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该页是勤劳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小狗包弟》教学设计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篇1

一、目的要求

1、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认识*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德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期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二)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之后又写了“感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三)听朗读录音,并在文中标明以下生词的注音。

舔舐作揖租赁叱骂解剖堕落舐犊情深缉毒修葺修改

(四)整体认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资料是开端,哪些资料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一朝离别

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

明确: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五)资料分析

⒈阅读“楔子”部分

思考: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资料有没有其它的作用?

(在“楔子”这部分资料后面划上问号)

⒉作家透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思考:①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述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②我们在描述人物时能够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述哪些又是侧面描述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资料。

明确:正面描述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述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⒊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思考:①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②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杯具性。

⒋文章写到那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能够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比较,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透过比较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⒌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简单沉重自责

①作家为什么会简单?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简单了。

②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证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⒍我们说时间能够改变一切,但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思考:

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7.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在那个*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结束了,国人就应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能够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贴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六)总结课文艺术特色

A思想价值:

a、呼唤民主,反对*;b、呼唤人性,鞭挞*;c、呼唤礼貌,揭露愚昧。

B艺术手法:

角度独特——用自责忏悔解剖自己,去揭露鞭挞*。

写法新颖——用写小狗的命运反衬人的命运,用狗性反衬人性,以小事件反衬大社会。

结构自然——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语言质朴——娓娓道来,不事雕饰。

感情真挚——以人格动人,以真情动人。

(七)展示一些*时期的图片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1.作者反映“*”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这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理解,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透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2.巴金的忏悔有什么好处?

教师总结: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职责,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随想录》的发表在8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引发了一场历史回顾与反思的热潮,“说真话”成了全社会率行与呼吁的人格品质。

(八)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把你对本文的看法观点写出来,600字左右。

(九)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巴金

楔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的来历

发展——七年相处

结局——一朝痛别

尾声——真心忏悔简单沉重自责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篇2

【学习内容】

【学习要点】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2、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学习设想】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们普遍感到课时紧张,教材内容上不完。人教社的编辑们听取了一线教师的意见,本学期每个单元删减了一篇课文。即使如此,教师们依旧感到觉得课时不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固然有教材内容方面的客观原因,更主要的还是教师理念方面的主观原因。教材是一个完成的系统,教材编写者不可能再删减课文,那样就会破坏教材整体性。

其实,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与其费力不讨好的试图把所有课文逐课细讲,不如每个单元重点细讲一篇,给学生做示范,其余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把内容或写法相近的两篇放到一节课上来讲,重点分析它们的共性。

【学习过程】

知人论世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xx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学习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作揖(yī)处(chù)分血泊(pō)弹冠(guān)相庆

b.浩(hào)劫叱(chì)骂教诲(huǐ)绿草如茵(yīn)

c.拍摄(niè)租赁(lìn)解剖(fōu)罄(qìng)竹难书

d.修葺(qì)舔舐(shì)内讧(hòng)怙恶不悛(qu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撕破 厮打 具乐部 具体而微

b.题纲 提携 孵化器 腐化侵蚀

c.煎熬 剪裁 葡萄藤 腾云驾雾

d.赋予 付与 暴发户 山洪爆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改革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何况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受群众欢迎。

b.发展需要空间,个性发展需要广阔的空间。这是由个性的多样性,丰富性决定的。

c.杂志社邀请了部分师生代表参加座谈,对如何将刊物办得更好听取了师生们的意见。

d.新形势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要么故步自封,要么被淘汰。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种这树的时候,你才五岁。”母亲感叹地说:“一晃你都三十多岁了,树也这么高大,粗壮了。”

b.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c.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d.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XX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必须指出,目前中校学生复习资料的泛滥成灾,不仅使教学走上了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

b.挫败感、自卑感、失落感,对于这些不良的心理,只有通过很强的心理调节才能战胜它。

c.歌星、影星多是靓女俊男,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甚至因此荒废了学业。

d.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培养人才工作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人才哟内搞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近体的分别。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b.明代的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作品都给后代极大的影响。

c.朱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其《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

点击课堂

1.文章开始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在全文表达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共三次出现了“您的小狗怎样?”的问话,这三次问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呢?

3.“文革”结束后,作者写到院子里的“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含义是什么?

4.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但是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请简要概括作者的情感呈现怎样的变化?

5.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课堂演练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一九六三年或者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一九六二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1.作者在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2.作者在描写小狗包弟时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3.作家为何要突出写小狗包弟的可爱之处呢?

4.作者为什么一再写到日本朋友由起女士对小狗包弟的关心和怀念?

课文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1~1小题。

①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

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

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

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

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⑤记者: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

王洛宾: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去剪彩、题字。我是这样写的:“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剪彩仪式上,达坂城“封”我为“荣誉市民”。

1.第①节访谈中,王洛宾说“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生活的方向”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王洛宾引用小和尚故事的用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用脑袋开门、关门就是学武艺

b.辉煌存在于持续不断的努力中

c.二十年不可能堆起喜马拉雅山

d.广泛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成功

3.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________。

5.从全文看,王洛宾将一生奉献给民歌创作的原因很多,下列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青年时代喜爱音乐艺术并接受了专业训练

b.西北民歌的强烈吸引与创作冲动

c.早年为去法国留学而开始关注西北民歌素材

d.挫折中感受到音乐是心灵的抚慰

e.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它是民族语言的美化

f.中年时代受到哈萨克谚语的启示

g.从小就想在音乐创作中拥有辉煌

参考答案及解析

1.把大西北的民歌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美。

2.b

3.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比较,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4.应多方面看问题

5.c、g

《小狗包弟》教学教案 篇3

【教材说明】

本文是选自巴金《随想录》中的一篇散文,叙事中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本文写法上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又显出深层的技巧。通观全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故事进展自然顺畅。

2、语言朴素自然。

3、自然中蕴涵匠心。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本文的娓娓叙事中,体味作者隐藏的情感。

2、发掘本文的思想认识价值。

⑴小狗的命运所折射出的社会意义。

⑵人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扭曲。

⑶自我反省的价值。

3、学习本文形散神聚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故事梗概(了解写了几个故事,明确故事之间的关系)。

明确:

写了两个故事,都是人与狗的故事:

⑴第一个故事写了狗对人的忠诚。

⑵第二个故事写了人对狗的背弃。

三、理清情感脉络

让学生速读课文,描述随着小狗包弟经历的变化,作者的情感变化。

明确:与包弟亲密相处(快乐)──红卫兵抄四旧(忧虑、胆战心惊)──送走包弟(轻松)──这以后的心情(沉重)──包弟被送上了解剖桌(歉疚)。

板书:

(艺术家与狗:狗对人的忠诚)

快乐(相处)

忧虑(相别)

轻松(送走)

沉重(送后)

(作者与包弟:人对狗的背弃)

四、精段研读

1、读狗对人忠诚的段落,勾画感人句子,仔细品味。

让学生阅读本段,勾画出感人的句子;先默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读出小狗对艺术家的亲热和体恤。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描写小狗动作的词语,品味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内涵。

(同时,领悟第一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2、读人对狗背弃的段落,勾画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诵读、体味。

(注重情感体验,根据感情变化诵读。)

首先,勾画作者与包弟亲密相处时快乐的句子。学生阅读勾画,然后诵读体味,让学生体味并读出:快乐、融洽、轻松的情味。

其次,勾画作者因形势变化而深感忧虑的句子。学生阅读勾画,然后诵读体味,让学生体悟作者的`心情,读出:矛盾、痛苦、忧虑的情味。

再次,勾画作者送走小狗由轻松转入沉重的句子。学生阅读勾画,然后诵读体味。读出:轻松继而沉重的情味。

然后,勾画作者歉疚心情的句子。学生阅读勾画,然后诵读体味,读出:深深的忏悔之意。

最后,勾画作者勇于表达歉意的句子。学生阅读勾画,然后诵读体味,读出坚决、无畏的情味。

五、理解作者选材组材的巧妙

回扣板书,我们发现,第一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有相关关系,又有对比关系,两个故事是一对矛盾,矛盾冲突的焦点正好是本文的神,即:歉疚。

我们还发现,情感变化也是前后矛盾,快乐──忧虑,轻松──沉重,矛盾的根本原因也是本文的神,即:歉疚。

这样,我们就恍然大悟,作者自然流的叙述之下的别具匠心。同时,我们也进一步明确了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不仅仅是引起下文,还在于通过对比深化主题。

六、讨论

1、小狗命运所折射出的社会意义。

2、人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扭曲(保持美好人性的重要性)。

3、作者自我反省的价值。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篇4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石狮中学 马玉润【教学目标】

1、探索作品主旨,了解“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体会本文的思想内容。

2、品味作家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发掘文章的思想价值。

2、借鉴写法特征。

【教学设想】

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文革”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只名作家,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这些思想价值学生未必都能想到,这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也需要设置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仔细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1、品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述文章内容:

(一位艺术家和他的小狗的故事,以此带出作者的朋友—小狗包弟;包弟的来历;包弟的聪明伶俐与家人的亲密关系;包弟惨遭厄运;包弟之死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

2、小狗包弟是怎样的一条小狗,你喜欢它吗?

(聪明伶俐、善解人意。)

三、探讨文章的思想价值

1、本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何意义?

(对下文包弟故事起铺垫、启发作用;给散文定下伤痛的感情基调;与包弟故事形成对照。)

2、包弟遭遇和艺术家的小狗的遭遇有何异同?

(同样死于那个荒唐、残酷的年代;不同的是艺术家的小狗为主人悲愤而死,它信任人类和人类的友谊生死不渝,包弟是被出于自我保全的人类放弃而死。)

3、个残酷的时代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放弃一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小狗这在今天看来是未可厚非的,而作者却为此歉疚、忏悔。对此你如何理解?

(作者的自我反省、自我解剖的勇气,这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

4、作者旨在写这样的一条小狗旨在反映什么?如何理解这种写法?

(写小狗反映文革,那个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写小狗为了反映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以小见大的写法;叙事、抒情想结合的手法。)

四、小结

《小狗包弟》教案 篇5

8 小狗包弟

[教学目标]

一、把握叙事散文的叙事与抒情的关系,体会作者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二、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

一、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二、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难点]

一、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二、对文革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的认知。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小狗包弟》让学生了解那个生命因特殊的政治原因被彻底漠视而置于社会边缘的历史,感受作者作为一个处于特定时代的有良知的人的无奈和严于解剖自己勇于忏悔的人格,从而让学生铸造一颗敢于反省忏悔的坦诚求真的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扫除人们心灵的垃圾,感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

二、整体感知:

(一)叙事:1. 复述故事情节:

明确:1)简括:一只讨人喜爱的狗,在"文革"棍棒的恐吓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作了解剖试验品。

2)具体概括:一位艺术家和他的小狗的故事,以此带出作者的朋友-小狗包弟;包弟的来历;包弟的聪明伶俐与家人的亲密关系;包弟惨遭厄运;包弟之死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

2、检查预习成果: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结合预习作业谈谈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 (引子)(1自然段) ——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   (2自然段) —— 包弟来历发展   (3-6自然段) —— 七年相处结局   (7-9自然段) —— 一朝离别尾声(  10-13自然段)—— 真心忏悔补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此段为下文包弟故事起铺垫、启发作用,给散文定下伤痛的感情基调,与包弟故事形成对照。

(二)抒情: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明确:本文的感情基调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板书设计:

叙事                                                 抒情:

楔子(引子)(1自然段)——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伤感

开端(2自然段)—— 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 七年相处                      欢快

结局(7-9自然段)—— 一朝离别                     忧虑、轻松

尾声(10-13自然段)—— 真心忏悔                   沉重、歉意

(三)通过文本解读时代特点:

1、 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明确:人性的扭曲,人对人的侵害竟然连一只小狗都不能幸免。艺术家的小狗为了主人悲愤而死,它信任人类和人类的友谊至死不渝,而人类却在迫害人类自身,人性在某种时候不如"狗性".

2、 解读小狗包弟:思考:①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②对小狗包弟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明确:正面描写 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侧面描写 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④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⑤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总结:这是一个荒唐而又残酷的时代,社会动乱,当时人们普遍命运穷困、人性扭曲,人人自危,人人求自保。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高建国《深情中吟出的忏悔》"……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动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 )

(以小见大的技法)

三、关于巴金的讨论

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明确:同学们可能会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2、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句话中的"歉意"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附材料: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巴金《最后的话》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文革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朱四倍——新华网 )

四、关于忏悔意识

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

著名作家冯冀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犯下给人带来深深伤害的过错,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1、 学生反省: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

2、 引导学生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然后小结: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五、课堂总结

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六、课外合作探究

狗与"伤痕文学"巴金此文开篇就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然后写自己与狗,不光此篇写狗,他在另外的文章中也写到狗,不光巴金如此,反映文革的"伤痕文学"都经常写到狗,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象?

1.学生课外阅读"伤痕文学"查阅相关文学评论(6人一组,4人分组从网上和书籍中查阅相关文章,2人分别查阅相关评论)

2.课后教师与学生交流并发表有倾向性的意见:

(一)映射大众命运,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

(二)用狗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衬出特定年代特定社会中人性的懦弱和人性的扭曲;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忏悔罪过铭记历史;倡导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惟科学知识是尊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篇6

一、自学要求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二、自学重点1、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2、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三、自学过程(一)作家解读巴金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19xx年11月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文学翻译家,可谓一代大师。(1928年8月,巴金在法国写成了第一部小说《灭亡》,第一次使用了“巴金”这个名字。他在拉封丹中学的中国同学巴恩波不久前投水自杀,为纪念他采用了“巴”字,而“金”字,是因为他刚译完克鲁泡特金的著作。这就是“巴金”笔名的由来。)巴金一生笔耕不已,著作颇丰。到40年代末他就创作各类小说共33部。其中,“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火》一、二、三部)、《小人小事》和《寒夜》等,更是公认的传世之作。沈从文夫人张兆和晚年说;“巴金奋斗了一辈子,活得太苦、太累、太不容易,但他的文章却让几代人思考怎样做人和作文。”巴金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曾对二十世纪中国有过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无论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鼓舞人们走向新生道路的《激流三部曲》,还是八十年代代表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与痛苦反思的"讲真话的书"——《随想录》。乃至后来呼唤建立文革博物馆,虔诚严苛地自我拷问和历史反思的忏悔精神,都曾在思想界和社会各阶层引起强烈反响。像这样巨大的思想艺术的冲击波,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阅读上实属罕见。巴金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走出历史的荒芜,他没有醉心于苦难中的甜蜜,也没有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和谴责者,而是把自己连同历史一起押上审判台,他“把笔当作手术刀一下一下地割自己的心”。他解剖着自己,同时解剖着历史,他要找出附于文化与心灵上的毒疮与脓血,为一个民族清算历史,找出通向未来的道路,他要建立“文革博物馆”。从19xx年到XX年,穿越整个二十世纪的巴金,作为一个世纪的见证和经历者,其经历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的人生际遇,其文字、其人生与社会变迁息息相通。读解巴金,无异将是读解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他代表了一种文化价值,更是一种精神。“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二)写作背景“文革”结束后,巴金开始创作《随想录》。首先在香港《大公报》上开辟《随想录》专栏,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谈人望乡》至1986年8月20写完最后一篇即第150篇《怀念胡风》,历时八年,共完成42万字。在《随想录》中,巴老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及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但他并未像其他的“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地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四人帮”,而是对自己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做了十年的奴隶”的“奴在心者”心态作了毫不留情的自我解剖。同时,他又对全民族在“文革”浩劫中的病态思想和知识分子为自保而出卖朋友、出卖良知的行为作了思考与分析,表现了一位世纪伟人的良心与勇气。三、整体感知文本1、自由诵读课文,通过工具书为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舔舐    作揖    缉毒    修葺    编辑   解剖   堕落    租赁 字形:姗姗来迟    删除   蹒跚    栅栏      惊魂摄魄      满目疮痍绿草如茵     绿树成阴       荫蔽       赚钱2、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概述小狗包弟的一生遭遇。四、内容分析,研究与讨论1、快速阅读2——6自然段,思考:①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②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③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内容。2、快速阅读7——9自然段,思考:①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②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3、在小狗包弟被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阅读一下10——13自然段,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①作家为什么会轻松?②他为什么会沉重?③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哪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4、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五、课堂讨论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3、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4、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六、课堂基础训练1.《小狗包弟》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这篇文章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__,除此之外,他还有长篇小说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又被称为“________”三部曲。2.为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一组词填进去(    )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________去。它亲热的________着,扑到他跟前,到处________,用舌头________,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a.奔  叫  闻闻  舔舔    b.跑  喊  闻闻  舔舔c.奔  叫  走走  舔舔    d.奔  哼  闻闻  舔舔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陈泰康农科小组”的同志们为改造黄河故道盐碱池,筚路蓝缕,舍家忘我,一干就是五年,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果。b.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c.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似乎也无可非议,因为谁也不能规定作者必须怎样写。d.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4.选出下列表述中无误的一项(    )a.远在春秋时期,我国的诗歌就取得了辉煌成就,《诗经》中的国风与屈原的《离骚》合称“风骚”,影响极为深远。b.韩愈、柳宗元提倡用词典雅、讲究对偶和韵律的古文,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c.觉民、鲁妈分别是巴金的《家》和曹禺的《雷雨》中的人物。d.《茶花女》《基督山伯爵》分别是法国大仲马、小仲马父子的作品,《简·爱》《呼啸山庄》分别是英国夏洛蒂·勃朗特、艾米丽·勃朗特姐妹的作品。5.根据原文,选出下列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    )a.在十年“文革”期间,人的尊严被严重的践踏,人自身尚且难以保全,当然也就很难照顾到一只小狗了。但是,巴金却为包弟的悲惨遭遇一直自责不休,这一方面是他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b.包弟在那时的遭遇并不是单一的,他的悲剧其实代表了很多人所遭受的不幸。c.巴金在怀念包弟,他同时也在怀念曾经与他患难与共、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的妻子萧珊。d.巴金是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家,他一直对包弟愧疚不安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担心日本作家由起女士有朝一日要向他问起包弟的情况。

【相关补充】文体知识随想录式的散文,题材广化,既有对社会生活、历史场景、国际交往等大题材的摄取,更有对个人心迹的袒露,友人亲人间真情的表现,凡人俗事的叙写。在题材开拓方面,充分展示散文文体的优势。随想录这种散文创作形式它崇尚真实,将个人生活引入了散文创作天地,写自我故事,抒自我情愫,由此而被散文家所推崇。随想录式的创作找回了散文曾经在很多人那里失落的真诚品格,引领散文创作由虚空伪饰走向求真务实。随想录不是无病呻吟、无中生有的装腔作势之作;作者必须有感而发,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真话,其间有真人、真事、真情、真理、真性灵。所以巴金的《随想录》堪称现当代散文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标志着散文开始告别一个浮夸、说谎的阶段,而进人一个能说真话、敢说真话的时代,标志着散文创作开始告别一个自我粉饰的阶段,而进入到一个自我反思省察的时代。随想录的话语方式在当代散文史上具有转型意义。当代散文创作中,曾有将散文当作诗写的主张。作为这种主张的实践,散文表达的景观、人事过多地“人造化”,许多“诗意”散文是被“做”出来的。巴金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他的《随想录》或叙或议或抒情,随意运笔,杂体相生,天然自成,不拘一格,全然不是做作之物,较好地展现散文随意生姿的审美风范。能力提升从文章中你能收获什么?拓展 你与小动物有过亲密交往吗?有没有留下美好或者酸楚的回忆?请借鉴《小狗包弟》的写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抒写要有真实情感,力求感人。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篇7

展出巴金的图像

师:这帐图画上的老人就是巴金,大家对巴金有所了解吗?

生1:巴金代表作是《家》.

生2:巴金好像活了一百多岁。

师: 正如刚刚那位同学所说巴金是位世纪老人,他一生历经沧桑。在文章中他不仅饱受磨难,也经历了一场心灵风暴,他被人们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志进这篇《小狗包弟》,感受巴金,体会“中国良心”的称号。

昨天大家已经充分预习了这篇文章。

我们首先来回顾下这篇文章,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学生快速回顾全文

生:作者曾经养过一只小狗包弟,在文章期间怕惹祸上身把小狗送走的故事。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我想问问包弟是只怎样的狗?

生1:可爱,充满灵性。

师:非常的可爱,伶俐的一只小狗,还有没有同学想补充一下?

生2:从它的行为动作可见它很爱主人。

师:对,包弟很喜欢主人,那么主人对它呢?喜欢吗?

生(齐):喜爱。

师:这么一只伶俐可爱的小狗,最终的遭遇是什么?

生(齐):被送上解剖台。

师:通过刚刚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伶俐可爱,颇受人们喜爱的小狗包弟最终却被送上解剖台的悲惨故事。

那么读过这个故事的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这个感受可以对文章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做具体感受,也可以对整篇文章做整体感受。

生1:作者非常喜爱这只小狗,对把小狗送走这一事非常愧疚。在文章前面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和妻子非常疼爱这只狗。

生2:纵观全文这篇文章,语言句子很朴实,作者正是用这种很平淡的语言,真挚的描写出了人和动物的感情。最后文章结尾部分写到了文章,从人和动物的感情上升到人和人的感情。通过这篇文章对当时的人们表达一种情感,希望人们活得真实。

师:很好,首先从写法上分析,巴金是朴实中见真情,接着讲出由狗到人到人的一种升华。还有没有?

生3: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狗对人是真诚的,忠实的,但是人却随时会因为自己的利益抛弃狗,看出人的无情。

师:这位同学看出人的无情,我们后面会对此做尽一步的分析

生4:表达了作者对包弟的怀念。

师:大家刚刚了解了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很多同学也谈了自身的感触,有的同学从写法上分析,有的同学从人性上分析,都说的非常好。

那么对这篇文章大家还有没有什么疑惑呢?读起来有什么障碍,不太懂的地方?

生1:第十段,最后一句话“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也变成了包弟?

师:这位同学不明白作者为什么受解剖,解剖自己是为了什么?

生2:第一段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若仅仅为了引出下文,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即可,为何要用这么一大段文字呢?

师:不明白除了包弟外为何还要讲另一只小狗的故事,还有没有?

生3:为什么那些小孩要打要杀小狗?

师:这位同学不明白为何在那时最应该喜爱小动物的孩子却要杀小

狗,这是在一种怎样的社会中才会产生的特殊现象。

生4: 为何巴金一听到小狗叫就会胆战心惊?

师:喔,为何小狗一叫巴金一家就会恐慌,这样一只小狗怎么会成为人们沉重的负担?

师:同学们刚刚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初谈时也有些疑惑,现在老师将我们师生的疑惑结合起来,大家看主要是不是这样两个问题,同学们还要些问题我们会在下面逐步解决。

1、小狗为何会让一家人胆战心惊?

2、巴金为什么要解剖自己?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请大家在文章中找,文章中有没有答案。

具体看看在文中的哪几段。

生:文章第七段中写到“听到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就害怕”

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小狗一叫我就害怕?文章有没有直接写到。

生1:第八段,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状态。

师:什么叫做“半靠边”状态。

生:已经被剥夺工作权利。

师:巴金已经被波及自身,证明他自己已经很危险了,有可能自身不保了。

生2:包弟的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家里来。

师:自己处境很危险了,包弟又可能会把红卫兵引来。那么巴金是不是自愿把包弟送走的?

生:不是

师:我们可以看出巴金送走包弟绝不是心甘情愿,而是出于文革的压力。那么文革到底是个怎样的社会会让作者一家这么恐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只小狗的故事,也就是文章的第一段,请同学们齐读艺术家遭遇,边读边圈出其中的动词。

生:读。

师:这些描写中用了哪些动词?

生:揪,说,批,计,打,拖。

师:这些动词,让你觉得文革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生1:从侧面揭示文革的恐怖,文革给人产带来不安定的生活。

生2:可怕,暴力的社会。对人动不动就拳打脚踢。

生3:没有法制,如果真的有罪应被送到公安局,而非被一群人胡乱打斗,还拖着他游街示众,没有尊严,没有法制。

师:将人像物品一样拖着游街示众,人的脸面,尊严不再。其中有一个字“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证据,想说什么就是什么。

师:没有证据,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屈打成招。什么是文革,这就是文革。

文革是这样的恐怖,但是又和这只小狗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齐看看包弟的来历,它是一只什么种,有什么经历。

生:是日本种的。

生:曾经有过一个瑞典主人。

师:这样的经历有没有可能成为作者里通外国的罪证?

生:有。

师:大家现在可以理解一只小狗为何会把巴金一家弄得这么胆战心惊了吧!

生:纷纷点头。

师:刚刚有位同学问第一段在文章除了引子还有何作用。我们现在分析过了一起来解答它。

生:还有介绍背景之用。

师;归纳得很好,我们再看看第一段的小狗在全世界人都抛弃艺术家时,抛弃艺术家没有?

生:没有,对艺术家不离不弃,以死追随。

师:可后面巴金对包弟呢?

生;一有危险马上抛弃。

师:狗对人不离不弃,人却抛弃了狗,这是……

生:对比。

师:很好,所以第一段除了引子、介绍背景还有狗对人,人对狗之间的对比作用。这位同学明白第一段的作用没?

生:点头。

师: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接下来我们看下面一个问题。

“巴金为什么要解剖自己?”我们刚刚分析了文革是那样一个政治高压恐怖的时代,那么大家能不能理解或原谅巴金送走包弟的行为。

生:能。

师:我想如果巴金自己也能理解自己的行为,他就会这么写。“亲爱的包弟啊!我虽然对你爱之深,但谁叫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是非不分的年代,你即是“抄四旧”的对象又有“里通外国”的嫌疑,我只能把你送走,我对你表示歉意,说声对不起,这样我的良心才安宁。”巴金是不是这么写?

生:不是。

师;不是,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巴金怎么写?

师:齐读。

师:那么“巴金为什么要解剖自己?”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好,同学们刚刚讨论得很热烈,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巴金解剖自己到底解剖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解剖自己?

生:解剖小狗是解决它的身体,而解剖自己是解剖自己的思想,因为巴金把小狗送走感到内疚,惭愧,感到自己没有能力保护小狗,所以解剖自己思想,在责备自己。

师:很好,责备自己,还有没有同学补充。

生:因为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巴金无奈的把无辜的小狗送走解剖,因此忏悔,受到良心谴责,在解剖自己良心。

师:这位同学说过巴金解剖自己良心,巴金在解剖自己良心解剖出什么?解决出自己良心有什么问题,什么弱点。

生:回想起小狗连连作指,摇头摆尾的样子,对主人忠诚,但人不是这样人为了利益可以抛弃最爱的东西。

师:人性不是这样,文章有没有直接话语。

生:读“为了想保全自己抛弃心爱的小狗”。

师:因为想保护自己而抛弃别的东西,这是一种什么行为。

生:自私。

生:文章第一段。小狗来救艺术家,因为救他而死,现在巴金为了保全自己,却将感情深厚的小狗送上解剖桌,小狗对自己忠诚,但自己没有能力保护它,所以巴金到很羞耻。

师:这位同学说到巴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保护它,我们看一下,第一段中小狗保护了艺术家没?

生:没有

师:虽然小狗没有保住艺术家,但是小狗抚慰了他,对他不离不弃,当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抛弃了艺术家,只有小狗在他身边。我们再来看看巴金,他有没有作出保护小狗的行动?

生:没有

师:巴金没有任何保护小狗的举动,在只是有可能有危险的时候就马上送走了小狗。

狗为了人可以奋不顾身,可是人一旦可能有危险就舍弃了小狗,作为巴金他确实应该感到羞耻!还有没有同学补充。

生;巴金觉得自己懦弱,他在十年文革中逆来顺爱。

师:什么叫逆来顺爱?

生:忍受一切不公平,没有任何反抗。

师:通过自己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巴金解剖什么,他在解剖自己的人性。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到底巴金人性上有什么弱点呢?

生1:自私、无情。

生2:逆来顺受

生3:害怕惹祸上身,怯懦。

师:文章写到这里即给我们讲了一个小狗包弟的故事,又通过这个故事控诉了整个社会,同时又从自身找原因,解剖了自己人性上的弱点的弱点。就是刚刚大家说的:自私, 怯懦,软弱,不能担当。通常来说文章写到这里应该结束了,那么本文后三段又有什么作用呢?我想请一位同学起来朗诵文章第十一段。边读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你能不能在十一段内找到一个词或短语,概括本段写的景物的特点。

师:咱们同学能不能推荐一位同学。

生:(推荐)读。

师:读得很漂亮,不光普通话很标准。这位女同学在读的时候还特意把声音压得很低沉,可见准确的把握住了这里巴金的哀痛、低沉的情感。我们看看这段话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色?

生:衰败,残破。

师:这位同学用低沉的声音读出了这种衰败,残破的沉痛感。

很棒,特别是最后一句。

我们接着看,在这段中找到了这个概括景物特点的词吗?

生:是“梦”

师:为什么

生:作者开头写了十三主要五个月过去后我们仍然住在这个房子里,接着写了现在的景和曾经的景的对比,体现一种物是人非,自己在这里看着物是人非的景仿佛做了一场大梦一般。

师:这位同学刚刚说了物是人非,我们看看人是非了,物是不是还是。

生:摇头,也以不是曾经的物了。

师:物也已经不是原物了,人也已非,所以这里我觉得应是物人两非。

再回到刚刚的题目上,其他同学也觉得“梦”字能概括出景物的特点?

生:我觉得不能,梦概括的不是景物的特点,不符合题目。

师: 很好,梦更多是从巴金的情感态度,而我们题目主要看看这文章的景色。还有没有同学有答案的

生:满园的创伤。

师:作者在这里构建了一幅满园的创伤是不是仅仅为了写景?还有没有所指?

生: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这描绘这片情景,更多突显自己的心情,除了对自己夫人的思念外,更多的是对送过包弟的忏悔,因为最后一句说,满园的创伤保我的心又给的在油锅熬煎。对自己爱人的思念不应该是种煎熬,他更多的是忏悔,而且十一段中指写的景是一种衰败毫无生机,失去希望的感觉,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

师:很好。这位同学找到了十一段最后一句话,我们不禁觉得奇怪。

为何看到这“满园的创伤”“我的心仿佛放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呢?这句话有个“又”字,又有哪种含义。

生:再一次。

师:那么他前面因为什么熬煎过呢?

生:送走包弟。

师:小狗的惨死使我的心熬煎过了,这里为什么“满园的创伤”的我的心又熬煎呢?

生 思考中

师:刚刚有位同学着重强调了“我就这样可耻的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这里可以看出文革中巴金的生活态度都是怎样的?

生:逆来顺受

师:这种逆来顺受造成的惨剧是不是只有包弟这一件。

生:不是,还有他的妻子。

师:除了包弟,还有他的妻子,可能还有更多,我们所有的人是不是只有巴金有这样的人性弱点。

生:不是

师:我们这些普通人,因为人性弱点在潜意识间就变成了恶势的推手和帮凶,那么这一切的一切都像大石头一样压在巴金的心中久久不能释怀,所以他说我的心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而且这种熬煎不会终结,只有怎样才能不熬煎呢?

生:一件件反思,一件件总结。

师:给我十年苦又作生活作总结,去还有心灵负债, 这样就形成了作者后期非常有名的《随梦录》。

师: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在过错面前有的人选择掩示,有的人选择忘却。而巴金选择的忏悔自我,解剖自己,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呢?当你犯错时,你选择的是什么?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反省中才能回归良善,迫惩完善,否则就会冷漠,麻木,巴金通过一篇小狗包弟忏悔自我,呼唤良知,所以他无愧为二十一世纪中的良心。

无鬼为XX年感支中国十大人物。

接下来我想涌同学们再次感受巴金的伟大,一起谈谈他的颁奖词。

生:读。

师: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了这篇小狗包弟,一同感受了巴金的伟大。也让我领略到了同学们的风采。谢谢大家

语文《小狗包弟》教案大全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来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

2、学习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

1、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2、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理解作者自我解剖、深刻反省及对“_”的批判。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2、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一)

我先给大家说个故事:说的是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在浏阳遇险,被迫在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并被判刑8年,最终丧妻失子。你相信这是真的吗?

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_”。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就让我们通过_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_”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_”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三、了解写作背景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历时10年。这场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灾难中,一大批老干部受到打击和迫害,巴金是其中一个。

面对这场灾难,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但巴金说了。他是用文章的形式说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小狗包弟》就是他说真话的具体体现。

四、知识积累

楔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包弟的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一朝离别。

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

明确: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六、合作探究

1、阅读“楔子”部分:

思考: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它的作用?

2、作家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思考:   ⑴ 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⑵ 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⑶ 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3、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思考:    ⑴ 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① 日本种的小狗。

② 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⑵ 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4、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篇9

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钟 丽【目的要求】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德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二、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三、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一朝离别。

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

明确: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

四、内容分析

1、阅读“楔子”部分:

思考: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它的作用?(在“楔子”这部分内容后面划上问号)

2、作家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思考:

⑴ 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⑵ 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

正面描写:

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

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⑶ 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3、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思考:

⑴ 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① 日本种的小狗。

② 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⑵ 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4、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明确:

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5、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轻松──沉重──自责。

⑴ 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⑵ 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⑶ 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6、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思考:

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五、课堂讨论

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2、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小狗包弟》教案 篇10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 杨俊梅【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思路。

2、理解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3、学习借鉴文章的表现手法。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就像我们经常教育下一代不应该忘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建设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一样;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养宠物狗的故事谈起。

二、简介作者

三、整体把握、分析文章思路

这篇课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按故事进程,可以看出课文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包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文革”来临,家人恐慌)和结局(痛别包弟),还有尾声(作者忏悔)。

提问: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明确: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提示:散文固然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但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变化: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提问: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明确: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本文的情与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情感紧随叙事起伏变化:事件牵动作者的情,作者的情牵动读者的心。本文既是叙事文,又是抒情文。

四、鉴赏写法特点

本文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自然流”的特点,是文章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又显出深层的技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述:

1、故事进展自然顺畅,其中无生硬的“焊接”或“阻梗”。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下一段的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文拟述之事;中间写包弟的可爱,借用日本女作家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一下就自然地过渡到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了;文章从叙事向抒情转化很自然轻巧,抒情大约是从作者送走包弟、卧榻难眠、思前想后开始的,一直到文章结束,感觉不到其间从事到情、从叙到议的转变的生硬;再有,从过去到现在,是以忏悔的心情连接起来的,也感觉不到其间过渡的唐突。

2、语言朴素自然,全无刀斧雕琢痕迹。读者读了本文受到感动,与本文语言的魅力、震撼力是分不开的。

3、自然之中又有潜藏的起伏跌宕,而绝非完全地平直板滞。与“无技巧”相伴的必定是深藏的技巧、高明的技巧,如果真的没有任何技巧,那文章就不足观赏了。如果我们对本文细加品味,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深藏的技巧的。略述一二便可知晓。开篇讲述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是深思熟虑过的,其中必有深意;全篇写哪些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哪儿发议论抒真情,文章的着力点定于何处,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都需要写前斟酌。本文发表之后多得评论家欣赏,一定是它的内容的深刻和形式的巧构吸引了大众关注的目光。

获得写作文的启示:

本文给学生写作文的启示大概有:关心社会现实,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训练眼力,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不过分追求“技巧”,又要讲究无技巧的“技巧”;为表情达意的需要,合理地安排材料的详略、次序;合理地安排叙事和抒情的笔法,“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等等。学生还可以另作补充。这些要求也许过高,学生能获得一两点启示就是学有所成。

五、小结

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文革”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知名作家,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

巴金老人身上体现的反省、自律精神是我们民族所缺少的(至少在“文革”时代所缺少),他的这种精神已经不限于他个人所有,而是随着他的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包括青少年读者)当中,起着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天性的作用。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延伸拓展:

阅读巴金《随想录》,读后在同学中交流;尝试用动情的笔调来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短文,要求以对动物的情感态度为线索,并发掘深刻的思想;关注报章上有关巴金纪念文章,读一读巴金评传,寻找本文的赏析文章和对《随想录》的评论。思考:在当代人眼里巴金是怎样的人?他的作品为什么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他的作品在当代的阅读价值何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