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有趣的游戏教案(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教学片断与反思
山东省威海市鯨园小学 邹素英
作为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实验教师,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我感到:运用新教材,一定要按照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背景出发,大胆优化或重组教材,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
以下是我执教的《有趣的游戏》一课的教学片段及反思。
一、动中辨左右
师生共同玩指鼻子眼的游戏,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或发现的问题。
师总结:是啊,要做好这个游戏就要先分清左右。你是怎样分辨左右的?谁有好办介绍给大家。
生1:我吃饭时用右手拿筷子,用左手拿碗。
师:他说的对不对呢?你们做做吃饭的动作。
学生兴致勃勃地做拿碗吃饭地动作,并和周围的同学交流哪是左手哪是右手。
生2:我写字时用右手拿笔,左手按住练习本。
不等老师说,学生已经自己做写字的动作并交流起来。
生3:早晨刷牙的时候,我用左手拿牙杯,右手拿牙刷。
学生又自发的动起来。
生4:妈妈做饭时用右手拿铲子,左手拿锅。
学生笑着完成炒菜的动作。
生5:我切菜时,用左手按住菜,右手拿刀切菜。
师:这么小的年纪就会帮妈妈切菜了,你真了不起。
……
〖反思〗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行为无不是在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课前我就想过辨别左右方位,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学习,但没想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如此丰富,他们辨别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样。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才是有效的学习。
二、找朋友
师:身体上的好朋友都找到了,现在看看自己周围,你前后左右的好朋友是谁,谁愿意向同学们介绍你的好朋友,介绍到谁,谁就站起来和你的好朋友握握手。
生:我左面是乐琪,(俩人很新奇的握手)右面是凯汐,(俩人很高兴的握手)前面是小涵(两人握手)
学生向后看了看,后面是听课的老师,犹豫了一下,没有说话。
师:后面呢?后面是谁?
生:是老师。
师:想不想和老师交朋友?
生:想。
师:那就大胆的过去和老师握握手。
学生走到老师面前大方的和老师握手,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非常激动。
师:交了个大朋友,高兴吗?
生(很自豪):高兴。
〖反思〗
当学生看着后面的老师欲言又止时,我知道学生想去和他不熟悉的大人打招呼,但他毕竟只是一年级的小孩子,还不敢主动去和陌生的人打招呼。老师及时的鼓励和听课老师的热情使学生勇敢的伸出手,那一刻学生变了,由原来的局促不安变为自信十足。我庆幸自己及时的鼓励,感谢听课老师的热情,为学生的改变而高兴。但我也感到不安。当学生握手回来骄傲的说他很高兴时,我听见下面有几个学生在小声说“我也想交大朋友”。我心里犹豫了一下,现在改变的是一人,只需我的一句话,改变的将是五十多个人:可是五十多个学生都下去交朋友课堂上会是什么样?课还能继续吗?转念之间课继续下去。最后课顺利上完了,可是那几个学生的话却一直困扰着我,它警示我,教书育人要摒弃浮华,踏踏实实,切实为学生着想。
三、动中玩左右
师:下面的跳房子游戏更有趣,想玩吗?(想)那我们就要先动手搭房子。同学们看,(如下图,六只小动物头像排成一排)只要你能说出一只小动物在谁的左边或右边就可为你们小组争取到搭房子的材料。
生1:小马在小鹿的左边。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位同学就位你们小组争取到一份材料。
生2:小狗在小羊的左边,小狗在小鹿的右边。
师:同意吗?
生:同意。
生3:不同意。
其余学生笑。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3:我觉得小狗和我们是面对面的,所以它们的左右应该和我们相反。
师:哦,刚才这位同学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的,而你是从小动物的角度看的,是吗?同学们,你们认为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
生:有道理。
师:是啊,他说的也对。能够大胆的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多棒啊!我们为他的精彩发言鼓掌!这两个同学说得都有道理,都可以为你们小组争取到一份材料。
师:刚才笑他的同学,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学生低下了头)当别人的意见和你不同时先要虚心的听听他的想法,交流一下,嘲笑别人是不对的。
〖反思〗
当第三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时,我也像其余学生一样以为他说错了,但教师的基本素质告诉我,不能武断的让学生遵从自己的意见,要听听他们的想法,于是就有了他的精彩发言。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不要把儿童培养成奴隶,而要培养成自由的公民……那种不尊重儿童个性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从这位学生身上我看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我看到了课改的成绩,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育的理想在于发展学生先天的个性,培养独特的见解和首创精神。我们老师不仅是红烛,也是明灯,我们应在新课改的机遇与挑战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 积累有关方位和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投影、学具、小汽车、小兔子的玩具模型。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照相吗?老师这里有两幅照片,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
二、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分别拍的是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同位互相讨论)汇报:第一组拍的是汽车,第二组拍的是小兔子
2、同一辆小汽车、同一只小兔子为什么会拍出不同的照片呢?
(我是从哪个位置拍的?)
3、引导学生回答。
(1)认真观察第一幅图,结合平日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讨论照片上的两汽车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的 。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再观察第二幅画。学生互相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是什么。
4、出示小汽车、小兔子的玩具模型让学生观察。
(组织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互相说说为什么看到的不一样)
学生练习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碰到的类似的事情
(学生分组互相说说)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生活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只要你们认真,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一定会学好的。
四、限时作业。
1、老师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说说从什么位置拍的?
(讨论后回答)
2、出示几种玩具,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是怎样的?
3、组织学生做自主练习。
(这是一幅小鸟、小猫观察两所房子的情境图。通过小猫从正面看到的房子的形状和小鸟从上面看到房子形状的不同,巩固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引导:出示四幅图,说说分别是谁看到的,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五、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作业
学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板书设计:
小小摄影家
学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今天是福州一附小和我校联谊的日子,他们给我们送来了两节课,其中一节是一年级的口语交际课,课题为《有趣的游戏》。由于自己有课,未能“亲临现场”,可是课后我却有幸听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本校一位年轻教师听了这节课后,在教研组里颇为赞赏地说道:“我们平时的课堂活动,总是反复强调要学生先听清楚活动规则再进行活动,可是总有部分学生不卖你的帐,往往没有耐心听就开始动了,今天这位老师真高明,她说‘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老师就请听清规则的小朋友参加游戏’老师话音一落,全班小朋友便齐刷刷地坐得笔直,效果可好了。”
这位年轻教师的话在我的心里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平时我们往往不吝时间与精力去构建课堂的教学程序,想方设法如何去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等等等等,可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秩序做保障,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是“白搭”。那位教师的高明就在于她很好地把握了孩子的心里,教学真的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真是“功夫在教外”啊!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二、教材说明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有趣的游戏”。图上画了三种游戏:老鹰捉小鸡、贴鼻子、丢手帕。教材用图上小朋友的人数提示学生游戏指的是两人以上的集体娱乐活动;从图上小朋友的神情让学生觉得这些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戏。
教学重点是交流一些游戏怎样有趣,是怎样做的。
三、教学过程
1看图激趣。
(1)谈话: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些什么游戏?这些游戏你玩过吗,你还做过哪些游戏?(板书学生说到的游戏名称)
(2)揭示话题,思考:你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
2以图为例,指导说“怎么有趣”。
(1)《老鹰捉小鸡》有趣吗,怎样有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游戏的趣味。)
(2)《贴鼻子》游戏怎么做的?你做过吗?把自己做的情形说一说。
(3)小结:告诉别人游戏怎么有趣,可以讲做法,可以讲在做的过程中自己的感觉,也可以讲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有趣,对自己不熟悉的游戏也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
再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
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继续询问,再评选出最有趣的几个游戏在课下做一做。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五、学生发言举例
“贴鼻子”就是蒙上眼睛从远处走到画板前,给画上的人贴上一个鼻子。这个游戏很有趣,常常会闹出笑话。有一次轮到我贴了。蒙眼之前,我瞄准了鼻子的位置,心里觉得肯定能贴好。结果,鼻子刚贴上,大家就哈哈大笑起来。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鼻子被我贴到了额头上,成了一个怪人。
◆[2004
吗?
生:(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我的小手举得很高,可你没让我贴,我很失望。(说着,低下了头)
师:真对不起,同学们,给她一次机会,好吗?
众生:(大声)可以。
生:(兴致勃勃走上讲台)。
师:现在你在想什么?
生:(甜甜地一笑)虽然我没贴对,但我很高兴,谢谢老师,谢谢大家!(说完,鞠了一躬)
众生:老师,你也来吧!让我们一起贴!
师:算了吧,老师把机会留给大家。
众生:不,我们想让你也贴。(孩子们再三强烈要求)
师:(拗不过)要我贴行,不过待会要说出老师是怎样贴的?
生:老师,我们答应你。(一个个兴奋地涨红的小脸)贴完后,学生张祚说了这样一段话:
在我们的要求下,肖老师也准备贴鼻了。她把方巾对折了几下,请我检查是否看得见,然后把眼睛蒙上,慢慢地朝讲台走去,只见她走到讲台前,摸呀摸呀。这时候我们已全部来到肖老师身旁,大家说:“对,对就贴这儿。”肖老师把鼻子贴上去了。等她揭开方巾看时,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原来鼻子贴到了脸的旁边。她说:“你们连老师也敢唬弄。”我们笑得更厉害了。
【反思】
活动中,我没有料想学生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因为全班三十几名学生都是第一次做这项游戏。课前的翘首期盼,课中的激情高涨,让我肯定地认为孩子们会把机会留给自己。其次,我也没想参与到游戏中去。当孩子们第一次异口同声地邀请时,虽然很激动,感到出乎意料,但内心是不情愿的。嘴上虽说:“把机会留给大家”,真实的想法是作为老师,和这一群稚嫩的娃娃重复童年的游戏,总觉得有点别扭,万一贴错了,也有损为师的形象。可在孩子们的真挚邀请中,在亲自参与中,在他们的现场表述中,我真正地被感动了。原来,走进孩子们,走在他们中间,是如此幸福、快乐!审视
家里有个可爱的小鱼缸,那可是典典的贴心宝贝。典典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脱掉外套,把小手洗干净,蹦蹦跳跳地来到鱼缸面前,静静地看着小鱼游来游去,轻轻地嘟囔着:“我回来啦,你们今天高兴吗?我给你们讲讲我的高兴事吧。”典典一边讲着一边给小鱼喂食。
有一天,典典看着游动中的小鱼,突然问:“爸爸,放进水里的鱼食,一部分被小鱼吃掉了,另一部分漂呀漂呀,就漂到缸底了,那么把什么东西放进鱼缸都会这样吗?”爸爸笑着回答:“不是呀,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会沉底,有的会浮在水面上,有的还会消失呢。”典典眨着眼睛,仿佛在问:“你说的是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呀?”爸爸决定带着典典一起动手试一试,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1.爸爸和典典一起找到这些东西,准备动手做啦:水、透明水杯、石子、铝箔纸、盐、糖、小勺。
2.宝贝和爸爸一起往四个玻璃杯里倒人清水,记得要一样多啊。
3.先把石子轻轻地放进第一杯清水中,记得不要扔进杯子里,玻璃杯会被砸破的(图3)。
4.再把铝箔纸放人第二杯水中。
5.再把盐轻轻倒入第三杯水中,小心点,不要撒在外面。
6.最后把糖放入第四杯水中。
7.典典一边用小勺轻轻地搅拌,一边睁大眼睛观察四个杯子里的变化。石块沉到水底,铝箔纸浮在水面上,盐和糖不见了。
专家观点
典典是个喜欢小动物的小朋友,他把小鱼视为生命中的小伙伴,每天都会尽心地呵护。典典也是个爱观察的小朋友,在日复一日的喂食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鱼食漂在水面,有的则会沉在水底,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这样呢?是啊,每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孩子的眼睛里都会变成有趣的问题,小小的问号引导孩子打开探索的大门。
点点的爸爸能够读懂孩子这本书,适时地抓住孩子的疑问,和孩子一起在家里找出想动手尝试的材料。实验做起来非常简单,但需要孩子的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实验的现象:究竟谁还在水里,谁会不见啦,谁是最快不见的,谁是最后不见的。在爸爸妈妈的头脑里,这些问题太简单了。其实,每一件复杂的事情都是由许多简单的事情组成的,只要孩子有好奇心就会去观察,就会去动手试一试,就会有新的发现。
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找一找家里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做有趣的溶解实验,比如洗涤灵、植物油、洗衣粉、淀粉、酱油、米醋等等。还可以和孩子走出家门,在花园里、在小路旁寻找哪些东西可以拿回家试一试,例如泥土、砂砾、水泥等等。只要孩子有疑问的事情,只要安全无毒无害,爸爸妈妈都要鼓励孩子动手试一试。亲眼所见,亲手所得,才会记忆深刻。
学会观察,是爸爸妈妈和孩子动手探究的重要一步。不同物质的溶解现象会有时间的间隔,爸爸妈妈要鼓励孩子在一段时间里坚持观察,不要因为溶解现象出现得有快有慢,就放弃部分现象的持续观察。耐心细致,持久观察,孩子的科学探索之路会越走越远。
〖学生实态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农村山区小学几乎没有各种较为现代的儿童游戏,如电子赛车、堆积木等。我校的学生平时一般都喜欢跳皮筋、踢毽子、打沙包、拍球、传球等游戏。他们熟悉这些游戏。这些游戏也是过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小时候玩的。但是学生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小时候玩的游戏了解较少。即使是保留下来的游戏,在玩法上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学生意识不到这实际上是生活的变化带来的游戏的变化。而且,学生在游戏中只注重玩,很少去理解和体会同学间的参与、互助和友情。因此,我们农村校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他们还在进行着的游戏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增强合作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四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强,对游戏的今昔变化反映出的生活变化及社会发展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这也是本课题教学中要加以注意的。
〖教科书分析
教科书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学生体验传统游戏的实例:警察抓小偷、捉迷藏等,告诉学生在游戏中要和睦相处、尊重他人。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组织学生玩过去的游戏,激发学生探究游戏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体验、交流等途径,理解游戏中的教育意义。比如:游戏必须遵守规则,增进与同伴的交往、相互尊重和礼让,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等,并使学生在尝试各种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加深友情,理解过去游戏的广泛参与性,感受过去游戏与今天的不同,深化学生对父母及自己所生活的不同社会环境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感受生活的变化,增进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向家里人或其他成年人了解一些传统游戏的玩法、规则,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些游戏。
2、准备传统游戏所需的用具(每人至少准备一种)。
(二)教师准备
1、准备传统游戏所需的用具。(如滚铁环、白灰、蒙眼睛的黑布等)
2、按照小组数目印制若干份传统游戏规则,保证每个小组都能拿到。
3、准备展示传统游戏所需的用具,如录音机、投影仪等。
4、有关感悟游戏的小文章,以备引导学生感悟交流时展示。
〖本课题教学目标
1、玩过去游戏,体验、发现过去游戏的特点。
2、体验参与集体游戏的快乐,理解游戏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在游戏中加深同学之间的友情。
3、通过体验过去游戏的快乐感受,了解长辈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深化对父母及自己生活的不同社会环境的认知,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社会生活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第一课时
兴趣导入―说游戏―玩游戏―小结升华。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探讨交流―课堂作业―总结提高。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平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呢?
生:我喜欢跳皮筋、跳房子。
生:我喜欢踢毽子、打沙包、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
生:我喜欢玩“传球”的游戏。
师:同学们都喜欢游戏,老师也喜欢游戏。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到游戏王国中畅游一番,亲身体验一下游戏的乐趣,好不好?
生:好。
〖学生实态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农村山区小学几乎没有各种较为现代的儿童游戏,如电子赛车、堆积木等。我校的学生平时一般都喜欢跳皮筋、踢毽子、打沙包、拍球、传球等游戏。他们熟悉这些游戏。这些游戏也是过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小时候玩的。但是学生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小时候玩的游戏了解较少。即使是保留下来的游戏,在玩法上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学生意识不到这实际上是生活的变化带来的游戏的变化。而且,学生在游戏中只注重玩,很少去理解和体会同学间的参与、互助和友情。因此,我们农村校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他们还在进行着的游戏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增强合作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四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强,对游戏的今昔变化反映出的生活变化及社会发展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这也是本课题教学中要加以注意的。
〖教科书分析
教科书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学生体验传统游戏的实例:警察抓小偷、捉迷藏等,告诉学生在游戏中要和睦相处、尊重他人。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组织学生玩过去的游戏,激发学生探究游戏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体验、交流等途径,理解游戏中的教育意义。比如:游戏必须遵守规则,增进与同伴的交往、相互尊重和礼让,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等,并使学生在尝试各种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加深友情,理解过去游戏的广泛参与性,感受过去游戏与今天的不同,深化学生对父母及自己所生活的不同社会环境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感受生活的变化,增进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向家里人或其他成年人了解一些传统游戏的玩法、规则,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些游戏。
2、准备传统游戏所需的用具(每人至少准备一种)。
(二)教师准备
1、准备传统游戏所需的用具。(如滚铁环、白灰、蒙眼睛的黑布等)
2、按照小组数目印制若干份传统游戏规则,保证每个小组都能拿到。
3、准备展示传统游戏所需的用具,如录音机、投影仪等。
4、有关感悟游戏的小文章,以备引导学生感悟交流时展示。
〖本课题教学目标
1、玩过去游戏,体验、发现过去游戏的特点。
2、体验参与集体游戏的快乐,理解游戏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在游戏中加深同学之间的友情。
3、通过体验过去游戏的快乐感受,了解长辈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深化对父母及自己生活的不同社会环境的认知,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社会生活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第一课时
兴趣导入―说游戏―玩游戏―小结升华。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探讨交流―课堂作业―总结提高。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平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呢?
生:我喜欢跳皮筋、跳房子。
生:我喜欢踢毽子、打沙包、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
生:我喜欢玩“传球”的游戏。
师:同学们都喜欢游戏,老师也喜欢游戏。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到游戏王国中畅游一番,亲身体验一下游戏的乐趣,好不好?
生:好。
(二)说游戏
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小时候也和同学们一样特别喜欢玩游戏。课前我请同学们向家长进行了调查。你们知道他们小时候都玩什么游戏吗?
生:我爸爸说,他小时候最爱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在瓶盖里的胶皮上写上警察、小偷、警官、打手,抛向空中,每人抢1张,拿到小偷的快跑,拿到警察的追,捉到小偷后带到警官处,警官发布惩罚命令,打手执行,打手板、揪耳朵、捏鼻子等。
生:我爸爸说,他小时候最爱玩抓“特务”的游戏。人数不限,分为2个组,带着自制的枪,到处躲藏而不让对方发现;谁被发现,谁就是特务,并集中在一起不准再躲,直到一方把另一方的人抓完,被抓完的一方就输了。然后再接着玩。
生:我爷爷说,他们小时候根本没有玩具,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捉迷藏和摸“瞎驴”。
师:摸“瞎驴”就是,在一个圈子里,一名同学用黑布把自己的眼睛蒙上,其余同学在他周围躲闪,被蒙上眼睛的同学凭感觉抓人;被抓到的同学要按要求做,要唱歌或说谜语等。然后替换被蒙上眼睛再抓别人。
生:我爷爷说,他们小时候自己用木头做陀螺,在冬天里到冰上玩。
生:我妈妈还说,她从小最爱抓骨子儿,猪骨子儿、羊骨子儿,几个人玩都行,玩法也不一样。
生:我姑姑说,她从小最爱玩的游戏还是跳皮筋,什么“学习李向阳”啦、“蹦蹦”啦、“细脖”啦,姑姑玩得可好了!
生:我爸爸说,他从小最爱打片子,可不是像现在五花八门的硬纸壳做的,那时自己用废纸叠的,煽翻了就赢了。
生:我妈妈说,她从小爱玩编花篮的游戏,每个人伸出各自的一条腿,同是左腿或右腿搭在别人的腿上,围成圈,大家一齐边蹦边唱“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坐小孩儿,小孩名字叫什么,小孩名字叫小兰”。一起蹲下,再起来,搭在一起的腿始终不能分开,反复继续,直到蹦不动了为止。
师:同学们了解得还真不少,看来大人们小时候的游戏也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你们现在想不想玩一玩过去的游戏?
生:想!
(三)玩游戏
师:要想玩好游戏应该怎么做呢?
生:要相互尊重和礼让。
生:要互相帮助。
生:要团结合作,不斤斤计较。
生: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遵守游戏规则。
师:老师这里有几组图片,你们想想看,他们这样做对不对。
出示第一组图片:“警察”抓住“小偷”后,把“小偷”按倒在地上又打又踹。
生:这样做不对,会造成伤害的。游戏应该是个“意思”就行了,可以打手板、捏鼻子、罚唱歌什么的。
出示第二组图片:“跳房子”时小丽踩线了,不下来。
生:小丽做得不对,应该遵守游戏规则。
生:踩线应该淘汰出局,小丽应该下去,等着下一轮。要是都不遵守游戏规则,大家就没法玩了。
出示第三组图片:编花篮跳的时候,小新不小心推倒了小军。
生:小新不是故意的,小军不要生气。
生:小新应该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小军应该说:“没关系,我们继续玩吧。”
师:游戏中我们应该注意安全,小摩擦总是会有的。我们应该学会解决游戏中的一些小矛盾。下面我们就来做游戏吧。
出示准备好的规则:“警察抓小偷”、捉迷藏、跳房子、编花篮……
小组讨论玩哪种游戏,选出负责人,领取游戏规则。教师领学生到操场上一起按规则玩游戏。
(四)小结升华
师:同学们一定还没玩够。还有很多过去的游戏,如过电、打沙包、丢手绢等都很有趣,课余时间可以尝试玩一玩,不懂规则可以问老师。别忘了把你的体验感受写下来,下节课我们相互交流好不好?
生:好。
师:游戏来源于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出现更多更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玩的是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创编出更有趣的游戏。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上节课,每个小组同学都玩了一两种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游戏。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想一想,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过去游戏方面的问题?
(二)提出问题生:我想知道过去的游戏有哪些特点?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那时的儿童喜欢玩这些游戏呢?生:我想知道哪些游戏现在不玩了?为什么?
生:我想知道哪些游戏我们今天还在玩?为什么?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好,下面同学们就这几个问题探讨一下,说说你们的看法。
(三)探讨交流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生:过去的游戏很多都是在室外进行的,不需要专门的用具和场所。因此,不需要花钱,像陀螺,都是自己做的。
生:很多游戏是几个人玩的,需要大家互相配合。
生:很多游戏需要身体运动,像跑和跳,可以锻炼身体。
师:为什么那时的儿童喜欢玩这些游戏呢?
生:以前生活水平不高,家里住的地方小,室外活动的空间大,所以那时候的孩子喜欢玩这些游戏。
生:还有,那时候家里比较穷,大多数人家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买玩具。
生:还有,那时候没有电视,书也比较少。所以,他们只能玩一些游戏来充实他们的生活。
生:那时候小朋友还不太注意卫生,打片子会把手弄脏,所以我们现在都不玩了。
生:抓骨子儿也不卫生,还有弹玻璃球也会把手弄脏;骑“大马”不安全,所以现在也不玩了。
师:你说得很好,我们游戏时应该注意卫生,还要注意安全,多玩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哪些游戏我们现在还玩呢
生:像跳皮筋、追人、冰棍化了、打陀螺、过电、丢手绢等,我们现在仍在玩。现在的陀螺一般都是买的,五颜六色,很好看。
生:我现在最爱玩球的游戏,像拍球、投球和垫球,还可以进行抢球、传球的游戏,不但锻炼身体,还能锻炼反应能力呢。
生:我现在最爱玩赛车游戏,几个人玩都行,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放上跑道就可以了。
生:丢沙包、踢毽子、跳房子,这些游戏我们还在玩。
师:同学们,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游戏。游戏的变化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游戏的用具越来越多,花样也越来越多,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生:说明我们的创造能力增强了。
生:游戏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不但知道了游戏的特点、规则,而且还弄清了游戏的变化发展是社会变化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的道理。希望你们以后要常玩游戏,并能创造出新的游戏。
师:通过上节课玩游戏和这节课的讨论,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就请你们拿起笔,写写自己的体会吧。
(四)课堂作业
学生写体会,可以轻声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提高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写得都很认真,现在谁能把自己的体会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读体会,师生点评。
师:同学们,健康活泼的游戏会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增添欢乐,有益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多一些交流,会使我们体验到伙伴之间的友谊。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体会带回家,读给家长听一听,并让家长写上意见,好吗?
生:好
〖反思
学生都喜欢玩游戏。“警察抓小偷”、编花篮、抓骨子儿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第一课时的设计意图基本是着眼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着快乐,并理解着游戏的教育意义,感受着游戏的变化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带来的,并使学生在尝试各种游戏的过程中,懂得在游戏的过程中要遵守规则,互相配合,互相谅解。同时,各种各样的游戏又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情。在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愉悦、宽松的气氛中进行尝试、体验与交流。
第二课时设计为讨论、交流课,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了解了过去游戏的特点,比较过去和现在的游戏的异同,从活动中领悟到游戏给儿童带来的欢乐及游戏所反应出的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学生体会到游戏能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增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新游戏的积极性。在课后,我设计让家长参与提建议,目的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本课题的学习任务,还使课堂的学习延伸到了课外。
〖评析
张述波老师执教的《过去的游戏真有趣》第一课时,依据农村学校的特点,在让学生调查长辈们孩提时代都玩过哪些游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科书,组织学生做过去儿童生活中常见的“警察抓小偷”、编花篮、抓骨子儿等传统游戏,让学生体验过去的游戏给儿童们带来的快乐。学生在游戏中认识感悟到不管做什么游戏,同学之间必须配合默契,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才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合作玩游戏有益于儿童相互交流,有助于团结。教师按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游戏出现问题时,要互相礼让。这样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促进他们人格和谐、完善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了本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体验过去传统的游戏,在游戏中感悟游戏的快乐和游戏必须遵守规则的道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调查,对过去的游戏进行筛选把关,去掉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远离儿童生活的游戏。教师只有选择传统的有教育意义的、为现代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游戏,用于课堂教学,才能引导学生加强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第二课时,教师能把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游戏中的体验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讨论今昔游戏的特点,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逐渐认识到:游戏不断变化,反映出家乡人民生活水平随着党的富民政策在逐年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今昔游戏的变化同家乡人民的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把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起来,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过去的游戏现在不玩了。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游戏的不断变化发展,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人民生活在提高的道理。但是,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这些理性认识的教学过程还略显得简单了一些,在实际操作上应该是渐进性的、不断深化的,这样才能够实现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