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小摄影师》教案【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小摄影师》教案 篇1

小摄影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变化。

四、课前准备:

1、准备课件

2、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导入: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3、齐读课题。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

4、介绍高尔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请多读几遍。

2、抽读词语。

3、同桌互读,检查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名读文,师生评价。

5、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三)、识字写字

1、小组合作: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指导写字:

“卷”字注意上半部分只有两横。

“摆”字注意四字在上要变形。

“辆”字车字旁最后一笔为提。

3、学生练写。

(四)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五)总结升华

让学生课下继续巩固生字词,争取全部掌握。

六、板书

小摄影师

七、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重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 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 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说说什么是“摄影师”?你觉得课文会写什么?

如:小摄影师是谁?他给谁照相?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板书学生提出来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三、细读感悟第一——五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指名读第一段

2、投影出示“高尔基”,介绍高尔基生平以及他的著作。

3、有个小男孩非常想见到他,可是高尔基的秘书步让他进,他用了 什么办法

比较句子: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扔到了桌子上。

4、你觉得他的这种举动怎么样?

5、高尔基看到这张纸团为什么没有生气,是什么感动了高尔基?

6、投影出示纸团内容,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

如:“ 亲爱的”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崇拜、敬仰高尔基;“您、请”写出了孩子的有礼貌和态度的诚恳;“让他们放我进去”向高尔基解释自己为什么用扔纸团的方法实在是迫于无奈;“我 照完相,立刻就走”他特别强调了 孩子迫切的心情同时不会耽误高尔基工作,等等都是高尔基感动的原因。

8、朗读指导这张纸团的内容。

如果 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

学生自由练——指名读,评议——齐读。

9、如果 你是高尔基,此时此刻会怎么想?

学生畅所欲言。

10、 对啊 ,高尔基非常想见见这位聪明有主见懂礼貌的孩子,学生自由朗读2——5自然段。

11、 分角色对话。

从对话中你又发现了 什么 ?

如“鞠躬”可以看出 小男孩很有礼貌。等等。

12、 学生表演朗读对话。

13、 他们之间又发生了 什么事情?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检查

认读词语(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二、细读课文。

1、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是怎样的表现?

读读课文的 第六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体会这句句子。

为什么会仔细打量?为什么咧嘴笑了 ?说明了 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

3、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这些句子,体会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极大耐心。

4、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5、此时小男孩为什么会哭?

6、小男孩跑了,高尔基怎么做,怎么说?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高尔基为什么要喊?

指导读好这句话。

7、觉得孩子听到高尔基的话了 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向高尔基要胶卷?

三、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四、质疑拓展。

1、小男孩还会回来吗?高尔基希望男孩再来吗?

2、自由读课文最后 4个自然段。

3、交流所得,

重点理解高尔基说得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说说 话中前一个“他”是谁?后一个“他 ”是谁?为什么列宁要这么做?

4、拓展。

如果小男孩真的 来了 ,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 同桌互相编编故事,也可演演故事。

◎ 指名演故事,请同学注意语言表情神态。

◎ 续写故事。

教师巡回指导。

《小摄影师》教案 篇3

广东 王立平

------------------------------------------------------------

一、学习目标

1.依据课文中所描绘的人、事、物提出各种问题,从而产生好奇心和猜测内容的愿望。

2.对留有悬念的情节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加以延伸补充,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学习流程

1.议一议

①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会再来吗?

②小男孩迅速回家取了胶卷再来时,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③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做?

④小男孩怎样给高尔基照相?高尔基怎样做?

评点这一环节,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另一方面主要是起到联系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为下一步的创造性想像做好铺垫。可以师生互问互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参与面越广,讨论越积极,越能激发创新的欲望。

2.说一说

师:高尔基爷爷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时间对于他来说十分宝贵,然而还是希望小男孩来。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首先请与同桌讨论,然后把刚才的讨论组织一段完整的话说下来。

师:下面请小组派代表口头表达。

香剑星:第二天早上,天气格外晴朗。高尔基还想念着昨天的小摄影师呢!你看他想得多入神啊!突然,门卫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名记者。”“是小男孩吗?”高尔基问。门卫回答说:“是的。”高尔基说:“快,快让他进来!”小男孩说:“这次我记着带胶卷了,我吸取了教训,以后也不会那么马虎了。”高尔基听到小男孩所说的话高兴极了!小男孩首先举起了相机,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办公桌说:“请您坐在这儿工作。”高尔基按照小男孩的吩咐坐下。最后小男孩调整好相机,又摆弄了好久,说:“一切准备停当。”小男孩又换了几个角度,照了几张相,他终于心满意足了。

师:大家觉得香剑星的想像合理吗?哪些地方说得好?

生:我觉得他说“高尔基还在想着小男孩”,而且还想得很入神。说明高尔基一直在关心小男孩,跟课文内容相一致。

生:他用上了“首先”“然后”“最后”这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用得很准确。

生:还有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用得好。“打量”“举”“摆弄”“调整”都很准确。

评点相互评价是训练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途径,体现了说话教学的目的。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激发了创新潜能。

3.演一演

①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组内分角色表演。

②汇报表演,全班交流,合理评价。

评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并且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直观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4.写一写

这一环节主要是文字表达的过程。通过讨论、口述、表演,学生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直观的表象。接下来把直观的表象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了一篇有个性的作文。

5.评一评

教师可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讲,通过学生的互评互说,指出范文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文:第二天,小男孩来到列宁格勒,秘书马上请小男孩到高尔基的办公室。小男孩敲门进来。高尔基说:“快请进,我这儿有胶卷。”小男孩说:“你的胶卷不适合我的相机。”说着,小男孩已经吩咐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忽然,小男孩又哭了起来。“你怎么呢?”高尔基关切地问。“我又忘了带胶卷了。”高尔基拿了一筒胶卷给小男孩。小男孩说:“没办法,只好用着吧!”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在凳子上打电脑。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去做。小男孩说:“我这次一定要多照些。”小男孩照了很久,觉得口渴了。高尔基叫秘书拿来一杯果汁。小男孩喝完向高尔基告别走了。

评点“又忘了带胶卷”这一情节的设计很有新意,很自然地安排高尔基“借胶卷”。既突出了小男孩的特点“粗心”,也再一次体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高尔基“打电脑”也是一大亮点。

《小摄影师》教案 篇4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从中透出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和爱护之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以对话为主。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文章篇幅较长,把握重点、体会文章内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到底有几个自然段,学生还有一些困难,由于他们平时碰到的都是简单的,这次却出现了一封信,他们一下子难住了,不知道该不该算一段,在这点上我花了一些时间重点讲解。

接下来我还从课题的"摄影师"和文中最后的"摄影师"比较切入,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质疑:为什么高尔基不愿见杂志社的摄影师,而要见小摄影师?这一核心问题,为学生读书、质疑、释疑提供途径。

可是,有一点是我意想不到的,那就是在为什么高尔基不愿见杂志社的摄影师,而要见小摄影师?这一核心问题上,学生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外,他们会认为是因为高尔基还没有让小男孩拍完照所以才拒绝杂志社的摄影师的拍照要求,在这一点上我也显得很困惑。

在落实设计意图上,我坚持以读代讲,边读边思,希望通过学生自己读,引发自悟,体会情感。同时在有限的40分钟内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朗读的训练中我有意识的选择了文中的第一和第十段作为重点,加以指导,从而做到以点突破,领会情感。

《小摄影师》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正确书写“突然、立刻”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感受文章对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描写。

突破方法:了解并用自己的话来说故事的经过;并通过小组的合作与自身的理解来寻找课文对两位主人公的对话和细节描写。最后,由教师来将学生的合作所得进行汇总。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突破方法: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用词语给他们的对话加上一些修饰语,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火车复习巩固词语

2、口头生字书空

二、交流分享高尔基的名言警句

昨天布置同学们一个任务,搜集一些高尔基的名言警句,任务完成了吗?那我来验收了。

下课请这几位同学把自己刚刚喜欢的那句写到我们后面的黑板上。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复读课文引发回忆

昨天我们大概了解了一下课文,那谁能来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生答)

对,这个小男孩在见不到高尔基的无奈之下,想出了一个虽然不礼貌但还聪明的方法,那就是(生齐答),这个办法不但没让高尔基生气,反而让小男孩顺利的见到了这位大忙人(生接高尔基)

2、提出问题,总揽全文

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重新将这篇课文默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划出描写小男孩动作的句子,开始。

刚刚同学们在默读的时候,我也跟着又读了一遍,越读到后面我越觉得奇怪,为什么高尔基不见那些正儿八经的杂志社记者,而他那么忙的时候却还愿意见一位少先队的小摄影师呢?你说。(生答)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能说说吗?<教师总结方法:根据动作、语言描写得出结论>

那么我们就用XX的这个方法,来看一看,从你们刚才划出来的小男孩的动作描写中,我们还能总结出来词语来送给他,接下来就分小组进行讨论一下,待会每组由一位同学代表发言。(如果你想到一些什么,就可以用笔在旁边写一写,比比哪个小组写的多。)

PPT出示导学句:小男孩,你真( )!

3、反馈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裂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小男孩,你真(仔细、认真、开心)!

心里想:

演一演,说一说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摆弄,也可理解为“吩咐”,怎么

演一演怎么拍照 吩咐的)

小男孩,你真(认真、罗嗦、负责、专业、大胆)!

面对这么罗嗦的摄影师,高尔基有没有不耐烦呢?(不仅宽容,而且很有耐心)

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小男孩,你真(伤心、着急)!

回家路上他会怎么想:

回去之后会不会发生些什么事呢?小男孩还会回来吗?如果你想到了些什么,那课后请你把他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4、研读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

看着这么着急,这么伤心的小男孩,我们的高尔基也非常的着急啊,我们能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呢?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

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学生练读。

5、读悟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

从这些地方,我们不难看出,高尔基对这位小男孩特别的(预设生答:喜欢、关心、关爱),也代表着无产阶级领导人对我们少先队员的关心与爱护。让我们带着这份关心与爱护,一起来读一读最后4个自然段。

现在,你能回答为什么高尔基愿意让小男孩来给他拍照了吗?

(根据板书,与学生一起总结全文)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同学们把这篇课文学的这么好,不知道是不是也能把这些读好呢?

PPT出示对话

1、个别学生读角色,其他学生读旁白。

2、同桌练读

五、作业布置

续写故事。

板书设计:

6 小摄影师

小男孩 高尔基

聪明、懂礼貌 宽容

仔细 关心

认真、负责 爱护

教学反思:

在准备这堂课之前,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重点,我到底应该放在谁身上比较合适,是小男孩呢,还是高尔基呢?虽然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名人事迹以及名人身上可贵的精神财富,可是,首先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偏重于小男孩的,其次,课文比较多的篇幅都是描写小男孩的,最后,我认为学生从小男孩身上学到的比高尔基身上学到的东西要多一点。所以,在正式的课堂上,我是侧重于小男孩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结束之后,很多前辈也就指出了之前最困扰我的问题,让我知道了自己问题的所在。文本的解读是整堂课的重中之重,文本把握错误了,那其他的都会跟着出错

《小摄影师》教案 篇6

《摄影师》一课,讲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故事中所蕴含的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真挚的爱,却是三年级的孩子不容易体会到的。因此,教学这一课,应该紧紧围绕“爱”这一情感中心,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下面所选择的两个教学片断,试图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

片断一:

师:请大家齐读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吩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齐读后思考交流)

生:“吩咐”在这里是说小男孩让高尔基按他要求的姿势坐下。

师: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再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生:我认为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

生:高尔基被孩子的天真感染了,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

师:说得真好。高尔基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所以才那样与小男孩配合。

点评:抓住“吩咐”一词,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其中包含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片断二: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再互相讨论一下,该怎样读好些。(学生反复朗读后讨论)

师:谁能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朗读)

师:读得真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高尔基不愿意见记者,但他特别希望小男孩能再来,所以前一句要读得平淡一些,后一句要读得热情一些。

师:确实是这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高尔基非常希望小男孩再来?

生:前面有一句“是个小男孩吗?”还有这一句中的“一定”。

师:对!那么高尔基为什么不愿意见记者,却又特别希望小男孩能再来呢?(学生讨论交流)

生:记者来肯定是为了宣传高尔基,高尔基不感兴趣,所以不愿意见。小男孩来照像是为了给班级办墙报,是为了学习,所以高尔基尽管忙,还是热情接待了他。小男孩子没有能照成像,肯定会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

生:不光是小男孩失望,班里的同学们也肯定会失望的,高尔基是不会让同学们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

师:是啊!你看高尔基多么关心孩子们,爱护下一代啊!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子会再来吗?

(生读课文)

点评:由读入手,在读的过程中领悟情感,体验高尔基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护;在读中想象,让这浓浓的情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受到情感的熏陶。

评析:

试用修订版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阅读教学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上面的两个教例,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

(一)品析词语,揣摩情感。

“吩咐”一词在文中包含着的内涵:高尔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爱所感染,因而也就听从“吩咐”,任其“摆弄”。从中足以看出高尔基的童心童趣和对小男孩的喜爱。一般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因而这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学生很难体会出来的。教例中紧扣“吩咐”一词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再通过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结合起来,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尔基对小男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二)朗读体验,领悟情感。

情感是附载在语言文字这一客体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读者在读中去感知与感悟。如果说“吩咐”一词着重表现的是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的话,那么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两句话则集中体现了高尔基对整个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并且这种情感是那样的强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教例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通过朗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高尔基对待记者的冷淡和不见,对待小男孩的热情和“一定”要见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达到了“在读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三)激发想象,升华情感。

有了这种体验和感悟,“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记者而热切希望小男孩能再来”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让学生再读全文并进一步思考:“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把他们引进课文规定的情境之中。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展开想象的空间,学生会自然地由此想到高尔基还会等待小男孩来吗?可以想见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更加深刻。在他们积极的思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让高尔基对下一代的浓浓爱意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小摄影师教案 篇7

小摄影师 第一课时

一、师:同学们好,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1:图上画的是一位先生,他坐在沙发上看报纸,一个小男孩正在给他照相

师:你们知道这位坐在沙发上的先生是谁吗?他就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写过《童年》《海燕》《在人间》等作品,深爱读者的喜爱,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发生在高尔基和小摄影师之间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小摄影师”。(板书:小摄影师)

二、师: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学课文, 师:通过自学,你们一定能读词语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的词语,请同学读这些词语。 (高尔基,阳光明媚,鞠躬,胶卷,秘书,杂志社) 师:这些词语中有没有比较难读的?

生1:“杂志社”这个词语比较难读,杂是平舌音,志和社是翘舌音。 师:请大家再来一起读一读。

师:读得真好,相信你们的课文也一定读得很好,接下来我请几个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同学有没有读的不准的地方。

师:好,刚才我们读了课文,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生字 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

师:这些词语当中带有我们这课要学的生字,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 再点名读。 生齐读词读:高尔基,突然,摆弄,准备,侧过脸,胶卷,车辆,秘书,杂志社

师:好,请大家把课本翻到24页,我们来看看田字格里的生字,研究一下,你们是否发现了一些规律呢 ?

生1:按和摆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所以都是提手旁的,很多字也是这样,比如说扔,打,拾,捡等 师:你的这个发现很好,那么请大家再看看田字格里的生字,你学得哪个字特别难写呢? 生2:胶卷的卷下半部分特别难写。 横折勾,坚弯勾

师:好,那就请大家看老师来写写这个卷字吧 师范写卷字

生在田字格里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两遍,

三、师:好,写完了生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自读课文

师:谁能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师:同学们先读读这几个词,“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谁能用上面的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

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位少先队员要给高尔基拍照,高尔基马上同意了,并且十分配合可是少先队员没带胶卷,照片没有拍成,但是高尔基还是一直在等待着小男孩的再次出现。

四、学习1-5自然段。 师:高尔基可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想见高尔基可不容易啊!那么小男孩是怎么见到高尔基的呢?谁来告诉我。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纸团上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把纸团上写的内容读出来。 生读。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说说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聪明、会想办法、懂礼貌、爱摄影„„(随机板书)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从“亲爱的、您、请、立刻”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礼貌的小摄影师。

师:请同学们,在“亲爱的、您、请、立刻”下加上“°”,并在旁边写上“有礼貌的小摄影师”。

2、师:如果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你们可以先自己试着读读,等等老师请同学来读。

3、大家读得非常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一个个有礼貌,爱摄影的小摄影师了!现在请同学们想想,高尔基看到这个纸团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小摄影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语请大家看大屏幕 ,我们一起来读读。

“高尔基,突然,摆弄,准备,胶卷,车辆,秘书,杂志社,按照,侧过脸, 鞠躬,阳光明媚,摄影师” 生齐读词语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有礼貌的小摄影师是如何见到高尔基的,学习了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纸团的内容,谁来把纸团的内容有感情的读读?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请同学们读读1-5自然段,找出高尔基看完纸团后怎么做的? (出示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

师:高尔基先生当年正好60岁了,而这位少先队员才十岁。一个充满稚气的小孩给一位人人敬仰、工作繁忙的大作家照相,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赶紧默读课文6-11自然段,看看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画出来,而高尔基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画出来。 生默读课文,画出句子。

师:谁来说说小男孩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

生:小男孩是先站在高尔基面前,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着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子。”接着小男孩摆弄了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师:很好,找的很正确。同学们说说什么是“打量”? 生:打量就是从头到脚的看。

师:为什么会仔细打量?会咧嘴笑呢?说明了这个时候小男子是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开心、兴奋、激动

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把小男孩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句子读读。 生齐读。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男孩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那谁来告诉我,高尔基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呢?

生:高尔基拿了张报子,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师:同学们,“吩咐“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生:“吩咐在这里是说明小男孩让高尔基按他的要求去做”

师:是啊,高尔基已经是个大作家了,却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高尔基怎么样啊? 生:“没有架子,把小男孩当朋友看。尊重他的意见。 师:就在一切准备停当的时候,发生什么了? 生: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师:谁来告诉大家,小男孩为什么突然哭了起来呢? 生:因为小男孩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师:在小男孩告诉高尔基胶卷忘在家里时,高尔基怎么做的? 生: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高尔基怎么样? 生: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的愿望。 师:可是,小男孩没有听到高尔基的叫喊,跳上一辆电车走了。

师:晚上,当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时,高尔基怎么样? 生:高尔基问是不是小男孩。

师:“是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这句话我们知道高尔基„„” 生:“他一直记挂着小男孩,希望他再来。”

师:“为什么高尔基不愿意见记者却希望小男孩再来呢?” “记者是干什么的?”

生:“记者是宣传,采访高尔基的。”

师:“是啊,记者来采访是让他名气更大,而小男孩只是为了墙报照相,从中我们可以体会 到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系和爱护,不在乎自己的名利。

师: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高尔基喜爱小男孩吗?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大家读读 课文找一找

生:我从“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高尔基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它居然 会听小男孩的吩咐,说明他很喜欢小男孩

生:“小男孩准备了很久很久,„„侧过脸微笑”小男孩摆弄了很久,高尔基不但没有厌烦, 而且还对着他微笑这也能说明高尔基非常喜欢小男孩

生:当小男孩哭的时候,他马上就问,“你怎么了”说明他很关心男孩

生:当高尔基明白小男孩为什么哭的时候,赶紧站起来,说明高尔基很着急

生:当小男孩跑出去之后,高尔基站在窗边,喊着:“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 很多胶卷”小男孩跑走了,高尔基不但不生气,而且非常愿意帮助小男孩

师:从你们刚才读的这些句子中,老师真的能感受到,高尔基的确非常喜欢那个孩子, 让我们找到那位小摄影师和高尔基的对话部分,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吧 师:我们能感受到高尔基真的很喜欢那个孩子,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最后那个问题吧 ! 小男孩会不会再来? 请你先跟同桌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我觉得会来,因为小男孩还没有给高尔基拍照呢

生:我学得小男孩不会再来了,因为他太粗心了,耽误了高尔基宝贵的时间,所以他没好意 思再见高尔基了

师:那小男孩如果还会再来,事情会怎么发展,小男孩不来了,高尔基又会怎么做呢? 请 大家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接着写下去 。

《小摄影师》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4.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实际当中能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教学重点、难点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自然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生字词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解决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找出能体现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的话,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学会通过体会文章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内心,从而深入体会人物品质的读书方法。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指名学生读词:

纸团

墙报

鞠躬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1)读第1自然段。

(2)“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

(3)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A、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4)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5)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A、“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B、“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是在吩咐高尔基?(……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礼貌的安排。

C、重点理解第7自然段:读第7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D、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E、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F、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结合课文插图)

G、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配合小男孩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4)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读第8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5)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的吩咐,配合小男孩照相。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不必刻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自己在一步步潜心品味课文后,便能与文本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到文本的思想感情。】

3.默读12─15自然段。思考:

(1)“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引导理解“一定”的意思,联系第10自然段中的“赶紧”、“大声喊道”,体会高尔基此时是多么希望并等待着小男孩能再次出现。抓住高尔基对“记者”与“小摄影师”截然不同的态度,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2)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两种可能都会有的,只要能找出依据,说出理由即可。)

(3)师生小结。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续写故事。

【续写课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好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小摄影师》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精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相,结果没有照成的故事,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但是,高尔基却破例允许小男孩照相,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他非常尊重“小摄影师”的意思,并尽量使他满意,但小男孩忘了带胶卷,哭着走了,高尔基交代门卫,杂志社的记者不接待,如果是小男孩,那一定让他进来。充分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二、学情分析

本课对话较多,语言亲切、朴实,能较好的表达人物思想感情。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学习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并体会引用人物讲话的不同方法;二是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6个。

2、能正确读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热爱、尊敬的感情。

5、学习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采用揣摩关键词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图文结合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2、组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分角色朗读、编演课本剧等形式进行本课的教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小男孩怎样给高尔基照相以及为什么没有照成。

难点是小男孩为什么不用高尔基的胶卷。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事迹。

2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揣摩关键词语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3、鼓励合作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再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教师引到学生积极动脑阅读,主动提出问题,或者由教师适当提出带有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要重视朗读。学习时要重点指导学生读懂高尔基说的话

六、探究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爱听伟人的故事吗?你们听过那些伟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再去结识一位伟人吧,他是一位苏联的著名作家,听了他的故事,你们一定会喜欢他。

1、出示高尔基画像,介绍高尔基的生平。以学生为主,教师略做补充。

2、出示课题,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板书(重点指导“摄”字的写法)。

3、猜一猜,在高尔基和小摄影师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二、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文中的生词、生字,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把自己解决不了的词语、句子用铅笔划出来。

2、出示生词卡片,请同学读生字,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摄、衬”等字,它们都是翘舌音,要细心分辨。

3、(1)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在理解词义时,不要孤立地去理解,而是要找到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然后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2)请学生交流自己小组内理解词语的情况。适时出示下列词语:鞠躬、吩咐、胶卷、杂志社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4、请学生在小组内自行分段开火车朗读课文,比赛合作朗读课文。

5、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可以向他们学习,也可以向他们挑战。

6、请同学们默读思考:你对课文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读明白了什么?读出了哪些问题?

7、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感兴趣和读不明白的内容,并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8、全班交流。

9、指导生字,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特别指导摄、基、桌、鞠躬、胶卷等字。

三、自我评价: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

3、小摄影师

小男孩         有礼貌              尊敬         热爱

高尔基       喜爱         关心     热爱少年儿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