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Waner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大小,粗细,高矮,多少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小筐筐、6个苹果,画有三只熊的底板、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们都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今天,有一家的小动物来我

们这做客,你们猜猜会是哪家小动物呢?看看他们是谁?(小熊的一家)那小熊的一家都有谁呢?(爸爸、妈妈、宝宝)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

那哪个是妈妈呢?妈妈长的怎么样?妈妈比谁高,比谁矮,所以妈妈长的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们要吃早餐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只熊今天吃的早餐是什么。(蛋糕、玉米、苹果、蜂蜜)吃早餐前要准备餐具,出示ppt碗。

2、看哪个给爸爸的?(最大的)什么颜色的?(红色)说一下理由,为什么要给爸爸最大的。

3、哪个给宝宝呢?(最小的)什么颜色的?(蓝色)

4、那最左边的绿色的给谁?(妈妈)

5、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

6、教师小结:三只大小不一样的碗,最大的给爸爸,最小的给宝宝,不大也不小的给妈妈。有了餐具开始吃早餐了。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第一样东西吃什么呢?看好了,(蜂蜜)

2、你知道哪瓶蜂蜜是给爸爸吃的?为什么?三瓶瓶子一样吗?(不一样)中间的瓶子最高,所以要给爸爸吃。

3、那哪瓶给熊宝宝吃?为什么?

4、哪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5、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对吧?(对)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细”

1、引导语:接下来要吃第几样东西啊,(第二样)第二样早餐是什么?刚刚

蜂蜜瓶子有高有矮的,我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次吃的东西,它们长的一样高的,(出示:玉米)你们看都是一样高的是吗?一样高的玉米,哪个给爸爸吃,哪个给妈妈吃,哪个给宝宝吃,谁会分一分呢?为什么?三根玉米一样长,为什么第一个要给爸爸。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

那这个除了说胖,还有一个词叫粗 。(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

3、教师小结:你看这三跟一样长的玉米,可是它的粗细不一样,粗的玉米看上去,是多还是少?(多)粗的看上去要多一点,那细的呢,看上去要少一点,你们现在明白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接下来要吃什么呢?(苹果)数数看,一共要吃几个苹果?6

个苹果给三只熊分,到底怎么分呢?你们可要听好了。

2、熊爸爸要吃得多一点,熊宝宝要吃得少一点,熊妈妈要吃不多也不少。

3、老师在后面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小筐筐,里面放了6个苹果,请你把苹果分给三只熊,插在哪儿呢?插在红线上面。明白了吗?做好了就放在桌上。

4、幼儿走到桌边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复讲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熊爸爸要吃得多一点,熊宝宝要吃得少一点,熊妈妈要吃不多也不少。

5、幼儿操作好回到座位上。

6、评价:找出不同答案,进行对照分析。

看看老师找了几种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对,哪个不�

六、情境“分蛋糕”

1、引导语:想一想还有一样什么东西没分,(蛋糕)。

2、打开ppt我们来看看怎么分。

3、结束:熊宝宝一家在小朋友的细心分配下,肚子也吃饱了,它们要休息了,我们小朋友也休息一会儿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 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发展探索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气球、打气筒、纸、笔。

活动过程:

1、 引导、观察。

(1)、老师准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2、 探索:气球里的空气

(1)、猜想: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3、请幼儿在自己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动手,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发言,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心,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瓶子,了解瓶子的各种特征和不同用途。

2、尝试根据瓶子的材质、用途进行分类,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各类瓶子(人手一个),各类废旧瓶子做的玩具。

学具:分类操作板,各类瓶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瓶子

1、以游戏导入课题。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瓶子并进行介绍。

师:你拿到的是什么瓶子?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瓶子。

3、引导幼儿相互比较瓶子,说说瓶子不一样的地方。

4、教师小结

二、尝试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讨论各种瓶子的分类。

师:你们逛超市时,超市里的瓶子是怎么放的?今天也要请小朋友将手里的瓶子放回超市里去,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放呢?

2、幼儿操作,尝试用实物瓶子按照瓶子的不同用途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都说的非常好。现在呢请小朋友按照瓶子的不同用途将瓶子放回超市里去。

三、拓展幼儿生活经验,知道各种瓶子可以废物再利用。

1、出示各类废旧瓶子做成的玩具,请幼儿观察。

师:在生活中我们用完的这些瓶子还可以做成很多东西,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东西。

2、引导幼儿大胆讲述玻璃瓶可以如何废物再利用。

3、小结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小班科学:

玩一玩,猜一猜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探索感知沙子、石子、黄豆的不同特征。

2.会用耳朵辨别三种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3.关注身边的自然物,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沙子、石子、黄豆,盆子、罐子、椅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观察自然材料,引发活动兴趣。

(1).“我们身体有什么宝贝?他们各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知道我们要用6个宝贝:眼睛、鼻子、耳朵、嘴、手、脚进行探索活动。)

(2).“小朋友们请看,椅子下面藏着什么好玩的东西?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沙子、石子、黄豆。)

2.用手玩材料,感知他们的不同特征。

(1).“你们想玩吗?想怎么玩?”(要求:蹲下来玩,轮流玩三种材料,注意不要把材料撒到盆子外面。)

(2)“你怎么和他们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摸上去有不同的感觉,看上去也有不同的。感觉。

3.用罐子玩材料,初步了解声音。

(1).“欢迎罐子宝宝,请小朋友们想办法用罐子宝宝和三种材料制作一种乐器。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好听的声音?”

(2).幼儿玩,教师引导幼儿:装一装、摇一摇、听一听、倒一倒。

(3).反馈:“你是怎么让罐子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的?罐子是怎么会有声音的呀?(打开验证)谁能发出相同的声音?请相同声音的罐子宝宝来一起唱唱歌。”

(4).思考:“你们的罐子宝宝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不同的东西发出来的声音不一样)

4.通过听觉辨别沙子、石子、黄豆发出的不同声音。

(1).出示三个罐子:“沙子、石子、黄豆玩捉迷藏躲进罐子里,你会把它们找出来吗?考考你们不打开盖子看,你有什么更聪明的好办法吗?原来听声音就能很快找出它们是谁?那我们仔细听听,这个罐子里是谁?”

(2).再请几名幼儿上来辨别,教师引导:摇一摇、听一听、说一说(与它告别的话)。

5.送沙子、石子、黄豆“回家”。

(1).沙子、石子、黄豆都有自己的家,看一看,这是谁的家?(示范送罐子宝宝回家)

(2).幼儿探索游戏:摇一摇、听一听、送一送、说一说。

(3).检查验证:老师带领幼儿打开验证,发现错误及时随机应变作出处理。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1)、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三)制订方案 实施探究 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四)、展示交流

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五)、拓展创新: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