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将进酒》的教案【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李由富
一、诵读提示——(先范读;再指导;再范读;再生读)
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指导诵读的要点如下: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揭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诵读时头脑中须有黄河奔流的视象。“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为人题语,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者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请字上,突出拆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说这话时,其愤激之情必当见于辞色,应当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憎恶、鄙弃之深。其下“古来”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亦可见诗人盖世之气和狂放之态。两句之中,上句为宾,宜轻读,略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之意;下句为主,宜重读,要表现出十足的自信。
“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可用叙述调读而略带感情色彩。重音当落在“恣欢谑”三字上,但欢中有悲,因为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两句也是有主有宾:“主人”句为宾,宜轻读;“径须”句为主,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直重读。读后应稍作停顿,为结尾的抒情高潮蓄势。
结尾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
二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古代的歌辞,有以饮酒放歌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为戒的。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要点有两个:
首先要看到“钟鼓”两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在诗人心灵中的折光反映。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种概括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他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其次,“古来”二句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古来圣贤”,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备至,可有谁听他们呢?真是“寂寞”得很!诗人着穿了这一点,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决心逃于酒乡,所以接着就说:“唯有饮者留其名。”
这首诗也流露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他崇拜曹植,赞扬他“斗酒十千恣欢谑”的做法,也证明了他这个思想矛盾的存在。
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三鉴赏要点
1.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一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渲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转)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重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重点)
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难点)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本文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学生容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欣赏名家诵读,初步感知:
我们这一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吟咏和诵读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体会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欣赏中央电视台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诵。
朗诵的怎么样?感情是不是特别投入?话剧演员濮存昕的朗诵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诵,进一步感知。
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通过欣赏名家的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重音、声调等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老师在多媒体上把重音、声调也做了标注。下面请学生结合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过一会找同学展示。
四、分析问题,鉴赏诗歌:
刚才同学读的很好,但和名家的演绎还是有一些差距,一是因为我们的基本功不如他们,再就是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接下来我们共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
1、谁劝谁喝酒?
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2、为何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
“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3、怎样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的多
“将进酒,杯莫停。”——喝的快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的豪爽
4、《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悲:“君不见,……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5、名句赏析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一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为空间范畴的夸张,后一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这是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作者和曹植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兼以自况。
6、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狂放的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八年来,李白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未变,可是又无用武之地,52岁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这一年,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平之气。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7、豪放飘逸的李白内心为何激愤?天生我材必有用与但愿长醉不愿醒相互矛盾,如何理解?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
李白执着的两种东西是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两者相互矛盾、冲突,使他在外在社会(人类社会)撞得头破血流,内心世界则长期处于矛盾冲突骚动焦虑之中。这也使李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大喜和大悲。正由于内心世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不同情绪总是处于高度碰撞,所以他的情感变化比较大,甚至相互矛盾。
8、小结:
①人物:狂放不羁、豪放洒脱
②语言:奔放直率、浑厚雄壮
③艺术手法
夸张:“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比喻、反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借代:“钟鼓馔玉”
用典:陈王曹植。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激。
④情感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9、当堂背诵
按情感流程分4个小节背诵。
五、结束语: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李白是我们这个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深刻的体现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尽情的谱写出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六、作业:
默写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
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
(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
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
3、齐读
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
(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
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读出相关的诗句)
点拨:悲——“欢”——愤——狂
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
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三)、深读——读出内心境界
1、引入:话剧《李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江边,一个小孩在吟诵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开玩笑地说:“你还呼儿?!”小孩说,太白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何为“万古愁”啊?小孩问完,周围一片寂然。李白没有回答,只是泪流满面。
虽是无知的童言,却值得我们深思,李白的这种种矛盾纠结,只能说是李白的一己之悲,一世之愁,为什么说是“万古愁”呢?到底什么是“万古愁”呢?也许我们不能穷尽这个答案,但能不能从诗中找出一二呢?
2、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来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理想的、对现实不麻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愁。这愁包含了对人生短暂、功名不立、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慨叹。这种愁绪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后的人有,甚至我们身上都有这种愁绪。
还能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吗?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三、课堂小结
李白为诗而生,为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丰富了酒的内涵。唯李白,方显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万丈,在李白的杯中,酒发挥得淋漓尽致,飘香流芳。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诵全诗,穿越时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扬的文字中流淌的万丈豪情,与李白同销万古愁!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再次感受豪迈的风格。
五、附:板书设计
豪迈
六、教学反思(课后待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诗歌的声韵特点;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把握诗歌感情的基调和变化的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音韵,老师讲解点拨以明白诗人的情感变化,合作探究以把握人生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不如意,拓展延伸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胸襟。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感知与欣赏。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复杂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嗜酒与狂放行为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诵读法、探究合作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一、导入: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有酒。酒,他的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亮在水里,他就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抱月而终。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了一生?他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看来,李白天生就是为诗为酒而来,为后人读这样优美的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将进酒》。
二、解题,介绍背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三、初读出韵律:(老师背诗)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1.指名读,读准字音、节奏(点评后过渡)。
2.刚才请同学读了一遍,下面来听朗读,请你们来评一评。
过渡:感觉读得怎样?想不想读出这样的水平,甚至超过他。要真正读好一首诗,能读准字音、节奏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读懂这首诗,把握好作者的情感变化。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再来读一读诗歌,来看看诗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四、再读明诗情
一)、首先我们从诗题读起
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标题《将进酒》,那就是请喝酒!那从诗题里我们就会想:
1、谁请谁喝酒?
明确:元丹丘请李白、岑夫子喝酒。
2、为什么喝酒?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答案?
明确: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请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快的(找出对应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与尔同销万古愁。
4、那李白到底有哪些愁?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联系李白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人生理想)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
A、“人生苦短之愁”(联系创作时间、人生经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怀才不遇之愁”(联系时代背景、人生经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C“圣贤寂寞之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音难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过渡:那么,此时的李白愁肠百结,那他该如何来排解内心的万千愁绪呢?
5、何以解愁?
唯有杜康,那我们就跟随李白一起去丹丘生家喝酒去怎样?下面我们再来品读课文,体悟诗人的酒兴!
五、品读出酒兴
①李白他们是怎样喝酒的?请找出有关喝酒的诗句,并说说都喝得怎样?
明确: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喝得尽兴
b、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c、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
d、但愿长醉不愿醒。——喝得纵情
e、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放纵,
f、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专注,喝得任性。
这就是李白。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喝法,莫过于“狂饮”。
②分组讨论质疑手法,语言等鉴赏(先请同学们准备1—2分钟,后提问)
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让我们似乎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酒香,太精彩了!的确,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拓展探究:
自古以来你,像李白这样的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很多,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该怎么办?
七、结语: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尤其是音韵、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急,忽高忽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我们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动,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八、作业:课外写作训练
要求: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1、主要以李白的豪情和怀才不遇为事例,并点评事例;
2、引用一句名言;
3、联系现实。
4、1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将进酒李白
愁人生苦短怀才不遇圣贤寂寞
感情变化:悲壮——欢乐——愤激——癫狂----深愁
教学后记: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诵读,学生表现积极大胆,在台上声情并茂,效果极好,通过老师讲解点拨,学生明白了李白嗜酒与狂放的行为,认识和理解了李白复杂思想的形成,更理解了在人生中不免有许多挫折与困难,要有乐观豁达的胸襟去面对,就一定能迎来人生的艳阳天。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 .深情并茂地朗读、吟诵,体现出诗歌的音乐美、情韵美。
二、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通过诵读、吟咏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学习步骤:
( 一) 知人论世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
1. 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 李白的生平、经历 :
李白:(701—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3、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 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将(qiāng),请、愿之意。
(二) 自主学习:
(认为重要的,圈点勾画) 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将进酒( ) 金樽( ) 烹羊(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 ) 恣欢谑( )( ) 千金裘( )
2、词语解释。
将进酒 将:
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
恣欢谑 恣:
(三)朗读诗歌 —— 整体感知
提示: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四)诵读诗歌 —— 把握情感
提示:结合作者的诗词风格和创作情境,试着把握作者情感
(五)品读诗歌 —— 品鉴文本提示:自选诗中你最喜欢的、最有感觉的句子,反复诵读。把握情感、吟 咏诗韵
(六)深读诗歌 —— 挖掘探究 探究思考:
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名称 “钟鼓”句 “安能”句 思想内容 表现手法 相同点:
(七)课堂小结(背诵全诗)
(八)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将进酒
——李白
录自“语文报杯”教学大赛
安徽南陵一中汤国来主讲 辽宁开原高级中学 李莹 王玉忠笔录
A:我们刚刚学习了辛弃疾的词,其实你们知道吗,辛弃疾除了写词外,他还是一个善饮的典型,他不但善饮而且善劝,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
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
大家读过吗?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王维劝酒的理由是什么?
B:“西出阳关无故人”。
A:对,再看白居易的《劝酒诗》
P: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後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他劝酒的理由是什么?
B: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为什么“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呢?
B:“心中醉时胜醒时” “面上今日老昨日”。
A:慨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
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老师给大家朗读,大家看屏幕的容易读错的字音。
A:下面大家读,读他的诗就要放声的读,旁若无人的读。
A:大家气势没有读出来。那好我们看,李白劝谁喝酒?
B:岑夫子、丹丘生。
A:就是朋友。
李白劝人怎样喝酒?其实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有埋头苦饮,李白是怎样劝的呢?
B:杯莫停。
A:喝得怎样?喝得快,喝得急,量怎么样?
B:“会须一饮三百杯”。
A: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那李白怎样饮?
B:纵情,放纵,“斗酒十千恣欢谑”。
A:纵情到什么程度?读后几句,从“五花马,千金裘”开始读。
用名马、皮裘换酒,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任性,这就是李白。
李白为什么让人这样喝酒?如此的豪饮、狂饮?
欣赏朗读录音,然后讨论这个问题。
B:自己身世,所以郁闷,借酒浇愁。
A:什么心情?
B:愁,忘了一切。
A:是不是也说到了乐?
B:及时行乐,饮酒无比快乐,所以要狂饮。
B:时间一去不复返。
A:大家读“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苦短,人生易逝,有没有不同的见解?
“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得意吗?进宫的遭遇是他人生的耻辱,李白乐了没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且”什么意思?
B:“暂且”“姑且”
A:可见这“为乐”是刻意追求的,营造乐的氛围。
前面要表现他内心的悲愁,他愁的根源何在?
B:“天生我才不得用”,期待“千金散尽还复来”。
A:还期待什么?应该用,没有用,51岁了,期待在哪一方面被用?是不是诗词、文学上?
B:政治上。
A:李白一生理想远大,有大济苍生的理想,但政治上却屡遭挫折,前几句是劝人饮,自己愁根源是未得用,引起无尽悲愁、痛苦,那么李白是不是沉浸其中,作者对这种现实有什么态度?
看“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如果“但愿长醉不愿醒”是人生宣言的话,那如何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
B:与前面的话有矛盾。
A:有矛盾,其中必有一假,哪个不是发自内心的呢?哪个是真正的想法?
B:“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真的,后面的是醉话。
A:那么“古来圣贤皆寂寞”怎么理解?
B:心灵寂寞,抱负无法实现。
A:才干无法发挥,但李白是以圣贤自况的,所以他
B:难过、悲凉、逃避。
A:还有无奈,还读到了什么情感?
B:激愤,怀才不遇,抱憾终生。
A:李白这次到哪家宴酒?
B:元丹丘。
A:谁是主谁是客?劝主人喝酒的有吗?反客为主,由此看到什么?换成杜甫行不行?杜甫会不会像李白这样?
B:不会,李白豪放而浪漫。
A:这里我们看到李白的个性,豪放,率真,作为诗人的狂放不羁让世俗的礼法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这哪里是在劝朋友喝酒,其实分明是痛苦的心需要麻醉,不平的心需要滋润,内心不平,愤激,感情很激烈。
请同学们大声地、毫无顾忌的、旁若无人的读一遍。余光中的《寻李白》中说“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感觉有愁,有激情,有自信,也又倔强。
A:看晚唐于武陵《劝酒》,比较格调有什么不同。
P:劝酒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B:……
A:齐读
------------------------------------------------------------”
教学目标
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
赏析与讨论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
二、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三。诵读感知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在浴火中涅槃
——解读李白
(《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时间:7月21日 地点:私立无锡光华学校高三(13)班
授课:梅洪建
说明:在上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文本。我的授课思维是把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以求形成系统、加深理解。这是一节尝试课,帖出来供朋友们批评。
第一课时
实录:
师:我们刚刚学习过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大家还记得哲学研究最根本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的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师: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之间的应该是什么 呢?
生:(七嘴八舌)是睡眠,是时间,是生活……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么时间和生活对于一个人来说又是什么呢?
生:(出奇地一致)人生。
这是一个男生做老和尚状,口里念念有词:阿弥陀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我心头一喜:这不就是我要等待的东西吗?于是就追问:
为什么说苦海无边呢?
生:嘿嘿一笑:我胡乱念的。
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人说过类似的话?
学生相互交流了一会儿,学生甲站起来说:
雨果说过: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是被判了刑的。
师:还有吗?
学生沉默。于是我只有自己接着说:
好,今天我们来借助《蜀道难》和《将进酒》两篇文章来解读一下李白,看他这个潇洒飘逸的才子有没有愁和苦?
话刚落音,就有学生站了起来:有,你看《将进酒》的开头几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会,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孔子也说过:逝者如斯夫,说明李白意识到了人生的短促,时光容易流逝,也应该有人生苦短的感叹。
该生的发言引起了阵阵掌声,我也即使予以了鼓励:你能引经据典的回答问题,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希望其他同学也学习一下。
师:那这句话我们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生:应该是一种无奈和悲凉。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在感叹人生的苦短啊!
师:大家说的不错,我听过一些录音带,都把这几句读得非常的高昂,看来他们还不如我们。
于是我找了两个同学读这几句,然后找几个同学进行了点评。
师:李白还有苦吗?
生甲:有。
师:在哪里?
生甲:我也不确定,不过我们先前的语文老师曾经讲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我觉得“蜀道难”不应该仅仅理解为“到四川的路比较难走”,而应该理解为“人生之路的艰辛”。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一致)有道理!
师:是啊,“蜀道难”我一直以为就是到西蜀去路比较难走的意思,现在听了甲的解说,我突然有了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生:那是,那是,“师不必贤于弟子”嘛!
很多学生露出骄傲状
师:呵呵,是啊,很多东西我还是需要大家来教我哟!
这时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上来了,课堂气氛也格外的活跃起来了。
生乙:还有,还有!
师:(紧追问):你说说。
生乙:我觉得《将进酒》的第二段作者引用曹植的典故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失落。
师:为什么?
生乙:因为我听说过“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是说曹植的,曹植才华出众,却被曹丕忌妒,于是百般加害,以致曹植一生郁闷。
生丙:我们还学过《七步诗》,也是关于这方面的问题。
生丁:李白也是怀才不遇,所以引用曹植的典故也应该是李白的苦的体现。
师:大家找得非常的准确和全面,的确,,人生苦短。还记得伏尔泰那句话吗: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那么当我们真正面对人生苦痛和不幸的时候,我们除了做梦和幻想希望外,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减轻我们的苦痛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乱说,什么自杀了,什么旅游了,当有人提到喝酒的时候。我及时接过话题:
师:是啊,李白不但有人称他为“诗仙”,还有人称他为“酒仙”呢!
这时候学生不由自主地朗诵起来“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师:呵呵,“人生得意需尽欢”,好啊!现在我们再看《将进酒》的第一段,看后三句我们应该怎样读?
学生各自都比较投入地吟诵起了课文,我这里用了“吟诵”一词,确无自夸之意,孩子们的确在摇头晃脑地读。
大约过了2分钟。我请学生A朗读。
生A:“人生……三百杯。”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A的朗读情况。
生B:缺少音调的变化
生C:不能体现出李白的那种快乐劲儿。
师:为什么要读出快乐劲儿呢?
生C:因为头两句是写悲凉的,而后三句是对前两句的转折,应该读出李白的豪放味。
同学们都表示同意,然后我们集体齐读一下这一段。
师:你们在这一段中最喜欢的是哪几句?
学生几乎同时读出了“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句。
师:谁能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喜欢这两句?
生:感觉。
师:“人生得意需尽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句话呢?
生:是李白逃避现实的一种选择
生:是李白解脱痛苦的一种方式……
师: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呢?应该是有一个积极入世的心态吧,二者不是矛盾吗?
师:你还能从《蜀道难》中找到体现李白积极入世的地方吗?
学生马上讨论了起来,这个问题难度可能大了一些,确实费了一会儿时间。
生1:有的!
师:(眼前一亮):哪里?
生1:最后一段的前两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我的理解是这么重要的关口,如果是敌人占据了,就会化为豺狼,危害自己。这里可以说可能会危害朝廷,我觉得是李白关心国家大事的表现。
生2:对,这就是积极入世的表现。
师:大家看小黑板:李白,字太白。“5岁诵六经,十岁观百家”,青年时期师从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读书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目标。而赵蕤思想中的到家意识,韵语了他崇高坦荡的性格,带有强烈的避世心态。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
生3:(哦!做恍然大悟状)是“进亦忧,退亦忧”啊!
学生3的话让我一惊,我忽然意识到他还没有明白“进亦忧,退亦忧”的含义,没有真正理解“出世”和“入世”的含义。于是就接着问道:
范仲淹“忧”的是什么呢?大家再背一下《岳阳楼记》中的相关句子。
学生都大声地背诵着相关段落。
师:范仲淹忧什么呢?
生4:是“忧其民,忧其君”。
师:那么“忧其民,忧其君”是一种什么心态?
生3:是入世的心态。
师:明白了吧?李白的儒道矛盾并不等于范仲淹的“忧”。
师:大家再思考一下,李白尽管入世遭遇困难就想借酒出世,他真的能出世吗?就象我所写的课题,他能涅槃吗?
生5:不能。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5: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里有一句歌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说明了借酒根本不能消愁。
师:呵呵,那句可不是黄安的原创,那是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
师:记得我们在学习《人生的境界》一文中冯友兰先生说“中国哲学既是入世又是出世的”。这是受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都是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忍受煎熬的。大家还能举出一些人,并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学生在这里列举了陶渊明、苏轼、韩愈等人的故事。我没有去认真评价孩子们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与否,只要孩子们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也就够了。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我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是师生合作解决关键词语,鉴赏写法上的一些特征。
第二是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读出时代,读出作者。
本课时比较零散,没有记录,就此作罢!
[1]