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三峡》教案(优秀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三峡》教学设计 篇1

课标要求与分析:

《三峡之秋》与语文课标中“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有关。本课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读感悟”的自主学习模式,力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实现自主阅读,引入批注,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第85-87页的内容。描写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明丽、热烈、明亮、静寂的独特美景。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静心地品读着文章,就如同尽情欣赏着一幅绚丽壮美的三峡秋色图。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视野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与同学交流,去体会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积累好词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

2、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3、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下面,结合大家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哪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三峡?(生充分介绍)

2、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三峡的山到底什么样?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老师准备了一段录像,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放三峡风光片] 欣赏了三峡的美丽风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美)

3、录像中的三峡真美,作者方纪笔下的三峡更美。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三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

二、交流感悟,感受美

(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1、大家觉得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大家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早上”、“中午”、“下午”、“夜”。)

(二)、自主探究

1、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找到答案?(成熟)从哪里看出来?(学生充分说)三峡的秋景如此迷人,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个时间的三峡?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2-5自然段,找到答案。

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勾画描写三峡秋天景色及特点的语句。

(2)勾画出描写景色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学生自学)

2、全班交流

早晨

(1)学生充分说。

(2)教师引导:三峡早晨的特点是什么?(明丽)进一步解释“明丽”那些事物是明丽的?(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

(3)三峡的早晨就像是一首美妙的音乐,(播放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中午

(1)中午的三峡有什么特点呢?(热烈)(学生充分说)

(2)你见过热烈的场面吗?课文那些句子是描写三峡热烈的特点的?

(3)出示:“中午,群峰披上金甲…。.。三峡有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4)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拓展:还能把长江比作什么?

小结:中午的三峡充满了生机,是如此热烈,这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不正是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吗?

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读出雄劲、热烈的气势,评读,男生读。

下午

(1)出示三峡神女峰的图片。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觉?(雾多)

(2)这是什么时候的三峡?(下午)

(3)出示:“下午,太阳还没有落……。.”这一段,下午的三峡给你留下了那些深刻的印象?(学生说,老师补充)

(4)讲解:“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比喻句)

(5)此时的长江和中午的长江比较,怎么样?能用一个词概括吗?(平静)

(6)男女生分读3.4自然段,读出热烈、平静的感觉。

夜晚 三峡的夜晚景色如何?

(1)学生充分说。

(2)课文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出示“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摇曳”。师进一步解释:渔火是亮的,夜是暗的,驳船是动的,夜是静的,以亮衬暗、以静衬动的写作方法,更能体现夜的宁静。

(3)读这一段,读出静的感觉。

月夜

(1)说到这宁静的三峡之夜,有一样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读,你们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三峡的月色到底独特在哪呢?大屏幕出示“这时…………从山上挂下来”。学生谈理解,教师补充:因为山是墨一般的黑,所以月光才显得特别皎洁,因为山高、峡谷深,所以月亮才会像瀑布那样凌空飞降,像素锦那样直挂下来。(再次强调比喻句)

(3)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美妙的月色,能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吗?(自由读,推荐读)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是呀,月光如水,多奇妙呀!这就是三峡的秋天,“这一天正是中秋”(随即出示)(1)齐读这一段。(2)作者在最后点明这天的时间,你觉得有必要吗?去掉可以吗?(照应开头,起强调作用)

三、积累内化,回归美

作者为什么能把三峡之秋景写得这么美?

1、学生阐明观点

2、师补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借助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小结: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方纪笔下美丽的三峡,希望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善于观察和积累,以便于书写自然之美。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秋景。(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景色,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三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

早晨: 清新而明净 明朗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轻缓

夜: 沉沉欲睡 惊醒

3.朗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三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抓住景物特征,比较作者对三峡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3.品味文章的语言,训练口头表达。

4.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1.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2.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把握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学法指导

从课文出发,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课文出发,学会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一般浏览和重点观察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表现手法向人们介绍景点。指导学生采用边看、边想、边说、边写的方法来学习。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三峡的影片资料,制作课件。

教时安排

2节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介绍三峡了解作者激发兴趣

1.古诗引入:

○1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黄昏。画图省市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潜在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三峡简介:

思考:

(1)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2)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3)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4)展示课件:有关三峡工程的图片、资料,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明确:巴东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高山壁立,水流湍急,奇险异常,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大杰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3.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评论著作有《东西文学评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译作有《德国文学简史《德国文学概论》等。

二.积累运用

1.词语辨析:

渺小微小

渺小:指微不足道,尤其指感情色彩上的细小。例:与那些伟人相比,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

微小:侧重指形体上的细小、轻微。例:植物细胞非常小,只靠肉眼是看不到的。

唱和应和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此唱而彼和,互相呼应”之意,主要区别在于: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大多按照原韵)。例句:在刘三姐的故乡,歌手唱完后,别人一定是要唱和的。

应和:常指声音、语言、行动等方面相呼应。例句:小王在单位最会应和领导,领导说东他绝不向西。

2.词语释义

奇伟:奇特雄伟。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袅袅不断:(niǎo)形容烟气缭绕上升而不中断。

险峻:(山势)高而险。

峰巅:(diān)顶峰。

浣妆:(huàn)梳洗打扮。浣,洗、洗涤。

即景:就眼前的景物(作诗文或绘画)。

三.整体感知示范导游

小组讨论:

1.找出作者到过的地方,本文按什么顺序写?按作者的思路文章可分几层?每层各写什么?

明确:

本文以作者游踪为顺序,按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游览顺序描写三峡。而描写西陵峡时又分成条理清楚的四段场景: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第三段崆岭峡;第四段米仓峡。文章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同时渗透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讴歌之情。整篇文章环环相扣,引人人胜,荡人魂魄。

第一部分○1:凶险三峡,紧张异常(高、曲折、急、变化)

第一层○2总写三峡

第二部分○2○9黄猫峡

描写三峡灯影峡总分结构

奇险秀丽第二层○3○6西陵峡崆岭峡

米仓峡

第三层○7○8巫峡巫峡山水

巫峡之云

第四层○9瞿塘峡(最短)

第三部分○10通过三峡,身心轻松

第二节

现在请你做导游,带领我们细细游览三峡。

四.文段精析(小导游解说分析)

小组讨论:

1.第一段引民谚开篇起什么作用?

明确:写三峡一带险恶异常。

2。“险恶”一词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险恶”一词直接为全文张本,为奇山异水反衬一笔。

3。如何理解文中“凝望”“山崖”“怒吼”的表达作用?

明确:“凝望”表明作者为此景而感慨。“山崖”“怒吼”动静结合,令人赞叹不已。

4。“没有不感到”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明确:“没有不感到”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人们对三峡奇伟的感觉。这是议论性语句。

5。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过于”?

明确:两个“过于”连续地强调作者讴歌美好河山的情感,使语言也显得和谐并富有节奏感。

6。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开头有何特点?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引民谚开篇,写三峡一带险恶异常,并交代作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为全文定下基调。

7.如何理解第二段“就”“高”“最”几个词?几个“最”能否去掉?

明确:“就”有“立刻”之意,“高”隐含着“险峻”之意。连用四个“最”的排比短句,既生动活泼,又明快有力。

8.这段概述千里长江三峡最险,用了哪些词来形容?

明确:这段是第二部分第一层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用“高、曲折、急、变化”来渲染其险恶形势。

9.西陵峡共分几段?各段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初出西陵峡的第一段是并不凶险的黄猫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灯影峡:江北险峻无味江南景色秀丽(黄陵庙)

崆岭峡:凶险可怕

米仓峡:群山万壑

10.“虽……然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虽……然不”用两组对比短句为下文三峡的很险、很狭作伏笔,以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11.作和如何写灯影峡?他有什么特点?找出段中想象的句子。

明确:“枕江”以拟人手法将古庙存在的位置写活了。“潇洒的竹子”“倒悬”的花,形象逼真地展现出三峡中少见的生机。“红色紫色”与“悠悠的钟声”运用视觉、听觉等描写使人身临其境。

“好像自己”一句以想像的方式写自己情绪的暂时放松,但此刻的神定气闲是否预示着一种波澜呢?这种以静写动的手法使本段有声有色,画面搭配和谐,极富立体感。让读者如同在两段急促的音乐间隔中暂时放松了绷紧的神经。

灯影峡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略带江南韵味的黄陵庙,它的美丽景色使人暂时放松了紧张的心态。

12.第5段描写什么?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明确:描写了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的凶险可怕,一方面与上段做对比,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巫峡的描写作了铺垫。

13.折断如何具体描写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的凶险可怕?

明确:“突然”写出形势急转直下,紧承上文“不到两三分钟”而来。“极曲折极窄的门”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将船在江中的难行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中两个“极”字也强调了危险的程度。“倒注”让人联想到船从高处下落的危险情况,以点带面地把水从石滩上倾泻而下的可怕形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14.第6段如何写米仓峡?

明确:借杜甫的诗及昭君的典故来写米仓峡群山万壑的雄奇壮丽。

15.文中的“便”与“赴”有何作用?“一层一层”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山便低平”中的“便”字让读者仿佛沉浸到历史故事之中,而感觉不出“山崖却更加高峻”。“赴”字不止写出了活力,更写出了三峡群山的雄奇生动。“一层一层”将群山前叠后连的动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小结:

第二部分第二层○3○6:写作者游览西陵峡的经过。侧重写山势之高低,水势之缓急。

16.第7、8段是第二部分第三层○7○8:写作者游览巫峡的经过。侧重写山水的奇险美丽、云雾变幻多姿。请找出○7段总述巫峡特点的语句。并说说作者如何写出其奇险美丽的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明确:“最奇险最美丽”中两个“最”总述了巫峡的特点。作者连用四个“险”字来写水,句式短小活泼,而且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四个“最”构成了内在的呼应。“围”“咬”等动词勾勒出群山簇拥环抱的情态,表明了巫峡山峰的险峻,无路可走,连鸟飞过这里都感到茫然。

不单调的山与奇险美丽的水构成了天下独绝的巫峡。本段浓墨重彩地详写了山峰,正是承接上文的群山万壑,才给人“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

③比喻句:巫山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17.作者没有看到巫山的云却还要写他有何好处?

明确:没看到巫山的云但却使读者浮想联翩,给人天高云淡之感。

庐山风景秀美,而巫山更让人魂牵梦绕。“秋高气爽”给人的感觉是空灵纯洁,配以“极高的峰巅”真是天碧云淡,再加以红花倒悬于褐岩之上,色彩的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

小结:

第二部分第四层○9:最短的瞿塘峡虽山水险急,但作者却将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这些景观融到两岸的山川景物中。

第二部分○2○9:写作者游览三峡的经过,突出表现了三峡的奇险、秀丽。

18.第9段“突起”给人什么感觉?找出文中冷色调的词语,给人什么感觉?那句话与与文章开篇的民谚“猿鸣三声泪沾裳”形成了前后照应。“大概”一次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突起”有突兀之感,不仅是地理位置的突然,行文上也让人忽然转到人文景观上来。“瓦白色”“斜阳”“苍冷”“遗迹”“凄凉”这些冷色调的词语叫人感到“英雄落泪游子思乡”,这与文章开篇的民谚“猿鸣三声泪沾裳”也极好地形成了前后照应。“大概”在不确定之中又隐含着肯定之意。

19.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三峡算是走完了”这一句给人什么感觉?“好像一个人……”此句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这段作者的情绪与前端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愉快、轻松。“三峡算是走完了”这一句给人如释重负之感。“好像一个人……”此句并不是比喻句,而是一种比照。“放下心来”“舒舒服服”等词不仅把紧张情绪化为轻松心态,且再一次反衬刚刚走过的三峡的险恶。水平岸阔人轻松,走完三峡后满船的人都很轻松。

小结:

第三部分○10:写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侧重写心情的放松,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讨论:本文写作有何特点?(写作技巧)

(1)抓住特征,详略得当。

介绍西陵峡的四段时简单地抓住了各段的特点。而写有名的巫峡则详细地描写了其山水的奇险、美丽。记叙瞿塘峡时,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

(2)移步换景,秩序井然。

写游记首先要交代清楚观察点,否则会乱成一片,看不清个数。其次要随着观察上的变化,将所描写景物最突出的地方表现出来。如游巫峡时,将其奇险的山水描绘出来;游瞿塘峡时,细致描写两岸的人文景观。再次是不仅要把看到的写出来,还要把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如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看到灯影峡的黄陵庙时,就想到了江南的秀美景色,并与之相对照。只有这样,才会层次分明,形成立体效果。

(3)以情为线,首尾照应。

思考:

好的文章结构常常是严谨的。作者是如何通过心理情绪变化来描写三峡的?

明确:作者一起笔就将自己惊异的情感展现在读者面前。如“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

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而变,有时惊惧紧张,有时则轻松舒畅。

如游西陵峡的第二段时,由于此处山水风光秀美,“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松很悠闲了”。再如结尾写走完三峡后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这些心情的描写,也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

这种严谨首先就表现在首尾的呼应上。《巴东三峡》即是如此,全文以紧张的心情为开篇,结尾又以心情得到放松来对应,而描写:峡之险峻又暗含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赞叹。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2.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可参看《地理》书48面,“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4.布置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三峡》教案 篇4

课题

三峡之秋

课型

自读课文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齐读、默读、自由读、选择读等多种读法,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掌握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

3、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4、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对三峡做总体上的了解。

2、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掌握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掌握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三峡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长江吗?领略过长江三峡的美吗?无论你们有没有去过长江,相信你们都知道,是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同学们愿不愿意跟文老师一起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呢?”(板书:三峡之秋)

如果有学生去过三峡并有诉说的欲望的话,可以请一个代表做简单的介绍,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更深入了解。

2、学生展示课前利用从网络或书本等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或图片。

3、初读感知,从整体上感悟美。

学生齐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秋”。

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悟三峡之秋的美丽。

4、默读课文,找出让你印象最深刻,感觉最美丽的一段。

学生就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三峡之秋的美感。

说出喜欢这一段的原因。

5、带着以下问题自由阅读课文。(课件展示阅读要求)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作?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假如你是一位摄影师,你愿意拍下三峡哪一幅风景?为什么?(过程中指导修辞手法的运用)

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小组交流)

6、下课前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14、 三峡之秋

早晨:

中午:

下午:

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2、通过齐读、默读、自由读、选择读等多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2、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的哪些特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说。(反复朗读重点语句)

朗读的时候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事先从家里带来的景物照片。

教会学生抓住事物特点描述景物的方法。

4、学生回顾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谈谈三峡的秋天给自己的总体感觉。

老师做总结——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世界处处充满美。

5、以朗读课文结束课。

板书设计:14 三峡之秋

早晨: 清新而明净 明朗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轻缓

夜: 沉沉欲睡 惊醒

资料提供者:

《三峡》教案 篇5

目的要求: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浣妆:

玲珑:精巧细致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三峡简介

长 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 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三、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一位同学来朗读刘大杰的这篇游记《巴东三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大杰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的风光,并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四、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二(3—10自然段):按游踪的前后,分别具体描写游三峡的见闻。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船从宜昌上驶

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 岸。

五、认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诗、谚、典故感觉

总说三峡:险恶、最为险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惊异

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峡紧张

灯影峡 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 作者即景诗轻松、悠闲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可爱。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象刀剑削成,青滩叶滩不算滩极为可怕成窄门。崆岭才是鬼门关

崆岭滩:水从高处倒注

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王昭君浣装(典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水险、山妙、云奇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刘皇叔托孤凄凉

白帝城、孙夫人庙;

松树、八阵图、钟声

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 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轻松

六、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三峡离我们现在所在地并不远,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重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难点: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 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 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 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 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 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 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三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也可借助字典或词典里借词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能找出交待游览路线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通过理解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了解三峡独特的景色,使学生产生喜欢三峡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要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写景的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游览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爱三峡》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地图:指出三峡所在的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自学情况:包括生字的音、形、义

2、听取汇报

3、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理清文章脉络。(试给课文分段)

2、默读课文:

1)思考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2)作者是怎样把三峡连起来的?画出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3、听取汇报,教师指导。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四、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长江三峡指的是巫峡、西陵峡、瞿塘峡,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下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

五、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文章层次分明,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很容易的理清了文章脉络,同时初步了解了三峡独特的景色。

《三峡》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吟

沈克昌

探研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平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袭“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高峡出平湖”的奇观的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出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在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师小结:

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三峡》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领悟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典型化描写的手法。

(二)理清本文精妙的写作思路,欣赏优美流畅的语言。

(三)了解三峡的沧桑巨变,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

同学们,你领略过三峡的秀丽风光吗?电视专题片《三峡的传说》将你带进雄伟壮丽的三峡,现在我们来欣赏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主题歌《乡恋》(放VCD),让我们在歌声中游览三峡的秀丽风光吧!

(二)美文欣赏

配乐散文《三峡》背景音乐《三峡情》

(三)点击作者

大家欣赏了优美的散文,你一定会被《三峡》磅礴的气势、流畅的语言所折服,你可知道,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竟出自于一个地理学家之手,他就是郦道元。(介绍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

(四)小组自学

自学要求如下: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2、小组讨论,翻译课文。

3、理清思路,感受美景。

(五)教师行间巡视,了解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六)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2、用行楷抄写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讲解文言句,理清文章思路。

(一)讲授新课

1、讲解重点文言句,正确理解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互文)亭午见太阳,夜分见月亮。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互文)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该句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船行之快。

2、理清写作思路:

先写山高峡深,连绵不断。

次写江水大而急。

再写春冬之景。

最后写“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色。

3、分析写作特色:

抓住特征来写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山水中四季变化的景色穿插其间,将动景和静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三峡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

(二)总结课文

同学们,20xx年6月1日,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已下闸蓄水发电,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在今天得以实现。如果你乘着飞机,你会鸟瞰到三峡大坝的雄姿;如果你泛舟三峡水库,你会欣赏到“高峡出平湖”的奇迹。让我们为三峡出现的奇迹而引吭高歌吧!

(三)课后作业

1、熟读背诵,用行楷默写课文。

2、知识延伸:观看专题片《三峡工程》。

板书设计

三峡

山势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动静结合

水势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情景交融

《三峡》教案 篇9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

《三峡》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水经》,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写景善于抓住特点,三峡奇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传达景物神韵。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节奏上动静相生,使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跃然眼前。

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虽只几百字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反复诵读,深入品味短文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景物描写的魅力,在课文的基础上做扩展联想,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谈对三峡的了解。

二、品析文字美

1、读正确:听录音范读,勾画圈点生字并看提示弄清读音-——大声练读、,用最短的时间读正确——赛读加深印象。

2、读流畅:指名读——学生点评——总结读流畅的方法:停顿分明,节奏感强——运用以上方法练读全文。

3、理思路:浏览全文,独立理出作者思路,寻找归纳景物特点——同桌交流——梳理:

1)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知道?你觉得画面美吗?

4、悟感情:作者对这里怀有怎样的感情,能理解吗?美美的朗读。

三、品味画面美

以春景为例赏析。

1、读相关句子

2、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它的季节特点是什么,凭你的想象,画面中还会有些什么景物?

3、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组合景物,形成完整画面(显出来)——着色(艳起来)——动态想象(活起来)

4、表达通过神游三峡,感受到的美(说出来)

1)总结提炼学生的表达技巧美:结构好——顺序清——特点明

2)回到课文,再读文句,检验想象的合理性(放回去)

5、在想象中,同学们合理地添加了一些景物,为什么作者没写入文中——写作的需要(抓特点)

6、用以上方法,自由感知其他几幅画面的美。

7、用眼发现,感受三峡之美。(播放课件)

8、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四、拓展延伸

1、三峡以美征服世人,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的诗篇——朗读欣赏相关诗文。

2、“高峡出平湖”与三峡工程,自然美与人力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应留意不同的声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