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教案(最新10篇)

在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应用题,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大部分同学而言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教案(最新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2.教学难点 :有关增长率之间的数量关系。下列词语的异同;增长,增长了,增长到;扩大,扩大到,扩大了。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原产量+增产量=实际产量。

(2)单位时间增产量=原产量×增长率。

(3)实际产量=原产量×(1+增长率).

2.例1  某钢铁厂去年一月份某种钢的产量为5000吨,三月份上升到7200吨,这两个月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分析:设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

则2月份的产量是5000+5000x=5000(1+x)(吨).

3月份的产量是[5000(1+x)+5000(1+x)x]

=5000(1+x)2(吨).

解:设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据题意得:

5000(1+x)2=7200

(1+x)2=1.44

1+x=±1.2.

x1=0.2,x2=-2.2(不合题意,舍去).

取x=0.2=20%.

教师引导,点拨、板书,学生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为计算简便、直接求得,可以直接设增长的百分率为x.

(2)认真审题,弄清基数,增长了,增长到等词语的关系。

(3)用直接开平方法做简单,不要将括号打开。

练习1.教材P.42中5.

学生分析题意,板书,笔答,评价。

练习2.若设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数为x,分别列出下面几个问题的方程。

(1)某工厂用二年时间把总产值增加到原来的b倍,求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

(1+x)2=b(把原来的总产值看作是1.)

(2)某工厂用两年时间把总产值由a万元增加到b万元,求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数。

(a(1+x)2=b)

(3)某工厂用两年时间把总产值增加了原来的b倍,求每年增长的百分数。

((1+x)2=b+1把原来的总产值看作是1.)

以上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总结下面的规律:

设某产量原来的产值是a,平均每次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增长一次后的产值为a(1+x),增长两次后的产值为a(1+x)2 ,…………增长n次后的产值为S=a(1+x)n.

规律的得出,使学生对此类问题能居高临下,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例2  某产品原来每件600元,由于连续两次降价,现价为384元,如果两个降价的百分数相同,求每次降价百分之几?

分析:设每次降价为x.

第一次降价后,每件为600-600x=600(1-x)(元).

第二次降价后,每件为600(1-x)-600(1-x)•x

=600(1-x)2(元).

解:设每次降价为x,据题意得

600(1-x)2=384.

答:平均每次降价为20%.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完毕,学生板书,笔答,评价,对比,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增长”、“下降”的区别。如果设平均每次增长或下降为x,则产值a经过两次增长或下降到b,可列式为a(1+x)2=b(或a(1-x)2=b).

(四)总结、扩展

1.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严格审题,弄清各数据相互关系,正确布列方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渗透转化和方程的思想方法。

2.在解方程时,注意巧算;注意方程两根的取舍问题。

3.我们只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所以只求到两年的增长率。3年、4年……,n年,应该说按照规律我们可以列出方程,随着知识的增加,我们也将会解这些方程。

四、布置作业

教材P.42中A8

五、板书设计

12.6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三)

1.数量关系: 例1…… 例2……

(1)原产量+增产量=实际产量 分析:…… 分析……

(2)单位时间增产量=原产量×增长率 解…… 解……

(3)实际产量=原产量(1+增长率)

2.最后产值、基数、平均增长率、时间

的基本关系:

M=m(1+x)n  n为时间

M为最后产量,m为基数,x为平均增长率

《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会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般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经历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形式。

教学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温故而知新,我们都学过什么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方程组)同桌两人说说学过这些方程的定义都是什么。你觉得学过这些方程难吗?只要你拿出你的学习热情来,就会感觉这节课的内容,也很简单。请你打开课本39页,从39页到40页议一议以上的内容,希望你准确而又迅速的在课本上列出方程,不用求解。列出方程后组内对一下答案,如有错误,出错的原因。(3’)

二、探索新知

列方程正确率百分之百的请举手。祝贺你们,没举手的同学加油!(列对的同学多就问,否则问现在会列这些方程的请举手)

请你将上述三个方程,化简成等号右边等于0的形式。完成后组内对一下答案,先完成的小组把你们的成果写在黑板上,其余组跟黑板上的答案对一下,有不同意见的把你们组的答案也写上去。(黑板上的答案对吗?如有没约分的,问哪个更好?)

观察、思考刚才这3个方程2x2-13x+11=0,x2-8x-20=0,x2+12x-15=0,以及又加入的这两个方程x2+3x=0,4x2-5=0是一元一次方程吗?你猜这些方程叫什么方程?对,这样的方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

请大家先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导学案中探究一中的问题2到6,组长找好本题发言人,最后全班交流你们组对问题5和6的看法。

2、以上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你能说说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吗?

4、如果我们借助字母系数来表示,那么以上方程能都化成一个方程--------------------------,用字母表示系数时,要注意什么吗?

5、你们组归纳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课本40页的定义有区别吗?谁的更好?好在哪?

6、你认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重点要强调的是什么?为什么?

请3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问题5、6的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的提出为什么这样想?你的理由是什么?以强调a≠0。并板书(1)含一个未知数(2)2次(3)整式方程,一般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有没有要补充或者要发表不同看法的小组?

请你抢答问题7。

7、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同桌两人能举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吗?

探索二

先自学课本40最后一段话,然后同桌两人说出黑板上3个方程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找一元二次方程各项及其各项系数时,需要注意什么吗?(先要是一般形式,系数带符号)请你完成探究二中问题1,请2组、4组选派一名同学分别上黑板(10、(2)两题。完成后对照课本41页例1自己检查对错,有困难的同学找组长和我。

1、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x(x+2)=4(x-1)+7(2)(2x+3)2=(x+1)(4x-1)

问题3做对了的同学请举手?祝贺你们。出错的同学能不能把你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下次也好注意一下,别再出错?请你说说,谢谢你对我们的提醒。

三、巩固练习

请看问题2,

2、已知关于x的方程(1)k为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2)k为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谁能回答?为什么这样想?

四、课堂:

先小组内说出本节课你的收获,然后全班交流你们组的收获。大家看看哪个小组的收获多。

五、自我检测:

看看我们的收获是不是真的

硕果累累,请你完成自我检测给你5分钟时间,做完的给我和组长检查。老师和小组长当堂批改

1、三个连续整数两两相乘,所得积的和为242,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2、把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常数项:

方程

一般形式

二次项系数

常数项

3x2=5x-1

(x+2)(x-1)=6

3、关于x的方程(k-2)x2+2(k+9)x+2k-1=0

(1)k为何值时,是一元二次方程?k--------------是一元二次方程。

(2)k为何值时,是一元一次方程?k-------------是一元一次方程。

六、小组

请小组长本小组今天大家的表现。

七、作业

课本42页1(2),2(1)(2)(3)

能力挑战:

已知关于x的方程(k2-1)x2+(k+1)x-2=0

(1)k为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并写出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2)k为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板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

(1)3x(x+2)=4(x-1)+7(2)(2x+3)2=(x+1)(4x-1)

2x2-13x+11=0(1)含一个未知数(2)2次

x2-8x-20=0(3)整式方程

x2+12x-15=0一般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

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系数

参加区优质课评比反思:

这次有幸参加我区优质课评比,感受颇多。

一、对三分之一课堂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数学课的三分之一模式不是简单的把课堂分成三大块,也不是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教师引导,一定是严格的都是15分钟,这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灵活的把握。我讲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中,简单问题我就让大家自主探索,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自主探索后先小组合作,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

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想,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就要用优质课的进行教学,如果平时的授课方式和优质课的方式差别很大的话,虽然是经过加工了的课,但最后一定会带有很多平时上课的影子,很多不规范的方面还是难以改正的。

三、集体的智慧很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我很感谢我们数学组的各位老师对我的大力支持,他们一遍一遍的给提出修改建议,一次一次的跟我去听课,尤其是李老师、战老师、林老师,她们给了我教学理念上的很多建议,让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元二次方程 篇3

[课    题] §12.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整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使学生知道并能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并能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教学难点 ]  使学生掌握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一次项和系数以及常数项,[教学关键]  使学生掌握在指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时,一定要包括它们的符号。[教学用具]  [教学形式]  讲练结合法。[教学用时]  45′×1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例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讲解新课]引例可由教师提出并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代数式,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80-2x)(60-2x)=1500。(这其中应重点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或讲解或提问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提问:如何将上述方程整理?整理后,得:x2-70x+825=0。这里不必多讲,只指出:这个方程(什么方程?这里不谈)与我们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不同,我们学了这一章,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接着书写教科书第4页的问题: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设未知数,列出代数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x(x+5)=150。去括号,得:  x2+5 x=150。现在来观察这个方程:它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指出“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因而,一元一次方程也是整式方程,但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的次数是1,而上列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所以,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这样与一元一次方程对比着讲,既使整式方程的内含扩大,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使学生深刻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3x+2=5x-3;(2x=5)2、x2=4;3、(x-1)(x-2)=x2+8;(3x=-6)4、(x+3)(3x-4)=(x+2)2;(2x2+x-16=0)(上述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其中1、3是一元一次方程,2、4是一元二次方程。)上列方程中的4,两边展开,得3x2+5x-12=x2+4x+4移项,得    2x2+x-16=0事实上,方程x2+5 x=150移项,得    x2+5 x-150=0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成下面的形式:            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这里应强调指出,方程            ax2+bx+c=0只有当a≠0时,才叫一元二次方程。如果a=0,b≠0,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了。所以在一般形式中,必须包含a≠0这个条件。随后指出,在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并举例说明。(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例1  把方程3x(x-1)=2(x+2)+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去括号,得               3x2-3 x=2x+4+8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x2-5 x-1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12。[课堂练习]教科书第5页练习第1,2题。[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整式方程,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a≠0这个条件。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后,什么是二次项系数,什么是一次项系数,什么是常数项,在指出这三项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它们的符号。[课外作业 ]复习教科书第4,5页的内容,预习教科第6页上的内容。 [板书设计 ]课题:      例题:辅助板书: [课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什么是整式方程,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对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关于增长率问题的应用题。

学习难点:

如何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学习过程:

一、 复习提问: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

1、情境导入

问题:“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为了解决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生态问题、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措施,某村村长为带领全村群众自觉投入“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行动,率先示范。2002年将自家的坡耕地全部退耕,并于当年承包了30亩耕地的还林还草及管理任务,而实际完成的亩数比承包数增加的百分率为x,并保持这一增长率不变,2003年村长完成了36.3亩坡耕地还林还草任务,求①增长率x是多少?②该村有50户人家,每户均地村长2003年完成的亩数为准,国家按每亩耕地500斤粮食给予补助,则国家将对该村投入补助粮食多少万斤?

2、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于环保的情境导入问题,这是一个平均增长率问题,它的基数是30亩,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那么第一次增长后,即2002年实际完成的亩数是30(1+x),第二次增长后,即2003年实际完成的亩数是30(1+x)2,而这一年村长完成的亩数正好是36.3亩。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①30(1+x)2=36.3;(1+x)2=1.21;1+x=±1.1;x1=0.1=10%,x2=-2.1(舍去),所以增长的百分率为10%。

②全村坡耕地还林还草为50×36.3=1 815(亩),国家将补助粮食1 815×500=907 500(斤)=90.75(万斤)。

三、例题学习

说明:题目中求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直接设增长的百分率为x,好处在于计算简便且直接得出所求。

例、某产品原来每件是600元,由于连续两次降价,现价为384元,如果两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每次降价百分之几?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时间 基数 降价 降价后价钱

第一次 600 600x 600(1-x)

第二次 600(1-x) 600(1-x)x 600(1-x)2

(由学生写出解答过程)

四、巩固练习

一商店1月份的利润是2500元,3月份的利润达到3000元,这两个月的利润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精确到0.1%)?

五、课堂总结:

1、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严格审题,弄清各数据间相互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2、注意解方程中的巧算和方程两个根的取舍问题。

六、反馈练习:

1、某商品计划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将售价提高20%,设每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列出的方程为( )

A.x+(1+x)x=20% B.(1+x)2=20%

C.(1+x)2=1.2 D.(1+x%)2=1+20%

2、某工厂计划两年内降低成本36%,则平均每年降低成本的百分率是( )

3、某种药剂原售价为4元,经过两次降价,现在每瓶售价为2.56元,问平均每次降低百分之几?

《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 篇5

一、复习目标:

1、能说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2、能熟练应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3、能灵活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难点: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知识回顾: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解法有:

配方法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3、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4、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怎样判断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请举例说明。

四、例题解析:

例1、填空

1、当m时,关于x的方程(m-1)+5+mx=0是一元二次方程。

2、方程(m2-1)x2+(m-1)x+1=0,当m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3、将一元二次方程x2-2x-2=0化成(x+a)2=b的形式是;此方程的根是。

4、用配方法解方程x2+8x+9=0时,应将方程变形为( )

A.(x+4)2=7B.(x+4)2=-9

C.(x+4)2=25D.(x+4)2=-7

学习内容学习随记

例2、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4x2-16x+15=0(用配方法解)(2)9-x2=2x2-6x(用分解因式法解)

(3)(x+1)(2-x)=1(选择适当的方法解)

例3、1、新竹文具店以16元/支的价格购进一批钢笔,根据市场调查,如果以20元/支的价格销售,每月可以售出200支;而这种钢笔的售价每上涨1元就少卖10支。现在商店店主希望销售该种钢笔月利润为1350元,则该种钢笔该如何涨价?此时店主该进货多少?

2、如图,在Rt△ACB中,∠C=90°,AC=6m,BC=8m,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m/s,几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

《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际例子引入:列出的方程分别为X-7x+8=0,(X-7)(X+1)=89,X+8X-9=0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新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篇7

本节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的继续和发展,由于能用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应用题,一般都可以用算术方法解而需要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的应用题,一般说是不能用算术方法来解的,所以讲本节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其应用相当广泛,如在几何、物理及其他学科中都有应用;其数量关系也比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的问题复杂的多。因此,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不仅是中学数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1.本节在引言中的方程基础上,首先通过两个实际问题,进一步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例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出它们的共同点,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书中的定义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用文字的形式给出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整理为ax2+bx+c=0(a≠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本节始终都有列方程的内容,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分散列方程这一教学难点,化整为零地培养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由一些具体的方程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学情分析

1、通过课堂练习,大部分学生对概念基本理解,能够找出各项系数,但有少数学困生对于系数符号没有掌握。

2、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薄弱,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问题要以多练为主。

3、学生认知障碍点: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和整式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从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正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能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3、通过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同时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对概念理解具备完整性和深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概念的形成及一般形式。

2、难点:从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正确识别一般形式中的“项”及“系数”。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篇9

12.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注意是方程的解,但不一定符合题意,因此求解后一定要检验,以确定适合题意的解。例如线段的长度不为负值,人的个数不能为分数等。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长方形的周长、面积?长方体的体积?

2.例1  现有长方形纸片一张,长19cm,宽15cm,需要剪去边长是多少的小正方形才能做成底面积为77cm2的无盖长方体型的纸盒?

解:设需要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则盒底面长方形的长为(19-2x)cm,宽为(15-2x)cm,

据题意:(19-2x)(15-2x)=77.

整理后,得x2-17x+52=0,

解得x1=4,x2=13.

∴  当x=13时,15-2x=-11(不合题意,舍去。)

答:截取的小正方形边长应为4cm,可制成符合要求的无盖盒子。

练习1.章节前引例。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练习2.教材P.42中4.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注意:全面积=各部分面积之和。

剩余面积=原面积-截取面积。

例2  要做一个容积为750cm3,高是6cm,底面的长比宽多5cm的长方形匣子,底面的长及宽应该各是多少(精确到0.1cm)?

分析:底面的长和宽均可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则长×宽×高=体积,这样便可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

据题意,6x(x+5)=750,

整理后,得x2+5x-125=0.

解这个方程x1=9.0,x2=-14.0(不合题意,舍去).

当x=9.0时,x+17=26.0,x+12=21.0.

答:可以选用宽为21cm,长为26cm的长方形铁皮。

教师引导,学生板书,笔答,评价。

(四)总结、扩展

1.有关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题均可借助图示加以分析,便于理解题意,搞清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互关系。

2.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取舍问题,例如线段的长不能为负。

3.进一步体会数字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教材P.42中A3、6、7.

教材P.41中3.4

五、板书设计

12.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

例1.略

例2.略

解:设……… 解:…………

………… …………

12.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注意是方程的解,但不一定符合题意,因此求解后一定要检验,以确定适合题意的解。例如线段的长度不为负值,人的个数不能为分数等。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长方形的周长、面积?长方体的体积?

2.例1  现有长方形纸片一张,长19cm,宽15cm,需要剪去边长是多少的小正方形才能做成底面积为77cm2的无盖长方体型的纸盒?

解:设需要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则盒底面长方形的长为(19-2x)cm,宽为(15-2x)cm,

据题意:(19-2x)(15-2x)=77.

整理后,得x2-17x+52=0,

解得x1=4,x2=13.

∴  当x=13时,15-2x=-11(不合题意,舍去。)

答:截取的小正方形边长应为4cm,可制成符合要求的无盖盒子。

练习1.章节前引例。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练习2.教材P.42中4.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注意:全面积=各部分面积之和。

剩余面积=原面积-截取面积。

例2  要做一个容积为750cm3,高是6cm,底面的长比宽多5cm的长方形匣子,底面的长及宽应该各是多少(精确到0.1cm)?

分析:底面的长和宽均可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则长×宽×高=体积,这样便可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

据题意,6x(x+5)=750,

整理后,得x2+5x-125=0.

解这个方程x1=9.0,x2=-14.0(不合题意,舍去).

当x=9.0时,x+17=26.0,x+12=21.0.

答:可以选用宽为21cm,长为26cm的长方形铁皮。

教师引导,学生板书,笔答,评价。

(四)总结、扩展

1.有关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题均可借助图示加以分析,便于理解题意,搞清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互关系。

2.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取舍问题,例如线段的长不能为负。

3.进一步体会数字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教材P.42中A3、6、7.

教材P.41中3.4

五、板书设计

12.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

例1.略

例2.略

解:设……… 解:…………

………… …………

元二次方程 篇10

教学目标

1. 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

2. 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 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

1.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的概念,介绍了的一般形式以及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的定义: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方程 ,只有当 时,才叫做。如果 且 ,它就是了。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 ( ),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 ,由于 ,所以 ,符合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 的”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如“关于 的 ”,这时题中隐含了 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 项,且出现“关于 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如:“关于 的方程 ”,这就有两种可能,当 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 时,它是,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

2.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

重点:

1.的有关概念

2.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 的含义。

第 1 2 页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