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优秀3篇】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乘法分配律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预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 口算。

(27 73)×8 40×9 40×1 14×(10 2) 10×6 10×4

2. 用简便方法计算。(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

25×63×4

3.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5 5×80 (1250 125)×8

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2.教学例6:

(1)出示例6: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6下载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

(3)教师提问: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18+7)×6=150

18×6+7×6=150

(18+7)×6=18×6+7×6

(5)教师出示:20×(15+9)=480

20×15+20×9=480

20×(15+9)=20×15+20×9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6)反馈练习:按题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投影出示)

(__+__)×__=__+__×

教师提问:像符合这种条件的式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算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

启发学生回答:首先是等号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

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4.反馈练习:

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

(32+35)×4=__×4+__×4

(62+12)×3=__×__+__×__

教师:为了简便易记,假如用a、b、c表示3个数,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根据练习学生从而得出: (a b)×c=a×c b×c

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便,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便。

5.教学例7: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7下载

(1)出示例7:102×43

启发学生想:能否把算式改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引导学生对比:(100 2)×43,102×(40 3)这两种算式哪种比较简便?

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教师板书:

(2)出示9×37+9×63

引导学生观察: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原式改写成什么形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9×37 9×63

=9×(37 63)

=9×100

=900

学生讨论:这样算为什么简便?

师生共同总结:①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式子的运算符号一般是×、 、×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②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的那个数。

③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

(3)揭示教师算得快的奥秘

上课开始时,我们已经比赛看谁算得快,如(1250 125)×8,老师就是应用的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现在你们会了吗?

三、巩固发展 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练习 下载

1. 练习十四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3 25)×2=□×□ □×□

8×47 8×53=□×(□ □)

3×6 6×7=□×(□ □)

8×(7 6)=8×□ □×□

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8)×125=__×__+__×

(2)25×(20+4)=25×__+25×__

(3)45×9+ 55×9=(__+__) ×__

(4)8×27+73×8=8×(__+__)

其中做(3)、(4)题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明确此类题,必须是两个积里有相同的因数,才能把相同的因数提到括号外面,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写。

3.把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1)32×48+32×5232×(48+52)

(2)(24+8)×824×5+24×8

(3)20×(l+15)0×17+20×15

(4)(40+28)×540×5+ 28

(5)(10×125)×810×8+125×8

(6)4×(30+25)4×30×4×25

学生做后共同订正,并讨论(2)、(4)、(5)、(6)为什么不能用等号连接起来?

4.选择题:

(1)28×(42+29)与下面的相等

①28×42+28×29②(28+42)×(28+29)③28×42×29

(2)与a×8-b×8相等的式于是

①(a+b)×8②(a-b)×(8+8)③(a-b)×8

(3)与(10+8+9)×5相等的式子是

①10×5+8×5+9×5②10+5×8+5×9③10×5+5×8+9

5.练习十四第4题,投影出示。

一辆凤凰牌自行车420元,一辆永久牌自行车405元。现在各买三辆。买凤凰车和永久车一共用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计算中能够灵活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3题。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 8)×2535×37 65×37

32×(200 3)38×29 3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定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新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中也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揭示这个规律罢了,比如学生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周长=长×2+宽×2,周长=(长+宽)×2。从平时我班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 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 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预设流程

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

2、学生思考:(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

自主学习

(约7分钟)

(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2、汇报交流: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别列式解答

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

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

3、研究其它方案

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条裤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175+75)×4 = 175×4 + 75×4

(175+125) ×4 = 175×4 + 125×4

精讲点拨

(约8分钟)

(二)、观察比较、猜测验证

1、观察比较

2、提出猜想。

师:观察上面的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你们有什么发现?

3、举例验证。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验证,看看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三)、总结规律,概括模型

1、总结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数学中的一个规律,很了不起。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规律吗?(生猜测)

师: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齐读)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吗?

2、用字母表示:

师:用字母如何表示乘法分配律?

测评总结(约12分钟)

三、巩固应用,训练提升

1、请你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12+40)×3=()×3+()×3

15×(40+8)=15×()+15×()

78×20+22×20=( + )×20

66×28+66×32+66×40=( + + ) ×40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前两道为乘法分配律的正向应用,后三道属于乘法分配律的反向应用。

2、火眼金睛辨对错

56×(19+28)=56×19+56×28

(18+15)×26=18×15+26×15

(11×25) ×4= 11×4+25×4

(45-5)×14 =45 ×14 -5 ×14

强调: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也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减。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40+4)×25 39×8+39×6-4×39

4、拓展提高

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这道题吗?

86×101

四、说一说,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条裤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175+75)×4 = 175×4 + 75×4

(175+125) ×4 = 175×4 + 125×4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乘法分配律 篇3

课题五: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页例7,练习十四的第3一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进行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将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出示试题:

1.(35+65)×37                   2.35×37+65×37

3.85×(174+26)                    4.85×174+85×26

5.(80+8)×25                     6.80×25+8×25

7. 32×(200+3)                     8.32×200+32×3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为什么?”

教师:根据乘法分配律,第1个算式和第2个算练功的得数应该一样,第3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的得数也应该一样。下面大家一起来计算。第1、2、3组的同学的第1题和第3题,第4、5、6组的同学第2题和第4题。大家抓紧时间做,比一比看哪几个组的同学算得快。

“哪几组的同学做的快?想一想,为什么第1、2、3组的大部分同学都那么快就算出了得数?”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第1题和第3题中,两个数的和都是整百数,整百数乘以一个数当然是很方便的。而第2题和第4题都要先算出两个乘积再相加,比较麻烦。

教师:下面还有两组等式,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第1、2、3组做第5、7题,第4、5、6组做第6、8题。

“这次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这次为什么第4、5、6组的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快了?”

教师:第6题和第8题分别乘得的两个积,都有整百数,计算比较方便。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新课

1.教学例7

(1) 教师出示例题:计算9×37+9×63。

教师:这道题是要计算两上乘积的和。

“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上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9,另外两个因数是37和63,它们的和正好是100。)

“联系上面的复习题,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先把37和63加起来,是100,再同9相乘,得900。)

“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这道题告诉我们,有些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再来看一看怎样的计算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呢?先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概况,首先,要计算的是要两个乘积的和,两个乘法计算要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的和又是整百或是整十数,这样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2)教师出示例题:102×43

教师:这道题是一个三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笔算进行计算,但是比较麻烦。

“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使我们能够用口算就能算出得数呢?”(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教师:从上面的复习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两个加数分别要乘以一个数,而这两个加数中有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就先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乘以那个因数再相加比较简便。现在的题目是102乘以43,想一想,能不能把其中一个因数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使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多让几个学生发言。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

板书:102×43

=(100+2)×43

=100×43+2×43

=4386

“上面计算中的第二步根据是什么?”(乘法分配律)。

教师概括: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可以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这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四的题目。

1. 第3题,2. 让学生口算。当计算101×57和45×102时,3. 提问:“你是怎样做的?得多少?”

2、第4题,5.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核对时让学生回答。

“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

“怎样计算简便?根据是什么?”

第4小题,如果学生有困难,教题先把算式38×?=38。学生回答后教师把“38×?”中的“?”改为“1”。

“下面应该怎样算呢?”让每个学生先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请一个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3、第7题,7. 先让学生独立做,8. 然后集体核对,9. 核对的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当核对“26×3”时,10.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11. 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学生发言后,12. 教师说明:26乘以3可以写作(20+6)×3,13. 根据乘法分配律等于20乘以3的积再加6乘以3的积,14. 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这就是说,15. 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口算有些应用了乘法分配律。这道题中的第7小题应用乘法结合律比较简便,16. 第4、6、8、9题应用乘法分配律比较简便。

4、 第9题和第10题,18. 先让学生独立做,19. 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5.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第l9*题。当学生想出一种算法后,还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其它的做法。这道题的做法有:(80—30)×110一30×110;

(80—30—30)×110;

(80—30×2)×110。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5、6、8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