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反思【优秀9篇】

部编版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1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抓住文中的几次对话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鸟儿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知道吗?有的学生说:“树啊,我的好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有的学生说:“大树啊,大树,我们是好朋友。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2

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故事语言生动,情节奇异。它按人物形象,通常见的有: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人物都是人,但这些人的性格、行为等个性离奇夸张,比如《皇帝的新装》。拟人体童话,是透过拟人的手法使非人类的事物具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主要描述自然的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借助超常人和自然的妖或宝来展开情节,如《神笔马良》。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资料很简单,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务必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其中的道理。处于这样的思考,第一课时,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了解课文资料。二是初步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了解课文资料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资料十分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就应个性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平时,我们常常以自我的思维来思考学生的问题,以自我的思考方法、潜力来要求学生,所以常会深感受困惑,觉得学生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很不可思议。其实不要说学生和我们的知识结构不一样,就是学生自我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我必须要关注全体学生,了解不一样层次学生间的差异,不一样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一样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重视板书的设计和应用

小学中段学生的抽象思维潜力没有高段那么好,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客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理解。而恰当的板书设计能把抽象的课文资料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最好借助一下板书的妙手。而且板书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结构,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忙。像这次,如果我能把小鸟和树的关系,以及大树由树到灯火的变化过程用图示表现出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使结构明朗化,也能够刺激学生的视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肯定会好一点。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处理放与抓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其独特的见解。针对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老师的主角也开始转变,由起先的保姆型转化为此刻的引导。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放开手,把权利还给学生。这原本也是正确的,问题就出在,我太以学生为本了,也就是放得过度了,学生跑得太远了。像分段这一部分,如果那时我提醒学生根据不一样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把它分成两部分,学生肯定能很快地划分出来。这样也没有违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吧。

四、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资料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3

这是一篇意蕴深长的童话:小鸟和小树是好朋友。冬天来了,小鸟必须回到南方,临别前,她们相邀来年再见,再唱今年的歌。第二年春天,小鸟应诺来到了去年的地方,却再也找不到去年的树,只找到树根。小鸟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小鸟飞到山谷,仍然没有找到树,工厂大门的门先生告诉她:“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小鸟寻到村子,村子里一个小姑娘告诉她:“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个灯里亮着。”小鸟睁大眼睛,盯着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此时,小鸟的心情怎样?她是用怎样的声调来唱去年的歌的?从小鸟和小树的遭遇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学生弄清了这些问题,这篇课文的教学也就达到目的了。

我抓住这一点,用课文的四次对话导入,在学生找出本文的四次对话后,让学生直接从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中,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情感的波动,感悟小鸟与小树的依依惜别、小鸟对小树的苦苦找寻、小鸟于小树的恋恋不忘。

其间,学生的情感已进入小鸟和小树的真挚友情中。带着这样的感情基调,再来精读课文,学生就很容易找到重点词句,老师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文本与学生的对话,串讲课文就理所当然地事半功倍了。

在这篇课文的理解中,学生很轻松地找到了课文的明线: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然而,这篇课文,是由明暗两条线牵引着,完成文章的结构的。在引导学生找出暗线的过程中,平日的教学方法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两条主线的文章——学生只找得到看得见的。

这就要说到课文的导出了。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在反复的吟咏中,学生终于触到了小鸟内心的苦和痛,领悟了造成小鸟和小树悲剧的原因,找到了课文的暗线:保护环境、爱护小树。

课文上完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篇课文的导入、导出,对学生理解课文,是多么的重要啊!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4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可以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难,桩和燃可以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应、厂、音这三个字,大部分学生平时都已经认识了,难是难在应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蓝的读音混淆,所以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关注的。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对课文结尾这部分的处理,特别是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与朗读,也想体现这一点。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素材。

部编版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5

成功之处:

1、在本文的设计和教学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出发点,也以它为课眼,叶老以前说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这堂课都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此刻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这篇童话主要透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从这四次对话中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以学生每谈到一处对话,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进行指导,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朗读也一次次地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个主角,感受不一样主角的不一样心理。比如在刚开始鸟与树的对话中,请学生找自我的好朋友读一读,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应对自我的好朋友,学生的情感也较容易出来,这样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间。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师点名朗读的惯例。下方其他的主角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应对灯火时的心理描述,从而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不足之处: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就应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十分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但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我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我也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几个方面: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并引导学生如何去评价。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6

《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感动了学生们纯真、善良的心。在这堂课上,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奋点”

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兴奋点,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挖掘了学生的兴奋点就能使课堂“活泼”起来,“热闹”起来。课伊始,我满怀深情地,用娓娓动听优美的话语激情导入课文,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从而感染学生,唤起了学生走进课文中的激情。课堂中我以情感人,用自身的激情唤醒学生的热情。如:在指导学生练读小鸟的三句问话后,我让学生进入课文,对小鸟(学生)进行采访:

师:那一声声急切地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可怜的小鸟,你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情会怎样?

师:你伤心,你失落、你焦急,你一定在心里呼唤着自己的朋友大树,是吗?你们怎么呼唤的?

生:大树你在哪儿呀?我急死了。

生:大树呀大树,你到底在什么地方啊?你不要再躲着我了。

生:大树,难道你忘记了咱俩的约定吗?我还要给你唱歌呢!

小鸟们一声声的呼唤,引出了这堂课的高潮。当学生这种焦急的心情还没有回落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最后一段的学习。

二、抓住空白点,激发创新火花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的思维呈现开放、多样的特征。

在这篇课文最后一节,我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让学生深入小鸟、大树的的心理,引导他们抓住文中鸟儿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来想象小鸟会说些什么,变成袅袅轻烟的大树又会说些什么。这样让学生尝试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进行思维的碰撞,就是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在交流中学生能够更加体会到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情感的升华

在学生们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多次发生共鸣之后,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教学环节:你作为这一篇美丽课文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想说,你想对谁说?比如说对伐木人,对小鸟……一声声真诚的肺腑之言,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上完这节课,我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感动,为学生在课堂上那种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感动。小鸟的那份执着与忠贞,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社会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依然是最宝贵的。我想,课堂中我们师生之间演绎这份纯洁的情感,对学生是终生受益的。

四、充分朗读、引起共鸣

去年的树,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童话,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叫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几次说到小鸟与大树是好朋友?那么请你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确是好朋友?学生们纷纷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汇报,在体会中,他们的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此外,针对孩子们喜欢展示自我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朗读训练的方法。如:自渎,分角色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读,师生合作读,给动画配音等方法,开展朗读训练。学生积极性高,感情抒发好。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内容很简单,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这篇童话内容虽然较其他童话简短,作者也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它,但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己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同: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同: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又是有规律的。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去年的树》这一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悟出了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7

设计背景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教师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藏起来,以读激情,以情带读,以读传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活动目标

1、认识1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听,一只美丽的小鸟,正在动情的为这棵大树唱歌呢,大树正摇曳着枝条认真地听着,多美的画面,他们之间有个动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生字词可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

3、交流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4、指名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一(把)斧子一(双)眼睛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鸟儿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教学反思

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我落泪了,为文中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伤感的友情而感动。小鸟的那份执着、忠贞、真情,正是我们所渐渐淡忘和遗失了的东西,因此显得尤为珍贵。本着“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学生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一堂课下来,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很高,教学目标二、三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大树给小鸟说悄悄话这一环节,学生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不足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刚开始时没进入状态,老师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足。

大班去年的树反思二:语言活动《去年的树》大班教学反思(674字)

星期三上午,我在语言组上了一堂公开课,是语言活动《去年的树》。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内容情深意长,带着些伤感色彩。整个童话的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句,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

整个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讨论――欣赏――理解――谈话。对这个故事文本我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因为我认为这个故事内容比较深奥、抽象,对于中班幼儿怕难以理解。所以最后一段我去掉了,直截了当地“小鸟看着灯火,伤心地留下了眼泪。”再有为了渲染小鸟追寻大树的急迫心情,我在小鸟找寻大树的过程中用了“赶紧”、“急忙”两个词语,使幼儿更易理解。活动下来,老师们给了我中肯的评价。点出了成功之处:活动环节清楚,设计合理,课件运用较好。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题也很好,发挥了幼儿的想象,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语言活动中的词语解释能自然随机,把握较好。看到成功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1、语言活动中的对话可以着重复述。2、是否可以让幼儿先看图说说,别完整呈现整个故事,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到更好发挥。3、在第二环节提问到最后时,可以设置一个问题:小鸟的朋友大树没了,小朋友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再教师总结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友谊,这样的话目标达成度会更好。

总之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恰到好处,真是应了古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是啊!通过老师们的评价和讨论。我从中发现了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也理解了上课之前的一些困惑。例:最后谈话环节,不用深入挖掘大树的用处,太过了会偏离主题。再例:对小鸟和大树之间的情感缺乏总结。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实践反思,使自己在业务上更进一步。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8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内容简短,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但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本文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所以作如上设计:

1、在本文的设计和教学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出发点,也以它为课眼,抓住了文章的思路。这堂课都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这篇课文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的课文比较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如我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角色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渐渐地,学生们走进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一步一步地深化情感。看着学生的表情变得着急、担心、难过时,我知道故事已进入他们的内心深处。

3、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也是非常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写下要对小鸟说的话,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无话可写,没想到学生滔滔不绝,写了很多,有安慰小鸟的,有赞美小鸟的……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错。

整堂课下来,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就是没有深入挖掘文本,没能真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友情,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小鸟在找大树时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学生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一味地让他们读出小鸟三次询问的对话那种的焦急的语气,而且是一次比一次焦急,学生不能有感情地读出那种焦急的语气,导致时间浪费。

整堂课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是没有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感觉一堂课就是在读,让学生动笔的时间太少了,在小鸟寻找大树的过程中,让学生动笔去划出小鸟是怎样去寻找的一些句子,让学生能感受到小鸟是一次次地寻找,一次次地失望,一次次地担心,一次次地急切,而不是一下子就找到了,书中空白的心理描写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而不是老师给学生灌输,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小鸟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一次比一次的焦急,才能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小鸟询问的对话,深化课文的主题。我涉足的时间还不长,准备的时间也不够充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教学各方面会有所提高。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又是有规律的。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去年的树》这一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悟出了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以后要更加重视让学生挖掘文本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让学生学到真正的阅读能力。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9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主角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我明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好处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我力求透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主角,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在小鸟应对着灯火,唱歌给树听这一部分。那里有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那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那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

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课虽已尘埃落定,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对文本多元解读时,正确把握教学的主导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就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资料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用心健康,就应说都是能够的。但是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思考教学的主导倾向。

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一样: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就应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十分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但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我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二、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资料的顺利完成。如:《去年的树》一般教学两课时。我的第一次设计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外,细读课文的前面部分,着重体会树和鸟儿在一齐的快乐,感受他们分别时的难舍难分,第二课时读余下的部分,感受鸟儿和大树生死不渝的情谊。但是一试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课时资料太少,课显得很单薄,不充实。于是,我又调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基本上把课文读完,第二课时以复述故事和练笔为主。然后又去试教,感觉这样第一课时才充实了许多。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又是有规律的。透过此次活动,我从《去年的树》这一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悟出了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改善自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忙。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