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按劳分配为主体(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标导航】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②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
③懂得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④了解我国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⑤了解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2、能力目标
①能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
②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的自觉性
②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2、教学难点: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基础过关】
一)我国现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是什么:
2、客观必然性:
二)按劳分配
1、含义
2、基本内容
3、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 决定的。
①
②
③
①分配范围
②分配对象
③分配标准和尺度
④分配的结果
3、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 决定的。
①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
②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
③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
4、意义
5、地位
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 地位,这是由 决定的。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除按劳分配外,多种分配方式包括 和 。
2、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1)含义
(2)特点
①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的范围是个体经济
②分配对象是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3)政策
3、按生产要素分配
意义
补充: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及形式
①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股票交易收入等。
②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③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④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⑤按管理要素分配。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合作探究】
1、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外,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收入也有所增长;二叔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虽然忙些累些,可收入不好;三叔与他人合办了一家服装厂,自己直接经营,去年的税后收入比小吴的爸爸妈妈的收入总和还高出一倍。
2、判断改错:
(1)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
(2)在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范围内,都实行按劳分配。( )
(3)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的收入。 ( )
【当堂检测】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按劳分配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这种分配方式的经济形式是( )
a.混合所有制经济
b.公有制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
2、某位国有独资企业技术骨干的年收入由工资、奖金、股票投资等收入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b. 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c.工资属于按劳分配,奖金、股票投资收入等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d.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股票投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3.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 ( )
a.有利于让一切知识、技术、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b.是对个体劳动者合法收入的尊重
c.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d.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唯一措施
4.在我国阶段,确立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从根本上看是为了
a.使分配方式更加合理
b.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5、私营企业中的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管理要素分配
c.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6.下列属于非按劳分配的有( )
①按个体劳动所得 ②技术、信息、管理参与分配 ③按土地要素分配 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高一经济生活学案(015)
第七课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课标导航】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②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③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④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⑤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⑥懂得效率的含义⑦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⑧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②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定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②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③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①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②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教学难点: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
【基础过关】
一。公平:p60-61
1、公平的含义较宽泛。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 即
注意:
平均主义与公平有根本区别,平均主义,是人人平均,否认劳动差别和收入差别,不是公平;收入差距要有激励性,能促进效率提高,但差别过于悬殊也不是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要反对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3、完善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有:
(1)
重要的制度保证
(2)
重要举措
①实行这一措施的积极意义:
②当前实行这一措施的重要举措:
(3)
另一重要举措
当前实行这一措施的重要举措:
补充小资料:
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分配,形成国家、集体(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入。
再次分配:国家参与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目的在于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社会消费和集体福利事业、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等。
二、效率的含义 p62
效率指
效率提高意味着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的 之一。
★三、(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p62-63
1、关系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①效率是公平的 。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 ,二者也存在矛盾。
2、措施
(1)当前我国为处理好二者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①.必须提高效率。
原因:第一、我国人口众多而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只有提高效率,才能节约资源,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第二、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实现社会公平,否则,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必须促进公平。
原因:第一: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第二: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坚持的三个原则:
①
②
③
【合作探究】
1、判断:存在收入差距就是分配不公。
2、据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年支配收入的比率,由1985年的l:2.57到XX年扩大为l:3.23;行业间平均劳动报酬最高与最低之比,XX年为2.63倍,XX年升至3.98倍,XX年则扩大到4.25倍(其中不包括工资外福利收入);就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最高达10.7倍。我国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逼近o.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2)上述问题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3)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4、某班准备以“鱼和熊掌可否兼得——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为主题召开一次辩论会,其正方观点是:“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我们要坚持。”反方观点是:“公平比效率更为重要,我们要更加关注公平。”
(1)请你简要地分别为正方和反方写出两条用于辩论的观点。
(2)你对经济活动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理解的?
【当堂检测】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XX年3月16日新华网载文指出,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阶段,即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阶段。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
a.初次分配重视公平,再分配重视效率 .
b.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c.既要防止收入悬殊,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d.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2.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收入差距的调节问题,明确提出了保护合法收人、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人、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人者基本生活等一系列政策。这表明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b.社会主义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c.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消除收入差别
d.解决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目前,我国分配体制内“平均主义”和“分配不公”现象同时并存,针对这一现象国家采取了“扩中、保低、调高”的战略。其目的是
a.既鼓励先进,又保护落后
b.实现社会公平
c.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步富裕
d.消除收入差别,实现同步富裕
4、“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5、XX年9月,财政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尽快落实社会保障对象待遇调整政策的紧急通知》,再次适当提高社会保障对象的待遇和生活水平。这项举措
①体现了国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要求 ②体现了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 ③有助于防范通货膨胀 ④有利于让社会保障对象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农民工是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的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
①坚持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 ②更加关注社会公平 ③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 ④为了效率关注公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学习目标】
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理解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以及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学习重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具体形式及意义。
【学习难点】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知识梳理】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五层意思:
1、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原理。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必然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学们应该重点理解: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
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同学们重点掌握: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分配尺度(标准)——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既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丰富),也不能实行平均主义(因为这不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同学们注意:社会主
义的优越性不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劳动仍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劳动是光荣的,轻视劳动是可耻的。】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这里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它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5、按劳分配所处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这是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问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对此,需要注意的是,过去我国提“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而现在由“原则”上升为“制度”。【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技术、信息要素、管理要素等。】
3、我国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知识拓展】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答案:关于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教材讲的只是直接决定因素的一个方面。要全面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还应把握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这种分配制度与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因为产品分配采取何种分配方式,要取决于生产成果的多少,而这又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不平衡、总体不发达,是决定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最终原因。
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对产品的分配方式具有决定作用,分配方式是所有制的体现。
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是以市场主体多元化为条件的。这时,不仅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者,而且形成了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因此,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难以顺利运行。发展市场经济,要使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以追求最佳效益。只有使各种资源所有者获得应有的收入,才能充分调动所有者主体的积极性。所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实践证明: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劳动热情,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种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2、生产要素
为了进行产品的生产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须进行生产。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各种各样的要素的投入,这些用于生产的要素就称为生产要素。在现代,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等是基本的生产要素。
【解难释疑】
1、 并非所有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在我国,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中普遍实行的工资制是按劳分配收入。但在私
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不是按劳分配收入,而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其实质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此观点错在没有看到在不同所有制下,工人的劳动性质是有本质区别的。
2、 非劳动收入一定是剥削收入的观点是错误的。
非劳动收入是相对于劳动收入而言的。目前在我国的非劳动收入中,有的是剥削收入,例
如,在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私营企业主和外资投资者,通过对劳动者的剥削而获得的利润(剩余价值);有的却不是剥削收入,如债券的利息收入、股票的利息收入,其既不是按劳分配收入,也不是剥削收入。由此可见,剥削收入一定是非劳动收入,但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剥削收入。
3、 按资金分配就是按资本分配的说法不正确。
按资金分配和按资本分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联系:它们都属于按资本分配的范畴。
二者的区别:按资本分配一般是指在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私营企业主和外商投资者按资本多少来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属于剥削收入;按资金分配一般指我国公民购买股票、债券获得的股息、利息,出租财产获得的租金以及银行储蓄所得的利息等,这都不是剥削收入。
【误区警示】
1、 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按劳分配是指在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是正确的。但是,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例如,个体劳动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因为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个体劳动所得是同个体私有制相联系的分配方式。观点错在没能把劳动收入与其存在的制度特征结合起来分析。
2、 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产品分配必须体劳
动者的意志和利益,这为实现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但不能认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例如:我国过去实行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尽管也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但它无视劳动差别,不是按劳分配。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按劳分配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制约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没有看到是否实行按劳分配还受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
【堂清练习】
1、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 ( )
a、按需分配 b、平均主义 c、按劳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
a、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c、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d、由党的性质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3、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是由于 ( )
a、按劳分配在每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来源中占据较大比重
b、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c、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d、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
4、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联产计酬中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分配收入 ④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购买股票、债券所得,属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对这一分配形式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 ②它是资本要素创造价值的结果
③它是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形式 ④ 它是由宏观调控决定的分配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党的xx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有利于( )
①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 ②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
③劳动报酬与经济增长、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相适应 ④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一、教材地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加上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基本经济制度 ),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 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 , 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 能否理顺分配关系 , 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 , 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按照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 都要求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完善分配体系 , 理顺分配关系。所以 , 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识记并理解按劳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理解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由于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 , 所以本节内容总的教学思路是 : 紧紧把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这条主线 , 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功能 ,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既有学生的阅读讨论 , 又有教师的启发引导、归纳延伸;既有图表的直观展示 , 又有抽象的演绎推理 ;既有教师的情景设置、设疑促思 , 又有学生的分析思考、练习巩固 ; 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 , 又有扩展视野、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 ;总之 , 很好地体现了教学双方的互动 .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促使学生关心社会 , 理解党的政策等的思想教育的功能。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教学重点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 能否理顺分配关系 , 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 , 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四、教学难点
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教师讲解中的引导、点拨、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回答相结合。
学习指导: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对于其他分配方式,只简单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学生活动设计:1、课堂讨论:阅读¬——讨论——比较
2、课外活动:了解家里的各种分配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例,帮助理解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多媒体重现“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关系图,激发学生思考,从图中推导出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设疑:我国的分配制度只是按劳分配吗?再以多媒体显示“王大伯一家的收入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讲授新课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什么是按劳分配 ? 先让学生看教材p44,教师提问:什么是按劳分配?它是由什么决定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对于按劳分配这个含义从五个方面来讲,即地位、范围、分配的客观依据、分配的对象、分配的结果。这样使学生既清晰又明了。并且结合教材p44 的“议一议”,让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明白,按劳分配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同步富裕。再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按劳分配的地位、作用、含义,让学生在课本中很好地加以落实。
2、其他的分配方式,通过两个方面进行讲解。(1)、用多媒体显示按劳分配与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的区别点的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这样给学生以一个直观的感觉,既能理清思路,又能轻松的掌握知识。(2)、对于按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由于小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易搞混,通过看书——讲解——练习的方式进行。在练习中显示“王大伯一家的收入状况”,先让学生思考分析,再挑一排学生进行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把知识点真正地落到实处。
3、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对于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会难以理解。采取具体——抽象——具体的方式进行讲解。还是让学生仔细的阅读教材,对此有一个大致的理解,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市场经济的客观条件三个方面并且结合图示,把抽象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最后用实践加以证明。
4、课堂讨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这也是正确处理分配关系的目标。而xx大报告却进一步明确指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矛盾吗?为什么?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再以代表的形式发表意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对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最后老师加以总结,用“蛋糕效应”来阐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 关系,既形象又贴切,加深学生的理解。
九、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在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主要包括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的。
十、课后练习:辨析题:按生产要素分配会造成两极分化,脱离社会主义的方向
十一、板书设计:
含义 ——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前提----公有制
按 劳 分 配 必然性 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
(主体) 直接原因——劳动性质和特点
意义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分配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生产要素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其他分配方式
福利性分配
社会保障分配
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客观必然性 由所有制结构决定
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实践证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方式;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以及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能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难点] 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
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性的总体状况是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教学方法] 以目标教学法为主,辅之以问题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请两个或三个家庭收入方式不同的学生谈谈家庭收入情况。通过两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其思考: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来源有多种,为什么?进入本课学习: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
(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1.在我国现阶段,主要存在着哪几种分配方式?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有何客观必然性?
(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自学教材)
在我国现阶段,主要存在着哪几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和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上述几种分配方式可分为哪几类?
可分为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类。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要注意两点:一是“范围”:公有制。按劳分配的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在其它所有制关系下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劳动者直接为自己或为其他个人提供的劳动,也不能作为按劳分配的依据。比如,个体劳动者的劳动虽也是多劳多得,但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按劳分配的特定含义。二是“尺度”:劳动。既要看劳动的数量,也要看劳动的质量。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这表明“社会”将社会总产品在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剩下的那部分,按照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为标准进进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者不劳不得。
按劳分配同不劳而获是根本对立的。在按劳分配的条件下,有劳动能力的人要取得收入,就必须参加劳动,而不能游手好闲。如果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劳动而参与分配,就会产生剥削,就违反了按劳分配规律。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板书)
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呢?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板书)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因为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决定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谁占有了生产资料,谁就在生产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产品的分配也必然是按照有利于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原则进行。所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劳动产品的分配必须体现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性。同理,迄今为止,一切剥削阶级,无论是奴隶主、封建地主,还是资本家,之所以能够无偿地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都是由于它们独占了生产资料这个在生产中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广大劳动者只能处于被统治、被剥削的地位。
(2)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分配方式除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数量,正如恩格斯所说:“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在原始的公有制下,由于生产力极低,可分配的消费品数量极少,只有在实行在体平均的分配,才能使公社成员得勉强维持自下而上和延续后代,否则将导致公社成员大量死亡,极大地影响公社共同体的生存。因此,产品大体平均的分配,就是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条件下,体现原始社会公有制的要求,符合公社成员共同利益的唯一可行的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还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还没胆达到极大丰富的强度,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各个方面的需要,所以还不具备实行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提物质条件。在条件不具备时,勉强去搞按需分配,必然变成平均主义,这保能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妨碍生产的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a.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因而劳动者能够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就是说,由于社会主义是从旧社会脱胎出来的,它必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留着旧社会的痕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虽然已经消灭,但它们这间的重大差别依然存在。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绪言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在质和量上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b.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只是谋生的手段,人们还要靠劳动来取得收入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收入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自己生活的好坏,这样,人们自然要求把自己的劳动同劳动收联系起来。可见,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别,不能实行平均分配,只能按劳动分配。
如果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们,会导致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干和不干一个们,干多干少一个们,干好干坏一个样”是平均主义的表现。平均主义必然养“懒汉”,导致人人都不努力工作。从一个社会来说,如果人人都没有劳动热情,都不愿意多付出劳动,这个社会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因素,是能动性因素。分配制度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表明它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导()致普遍的贫穷。这从反面告诉人们,在社会主义阶段,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除按劳分配外,我国现阶段还存在哪几种其他分配方式?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主要有那些?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主要有:
(1)按资本要素分配;
(2)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3)按土地要素分配;
(4)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呢?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板书)
(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板书)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最终原因是什么?
(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板书)
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也必然成为分配方式的主体;多种非公有制的存在决定了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的存在。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板书)
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课堂小结
本课时学习目标是了解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主要应了解在现阶段,我国存在着哪些分配方式、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决定条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等。
[板书设计]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现阶段,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①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② 实行按劳分配的决定因素
(2)几种非按劳分配方式
①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② 按生产要素(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分配
③ 按社会保障制度分配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终原因)
(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教案点评:
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清晰。通过两位同学家庭收入情况的介绍,引导其思考: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来源有多种,为什么?进入本课学习: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一框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 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
(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发展要求
理解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二、基础知识
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现行分配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
(1)分配制度: 、 。
(2)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 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 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 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 经济中,在对 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按劳分配的原因
是由我国现实的 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 ,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和特点。
(4)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和 ;
②有利于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 ,提高 ,促进社会 的发展。
③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也体现了劳动者 、 的社会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①含义:个体劳动者 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
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意义(原因)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 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 所有权存在的 、 确认,体现了国家对 的尊重,对 、 、 、 的尊重。有利于让
三、思考问题
1、按劳分配只适用于什么范围?
2、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是否都是按劳分配?
四、深化拓展
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的收入
在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劳分配的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经营风险中经营者凭借复杂劳动而获得的劳动收入,而按劳分配的收入仅指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所以二者不能等同。
五、巧建结构
六、应用练习
易错知识警示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