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一):
《将心比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透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课文资料浅显易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进行课文学习,到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拿到课文后读了几遍,脑海中开始思考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情,备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读熟课文后解决几个问题,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以往大多数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台下一双双小眼睛聚精会神的看着我,小耳朵竖着在认真听,孩子们发言的时间很少。语文课上总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时间不够用,每每听到下课铃声响起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讲到,感觉意犹未尽还想继续下去,这时候却没有思考到学生们的感受。很多时候忽略了他们的想法,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这节略读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看看效果怎样。
一上课,我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们跟读课文,目的是为了纠正生字的字音,模仿如何能讲课文读的有声有色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而了解课文资料。跟读一遍课文后,学生再分段朗读再继续了解课文。读完课文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时学生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在这反复的阅读中渐渐的熟悉了课文资料对老师抛出的问题自然应对自如。在交流问题时大家的表现很是让我吃惊,平时课上几乎不举手的庞硕同学这节课举了好几次手,叫起他来回答的还很好,我想他读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了,很替他高兴。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言都很用心,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给大家讲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将心比心的好处。大家在对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推荐,他们的推荐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很真诚,很温暖。看到大家这样的表现我很高兴,自己想要的不就是这样的课堂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学生自己做不好,可我们给他们机会尝试来吗教学中我们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文学殿堂中的奥秘,让学生们的自主合作潜力得到提升;其次,要注重阅读潜力的培养,在阅读中领悟文章主旨;第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二):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透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潜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透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透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期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潜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学完这篇课文我在随想本上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写写自己对文章最后一段的感想。第二天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感触还挺多的,个性是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让我爱不释手。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谈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说得很好。我想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必须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三):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以透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透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透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期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潜力。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重课堂资源的整合,如始终将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贯穿导课、品读、结课,同时又引入了台湾作家罗兰的话,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做到了拓展与文本的紧密结合。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四):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以透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透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不要紧,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透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期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潜力。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重课堂资源的整合,如始终将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贯穿导课、品读、结课,同时又引入了台湾作家罗兰的话,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做到了拓展与文本的紧密结合。
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真正增加语文知识的含量为目标来教学,这样才能教学得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五):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透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课文资料浅显易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进行课文学习,到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拿到课文后读了几遍,脑海中开始思考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情,备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读熟课文后解决几个问题,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以往大多数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台下一双双小眼睛聚精会神的看着我,小耳朵竖着在认真听,孩子们发言的时间很少。语文课上总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时间不够用,每每听到下课铃声响起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讲到,感觉意犹未尽还想继续下去,这时候却没有思考到学生们的感受。很多时候忽略了他们的想法,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这节略读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看看效果怎样。
一上课,我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们跟读课文,目的是为了纠正生字的字音,模仿如何能讲课文读的有声有色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而了解课文资料。跟读一遍课文后,学生再分段朗读再继续了解课文。读完课文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时学生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在这反复的阅读中渐渐的熟悉了课文资料对老师抛出的问题自然应对自如。在交流问题时大家的表现很是让我吃惊,平时课上几乎不举手的庞硕同学这节课举了好几次手,叫起他来回答的还很好,我想他读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了,很替他高兴。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言都很用心,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给大家讲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将心比心的好处。大家在对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推荐,他们的推荐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很真诚,很温暖。看到大家这样的表现我很高兴,自己想要的不就是这样的课堂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学生自己做不好,可我们给他们机会尝试来吗?教学中我们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文学殿堂中的奥秘,让学生们的自主合作潜力得到提升;其次,要注重阅读潜力的培养,在阅读中领悟文章主旨;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六):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带领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关怀,领悟人与人之间只有带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地和谐。
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同时由于课文的资料比较简单,因此,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悟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但同时由于课文的资料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这样就使得课文的知识点相对较少,讲解起来容易造成空洞的感觉。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读提示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开展。
虽然这篇课文所设计的教学资料不会过于繁杂,但经过梁老师的评课,我觉得我还有以下方面能够进行改善:
一、板书。板书设计一向是我教学设计的弱项,也也许是我平时没有过多注意的原因,所以板书似乎总是过于繁杂,而且我总是试图把课文的主要信息都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明了,更多时候反而造成了累赘。但在这节课上,梁老师提醒我,其实板书也能够板课文的中心句――简单的一个句子,简单明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二、多音字的讲解。由于多音字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同时因为这篇课文出现较多的多音字,因此我花了较多时间进行讲解巩固――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全班对答案,再读。这一环节似乎把课文的知识点巩固了,但花费了较多的教学时间,从而影响了接下来的教学时间。
三、提问题。由于这是一篇课文,虽然我注意了透过提问多拓展学生的想象潜力,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对于自读课文,问题还能够更放手一点,尤其是拓展部分,多给时间学生思考、讨论,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就应会更好。
四、学生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学生,是梁老师提醒我的另外一方面。教学毕竟应对的学生,需要兼顾到学生的知识面,也务必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但也许还是新老师的关系,每当有老师前来听课,我都会个性地紧张,自己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教学流程――就应如何使教学流程完整、流畅,所以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但是,我想梁老师给我提的醒是十分必要的,毕竟,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七):
《将心比心》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潜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透过自由阅读,同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将自己感动的语句画出来并写出感受,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肯定。但是在上课、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忙奶奶开门,是期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状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期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忙别人是期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忙。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忙别人不求回报有必须的距离。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潜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好处上,我想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必须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透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八):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这天,作为新教师的我理解了教研室老师的听课指导。本次我选取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将心比心》,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潜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透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我亲切自然的教学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适当有效的评价、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陈老师的肯定。但是在磨课、上课、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略读课文究竟该怎样上呢?我只是粗浅地认为略读课文也就应做到“精”、“略”得当。虽然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将心比心》中出现了两个小故事,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具体展开还是选取其一?在反复的思考后我选取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事实证明这样既节省时间、不显重复,教学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潜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好处上,我想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必须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透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九):
《将心比心》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潜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透过自由阅读,同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将自己感动的语句画出来并写出感受,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肯定。但是在上课、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忙奶奶开门,是期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状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期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忙别人是期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忙。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忙别人不求回报有必须的距离。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潜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好处上,我想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必须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透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物我一体,将心比心”显然,“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以此为题,透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尽量想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潜力。在体会了文章中感人的语言,了解了文章思想后,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将心比心”的含义,情绪也上来了。但是时间在启发诱导中被浪费了,没有时间去透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更别说联系实际来谈体会了。只有课后透过练笔去了解学生的思想了。
在教学本文时,我放手让学生自渎自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时,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在初读时,引导学生复述“我”所经历的两件事,再读时,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你是这位阿姨会怎样做?如果你是被扎针的母亲,会这样做吗?从而进行移情体会,并创设其他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模仿课文的语言描述写几句人物的对话。
课后,我不由得也反思起来,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在我们要求学生时,将心比心也尤为重要。我们也做过学生,也明白当学生的辛苦,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此刻主角转换成老师了,站在讲台上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他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就应这样。而孩子不必须理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