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麻风病预防知识教案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1月31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中国麻风节”。为巩固《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xx-20xx年)》(以下简称《规划》)实施以来的防治成果,推进“十四五”期间麻风病防治工作,动员社会关爱麻风病患者,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活动旨在号召各地有关部门携手合作,消除麻风危害,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发生,关心尊重麻风病患者和麻风病防治工作人员,推动麻风病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活动时间
1月25日至2月28日
三、活动内容
(一)积极救助,保障困难麻风病患者基本生活。根据《规划》,民政部门负责为符合条件的麻风病患者提供基本生活救助,协助卫生部门做好流浪乞讨麻风病患者救治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为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麻风病患者积极提供救助,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要以开展《规划》终期评估工作为契机,全面梳理麻风病防治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巩固成效,切实解决麻风病患者的民生问题。
(二)加大宣传,营造消除麻风病危害的宣传氛围。组织开展麻风病防治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线上APP、公众号、网站、短视频等新媒体,大力营造消除麻风病危害的宣传氛围,提高公众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同时要加大对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的知晓率。要大力宣传麻风病防治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麻风病防治工作树立典范。
(三)寒冬送暖,解决麻风病患者生活难题。配合卫健部门开展“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春节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实地解决麻风病患者生活困难问题,弘扬尊重和关爱麻风病患者的社会风尚。结合《梧州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困难群众生活状况排查和寒冬送暖活动的紧急通知》(梧民函〔20xx〕221号)要求,要针对部分困难群众特别是麻风病患者可能面临的缺米缺油、缺衣缺被问题,及时动用救助资金采购必要粮油和御寒衣被,将这些物资及时发放到确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手里。要动员各种力量帮助困难麻风病患者及时化解各种情绪问题和心理负担,解决生活难题,舒缓生活压力,坚决杜绝发生群众受寒挨饿及其他可能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
三、相关要求
(一)在开展宣传、慰问、送温暖等活动时,要严格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防控方要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关于印发冬春季特别是春节期间疫情个人防护等7项“十严格”措施的通知》(桂新冠防指〔20xx〕3号)防控有关规定,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二)各县(市、区)民政局要结合实际,根据部门职责组织开展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相关活动。请填报《开展20xx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统计表》(见附件),于20xx年2月22日前将工作开展情况(电子版+盖章版)以及附件表格报送至市局社会救助科。
拟定可行性的麻风病防治工作计划,是作好我校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前提。本年度在区教育局、卫生局及乡镇领导的领导下,我校认真惯窃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与政策。根据《花溪区湖潮乡20xx年麻风病防治项目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及区教育局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经我校麻风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拟定我乡学校20xx年麻风病防治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加强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管理:
组 长:郭兴富(湖潮乡中心完小校长)
副组长:熊希素(湖潮乡中心完小德育校长)
成 员: 陈永超 吴兴荣 胡如琴 黎 燕 胡 琼 游 菊 周碧琴 胡海英 唐 娟
各村小校长及各班主任等。
该小组为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核心力量,其任务是根据我乡学校麻风病防治工作的疫情,拟定学校麻风病防治工作计划,完成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宣传,教学,防治督导。提高学校麻风病防治工作效果
二、对学校领导应进行强化麻风病防治工作领导意识,促使学校领导了 麻风病防治工作应与其它卫生工作并重,从而发挥学校领导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三、大力加强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利用各种渠道(校刊、班刊、红领巾广播站、小手牵大手等形式)进行宣传。扩展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果。 .将乡政府发放的宣传资料分发给各班主任,要求班主任利用课余及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使学生知道麻风病的症状及相关防治知识,做到知晓率达到90%以上。(1-3年级教师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之后将宣传资料张贴在教室中,让学生随时可以学习了解麻风病防治知识;4-6年级学生人手一份宣传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麻风病的相关知识)。教师宣传之后要认真做好记录存档,各村小要求同中心完小一样。
1月30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中国麻风节”。为巩固全国消除麻风危害成果,进一步加强麻风病防治工作,关爱麻风患者,消除社会歧视,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残联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决定联合开展活动。现将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的主题为:xx
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麻风病防治工作,进一步降低局部地区麻风病流行水平。关心关爱麻风病患者,消除社会歧视,提高广大群众对麻风病的认知和关注度。
二、活动内容
(一)进一步推动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分工协作,携手做好麻风病防控、患者关怀等工作。落实密切接触者检查、皮肤科筛查、治愈者复查等措施,及早发现患者,为新发现的麻风病患者提供规范诊疗服务。开展畸残预防与康复服务,对麻风畸残者按规定落实有关保障政策。做好麻风病患者群体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对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患者要做好全程接种和加强针接种;发生疫情时要关心关爱麻风病患者,确保提供有效诊疗服务。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麻风病防治健康促进活动。制定适合本地的麻风病健康教育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影响力,宣传麻风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对麻风病的认知,营造关爱、尊重麻风病患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各级卫生健康、民政、乡村振兴、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和有关机构、团体,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细化措施,为麻风病孤老者、畸残者、流动人口麻风病患者等,进行精准关爱和帮助。关心慰问一线麻风病防治工作者,进一步激发其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相关要求
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民政厅(局)、乡村振兴局、残联、红十字会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开展麻风病日系列活动。麻风病日主题海报由中国疾控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统一设计印发。请各地及时总结与评估主题活动开展情况与效果,由省级卫生健康部门汇总后于20xx年2月26日前将书面报告报送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
为切实做好我县20xx年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规范和完善传染病管理制度,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加强监测和促进疫情处置能力。特制定县20xx年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方案:
一、培训学习
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省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要求》、《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规定的学习。
二、加强疫情报告规范化管理,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1.各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执行。及时,准确的上报各类疫情资料,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2.加强对辖区内各网络直报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疾控中心按照每季度对上季度存在连续3个月未报告传染病的医疗机构督导,督导覆盖率100%;按照《州20xx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督查方案》每年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至少开展一次督查,督导覆盖率达100%,并写出总结报县卫生计生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3.凡有重大疫情发生,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规定的时限将发病时间,波及范围,发病人数,发病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发病趋势等以最快方式上报,并及时录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及时完成初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求初次报告:
①在确认事件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及时审核;
②有报告单位,报告人及通讯方式等记录资料(传真记录,电话记录)。
进程报告:
①写出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及可能因素;事件的发展态势和危险性评估;
②落实控制措施情况;
③资源使用情况。
结案报告:
①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影响因素;
②事件的危害与损失及其补偿建议;
③评价措施效果;
④事件处置成本效益分析;
⑤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建议。
4.加强组织建设,巩固疫情络,完善县对乡镇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考核制度,不断提高疫情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保持疫情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三、疾病监测
1.每日监测。传染病网络管理人员必须每日随时(至少四次)上网审核,监测辖区内疫情动态,发现新发,暴发疫情及时请示上级和预警,指导和参与疫区的现场调查,疫源检索,正确处理暴发疫情。
2.重点疾病的监测。凡有脊灰,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炭疽病例报告的乡镇必须做个案调查和采样并送检。如有暴发疫情发生,需在当月的疫情分析中简要描述,内容包括: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原因,疫情发展及防治措施,控制情况等。并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上报。
3.传染病自动预警。收到传染病预警信息后应及时调查核实,并在24小时内完成异常卡片的填报工作,如是疑似病例应及时到现场进行防控处置。
4.流感的监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对哨点医院(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班佑乡卫生院)流感监测工作的督导和技术指导,严格按照《州流感监测方案》(阿州疾发〔20xx〕25号)的相关要求,做好流感样病例登记和标本采集(每周5-15份),同时按照要求做好标本保存,运输工作,进一步提高流感监测工作质量。州疾控中心负责标本的检测工作。
各医疗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流感病例监测工作。特别是对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高度关注,严格按照要求,加强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每一起暴发疫情应采集10份左右咽,鼻拭子标本(如果现症病例在10例以下的,应当尽量全部采样)。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可酌情增加采样批次和采样数量。标本采集后应当在4摄氏度条件下,于24小时内运送至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州疾控中心)。进行流感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实验室监测工作。县疾控中心按月完成辖区内流感病例月分析。
5.手足口病的监测。凡有重症手足口病和死亡病例报告的必须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采集标本,送样检工作,检验结果反馈及时订正。
四、编码维护
每年11月完成辖区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标准编码的维护工作。
五、各类报表及文字资料的上报
1.传染病月报表。每月3日前向县卫生计生局报告上月辖区内发生的传染病发病,死亡数(即月报表),全年共12期。年报及半年时间另行通知。
2.疫情分析。每月6日前报出上月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月分析(共12期),7月15日前报出上半年疫情分析,疫情年终分析时间另行通知。分析内容包括:总体发病,死亡情况,重点疾病发病分述,防治对策及建议。
3.传染病疫情预测预报。在4月15日和10月15日前完成夏秋季及冬春季传染病疫情预测预报。
4.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分析。于20xx年3月前完成20xx年辖区内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年分析。
5.每年一期重点传染病专题分析报告。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传染途径复杂,患病后会产生不可逆的畸残,丧失劳动力,普遍遭到社会乃至家庭的歧视和排斥。20xx年1月28日是第65届“世界麻风病防治日”第31届“中国麻风节”主题是:“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接县卫计委文件通知,按县疾控中心安排。为了让广大群众都能认识和了解麻风病,及早发现麻风病人,及时治疗,及早康复,消除麻风危害及歧视,关爱麻风患者,保护健康权益。春节将至,流动返乡人员日益增多,发生输入性疟疾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和公众的麻风病、疟疾防控意识,经研究决定,在20xx年春节前后开展麻风病防治宣传活动,
由此特制定《任桥镇20xx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xx年1月28-30日
二、活动名称
任桥镇20xx年“麻风病”宣传活动
三、活动主题
“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四、活动安排
1、在镇街上设立咨询点,活动内容包括:义诊与咨询;免费发放相关宣传材料,
2、医院大厅24小时播放“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的字幕,
3、选派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咨询人员解答有关麻风病知识。
4、张贴标语,并要求每个村卫生室张贴不少于2幅的标语。
五、宣传标语
麻风防治与康复--全社会的责任
防治麻风病,社会献爱心
积极防治麻风,关爱畸残病人
防治麻风病,关爱麻风病人
持续控制,共享文明
情系麻风病患者,温暖困难群体
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
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六、组织实施
本次计划活动由任桥镇卫生院麻风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根据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经县领导研究,决定于1月27日开展宣传及慰问活动工作。现将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宣传活动
1、时间:于20xx年1月27日上午8:30。
2、地点:新车站门口。
3、参加活动单位: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红十字会、县疾控中心。
4、活动主题及内容:20xx年的活动主题“xxxx”。内容:强化职责,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密切配合,积极履行职责,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精准关爱、促进麻风受累者社会融合;积极宣传,引导公众科学认知麻风病。
5、宣传活动准备:县疾控中心负责联系场地、桌椅、布标、宣传物资等宣传准备工作。
二、慰问走访
1、慰问对象:辖区内家庭生活困难的麻风病人,总慰问人数5人,详见附表。
2、时间安排:20xx年1月27日至春节前。
三、慰问资金的筹备
由县疾控中心筹备,统一用麻风病防治专项经费支出,统筹安排发放慰问金300元/人,共5人,合计1500元。
各相关部门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进行慰问。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传染途径复杂,患病后会产生不可逆的畸残,丧失劳动力,普遍遭到社会乃至家庭的歧视和排斥。1月28日是“世界麻风病防治日”“中国麻风节”主题是:“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接县卫计委文件通知,按县疾控中心安排。为了让广大群众都能认识和了解麻风病,及早发现麻风病人,及时治疗,及早康复,消除麻风危害及歧视,关爱麻风患者,保护健康权益。春节将至,流动返乡人员日益增多,发生输入性疟疾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和公众的麻风病、疟疾防控意识,经研究决定,在20xx年春节前后开展麻风病防治宣传活动,
由此特制定《任桥镇20xx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时间
1月28-30日
二、活动名称
任桥镇“麻风病”宣传活动
三、活动主题
“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四、活动安排
1、在镇街上设立咨询点,活动内容包括:义诊与咨询;免费发放相关宣传材料。
2、医院大厅24小时播放“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的字幕。
3、选派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咨询人员解答有关麻风病知识。
4、张贴标语,并要求每个村卫生室张贴不少于2幅的标语。
五、宣传标语
麻风防治与康复--全社会的责任
防治麻风病,社会献爱心
积极防治麻风,关爱畸残病人
防治麻风病,关爱麻风病人
持续控制,共享文明
情系麻风病患者,温暖困难群体
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
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六、组织实施
本次计划活动由任桥镇卫生院麻风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为加强我国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积极推进各地卫计委门贯彻落实《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xx-20xx年)》,如期完成消除麻风病危害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国麻风病防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分解
(一)到20xx年,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xx年减少20%,即控制在5300例以内。到20xx年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xx年减少50%,即控制在3300例以内。
(二)到20xx年,全国所有县(市)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患病率在1/10万以上的县(市)控制在156个以内;到20xx年,患病率在1/10万以上的县(市)控制在70个以内,各省份分解指标详见附件1。
(三)到20xx年和20xx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者在一类地区分别控制在20%和17%以内,在二、三类地区分别控制在25%和23%以内。
二、任务及要求
(一)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负责牵头成立由各有关部门参与的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省级麻风病防止工作协调会议制度,一、二类地区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通报当地麻风病防止工作进展,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二)完善麻风病防止服务体系。完善各级麻风病防止专业机构建设,合理配备人员。一、二类地区的省级防止专业人员不少于3名,地市和县级不少于1名。三类地区省级防止机构必须有麻风病防止专职人员,地市和县级防止机构应当配备麻风病防止兼职人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参与患者发现、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建立健全省级和地市级消除麻风病危害技术指导组,为辖区麻风病防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各地在指定麻风病诊治定点医疗机构时,要优先考虑当地有条件的皮肤病专科医院或具备麻风病诊治能力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三)加强麻风病防止培训工作。各地要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麻风病防止知识培训,并纳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培训对象包括麻风病防止专业人员、医疗机构皮肤科和神经科医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医师和防保人员、村医。对麻风病防止专业人员主要开展防止管理、疫情监测、诊断治疗、残疾预防、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培训。对皮肤科和神经科医师主要开展麻风病诊断与鉴别诊断、麻风不良反应的处置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主要开展麻风病防止核心知识(见附件2)、不良反应监测、残疾预防等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一类地区省、市、县三级,二类地区省、市级,三类地区省级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培训,一、二类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由县级麻风防止专业机构承担。到20xx年,对防止机构专业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对医疗机构皮肤科和神经科医师培训覆盖率达到80%;对一、二类地区乡村医生培训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70%。
(四)加大病例早期发现力度。一、二类地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疫点调查、线索调查、xx检查、治愈者复查、皮肤科筛查等措施,力争做到当年发病,当年发现。对所有新发病例开展疫点调查。对所有麻风病患者的xx每年进行1次随访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在日常诊治及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报告麻风病可疑线索。患病率在l/10万以上的县(市)至少每2年开展一次消除麻风运动。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发现的麻风病可疑患者,要及时转诊至当地麻风病防止专业机构进行确诊,对xx须在24小时内进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并将有关信息录入全国麻风病防止信息管理系统。
落实麻风病病例发现激励机制,对于麻风病xx的线索报告人,要积极争取省级财政给予报病奖励。
(五)规范麻风病治疗与管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对于少菌型和多菌型麻风患者,分别给予6个月少菌型和12个月多菌型方案的联合化疗。对于发生严重麻风反应、神经炎和药物毒副作用的患者,应当由定点医疗机构及时给予治疗处置。如患者发生非麻风的综合性疾病,应当由当地医疗机构给予诊治。
麻风病患者在完成联合化疗规定疗程后,要加强随访,如果其活动性症状(活动性皮损或周围神经疼痛及压痛等)消失,无麻风反应,多菌型患者皮肤涂片查菌阴转,应当及时临床判愈。
对于联合化疗期间的麻风病患者,前6个月每月1次、以后每3个月1次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周围神经功能评价,对确诊为神经炎的患者给予及时处置。对于残疾者,应当开展眼、手、足自我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并为其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对于符合手术适应症者,要及时实施手术矫治。
大力普及麻风病防止知识。各级卫计委门要充分利用“世界防止麻风病日”等契机,加大。麻风病防止知识宣传和xx开发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形式,介绍麻风病相关知识和我国防止工作成效,普及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理念,促进xx和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关注和支持麻风病防止工作,促进公众消除麻风病歧视。要将麻风病防止知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教育常规工作。要为宣传、教育、广电等部门开展麻风病防止宣传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各地要按照卫计委制定的调查方案,分别于20xx年和20xx年对本地区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
三、督导与评估
(一)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纳入对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年度目标考核管理。
(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对辖区规划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导,一、二类地区至少每年组织1次,三类地区至少每2年组织1次。
(三)20xx年和20xx年,卫计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的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历史 发现史
这种病菌从公元前1000年古埃及发现出第一例痳疯病的证实,痳疯病记载出现在公元前600年的印度宗教典籍中,描述了病人手指和脚趾丧失感觉的症状。当时的病人往往受到残酷对待,被遗弃在荒野中任其生灭,甚至被烧死。麻疯病自古是绝症,一直到了1940年代,抗生素问世后,痳疯病才可以治愈。然而,至今为止,在世上一些医药贫困的地区依然有痳疯病在流传。
中国历史的情况
麻疯病在古中国被称为疠病,肆虐超过二千年。孔子弟子冉伯牛可能患有痳疯病[2],孔子赴冉伯牛家探望,只是站在窗外和他握手[3]。《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记载:“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秦代出现了收容疠病的“疠迁所”,隋代曾设立疠人坊专门收容、隔离痳疯病人并治疗。宋朝《太平圣惠方》最早使用“麻风”一词[4]。书籍方面,《丹溪心法》中提出了一种名为大风子的药物,称可治疗痳疯;明朝《解围元薮》则是一本针对痳疯的专著。 麻风病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其中接触传染,多菌型患者皮肤黏膜含有大量麻风杆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
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黏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黏膜的接触所致,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这是传统认为麻风传播的重要方式。目前认为带菌者咳嗽和喷嚏时的飞沫和悬滴通过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是麻风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2.间接接触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必须指出,机体的抵抗力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近年来不少人认为,麻风病也和其他许多传染病一样,存在有亚临床感染,绝大多数接触者在感染后建立了对麻风菌特异性免疫力,以亚临床感染的方式而终止感染。
临床特征
19世纪一位24岁的患者
主要伤害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也能侵害深层组织和器官。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很广,估计约有病人约一千万人左右。他们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 麻疯病按五级分类法分为:结核样型麻疯(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疯(BT)、中间界线类麻疯(BB)、界线类偏瘤型麻疯(BL)、瘤型麻疯(LL)。各类麻疯病的早期阶段为未定类麻疯(I)。 结核样型麻疯(TT)
临床上本型较多见,损害常局限于外周神经和皮肤。皮损为红色斑疹、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表面干燥无毛,有时有鳞屑,局部感觉障碍出现早且明显。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疯(BT)
常见皮损为斑疹、斑块和浸润性损害,基本特点似结核样型,但损害多发。典型皮损中央有明显的"空白区",周围常有小的卫星状损害,周围神经损害多发,皮损感觉障碍明显。 中间界线类麻疯(BB)
典型皮损为斑疹与浸润性的双型损害,基本皮损呈多形性和多色性。可见有特征性的倒碟状、靶状或卫星状损害。面部皮损呈蝙蝠状者,称"双型面孔"。皮损大小不一,数量较多;神经损害多发,但不对称。皮肤与神经的损害和功能障碍介于结核样型和瘤型之间。中间界线类麻疯可向结核样型或瘤型麻疯转化。
界线类偏瘤型麻疯(BL)
皮损有斑疹、斑块、结节和弥漫性浸润等,分布广泛,不完全对称,少数皮损边缘可见。有的弥漫性浸润中央可见空白区。浅神经肿大,多发但不对称。晚期患者皮损融合成片,面部深在性浸润可形成"狮面",鼻中隔溃疡或鞍鼻。病变还可以侵犯内脏。 瘤型麻疯(LL)
早期瘤型皮损多为斑疹,呈淡红色或浅色,边缘模糊,形小数多,分布对称。无明显感觉障碍和闭汗,可有痒和蚁行感等感觉异常。病程长者可出现温觉、痛觉迟钝。 中期瘤型可出现斑疹、弥漫性浸润和结节等损害,边缘不清,表面光亮呈多汁感,分布广泛,局部可出现轻度浅感觉障碍。 晚期瘤型麻疯弥漫性浸润更加明显且向深层发展,体表皮肤绝大部分都有浸润。面部皮肤弥漫增厚,额、颞部皮纹加深,鼻唇肥厚,耳垂肥大。四肢和躯干广泛深在性浸润,有明显的感觉障碍与闭汗。 神经损害早期不明显,摸不到神经粗大。中、晚期可出现广泛而对称的神经干粗大,可导致严重的残废畸形。 早期眉毛外侧对称性稀疏。随着病程的进展,眉毛睫毛都可全部脱光。头发等也可逐渐脱落。 粘膜损害出现早而明显,中晚期常有淋巴结、睾丸、眼球及内脏损害。
未定类麻疯(I)
为麻疯病的早期阶段,常见少量斑疹,多为浅色,少数淡红色,边缘清楚或不清楚,有不同程度的浅感觉障碍。
麻疯反应
在麻疯病的慢性过程中,麻疯病人可突发症状活跃,出现新皮损,伴恶寒、发热等急性或亚急性症状,这种变态反应性现象称为麻疯反应。
治疗
易感人群
麻疯杆菌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麻疯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人类对麻疯杆菌的易感性很不一致,一般儿童较成人易感,而病例多为2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的通知》(桂财社〔20xx〕185号)精神,为巩固《鹿寨县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xx年)》实施成果,加强我县麻风病防治工作,消除麻风病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更好地利用中央财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及地方财政专项资金,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消除麻风传染源,控制麻风病流行,预防和减少麻风畸残的发生,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巩固《鹿寨县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xx)》的实施成果,实现消除麻风目标。
(二)年度目标
1.早期发现麻风病人。实施麻风病症状监测,通过主动就医者检查、可疑线索上报、密切接触者检查、治愈存活者监测、疫点调查、体检筛查等措施实现早期发现病例。全年可疑症状监测人数不少于50例。
2.规范诊疗及管理病人。通过完善检查,精确诊断麻风病病例。加强对病人规范化诊疗的管理,开展DDS综合征筛查,及时给予联合化疗,并做到规则治疗。鼓励主动报告,发现病例,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奖励。对2021年新发麻风病人实行100%报病奖励发放。对全县所有现症病例开展监测工作,通过监测现症病例的管理和治疗,减少新发畸残和原有畸残加剧。
3.通过乡村医生协助管理病人,加强患者管理,促进规范治疗和转归,根据相关规定给予乡村医生相应补助。
4.加强麻风反应、神经炎、严重不良反应的处理。对麻风病人所出现的麻风反应、神经炎(含无痛性神经炎)以及严重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处置救助。
5.利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网络直报、信息收集、处理、质量控制和维护等,保证资料质量。开展质量控制、信息处理、现场疫情资料收集等。
二、项目实施措施和要求
(一)项目资金:2021年中央财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麻风病监测专项资金2万元。
(二)执行单位:鹿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执行时间: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
(四)工作要求
用于全县的患者发现、密切接触者调查、病人治疗、麻风反应及不良反应处置救助、预防性服药、工作督导、健康促进、知晓率调查、人员培训、关爱及麻风病人康复训练、麻风信息系统维护、评估等麻风病防控工作领域。
1.项目范围:全县所有人群。
2.项目内容
(1)开展早期发现病例工作:可疑麻风病人线索报告及调查工作、全县治愈存活麻风病人及家属等密切接触者调查工作、活动性疫源地调查工作;
(2)开展现症病例治疗、监测工作,对重症病人、麻反、不良反应进行救治;
(3)开展现症病例及愈后存活者康复指导;
(4)开展重点人群及公众知晓率调查;
(5)开展疫情监测及现场资料收集工作。
(6)加强麻风病网络直报、信息收集和网络维护等;
(7)加强麻风病健康教育及业务培训工作;
(8)开展接触者预防性服药工作;
(9)开展对麻风病人的关爱活动。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病例发现
1.可疑麻风线索筛查。加大发现病人的力度,深入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发动乡村医生和群众寻找和报告麻风可疑线索,专业医生及时排查可疑线索,做到早期发现麻风病例。各乡镇卫生院每季度要求报告的麻风病可疑症状病例任务数为上年底常住人口数的2.0/10万以上(具体见附表);全县排查麻风可疑线索人数≧50例。
2.密切接触者检查。直接接触是麻风病传播的主要途经之一,麻风病人家属以及近邻等密切接触者是高危人群。在全县范围内对所有现症病人所在地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要求调查每个病人(包括已判愈者)的家属及邻居。通过专业医生现场调查,对麻风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问诊及医学检查,实现早期发现病例。
3.治愈存活麻风病人、活动性疫源地调查。开展调查及时发现复发及新发病例,重点监测新的畸残发生,及时给予畸残康复救助;采集治愈存活者的基本生活工作状况信息,及时发现有困难的治愈存活者,在各乡镇政府的协助下,联合县红十字会、县残联和县民政局等相关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救助。
(二)诊断、治疗和管理
通过完善检查,规范化对诊疗的管理,开展DDS综合征筛查,对新发现病例及时给予联合化疗并按有关规定发放报病奖励。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麻风病监测方案》对新病例和现症病人进行检查和随访,分析判断疗效,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风反应及严重不良反应。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麻风病防治网络的作用,促进乡村医生报告病例、参与麻风病的治疗,实现确诊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最大限度地控制并消除麻风传染源,最终实现基本消除麻风病和减少麻风畸残发生的目标。检查治疗效果,乡村医生要积极报告病例,做好病例的治疗管理。对协助管理病人的乡村医生,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其相应补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将病人检查、治疗、监测情况上报。
坚持推行麻风报病奖励和工作补助制度,按照中央补助麻风病防治项目的补助标准和工作的'难易程度及成本计算给予适当补助。乡村医生深入偏远、艰苦地区,主动开展线索调查,对主动提供可疑麻风病线索的工作人员,按50元/例的标准给予可疑麻风报病补助费,对可疑麻风病线索及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检查者80元/例,专业医生核查病例时交通、食宿及补贴120元/例;报告的可疑线索经专业机构检查确诊为麻风病,按2000元/例的标准给予麻风报病奖;直接参与麻风病人管理和疗效观察的,病人完成疗程判愈后给予工作补助1200元/例,对提高农村居民公众知晓率和接触者知晓率有贡献者给予工作补助10元/份。
(三)严重不良反应处置
因麻风病患者的治疗时间长且机体对麻风杆菌抗原会产生急性或亚急性超敏反应,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麻风反应,出现该情况时接诊的医疗机构应免费提供药品和相关医学检查服务,专业医生应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别赴现场进行不同频度的检查,预防畸残发生及避免病人死亡。每次检查后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在治疗档案。
(四)康复、预防性服药、关爱
1.麻风病主要损害的是皮肤和神经,易发生畸残及残疾后遗症,为了避免畸残发生须定期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2.根据《全区麻风病预防性服药工作方案》对麻风病患者居所内的接触者进行化学药物预防,并定期开展随访工作;
3.为了消除对麻风病的歧视及动员全社会对麻风病人进行关爱,每年在麻风节期间与县红十字会、县民政局联合组织慰问、关爱麻风现症病和治愈存活者;
(五)疫情监测
按照《麻风疫情监测方案》,收集、分析和整理数据,其中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规范疫情监测报告,麻风病报告要求及时、完整、准确、逻辑好、规范;
2.推进报病奖励制度。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实行可疑线索报告制度,进行主动监测。向全县发现麻风病人的医务人员以及其他报病人员给予报病奖励。
3.不定期地加强对疫情监测薄弱地区的现场技术指导;
4.对病例诊断、治疗和严重不良反应处置进行监测;
5.对现场疫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形成文字材料,并及时上报自治区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四、项目监督和评估
(一)接受上级部门对我县的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以及实施效果的考核和评估。
(二)项目活动结束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完成评估报告和总结,并及时报送市卫生健康委和自治区皮肤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