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数学教学教案精选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量”,“画”,加深对角的大小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方式:
观察、比较、练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评价方式:
1.通过自评、集体评议及课堂展示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手段,检测目标一、二的达成情况。
2.通过基本评价题目和课中学生的回答和做题情况,检测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情况,从而检测目标三的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
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学生进行画角活动,教师任意的选两个角进行比较,提出问题:角1和角2比,哪个大?大多少?有谁知道?
2、揭示课题: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但光用眼睛我们是看不出来大多少,这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角的度量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建立1度角的表象和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过渡语:我们在以前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是需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需要测量角的大小,同样也要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
2、建立1度角表象
课件演示:将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角,将1度角用蓝色显示并出来,让学生感知他有多大,再看看自己量角器上的1度角。
3、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发言时教师抓关键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读数、外圈读数、90°刻度线。(课件演示)
三、尝试用量角器读角,为量角做铺垫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现在我任意地出示角,你能利用量角器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1、出示30°角,学生尝试读角,并说明自己读角的方法。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读角时要看角的两条边:一条边要和0°刻度线重合,这样才能从0开始读起,另一条边对着的刻度选哪圈刻度要看0°在哪圈。
2、分别出示60°、90°、120°这些角让学生读,并说方法。
四、学法指导,合作质疑——在活动中探究量角方法
1、尝试量角:出示两个角(P37的角),学生先估一估,(结合直角、锐角、钝角的知识进行估计),到底有多少度,学生自己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2、交流方法,从而得出量角的方法。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3、教师小结:两重合,一读数。分别用课件演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读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4、出示两个角(角的开口一个朝上一个朝下)学生上台操作,教师再次强调两重合再读数。
5、练一练
(1)做一做第二题
(2)判断题。学生判断后说明理由。
6、出示一个边很短的角,量角器放上去无法清楚地看准读数,学生想办法。方法:利用直尺或将角的边延长
五、目标检测
1、填空
量角的大小要用 ,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 。
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与 重合,0刻度线与 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
2、判断
角越大,角的两边越长。
用一个5倍的放大镜看角,这个角也扩大5倍。
画在黑板上的40度的角比画在纸上的40度角大。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五、全课小结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1 计量单位:度“°”
角2 测量工具:量角器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0”,能正确读、写“0”。
2、 联系实际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0”。
3、 掌握0的排数,能正确完成看图写数、读数和排数练习。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 “0”的读、写及排数、写数。
教学难点:
理解“0”的含义、“0”的写数和排数。
教学准备:
课件、红花、数字卡片、头饰和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唱一唱。
出示课件,播放儿歌《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 2像小鸭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随风飘 5像秤钩来买菜 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 8像麻花拧一遭 9像勺子能吃饭
0像鸡蛋做蛋糕
2、认一认。
出示数字,分别点学生认读数字1~9,边读边写出数字。
3、说一说。
(1)( )只小兔
(2)( )只小熊
(3)( )只小鸟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0。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小鸟一只只地飞走了,天上还剩下几只鸟呢?”
学生分别回答“5、4、3、2、1”。
当鸟全部飞走时,教师问“还剩下几只鸟呢?”
引导学生回答“天上没有鸟了”。
一只鸟都没有了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出示数字“0”。
2、导读“0”。
引导学生分小组读“0”,边读边用手跟着老师书空写“0”。
3、理解“0”。
(1)四只小鸟飞走了,(没有小鸟了)树上还有“0”只小鸟;
(2)小白兔把胡萝卜吃完了,(没有胡萝卜了)还有“0”个胡萝卜;
(3)四个气球飞走了,(没有气球了)还有“0”个气球。
什么都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4、演示“0”。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扮演蝴蝶,另两个小组读数、写数。
5、 写写“0”。
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0”,分小组比赛,看哪个组写得又快又好。
6、 说说“0”。
(1) 引导学生观察:“0像鸡蛋做蛋糕”。
(2) 学生想一想:你还知道有哪些像0的物体呢?
7、 排排“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数一数,写一写。
2、读出尺子中的各数。
3、填数。
1 3 5 7 9
四、联系实际,拓展教学
1、生活中的“0”无时不在,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分别读出数字。
2、想一想,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0”的物体呢?
五、练习
1、书写“0”。
2、找一找与“0”有关的事物。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请你在本上分别画出5条不同的线,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线,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2)全班汇报。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判断反馈。
(1)一条射线长5厘米。()
(2)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3)通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通过一点可以画一条射线。()
二、复习角。【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
(1)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三、复习垂线和平行线。【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
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四、复习了平面图形。
(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老师板书分类:
a.按照边分类;
b.按照角分类
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断。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二)复习四边形。【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师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四边形?
1.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小组共同回忆:
(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4)梯形有什么特征?
2.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小结: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板书:(完善四边形的关系)
(三)复习圆。【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复习圆的特征。
(1)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
(2)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2.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板书:对称轴)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五、综合练习。
1.判断。
(1)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2)平角是一条直线。()
(3)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他的三个角也是直角。()
(4)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5)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6)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选择题。
(1)直角的两条边是()
①直线
②射线
③线段
(2)等边三角形是()
①锐角三角形
②直角三角形
③钝角三角形
3.下面这个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梯形?
六、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能够说出哪些包含关系的图形?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5,并理解5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3、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数数是多少》游戏卡中的数字卡1—5。
2、《送水果》游戏卡。
3、幼儿水果游戏卡。
4、《小熊操过生日》操作单(一)、(二)。
活动过程:
排序
1、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1—4,请幼儿为数字1—4排序。
教师:这是数字几?我们可以怎样给它们排队?为什么?
(幼儿可从大到小排,或从小到大排)
教师:数字4后边应该是几?
2、出示数字卡片5,引导幼儿认读并辨认5的特征。
教师: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为什么要排在数字4的后面。
游戏:送礼物
创设小熊过生日的情境,为小熊送礼物。
教师:小熊今天过5岁生日,你们想送他什么礼物?小熊希望是用数字5来代表这个礼物的数量。
操作:送水果
1、出示《送水果》游戏卡,练习按数取物,引导幼儿寻找、点数水果。
教师:小熊最喜欢吃水果,这有很多水果,请小朋友每人取出一种水果,数量为5个。
2、出示数字卡片,幼儿练习按物取数,引导幼儿互相验证"礼物"的数量。
教师:请小朋友互相数一数,水果的数量对不对,并找出相应的数学卡片,放在旁边。
3、完成操作单《小熊操过生日》操作单(一)、(二)。
教师带幼儿阅读操作单,在幼儿完成操作单过程中及时鼓励引导,并以大拇指粘贴作为奖励贴在幼儿的操作单上。
延伸
将操作单放入活动区,请小朋友在活动区中继续进行相互验证操作单的正确与否。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 通过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3、 通过“拉一拉”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教材分析〗
安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认识,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通过想一想使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本节课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试图把抽象的知识活动化、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学具准备: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三角尺、直尺、剪刀等;装有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及边角料的若干信封。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曾经认识的朋友。(课件出示若干正方形、长方形。)你能说出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吗?
(生很容易就找出来。)
师:这些朋友我们以前只是认识,想不想深入地了解它们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它们,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谁最愿意开动脑筋。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及一些边角料的信封。
1、 探索二者的特征
师:让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内先研究一下用什么方法,然后进行操作。
(学生进行活动,非常认真、热烈,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研究得非常认真,相信一定有了结果,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们小组是用尺子量的,量的结果是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我们可以说……
生2:(抢着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生3:我们小组采用了“折一折”的方法。
师:你能上来边说边演示吗?
生3:(大声)能!
生3:先把正方形沿中间这条斜着的线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横着对折,上下重叠,竖着对折,左右重叠,这说明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师:你的方法真好。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4:笑笑在用三角尺量角,我们也用三角尺量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屏幕,你能填上去吗?
(课件出示“填一填”的内容,学生一起填,大声说出来。)
(反思课堂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既有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又有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要小组合作,又要独立思考,放手让学生自己思索、自己探究,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游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同桌合作,一个说图形的名称,一个蒙住眼睛在信封里摸图形,然后同桌互换。
(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做游戏。)
3、 巩固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下面请大家用一些边角料做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的作品合格吗?我们怎么检验一下?
生1:用三角尺量一量四个角是不是直角。
生2:我觉着不用量,折折就行了。
生3:(非常着急)不行,如果角不是直角,只折是检查不出来的。
生4:我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准确。我们既要量,也要折。量一量角,折一折边。
师:你能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
师:真不错!同学们能够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制作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反思巩固练习,立足于基础,力求变化。通过游戏、小制作,使学生在创造性的练习中内化新知,培养空间观念以及创新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4、 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
师:这个信封里装着一张彩色纸,你猜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到底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请仔细观察。
(师把彩色纸拉出一部分。性急的同学喊道:长方形。师继续拉。)
生:长方形、正方形。(声音不一。)
(师继续慢慢拉,学生的答案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徘徊。师把彩纸全部拉出。)
生:(齐声高呼)长方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从刚才老师的拉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中有正方形。
生:不对!正方形中有长方形。
生:不对!还是长方形中有正方形。
(学生争论起来。)
师:同学们想一想,长方形的特点是……
生:对边相等。
师:那么,正方形是不是对边相等呢?
(学生若有所思:是这样的。)
师:所以呀,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学生恍然大悟。)
(反思通过生动活泼又简单的小游戏,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三)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1、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机会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学习。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使用动态的学习材料,精心组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3、 不足与困惑
(1)课堂中,学生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教师未能及时纠正与说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需不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呢?比如:本节课中,学生把对角线说成中间斜着的线。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对于学生精彩的表现,教师未能及时给予充满鼓励的评价,只是蜻蜓点水。
(3)这样的课,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但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还要达到教学目的,处理不好会适得其反,该如何把握,我一直在思索。
〖案例点评〗
本节课,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来完成,在活动中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教师能够充分提供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大胆的汇报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使得课堂真正做到活动化、自主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弊端。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