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二氧化硫 教案08-04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二氧化硫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一、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三个维度的角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教学设计上,要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特色:将so2的性质和作用的学习过程设计成实验探究过程,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将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并且将三维目标溶合于探究的过程中,以期达到有机的统一。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三、学情分析:
(1)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3)高一年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4)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
四、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① 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② 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② 使学生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③ 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对二氧化硫的认识从物质的通性、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物质特性这三个角度去认识、理解。
(2)采用实验探究法。本课安排了较多的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了修改。。
(3)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将sts的思想引入课堂,通过对酸雨等环境污染产生原因的探究和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的探讨,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科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4)根据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对教材中的各目栏进行详略不同的处理,并合理利用这些栏目来设计教学思路。
七、课前准备:
(1)多媒体素材准:酸雨的危害, 二氧化硫漂白食品,
城市空气质量报表,二氧化硫中毒示意图。
(2)学生实验用品(25组)
提供的试剂有:
①探究so2 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饱和so2水溶液 naoh溶液(0.5 mol/l) ba(oh)2溶液(0.5 mol/l) hcl溶液(1 mol/l) bacl2溶液(0.5 mol/l) 大理石
nahco3溶液(1 mol/l)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ph试纸
②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品红溶液
ph试纸 月季花
③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酸性kmno4高锰酸钾溶液(0.1 mol/l)、
溴水(0.1 mol/l)、双氧水(5%)
④烟花 、爆竹引爆后的气体产物中二氧化硫进行检测实验: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0.05 mol/l) 、
塑料瓶(带导管单孔橡皮塞、内装沙)、小爆竹
八、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确定研究对象,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和播放与酸雨有关的图片和短片,以及二氧化硫漂白食品,让学生在观看图片和短片中思考以下问题:
①、本节课研究对象是什么?
②、从材料中你能大体了解到此物质的可能有哪些性质和作用?
通过观看素材:①,学生将了解so2到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
②通过观看素材,使学生知道“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回顾旧知识,归纳性质: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参照前面的教师播放的材料引导学生归纳so2的物理性质,回顾以前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由此培养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框架。
(三)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问题一:co2溶于水的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h2co3 ,那么so2溶于水是否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呢?其产物又是什么?能否设计实验证实你的猜测?
教师提供:so2水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 大理石 nahco3溶液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ph试纸
1、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将会作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猜想,并解释其猜想的依据,且用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开放性地设计实验(可以用ph试纸,也可用石蕊试液,还可以用大理石,nahco3溶液等)。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个性的发展。
2、由此让学生认识so2溶于水所形成的水溶液显酸性,让学生认识到这是so2 作为酸性氧化物所具有的一般性质。
问题二:so2作为酸性氧化物还具有哪些性质?
请学生根据原有知识,以及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进行验证。提供的用品为:naoh溶液 ba(oh)2溶液 hcl溶液 bacl2溶液 大理石 nahco3溶液
通过回忆以及实验,学生构建与原有知识—酸性氧化物的联系,从而可以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①与水反应、②与碱反应、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④与盐反应等 。这将有利于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网络化的形成。
问题三: so2对所有的有色物质都有漂白作用?产物是否稳定?
提供的试剂有: so2水溶液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品红溶液 ph试纸 月季花
在前面播放的材料中同学们知道so2有漂白作用,通过不同的有色物质的实验对比,学生可得出 “二氧化硫漂白性是暂时的,而且漂白范围不广”的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比,归纳的能力。
问题四: naoh酚酞溶液中加入so2水溶液有何现象?是漂白的结果?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引导学生应用前面的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对新情景知识进行解剖,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灵活运用能力。
问题五:橙色的 br2水中加入so2水溶液,褪色了,是漂白吗?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通过此实验的探究,既回顾了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又引出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观察分析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学生将很容易得出so2具有氧化性、还原性的性质,并能设计出验证so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方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可行的实验方案加以肯定和表扬,对学生提出的不够严密的实验方案给予一定的鼓励,这将更好的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检出so42—后推出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六: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so2水溶液,褪色了,是漂白吗?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对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问题七:空气中也有强氧化剂,so2排放到空气中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对发言进行点评。在此,教师通过so2的的还原性解释s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的过程及其ph值的变化情况。这样在教学内容上起到了与情景引入相呼应的效果,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问题八:根据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对烟花 、爆竹引爆后的气体产物中二氧化硫进行检测?
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硫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增加环保意识,并筛选出检验二氧化硫的最佳方案
通过以上so2性质实验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对so2性质进行分类归纳,让学生养成了从物质类别、氧化还原和特性三个宏观角度分析探讨物质性质的思维习惯。
(四)、解决问题:
回顾so2的用途和对环境的污染,探讨其防治方法。使学生形成用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
九、板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 酸性氧化物:
(2) 漂白性:
(3) 还原性:
(4) 氧化性:
3、二氧化硫的用途
4、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十、作业设计:
1.往bacl2溶液中通so2气体是否有沉淀产生;若无沉淀,则可采用哪此措施,使沉淀产生?
此题可使学生从so2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的二个角度进行分析,很好地复习了课堂所学的知识。
2.so2的漂白原理与cl2(hclo)、活性炭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请查资料并填表:
物质
对象
效果
原因
作用类型
so2
cl2(hclo)
活性炭
让学生对常见的漂白剂,以及它们的作用原理有基本的了解,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比较、查阅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3.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比较
物质
so2
co2
颜色
气味
水溶性
类型
水溶液酸性
遇澄清石灰水
氧化性
还原性
品红试液
让学生明白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掌握鉴别方法。
问题研讨:
1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根据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我感觉到一个比较大的困惑是难于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有机整合起来,以及对后两个维度目标的具体设计。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常会感觉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什么时候落实,落实的效果如果,根本没底,再者学生普遍对“知识与技能”较重视,而对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不在乎。
2、关于教学内容处理的问题
对于教材的认识、分析与处理。大家普遍感到新教材变化很大,知识的体系与结构强调了单元模块,量多而难于把握,难于操作,补充什么,不宣扩展什么,心中没有数,比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氧化剂高锰酸钾,不知是否超要求,但高锰酸钾确实是中学阶段十分重要而常见的氧化剂。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80~84
3.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掌握的化学性质。
3. 了解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S有哪些化合价?分别代表哪些化合物?引出课题。
出示试管中的,请同学们归纳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SO2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二、SO2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实验6-1】
结论: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为酸性氧化物。
SO2 + H2O H2SO3
复习可逆反应:
所谓可逆反应,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对可逆反应,要用“可逆号”代替等号作为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
(1) 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2) 符号 “ ”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和生成物。
(3) 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亚硫酸溶液中就有H2O、SO2和亚硫酸等分子。
由SO2中S的化合价分析:
0 +4 +6
S S O2 S O3
氧化性(弱) 还原性
2.弱氧化性
2H2S + SO2 =3S + 2H2O
3.还原性
2SO2 + O2 2SO3
5SO2 + 2H2O + 2KMnO4 =2MnSO4 + 2MnSO4 + K2SO4 (可要学生配平)
2SO2 + Cl2 = H2SO4 + 2HCl
4.漂白性
【实验6-2】
结论: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当加热时,溶液又重新变成红色。
归纳漂白的三种原理:
(1) 吸附有机色素而褪色,如活性炭吸附红墨水。
(2) 与有机色素化合而褪色,如SO2与品红(可逆)。
(3) 氧化剂氧化有机色素而褪色,如HClO、Na2O2、H2O2、O3等(不可逆)
请同学们根据SO2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SO2也有它的害处。
【板书】三、SO2的污染
进行对环境影响的专题报告。
①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的一些城镇,大气中的危害较为普遍而又严重。
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对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对肺部的刺激。但进入血液的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动物试验证明,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浓度为10~15ppm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浓度达20ppm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8小时,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浓度达400ppm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与飘尘一起被吸入,飘尘气溶胶微粒可把带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氧化为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增强约1倍。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由于和飘尘的联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纤维性病变,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可以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据动物试验,在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因子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胞癌。
②受酸雨危害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前,酸雨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如北欧地区受到欧洲中部工业区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影响,出现了酸雨。之后,到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酸雨的危害全面显示,其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同时北美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区。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酸雨,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非洲的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都受到了酸雨的危害。
酸雨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欧洲、北美和我国。目前酸雨危害已扩大到中北欧、美国、加拿大 ,水体受酸雨的影响而酸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拿大30多万个湖泊,到二十世纪末,有近5万个因湖水酸化湖中生物将完全灭绝。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在许多国家已普遍存在,全欧洲1.1亿公顷的森林,有5000公顷受酸雨危害而变得脆弱和枯萎。
我国出现酸雨的地区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我国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其中心区域酸雨pH年均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西南地区南充、宜宾、重庆和遵义等城市的酸雨区,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区域的酸雨pH年均值低于5.0,酸雨频率高于80%;华南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覆盖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的东部地区,中心区域酸雨频率60~90%;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城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如青岛、图门、太原、石家庄等地。
小结酸雨的形成:
H2O O2
(1)SO2 H2SO3 H2SO4(主要途径)
灰尘 H2O
(2)SO2 SO3 H2SO4
作业 :P133,一、二、三、四、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想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索,研讨总结,练习巩固教学过程[引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进入硫的世界,探讨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让我们先了解身边的二氧化硫。[投影] 第二节 二氧化硫[[投影] 资料1 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硫的用途(1)作为漂白剂(2)生产硫酸(接触法)(3)作为防腐剂(葡萄酒、果汁、果酱、一些生果)(4)消毒剂[投影] 资料2 石油和煤的成分里都含有「硫」,1t的煤含有5~50kg的硫,
一吨的石油含有5~30kg的硫,硫在燃烧时将产生2倍于硫重量的二氧化硫,
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1.5亿公吨以上!随之而来便是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产生酸雨;影响人体健康……[引入] 如何预防并化之为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投影]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观察] 大试管中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闻气味[投影] 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 : 40)密度比空气大[讲述]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研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现象的原因。[投影] 化学性质[演示实验] 1、将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2、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 3、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4、将二氧化硫通入硫化氢溶液中 5、将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通入品红溶液 [现象1] 滴加石蕊,溶液变红[投影] so2+h2odh2so3 (可逆反应)[提问] 为什么起初进入试管的水不多,晃过后增多?石蕊变红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石蕊溶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讲解] 此反应还是可逆反应(回忆碘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进一步巩固可逆反应的知识)。[现象2] 品红褪色[学生讨论回答]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提问] 我们已学的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它们的漂白原理相同吗?[学生讨论] na2o2,cl2(hclo),o3,h2o2等。[讲解]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其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而使之漂白。但此物质不稳定,所以受热或长时间后易恢复原来的颜色,是暂时漂白。而其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是永久漂白。二氧化硫还可用来灭菌,做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现象3] 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投影] so2+br2 + 2h2o=h2so4+2hbr[分析] 二氧化硫还原br2和高锰酸钾使之变为低价态物质而褪色。[现象4] 溶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投影] so2+2h2s=3s¯+2h2o[讨论分析] 二氧化硫氧化硫化氢生成中间价态物质硫。 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判断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2 0 +4 +6h2s s so2 so3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还原性也有氧化性。[现象5] 二氧化硫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再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不褪色。 [投影] 解释:so2被naoh溶液吸收。 so2+2naoh=na2so3+h2o so2+na2so3+h2o===2nahso3即 so2+naoh=nahso3 (由于so2与naoh反应时物质的量比不同,产物也不同)[讲解] 此外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催化剂[投影] 2so2+o2=====2so3 (可逆反应)δ so3+h2o==h2so4 (放热)[讲解] 工业上根据上面两个反应原理制备硫酸。[投影] 小结:1.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亚硫酸为中强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退色。3.具有还原性,可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退色。4.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硫化氢。[投影] 比较so2和co2名称so2co2气味刺激性无味ca(oh)2沉淀、过量消失沉淀、过量消失品红褪色不褪色 [讨论] 二氧化硫还有其它多种用途,可惜酸雨的罪魁祸首之一也是它。下面师生共同探讨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投影]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简介] 酸雨的概念(ph<5.6)[学生阅读思考] (1)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2)二氧化硫如何形成酸雨?(3)如何防止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投影]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小结] (1)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so2的漂白性;(3)so2对环境的污染。[反馈检测] 1、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只显示还原性的是 ( )a.h2s b.so2 c.s d.h2so42、能够证明co2中含有so2的方法有 ( )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饱和cacl2溶液中c.通入品红溶液中 d.先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3、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hbr,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将此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bacl2+hcl溶液,析出白色沉淀;另一份加入agno3+h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原气体中肯定含有hcl b.原气体中可能含有hbrc.原气体中一定含有so2 d.不能肯定原气体中有无so24、下列左边是污染原因,右边是污染产生结果,试用短线将有关因果联系起来:氟利昂(氟氯烃)等排放物 酸雨乱砍滥伐森林 土壤和水污染核污染 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汽车、燃煤等排so2 破坏臭氧层大量使用农药 土地沙漠化5、为了降低硫化物造成的空气污染,一种方法是在含硫燃料如煤中加入生石灰,这种方法称为“钙基固硫”。采用这种方法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固硫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s有哪些化合价?分别代表哪些化合物?引出课题。
出示试管中的二氧化硫,请同学们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so2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二、so2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实验6-1】
结论: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so2 + h2o h2so3
复习可逆反应:
所谓可逆反应,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对可逆反应,要用“可逆号”代替等号作为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
(1) 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2) 符号 “ ”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和生成物。
(3) 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亚硫酸溶液中就有h2o、so2和亚硫酸等分子。
由so2中s的化合价分析:
0 +4 +6
s s o2 s o3
氧化性(弱) 还原性
2.弱氧化性
2h2s + so2 = 3s + 2h2o
3.还原性
2so2 + o2 2so3
5so2 + 2h2o + 2kmno4 = 2mnso4 + 2mnso4 + k2so4 (可要学生配平)
2so2 + cl2 = h2so4 + 2hcl
4.漂白性
【实验6-2】
结论: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当加热时,溶液又重新变成红色。
归纳漂白的三种原理:
(1) 吸附有机色素而褪色,如活性炭吸附红墨水。
(2) 与有机色素化合而褪色,如so2与品红(可逆)。
(3) 氧化剂氧化有机色素而褪色,如hclo、na2o2、h2o2、o3等(不可逆)
请同学们根据so2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so2也有它的害处。
【板书】三、so2的污染
进行二氧化硫对环境影响的专题报告。
①二氧化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的一些城镇,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较为普遍而又严重。
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二氧化硫浓度为10~15ppm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浓度达20ppm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8小时,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浓度达400ppm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二氧化硫与飘尘一起被吸入,飘尘气溶胶微粒可把二氧化硫带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增强约1倍。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由于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纤维性病变,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二氧化硫可以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据动物试验,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因子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胞癌。
②受酸雨危害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前,酸雨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如北欧地区受到欧洲中部工业区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影响,出现了酸雨。之后,到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酸雨的危害全面显示,其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同时北美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区。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酸雨,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非洲的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都受到了酸雨的危害。
酸雨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欧洲、北美和我国。目前酸雨危害已扩大到中北欧、美国、加拿大 ,水体受酸雨的影响而酸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拿大30多万个湖泊,到二十世纪末,有近5万个因湖水酸化湖中生物将完全灭绝。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在许多国家已普遍存在,全欧洲1.1亿公顷的森林,有5000公顷受酸雨危害而变得脆弱和枯萎。
我国出现酸雨的地区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我国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其中心区域酸雨ph年均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西南地区南充、宜宾、重庆和遵义等城市的酸雨区,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区域的酸雨ph年均值低于5.0,酸雨频率高于80%;华南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覆盖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的东部地区,中心区域酸雨频率60~90%;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城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如青岛、图门、太原、石家庄等地。
小结酸雨的形成:
h2o o2
(1)so2 h2so3 h2so4(主要途径)
灰尘 h2o
(2)so2 so3 h2so4
作业:p133,一、二、三、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