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案精选6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方案要怎么制定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幼小衔接教案精选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幼小衔接教案 篇1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规范“幼小衔接”工作要求,推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现就切实规范“幼小衔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规范“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

规范“幼小衔接”,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和小学“零起点”教学,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学段教育的平稳过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基础教育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具有重要作用。

各中心校和小学、幼儿园要深刻认识实施小学“零起点”教学和幼儿园去“小学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幼小衔接”工作规范、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规范实施“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

规范实施“幼小衔接”,既需要准确把握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不同学段的教育要求和教学特点,规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密切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和衔接活动,共同做好双向衔接,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一)坚持学前科学保教

X.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X-X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科学制定执行教学计划,不得超前教学。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因地制宜创设良好游戏环境和条件。组织开发丰富适宜的游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得组织有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X.幼儿园要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要尊重幼儿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建立良好常规,完善工作制度,促进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不得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不得占用幼儿睡眠、运动和游戏时间。

(二)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

X.小学要科学安排和组织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要结合小学新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制订入学初期的学习和生活制度。遵循新生身心发展水平,科学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幼儿升入小学时,严禁小学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

X.小学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要求,按规定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应按相关要求予以落实。要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减缓新生学习的坡度和难度。不得以任何理由压缩课时,加快教学进度。

(三)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X.校外培训机构不得组织与小学入学挂钩的考试。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X〕X号)要求,坚决不组织幼儿参加与小学教学内容有关的考试测验,不得代任何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入学考试。

X.校外培训机构要按照审批项目范围开设培训内容。清理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的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严禁对X-X岁儿童以课堂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组织安排教育活动,不开展以知识技能为主的强化训练。

三、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

为推动规范“幼小衔接”工作的全面落实,市、县均把X年确定为规范“幼小衔接”工作专项治理行动年。专项治理行动安排如下:

(一)治理范围

各级各类幼儿园,各级各类小学起始年级,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

(二)治理内容

纠正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等“小学化”的倾向;纠正小学“非零起点”教学,纠正小学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纠正不落实课程标准,提前教学等行为;纠正校外培训机构以“幼小衔接”为名目,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等行为。

(三)治理行动步骤

治理行动分以下五个阶段进行:

X.自查自纠(X年X月至X月X日):

各中心校组织辖区内小学、幼儿园,依据治理内容,逐校(园)逐人、逐项逐条对照自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

X.全面整改(X年X月X日--X日):

各中心校及小学、幼儿园和教师按照整改方案,纠正和去除错误的教育教学方式,全面落实《幼儿园“去小学化”教育活动指南》(附件X)《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指南》(附件X)。各中心校和幼儿园、小学校(园)长以及相关教师要签订公开承诺书(附件X)。中心校和小学、幼儿园的承诺书要在校园显著位置张贴,接受监督(所有承诺书纸质档、张贴的照片要存留,以备省市检查)。

X.培训提高(X年X月至X月):

各单位要利用暑期教师培训的有利时机,将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纳入教师培训计划,认真制定专项培训方案,广泛开展和参与新教师入职培训、初任小学校长、园长任职资格培训、民办小学校长、园长专项培训、幼儿园转岗教师岗位培训、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全员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全面提高校(园)长和相关教师的业务水平。

X.巩固提升(X年X月至X月):

各单位全面开展“幼小衔接”督查活动,对办园行为不规范、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降级降类处理;

对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零起点”教学的小学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以“幼小衔接”为名目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的培训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警告,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停止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县局将组织人员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对不落实省市县要求的单位和个人经进行严肃处理,并将督查情况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

X.督查总结(X年X月至X月):

市上组织人员,对各县教育局、镇中心校、小学和幼儿园进行不定期随机抽查,检查治理行动效果。各中心校、县幼儿园要认真总结治理行动开展情况,总结学校、幼儿园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和推广优秀典型,推动专项治理活动深入开展。并将此项活动书面总结于

X年X月X日(周三)以前上报县局民办学前教育股。

(四)工作要求

为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县局成立泾阳县规范“幼小衔接”工作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办学前教育股,负责专项治理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X同志兼任。

各中心校要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成立相应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认真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坚持依法依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实行定期报告制度,从X年X月起,每月X日前将专项治理行动的进展情况报县教育局基教股、民办学前教育股各一份。

四、不断完善治理监管体系

(一)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对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非零起点”教学或组织入学考试的小学,以及教学行为不规范、组织各种形式测试的校外培训机构,各中心校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问题频发、社会反映强烈的幼儿园、小学实行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实行年检一票否决。

(二)建立教学计划公开制度。

每年X月X日前,各幼儿园、小学要通过宣传栏、公示栏、学校网站等渠道将幼儿园大班、一年级秋季学期课程开设和各学科教学计划进行公开,并通过板报、班级群、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告知每一名幼儿和学生家长。

(三)完善教研制度。

各中心校要进一步深化教研指导网络,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制度,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和小学“非零起点”教学现象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组织观摩、专题调研、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切实提高园(校)长和教师科学保教能力。

(四)强化督查制度。

各中心校要将幼儿园、小学一年级教学规范情况和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与教育质量(群众满意度)评价、校长职级制考核、文明校园评选和教师评优选先挂钩。各中心校要设置专门举报监督电话和信箱,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县局举报监督电话:;举报监督邮箱:市、县将结合开学检查、日常督查,定期不定期对各中心校规范“幼小衔接”的情况进行抽查,并将发现问题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五、广泛开展学习宣传

各中心校要组织小学、幼儿园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教育法规政策,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幼儿园“去小学化”、小学“零起点教学”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教案 篇2

采访中,记者发现,三家受访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很多观点不尽相同,但他们普遍认为多数幼儿园和一线教师在幼小衔接问题上只是蜻蜓点水般象征性地走一下形式,在理念和做法上存在着很多误差,导致幼儿园和小学的关系不对等,甚至出现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心理与生理的发展规律,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采访中,各位幼儿园老师都表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必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转变做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在做法上,三家幼儿园也有很多共性,具体表现在:

1.重视习惯的衔接。

(1)注重行为习惯的衔接

连云港市连云区幼教中心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制定了一些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时间的衔接。将幼儿教学活动时间延长,由大班的30分钟延长至40分钟。幼儿园可以在大班的第二学期每天或每周有一个到两个教学活动时间与小学教学时间保持一致;②常规的衔接。在大班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将小学课堂常规融进教学活动,如一节课中尽可能不去喝水、不上厕所、有疑问要举手等等,让幼儿在适应中逐步学会并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③学习习惯的衔接。让幼儿学会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汇报等学习习惯,学会预习、学会总结、学会反思,帮助幼儿在学习中树立团队意识。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要求孩子每天早晨按时起床上学、课间自己上卫生间、中午自己去食堂吃饭、自己收拾学习用品、遇到困难不慌张并能独立想办法解决或主动寻求帮助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至关重要。

(2)注重学习习惯的衔接

苏州市新区实验幼儿园老师借助教具教学,让幼儿实际操作,使他们较快、较直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以此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还采取各种形式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如自制图书、阅读图文故事,并为每个孩子专门准备一本“趣味识字本”,让孩子们将生字写在“趣味识字本”上等等。

2. 加强与小学合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活动。

连云港市连云区幼教中心邀请小学低年级的男教师对幼儿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授课,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制定活动课程,使“幼小衔接”不再是幼儿园单方面进行的活动,而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共同设计和组织儿童的综合实践活动,努力使幼儿园和小学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而进行平等合作,使二者逐渐建立起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学校课程包括“语言、社会、健康、艺术、科学”五大领域,同时根据社区资源开展一些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活动的内容。各项活动有了男教师的授课,为孩子们的性格培养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每周一次或两次的“幼小衔接课程”的活动,加深了学校和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为学校了解幼儿、幼儿了解学校搭建起和谐的平台。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开展“我与红领巾手拉手”活动,请小学生带领大班孩子参观小学,熟悉小学的教室、各类场馆;开展“小学的老师来做客”活动,请小学老师向幼儿介绍正确的写字握笔知识及进入小学孩子们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开展“我背小书包啦”活动,请大班孩子在大班下学期每天背小书包上学,引导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还与小学举办“六一联谊活动”等。

3. 引进家长参与管理机制,形成家园共育合力。

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和帮助家长正确对待幼小衔接工作,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家长座谈会、家长调查问卷等活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思想和行动上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苏州新区实验幼儿园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和定期的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使家长和幼儿园步调一致。

除了共性之外,三家受访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也各有特点,这些个性值得各园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连云港市连云区幼教中心李极园长主张:在合作、共育中做优“幼小衔接”

李极园长表示长期以来“幼小衔接”的目的常常被说成是“怎样让幼儿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因此要更加重视幼儿园的建设,重视“幼小连接”。“幼小衔接”工作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李园长所在幼儿园的幼教中心积极加强和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针对幼小衔接,幼教中心专门设计出适宜幼儿的“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如从时间衔接入手,将幼儿教学活动时间延长,由大班的30分钟延长至40分钟,在大班的第二学期每天或每周有一个到两个教学活动时间与小学教学时间保持一致。李极园长指出,“幼小衔接”是幼儿“心理、能力、智力、常规、习惯”等多方面的衔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衔接,幼儿园一定要设计好“衔接”的内容、把握好衔接的方向,真正做好“幼小衔接”这项工作。

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冯雅静园长提出:加强教师思想指导工作,将“幼小衔接”落到实处

老师要从自己做起,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理念上以“最大限度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为目标,为孩子们多考虑一点、多付出一点。在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中应该分步实行培养计划,做到有目标有重点有条理,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从正面激发孩子们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光荣感。幼小衔接全面目标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老师在平时有计划地用智慧把点滴想法融入到日常教育活动及园(班)本课程中去。

苏州市新区实验幼儿园金晓筠园长表示:通过特色活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金晓筠园长说,“幼小衔接”过渡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为了使幼儿更早感受小学学习的气氛,充分了解小学生活,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大量班级特色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如,幼儿园每周都选出“小班长”和“小组长”,孩子们为了能当选都非常努力地表现自己,并且认真遵守纪律,而没有当选的孩子们就会更努力表现,还会对当选的“小班长”、“小组长”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所以孩子们在担任此职务时,都尽心尽责,这样一来,不仅使孩子们乐于表现自己和遵守班级纪律,同时也使他们的服务意识及组织能力得到了加强。

幼小衔接教案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教育 衔接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等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过程。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减缓坡度,实现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须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度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

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

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入小学后,有些儿童使用过学具后,不能自己收拾还原;书写汉字笔顺有错误,操作活动不规范;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园特点,习惯于依赖教师;有的儿童甚至不懂得按顺序看画面、按页码翻书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三、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1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1)互相学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2)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育儿知识,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

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幼小衔接教案范文 篇4

一、实施“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道路上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活动环境,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业的繁重,使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厌学的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孩子能否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幼小衔接是关键。那么如何让孩子愉快的进入小学,自信独立的面对小学生活呢?这需要幼儿园、家庭和小学共同重视、努力配合,才会取得一定效果。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xx市课程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二、指导思想:

针对大班幼儿的特点。以及我园原有的幼小衔接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大班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与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有机结合,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与小学“学习准备期”主题活动做到有机结合,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衔接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的良好心理品质。

2.以培养孩子交往能力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5.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活动时间:

2020年5月中旬--2010年6月中旬

五、活动对象:

大班组全体幼儿、教师、家长、小学的部分教师

六、具体措施与内容

1.入学前的思想准备:

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等方式深入小学,多方面体验小学的学习生活,激发儿童对小学的向往,并对上小学充满期待,同时帮助儿童了解他们想知道的小学的事情。

2.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知道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想办法,自己能够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请求教师、家长等成人的帮助;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操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和生活问题处理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让他们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并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其次,培养儿童的新环境适应能力。在儿童对小学产生向往的前提下,发展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让儿童掌握一些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技巧,并期待到新环境中;通过对儿童集中力、自制力的培养,以及对规则的认同,让儿童能适应新环境的新规则和新的要求。

3.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

首先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儿童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请假;在教学活动中让儿童养成爱思考、专心、愿意倾听的好习惯;培养儿童正确的握笔写字、读书的习惯,以及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学会使用学习用具。

其次,要培养儿童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这两种能力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试非常重要的,语言是交流的基础,数学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因而,要特意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在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方案中也特别强调这两方面的知识准备。

4.家长工作

首先,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实施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案及实施进度,取得家长的支持,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幼小衔接教案 篇5

目前许多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面临困惑,怎么来帮助教师摆脱这些困惑呢?

一、对幼小衔接要有正确的认识

要解决老师们的困惑,实际上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教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问题,另一个就是教师和家长如何面对现实采取正确的应对办法。

具体来说,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在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过程中有个很好的过渡,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鸿沟,有许多孩子都掉进了这条鸿沟里。而这条鸿沟恰恰反映了教师和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知识获得问题。对于这一点,许多家长追求的就是让孩子学拼音、做算术、识字、背书等,但我认为正确的知识的获得,应该包括学习知识与技能。这里的知识除了课本知识,还包括广阔的其他知识,也可称为背景知识,知识面广的孩子学习能力也强,同时要强调,从小培养孩子掌握学习技能比某种知识的获得本身更重要;还要注意学会一些生活知识与技能,比如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与一些生活技能等;另外交往知识与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是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问题。现在许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逼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孩子辛苦大人也辛苦,但这种辛苦很有可能换来的是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这又恰恰是由于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动机造成的,如果孩子没有对这种学习的需要,逼是无济于事的。真正要下功夫的还是要让孩子对学习有发自内心的兴趣,比如喜欢看书、习惯于主动思考、对学会新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成就感等。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幼小衔接是一项全面的整体的工作,而不是只靠一根柱子或一个方面就能完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解决的问题就是不追求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正常孩子都是在合格的起跑线上的。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家长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孩子缺什么就补什么,而不是只教拼音、算术、汉字。如果孩子的身体素质不够好,就要从营养、锻炼等方面增强孩子的体质。孩子刚入学时精神会比较紧张,起床、洗脸、穿衣、吃早餐、上学,上课要坐端正,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玩了一会儿就来不及上厕所,回家还要写作业,孩子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如果没有足够的体力和好的身体素质,孩子最初适应小学生活就会比较困难。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就要想办法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感兴趣的下棋、画画、拉小提琴等活动都有益于孩子注意力和坚持性的培养。如果孩子心理素质不够好,输不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如果孩子行为习惯不够好,就要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

幼小衔接教案范文 篇6

“幼小衔接”是人的持续发展原则的一种体现,这里的衔接强调的是发展、持续、支持、过渡。幼儿园和小学加强交流与协作,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幼小两种机构在衔接上的教科研制度的改革;二是幼小教育教学环境上的双向互动衔接;三是幼小课程目标双向互动衔接;四是幼小教师间教学方法上双向互动;五是幼小课程上的优化;六是重视创设幼儿园和小学生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 七是幼小教师在衔接问题上合作交流与日常研究的突破。

关键字

双向互动 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其有能力,有自信,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符合后继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尽管幼小衔接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但存在着幼儿园和小学缺乏合作意识,幼小衔接应是幼儿园、小学及家庭共同关注的工作,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学习,需要大家的主动合作,沉下心来了解幼儿阶段及小学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相应的教育要求。幼小双方不仅需要共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而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实现双向互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条件。

一、对现状的分析

作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我们一直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同时,我园与小学紧邻,地理环境为幼小双向互动提供便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对幼小衔接问题作的相关研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反思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剖析如下:

(一)思想上有共识,行动上有偏差

学校近年来非常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了幼小教师座谈会,幼儿园教师参加小学集体备课,小学教师走入幼儿园课堂等活动,双方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价值认同逐步趋向统一,一致认为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小学携起手来。但现实工作中我们也清醒地发现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存在共性问题,即思想上有共识,行动上有偏差,还未达到双方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转换。

(二)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

我园已连续三年邀请小学老师对大班毕业幼儿的发展情况作面对面的考查,并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此过程中,小学老师对幼儿园教育教学也有了一定了解,而且绝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都认为有必要了解对方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课程改革趋势。但实际情况却是幼小教师对对方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还比较肤浅,幼儿园与小学在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对对方年龄段儿童的教育教学目标、方法、及儿童发展需求缺乏相应的、切合实际的了解。双方都出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安排及教学方法上还不能满足儿童的衔接过渡需求。

(三)衔接的策略上不够务实

幼儿园与小学存在衔接交流期过短及衔接形式化等问题。通常幼儿园在大班幼儿毕业前一学期才突击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如带幼儿参观小学,听一年级的课,参加小学升旗仪式和班队活动等,出现部分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感觉压力剧增,难以适应,小学也存在忽视由“小朋友”到“小学生”的急剧变化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冲击,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出现部分儿童对小学初期生活学习产生不适应。

(四)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

从研究上看,幼儿园与小学对幼小衔接的研究深度不够,还浮于表层,未研制出适应儿童发展的幼小衔接系列活动方案,双方教师对儿童发展的方向和理解还需进一步统一。

鉴于此,我们认为要全面地看待幼小衔接工作,既要考虑到微观的幼小衔接,也要考虑到宏观的幼小衔接。即不仅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还要考虑到情感、态度、技能、社会性等内容的衔接。如果能拉长衔接的过渡期,将幼小衔接的时间拉长为幼儿园小班至小学二年级,幼小两方应努力创设出切实有效的衔接环境,通过双方共同的研究探索找到衔接中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实施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这势必有利于幼小衔接的良性运行,使衔接工作的开展更务实、更有效。

二、对幼小衔接的新思考

“双向互动”相对于幼儿园与小学传统意义上的单向关系而言,不是两方单向需要的叠加(“你帮助我解决我的问题,我帮助解决你的问题”,具有功利上的互惠性),而是在儿童持续连贯发展问题上双方内在相互关联性的外在关系形态的表达,体现了双方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相互沟通与转化,是基于追求教育真谛的新型关系形态,具有价值特征。

“幼小衔接”是人的持续发展原则的一种体现,通过具有教育学意义的各种途径帮助儿童超越已有经验或在前后经验之间建立联系。这里的衔接强调的是发展、持续、支持、过渡。幼儿园和小学加强交流与协作,共同取得学校、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各种力量间的配合,通过目标一致的互动,让幼小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顺利承接,合理调节衔接的坡度,减少儿童适应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使儿童顺利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促进儿童健康和谐的发展。本课题中幼小衔接的时间为幼儿园小班至小学二年级。

通过幼小两阶段的双向互动能促进孩子可持续性发展,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幼小两种机构在衔接上的教科研制度的改革;二是幼小教育教学环境上的双向互动衔接;三是幼小课程目标双向互动衔接;四是幼小教师间教学方法上双向互动;五是幼小课程上的优化;六是重视创设幼儿园和小学生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 七是幼小教师在衔接问题上合作交流与日常研究的突破。

三、对衔接教育的新举措

最近国家教育部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另外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也有很强的民众呼声,在此背景之下,会对幼小衔接工作提出更高、更务实的要求。通过互动幼小衔接研究有助于幼儿行为习惯发展的连续性;有助于幼儿学习能力发展的延续性;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发展的完整性;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幼小一体化发展机制;有助于幼小教师从理念到行为的专业成长,为切实幼小的衔接研究工作积累经验。

(一)注重衔接期儿童发展目标的达成,为不同年龄段儿童研制出相应的《儿童成长手册》,重视学龄前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培养、活跃思维的开发、适应能力的提高,重视低年级儿童教育教学方法的直观化、游戏化

为了更深入了解新生入学适应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我们透过开放性的个别访谈、团体访谈以及调查问卷,与新生入学适应过程的前线人员(小学一二年级的老师、家长、学生,幼儿园大班的老师、家长)进行对话,挖掘大家关心的话题,并分析他们对幼小衔接观点的差异;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进行面对面对话,彼此对对方的发展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查了解,从而达成共识。

(二)课程上,找准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课程间的契合点,开发出双向互动幼小衔接系列活动方案

探讨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来促进幼小衔接,既符合幼小两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又兼顾到对方课程的不同,找准幼小之间的课程契合点。这也是为什么将教育教学活动与课程分开来的原因,课程是静态的表达,而教育教学活动则是动态的表达,两者不可混同。具体可包括:双方教育教学目标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教学内容的衔接等。幼儿园班级教学方式、设计、过程的有意识强化,系列主题活动的形成,幼儿园班级日常生活的有意识调整,如结成幼儿园和小学联谊班,让幼儿园孩子能深入小学班级,参加小学生各项活动,切实了解小学的生活情况,萌发起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另外,游戏是儿童极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恰当地把这种活动形式运用到小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大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如果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适时地采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都有利于帮助儿童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使儿童更加健康地成长。在教学中,只要条件允许,教师应采取学生习惯的比较自由的游戏活动方式进行教学,缩小幼小衔接的跨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研究上,搭建起幼小衔接教研的平台,形成双方合作研究的文化,综合提高幼儿教师的研究水平,提升专业素养

探讨形成促进衔接的双向互动主题活动,共同梳理出衔接主题内容,并探索出个性化幼小衔接方案,形成自主研发的主题特色活动。主题活动中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扩展,进而形成更多的话题和活动,在活动中贯穿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能力培养目标。

(四)管理上,形成双向互动式的一体化幼小关系及保障这一新型关系的一系列教科研制度、组织和运行机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