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大幅彩贴画、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过程]
小朋友们好,认识我吗?我是三年级的老师,姓王,所以你们就可以叫我—— 。悄悄告诉你们,我的孩子就在你们二年级一班,所以,在我的眼里,你们也就像是我的孩子了,我很高兴能与你们一起上课,你们呢?
一、课前游戏 (诗画对对碰)
1、 出示画面,猜背古诗
小朋友,我们在上课之前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诗画对对碰”,老师出示一幅画,你能根据画面猜出一首古诗的题目就能得到老师大拇指的称赞,如果你能背出一句诗句,那我就要和你握握手,如果你能背出整首诗,你就会得到一个温暖的拥抱哦!
2、过度:师:你们真是厉害,给你一幅画,你就能猜出整首古诗来。我有点不服气了,我再考考你。(如果学生猜的出,那么老师就随即出示古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如果学生猜不出,老师就说:其实,猜不出来很正常,因为我们没有学过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目叫“绝句”。
二、揭示课题,简介古诗的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被人们称作“诗圣”的杜甫,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回到家乡,看到百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门前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就让我们和杜甫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
三、学诗。
(一)读通
1.师:请打开课文,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
2.检查生字:要想走进杜甫的《绝句》,必须摘下老师手中的几朵花,让我们一起行动吧!(手中花片上带有古诗中易读错的生字及相应词语:鸣、翠、行、鹭、含、泊)
3.扫除生字障碍后学生再读古诗、指名读、小组读。
(二)吟通
1.与学生谈话交流:古人读诗称做吟诗,吟诗时特别讲究诗韵味美和节奏美。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听有韵味的是怎么读的。(师范读),老师根据刚才的朗读,把诗句的停顿标出来了,接下来的该怎么标呢?
我们今天也当一回古人吟一吟《绝句》吧!我们谁先来呢?
2、学生看黑板上标的符号自由练吟诗,同桌互吟互评,全班配乐吟。
(三)解透
1.师:当你在吟着《绝句》时,你的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课件:黄鹂、白鹭、雪、船)
2.借助课件一一介绍。黄鹂鸟:也叫黄莺,羽毛黄色,嘴淡红色,喜欢在春天里鸣叫,叫的声音很好听。f播放黄鹂叫声)白鹭也是一种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千秋雪:很长很长时间里不融化的积雪。万里船:从很远很远地方来的船只。
3.赏——感受画面美。在《绝句》古乐伴奏曲声中,学生欣赏课件播放的四幅意境图。
4.想——感悟意境美。(1)播放意境图一:春天来了,新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唱歌。
交流:同学们,刚才我们静静欣赏图片时,你好像听到黄鹂鸟在唱什么歌呢?听到黄鹂鸟在说什么悄悄话呢?在讲什么故事呢?(学生反馈)多么活泼、多么愉悦的黄鹂鸟呀!同学们,让我们用愉悦的语气吟诵这一行诗句,好吗?
(2)播放意境图二:一行白鹭轻盈地飞向蓝天。交流:你看到的一行白鹭是怎么样飞向蓝天的?它们的动作美吗?你们就是那一只只可爱的、轻盈的白鹭鸟,请你站起来展开美丽的翅膀边轻轻地吟诵诗句边飞向蓝天吧! 还有什么鸟回来参加这春天的盛会呢?你听到什么声音了?想到什么词语?(莺歌燕舞、百鸟争鸣)
师:请你仔细读读前两行诗句,相信一定会有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跳入你的眼里。(黄、翠、白、青)在春天里仔细找,你肯定还能看到更多别的颜色的东西?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桃红柳绿,万紫千红)
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忍不住又要读读。
(3)播放意境图三:
诗人轻轻推开窗子,看到了远方的雪山。
交流:对着画面,你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吗?谁能帮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点拨:“含”借手势辅助理解,建议学生用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一一对应组成“窗框”,移至眼前,放眼望课件上的“雪景”。学生边做动作边吟诵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4)播放意境图四:
再看近处的江边停泊着船只。
交流:你知道江边停靠的船只是从哪里开来的呢?它们已经行走多远呢?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呢?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战争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你可以乘舟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这又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你高兴吗?请你读出来。(指名读)
5、问
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1)先析“岭”、“泊”,后析“含”字,“含”字,联系生活,“含糖”、“含泪”,师画一口,在口中画一糖,问,“窗含西岭千秋雪”该怎么画?引导学生画出,联系生活,你透过窗户看到竹子,就可以说( ),你透过窗户看到房子就可以说( ), (5)谈话:同学们,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我们已经在“想象”中走进了杜甫的这首《绝句》了。这一路上我们掌握了不少学习古诗的方法,领略了《绝句》的音韵美、画面美、意境美。
四、利用游戏,品味诗美,相机课外延升
1、讲解游戏规则:数量词对数量词、颜色词对颜色词、动词对动词。
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白鹭),窗含雪对( ),黄鹂两个对( ),青天白鹭飞对( )。
2、联系生活仿对:窗含南山千亩竹海,门停北京万里客车。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2)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4)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再读临其境。
(1)学生回答: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
(2)教师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3)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3、三读悟其情
(1)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2)表演读。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教学要求:
1.学会两个生字,认读两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
2.配乐诗朗诵《绝句》:(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杜甫
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介绍杜甫呀?(请一学生到前面点击课件: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有1400多首。《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自己再读读。
3、读词语: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
课件:迟日泥融沙暖鸳鸯(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图片。喜欢吗?觉得怎么样?那咱们再读读。看图后再读鸳鸯,注意指导读好轻声)
4、这些字词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5、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三。细读感悟诗意:
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
绝句(迟日江山丽)
教学要求:
1.学会两个生字,认读两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
2.配乐诗朗诵《绝句》:(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杜甫
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介绍杜甫呀?(请一学生到前面点击课件: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有1400多首。《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自己再读读。
3、读词语: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
课件:迟日泥融沙暖鸳鸯(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图片。喜欢吗?觉得怎么样?那咱们再读读。看图后再读鸳鸯,注意指导读好轻声)
4、这些字词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5、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三。细读感悟诗意:
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了。范读请你也高声赞美吧!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什么了?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
(2)“融”什么意思?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报告春天、啄)
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了。范读请你也高声赞美吧!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什么了?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
(2)“融”什么意思?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报告春天、啄)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诗中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 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的定义。
五、 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严寒的冬天过去的时候,什么季节来临了?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 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 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4、 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板书设计 :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 章芙芳
古诗诵读 绝句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拼音读准“绝、迟、泥、睡”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 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正确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学习古诗中4个生字,正确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2、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
教具学具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介绍一下自己眼中的春天。
2、交流,教师小结:是啊,春天的景色是如此绚丽多姿,怪不得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绝句》。
板书:绝句
3、 学习生字:绝
指名读生字,再给“绝”组词
4、 简单介绍“绝句”:“绝句”是古时候一种诗的体裁,一般一首是四句。
5、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正读顺,学习生字。
1、听教师配乐感情朗读古诗。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学生先圈出自己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根据拼音试着拼读。
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提醒:“融”的读音
4、学习生字:迟、泥、睡。
提醒:“迟”的第四笔是点,不是捺;“睡”的右边部分“垂”的笔顺,并注意“横”的长短,可以用声音的高低来表示,如:长的横声音响一点,跟老师书空。
5 把生字放回到古诗中,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6、 男女生对读、齐读。
三、了解诗意,激发情感,感情朗读。
1、师再次配乐朗读古诗,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或听见了什么?又或闻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对照古诗,逐句描述诗中美景:春天来了,阳光普照大地,清风拂面,送来了白花的芬芳,带来了青草的清香。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化了,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正在衔泥筑巢呢!水暖了,沙子也随之温暖起来,美丽的鸳鸯相依相偎,静静地睡着了。啊,多么明媚的春光啊!
4、感情朗读古诗。
(1)这么美的景色,谁能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学生比赛读古诗,师生一起评一评。
(2)表演读古诗。
5、合作绘画,进入诗境。
小组分工合作简笔画“春景图”。学生可以根据诗意展开,也可以加上自己想象,并在旁边加上一个词或一句诗作为主题。
四、巩固生字,尝试背诵。
1、游戏巩固所学生字。
游戏一:听音取卡片。教师选读生字,学生取出相应卡片高高举起,齐读。
游戏二:叫号认读。
游戏三:字宝宝回家。出示古诗填空,请学生从黑板上取下适当的字,贴入古诗的空白处。
( m. )句
唐 杜甫
( )日江山( ),
春风花草( )。
( )融飞燕子,
沙暖( )鸳鸯。
2、两人合作,表演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
五、小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和煦的春风,绽放的白花,如茵的草地,浓郁的花香,诗人杜甫用简简单单的几笔勾勒出了春景的绚丽,加上衔泥筑巢的燕子,悠闲自得的鸳鸯,更显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我们反复朗读着古诗,仿佛也沉醉在这迷人的春天中。
2、描写春天的诗歌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些制作成小报,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大家一起来欣赏。
教学板书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教学要求:
1.学会两个生字,认读两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
(1)师: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赞美春天。画家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音乐家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诗人写出了一首首赞美春天的诗歌。老师听说你们会背很多古诗,那有没有赞美春天的诗呀?(附板书:春天的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学生可能背诵《草》、《咏柳》、《春晓》、《江南好》、《村居》
(2)随机布置作业:像这样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回去以后,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背一背。(如有学生背迟日江山丽,告诉他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诗,请他再大声地背一遍,配乐)
2.配乐诗朗诵《绝句》:(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杜甫
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介绍杜甫呀?(请一学生到前面点击课件: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有1400多首。《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自己再读读。
师导:杜甫多了不起呀,被人们称为“诗圣”,是诗中的圣手,他写的诗又多又好。《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想读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
3.学习生字:
(1)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古诗,我们先来认识几个生字朋友。他们早就等在140页的生字表里了,快读一读吧。
(2)读生字卡片:快看,调皮的生字朋友跑这来了,快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3)记字形(绝、句):你怎么记住他们的样子呢?(结构记、用“色”记等,记“句”字,可用勺、包记,注意笔顺的变化书空)
(4)指导书写:记住了这两个生字朋友的样子,你们想不想把它写漂亮啊?你们觉得哪个字不好写?
老师范写一个,学生描一个写两个。句:口要写在撇的下边。
4.读词语: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
课件:迟日泥融沙暖鸳鸯(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图片。喜欢吗?觉得怎么样?那咱们再读读。看图后再读鸳鸯,注意指导读好轻声)
5.这些字词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6.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7.同桌互读:比比谁读得好。
三。细读感悟诗意:
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师:你都读懂了什么?请你跟大家谈谈(由学生决定顺序)。
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江山: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国)
(2)质疑:“迟日”指的是什么?(或学生问:我不懂“迟日”指什么?)引导学生探究:谁知道?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博士吧。(课件:小博士图。指导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怎么向小博士请教,小博士才愿意告诉我们呀?学生问小博士答:《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师:现在你们知道“迟日”指什么了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观察课件插图:这两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呀?(太阳、大山、河流、花草、春风:你从哪看出风来了?)
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课件欣赏:多美的春天呀!想不想亲眼去看看?(放课件:师叙述,温暖的太阳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美丽的小蝴蝶在花丛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祖国的山河多美丽呀!)
(5)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了。范读请你也高声赞美吧!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什么了?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
(2)“融”什么意思?
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报告春天、啄春泥)
师:也有的小燕子在衔融化的泥土筑巢呢。想看看吗?
(3)欣赏课件: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4)指导朗读:该怎么读哇?自己练练,可以加上动作。评读
4.把整首诗练习读读,试着背背,练好了,老师还给你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呢。
练好了,谁先来,要像古人吟诗那样抑扬顿挫(课件)?指读、背诵。
5.改写:
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你也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诗中所描绘的这种美景吗?(自己说、指名说)
老师总结,课件出示: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自由读指读)
6.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浅注]
黄鹂:又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色,雌鸟黄中带绿,名声婉转,栖于高枝。白鹭:羽毛雪白、双腿细长的能够捕食鱼虾的一种水鸟。千秋:千年,谓年代久远。东吴: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简析]
绝句是诗体名。绝句、律诗为唐代的今体林诗(后世称为近体诗),以区别于古体诗。这首诗以“绝句”写入诗题,又因同时有同体诗四首,所以合题为《绝句四首》,不令立体目。这首绝句为四首中的第三首。
这首七言绝句每一句各写一种眼前的景物。“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本栖息高枝,此时鸣与翠柳之上,古代诗词中“于”字长被省略,如果补进去就是“鸣于翠柳”。“翠柳”表明柳叶新绿春意渐浓,黄鹂在柳叶新绿的枝头婉转的发出呖呖的声,显示了春日风光。
“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飞上高空,随着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机。
“窗含西岭千秋雪”,从窗框中望出去,西岭的久积未消的雪清晰可见,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样。
“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的是万里航行的东吴船,是驶向长江下游地区的,还是由下游驶下来的?长江虽长,航程虽远,但江上船只总是往返行驶,无论是驶来的、驶去的,都使诗人想到沿长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区的襄阳,转道可至故地洛阳;正因为如此,他系情于门前停泊的东吴船,对它产生遐想。
四句尽管都写景物,但前两句写的景物以色彩(绿柳、黄鹂、白鹭、青天)、声音(鸣、飞)、动静显示春光明丽,后两句则以静景(远景、近景)暗示动意;禽鸟在春暖时节如此活跃,自己不能无动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诗人的眼前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他把它们摄入诗中是有选择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这就是他的选择准则。◆
王麟 姚友勇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构思精致,感悟细腻,文笔优美,充满着一种淡淡的抒情意味和对人生的感悟。教学时,应以朗读、讨论、想像等为主,在朗读中品味,在讨论中体会,在想像中感悟,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由此导人新课的学习。
二、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散读全文,并疏通字词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骈俪
褶裙 涟漪 炫耀 喧嚣 天籁
聆听 攫走 胸臆 帐惘 寂寂寥寥
2.学生自行摘抄优美词语。
请参照“教学设计(A)”。
3.要求学生从自己所摘抄的词语中选取三到四个说一段话,进一步体会其中某些词语的用法。
要求学生尽量说得生动优美。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划分结构请参照“教学设计(A)”。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在文章第2、17两段,两次写到了现代文明的声音,其用意何在?
2.迅速默读文章第二部分,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捉蝉之乐的?其中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这些联想的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3.听蝉的时间不同,其乐趣也不同,看看:在不同时间听蝉,各有什么乐趣?
4.作者为什么说夏天“像一首绝句”?
5.为什么说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
6,美是瞬间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这样,而文章说:“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这当中包含了一种什么心态?
明确:包含了一种豁达爽朗的心境。
四、寻读课文,品味其中的精华之处
1.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有关内容请参照“教学设计(A)”。
2.思考: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告诉我们社会百态、人生万象,吸引我们的是作者那细致人微的感受。请默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表现出作者这种细致入微的感受。
明确:这样的段落相当多,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谈得合理,不强求答案的一致。
3.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体会其中新颖而优美的意象及妩媚的文句。
五、迁移
请阅读下面这篇《夏之韵》,看看这篇文章与课文所写的夏天的风味是否一样?
夏之韵
夏,是春洒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萧瑟秋风之前的温馨和热烈,是严冬肃杀之前的人们挽留的一种心境。于是,开始酝酿一串串希冀的结晶,同时也唤来了夏风娓娓的细语,夏雨绵绵的情思,夏云袅袅的漂游。
春太奢华,秋太凄凉,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蓝的海水倒悬,又像江南蚕丝织就的蓝缎,滑滑的,让人忍不住有想去触摸的冲动;俯着,锦绣河山,处处葱茏,花盛开,树丰满,阵阵轻风吹过,绿树红花摇曳多姿,山水之间,任你眺望,任你鱼跃;任你在夏风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里站立,夏夜中留恋。
独自漫步于校园中,处处充满了绿,鲜绿、黄绿、浅绿、深绿,各种绿色连接着、交错着、波动着、变化着,绿意无限。草坪,又恢复了它昔日的风姿,平平的,绿绿的,风吹草动,似一块圆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绿草坪上,用它们娇艳的身姿,展示着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绿,闪光的绿,似渲泄的绿色的瀑布。噢,牵牛花!它长得那样旺盛,爬满了一堵暗灰色的墙,仿佛一件美丽的外套。
它更像是一幅巨画,流水平缓而亮丽,色彩单纯而使人爽心。上上下下,找不到它的发端,也看不见它的终极,只有那一片常常青翠欲滴的绿,在我的视野里自由地蔓延,流动……
它是一幅画,可又不是静止的画——它充满了勃勃生机。
微风轻拂,茎开始抖动,叶开始抖动,不时如钻石般闪亮的光点,跳跃着,舞蹈着。这时,一个个牵牛花从绿叶中探出头来,像是无数蝴蝶,挨挨挤挤,重重叠叠地驻足在灰色的墙上,它们扇动着翅膀,它们炫耀着美丽。它们与绿叶互相推挤,互相紧紧簇拥着,在阳光下打闹着,’叫嚷着。
每一片叶,每一束花,都是一个生命,它们这样的活泼自由,它们是闪烁着智慧的花,绽放着自信的花,凝视着它,仿佛看到一个个跳动的绿色生命。
拿着书,穿梭于绿树红花之间,那感觉,有说不出的温馨。
暮色悄然降临,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倾泻着缠绵,使夜的思绪奔放着憧憬,今夜的景色弥漫着遐想,令大自然的情爱无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将绿色的发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顾盼的明眸,盛开的鲜花是它浓艳欲滴的朱唇,远处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读着宁静,拥着清风,所有情怀似一丝游云察过“圆盘”,擦亮夏的静谧。
春华秋实,都在于夏的精心呵护,夏是一个新的起点,成长着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韵!
参考评价:这篇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很有感染力,除了构思、选材等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语言运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词语的选用,把静的景物写得生意盎然,特别是叠音词的运用,使文句音韵整齐,恰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情调,读来生动舒缓,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排比、拟人、拟物、对偶等,使文句整散结合,有节奏感,细腻地描绘出夏天的诗情画意。
六、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
南仓中学
石雪峰
【教学目标 】
1、 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
2、 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 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 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
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教学重点】
1、 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 通过动词及形容词来把握诗人情感,分析诗歌内容。
3、 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
一、 引题
以文学体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入唐诗,顺带复习中国文学史上的几种常见文学体式。
二、 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
1、 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长安。及安史之乱,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
2、 通过两首诗体味杜甫的爱国情感
3、 引入《绝句》
三、 讲解《绝句》
(一) 通过直观观察及朗读来体味诗歌所反映出来的作者情感。
(二) 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来体味作者情感,使同学了解诗歌鉴赏的要点。
1、 分析动词入“情”
鸣:①请同学找出能够形容鸟叫的词语并归为两类
②创设情境表现黄鹂的存在状态
上:①如果用“冲”字代替会改变什么?
②概括理想中的“上”这个动作
小结:表现了初春景色宜人和诗人喜悦的情怀。
含:引导得出“含”字所表现的诗人情感
泊:通过此字体会作者思绪
小结:写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欲架舟重游江南的愿望
2、 分析形容词入“境”
可以根据四个形容词制成四幅图画,在引导学生给四幅画命名、调配画面色彩的同时体会作者情感
3、 分析数词入“趣”
用对比法使学生看到数词的作用
黄鹂加上两个,成对出现,当然就雌雄合鸣,具有喜庆意味,气氛就融合协调了。
白鹭加上一行,就写出了白鹭成行起飞的特征,令人更感到真实而富韵味。
雪而千秋,言其积累之年深日久,可见西岭之高寒。(时间)
船而万里,言其来程之遥远,重游江南之思绪,越迁越长了。(空间)
总结:一鸣一上,近景清脆,远景悠扬,一收一放,远大的要收回来,近处的却放出去。在空旷辽阔的画面中,雄浑博大的境界出来了。
四、 点出“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五、 作业 :
根据所讲鉴赏方法鉴赏《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背景: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但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曾明确表示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表示自己虽怀智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