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课教案优秀12篇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如下是爱岗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12篇口才课教案,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口才教案 篇1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106-01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人才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医学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重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口腔医学生是医学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扎实的口腔医学知识,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从而为口腔医学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保障。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是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创新思维是人的大脑与医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过程,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口腔医学知识的一种重要能力,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口腔医学这门学科具备很强的严谨性,也有一定的逻辑性,而且跟其他医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有助于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还能够促进口腔医学相关学科的学习成效。第二,站在社会层面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让发散思维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些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益处。

二、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者与实施者,学校的责任非常重大。对于口腔医学专业来说,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实践能力,还要明确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把这些固化到具体的教学计划中去。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要从口腔医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以及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要求学生人文科学知识与口腔医学知识之间能够实现融会贯通,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发挥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导作用。要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需要积极优化教学模式。在引导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本身已有的结论方面,还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知识的补充以及方法的介绍,鼓励学生质疑。在知识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跟学习成效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处在一个积极的状态下,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效。在教学中,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去理解问题,也愿意花费精力去探索知识点,这样的求索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过程。从这可以看出,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多么重要。比如,案例教学模式,通过运用口腔医学经典案例教学,教师跟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产生良性互动,大家在一起讨论、探究教学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再比如,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把学生根据实际特点分成不同的小组,这些差异化明显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出自己对问题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过程,也是思维发散的过程,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3.注重教学反思,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主要是口腔医学教师针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的总结和反思,从而明确教学优势,查找不足,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重复问题的再次发生,让教学成效得到明显的提升。所以,口腔医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一定要转变认识,重视教学反思,决不能因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而麻痹大意。通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跟同行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先进典型。事实上,教学不是单向活动,而是双向活动,教师需要关注的不只是自身在教学中的方法和表现,还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在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有时候学生会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不在教师的备课范围之内。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比教师预想的多,这些都给专业教学注入了很大的活力。所以,教师在总结的时候要把学生的创新点和闪光点记录下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在培养口腔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理论知识学习之余,还要实现“做中学”。对于口腔医学来说,其实践性与操作性都比较强,要求这个专业的学生具备临床诊断、技工以及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实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教育活动跟实践结合在一起,正确把握基础教育跟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口腔医学实践的时候,要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不能因为单纯的实践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在实施的时候,要结合教学目标,建立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的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步发展,能够科学有效的M织实践活动,,从石膏牙、蜡牙雕刻到印模制取、灌注模型,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口腔医学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都要结合不同的学生实际,在专业知识与实践方面给予相应的启发与指导,进而扩展其专业知识,进而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腔医学学习成绩,而且在提高教学成效方面也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更是学生就业的重要法宝,成为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培养口腔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认清当前医学的发展形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把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J] .中国高教研究,2015(8).

口才教案 篇2

关键词 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素质工作职责

班主任对毕业生的评语、学校结论。在作四个结论时,要求求真防假,不溢美,不隐恶,实事求是;要求概括具体,不讲大话,优缺点分明,特长突出,结论明确不含糊,为用人单位提供对毕业生使用、培养发展的可靠依据。笔者曾发现,有的班主任喜欢搞一点论,对喜爱的学生溢美隐恶,对不喜欢的学生在评语中出现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的语句,甚至无优点可寻。有的班主任在评语中喜欢讲大话、空话,什么“高举”、“坚定”、“最最”等词语。对于这样的评价,学校在审核把关时,应推倒重来,对个别评价不妥当的,应由主管学生管理工作的校领导亲自把关修改、签章。对学校结论,要慎之又慎,对于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个别有专长、技能方面突出的学生,要在一般结论基础上,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于犯错误和不能毕业的学生,都做出慎重的签署。在作结论时,可遵循下列原则:自己认识了的错误从宽,固执己见、拒绝承认的从严;历史的从宽,现实的从严;结论从宽,批评和自我批评从严;已经改正了的从宽,重犯的从严;坚持不改的必须作结论。.严肃认真地做好毕业生资料的归档工作。毕业生资料归档是建档工作最后一个环节,关系到建档工作成败,也关系到用人单位对资料的使用和掌握。归档工作的具体程序是:第一,组建好建档工作队伍。成立建档工作机构,选拔办事认真、细心,有统计、书写专长,有教学管理经验的人组成,派专人负责,人数一般三至五人,不宜过多。因为建档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疏忽,不能出现错统、错登、错装、漏装现象。第二,做好成绩、奖惩的核实誊写工作。这项工作任务大,因为每个学生每学期的期评成绩要誊写到每个毕业生登记表的成绩栏里,每个学期的奖惩情况要誊写到奖惩栏里,这就要求建档工作人员要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作风正派,避免差错和失误。第三,对毕业生登记表里的四个结论逐个检查,检查的内容是:领是否审查,是否签字盖章,年月日是否按规定的要求书写。第四,整理、装订成册,填写卷内目录。把学生每学期的总结鉴定表、实习鉴定表、毕业生登记表、技术等级审批表、入学时的新生登记表、体检表、团员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等,按时间顺序一一整理,装订成册,填写卷内目录。第五,装袋,封口。装订成册的毕业生材料,装进每个学生的档案袋里,档案袋的名字一定和毕业生材料的名字相符,然后封口,盖封口章。综上,可见做好技校毕业生的建档工作是极其重要的,步骤也是十分复杂的。作为技校的档案工作者,在技校已经面向市场的情况下,要使劳动力更好地在社会让渡,就要重视技校毕业生的建档工作,不断提高建档工作的要求,要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为技工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作出新的贡献。

一、在高校档案馆建立专题馆员制度的必要性1.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高校对学科专业作了相应调整,一些专业得到加强,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应运而生,这就对高校档案馆信息服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建立档案馆专题馆员制度恰好可以满足档案文献信息服务的针对性、科学性要求。档案馆可以遴选具有丰富专业知识、较高信息专业水平,熟悉对口服务单位档案资源建设,能够有效提供信息服务的专题馆员,与用户建立直接联系,深入了解对口服务单位的档案利用需求,有的放矢,提供有针对性的对口服务。为了应对专题馆员制度的建立,档案馆的服务重心也要由一般服务向信息咨询服务转移,同时,专题档案馆员要深入教学科研、管理一线,紧密追踪教学、科研动向,多层次、全方位运用多种手段开发馆藏,在档案馆和各对口服务单位之间建立一个动态的、交互的信息服务模式,真正为教学、科研起到信息导航作用。2.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有利于提供个性化的档案利用服务。当今社会是充满了个性化特色的社会,高校档案馆也是一样,要想办出特色,必须想方设法提供个性化的档案信息利用服务,而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恰好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档案馆以“专题馆员”为纽带,在档案馆和各对口服务单位之间架起一座个性化的服务桥梁。专题馆员在掌握对口服务单位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动态的同时,针对服务单位的工作重点、难点和中心工作提供二次、三次文献编研资料,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3.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有利于档案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档案馆的自身发展需要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做支撑,近年来,高校档案馆的人才队伍已逐步出现了一批年轻化、专业化和高学历化的人才。这类人才恰好为专题馆员制度在高校档案馆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储备基础。专题馆员的工作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胜任的,这种制度对馆员的学历、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相应的信息检索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和积极主动服务的能力。这种人才实际上是一种知识型馆员,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追求职业发展前景的欲望,注重强调工作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注重团队协作、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换,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喜欢不断学习,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只有这种知识型人才,才能够适应专题馆员的发展要求。专题馆员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对口服务单位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利用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带动馆内其他同事参与到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之中,从而有效提升档案馆员工的整体素质。

二、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应具备的素质专题馆员一般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具备档案专业或信息管理专业学科背景,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驾轻就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能力和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好的计算机、外语运用能力,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提供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在具备这些基本素质的基础上,还应具备档案信息导航素质、档案信息挖掘素质和公共关系拓展素质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才能为档案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和谐统一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1.档案信息导航素质。面对庞杂、浩瀚的档案信息资源,高校档案用户总是感觉仅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素养获取档案信息,一般都难以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全面的、有效的档案信息资源。而档案馆专题馆员恰恰具有档案用户所不具备的优势,能够利用自身对档案库藏资源了如指掌的优势,帮助用户有选择地采集、存贮、组织、控制和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帮助用户在多样化的档案信息资源中快捷、准确、全面地获取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意识反映了人们对信息工作的性质、作用的认识程度,是关系到能否发挥信息能力的先决条件。随着高校教学、科研的迅猛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日益膨胀,要在各种堆积如山的档案信息资源中有效地获取、评估、开发、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有价值的信息中分辨出核心信息,必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而档案信息导航素质就是明确要求专题档案馆员要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和敏锐的信息洞察力,要善于捕捉、发现、挖掘和利用档案文献信息。只有具备档案信息导航素质,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口服务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2.档案信息挖掘素质。随着高校用户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层次化,用户对档案需求在综合性、适用性、有序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已不满足于对档案信息线索和数据的单纯获取,而是要求档案馆提供有深度的,对馆藏档案信息进行分析、筛选、编研之后的利用价值较大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只是提供简单的一次文献查询,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从各种档案信息资源中检索、挖掘出来的专题汇编、调研分析或者预测报告、决策参考等。这就要求档案专题馆员在熟悉对口服务单位档资源建设的基础上,从教学院系、职能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组织、分析、提炼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并将加工编研后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对口服务单位,有效实现专题馆员的职责。同时,随时掌握对口服务单位的工作进展动态和学术研究动态,组建相关的教学、科研专题数据库,对对口服务单位的主要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比、归纳和提炼,形成档案文献综述和文献评介,使庞杂的档案信息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最大限度地方便高校档案用户,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3.公共关系拓展素质。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档案馆的工作也要紧随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主动开发、拓展新的信息服务项目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拓宽档案工作的影响力,争取学校领导及各院系、职能部门对档案工作的更多支持。要做到这一点,专题馆员就要发挥比较大的作用,因为,他们不同于普通的馆员。专题馆员的身份给予了他们和各院系、职能部门交往的机会。作为档案馆与对口服务单位之间的桥梁,专题馆员必须建立与对口单位的紧密联系,和用户进行经常性的对话、交流,真诚地听取用户的意见和批评,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分析用户的需求,了解用户的心理,及时改进服务工作。

三、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的工作职责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以下几种:(1)建立档案馆主动了解用户需求的交流机制,专题馆员负责定期与对口服务单位进行固定的工作联系,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服务单位的沟通,诸如参加院系的相关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跟踪工作进展等。(2)负责搜集、鉴别和整理对口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并在档案馆网站上建立对口服务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专题信息。(3)协助对口服务单位进行教学、科研、行政事务等专题档案文献检索,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行政单位提供定期服务和决策参考服务。(4)为对口服务单位提供档案信息咨询服务,通过电话、电子邮件、面对面咨询等方式及时满足用户查询档案信息的需求。在档案馆网页上设立“专题馆员咨询园地”,公布专题馆员的个人联系信息,并借助网络技术,提供多种在线咨询服务。(5)提供用户利用档案的指导与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层次用户的培训活动,指导用户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经常向用户宣传推广档案馆的信息资源。专题馆员制度的建立需要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详尽的岗位职责、科学的考核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高校档案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实施该项制度。专题馆员制度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工作和毫不气馁地努力争取。笔者深信,高校档案馆只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推行该项制度,就一定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促进高校档案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谭浩娟。中外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比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

[2]韩翠峰“.学科馆员”制度的管理模式探析[j].甘肃科技,2005(11).

[3]祝玲娟。图书馆学科馆员现状及发展方向[j].图书馆管理与实践,2005(4).

口才教案 篇3

关键词:报关;实务;实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长足发展,吸纳了大批人员就业。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在进出境时均应通过海关,均应履行报关义务,其中货物报关是海关监管的重点,因此产生报关员工作岗位,高校大多数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为此开设了《报关实务》课程。由于此课程设立时间较短、教学内容随实际报关工作规范的变更也不断变化,实训方式与内容还未完全规范。因此,本文就此做专项研究,以利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和手段。

一、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报关、通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培养具有专业分析能力的通识人才,或说是具备横向可迁徙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不会定位于为某具体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报关实务》作为与进出口贸易必经的通关环节所对应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为培养该学科领域的通识人才必开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目的总体而言在于教授学生掌握报关、通关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工作岗位,如进出口贸易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应掌握的通关知识与技能。

报关、通关的专业知识包括:我国海关与海关制度,报关范畴、报关单位和报关员制度,对外贸易管制和报关要求,进出口商品税则归类,海关监管货物模式与程序,包括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与相关要求;暂准进出境货物报关程序与相关要求;特定减免税货物报关程序与相关要求;保税加工货物、保税物流货物报关程序与相关要求;与报关相关的海关法律制度;进出口税费征收等。

报关、通关的专业技能包括:进出口商品税则归类;货物进出口报关单填制;原产地确定;进出口税费计算等。[1]

二、《报关实务》课程施教普遍存在重面授、轻实训的问题

所谓实训,就是在学校能控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2]。按《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目的对专业技能掌握的要求,实训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报关实务》课程实训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定报关的条件,按实际报关的要求训练学生的报关专业技能,以培养学生综合性、设计性的专业技能。

由于我国海关法规定货物通关申报人员实行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准入资格制度,即由海关总署举办报关员全国资格统一考试,取得海关制发的《报关员资格证书》并受聘于具有报关资质的企业(收发货人及报关企业)的人员方可申领并获取海关核发的《报关员证》,凭证方可进行货物进出口报关工作。与此职业资格要求相衔接,不少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开设《报关实务》的教学目的在于教授学生考取《报关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考试基本上采用客观题型,实行标准化考试,以利于管理简单化,这使得教学过程更注重面授形式、应试教育,专业技能的教育也简化为在局部给定条件下的选择题练习,轻视实训,导致综合性、设计性的技能教育缺失。[3]

高校《报关实务》课程并非仅为报关岗位培养专项人才,其它相关工作岗位同样需要报关、通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应强调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报关、通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就应重视安排实训以培养学生报关、通关专业的技能。

三、手工实训是《报关实务》课程最佳的人才技能培养手段

按能控状态水平实训有两种方式,一是实际工况实训;要求引进与实际岗位工作环境(设备),按岗位工作要求编排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此类课程的实训环境(设备)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大致相同,要求实际工况表现为具体的固化的机器设备,才可能引入学校构建实训室,这类实训课程多属理工学科的课程。二是模拟实训;对那些较难引入实际工作环境,却可在工作流程、内容在虚拟空间上模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编排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此种实训方式多适用于服务业和可计算机仿真的实际岗位工作环境。模拟实训按装备水平又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计算机及软件模拟;这对于以计算机及软件为重要工作工具的实际岗位具有较好的模拟和仿真效果,如会计电算化实训。二是手工实训;手工实训就是教师以文字图表及口语的形式模拟和仿真现实,以案例等方式设定实际岗位的工作环境,组织学生同样以文字、图表及口语等方式完成实际岗位要求的技能工作,以达到训练学生达到岗位技能要求的目的。这适用于手工作业为主的实际岗位,往往因环境变化快,岗位技能的内容与要求亦经常变化,使用计算机及软件模拟调整困难、成本高昂,实际岗位环境变量过多也使得仿真拟合度较差。因此,对这类岗位技能实训最好采取手工实训的方式。

尽管我国目前已普遍采用电子报关,但报关岗位工作并非都要使用计算机及软件,且电子报关单也要生成纸质单据。此外海关的电子报关软件属国家机密,难以模仿。因此,使用手工实训是《报关实务》课程实训的最好方式。手工实训要求教师利用主观能动性按实际环境的变化组织及调整案例,还有助于提高教师实际工作技能之优点;更有时效快、实训设备投入少之优点。但是,目前对《报关实务》课程手工实训的研究很少,本文特此提出《报关实务》课程手工实训的方法和内容安排,以供有志《报关实务》课程实训研究的同行借鉴。

四、《报关实务》课程实训项目与内容

按报关、通关的专业技能的要求,《报关实务》课程应对应开设四类技能实训,每类技能实训又按工作方法分若干实训项目。为便于教师组织手工实训,本文将具体实训类别及项目内容作如下归纳整理:

1.商品编码的查找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正确掌握按照《协调制度》归类规则对进出口货物查找编码。

实训要求:由教师顺序按照六项归类规则设置商品 名称,要求学生运用《商品名称与编码》表查找正确的编码,手工作业方式完成。

重点和难点:六项规则的正确理解和顺序使用。

项目设置与内容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要求

属性

1

规则一的运用

按税目条文和类注、章注查找编码

验证

2

规则二的运用

查找具备完成品特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的货品编码;查找混合及组合的材料或物资,以及由两种或多种材料或物资构成的货品的编码。

验证

3

规则三的运用

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编码的货品的正确归类。

验证

4

规则四的运用

最相类似归类法的运用

验证

5

规则五的运用

盛装物品的容器及包装容器的编码

验证

6

规则六的运用

查找某一税品目项下子目的归类

验证

实训项目案例:

按规则一查找以下货物的商品编码:用小米、燕麦碎粒、加那利草子混合配制的鸟食(零售包装)

答案:2309.9090

解析:由小米、燕麦碎粒、加那利草子混合配制的鸟食,从原料上看是植物,从用途上看是饲料。查阅类、章标题,当作为前者时似应归入第二类植物产品,当作为后者时似应归入第四类第23章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依据第23章章注对配制的动物饲料的描述,该商品应按配制的动物饲料归类,归入品目23.09,最终归入2309.9090。

2.进出口税费计算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依据《海关法》、《进出口关税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正确计算进出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主要税费。

实训要求:由教师按实训项目设置计算案例,要求学生正确运用关税计算方法,正确查询关税税率,从价税时正确计算完税价格,从量税时正确选用计量单位及总数;再由教师在关税案例的基础上加设资料,要求学生计算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因船舶吨位税及海关监管手续费等其他税费计算较为简单,建议不设案例实训。

重点和难点:完税价格的计算、增值税组成价格的计算和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

项目设置与内容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要求

属性

1

进口关税计算

查找税率、计算完税价格、计算关税

综合

2

出口关税计算

查找税率、计算完税价格、计算关税

综合

3

进口增值税计算

确定增值税税率、计算组成价格和增值税税额

综合

4

进口消费税计算

确定消费税税率、计算组成计税价格和消费税税额

综合

实训项目案例:

进口关税计算。境内某公司从香港进口日本产的糕点食品生产线2台,成交价格CIF广州50000美元/台。设1美元=6.5元人民币,应征进口关税税额为多少?

答案:查糕点食品生产线商品编码为8438.100010,查2011年进出口税则进口最惠国税率为7%,普通税率为30%,按从价税计算税额,完税价格按CIF广州50000美元/台计算。

则进口关税税额=50000×6.5×2×7%=45500元人民币

3.货物原产地的确定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各种产地规则,正确选用产地标准,申领及撰制产地证。

实训要求:由教师按实训项目设置案例,要求学生正确选用各种产地规则,并按产地标准计算及确定产地属性,填制产地证申报表及撰制产地证。

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按从价百分比标准计算产地属性;按实质性改变标准确定产地属性。

项目设置与内容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要求

属性

1

优惠原产地认定

正确运用完全获得标准、从价百分比标准和直接运输标准

综合

2

非优惠原产地认定

正确运用完全获得标准、实质性改变标准

综合

实训项目案例:

优惠原产地认定。中国某企业生产的登山帐篷,生产中使用了美国产的防紫外线的成匹的织物做原材料,经裁剪、缝纫等工序制成。出口至马来西亚织物的价值占制成品离岸价(FOB)的53%,问该产品能否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享受关税减让?

答案:查阅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得知,如一产品的本地加工增值不低于该产品总价值的40%,则该产品可被认为是原产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享受自贸区的优惠税率。该登山帐篷符合《产品特定原产地标准》清单标准,进口织物价值占制成品离岸价(FOB)的53%未超过60%,符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百分比标准,可享受关税减让。

4.报关单的填制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按照《海关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规范》的要求,完整、准确、有效地填制报关单,这是报关从业必备的基本技能。

实训要求:教师按海关监管货物模式分类设置案例,包括随附单据,要求学生手工正确填制纸质报关单。

项目设置与内容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要求

属性

1

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

出口报关单、进口报关单的填制

综合

2

口才教案 篇4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环境保护概论》 实施效果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首创于美国纽约大学,后因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系统性、决定性地应用和推广而发展起来。案例教学法的大致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整理案例;(2)分析案例,解决问题;(3)回顾总结。

1.《环境保护概论》及其特征

《环境保护概论》主要包括环境与环境科学、生态学基本知识、资源与环境、水污染及其防治等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基本内容、方法,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环境保护概论》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而且是集素质、道德和知识教育于一体,相互交融的学科。

2.《环境保护概论》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1]是一种启发、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把现场的问题带进课堂,把枯燥的理论章节变成公开讨论的话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突破上课时间等限制,在《环境保护概论》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

2.1激活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始终处于接受知识方式单一、被动的地位。案例教学法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问题讨论,手、脑、口并用激活思维。如在讲述“人口、环境、资源”这一话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大城市生活或者小城市生活,说出选择的原因,当原因涉及人口问题时,教师要展开讨论,大城市和小城市人口有什么差异,又因为人口差异导致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生活环境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何差异,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潜移默化地理解了人口、环境、资源三者的辩证关系。

2.2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品质。

通过案例教学法,在探讨问题的合作与沟通中学生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很好的发展。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逼真的故事情镜,让每个学生都融入进来,亲身感受面临的实际问题,主动分析案例中的信息,找到问题症结点,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理论知识才能向能力和素质转化,才能够提高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2.3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差距。

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脱离是传统教学中最明显的弊端,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理论脱离实际的影响。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对某一实际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互动、启迪等方式,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特点是把现场问题带进课堂,把枯燥的理论章节变成公开讨论的话题,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间的差距。

3.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3.1精选案例,严谨设计问题。

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如何巧妙、科学地设计问题,是实施教学前的重要工作。问题设计,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需要,多角度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其次,越是接近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亲身的经历就越能激活学生的探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要注意难度适中。不能太难或过于简单,要难度适中,这样才能调动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3.2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评判标准不能教条化。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一直沿用以前的指标,反映不同学生的特点并不是很直观。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兴趣爱好、个性等都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做出评价之前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真正融入问题探讨,因此要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有序讨论、合理评价[2]。

4.增强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措施

案例教学法,经过许多学科的教学应用和推广,越来越被证明是一种教学效果非常突出且实用的方法,深得学校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为了增强案例教学实施的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

4.1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

要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案例学习的过程。其次,教师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使讨论活动变得轻松愉快,学生只有通过愉悦的心情探索,才能有所创新和发现。

4.2注重教师角色的扮演。

在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有时间观念,使讨论井然有序,辅助学生理清思路,总结分析案例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扮演好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处的角色[3]。

4.3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案例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实决策过程的模拟,因此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认识:(1)学生是案例分析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2)别指望有“正确”答案;(3)学会“思想共享”;(4)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参考文献:

[1]姚俏梅。论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法研究,2007,3.

口才教案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选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187-02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在笔者几年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感受很深的是我国际贸易实务的许多内容理论性强,且大多数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理解起来具有相当难度。

对于相对晦涩的知识,要是照本宣科的讲解,不但学生很难领会其核心内容,且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笔者尝试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取得了很好效果。具体来说,先利用有针对性的案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思索案例,结合案例大家可以相互讨论,再提问不同的学生来谈谈对案例的理解。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分析,找不到切入点,但是随着几个学生发表一些观点,是非曲直也慢慢变得清楚。最后我再做一些补充讲解,把关键点和学生没有能够考虑周到的地方讲解出来,学生就能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也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相结合。但是要注意这样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技巧,案例一定要有代表性。

1案例教学对促进学生理解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作用

(1)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例如,在介绍商品买卖合同中的有关商品描述的各项条款规定时,都会提到应注意“明确具体”,否则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容易引起纠纷。这个道理很容易接受,可是在实践中订立合同时怎样做到明确具体地呢?若不明确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这时教师就应适时给出一个例子,一方面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例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订立品质条款为例加以说明。案例一:中国从美国进口收割机,合同中的品质条款为:买新的XX牌XX型号收割机。货到后才发现,是一种旧样式的收割机,上面有蜘蛛网但确实未用过。而我们想要的是2010年产的新型收割机。为什么会出现想要的与购买的不符呢?关键在于品质条款的订立有问题,不够明确具体,容易引起歧义。怎样才能明确具体呢?学生在课堂上经过讨论后将品质条款更改为:“2010年产新型XX牌XX型号收割机”。这时的品质条款可以说就明确具体了。讲课时通过这个小例子使学生既能对原理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又能让学生进入实践环节自己去订立合同条款,这样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再例如:在讲到海洋货物运输基本险项下保险责任起迄的时候,根据C.I.C规定,基本险承保责任起迄期限是采用国际惯例中的“仓至仓条款”,即从保险单上面所载明的装运港起运地仓库开始运输时候开始,到达保险单上面所载明的目的港收货人的最后仓库为止。但是要很好的正确的理解“仓至仓条款”还是需要通过案例来说明。案例二:2009年6月,中国A公司采用CIF贸易术语向英从B公司仓库运往码头装运的途中由于车祸而导致大部分货物受损。事后中国B公司出口一批货物,中方采用C.I.C条款投保了一切险加战争险,但是货物国的A公司以保险合同上面采用“仓至仓”条款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试问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付?如果是采用CFR或者FOB贸易术语保险公司又是否应该理赔呢?根据目前保险行业的国际惯例,对于基本险保险责任区间都是采用“仓至仓”条款,C.I.C和保险条款C.I.C也采用该条款。但是在国际保险业中不仅仅涉及到是否持有保险单,而且还要看被保险人是否有可保利益。《1906年英国海上保险法》第六条规定“被保险人在被保险标的受到损失时必须要享有可保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一条也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该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于投保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故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不管是卖方还是买方投保,都需要对已经投保的货物拥有所有权或者承担相应的风险,即是货物的可保利益人。如果货物受到损失,保险合同才会生效,对于采用CIF贸易术语成交,如果投保人是卖方,通常被保险人也是卖方,因为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的规定,如果信用证没有明确的指定保险单的被保险人,则被保险人为信用证的受益人。其投保的利益就是从保险单上面所载明的发货人的仓库出来开始,到达保险单上面所载明的目的港收货人的最后仓库为止,故前面所述案例中货物由于车祸而造成的损失应该由保险公司赔付。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到损失,由于货物已经越过船舷,风险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即此时买方是货物的可保利益人,且卖方在交单时候对保险单业背书转让给买方,所以买方此时可以在保险单上面指定的进口地保险索偿地点向当地的保险公司索赔。但是若采用CFR或者FOB等贸易术语情况就不同,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前只有卖方拥有保险利益,而买方不是可保险利益人,因为一般采用这些术语投保都是在货物装船后的,买方作为投保人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前是没有保险利益的。所以在采用CFR、FOB、FCA和CPT等贸易术语成交时,进口人投保时候所取得的保险单上也会表明采用“仓至仓”条款,但是保险公司的实际承担保险责任是从货物装上海轮,或者在发货地承运人接管货物即通常所说的货交承运人才开始,到对方收货人的仓库为止,实质上是“港至仓”条款。通过简单的案例就可以把相对比较复杂的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起讫解释得非常清楚:通常“仓至仓条款”主要适用于CIF贸易术语,而对于CFR和FOB的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是从货物越过船舷之后开始的。

(2)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但是有许多实践经验往往很难从国际惯例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而这些实践经验又是十分有助于学生对国际惯例的理解。合适的案例作为桥梁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解释,出口商所交货物应与合同条款规定严格相符,这样才能保证收汇的安全;而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解释,出口商所交单据应与信用证严格相符才能保证收汇的安全。所以在实务操作中,要求信用证内容应与合同条款内容相符,这样才能保证卖方交货既与合同相符又与信用证相符,进而才能安全收回货款。若信用证与合同不符,应要求买方修改信用证。这个原理表面上的含义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在实践中的应用却并不那么简单。现以举例加以分析:某进口商进口钢圆盘,合同中规定:“每卷重600公斤,多卷捆在一起,每捆3.5公吨左右”。而进口商开来的信用证却只规定:“每卷重600公斤。”无“多卷捆在一起,每捆3.5公吨左右”的规定。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要求进口商更改信用证。可是在实际业务中,这种情况往往是卖方按合同履约。原因在于信用证中已规定了的内容与合同是完全相符的,因此,卖方按合同履约是既符合合同又符合信用证的规定,出口方在收汇方面是安全的。通过以上案例分析,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把知识学活,而且也能积累一些实践经验,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且典型的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在《ACollectionofCaseinMarketingManagement》一书中说过:理论的深钻细研,并不是学有所得的真正标志,学习知识的宗旨要义在于掌握知识并且灵活运用知识,而案例教学的精华就是要学以致用。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案例的选择有至关重要,好的案例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选择案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这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前提条件。案例教学法尽管与传统教学法存在很多差异,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重视成都是一样的,因此,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这样才能够选择恰当的案例,并能够设计出讨论的框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才可能更好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索、发现和应用知识。

(2)在选取案例时要反复斟酌,力求其能囊括较多的知识点,并具备一定的复杂性。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过于简单,教师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案例。只有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的综合案例,才可能激发学生进行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这样才便于学生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案例的选择要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所以选择的案例

要将固定的国际惯例和规则融汇于具体实际之中,以便学

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国际贸易实际工作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提出正确的处理办法

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启示

(1)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教师无论是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案例教学不是取论教学,也不可能替论教学。应该说理论教学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二者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切忌把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对立起来。教学时在分析案例的整个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包括读熟案例内容、明确题目要求、最重要的需要重点明确基本理论观点、写出分析思路;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最后要进行全面深刻分析。另外,也可以把案例分析穿插在理论讲授中,这时的案例不需要太复杂,用小案例就可以。

(2)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企业的实际工作。这方面笔者深有体会,因为我曾经在外贸公司挂职锻炼过一段时间,对外贸的业务知识和一整套的工作流程有一定了解,这对从事国际贸易类教学有很大帮助,教学中几乎每章节的内容都能在实践中找出对应的案例。上课时,有时讲到某一惯例,除了用资料上收集来的一些案例帮助理解外,还可以信手拈来,随口就可以讲出一个身边的实实在在的案例,这也是枯燥的理论课程受到学生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方法因人、因课程性质在具体实施时会有所不同,主要有指导自学法、讲解分析法和课堂讨论法等,教师在课堂上对这3种方法的运用应有所选择。换言之,就是针对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于一些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案例,由于内容综合,针对该章的案例分析题也较复杂,就需要采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就是组织者。另外,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即把学生的具体表现体现在课程的最后成绩评定中去。曾担任美国案例教学协会主席的RobertRonstadt说过:人们通过实际才能学得更好,他说每一个哈佛大学的MBA都要认真阅读和分析500~700个案例。

(4)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全面提高运用国际惯例和规则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比如情景式教学法等。针对不同课程章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得方法就是成功的方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最大的优越性还是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融学习、思考与表达一体,且加强团队协作的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黎孝先。进出口合同条款与案例分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口才教案 篇6

1.1强化英语教学

英语是从事国际贸易人员必须掌握一项基本语言,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英语底子较差,特别是在听说能力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如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语言听说等课程,学生不仅在这些课程中学到英语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外贸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积累个人社会经验,同时学习到基本的商务交际理论。另外,在课后还需要同学加大口语的练习力度,如多举办些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观看英文电影等方式。

1.2传统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材相对滞后,大多数教材中的国家贸易理论部分还是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的,相比,现在我们进入21世纪,国家贸易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在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规范、国际贸易摩擦呈现多、杂、深的特点,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现下,我们将这些变化趋势引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如何让去做?是国际贸易教学必须突破的问题。有优势的高职院校最好能用自编教材,现在的教材内容的滞后使得教学内容远离国际贸易的现实。前面提过,因为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哪怕是最新的教材都会有些滞后。鼓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自编教材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2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1开展“模拟国际贸易”的实践教学

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国际贸易流程中的不同角色,加强流程认识,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对社会更进一步的接触,熟悉并更快的掌握国际贸易的业务技能,这样对自己从事国贸工作有初步了解,同时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教学软件模拟。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国际贸易教学软件,软件中包括业务操作、单证练习、在线考试、知识网站及在线帮助等几个方面组成。在进出口业务操作中,我们将不同的同学分为不同的角色,如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的相互配合,这样的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每个外贸环节的具体步骤。

2.2将案例教学融入到课堂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没有形象的告知学生如何去做,而且书本上的内容与现实工作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学生会产生乏味心里以至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并影响学习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仅靠教师在课堂上采取老师讲、学员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这样的授课方式,那么最后只能在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所以我们要把案例教学法多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如信用证、贸易术语等章节。

2.3师资力量的培养问题

从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教学的任课教师大多数是刚毕业的,他们存在理论知识非常的丰富,但是实践操作技能却显不足,甚至有很多上了多年国际贸易课的教师都没有企业培训的经历和实际外贸的操作经验,这样的授课水平和能力很难为社会培养出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要尽量把教师送出去,请进来,鼓励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2.4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以赛促学

通过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后,学生有多种职业资格考试可供选择,如全国单证员考试、全国报关员考试、全国外销员考试等,通过这些职业资格考试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口才教案 篇7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能力;科学发展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针对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作出的总体设计,是职业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教学文件,也是组织专业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依据。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要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切实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强专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符合度,为高职院校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下面试对就业导向下职业院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明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职业教育进入深化改革、整合、发展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1998年2月,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程开发须以社会和经济需要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人手,科学合理地进行。要建立健全课程标准,优化课程结构,教材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采用各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2004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七个有关部委联合召开了第五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中等职业教育应为半年至一年。”2005年11月国务院再次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决定》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我们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之前要认真学习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贯彻其基本精神和要求,并将其充分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质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遵循就业导向下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紧密结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区域产业结构,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和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的综合素质教育。

2.理论知识以“适用、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坚持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群)能力需要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结构,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

3.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及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设计,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4.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方向。要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始终坚持专业建设围绕企业需要、课程开发围绕岗位需求的原则,通过与优秀企业的合作,提升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内涵;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适应未来职业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增强学生的自我就业能力。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学计划要在充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应达到教学计划总学时的50%以上。各专业应在第一学期尽可能安排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同时应适当安排一些专业认知性教学活动,诸如参观或短期实习等。其他学期的核心专业课程按项目化方式或工作任务化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实践性强化训练。最后一个学期要加大专业实习和毕业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力度,力求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情境中真正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思路

(一)瞄准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之前,要走出校门,面向社会,进工厂、进企业,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广泛收集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有用的信息资料。首先,要兼顾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区域人才市场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分析,深人工厂、车间,把握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最后,确定其专业培养目标,要注重培养口径宽广、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艰苦创业精神,能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或教育事业发展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为一体

“工学结合”顾名思义,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应该是“学中有工、工中有学”,表明学习者的劳动与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重视学习与劳动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以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为核心。

“工学结合”充分体现了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转向掌握实践技能为主。

这种办学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职教特色,既是中国历史的产物,又是当今职教的亮点。我们要不断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推倒”学校的围墙,“打破”教室的黑板,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标准,改革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三)构建基于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的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培养方案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完全学分制是完全遵从学生的学习意愿,不受学制限制,学生修满规定下限学分就可以毕业获证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采用弹性学制,学分统计是以整个专科学段为单位,统筹计算学生修课的学分,修满(或未修满)规定下限的学分,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推迟毕业)。弹性学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更多的人性化服务。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愿,允许学生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自主选择专业”,以使学生学习他们爱好的专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或资格证书等课程组合模块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适应性。

职业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设立“个性化课程”,探讨和研究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的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基于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的教育管理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设置以“工作任务或项目导向”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操作技能型人才,因而其课程体系的理论构架应该是能够对应于学生就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的工作结构(体系)。企业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构成是以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或项目”为目标的,因此,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采用“工作任务或项目导向”为主体构建课程结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架图)如下:

四、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步骤和基本要求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致可分为社会调查、专业研讨、起草方案、修改定稿等四个主要工作阶段,如下图所示: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可机械地套用,要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执行相对统一的规定,又可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从各专业的实际出发,发挥其优势和特长,突出本专业特色,制定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口才教案 篇8

关键词:港口物流;物流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2015, the central put forward“the Belt and Road”strategy, wuhu city is an important node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With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on navigational jun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and effectiveness in cultivating specialists in the field of port logistics, this article lead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mode into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ourse. From six aspects, including changing the teaching concept、emphasizing on the students' paticipation and autonomy、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case、changing assessment criterion、enhancing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level and strengthening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implement the teaching model framework of logisctis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viding a new way for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port logistics;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1 “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面向港口物流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性

2013年9月和10月,主席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2014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一带一路”是2015年区域发展的首要战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一带一路”彻底改变之前点状、块状的发展格局,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这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芜湖居中靠东、临江近海,横跨长江两岸,长江黄金水道优势突出,港口航运比较发达,是长江经济大动脉中的重要通道。2010年,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确定芜湖市为承接产业转移双核心城市之一。2011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2013年,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编制《推动长江经济支撑带转型升级综合发展指导意见》从六个方面再造长江经济带。这些将极大地促进芜湖港口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芜湖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和长江主枢纽港之一,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安徽省对外开放的窗口、主要对外贸易口岸,同时也是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可常年靠泊5 000t级海船,中水期可靠泊万吨级海船。芜湖是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内河航运大市之一。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水运企业共计355家,其中航运企业201家,港口企业55家,航运服务业99家。水运从业人数2.5万人。2013年全市完成水路运输货运量8 937万吨,水路货物周转量527.45亿吨公里。无论是水运企业的数量、规模,还是营运船舶数、单船平均载重吨、船舶总载重吨,多年来均位居安徽省首位和全国内河港口城市前列。中远、中海、中外运等大型船公司在芜湖均设有分支机构。芜湖航运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早,在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拥有船舶交易、船舶配件、船舶修造、船员培训及劳务、船代货代、评估咨询、金融保险等结构多样的航运服务企业600余个,并在沿江形成集聚。

然而,芜湖市发展港口物流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港口服务功能相对单一,集聚和辐射能力有限,现代物流发展相对滞后;航运企业多而不优,运力大而不强,存在结构性矛盾;航运服务业虽然起步较早,数量众多,但基本上以船舶交易、船舶维修、船员培训、船代货代等低端业务为主,航运经纪、船舶租赁、金融保险、仲裁担保、信息咨询、高级船员培训及劳务等高端航运服务处于起步阶段。

为了满足芜湖港口物流行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需求,配合物流公司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在物流市场宏观环境与微观因素多样变化的背景下,大力培养面向港口物流的专业型物流人才是急需的。安徽师范大学自2010年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将港口物流作为教学与研究重点内容之一,致力于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型物流专业人才。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专业,物流服务是不断革新和发展的项目,面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大趋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对学生实践性与创新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势在必行。

2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应用意义

2.1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就是以研究为主的教学,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的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

2.2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研究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研究式教学注重的是研究过程。学生是主体,支持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和创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对整个过程的控制以及引导。研究型教学模式过程控制具有开放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时间的开放。另外,在研究式教学过程中设计出合乎探究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使教室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开放信息场所,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发散。通过研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面向港口物流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系统学、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跨学科专业,与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联系非常紧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截止目前,全国有300多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据统计,约有40%的高校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大多采用“完全理论教学”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方式。

3.1 传统教学理念与学习理念影响研究型教学的开展

目前的大学物流教学课堂中,教学仍然主要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相对直接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学生的学习理念里缺乏主动思考,他们会比较被动地接受老师教授的内容,甚少质疑和提出自己的想法。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针对不同物流系统解决特定物流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等方面存在缺陷。

3.2 较少的课堂互动影响研究型教学的效果

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尽管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课堂内容,但学生依然比较缺乏学习热情。一方面原因在于物流的核心概念大多较为抽象且难理解,物流流程较为复杂,若没有实际操作和演示资料,仅凭教师口头表述很难让学生想象出整个实际过程;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的主动表达需求较弱。这样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更不用说学以致用了,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教学过程中缺乏本土化物流案例

在物流教学案例素材的选择上, 教师选择的大多是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大企业的相关案例, 学生缺乏代入感, 很难融入到案例中去。同时,教师也很难掌握更多的有关案例的详实信息, 使学生在案例讨论中不得不经常进行假设, 致使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甚理想。

3.4 适应研究型教学的考核方式尚不成熟

教学评价是影响教学模式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是以学科期末考试分数这单一指标为标准来评判学生成绩的优劣,评价范围较窄。反映在实践中,学生往往通过强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慢慢养成了认为最后通过强制记忆就能通过考试的习惯性思维,而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较强的被动性。

3.5 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

物流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并突出其实践应用性,用扎实的物流理论指导物流实践,用丰富的物流实践完善物流理论。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对实践教育环节的要求很高。然而,目前大多院校仍然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往往理论概念讲得多,实际方法研讨得少;国外物流发展谈得多,国内物流实践结合得少。这就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不能充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物流人才。

4 面向港口物流的物流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

研究型课堂教学体系需要教师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这对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展研究型教学时,应充分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校企合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针对一些前沿性的学科问题,帮助学生积极寻找可行的解决办法,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过程中以课题案例研究为手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本课程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强调教师和学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4.1 转变教学观念,锻炼学生主动学习思维

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依据在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让每个学生有进步是研究型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学生在研究型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4.1.1 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学生在接受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可用探索的目光来研究教材和教师的课件,甚至挑剔教材和课件,以加深对学习知识点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思考。鉴于物流学科的交叉性和发展性,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抱着“怀疑”的态度研读课本,抱着“求证”的态度查阅文献。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指出教材中的不妥之处(包括印刷错误、提法不当、归纳不全面等),讲授过程中对不妥之处做出强调与评述,考试过程中把这些不妥之处作为重点考察内容。

4.1.2 推动学生融入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教学方式,笔者所教授《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很多是学生自发搜集的,《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中学生对实际案例的介绍和讨论也是积极踊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以研究型的学习姿态不断拓展知识面。

“学会学习”是学习的最高目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方法与策略。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现象、事实、概念、原理等描述性知识,更要掌握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发现与思考问题。研究型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态度和技能,强调学习兴趣的满足和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灵活应用和素质培养。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科学合理,以学生为本,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2 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善用启发式课堂教学

4.2.1 善于运用小组讨论,结合启发式教学。从实践来看,在研究型教学中选择较多的是小组学习形式。在平时授课过程中,笔者也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参加学校的创新创业大赛,学生从课题的选择、确定,资料的收集、分析到报告的撰写、答辩成果的整理、展示,整个过程都是小组独立完成,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并在结题验收中得到充分肯定,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

在研究型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在不同阶段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不同问题,问题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分组讨论或课后作业提出解决方案,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路,当堂或在下堂课中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并举一反三,延伸和拓展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

4.2.2 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型教学应分层进行,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为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研究型教学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做法都没有标准答案。物流管理研究型教学的核心就是师生互动,互动的主角是教师和学生,在研究型课堂教学体系中应开设不同层次的研讨课,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读、写、听、说、辩论技巧、团队合作等多项能力进行训练,研讨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分析;教师在课前做好对教学内容和素材的选择,课堂上有效推动研讨的持续进行,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理解别人的观点,学会进行批判性思考,并提出问题。

4.3 注重案例的选择与运用,激发学生的整体建构能力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实践相对不够充足的情况下,针对物流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案例场景。案例选择可选用新鲜的案例,尽量不用已过时或非常成熟的案例。用具体实例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把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拟研究的切入点和研究思路,其他小组的学生一起讨论提供建议,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适当引导和规范,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案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问题,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处理方案。

重要的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已解决的问题基础上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新的问题,再进行分析和解决。实践证明,这种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港口运输”时,以芜湖港建设为例,要求学生对此进行充分、大胆设想,拟出相关芜湖港口运输规划方案,使课堂讲授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由此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4.4 改变成绩评定标准,丰富考核形式

4.4.1 建设多样化、过程化的考核体系。研究型教学的考核体系应是一个多样化、过程式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型教学的考核应从以知识测量为主向以能力测量为主转变,要多角度、多层面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流类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中不同课程要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不同的考核方式,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程评价,采用开卷、半开卷、口试、论文答辩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推进考核方式、方法多样化。

4.4.2 促进考试方式多元化。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考核过程是一个继续研究学习的过程,考试方式应改变笔试成绩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充分考虑课程论文、课堂讨论、课下工作等因素的量化方法和权重关系。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如何去做,评价学生在研究型学习过程中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只要研究方法得当,研究过程有理有据就是成功,而不去评价其成果是否具有重大价值,是否完全正确。

对于讲授讨论型课程,考试成绩由试卷成绩、小组讨论、课程论文、随机回答问题等综合构成;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变应试过程为研究学习过程,题目要符合教学大纲、覆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出题的思路明确、参考答案正确、有一定的难度,强调题目的原创性、综合性,并要求对所出题目就其知识点、出题思路、创新性、参考答案进行答辩。

4.5 拓展校企合作范围,加强校企合作层次,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5.1 合理安排学生实习,共同监督管理。在建设安徽航运中心的过程中,芜湖的港口和物流企业都非常需要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入了解港口物流行业,学校可以和芜湖港口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合作办学。通过这种方式,在技术人员、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了解和熟悉港口作业的流程并接触到港口物流的管理过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和企业人员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5.2 引企入校,拓宽融通通道。利用学校的实训场地,打造订单式培养;企业可将密集劳动项目外包,例如,逢“双十一”,可让学生实地实际地参与感受公司运营业务;学校也可设置企业分部。

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与市场的联系;另一方面,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派人员参与其中,共同把学生培养成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实用型人才。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港口等用人单位从不同侧面观察了解学生,挑选并培养自己满意的人才。通过这种教学和实践模式,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

4.6 加强相关师资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4.6.1 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得比较晚,直至2010年安徽师范大学开设此专业。目前专业的任课教师大部分是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所以相对缺乏港口物流方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管理经验。高校应组织鼓励专职教师多参加和专业相关联的培训,同时,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港口物流专业的实践经验,进而培养出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非常有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4.6.2 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必须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引进或聘用高职称的外校教师或者具有丰富港口物流经验的企业人员,可以加强本校与其他高校和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把企业实践成果和创新成果引进课程教学中来。

5 小 结

研究型教学模式体现了“寓学于研”的核心思想,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启迪学生理解力、判断力、洞察力、想象力和应变力。它应当而且可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将研究型教学模式引入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之中,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框架,对专业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改革起到必要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筱,赵锋。 本土化案例在《物流管理》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0-132.

[2] 孙福东。 港口物流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31-133.

[3] 刘光辉。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 焦作大学学报,2011(1):108-109.

[4] 翟羽,邓春。 海南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 时代教育,2011(9):38-40.

[5] 曾惠敏。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现代物流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2010(3):14-15.

[6] 孙丹。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物流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 中国外资,2012(2):215.

[7] 马乐,李楠,张莹莹,等。 物流工程专业型教学体系建设探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309-311.

[8] 贾卫丽。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 交通企业管理,2010(6):74-75.

[9] 傅忠宁,朱昌锋,张静芳。 物流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 物流技术,2012(12):451-453.

[10] 王海燕。 物流类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 中国大学教育,2012(10):33-37.

口才教案 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 情景模拟

教学法作为一种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教育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验证,已经非常成熟,许多具体的表现形式也被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在高等教育的教学反馈中,也获得了肯定。其中,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是发展相对较晚,也是开放性和创新性较大的一种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其在当代体现的教学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不仅让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教学对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此外,传统教学中,学生们往往缺乏具体的社会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他们弥补这些重要的能力缺失。同时,案例教学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习惯和自学能力。

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商务英语教学面向的教学对象,除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之外,主要包括英语专业(非商务

类)学生,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国际金融专业学生等,由于课程受众范围广泛,也决定了此类型相关的课程设计有别于传统的,单一的语言类课程或者商务类课程。而其中的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更具备其特殊性。传统英语口语课程旨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英文口头表达能力,课程设计涵盖英文对话,英文陈述,英文演讲,英文辩论等多个口头技能。从授课主体来看,英语口语课程有中国教师承担,也有英美国家的外教老师承担,但其课程培养目标几乎是一致的。该课程的另一个特点在于技能性,在课堂进程和时间安排上,应尽可能的让学生有更多实际演练口语的机会,这也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传统讲授的方式。那么,从教学目的的角度,商务英语口语在大的培养目标上和一般英语口语课程并没有太大区别,即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升。但从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来看,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商务领域的英文口头表达能力。简单点说,通过该项课程学习的学生,应当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专业的商务英语词汇,在一般的商务场合能够用英语无障碍的口头交流,甚至能够在较为复杂的商务关系中进行专业化的英文沟通。

这里可以很清楚的明确商务英语口语课程设计需要做到两点,第一,与传统英语口语课程一样,提升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将商务知识融会贯通,使英文口头表达更加商务化,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口语做商务交流。从第二点也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也是对其他商务英语专业课或经济金融类专业课的语言检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该项课程。教师在英语口语课程中,有一种被普遍接受并广泛运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演练口头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中,这种情景模拟的设计通过现代教学理念和手段的不断更新,逐渐也被更真实的具体案例所替代。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也慢慢的革新了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设计模式。首先,课程的商务性特点,为案例植入课堂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现实中的商务案例为这项课程提供了庞大的资源。其次,案例教学本身也是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一种运用,而任务教学法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已经突显了其优势作用。最后,案例教学提供的任务更接近真实的商务场景,案例本身是一个完整和统一的商务事件, 有开头和结尾,同时也提出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理清商务关系和事件发展的因果性和逻辑性, 这需要运用自己掌握的商务知识,结合案例给出的情景和任务来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需要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理论来分析案例,这有别于传统口语课堂,虽然最终都是让学生“各抒己见”,但案例教学是需要学生的最终口头陈述或者观点分享更加“有理有据”,商务英语口语输出应当显得更专业化和学术化。同时,当选取的案例真实性更强时, 学习者会将置身于案例中 , 从而驱动自我进行思考和质疑。与普通任务教学不同, 案例教学的任务完成,通常无关乎于答案的确定与否,而在于学生是否能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并能够将商务知识和理论系统和完整的进行口头英文输出。当然,除了思维和知识引导,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仍然需要对一些专业的商务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服务于今后的其他案例,举一反三,让学生熟能生巧。

在当代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下,课堂教学质量仍然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要素。这一要素也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高等教育,为了适应新的社会人才需求,更是对传统课堂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改革。当然,高校教学改革包含很多方面,涉及到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大纲等。但有一点是高等教育众多学者和一线教师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课堂的创新一直在主导着课程的改革。而以教学法为指导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正是课堂创新的所需要的。案例教学法已经风靡国内外的教学课堂,也逐渐从运用于专业知识型课程,过渡到运用于语言技能型的课程。商务英语口语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教师辅以案例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既可以为此门课程提供更多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也让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更加有效率,掌握一门语言技能更具备准职业化素质。

口才教案 篇10

关键词: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教学案例;特点

近年来,大学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探讨成为热点。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即教学活动的一元是在学校教学另一元是在企业实训,加拿大的CBE(CompetencBasedEducation)模式即能力本位教育,结合我国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工作要求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外贸企业的减少矛盾突出,商业机密和工作效率导致外贸公司不愿接纳学生实习…,使得企业作为实践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配合学生规模、训练强度和教学时间等,拟景教育引已成为实践类课程广泛应用的新教学模式。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仅仅依赖于原先的教材,而是需要根据真实交易资料和课程训练要求来设计制作一些教学案例,并配以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来运行,探究实践教学案例的特点,能让教师在设计、制作、应用、优化这类新型教学资源的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

一、充分认识教学案例应切合课程目标

国际贸易模拟TMT(TeachMeTrade)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而开设的仿真实习依托精心设计的课程平台,学生进入一家虚拟的中国贸易公司,以公司实习生身份亲身体验一笔出口贸易的全过程,动手完成各业务环节的业务操作,通过“做中学”,来实现“熟悉贸易流程、掌握操作技能的课程目标。因此,高质量、仿真度高的教学案例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TMT课程的教学案例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学案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已经成为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

从教学角度来看它就是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的电子版的动态开放式的国际贸易实务训练教材;从实习角度来看它就是一份完整的出口交易业务资料,包括从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到交易善后的全过程中出口商与进口商或相关机构的所有业务往来文件。

教师在设计、制作、应用教学案例前充分认识关键两点:第一、学生在TMT课程中能学习到什么?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技能。第二、学生该如何参与TMT课程的学习?利用网络平台自主训练、“做中学”、发现问题时与同学或教师交流以解决问题。这完全区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

在充分认识上述两点的基础上,TMT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数十年来的不断思考和实践,共制作教学案例20多套,全部以拟景操作形式呈现于课程平台,已有近万名本科学生利用TMT课程教学案例进行模拟实习。

二、全面把握教学案例应具备的特点

在实践和总结中,T课程教学团队对于该课程教学案例的特点有了全面透彻的认识和把握,不断优化教学案例,以更符合课程目标、更利于学生自主训练、更切合实际工作要求。TMT课程的教学案例具备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一)完整性

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教学案例的设计不能只是出口业务涉及的某个方面、某个阶段或某个片段,而是一笔出口业务完整的操作流程及涵盖的全部操作文件。教学案例的设计内容完整地涵盖实际业务中的每~个操作环节,包括l2周次的实习任务,按照此笔交易的进程依次完成,从而使得学生对于一笔出口交易的全部流程和各环节具体操作有了直观的体验和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除了在整体上把握流程外,课程要求学生在每个操作环节中根据业务信息制作每个具体文件,共20个操作文件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所需的六大操作技能:商务信函拟写、出口价格核算、出口合同填制、信用证操作、出口货物托运报关、出口单据填制审核。

(二)仿真性

TMT教学案例尽可能地与实际的外贸业务相符合,包括远程实习的平台环境及现场实习的办公环境、交易商品、费用信息、客户、出口履约中各受理机构的办事程序及机构文件的样式和内容等等,让学生在模拟实习中仿佛置身于一场正在进行的贸易实战。这种高度的仿真性会让学生更投入公司实习生这一角色,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从一个贸易理论的学习者向外贸工作人员过渡。而在整个教学案例的编写过程中,始终以真实的出口业务资料为参考,结合模拟实习的需要进行整理、设计和编写,以交易进程为主线,从实际业务的角度去考虑各个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让教学案例尽可能地呈现出客观真实性。

比如在进行出口认证时,出口商应根据客户的要求去申领不同的认证文件,若客户要求的是普惠制原产地证明格式A,学生则应在课程平台下载相应格式的申请文件,填制好后交由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签署,随后会收到受理机构反馈的已签署的浅绿色底的普惠制原产地证明格式A。这就充分体现了该履约过程的高度仿真性:第一、办理流程、受理机构及提交文件完全与实际业务相符合;第二、即使是同一个履约环节,由于客户的要求不同,其办理的相关文件也不同,这也与实际业务相符合;第三、上述两种原产地证明的样式、颜色、填制内容与实际业务完全相符。

(三)实践性

TMT课程利用教学案例运行教学过程,全过程模拟实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登录课程平台,按照课程平台的“操作要求”结合自己的思考判断去跟进业务,理解每个环节“做什么”,通过自己动手完成每个操作文件并在线提交,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而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通过课程平台的“操作示范”提供每份操作文件的示范样本,让学生查看后反思自己的文件“做得如何”,同时通过阶段讲座、在线讨论等多种形式和学生交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和“如何做得更好”。这样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学习的方法和工作的态度。

比如客户需要产品插页,教学案例中已通过课程平台为实习公司建立了相应的商品信息库。学生在课程平台的“商品查询”栏目中根据商品类别查询,然后在下载的实习公司信纸上自行制作各种直观生动的产品插页以提供给客户,待学生提交文件时间截止后教师会在课程平台的“操作示范”中提供一份规范的产品插页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后通过查看示范明确自己制作的产品插页是否符合要求,包括信息是否齐全、格式是否工整、图片是否清楚美观。

口才教案 篇11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实务 课程特点 案例教学法

社会上紧缺的是能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据调查,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名列第一至第六位的是: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这些岗位人才都需要理论知识和实际操练能力才能上岗。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向传递教学模式,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国际贸易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贸易热点问题多。需要学生能够理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

1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

1.1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经济贸易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随着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增加,本课程也成为许多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应使学生把握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全过程,掌握具体操作的细节。其特点有:

1)涉外性:由于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双方分别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进出口贸易实务中都是涉外贸易。因此,从事对外贸易业务的人员应该熟悉国际上的习惯做法。

2)实践性: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是专门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基本技能与技巧。

3)应用性:这门课程涉及到许多国际惯例、法律。合同条款的磋商与订立、出口单据的制作等既要符合法律、惯例的规定,又要符合具体进出口商品行业的规范,往往用英文表达。

4)综合性:进出口贸易的中间环节多,涉及知识面广,涵盖了不同学科的许多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也在外贸领域被普遍应用。国际贸易实务具有极强的综合性。[1][2]

1.2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要求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个别性很强的工作流程,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每项业务都处在动态变化中。进出口贸易又是金额和数量较大的交易,在整个流程中稍有差池就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这就决定了本课程教学应因课施变,[3]为了顺应形势的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素质” 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精神,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为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外贸人才,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模拟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业务流程和国际贸易的“生意经”,熟悉和理解相关政策和国际惯例,学会在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达成交易,能够熟练地从事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进出口业务。理论部分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专业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部分教学以外贸业务人员实际岗位要求为指导,以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为主线,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4]

1.3 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具有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其作用主要有:

1)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案例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5][6]

2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案例教学法

2.1 课前准备

要使案例教学法发挥好作用,课前的精心准备必不可少,在准备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目标圈定在一章或节内容中比较合适,这样能充分包含全章或节内容,起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2)要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知识领域和能力,考虑到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之间的关联度,选择难度适中的案例,循序渐进。

(3)案例教学选用的案例必须不断更新,以适应国际经贸活动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比如,在出口价格核算有关汇率与价格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问题,从汇率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影响出发,进而对汇率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以及出口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关系做出分析;同时,从进口角度分析汇率对进口商品价格和竞争力的影响;还可以从资源、能源和国家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使得学生不但了解到汇率与及出口商品价格的关系,结合相关课程的内容,扩大知识应用面。

2.2 课堂掌握

课堂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分析案例所提供信息的过程,是调动学生以往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思考的过程。

(1)解释案例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中的贸易术语部分教学,它是重点也是难点。其中CIF贸易术语的“象征性交货”特征,可通过案例来讲授:

某出口公司按CIFTokyo术语向某国商行出售一批蔬菜,由于该商品时间性较强,双方在合同中规定: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5月2日驶抵目的港。如迟于规定时间抵达,买方有权取消合同。问此合同有无不妥。

(2)问题分析解答

此案例分析关键在于这一合同的性质是否属于CIF合同?理解CIF术语下, 象征性交货含义,即,只要卖方在约定的装运港将货物装上船,并向买方提交了合同规定的相关单证,就完成了交货,无须承担保证货物按时完好抵达目的港的责任。经此案例就会加强对“象征性交货”的理解。

(3)递进理解

CIF术语的合同中,要防止出现“要求卖方保证到货或以到货作为付款条件”的陷阱条款。即,若卖方要买方保证到货时间,则应选用其他术语。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要较好地进行组织管理,讨论后要做好恰如其分的点评和系统的总结,指出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错误加以纠正,提高学生知识点的巩固、分析问题的能力。将学生讨论发言情况记入平时成绩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措施。

2.3 案例总结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指出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等。要充分肯定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和独到的见解,激励学生今后更积极地参与讨论。

3 总结

基于贸易实践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案例教学以市场岗位需求为导向,课堂案例教学的使用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 夏涛。面向应用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11).

[2] 蔡筱霞。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2009(2)(下旬刊):40.

[3] 赵桂荣。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启发式教学[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1).

[4] 柯宗俊。《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出国与就业,2009(8).

口才教案 篇12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4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学习归来,笔者总结杜郎口中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区的学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对今后的教研培训的初步设计。

一、让课堂活起来――构建“五步教学法”,倡导自主学习

2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强化常规性自主学习和引导性自主学习。根据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和我区的教学实际,我提出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五步教学法”:揭示目标――自主学习――质疑释疑――整合提升――检测评价。即下发导学案,揭示本科学习目标以及知识框架、拓展性资料、思考题、课堂小考;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在师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通过课堂小考检测学习结果。

二、让学生活起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教师需要追求形散而神不散的课堂秩序,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或安静,追求学生思维的活跃。像杜郎口中学这样稍显躁动的课堂,有利于创造一种无拘无束、亲和的发言环境,发言者更容易在同学的期待和情绪渲染下迸发智慧的灵感,讲出过人的言论。让学生活起来,可以巧问促趣、启发质疑、鼓励解疑、大胆放手,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的课堂才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三、让教师活起来――做有思想的教师

教书本身就是一种厚重的思想之学,它要靠丰富的知识底蕴、理性的世界观、高尚的情怀和辩证的智慧去完成。“机遇和挑战并存”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功底、敬业精神、教育理念、教学智慧。教师应努力做到:

一要学会读书――精读一点,广泛涉猎;

二要学会生活――亲近社会,热爱生活;

三要发展个性――守住自我,博采众长;

四要发展专业――拓宽知识基础,善于反思。

四、让教案活起来――教师教案的导学性、开放性

3教师应该学习杜郎口的经验,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 “导学教案”,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学生自学能力和教学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导学方案,提前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教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导学教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史料收集或讨论交流,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课堂上就少讲、甚至不讲,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让考试活起来――创新纸笔测试,提高学习效率

专家忠告: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地对对待中考,因为它代表了社会的公信;但是只有高于中考,才可能有效地赢得中考。历史课是一种典型的知识性课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长自己,但既然考试事关学生的前途、命运,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练好考试的本领,所以坚持小考日常化,以考促学。

总之,在学习杜朗口中学过程中,我深切的感悟是:

态度改变了,理念也会改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