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教案(通用6篇)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参加过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敲定一个主题班会,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青春期教育教案(通用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青春期心理》教学设计 篇1

《青春期心理》教学设计

-------------身体上的交通灯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在生理上发生了巨大了变化,心理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新体验,中学生进入了黄金般珍贵而又神秘的人生关键时期。健康的性心理从认识自己开始,由于初中学生的性别意识还不太强烈,对自己的身体没有足够的认识,容易形成一些不健康的性心理,妨碍孩子们健康地成长。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身体的界限,使孩子们从小建立健康的性心理,善待自己的身体,会与同学进行健康地交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过程

热身活动:观察“3岁的我”“7岁的我”“12岁的我”三幅图,揭示本次辅导的主题

1.引领问题:看三幅图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总结提出主题:我们已经长大了,走进了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青春期。

活动1 :游戏“猜一猜” 步骤:全班学生围成一圈坐好。然后邀请男女同学各一位出来,分别给他们戴上眼罩。老师假扮学生去触碰这两位同学,并要求这两个同学猜一猜是谁触碰了他们?让这两个学生详细说说被触碰时的感受。

活动2:试试谁的反应快

步骤:指导同学把右手轻轻地放在右边的同学肩膀上,然后开始游戏。指挥学生的手随着老师的指令移动。当说到“肚子”时,捉住有的学生把肚子缩回去的一刻马上停止游戏。请刚才说到“肚子”的时候缩回去的同学说说为什么把身体缩回去?

活动小结:

通过这两个游戏,我们知道我们的身体如果被别人触碰的时候是会有反应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喜欢别人触碰我们;在知情的情况下,有些部位可以接受别人的触碰,有些部位会本能地躲闪,就好像身体亮起了红灯,发出了防备信号。

活动3:身体“红绿灯” 步骤:指挥学生分成6个小组,选好小组长。进行小组讨论:身体“红绿灯”。各小组派代表将讨论的结果贴到黑板上。

活动小结:

绿灯:当我们做得好的时候,老师或父母称赞我们时,会摸摸我们的头,当我们伤心失落的时候,老师、父母为安慰我们也会摸摸我们的头,这是为了传达他们的关爱;手拉手,是友谊;见面握个手,这就是-------礼貌。

红灯:身体的红灯区不可闯,别人不能闯,我们也不能闯别人,当然,我们也不能自己闯自己的红灯哟!

黄灯:我们各自都是不同的个体,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而黄灯正是表示了这种感受的不同。

现在我们非常清楚自己身体的红绿灯是怎样的了。我们身体亮红灯的部位是不可以乱触碰的,而我们亮绿灯的部位在特定的场合是可以用来进行活动,传达情感的。把握好身体红绿灯,善待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健康生活需要我们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该开放的时候开放,该封闭的时候封闭。过度封闭和过度开放都是不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

活动4 :出谋划策

步骤:请同学说说,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或见过自己或他人的身体被无礼触碰或被他人拿来开玩笑的事件呢?请同学分组讨论:“假如我们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们怎么办呢?”小组讨论

活动小结:

有的时候我们开玩笑,一不小心闯了别人的红灯,违规了!从现在开始就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并优化自己的举止。一旦我们遇到自己的红灯区被别人无礼闯入时,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可以高声呼叫,可以报警,让法律制裁他们;如果我们被侵犯了,我们要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老师或值得信赖的人。不要把事情闷在心里,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

课堂总结:我们的身体有些部位是不可以随意触碰的,同时又有些部位是相对开放的。当我们发现身边有人乱触碰别人,或有人乱触碰你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刚才的那些方法来保护自己。

青春期健康教育教案 篇2

一、导入:

现在的你们是不是对自己、对身边的异性产生了一些兴趣,开始关注青春期有关方面的问题呢?呵呵,不用害羞,我首先保证我尊重大家的隐私,若我后面**的问题有涉及你们的隐私,你们有**拒绝回答。好,现在我们来个“姿势调整”——你们准备好了,敞开心扉和我聊聊“青春期”的问题了吗?准备好的同学可以把双臂张开,做开放的姿势,没作好的同学,可以双手环抱地抱在胸前,当你们觉得你们准备好了,在张开双臂,让我知道你们的态度,谢谢!

二、活动过程:

讨论:

1、你对异性有朦胧的喜欢吗?有过喜欢的人吗?

2、你已经“恋爱”或正在“恋爱”吗?

3、你想现在“恋爱”吗?

4、***“恋爱”吗?若现在有个很符合你的要求的人说喜欢你,你会和他(她)成为男、女朋友吗?

5、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异性的侵害吗?

(由于担心学生的隐私性被同学知道而避免回答,所以在小讨论**中采用特殊的坐姿:一手放在桌上,头趴着,另一手放在头上,大家听指导语表决意见,直到我拍掌,大家才能一起抬头!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三、知识点评:

1、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

(1)性抵触期。在青春发育之初,有一段较短的时期,青少年总想远远避开异性,以少女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主要与生理因素有关。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使青少年对自身所发生的剧变感到茫然与害羞,本能地产生对异性的疏远,部分人甚至对异性反感。此期间持续1年左右。

(2)仰慕**期。在青春发育中期,男女青少年常对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在体育、文艺、学识以及外貌上特别出众着(多数是同性或异性的年**),在精神上引起共鸣,仰慕爱戴、心向往之,而且尽量模仿这些**的言谈举动,以至入迷。

(3)向往异性期。在青春发育后期,随着性发育的渐趋成熟,青年人常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自我意识甚强,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甚至绝交,因此交往对象常有变换。

(4)恋爱期。青春发育完成已达成年阶段,青年把友情集中寄予自己钟情的一个异性身上,彼此常在一起,情投意合,在工作、学习中互相帮助,生活中互相照顾体贴,憧憬婚后的美满生活,并开始为**未来的家庭做准备工作。这时的青年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减少。女青年常充满浪漫的幻想,向往被爱,易于多愁善感,男青年则有强烈爱别人的欲望,从而得到**感的满足,他们的心情往往较兴奋。

2、异性效应:

如某班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孩子你争我抢,狼吞虎咽,一桌菜吃个**。女孩子在嘻笑打闹中,把一桌菜也很快地报销了,杯盘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情景大为改观,男孩子你谦我让,大有君子之风度,女孩子温文尔雅,大有淑女之风范。由于“异性效应”,男孩往往为此激励自己,成绩优异,谈吐文明礼貌,举止潇洒自如,服饰整洁大方,富于勇敢探索精神,具有豁达的胸怀和男子汉的气质。女孩子也不知不觉地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学习刻苦努力,举止优美大方,待人温文尔雅,言谈风趣,富有修养。

3、异**往的意义

男**学之间交往的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和学习效率。

其次,情感方面,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异**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这是因为两性在情感特点是有差异,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这样,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扩、热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与疑惑。

最后,个性方面。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我们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更能丰富我们的个性,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保加利亚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男人真正的力量是带一点女性温柔色彩的刚毅。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于是,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尽管健康的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诸多的好处,我们也要把握好两**往的尺度,防止“过”与“不及”。

4、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有的人外表像个迷人的小帅哥,但交往中会发现他华而不实,有的人学习成绩顶呱呱,却恃才傲物、颐指气使。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所以,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是我们十分需要的。

再次,交友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对方的苗头不对,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

5、青春期心理的一般特征:

(1)性心理的朦胧性和神秘感。青少年的性心理起初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基本上还是一种生理急剧变化带来的本能作用,好象鬼使神差似地对异性发生兴趣、好感与爱慕,但是这种**的萌动,似乎披着一层朦胧的轻纱,其中不少男女青年并不了解多少有关性的知识,只是对性有较浓厚的神秘感。这时他(她)们对异性的兴趣、好感和爱慕,主要由于异性的吸引,正是在此基础上,在朦胧纷乱的心理变化中,性意识会逐渐强烈和成熟起来。

(2)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青春期心理上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闭锁性和强烈的求理解性,这也导致了他们性心理外显方式的文饰性。一方面他们十分重视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印象与评价,另一方面却又表现得拘谨、羞涩和冷淡;他们内心对某异性很感兴趣,但表面上却又有意无意地表现得好像无动于衷,不屑一顾,或作出回避的样子;他们有时表现得十分讨厌那种男女亲昵的动作,但有时实际上又很希望自己能体验体验……这些矛盾心理的表现,使他(她)们往往产生种种冲突与苦恼。

(3)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性能量最旺盛的时期。但由于这时不少青年的心理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固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加上自我**的能力很弱,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动荡不安。现实生活丰富多采,五花八门的性信息,不良的影视镜头,黄色的*秽书刊,特别是**资产阶级的“性**”和“性**”的思想影响,极易使个别青年的性意识受到错误的强化而沉醉于谈情说爱之中,甚至发生性过失,性**。与此相反,另一部分青年由于性的能量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升华而导致过分的压抑,有***还可能以扭曲的方式、变态行为表现出来,如“厕所文学”、***、窥视或恋物等。

(4)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青春期的性心理由于不同的性别也有明显的差异。在对异性感情的流露上,男性表现得较为明显和热烈,女性表现得含蓄和深沉;在内心体验上,男性更多的是新奇、喜悦和神秘,女性则常常是惊慌、羞涩和不知所措;在表达方式上,男性一般较主动,女性往往采取暗示的方式

青春期教育教案 篇3

青春期主题教育体会1

我们学校开展了“学会感恩,感知责任”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我们有许多感触和收获。

当我们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我们是极易夭折的;当我们青春年少不谙世事时,我们也极易误入歧途。今天,我们能强健而正直的生活着,我们应该对那些在我们生命历程中用关爱扶持我们的人,用智慧启迪我们的人,用美德陶冶我们的人,用真情沐浴我们的人,心存感激。心存感激,是一种朗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天空因此而变得湛蓝,空气因此而变得湿润,美好的事物因此而变得离我们很近很近。感恩就是对自己拥有的一切要心怀感念,并应该从内心自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感恩是道德养成的过程,最终生成一种道德自觉。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厚爱中成长,我们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同学,你有没有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希望我们能从活动中找到答案!

同学们,如今的我们是家庭的宝贝,我们在父母的溺爱中生长,有许多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平时同学之间的相处,学会与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谅解,需要付出、或者可能要做出某种牺牲。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在班集体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爱同学爱集体。大爱无边!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仅仅是感谢爱过我们和帮助过我们的人,而是在心存感激的同时,以同样的爱意和热情去回报周围的人,回报生活和社会。

青春期主题教育体会2

最近,不断有家长诉苦:孩子顶撞他、不服从管教,他为此多次动手打了孩子,可至今仍没什么效果,怎么办?

听了家长无助的声音,我也陷入了深思,也许此时,经历过儿子青春期叛逆的我最能了解他的苦恼,我尽我所能帮他发现教育的问题,想一些办法帮他解决,送走他后,我想了很多:

我想,家长应该明确两点:一是孩子为什么不服从家长管教;二是怎样管教孩子才有效。

第一点,孩子不服管必有其原因,家长应搞清原因,特别应摸透孩子的心理,然后才能正确施教。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第二点,是教育的方法问题。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变得独立,求知欲更强了。周末,家长可带孩子参加展览会之类的活动,让他见见大场面,开开眼界;能独自处理的事情我们都放手让他去做,如制定合理的学习、生活计划;如果做错了什么事,父母不一定要直接指出,可以让他自己将那些不对的行为和同龄孩子对照,让孩子自己去领会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确实令人头疼,但只要方法得当,依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青春期主题教育体会3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自上个月公开课总结后,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宝贝,是父母的宝贝,家人的掌上明珠。身为老师的我宝贝信任我、崇拜我、我爱他们喜欢他们,同时更要教育好他们。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既然我热爱教育,选择了教育作为我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我也相信,在教育教学我会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位出色的幼儿教师。

青春期主题教育体会4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的教导帮助下,孩子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其实家长不仅是教会孩子走路的人,还应该是陪伴着孩子学会奔跑的人。许多家长很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但是却忽略了青春期的教育——然而这个时间段,正是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候。青春期教育心得体会,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他并不是孤独的,我们一直都陪在他的身边。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它意味着朝气蓬勃的活力和不可限量的未来。可是青春期的孩子也是最脆弱的孩子,在从儿童转变为少年、青年的路上,他们总是慌乱、迷茫和不知所措。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只乘风而上却摇摆不定的风筝,作为家长,就要紧紧攥着手中的'线,给他们最温暖有力的依靠,陪伴是最好的青春期教育心得体会

青春期孩子需要的陪伴,不再是时时刻刻和父母黏在一起,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带着尊重的、心灵上的陪伴。他们开始渴望挣脱内心的牢笼,追求独立和得到认可。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选择空间和权利,让他们自主权衡,并且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同时也要告知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都会伴随左右,给予坚强的力量。其次要主动了解孩子,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态。代沟就是在“你不说,我不懂”的情况下产生的,正如艾默生所言:“人们不去修桥,反而筑墙将自己围起来。”青少年需要尊重和理解,如果你愿意放下家长骄傲的架子去聆听,他们会给你一切走进内心世界的机会。

每个家长都有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心得体会,方法有成百上千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青春期主题教育体会5

参加了在教师进修学院举行的由计划生育协会举办的“生育关怀—青春健康”培训班。

青春期教育教案 篇4

关键词:唐氏综合症 青春期 行为矫正

唐氏综合症儿童青春期的退缩行为是指在学校活动中所表现和产生出来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神经过敏、白日梦等心态和行为。这些行为久而久之泛化到其他情境并形成习惯,如对上课持逃避态度,拒绝走进课堂等退缩行为的并发行为。这些都对进入青春期的唐氏综合症儿童情绪与行为方面的发展有影响。还从一些问题的特征来看,唐氏儿童需要经常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就是导致了一些问题行为的出现。

一、个案分析

(一)个案对象

王某 , 男 , 15岁,培智班唐氏综合症儿童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得出智力中下。身体状况一直良好,性格内向,识字能力较佳 , 但课堂上不敢提问和发言 , 自我表现能力差。

(二)环境分析

家庭因素:王某是家里的独子,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和父母的教育态度截然不同。 爷爷奶奶能耐心地教导孩子学习;父母亲缺乏耐心,因为工作较忙很少跟孩子接触,对孩子没有太多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家庭沟通方面,爷爷奶奶较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学校因素:王某在我校就读近五年,学校教师每个学期为他制定的个别化教育教学计划中,把提高语言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和肢体康复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点。学校里,代课教师基本能明白他问题行为的需求并能应对,但周围的同学或伙伴没有较好的能力去理解和帮助他的,有时会无意间诱导他的不良行为。这是他在学校出现较多情绪行为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问题行为分析

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常常一个人独坐,活动要有教师领着,常会自己走来走去,重复刻板的动作,嘴里自言自语。注意力不集中, 惰性重,自制力差。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某的退缩行为呈上升趋势, 如上课铃响后,他不愿意主动走进教室学习,而选择去操场树荫下或体育器材边上躲避,等大家都去上课后, 才从边上慢悠悠出来, 在校园操场上走来走去 ,嘴里还胡言乱语说着某件事情,像是在做白日梦。对同伴和教师的召唤不予理睬。每次由教师和他交谈才肯回教室。这种情况也发生于课间操后。从教师的观察判断 ,助长王某问题行为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逃避学习,二是吸引教师及周围同学的注意。王某的问题行为是由周围同学和教师的注意维持的。一旦教师与他交谈并制止,他就显得十分高兴,抬头挺胸、神采飞扬地走进教室,此时他的行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某的课堂退缩行也越来越严重,且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逃避学习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二、矫正方案

(一)矫正方法

考虑到个案对象已进入青春期,认知范围比较广,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好,所以在选择行为矫正方法时,我主要尝试用了个别化目标行为一般化,即有意忽略。确定为王某每天上课铃响后及课间操后能自觉并且直接进入课堂学习,而不走回旋路线;强化物支持,即正面奖励。有时给予物质鼓励:一块橡皮,一个糖果。象征性奖给教师剪的笑脸娃娃、贴画 (满足王某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社会性奖赏如教师、同伴及家长的肯定及信任的微笑、赞赏或给予一个亲切的抚摸。

(二)矫正过程

第一步:鼓励――建立自信。教师和同学在王某出现目标行为时不予理睬、不作任何反应,让目标行为自己消退。教师和周围同学对“王某又躲在器材后面 ”这一行为忽略不做出反应,也不去关注;对他一切过分的举动都置之不理。当王某能主动、按时走进教室,周围同学特别是教师要立即表扬,抓住微小进步的地方,立即给予表扬,这时候再过去跟他讲话,他的情绪会很快好转。将他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防止他再次出现行为问题。也可以给他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塑造目标行为的同时减少问题行为。

第二步:奖励――正面强化。该生对物质奖励很在意。在实施矫正行为的过程中以教师自制笑脸为代币,以海绵宝宝贴画(王某非常喜欢海绵宝宝 )为后续强化物,以增加良好行为的出现率。开始连续强化,如果一天未出现问题行为就得到一个代币。以后逐渐提高标准,再使用间歇强化 (如每 3天或 5天问题行为未出现后给一个代币 ) 维持这种良好行为的出现率。后续强化物用代币交换 , 三个代币可换取一个海绵宝宝贴画。各科目教师围绕同一个矫正目标,依据学科特点,不失时机进行正强化训练,在矫正王某不良行为的同时,提高他的学习能力,增强他的自信性。

第三步,肯定――巩固成果。在干预问题行为前期,向王某明确说明奖励的整个过程,以笑脸娃娃为代币,以海绵宝宝贴画为后续强化物,激发他的问题行为的改变并培养王某的坚持性。同时以周围同学、 教师的差别强化作为辅助手段。记录矫正期间的问题行为频数,来检验目标行为的塑造是否成功。追踪个案的目标行为,来评估问题行为改变是否具有持久性。经过近两个月的观察记录,王某问题行为每天频次2―4次,表明问题行为变化不明显,矫正干预中、后期问题行为出现次数明显下降,在问题追踪阶段行为出现几率较小。

第四步:追踪――防止反弹。个案追踪前期很少有问题行为出现,个案追踪后期问题行为有一定反弹。个案对于唐氏综合症儿童青春期课堂退缩行为的矫正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很难彻底消除。追其原因在于:周末在家里休息两天后问题行为会再次出现:故意逃避、懈怠等消极心理再次唤醒了孩子的退缩行为,使得他不愿重新投入到学校生活。此外,唐氏综合症儿童易受不良影响而使行为出现反复,其问题行为有一定的生理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对于青春期的唐氏患儿的个案矫正,短期的训练效果不会很明显,有时还会有反复,教师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反复强化的手段。

青春期教育教案 篇5

一、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调查方法——心理测验法

本调查采用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对青春期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本量表每个题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其中“1”表示自觉无该症状;“2”表示自觉有该症状,但对受测者无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3”表示自觉有该症状,对受测者有一定影响;“4”表示自觉有该症状,对受测者相当程度的影响;“5”表示自觉该症状十分严重,对受测者影响严重。自我评定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段时期”的实际感觉。

2.调查对象与调查结果分析①

(1)调查对象

以洛阳市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其中初中一年级713人,初中二年级701人,回收有效问卷一年级602份,二年级614份,有效率分别为84.4%和87.6%。

(2)调查结果分析

①初中一、二年级学生SCL-90筛选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

SCL-90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和因子分。总分即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总体反映受检者心理健康情况。因子分共包括10个因子,每一类因子反映受检者某一方面的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以了解受检者心理问题分布特点。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

表1初一、初二学生SCL-90各项目筛选人数统计表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初中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心理状况需要进一步筛查。其中,初一需筛查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6.39%,初二需筛查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5.60%。

第二,在筛选原因中,因为因子分超过2分而被筛查的比例最高。

第三,在筛选项目中,无论是哪种筛查,筛查比例都随年级升高而上升。

表2初一、初二学生SCL-90因子筛选人数统计表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初一和初二学生因子筛查排在前三位的均为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是指那种明知没有必要、却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以及一般的感知障碍,如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不好”等。敌对因子指思维、情感及行为表现出厌烦、摔物、争斗和不可抑制的冲动爆发等。人际关系敏感指与人相处时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等。这与青春期学生自制力薄弱、情绪焦躁、交际能力不强等心理特征基本吻合。

第二,无论哪种因子的筛选,初二的筛选比例都高出初一的筛选比例,呈现出随年级升高的趋势。

(2)初中一、二年级学生SCL-90结果差异显著性检验及分析

表3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表现为:

第一,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都较好,SCL-90总分平均分均未超过160分,各因子平均分均未超过2分。

第二,所有因子上二年级得分都高于一年级,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精神病性、其他、焦虑、躯体化、偏执、抑郁八个因子得分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其差异检验概率P值均小于0.001,仅在敌对和恐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P值大于0.05)。

第三,初一、初二学生在SCL-90的总分上差异检验概率P值小于0.001,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说明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比一年级学生差。

二、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

为了解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者与相关学校教师及决策者进行了访谈。总的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对心理健康内涵认识模糊、干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认识模糊

目前对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认识主要存在三种有待商榷的观点。

其一,“没心理疾病不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讨论心理健康教育时,许多教师过分关注心理疾病、紊乱或障碍,认为如果研究对象不存在显性心理疾病、紊乱或障碍,那就是心理健康;既然心理健康,就没必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美国医学研究所(1997)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健康的状态,以及在多变情境中应变的能力,包括处理压力的能力,与人相处的技巧,以及作出决定的能力等。”[1]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是惠及所有学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教育,而是面对所有学生的。

其二,视外在原因引发的行为或情感问题为心理症状。对于青春期少年来说,多数行为和情感问题源于社会、文化甚至经济因素,但有些教师却急于界定这些学生是否是心理疾病患者,也常把这种问题描述成“症状”,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急于进行心理评估、治疗和干预,甚至采用精神疾病诊断方法进行处理。但往往由于缺乏信息,这种匆忙判断往往是“虚惊一场”。当然,这也不否认个别青春期少年的问题源于心理内部紊乱,只是相对而言,这类少年占比例较小。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仅针对患病个体,忽视致病因子。在讨论心理健康时,大家过于聚焦患病学生,却忽视导致其心理疾病产生的因素,以及与这一疾病产生相关的角色。很明显,影响学生学习、导致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当学生把内外因导致的学习障碍内化为自己的个性,其心理问题会更加恶化。因此,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完善干预体系,才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教育效果。

2.学校心理健康干预体系不健全

在心理健康干预体系中,存在着师资队伍薄弱、规章不完善、方法不周全、实施不系统等问题。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政策重视不够。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案大多是补充性方案,或者被认为是个别教师的事务,被视为学校的枝节工作,忽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2]。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学校决策的边缘化地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决策存在随意性。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决策主要源于特殊案例。当学生心理健康演变为心理问题(如情绪障碍、暴力和自杀意念等)时,学校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才临时制定相关政策。因此,这些政策不仅是零散的,而且也常常被边缘化,以至于很少有人对其进行重构,或者与其他相关活动进行联结与整合。

学校、家庭、社会等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各自为政,相互脱节,“老死不相往来”,这使得心理健康干预低效、重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

要改变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学校应积极构建基于学校的心理健康干预体系。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制度体系

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制度体系时,决策者应关注制度的完善性、干预措施的完整连续性、实施和评估的系统性、操作的灵活性、参与主体的多元性等。具体表现在: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维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稳定;第二,学校应坚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选择身心健康、有献身精神、乐于承担责任的教师制定相关战略,负责实施与评估;第三,干预体系应该确保多元主体的合作关系,确保每个参与者能够获得必要的资源,确保干预过程中的协调或整合,共同承担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和专业界限带来的消极影响;第四,干预体系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预期,使每个人都能得到高品质的服务;第五,干预体系应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优势和资源,确保激励措施和资源的可利用性,确保学校和其他社会资源的链接和整合,凝聚所有力量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第六,建立问责体系,确保每个人各司其职。

2.合理建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学校应按一定的师生比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其承担工作主要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轻度心理问题的预防以及转诊前的干预,拟定降低心理健康问题发生频率的计划;制定应对普发心理健康问题或严重心理疾病的策略;心理健康问题普查等。

在应对个别案例遇到困难时,学校应组建专题案例团队。这个团队应该由社会工作者、学校心理教师、精神科医生以及临床心理学专家等人士组成。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方法融汇了专业人员、教师、家庭的智慧,可以有效讨论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检讨前期干预的效果,重新思考战略并做可行的调节等。

3.社会医疗卫生组织及精神卫生服务部门的融入

很多学校所在社区医院有专门的心理健康门诊,拥有医疗卫生和精神卫生服务专业人员,以及相关诊断设施。学校应与这些服务机构建立联系,开展一些基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咨询活动,参与规划基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措施,开发一些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等。这种基于学校、多方参与的心理健康体系对健康知识普及以及一些特殊案例的处理非常有益。

4.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课程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策略。在目前,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使之融入常规课堂教学内容和过程,视之为教学的一部分;②邀请专业人员实施特定课程内容;③开发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通过学科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无缝”地融入到师生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是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3]。当然,仅仅依靠一门课程解决相关问题,其效果是有限的,所以,整合学校课程计划,结合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形成全面的应对策略,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Mental Health in Schools:Guidelines,Models,Resources,& Policy Considerations http://smhp.psych.ulca.edu。

《青春期的发育》创新教学设计 篇6

《青春期的发育》创新教学设计

《青春期的发育》创新教学设计博兴县实验中学

初敏 【设计依据与构思】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被称为“花季少年”。因为他们迎来了人生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精力最旺盛、兴趣最广泛、最富创造性,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同时,这也是他们身心发展迅速,变化较大,性生理发育成熟,而性心理逐渐发育成熟的“暴风骤雨”期。他们对自身的变化产生恐惧和焦虑,自卑和尴尬,浮躁和不安。如何消除不良的影响,正确认识自身的变化,让学生健康、快乐、自信的成长,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此在教学中,依据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养;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感受青春的美好,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感觉等,在本节课各个环节的设计中都充分体现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生理、心理及情感体验,通过谈话、观看视频、课前调查、讨论交流德兴市,重点体验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带来的惊喜、困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体验青春的美好。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下畅快的学习。【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3.知道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常识。

(二)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长发育实际,对本节两幅曲线图进行分析比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青春期发育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性道德观。通过对人体发育阶段的学习和比较,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使学生感受到人体的青春美;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教学重点】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是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整个时期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有人把这个时期比作生命道路上的里程碑,这话一点儿不过份。了解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根据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来注意青春期卫生,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难点】

青春期发育特点。对月经、遗精的理解;消除困惑,青春期心理调适。【教学课时】1个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材青春期发育的各项标志出现的顺序表格一张;

2、人体发育的分期图。准备有关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教学片或录像片,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分组调查不同时期的人的特点;收集自己各个时期相片或录像资料;测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调查身边某人的身体变化情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由照片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相片带来了吧!请大家按照年龄由小到大的顺序将相片放好,然后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用投影给大家展示并介绍一下每张照片是几岁的时候拍的。如果有不同年龄段的录像,给大家看几个片段更好。

(学生展示自己的照片或录像,师生共同欣赏。事后,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

师:岁月如歌,人生如潮。相片记载了每个人成长的历程!大家是否感受到,我们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胎,长成胎儿,在呱呱坠地成婴儿,在母亲的哺育下,我们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逐渐生长发育成了今天这个模样。我们都在变化。这就是人生。从你的经历中,可以看到父母为你付出了太多,希望同学们都要尊重并孝敬自己的父母。根据人体的生长发育阶段,你认为现在的你们正处于什么时期?(青春期)

对,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是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时期。那么青春期发育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进行探讨学习。

设计设想:以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在一点点的长大,然后在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父母的艰辛。不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中来,及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

二、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一)身高和体重的显著变化(采用活动“小比试”完成)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你和父母一起逛街或者走亲戚时,他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常说:“呀,这是你儿子(女儿)!都长这么高了!都快成大小伙子(大姑娘)了!”这时你的心里一定很美!下面就请个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自己和前一年相比,个子长了多少?你们的体重和前一年有什么变化?

(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比个子)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坐直了,大家相互看看,我们的座位高度是相同的,现在你们的高度相差大吗?(不大)后面的一位同学站起来,前面的一位同学站起来再观察,相差大吗?(非常大)这说明了什么?(身高的增长主要是下肢的增长)课件显示:教材上的图4.3—10曲线图,引导学生如何识图。

首先让学生从自己的年龄出发,在身高曲线图上找到对应的身高平均值,再找出7岁、11岁、15岁对应的身高,然后归纳出青春期身高体重的显著变化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身高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下肢骨迅速长长。

设计设想:通过这样的“小比试”,不仅促成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而且学生马上就能意识到自己身高和体重的显著变化,也会给学生带来喜悦的心情,会使他们充满欢喜。同时利用前后同学坐着和站着的身高变化,更容易理解内容。

(二)性器官的生长发育

(采用问题、讨论、观看的形式进行)

引导: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到:大脑、心脏、肺等)没有什么器官人类就不能种族延续?(学生会说:是生殖器官了!)从而过渡到性器官的生长发育情况。

1、课件显示:图4.3---11曲线图和男女一部分性器官的发育趋势。问题。

学生自己识图。个人思考、小组内讨论、回答上面的展示的问题。

(讨论后回答,师生总结)

2、学生汇报展示搜集的青春期人体的变化(除身高和体重方面的)。提出男女第二性征的概念,并出示内容。

3、播放相关视频资料。重点讲解关于月经和遗精问题。(播放视频)

教师总结:在青春期,性发育和性成熟是这个时期的变化特征,请看教材从图中可以看出,性器官的发育是从青春期开始。青春期发育的标志是生殖器官成熟。由此看来,男孩子出现遗精,女孩子出现月经,都是正常现象,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标志着一个人的成熟,是值得高兴的事!值得提出的是青春期人体在外部形态和内部功能方面已经基本成熟,但也只是基本的成熟。一个人骨骼的完全钙化、心脑的完全发育成熟一直要25岁左右才能完成。

设计设想: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采取学生分析、讨论、看书、看视频等方式来突破,不但有感性认识,还能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师生的沟通交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也会使学生对未来产生美好的憧憬,缓解因遗精和月经带来的困惑和烦恼,达到正确认识自己的效果。通过对性成熟与身体各器官的成熟的说明,让学生体会到晚婚晚育的重要性。

三、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在自己周围调查的男女生交往现象,同学们交流。

2、屏幕上展示几篇有关男女同学交往而产生烦恼的日记。分析以下问题:

(1)上述日记内容能说明什么问题?

(2)为什么进入青春期后,男女同学的相处中,往往不如童年时那样无拘无束了?

(3)假如你遇到类似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一样,但观点都体现出了青春期心理的有一个特点:性意识的萌发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时而快乐、兴奋,时而又郁闷、困惑。这些都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变化,不必惊慌失措。

设计思想:通过身边的事情入手,学生更容易感受到最面干的男女交往问题设置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并对下面的内容做好了铺垫。

四、健康地成长

1、播放青春期心理卫生的视频,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度过青春期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2、阅读“少年立志出英才”的文字材料。

讨论:怎样健康的成长?(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课件显示:教材图4.3--14和4.3---15图。师生共同总结出内容:保证营养全面、均衡;经常参加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学习科学知识的关键时期。

教师总结:在青春期这个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和变化的时期,应该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用科学的态度正是这个过渡阶段,在父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健康的度过青春期,健康地度过这一段人生的黄金时期,做一个志存高远、刻苦勤奋、崇尚文明、健康有位的现代中国人。

设计思想:通过前面的知识相结合,实现知识的一体化,用知识知道自己的生活理念。有利于教师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不良情绪积极进行调整。

五、课外延伸

播放配乐故事:“迎向风雨”。

让学生思考: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为什么走向山顶?”这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学生思考、讨论、表达。

教师总结:青春是多彩的,尽管路途中可能会有风雨,但风雨过后是彩虹!上我们结伴同行,走过风雨,迎向彩虹!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以“多彩的青春期”为题,出一期黑板报。

设计思想:以寓意深刻的故事结尾,给学生更深的启示,让学生感受到人生路漫漫,课堂只是人生篇章中的小小标点,还需要他们将学到的知识运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体会和领悟生活才最大的课堂。板书设计: 附资料:“迎向风雨”---刘墉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