设问:“这首歌曲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提示学生从歌词中找出故事的情节。而在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时,略显仓促,含糊其词。
如当时可设计成这样的板书形式,整个思路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更易掌握音乐主题发
展的每个环节。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写景“引子”)
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抒情“爱的主题”)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
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2、讲解概念。
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把协奏曲的概念直接摆出来,感觉有点突然。
这一环节,可调整为:把协奏曲的概念放到全曲欣赏完后总结时再概括,直接讲述“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在讲解“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时,可抓住“协”字做文章,“协”即“协助、合作”之意,更贴近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3、开始欣赏音乐。
在欣赏每个音乐主题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且目标明确。
如在听赏引子(写景)部分时,提问“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听觉感受并结合导入部分的歌词,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联想到的画面。
在听赏“爱情主题”时,也是先给出问题“这一主题跟我们前面听过的歌曲《梁祝》的旋律有什么相同之处?重复了几次?是连续重复还是穿插重复?表现了两人之间怎样的感情?”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没能把《梁祝》的“爱情主题”升华到现实生活中,故有误导的倾向。如能委婉的把“爱情的主题”升华到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可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及时引导、鼓励学生建立起对周围的亲朋好友、()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对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挚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在听赏连接部和副部时,先把问题摆出“这一部分的速度、节奏、旋律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表达《梁祝》什么样的情绪?”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通过自己的感受运用语言表达出来。
了解到听课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故在最后设置了3分钟的互动。
从头欣赏完整的呈示部音乐,“请同学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根据音乐来即兴创作一段舞蹈。”但因时间已到,临时把这一环节改为:让学生听歌曲《梁祝》并跟着哼唱。使学生更深刻记忆《梁祝》“爱的主题”,起到深化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作用。
这一周,明丽姐出门了。我要独自代领着孩子们,还是有一点点紧张的~~~ 但是,硬着头皮上吧~今天,我开始这周的第一节课,讲了《颐和园》。结合本单元习作,写导游词。我今天课上主要带领孩子们去弄清了游览顺序。这样对于日后理解写景和习作有帮助。对于这节课,我有如下反思~
1.用游览顺序一步步代领孩子去学习游记,让孩子们知道了游览的。读法,思法。
2.在讲课中,板书清晰,使课后习题处理时没有难度。这是我进步的点。
3.详略得当,我的讲课有详略,这样推倒写作方法,总分总时,不费力气。
4.时间不合理,差了5分钟,没有处理好,没有强调出写景的主要写作方法。我会在语文园地时,集中处理,千万不能忘!
总得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这节课,我也通过反思,体会到了成长,加油加油!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教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时,我没有讲诗意,而是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柳树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
“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春天把柳树打扮得像个大美女!”全班哗然。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心中盘算该如何评价这样的答案,但已有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有了这一想法,我马上把“球”踢给了孩子:“孩子,您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春天太美好了,让好多东西都穿上了新衣服,像美女一样真好看。”学生脸带笑容,似乎也在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而兴奋。我心中暗暗惊喜,马上就对孩子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学生兴趣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